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后感

2024/10/23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后感 篇1

每每看到身边优秀的老师,我都羡慕不已。他们的课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或激情四射,或沉稳干练,我也想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花了更多的时间看书、备课、上课,但至今,我似乎还没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看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一书,我找到了症结所在:无论备课,还是上课,我都缺失了自己。所以,重要的是“找到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

窦老师认为要想拥有专业尊严,就要拥有专业自信,专业技能,专业自我。有些老师走的是成功的“快车道”——上公开课“一炮走红”,继而被重点培养;而更多的老师靠的是坚持读书、写作、实践、反思,来提升专业素养,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专业特色。

幸运的是,我也经历过公开课的磨砺。每次磨课都让我刻骨铭心。有的名师上课之前会把课文烂熟于心,上课时才能信手拈来。我自知资质太浅,名师都这样做了,我不更要烂熟于心吗?于是,备课的第一步便是背诵课文,无论长短。课文背会后,感觉理解的还只是皮毛而已,便翻阅教参。教参解释的确实详细、深刻。看了之后,对文本的理解自然深了一个层次。但是,“阅读”不等同于“阅读教学”,我不可能也不愿意把教参上的理解照搬到课堂上,那样的课堂我都觉得索然无味,更何况学生呢?再加上是公开课,我更是想让课堂教学高于平时的家常课,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有亮点,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又一难题困扰着我。在一次次的试讲中尝试着,探索着,再加上学校有经验的老师也给我出谋划策,我的公开课才有所长进。但是,正是因为对文本的理解靠的是教参,不是自己;对难点的突破靠的是有经验的老师,也不是自己。所以,每次公开课虽然都是一次蜕变,但回到家常课时,却觉得怎么还是涛声依旧。如果说有改变,估计也是微不足道的。

之所以没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只有自己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才会拥有足够的教育智慧,来应对课堂上出现的措手不及的问题,才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做出明智的判断与抉择,才能拥有鲜活的生成,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要想找到自我,必须沿着读书、写作、教学、反思这条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也许,这条路上荆棘丛生,但走着走着,或许你会发现教学风格已悄无声息地定格在你的课堂上了。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后感 篇2

前段时间去南京听课时,又一次见到窦桂梅老师,现已成为清华附小校长的她风采不减当年,更多成熟女性魅力,教育专家的睿智,在她身上看不到疲惫,甚至看不到岁月的痕迹,看着她,听着她的课,我不觉心生感慨。今日,我再读书柜中存放已久的《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一书,似乎渐渐读懂了她。是什么让她永葆青春,满怀赤诚?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诚,自我超越那份认真,对读书的痴迷和狂热!这些让我沉思,也让我震撼。

书中处处给我启迪,引我深思。其中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的教学理念如今读来,更有新的启发。这是窦老师富有创意的理念。窦老师带领学生扩大篇章的积累。选择了300多首古典现代诗词,200多条古今格言,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个典故,1000多条成语,等等,让学生背诵。这样做,想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超越教材,就是让我们带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积累知识。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广阔天地。

读着读着,我想到了我的这届学生,他们即将升入六年级,其中不乏“小书迷”,他们同样需要书籍的浸润,但我感觉我引领的还不够,虽然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虽然也做了一些努力,但其实欠缺细致系统的思考。也许还能补救,在未来的一学年里,在这本书的启发下,我似乎有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超越课堂”告诉我们,不仅仅要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这样的学习才是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透过教材感悟语文,感悟人生是一位语文教师的使命,也是我的教学方向。每次课堂上与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碰撞都能让我为之所动。是的,让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心灵碰撞,让学生感悟到作品的思想,感悟到作品的语言以及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东西都是他们自己感悟得到的,而不是教师“教”他们的,更不是教师“交”给他们的。

读着读着,我渐渐明晰,窦桂梅老师想告诉我们在教一篇课文的时候,不仅仅要找到“这片树叶,还要找到这片树叶所在的枝条及大树,这还不够,还得去寻找这棵大树所在的森林”。这或许就是“主题教学”的核心吧。这就意味着教师得有渊博的知识,要阅读广泛。看看窦桂梅老师,几年来,她的阅读量达300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写下了10万字的教后感,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我们问问自己能做到吗?是的,这或许是可望不可即的,但那种内心的感动,正引领着我努力实现自我超越,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后感 篇3

近日,我拜读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专著——《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收益颇多。她有特殊的禀赋,有特殊的魅力,有特殊的机缘,所以有特殊的成就。许多人都认同这个观点,我也不例外。但读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以后,我完完全全改变了这一看法。这部教育专著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没有过多的纯理论知识,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教学体会以及从教师角度阐发的具体教学方法。读这本书,我还被作者崇高的师德、不懈的努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求证务实的思想深深地感染着,润泽着。

一、新时代的新教师。

窦桂梅老师当初的追求,“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站在普通的讲台上,做一名真正的教师。窦老师的.成长告诉我们,她是一个本份的教师,也在尽一个教师的本份,她的起点并不高,基础也不厚实,她的快速成长,源于她的自立,自觉和自醒。窦老师的成长告诉我们,正确的信念就是稳定的动力,教师的自我专业追求如果内化为信念,就不会被消除,从而形成坚毅持恒的信念。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拥有它,生命的种子就会迸发无限潜能,生根、发芽、开发、结果,从而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激情不老,伸展个性。

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窦老师认为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的确,真正的激情不会因年龄的增长,化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窦老师的这种不老的激情不仅体现在课堂上,她每天坚持一小时以上的阅读,几年来,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读书卡片。联想自己,我的阅读量实在是太少了。古典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不足,所以我必须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知识的弥补和充实,要像干燥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教师不能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浪,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

(二)爱在细节,海纳百川。

窦老师提到,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雪中”去“送碳”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二、“三个超越”与“主题教学”。

课改以来,关于语文教学有相当多的话题,相当多的争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何落实?语文教学的根在哪里?窦桂梅的“三个超越”和主题教学无疑是对语文教学改革方向的最有力的诠释。

(一)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心置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他的生命流程是快乐还是痛苦,是升华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完全系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追求。

一是学好教材,超越教材。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二是立足课堂,超越课堂。语言已经不只是作为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生存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

三是尊重教师,超越教师。是学生体验自己学习所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是独立思考、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要说窦桂梅的“三个超越”是从实践开出的课改之花,那么她的“主题教学”便是勇于创新的教学和思想之果。

(二)语文教学的“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非常流行的一个趋势。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教学形式。也许,相比任务驱动,主题教学显得更生动,活泼,也更能体现出教师对课程认识的深度,知识的广度。好的主题应当是和课程知识点紧密耦合的,主题完成同时也完成了知识点的教学,同时也推动了主题的深入。有些主题教学采用的主题在考虑其中的紧密耦合上缺乏熟虑,比如主题和知识联系的恰当性,主题推动环节如何设置,主题在推动技能需求上是否合理,环节间连贯性如何,是否是自然的必须的连贯,通过获得技能支撑后,是否体现了对主题的认识或者思考的提升。不然,主题只能漂浮在课堂上,文化成为了装饰品。

三、不断超越自我。

窦桂梅是一个爱思考、有独特见解的人。这思想、见解是属于窦桂梅自己的,是窦桂梅教育实践的提炼和升华。在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于此同时,我收获颇丰。

(一)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老师,首先要修炼内功。

读书是一个教师的内功,是一个教师的本份。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迅速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坛上独树一帜,与她酷爱读书是密不可分的。青灯如豆,书叠千山,那一个个日夜给予她的是最为充实的快乐的享受,让她一点点地营造着自己的梦想。为了让自己的课具有理念与思想的支撑、将课上出风骨,她在晨读时间和学生一起背诵古诗;在语文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讲成语典故和寓言故事;晚上,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和教育专著。在不断超越自己的理念的支撑下,她成为一代名师!她形象地说:“教育是容易使人心灵结茧和蒙尘的职业,我必须靠‘书’取暖、保鲜——跳着舞过暗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其实我们只要能合理利用时间,也可以乘着书本的翅膀飞翔。趁现在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大量阅读图书典籍,不断充实自己。

(二)做一名教师,需要科学的理念。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老师为生命奠基的教育主题的理念。当我们对这位特级教师的创造力由衷赞叹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一点:超越必须拥有一个平台,始于一个原点,这就是常常被人们遗忘的“学好教材”、“立足课堂”、“尊重教师”。窦老师恰巧做好了这几点,她的“三个超越”是建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把充满创新与活力的语文教学带入课堂,让语文教学充满成长的动力,让语文学习绽放智慧的潜力。她深知厚积才能勃发,绝不能固守一本语文书,为了学生的成长,小学六年,在学习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她精选了180篇文章,带着孩子泛读了84篇,精讲了72篇,略读了24篇。

还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给学生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中高年级推荐给学生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科幻漫画,合计100余册书籍供学生选读。可见超越教材,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不能开空头支票。作为未来教师要在尊重教材,尊重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原点,大量地补充同主题的文章来充实自己的教学,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来丰富学生的积累,用同主题文章的量的突破来达到质的突破。

(三)塑造平和的心境,力争做一名好老师。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绿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将来有幸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窦老师当初的“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站在普通的讲台上,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时至今日,她早已收获鲜花、掌声、荣誉,可是,窦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挚诚却始终如一。现在的社会,处处都充满诱惑,也许我们经常会思索:教师到底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

其实,教师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更应该给学生以适当引导,启迪学生心中最美的那部分,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教师这个职业,或许最初并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或者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梦想,但我们却不能无视这种工作所承担的公共使命。为人类的幸福做出贡献,是可以超越个人利益的,这也是实现教师的魅力、价值和意义所在。在我的心中,窦老师就是我行驶海上的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不断向其前进、前进、再前进。只要我坚定信念,每天进步一点点,教书育人的幸福之神便会降临于我。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后感 篇4

这个暑假我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还没有读完就让我感慨颇深,让我学的东西很多很多。

窦老师当初的追求,“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站在普通的讲台上,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我被窦老师的追求久久的感动着,而我已经拥有这一份令当时的窦老师羡慕不已的人生坐标。却没有感到这份荣耀,没有感到如此的神圣。有时更多的则是累,更多的是为单调枯燥的循环往复而牢骚满腹,窦老师的对教育事业的挚诚,对学生的真心的爱让我感动。从这本书里,从窦老师的身上我才真真切切地明白了什么是激情。今年我所教的是一年级,经过半年的时间和孩子们接触,我明显地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们上课毫无精神,无精打采,好像还累得要命,课堂上只有几个孩子在发言,其它的孩子吃的也有,玩的也有,就是没有学习的,趴着的,拐着的,迟到的……语文课上进行起来很困难,孩子们不愿意读书,读起书来声音也特别地小。每节课我都用心准备,课堂上我大讲特讲,自己总觉得自己很有激情,可是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看了窦老师的书后,我才彻底地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激情:那就是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对孩子的爱。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老师富有创意的理念。看了窦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以及教学理念,原来窦老师特别注重孩子的阅读量,六年的时间窦老师带领学生积累了300多首古今诗词,精选了180篇文章,泛读了84篇文章,精讲了72篇文章,略读了24篇等等。可见超越教材,就是让我们带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积累知识。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再来审视我的语文教学,我只顾着让孩子透过一本教材教学生阅读、学习,从而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超越课堂不仅仅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窦老师通过开展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对话,老师和孩子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不仅让她和她的孩子,也让我了解到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自我超越,是富有时代魅力精神境界的行为,是自己成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成为学生心中一本不读不厌的大书。是啊,经验早就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老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从窦老师的书里,实录中,我知道她就是这么做的,而我也要向她学习,做一个真正为孩子终身发展的好老师。

在这本书中,我重点阅读了《我的教育主题——为生命奠基》这部分,对于主题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何谓主题教学?窦老师认为:主题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以验,通过与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的主题,既非思想主题,亦非知识主题,而是一种文化主题。它主张在实际教学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却有着共同主题的语文学习文本重新作一番统整。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的功能增强,容量变大。它不仅是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更是实施教学、改革课堂的一把钥匙。

窦老师在文章中谈道:“主题教学有一个基本操作框架,即: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链接生活——升华自我。”我认为这是一个开放的框架。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都是按主题设单元,应根据不同主题的特点,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和策略,让学生“入境”,所谓“入境始与新”,再通过对重点文本的揣摩、领悟、反思、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窦老师称之为“典范方为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或者相关的语文实践,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所谓“拓展求发展”。

窦老师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源于她的自立,自觉和自醒,正确的信念就是稳定的动力。她的成长经历告诉我,只要我们拥有追求,拥有信念,像她一样通过不断地读,去思考,实践,努力寻找新的进展,而不是原地踏步,裹足不前,愿我们都能够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后感 篇5

在希腊神话中,玫瑰既是美神的化身,又溶进了爱神的鲜血,它集爱与美于一身,窦桂梅老师在网上的名字叫“玫瑰”,见过她的人都说人如其名也,既有玫瑰的美丽,也有玫瑰的馥郁,更有玫瑰的张扬。有人说,窦桂梅老师是一朵激情燃烧的玫瑰,听她的课,看她的书,观她的人,犹如欣赏一朵热情绽放的玫瑰,那溢满清香盛开的花瓣,让人感觉香是那么纯,味是那么浓。我有幸从同学家看到了《窦桂梅和主题教学》这本书,一拿到手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我最佩服的是她的课堂教学艺术和人生观,她对教育事业痴迷的爱,让我对自己的事业甚至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以下几点:

一、做人要有追求

好教师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从窦桂梅老师的成长看,她是一个本份的教师,也在尽一个教师的职责,她的起点不高,如同我们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她的快速成长,源于她对人生执着的追求。窦桂梅老师有着执着的追求和正确的信念,正确的信念就是稳定的动力,教师的自我专业追求如果内化为信念,就不会被消除,从而形成持之以恒的信念。人生的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拥有它,生命的种子就会迸发出无限的潜能,生根、发芽、开发、结果。就像窦老师说的:只要你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

二、做人要勤读书

窦老师对生命的热情、对课堂的激情源于她的不断学习,源于她的读书。因为读书,她能在收到年轻老师倾吐苦恼的.信中,旁征博引,真挚疏导。因为读书,她能在诸多的公开课上,把孩子们引向一条又一条清澄而富有感染力的美文之溪,与作者一起感受,与文中的人物一起感受,在感悟中让孩子的情感得到升华。

她说:“生命是一条河,要流动,就要蓄积水的容量和力量。读书,就是给自己生命的河流蓄积知识的容量和精神的力量。”读书,让她的教育、生活走得更开阔、更深远、更宽广。尽管环境并不都让你满意,尽管教育并不完美,尽管眼下是漫长无边的严寒,但,读书,就能为你溶化冰雪,温暖心房。如此,你会感叹:有书的冬天不再冷。是的,有书的冬天不再冷!窦老师的书像冬日的暖阳,读后心头一股暖意,看到了寒冷的曙光,看到了教育未来的道路。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语文教师就应该以书为师,这是教师素养的体现,也是客观发展的要求。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必需,让书籍成为我们的精神伴侣。

三、做人要会思考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窦桂梅老师对教育、对教师、对语文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循着思考,她进行了主题教学的探索实践。如果窦桂梅老师像我们平时听课一样,不去进行思考而是盲目跟风,今天强调语言文字,就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明天流行阅读感悟,课堂上就通篇读书……哪能开出主题教学的艳丽花朵?

有人会问“什么是主题教学?”主题教学就是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并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简单地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而是文化主题,是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如诚信、家乡、邮票、朋友,以及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恐惧等等。借助于主题,学生会觉得原来语文学习并不那么枯燥,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再来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同时达到深化情感、磨砺思想的目的。这就好像每一个戏剧的引子、每一个风景点的引道一样,先把孩子从声、光、色的世界里引进语言的殿堂,然后教师仍旧借助主题给学生指出一个个路径,让学生有可能走进更多的作家、更多的文本,进行更丰富的语文实践,他们的收获才会更大。

窦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把充满创新与活力的语文教学带入课堂,让语文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语文学习充满成长的

动力,让语文学习绽放智慧的潜力——这既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又是我们的理想追求。正如一位教育家对窦老师的评说:“每一堂课都成了她富有激情的生命活力;她的激情也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花,学生的激情的燃烧成了课堂特有的生命的磁场,形成了巨大的生命活力,最大极限地体现了师生的生命价值。”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桂梅老师“人课一身”的教学追求,那么“主题教学”的教学蓝图无疑可以说是帮助教师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窦老师说:一个教师能走多远,她的学生就能走多远。以主题教学模式为指导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好像一个三维空间的球体结构——学生的情感体验、语言实践、知识积累得到最大限度地延伸和满足。窦老师带领学生积累了300多首古今诗词,精讲了180篇文章,泛读了84篇文章。

四、做人要会快乐

读着窦桂梅老师的书,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着:感动于她对教师职业的执着,感动于她对生活、对语文的真诚,感动于她如饥似渴、潜心读书的激情。读她的主题教学,读她的主题教学课堂,真正能感受到一种语文教育的快乐,一种思考的快乐。

本人工作十几年,以为按部就班,搞好本职工作便问心无愧,而窦老师的工作热情让我平添了一份对专家的敬意。窦老师今年已42岁,担任北京清华附小的副校长。工作上她既要安排学校的各项事务,还要进行语文课堂主题教学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她还担任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并随时被安排到各地展示课堂教学艺术,交流教学经验。生活上,她认为家庭幸福的指数关键在女人身上。她总以她的热情感染着整个家庭……你们肯定会问:“她不累吗?”窦老师的回答很简单:累并快乐着!她说教师一定要不断积累,要多读书,多写作。因为教师有多个,学生就有多广。只有工作做得好,人才会这么自信,才能更加顺畅地引领学生走向更深的层面。

五、做人要学会爱

窦老师说教师要学会爱,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动力;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只有从爱出发,才能坚持以表扬为主,正面教育为主;从爱出发,才能不怕反复,循循善诱,耐心帮助,以理服人。因此,对学生的爱必须发自内心,是真诚的、真挚的。老师的爱是博爱,而不是偏爱溺爱,这种爱必须以严为脊梁,以柔为外表,否则,这种爱就会变得脆弱、苦涩或冰冷。这种爱不是暴风骤雨,而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对待学生应该像对待老人一样耐心,像对待婴儿一样细心。当学生对老师的爱稔熟于胸时,怎么会不“亲其师而信其教”呢?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读着读着,我心潮澎湃。这时,所有的赞美在她面前都显得苍白。她细致到对一句话、一个词,对每一个发言学生的评价……都用心对待,不随意放过。窦老师的教学艺术已经是炉火纯青,是多年修炼的厚积薄发。我们应该用心去揣摩、体会、思考。我想,只有好好向窦老师学习,只要心中充满美好和希望,一定会获得教学艺术的真谛。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后感 篇6

每每看到身边优秀的老师,我都羡慕不已。他们的课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或激情四射,或沉稳干练,我也想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花了更多的时间看书、备课、上课,但至今,我似乎还没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看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一书,我找到了症结所在:无论备课,还是上课,我都缺失了自己。所以,重要的是“找到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

窦老师认为要想拥有专业尊严,就要拥有专业自信,专业技能,专业自我。有些老师走的是成功的“快车道”——上公开课“一炮走红”,继而被重点培养;而更多的老师靠的是坚持读书、写作、实践、反思,来提升专业素养,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专业特色。

幸运的是,我也经历过公开课的磨砺。每次磨课都让我刻骨铭心。有的名师上课之前会把课文烂熟于心,上课时才能信手拈来。我自知资质太浅,名师都这样做了,我不更要烂熟于心吗?于是,备课的第一步便是背诵课文,无论长短。课文背会后,感觉理解的还只是皮毛而已,便翻阅教参。教参解释的确实详细、深刻。看了之后,对文本的理解自然深了一个层次。但是,“阅读”不等同于“阅读教学”,我不可能也不愿意把教参上的理解照搬到课堂上,那样的课堂我都觉得索然无味,更何况学生呢?再加上是公开课,我更是想让课堂教学高于平时的家常课,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有亮点,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又一难题困扰着我。在一次次的试讲中尝试着,探索着,再加上学校有经验的老师也给我出谋划策,我的公开课才有所长进。但是,正是因为对文本的理解靠的是教参,不是自己;对难点的突破靠的是有经验的老师,也不是自己。所以,每次公开课虽然都是一次蜕变,但回到家常课时,却觉得怎么还是涛声依旧。如果说有改变,估计也是微不足道的。

之所以没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只有自己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才会拥有足够的教育智慧,来应对课堂上出现的措手不及的问题,才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做出明智的判断与抉择,才能拥有鲜活的生成,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要想找到自我,必须沿着读书、写作、教学、反思这条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也许,这条路上荆棘丛生,但走着走着,或许你会发现教学风格已悄无声息地定格在你的课堂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