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小学科学教师读书心得

2024/10/22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师读书心得(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小学科学教师读书心得 篇1

暑假阅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教师,为自己,为工作的对象,我们教师要认清自己,善于走进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使自己健康地工作、生活。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如何鼓起教学的勇气?我想,不单是体现在平时的上课,同时也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更多的体现在自己主动地付出。如自发地、自觉自愿地开发自制实验教具一个成功的自制实验教具,对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法学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设计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为了更有效体现教具的实用性和直观性,更广泛地运用身边材料体现其经济性和普及性,更全面地考虑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必须做到“四个一”:

(一)有一颗善于探索的心

有的青年教师一提到自制实验教具就谈虎色变,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设计制作教具是一件纷繁复杂的事情,不愿或不敢去尝试。其实小学科学课的自制实验教具并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也不追求结构的复杂。我们需要的是有一颗善于探索的'心和一份敢于尝试的勇气;我们追求的是将教学中的经验和感悟转化为新颖独特的创意并付诸于行动。在日常教学中,抱着积极勤奋的工作精神、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探索,不断锤炼。

(二)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

我们需要有一只善于捕捉问题的“左眼”。自制实验教具要贴合教材和教学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留心观察学生,善于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多分析,多反思。这些都是教师自制实验教具的灵感源泉。例如:在研究不同材料热传递的过程比较中,我们在发现比较的困难时,是否可以想到改变教具达到效果。常带着这样的“左眼”,你一定会有思考与收获。

我们还需要有一只善于捕捉生活的“右眼”。小学科学老师要学会做一个“拾荒者”。时刻留意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及时收集整理,物尽其用,将旁人眼中的“垃圾”为我所用。在制作教具时,尽量做到能不买的材料就不买,能少买的材料就少买。同时也号召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发动学生也参与其中,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氛围。如果你常带着这样的“右眼”去观察周围,那你的“左眼”将更加明亮,就会成为一对“慧眼”——你的创造将无限广阔。

(三)有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

自制实验教具不是教师孤芳自赏的个人行为,我们需要有一只认真倾听学生意见的“左耳”。自制实验教具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学生就是自制实验教具最好的评委,教师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设计制作教具的活动,让自制教具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科技活动,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切实需要来不断完善自制实验教具,使其更贴近学生生活,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玩具”。

我们还需要一只善于倾听同行意见的“右耳”。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要虚心接受他人提出的宝贵意见,多了解和搜集自制教具方面的最新资讯和技术,认真借鉴别人制作自制教具时成功的思路和方法,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

(四)有一双善于制作的巧手

在自制实验教具的具体制作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材料,既要学会使用不同的工具,又要掌握不同的加工方法,还要了解不同材料性能和特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知识面,拥有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巧手。这是对教师的一种能力锻炼,需要在日常的活动中,不断锤炼和提高,最后就会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小学科学教师读书心得 篇2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深深的陷入了沉思。如何做才是爱的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通过阅读本书,使我更加懂得了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导和辅助作用——对知识感情的引导。教师引导的方法的好坏对学生的成长,甚至于对其以后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呀,只有真正对孩子们付出关心、爱心与真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真诚回报;也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孩子,了解孩子;没有“爱的教育”,哪有“美的回忆”。由此,我有了如下体会:

1、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情商的培养,而不仅仅只是开发学生的智商。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情对的成长、发展能起更大的推动作用。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只顾及到自己的感受,而不能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应该深入学生的心理,真正了解学生的感受,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得处理师生互动关系。

3、生活如同一本书,其中蕴涵着不少的哲理和启示。我们应该多加观察,多加思考,从中得些人生的蕴涵,这不仅是一种知识的`获得,更是一种人性的修养。

4、教师要专业。专业的精神表现在对国家、社会、学校、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认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起的是引导作用,而不是填鸭式灌输。教师应该的重视学生存在,以情感去开启学生的心智。

5、我们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把中国传统美德传授给学生。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和协助学生,培养学生接受挫折的能力。

6、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赞美学生,培养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他们对挫折的容忍能力,是学生快乐成长。了解学生的感受,观察学生的反应,聆听学生的心得。

7、用“爱”来感化学生,真诚地为学生提工服务,在生活中做学生的朋友。

8、不要过分地执着于“立竿见影”,注意学生的人格培养,身心健康。教育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满希望与理想。

《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是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多关心学生,富有爱心,上进好学,多求取新经验,做好教学工作,进德修养,以达到身教言教的效果。在《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

小学科学教师读书心得 篇3

众所周知,要成功地上好一节课,其前提条件在于课前精心地备课。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备课,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近期,通过对《科学备课》一书的研习,深觉科学备课应该由理性备课和感性备课两方面着手。 教师们经常从事的备课历程应该只属于理性备课的范畴,我们一贯只强调所备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所在,于是教师们多是对实际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整合,设计出相应的任务模式以供学生一步步地按照自己设定的步骤来走。就拿英语这门学科来说吧,每堂课都会预先将其定位在英语教学的某个方面,是听说读写技能训练,还是语法词汇教学,虽然使用新教材了,但感觉还是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

其实,这在无形之中也消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就这样年复一年地重复同样的知识体系,任谁也都会产生倦怠情绪了!如果能够适时地调整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挣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就能让学生轻松学习,充分体验英语这门语言的魅力所在,这就需要教师理性备课的同时也兼顾感性备课了。

所谓的感性备课也就是要在课前准备如何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渗入对教师自身和所授学生的全面思量。作为教师自身,首先要做一次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一名学生,面对新的一课,你想要知道什么,你对哪些方面特别感兴趣,或是你已经懂得了哪些知识点,不希望老师再把时间浪费在一味的絮絮叨叨上,若是真能做到这些,相信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而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获取授课效果的信息反馈。实践证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风格差异,教师应在其教学设计中考虑进这个重要因素,从而为他们创造出有利于他们充分发挥自身认知优势的教学情境,以便于引导和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另外,现在也比较注重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们的情感教育渗透。当代的学生多为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在待人接物处事方面多有缺憾,常有居高临下唯我独尊之感,因此,在学校接受知识传授期间也有必要接受情感教育。教师们在进行备课的同时就要拓展思维空间,思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是否也可以传授其做人的道理,这让我想到最近学习的一篇课文,同学们在学习超人的扮演者克里斯托弗.里夫坎坷的人生经历的同时也学会了他遇事不轻易放弃的精神,这无疑能够帮助他们树立积极面对生活的人生观。 总之,科学合理地结合理性备课和感性备课,不单纯局限于设计教材内容,尝试着去评估自己预测学生,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备课的宗旨所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教师读书心得 篇4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和。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小学科学教师读书心得 篇5

暑假阅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教师,为自己,为工作的对象,我们教师要认清自己,善于走进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使自己健康地工作、生活。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如何鼓起教学的勇气?我想,不单是体现在平时的上课,同时也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更多的体现在自己主动地付出。如自发地、自觉自愿地开发自制实验教具一个成功的自制实验教具,对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法学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设计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为了更有效体现教具的实用性和直观性,更广泛地运用身边材料体现其经济性和普及性,更全面地考虑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必须做到“四个一”:

(一)有一颗善于探索的心

有的青年教师一提到自制实验教具就谈虎色变,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设计制作教具是一件纷繁复杂的事情,不愿或不敢去尝试。其实小学科学课的自制实验教具并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也不追求结构的复杂。我们需要的是有一颗善于探索的心和一份敢于尝试的勇气;我们追求的是将教学中的经验和感悟转化为新颖独特的创意并付诸于行动。在日常教学中,抱着积极勤奋的工作精神、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探索,不断锤炼。

(二)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

我们需要有一只善于捕捉问题的“左眼”。自制实验教具要贴合教材和教学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留心观察学生,善于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多分析,多反思。这些都是教师自制实验教具的灵感源泉。例如:在研究不同材料热传递的过程比较中,我们在发现比较的困难时,是否可以想到改变教具达到效果。常带着这样的“左眼”,你一定会有思考与收获。

我们还需要有一只善于捕捉生活的“右眼”。小学科学老师要学会做一个“拾荒者”。时刻留意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及时收集整理,物尽其用,将旁人眼中的“垃圾”为我所用。在制作教具时,尽量做到能不买的材料就不买,能少买的材料就少买。同时也号召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发动学生也参与其中,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氛围。如果你常带着这样的“右眼”去观察周围,那你的“左眼”将更加明亮,就会成为一对“慧眼”——你的创造将无限广阔。

(三)有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

自制实验教具不是教师孤芳自赏的个人行为,我们需要有一只认真倾听学生意见的“左耳”。自制实验教具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学生就是自制实验教具最好的评委,教师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设计制作教具的活动,让自制教具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科技活动,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切实需要来不断完善自制实验教具,使其更贴近学生生活,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玩具”。

我们还需要一只善于倾听同行意见的“右耳”。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要虚心接受他人提出的宝贵意见,多了解和搜集自制教具方面的最新资讯和技术,认真借鉴别人制作自制教具时成功的思路和方法,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

(四)有一双善于制作的巧手

在自制实验教具的具体制作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材料,既要学会使用不同的工具,又要掌握不同的加工方法,还要了解不同材料性能和特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知识面,拥有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巧手。这是对教师的一种能力锻炼,需要在日常的活动中,不断锤炼和提高,最后就会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小学科学教师读书心得 篇6

我认真研读了《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指导》,并且把它介绍给其他的科学教师,家争相传阅,一致认为这本书凝结了省内小学科学学科资深专家和科学教学权威教师的心血,是一本助和指导小学科学教师进行实验教学不可多得的好书,是科学教师的好手,是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推动剂,是小学科学教师的福音,是小学科学教师的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阅读完该书后,我深感自己教学上的不足。该书不仅阐述了科学探究、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课的根本,也告诉了我们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第一课、科学实验的类型、实验学业考核方略以及实验室管理等理论知识,还系统全面详细的介绍了整个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经典教学案例、仪器操作技能和方法以及如何自制教具等。该书紧扣国家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它能适应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验教学,适应各种版本教材的实验教学,全书编入80个经典实验教学的案例,介绍了34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还介绍了21种自制教具的制作方法,并且在案例和自制教具部分对许多实验和教具制作尽可能的提供了多种方法。可以说一册实验教学指导在手,小学科学教学就不用愁。

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我忽视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探究外部世界的愿望和探索世界的方法。科学课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究的`过程,用直观的手段、科学的精神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让学生胆的提出假设,敢于质疑,最后找到答案,得出结论。我想起了以前所教的一堂课《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本课在科学知识方面,我以为学生都已经知道了,学生从小就玩磁铁,都知道磁铁能吸铁,没有什么好深入的,没必要深究下去。于是我在教学中就轻描淡写地进行了讲解和简单的演示实验,学生们都说懂了,不要讲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全无,感到索然无味。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太把教材看简单了,当初学生是完全懂了,还是一知半解?是所有学生都懂了,还是知道的仅仅是一小部分?为何不让每个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或者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呢?后来我阅读了指导书上《二十六、磁铁实验》案例后,根据案例且吸取以前上这一课的经验我对《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并上了一堂公开课,教师、学生响良好,让一堂原本上得索然无味的课变得有滋有味。我主要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过程:猜一猜磁铁能吸住哪些物体?

表格中列出的有:玻璃球、木头、铜片、铝片、铁片、硬币、钢珠、橡皮、棉布等。学生的争论就此开始了,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认为是金属的都能吸住,有的认为只有铁的能吸住,有的认为小钢珠也能吸住通过实验前的猜测,学生的观点不一,但很明显,关于磁铁能吸铁这一科学概念,部分学生的认识是相同的,而磁铁能否吸其他物体学生的认识就很粗浅、模棱两可,没有把握。掌握了这个起点,接下去的验证活动也就水到渠成了,我让学生分组领取以上器材实验,亲自试一试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学生们动手的兴趣很浓,逐样进行实验,该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实验结果不言自明,教学效果自然高,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这同一堂课二次上而效果迥异的事例引起我深深地思,给了我很的启发,教师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已经知道了,就没有必要去探究了,在教学中再遇到同类的教学内容时,处理一定要尽量地细腻一些,尽量通过实验,使学生动手让学生体验、认知、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科学课上把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比较模糊的科学知薯顺、理清,建立真正的科学概念。自此,我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巨作用。

认识到科学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在这一课中磁铁能吸铁这一知识学生习以为常,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用事实说话,并能亲自去证明,就要花一番功夫了,上述实验就是让学生在量的事实面前感受到磁铁到底能吸什么。学生对磁铁的了解虽然是比较丰富的,但也是零碎的,来源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各人的认识水平与自主探究的水平都是有差异的,我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作好记录,既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自由度,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收到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这其实是《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指导》给我指明了路,是它的功劳。

小学科学教师读书心得 篇7

暑假阅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教师,为自己,为工作的对象,我们教师要认清自己,善于走进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使自己健康地工作、生活。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如何鼓起教学的勇气?我想,不单是体现在平时的上课,同时也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更多的体现在自己主动地付出。如自发地、自觉自愿地开发自制实验教具一个成功的自制实验教具,对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法学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设计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为了更有效体现教具的实用性和直观性,更广泛地运用身边材料体现其经济性和普及性,更全面地考虑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必须做到“四个一”:

(一)有一颗善于探索的心

有的青年教师一提到自制实验教具就谈虎色变,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设计制作教具是一件纷繁复杂的事情,不愿或不敢去尝试。其实小学科学课的自制实验教具并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也不追求结构的复杂。我们需要的是有一颗善于探索的心和一份敢于尝试的勇气;我们追求的'是将教学中的经验和感悟转化为新颖独特的创意并付诸于行动。在日常教学中,抱着积极勤奋的工作精神、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探索,不断锤炼。

(二)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

我们需要有一只善于捕捉问题的“左眼”。自制实验教具要贴合教材和教学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留心观察学生,善于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多分析,多反思。这些都是教师自制实验教具的灵感源泉。例如:在研究不同材料热传递的过程比较中,我们在发现比较的困难时,是否可以想到改变教具达到效果。常带着这样的“左眼”,你一定会有思考与收获。

我们还需要有一只善于捕捉生活的“右眼”。小学科学老师要学会做一个“拾荒者”。时刻留意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及时收集整理,物尽其用,将旁人眼中的“垃圾”为我所用。在制作教具时,尽量做到能不买的材料就不买,能少买的材料就少买。同时也号召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发动学生也参与其中,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氛围。如果你常带着这样的“右眼”去观察周围,那你的“左眼”将更加明亮,就会成为一对“慧眼”——你的创造将无限广阔。

(三)有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

自制实验教具不是教师孤芳自赏的个人行为,我们需要有一只认真倾听学生意见的“左耳”。自制实验教具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学生就是自制实验教具最好的评委,教师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设计制作教具的活动,让自制教具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科技活动,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切实需要来不断完善自制实验教具,使其更贴近学生生活,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玩具”。

我们还需要一只善于倾听同行意见的“右耳”。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要虚心接受他人提出的宝贵意见,多了解和搜集自制教具方面的最新资讯和技术,认真借鉴别人制作自制教具时成功的思路和方法,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

(四)有一双善于制作的巧手

在自制实验教具的具体制作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材料,既要学会使用不同的工具,又要掌握不同的加工方法,还要了解不同材料性能和特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知识面,拥有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巧手。这是对教师的一种能力锻炼,需要在日常的活动中,不断锤炼和提高,最后就会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小学科学教师读书心得 篇8

我认真研读了《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指导》,并且把它介绍给其他的科学教师,大家争相传阅,一致认为这本书凝结了省内小学科学学科资深专家和科学教学权威教师的心血,是一本帮助和指导小学科学教师进行实验教学不可多得的好书,是科学教师的好帮手,是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推动剂,是小学科学教师的福音,是小学科学教师的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阅读完该书后,我深感自己教学上的不足。该书不仅阐述了科学探究、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课的根本,也告诉了我们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第一课、科学实验的类型、实验学业考核方略以及实验室管理等理论知识,还系统全面详细的介绍了整个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经典教学案例、仪器操作技能和方法以及如何自制教具等。该书紧扣国家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它能适应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验教学,适应各种版本教材的实验教学,全书编入80个经典实验教学的案例,介绍了34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还介绍了21种自制教具的制作方法,并且在案例和自制教具部分对许多实验和教具制作尽可能的提供了多种方法。可以说“一册实验教学指导在手,小学科学教学就不用愁”。

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我忽视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探究外部世界的愿望和探索世界的方法。科学课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究的过程,用直观的手段、科学的精神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让学生大胆的提出假设,敢于质疑,最后找到答案,得出结论。我想起了以前所教的一堂课——《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本课在科学知识方面,我以为学生都已经知道了,学生从小就玩磁铁,都知道磁铁能吸铁,没有什么好深入的,没必要深究下去。于是我在教学中就轻描淡写地进行了讲解和简单的演示实验,学生们都说懂了,不要讲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全无,感到索然无味。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太把教材看简单了,当初学生是完全懂了,还是一知半解?是所有学生都懂了,还是知道的仅仅是一小部分?为何不让每个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或者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呢?后来我阅读了指导书上《二十六、磁铁实验》案例后,根据案例且吸取以前上这一课的经验我对《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并上了一堂公开课,教师、学生反响良好,让一堂原本上得索然无味的课变得有滋有味。我主要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过程:猜一猜磁铁能吸住哪些物体?

表格中列出的有:玻璃球、木头、铜片、铝片、铁片、硬币、钢珠、橡皮、棉布等。学生的争论就此开始了,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认为是金属的都能吸住,有的认为只有铁的能吸住,有的认为小钢珠也能吸住……通过实验前的猜测,学生的观点不一,但很明显,关于磁铁能吸铁这一科学概念,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是相同的,而磁铁能否吸其他物体学生的认识就很粗浅、模棱两可,没有把握。掌握了这个起点,接下去的验证活动也就水到渠成了,我让学生分组领取以上器材实验,亲自试一试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学生们动手的兴趣很浓,逐样进行实验,该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实验结果不言自明,教学效果自然高,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这同一堂课二次上而效果迥异的事例引起我深深地反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师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已经知道了,就没有必要去探究了,在教学中再遇到同类的'教学内容时,处理一定要尽量地细腻一些,尽量通过实验,使学生动手让学生体验、认知、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科学课上把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比较模糊的科学知识理顺、理清,建立真正的科学概念。自此,我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巨大作用。

认识到科学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在这一课中磁铁能吸铁这一知识学生习以为常,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用事实说话,并能亲自去证明,就要花一番功夫了,上述实验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感受到磁铁到底能吸什么。学生对磁铁的了解虽然是比较丰富的,但也是零碎的,来源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各人的认识水平与自主探究的水平都是有差异的,我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作好记录,既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自由度,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收到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这其实是《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指导》给我指明了路,是它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