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听课心得
倚栏轩整理的新教师听课心得(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新教师听课心得 篇1
11月19日,我参加办事处教委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师技能大赛活动,聆听了来自各校的7位语文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创设文本中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郭艳艳老师在教学口语交际《学会感谢,学会安慰》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资料,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并伴以深具感染力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语言激起了学生感谢、安慰的情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再者九小的张倩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小钱患病时急需骨髓移植紧张的气氛,把学生带进了医院,带进了病房,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两岸同胞,血肉相连的深入体会,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八小薛岩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带着学生欣赏作者故乡的搭石,感受家乡人的情感之美,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激起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张倩老师所执教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如在第一阶段自读感悟时,张倩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想象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师生一起半数,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品读文章打下基础。第三个阶段的自读感悟,王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同一个时间的两个不同场景,那些句子是做让你感动的,为什么?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张倩老师采用了“联想想象”的办法:一年以后,康复的小钱与捐献骨髓的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什么?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读、练”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读、练”的本身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读、练”的过程中,教师不光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要求学生注意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鼓励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并抓住带有普遍意义的见解、疑问引导全班学生思考,给予正确解答。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7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如十小王迎春老师在处理课文中的四个主要景点时分别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最精彩的是学生上讲台提问大家反而被抬下的同学“反将一军”的环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甚至是争论明白了景物的特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颐和园可以探索的地方远不至于课文的描写。
刘秀云老师则找准了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从而也给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极大空间,学生的讨论有理有据、精彩纷呈;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对“不是获得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关爱”感受得很深。
当然,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不断的疑问与思考,不吐不快,还是写了出来:我们的教师怎么了,上课的语言怎么会如此惊人地相似,总算是开了眼界。“你觉得他(她)读得怎么样”“你读得真棒”“你读得最棒”“照(学)他(她)的样子读一读” “谁愿意向他挑战(超过他)”等等。这此言语在每一节课里都有出现,频率之高,虽不是百分之百,但至少可以说是百分之八十。我不知道教师们是否了解这些话在表扬一人时,却打击了其他的人,“你是最棒的”,那其他的人都不如你吗,教师是否在批评其他同学呢?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会上奉化教师进修学校的语文特级教师张晨瑛老师说,如果在美国,老师在班级里说“你是最棒的”或“我们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这老师将会被学生家长告上法庭。
“你自己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你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你爱怎么学就怎么学”,这是不是废话,哪有学生按不喜欢读的方式来读,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是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喜欢的就是好的吗?如果是这样的,那“你读真棒”“你读得不好” “你读得……”表扬与批评有什么意义?“你爱怎么学就怎么学”“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美名曰:“自主学习”,体现平等意识和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试问,自主学习是这样理解的吗?这样说就能体现平等和尊重吗?如果这样,那你教师在干什么,你教师有什么作用,家长能放心吗?再说,这样能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吗?就阅读来说,有朗读和默读之分,《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朗读与默读有不同的要求,朱作仁先生在《语文教学心理学》一书讲得很清楚,对朗读与默读有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如时间,速度,数量等,既然对阅读有不同的要求,怎么能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呢。同样,学习当然有不同的层次和目标,怎么能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呢。当然,阅读确实是个性化的,每个人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阅读,通过阅读也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但个性化的阅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爱怎么读就怎么读。
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不是强调合作学习吗,于是上课也来合作学习,殊不知为什么要合作,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为了解决问题,讨论问题,各人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不同看法,达到个人独自学习难以达到的,从别人的看法中得到启发,从而解决问题,同时理解在合作基础上,建立友谊,互相尊重、信任等。我们的合作是怎么的合作呢,大家合作读,四人合作,选择你所喜欢的一段或一处说给大家听,这也叫合作,合作读有必要吗?选择一段说给大家听有必要吗,说什么?没有问题的合作,流于形式。
语文教师在语言方面是很有个性的,很有魅力的,很有文采的,……,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却是……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一日听课所得又岂止以上几点,但我想,光是这几点,是我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深刻领悟的。
新教师听课心得 篇2
11月19日,我参加办事处教委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师技能大赛活动,聆听了来自各校的7位语文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创设文本中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郭艳艳老师在教学口语交际《学会感谢,学会安慰》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资料,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并伴以深具感染力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语言激起了学生感谢、安慰的情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再者九小的张倩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小钱患病时急需骨髓移植紧张的气氛,把学生带进了医院,带进了病房,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两岸同胞,血肉相连的深入体会,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八小薛岩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带着学生欣赏作者故乡的搭石,感受家乡人的情感之美,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激起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张倩老师所执教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如在第一阶段自读感悟时,张倩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想象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师生一起半数,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品读文章打下基础。第三个阶段的自读感悟,王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同一个时间的两个不同场景,那些句子是做让你感动的,为什么?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张倩老师采用了“联想想象”的办法:一年以后,康复的小钱与捐献骨髓的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什么?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读、练”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读、练”的本身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读、练”的过程中,教师不光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要求学生注意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鼓励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并抓住带有普遍意义的见解、疑问引导全班学生思考,给予正确解答。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7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如十小王迎春老师在处理课文中的四个主要景点时分别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最精彩的是学生上讲台提问大家反而被抬下的同学“反将一军”的环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甚至是争论明白了景物的特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颐和园可以探索的地方远不至于课文的描写。
刘秀云老师则找准了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从而也给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极大空间,学生的讨论有理有据、精彩纷呈;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对“不是获得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关爱”感受得很深。
当然,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不断的疑问与思考,不吐不快,还是写了出来:我们的教师怎么了,上课的语言怎么会如此惊人地相似,总算是开了眼界。“你觉得他(她)读得怎么样”“你读得真棒”“你读得最棒”“照(学)他(她)的样子读一读” “谁愿意向他挑战(超过他)”等等。这此言语在每一节课里都有出现,频率之高,虽不是百分之百,但至少可以说是百分之八十。我不知道教师们是否了解这些话在表扬一人时,却打击了其他的人,“你是最棒的”,那其他的人都不如你吗,教师是否在批评其他同学呢?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会上奉化教师进修学校的语文特级教师张晨瑛老师说,如果在美国,老师在班级里说“你是最棒的”或“我们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这老师将会被学生家长告上法庭。
“你自己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你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你爱怎么学就怎么学”,这是不是废话,哪有学生按不喜欢读的方式来读,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是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喜欢的就是好的吗?如果是这样的,那“你读真棒”“你读得不好” “你读得……”表扬与批评有什么意义?“你爱怎么学就怎么学”“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美名曰:“自主学习”,体现平等意识和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试问,自主学习是这样理解的吗?这样说就能体现平等和尊重吗?如果这样,那你教师在干什么,你教师有什么作用,家长能放心吗?再说,这样能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吗?就阅读来说,有朗读和默读之分,《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朗读与默读有不同的要求,朱作仁先生在《语文教学心理学》一书讲得很清楚,对朗读与默读有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如时间,速度,数量等,既然对阅读有不同的要求,怎么能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呢。同样,学习当然有不同的层次和目标,怎么能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呢。当然,阅读确实是个性化的,每个人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阅读,通过阅读也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但个性化的阅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爱怎么读就怎么读。
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不是强调合作学习吗,于是上课也来合作学习,殊不知为什么要合作,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为了解决问题,讨论问题,各人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不同看法,达到个人独自学习难以达到的,从别人的看法中得到启发,从而解决问题,同时理解在合作基础上,建立友谊,互相尊重、信任等。我们的合作是怎么的合作呢,大家合作读,四人合作,选择你所喜欢的一段或一处说给大家听,这也叫合作,合作读有必要吗?选择一段说给大家听有必要吗,说什么?没有问题的合作,流于形式。
语文教师在语言方面是很有个性的,很有魅力的,很有文采的,……,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却是……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一日听课所得又岂止以上几点,但我想,光是这几点,是我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深刻领悟的。
新教师听课心得 篇3
本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安排了新教师汇报课。我校有三位新教师,语、数、音三个学科各一位。其中教一年级语文 的蔡老师也算是我的徒弟了,我就谈谈她的课吧。
蔡老师很敬业,一听说要开新教师汇报课,上个星期日就将教案传到了我的邮箱里。我写了一些个人建议,也和蔡老师在电话里进行了沟通。星期一早上第一节课,我到北校区听了她的试教,总体感觉不是很理想,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语言过于随意,过渡语,提问语、评价语言都没有按设计好的进行处理,都比较即兴,这样的后果是话很啰嗦,表述不清楚,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犯忌的。
二、朗读指导还不够,基于文本的对话特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读好几个孩子的对话,在朗读中感受孩子们不同的做法带来的后果。但教师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和教师的示范都是比较欠缺的。
三、对于全体学生的关注不够周到,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本身比较难集中,特别是中下生更是容易开小差,教师在授课时形式比较单一,且多向着靠右边的学生,左边第一排的学生基本被冷落。这是教师的一种无意行为,但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大事。
虽然这些都不是大毛病,但就是这些细碎的小问题造就了课堂效率差的事实。当天下午放学后,蔡老师和我一起讨论了整堂课的设计。先是板块的设计,再是教师导语、过渡语、评价语的设计,最后对一些字词的训练题也作了修改,怎样提问,怎样出示才能更合理,让学生有话可说。当我们讨论完后,她已经写了密密麻麻两大张纸。回去后蔡老师表示要好好地熟悉教案,争取明天有更好的课堂效果。
第二天,校长室、教导处、北校区负责老师都听了新教师的课。听完蔡老师的课感觉都不错,课堂的教学流程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整堂课书声朗朗,学生对话朗读指导比较到位,教师也没有随意的、啰嗦的话。出示的几个字词练习学生回答的比较满意,形式也很新颖。唯一不足的是教师的语速还是比较快,亲和力欠缺,课堂的随机调控差了点。这都是可以慢慢学习的,因为课堂教学是一门永远需要追求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愿年轻的蔡老师能在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上越来越娴熟,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教学春天。
新教师听课心得 篇4
星期三去大崎听了四节优秀教师的优质课。每位老师的授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各自的先进教学水平,设计精巧,语言精练,这些优质课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通过这几次的听课,让我收获了很多,我发现其实听课能让自己进步很快,边听边学,边学边实践。
z老师讲的是六年级的数学课《可能性总复习》。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所以彭老师先让学生回忆三年级至五年级学习的可能性的相关知识;然后整体做一个总结、归纳;再出一些简单的复习题来巩固这些知识;最后来一个创新拓展,练习。彭老师这堂课把三至五年级学习的知识内容通过一张无形的“知识网”串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小练习来达到学习目标。我写了简短的听课反思,内容是这样的:整节课彭老师的语言干净利落,表扬到位。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始终都非常兴奋,学生的学习意识很强。课堂开始的提问非常具有代表性,学生表现得异常积极。从上课到布置作业都要求严格,纪律性很强。
还听了z老师的语文课,她讲的是三年级的《她是我的朋友》。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来回答问题。周老师整个教学过程的提问都非常讲究技巧,问题的设入非常有层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更有目的。在教学重点知识内容时,通过一些巧妙的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多让学生说。除了说,周老师还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从而理解课文。整堂课下来,学生既学到了应该掌握的课堂知识,又受到了思想道德教育,非常让我欣赏!
听z老师讲的三年级的英语课也让我受益匪浅,不愧都是有名的优秀教师。几个简单的水果单词,在她的教学中却变得那么有趣。先把学生分成三个队,班长代表的太阳队,副班长代表的月亮队,还有学习委员代表的星星队。通过分队,让学生有了竞争的意识。哪个小组的同学认真学,读得好,表现好,就会为自己的小队加一面小红旗。以游戏贯穿课堂,以比赛的形式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都带进了课堂,整节课的活动方式灵活多样,语气亲切,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z老师讲的是二年级的体育课,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所以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姚老师根据这一特点,精心设计了教学流程。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利用游戏、口诀、比赛等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一些简单的体育动作。后来又通过接力赛、拼图形等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方向感、以及活跃学生的思维。这些活动看起来简单,却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乐学,爱学。从而达到体育课的目标,锻炼好身体,提高体质。这是体育老师应该学习的。
听完这些老师的课,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程,却都上的生动,并且教学效果非常好,还深受学生的喜爱。看来听课真的会学到很多东西,不仅是教学经验,还有很多方法和师德等等,这些优秀的教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新教师听课心得 篇5
本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安排了新教师汇报课。我校有三位新教师,语、数、音三个学科各一位。其中教一年级语文的蔡老师也算是我的徒弟了,我就谈谈她的课吧。
蔡老师很敬业,一听说要开新教师汇报课,上个星期日就将教案传到了我的邮箱里。我写了一些个人建议,也和蔡老师在电话里进行了沟通。星期一早上第一节课,我到北校区听了她的试教,总体感觉不是很理想,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语言过于随意,过渡语,提问语、评价语言都没有按设计好的进行处理,都比较即兴,这样的后果是话很啰嗦,表述不清楚,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犯忌的。
二、朗读指导还不够,基于文本的对话特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读好几个孩子的对话,在朗读中感受孩子们不同的做法带来的后果。但教师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和教师的示范都是比较欠缺的。
三、对于全体学生的关注不够周到,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本身比较难集中,特别是中下生更是容易开小差,教师在授课时形式比较单一,且多向着靠右边的学生,左边第一排的学生基本被冷落。这是教师的一种无意行为,但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大事。
虽然这些都不是大毛病,但就是这些细碎的小问题造就了课堂效率差的事实。当天下午放学后,蔡老师和我一起讨论了整堂课的设计。先是板块的设计,再是教师导语、过渡语、评价语的设计,最后对一些字词的训练题也作了修改,怎样提问,怎样出示才能更合理,让学生有话可说。当我们讨论完后,她已经写了密密麻麻两大张纸。回去后蔡老师表示要好好地熟悉教案,争取明天有更好的课堂效果。
第二天,校长室、教导处、北校区负责老师都听了新教师的课。听完蔡老师的课感觉都不错,课堂的教学流程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整堂课书声朗朗,学生对话朗读指导比较到位,教师也没有随意的、啰嗦的话。出示的几个字词练习学生回答的比较满意,形式也很新颖。唯一不足的是教师的语速还是比较快,亲和力欠缺,课堂的随机调控差了点。这都是可以慢慢学习的,因为课堂教学是一门永远需要追求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愿年轻的蔡老师能在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上越来越娴熟,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教学春天。
新教师听课心得 篇6
此次,作为一名新人教师,我有幸在一些骨干教师前辈们的课堂上学习讨教了一番。通过这次的听课学习,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是啊,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的传授、沟通。仅仅靠过去在书本上的知识和技巧又怎么能胜任教师的职位呢?只会在课本上学习的,那是学生,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我必须从课堂上学习,从教育中学习。
通过这段时间的听课,我认识到自己在基础方面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严格的遵守自身的经验和受到的教导,按照自己了解的方式去规划自己的教育。从备课到教育,我感觉到自己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难以和学生们“连系”起来。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听不进、难以保持注意,甚至连听不懂的问题都没有人主动提问。这是十分被动的状态。
但再看前辈们的课堂,学生们也会有疑惑,但他们会主动的提问,甚至和老师一问一答的沟通起来。这就是我的课堂所缺少的`东西!同时,也是我所缺少的东西。
通过听课,我在之后也认真的分析了自身的情况。作为一名教师而言,我缺少的不仅仅是经验,更是对师生关系的规划和建设。
过去的教育工作中,我重视的重点在于自己能不能将课堂的知识教导好。为此在教育上准备了很多的资料,分析了很多学生缺少的东西,希望能给学生们带来进步。但正因如此,我却放松了和学生关系的建设。但改进学生的不足本就是一个难题,不少学生对我印象都还不过只是“一个新老师”但我却希望他们信任我,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我的教导上,这本身是十分困难。
如今,通过这份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应该更加重视与学生们的沟通和交流。学习本就是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只有双方都有了交流的意识,教学的时候才能保证质量。
听了前辈们的课,我重新的认识到了课堂,纠正了自己的思想。我也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我的事情,而是整个班级的合作。我虽然是新人教师,但同学们又何尝不是第一次遇到我?为此,我必须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学会配合班级学生的学习节奏,以更适合的方式,去磨合自己和班级的情况,希望在今后的教育中,我能为班级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