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2024/10/17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精选3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1

4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清源镇中沙小学举行的语文送教下乡暨语文教学研讨会,听了城区发展街小学魏玉琴老师《两只小狮子》、清源学区刘泽华老师《称象》两节一年级语文课。两位优秀教师上的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一年级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地了解,使我受益匪浅,现将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首先,两位老师语言亲切和蔼,取消了学生对陌生老师的心理隔阂,它能有效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课堂,深入文本,深入人的`心灵深处。魏玉琴老师课堂语言充满童趣,极富感染力,她用自己的亲切的语言带着学生感受两只小狮子不同的表现。通过多种方法识字,读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由浅入深,自然而然掌握了生字,理解了课文内容。让学生深切感受识字其实并不难,只要你能做学习中的有心人,善于总结,就能认识很多很多的字。而刘老师讲授的《称象》,让我豁然开朗,心想:这一课原来可以这么上,可以这么活泼生动趣味盎然啊。

其次,教师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语文教学,做到先教后写、师导和学生自读练写生字相结合,这是魏玉琴老师所执教的《两只小狮子》一课的给我的深刻印象。

再次,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如,我们在《两只小狮子》的课堂上,就看到了老师每次朗读指导扎实有效,相当到位,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学生真的是学有所得。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2

3月10日我有幸到官港中心幼儿园参加了池州市尤跃武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观摩指导活动。在这里感谢领导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两节活动课使我感触颇深。想谈一下自己的一点体会:

今天听的两节课分别是贵池区幼儿园王玉娟老师的音乐律动《贪吃的小熊》和官港中心园郭秀甜老师的绘本《小兔的生日》,这两节课教师的表情到位,上得都非常的有活力有气氛,让幼儿的兴趣很高,教师用幽默的话语是课堂上充满了欢笑,与其说是在下面听课,不如说是在欣赏,以敬佩的态度去聆听﹑去学习。从这次的送教下乡活动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认识到自己需要向她们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我想说的是贵池区幼儿园王老师的音乐律动,这节课王老师语言巧妙,用故事引导孩子,在故事中掌握音乐节奏,王老师还精心准备了道具﹑图谱,利用道具让孩子大胆猜想,充分发挥孩子的动脑能力。利用图谱让孩子跟着图谱更快掌握音乐节奏并掌握动作。在活动过程中,老师的语言优美肢体动作丰富,使幼儿很快投入到情境中,活动环节紧扣,课堂生动,最后进行的角色游戏使活动达到了高潮。

其次是官港中心园的.郭甜秀老师的绘本课,绘本的教学本来就是以说为主,在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郭老师的教态清晰明了,教具准备精美,了解孩子,能充分抓住孩子的兴趣,但郭老师今天的导入有点唐突,没有很好地进行导入,上绘本课开头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导入能使幼儿迅速进入情境当中,其次在上的过程中老师讲的过多过细,没有很好的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今天听的两节课中,两位教师教态亲切,表情丰富。用和蔼的目光,温柔的语言,优美的动作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让孩子快乐的学。

课后各位老师在会议室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交流研讨,在会上各位老师也是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使我对着两节课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之,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要有爱心、有思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思考的智慧型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虚心学习各们老师的授课艺术和教学方法,取人所长,补已所短。认真钻研,努力搞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孩子们喜欢的老师。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10月28日宁县城关小学优秀教师在我校举行了“送教下乡”的活动。通过这次的“送教下乡”活动,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下面就谈一谈对本次活动的感受。

这次活动,我有幸观摩了三节公开课:一节是杜会玲老师所讲的“比的基本性质”;一节是张老师所讲的“表内乘法(二)”和王倩老师的`“I have a penpal”。三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说是精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印证:

首先,三位老师语言亲切和蔼,消除了学生对陌生老师的心理隔阂,它能有效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课堂,深入文本,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杜老师课堂语言幽默,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带着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通过简单明白的通俗语言,让学生由浅入深,不知不觉中把比的基本性质的用法了然于心。让学生深切感受数学课学习其实并不难,只要你能做学习中的有心人,善于积累总结学法经验,就能找到解题的规律和技巧。

其次,教师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做到“先学后教、师导和学生讨论相结合,这是夏老师所执教给我的深刻印象。

再次,三位老师用设疑解难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如,我们在课堂上,就看到了老师每次的解题方法指导扎实有效,相当到位,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学生真的是学有所得。

当然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是农村学生,加上是外校老师来上课,学生不敢大胆发言,条理不够清晰。但我们听课老师能通过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语态、引导、评价、调控等方面看到上课的教学功底。

总之,这次送教下乡的活动,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4

这次送教下乡培训活动让我获益良多,特别是跟全市的中小学

老师在一起探讨研究,如何真正的走到学生中间,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真正的以人为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让我们思考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去把握这个“爱”的范围。

我非常欣赏教授说的“要做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者。”其实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往往教师却只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对生命、精神的关怀。我们要知道教师不是学生的生活保姆与知识供应商,而是学生的精神成长的关怀者;他的职能不是提供给学生什么,而是使学生发展自我的智慧创造各种机会与学生一起成长。因此我认为,教师只有关怀学生精神健康成长,才有可能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才不会产生虚伪的结果。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者。

所以我认为: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做个终身学习者。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应向个性化、研究型、创新型教学发展,通过教学实践—反思—研究—升华,培养科研意识,对教学

问题跟踪研究,使之课题化,并总结成果,形成个性和特色的理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理论支撑。

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个思考的实践者。

对于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语文工具性的偏失、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字词教学的忽视等并没有做深入的思考和变革。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必须是个思考的实践者,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为,为有最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我们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服从于、服务于学生的学,当好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儿童,相信儿童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儿童,俯下身子看儿童的生活,平等参与儿童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儿童,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儿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

让我们在工作中充分给予学生关心、理解、尊重与信任,真正地做好学生成长的精神关怀者吧!让这次培训能够真正的体现并运用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吧,学习告一段落,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使学生和自己都得到更大的提高和发展。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5

在这次“送教下乡”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xx市王老师精彩的教学,收获很多。看到这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王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王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她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王老师的课亲切、自然,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感谢为我们提供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6

3月22日上午,天祝县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及中小学优秀教师开展优质课送教下乡活动。来自松山教育辅导站和东大滩教育辅导站的老师们齐聚一堂,目睹了名师的精彩教学和亮丽风采。

1、听一堂优质课,胜做一年庸秀才

本次送教下乡活动,县教育局选派了天师附校邢润兰老师和城关小学宁学玫老师前来送教。

今天,邢润兰老师送来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圆锥整理复习》,她从学生兴趣出发,用谈话的形式自然过渡,让学生自主梳理所学内容。邢润兰老师的课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在情境中明确课堂任务,教学目标清晰。

宁学玫老师带来的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连除的简便运算》,宁学玫老师以城关小学课外活动情景引入,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课外活动。让孩子走进课外活动去学习,孩子们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宁老师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教学过程中宁老师应用了让同学们熟记顺口溜的教学方法,并举一反三的让学生记住顺口溜,这样学生在做《连除的简便运算》过程中得心应手,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学一身真本领,优育一方孩子们

课后,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此次送教下乡活动发表了总结,教研室潘主任也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参加本次听课的老师们也纷纷表示,会继续探索新课程教学改革,充分汲取名师教学的先进经验,结合孩子身体发展水平,从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挖掘题材,再从孩子感兴趣的题材中选材,创新创优的.设计、组织好每一节教学活动。通过此次送教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想全面提升我校的教学业务水平,必须不断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努力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为东大滩教育事业更好的添砖加瓦,成为东大滩教育事业的引领者,培育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新一代。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7

3月22日上午,天祝县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及中小学优秀教师开展优质课送教下乡活动。来自松山教育辅导站和东大滩教育辅导站的老师们齐聚一堂,目睹了名师的精彩教学和亮丽风采。

1、听一堂优质课,胜做一年庸秀才

本次送教下乡活动,县教育局选派了天师附校邢润兰老师和城关小学宁学玫老师前来送教。

今天,邢润兰老师送来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圆锥整理复习》,她从学生兴趣出发,用谈话的形式自然过渡,让学生自主梳理所学内容。邢润兰老师的课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在情境中明确课堂任务,教学目标清晰。

宁学玫老师带来的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连除的简便运算》,宁学玫老师以城关小学课外活动情景引入,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课外活动。让孩子走进课外活动去学习,孩子们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宁老师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教学过程中宁老师应用了让同学们熟记顺口溜的教学方法,并举一反三的让学生记住顺口溜,这样学生在做《连除的简便运算》过程中得心应手,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学一身真本领,优育一方孩子们

课后,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此次送教下乡活动发表了总结,教研室潘主任也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参加本次听课的老师们也纷纷表示,会继续探索新课程教学改革,充分汲取名师教学的先进经验,结合孩子身体发展水平,从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挖掘题材,再从孩子感兴趣的题材中选材,创新创优的设计、组织好每一节教学活动。通过此次送教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想全面提升我校的教学业务水平,必须不断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努力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为东大滩教育事业更好的添砖加瓦,成为东大滩教育事业的引领者,培育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新一代。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8

10月14日,阳光明媚的一天,汉昌学区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来到了我们金塘学校,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课堂享受。

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但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这一天,我们一共听了三节课,二年级胡老师的语文课《欢庆》,四年级刘老师的数学课《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三年级宋老师的英语课《Look at me》,听了她们的课让我在心里对自己进行了一个反思与吸收,知道了以后该怎样驾驭课堂。

一、应对教学充满激情

孩子是天真可爱的,你怎么对他,他就会怎样反馈给你。你在课堂上以孩子为主体,通过他们的思维思考问题,投入你的热情、动作、笑容、表扬,那孩子们也会很好的反馈给你。英语课《Look at me》对每个孩子的问好,语文课对孩子的表扬与鼓励,数学课的一视同仁让我感受到每个孩子都是快乐的天使,应当把快乐传递,在快乐热情的课堂里教学。

二、小学阶段应多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

小学是孩子的启蒙期,培养期,小学的好习惯、好行为受益终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小细节,仔细认真的对待孩子的一言一行,培养好他们的握笔动作、写字姿势、文明、卫生、礼仪等等,要耐心细心的对待每一位的孩子。

三、应精心准备课堂

听了三位老师的课,精彩又实在,她们没有使用多媒体,但就是充足的准备,简单的卡片,惟妙惟肖的语言和动作就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孩子们跟着她们的脚步一步一步的吸收知识,使我真正感受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而这种朴实的课堂同时也适用于我们这种山区小学,以后我可以进行迁移模仿,提高教学效率。

“送教下乡”活动送来的大餐,让我品味良久,反思许久。作为一位新教师,一名特岗老师,她们的到来,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知道教好学生应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应加强对新课改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多听课,多探讨,虚心请教,及时进行反思,与孩子一起努力学习,积极向上!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9

今年暑假,xxx县xxx中学的教师和领导来我市送教下乡。通过两天的听课、听讲座学习,我感到很受教育和启发。

一、观摩课的学习感受

1、感受到xxx中学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上,教师讲解少,学生活动多。预习、展示直至解题反馈,学生始终是主角。预习时学生自己提炼、归纳、总结甚至设计考题,展示时有个性的表述,以及解题反馈中学生轮流上讲台,讲步骤、说答案、论原理、作补充等等,学生的表现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积极、大方的。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他们的内心感受和认识就很深刻。我想,放手让学生表现,也就是xxx中学敢于放手改革,而成绩还能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吧。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学习将会成为习惯,将学习作为快乐的享受将成为他们终身享之不尽的财富。

2、小组合作不是摆设,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

与我们平时的分组学习不同的是,xxx中学的分组学习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六人一组,从预习到展示到反馈,小组学习讨论一直是课堂的核心组织单元。虽然期间有分有合,有个人的小黑板展示,有在全班师生面前的解题分析,但小组学习依然是隐性、潜在的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的意义远不至于此,它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共享能力。有一个细节给我印象很深。一个女孩是小组长,在组织预习时,俨然是一名教师,充满了自信,安排井井有条。我想,这种合作学习方式长此以往,一定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领导才能的有用人才。

3、小黑板展示作业体现透明、开放的教学思想。

我们学习经验,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增加小黑板的模仿上,重要的是我们要透过小黑板看到其背后的意义所在。这是xxx教学思想的最直接、鲜明的体现,它把学生的思想、思路、思维结果展示给大家,展示给老师和同学,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作业形式。这样与写在作业本上不同的是,首先学生有自我批评意识。每个人都是要强、上进的,不愿将错误呈现给大家,所以就有了检查意识、规范意识,字要写得工整,表达不要出错;第二,学生能互相批评,互相学习,看出别人的错误也就警示自己不再犯类似的错。这样,印象深刻,学习效果好。

4、学生活动多,也增强了课堂的生成性,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相对于教师备课的预设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突破预设,深挖教材,拓宽教材。达到教学相长,让课堂成为师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的重要平台。

二、xxx的教学实践启示我们,解放教师思想、提高教师素质是当务之急。

xxx中学的课堂上,学生说、讲、讨论等等活动,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真正的作用是组织、引导、点拨、拓宽、提升。有时需要纠偏归正,有时需要拓展、延伸,这些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能及时准确的把握时机,准确的提出疑点,科学的加以引导。这种鲜活的课堂经常会打破课前的教学预设,对教师的知识面、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处理教学中突发情况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提高教师素质、把握课堂的能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其次,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决不能再在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中徘徊。我们许多教师并不是不想放手,而是不敢把课堂开放、活跃起来,生怕丢掉一个知识点。xxx中学的成功经验证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不会丢掉知识点,反而学生会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全,提高得更快。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口号作为学习经验的切入口,这就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放权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扬起他们理想的风帆,自由的遨游在知识的大海!

最后,再次引用xxx中学的标语“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共勉吧。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10

今年暑假,xxx县xxx中学的教师和领导来我市送教下乡。通过两天的听课、听讲座学习,我感到很受教育和启发。

一、观摩课的学习感受

1、感受到xxx中学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上,教师讲解少,学生活动多。预习、展示直至解题反馈,学生始终是主角。预习时学生自己提炼、归纳、总结甚至设计考题,展示时有个性的表述,以及解题反馈中学生轮流上讲台,讲步骤、说答案、论原理、作补充等等,学生的表现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积极、大方的。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他们的内心感受和认识就很深刻。我想,放手让学生表现,也就是xxx中学敢于放手改革,而成绩还能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吧。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学习将会成为习惯,将学习作为快乐的享受将成为他们终身享之不尽的财富。

2、小组合作不是摆设,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

与我们平时的分组学习不同的是,xxx中学的分组学习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六人一组,从预习到展示到反馈,小组学习讨论一直是课堂的核心组织单元。虽然期间有分有合,有个人的小黑板展示,有在全班师生面前的解题分析,但小组学习依然是隐性、潜在的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的意义远不至于此,它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共享能力。有一个细节给我印象很深。一个女孩是小组长,在组织预习时,俨然是一名教师,充满了自信,安排井井有条。我想,这种合作学习方式长此以往,一定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领导才能的有用人才。

3、小黑板展示作业体现透明、开放的教学思想。

我们学习经验,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增加小黑板的模仿上,重要的是我们要透过小黑板看到其背后的意义所在。这是xxx教学思想的最直接、鲜明的体现,它把学生的思想、思路、思维结果展示给大家,展示给老师和同学,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作业形式。这样与写在作业本上不同的是,首先学生有自我批评意识。每个人都是要强、上进的,不愿将错误呈现给大家,所以就有了检查意识、规范意识,字要写得工整,表达不要出错;第二,学生能互相批评,互相学习,看出别人的错误也就警示自己不再犯类似的错。这样,印象深刻,学习效果好。

4、学生活动多,也增强了课堂的生成性,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相对于教师备课的预设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突破预设,深挖教材,拓宽教材。达到教学相长,让课堂成为师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的重要平台。

二、xxx的教学实践启示我们,解放教师思想、提高教师素质是当务之急。

xxx中学的课堂上,学生说、讲、讨论等等活动,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真正的作用是组织、引导、点拨、拓宽、提升。有时需要纠偏归正,有时需要拓展、延伸,这些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能及时准确的把握时机,准确的提出疑点,科学的加以引导。这种鲜活的课堂经常会打破课前的教学预设,对教师的知识面、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处理教学中突发情况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提高教师素质、把握课堂的能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其次,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决不能再在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中徘徊。我们许多教师并不是不想放手,而是不敢把课堂开放、活跃起来,生怕丢掉一个知识点。xxx中学的成功经验证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不会丢掉知识点,反而学生会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全,提高得更快。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口号作为学习经验的切入口,这就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放权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扬起他们理想的风帆,自由的遨游在知识的大海!

最后,再次引用xxx中学的标语“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共勉吧。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11

按照区教育局进修校的安排,“送教下乡”教师于20xx年4月26来我乡送教下乡。”送教下乡“,是优秀教师传送经验,提供示范的有效途径,旨在增进城乡教师的相互学习,既使作课教师从中得到磨练,又使听课教师从中受到教益,从而实现双惠双赢。旨在帮助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建立城乡互帮互助的教研热线,增强一线教师的教学教研意识,在我乡掀起教学研讨的热潮。

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为了此项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乡成立了“送教下乡”活动领导组,组长由中心校长韩培模同志担任,副组长由乡中心校主管初中教学的刘芬兰同志担任,成员为各校校长担任。继榆次区召开“送教下乡”专题会议之后,我们就召集各校领导商讨,最后确定,将送教教师集中于郭家堡中学授课,全乡相关教师全部集中到郭家堡中学开展听评课活动,并确定了同课异构的教师,要求同课异构教师精心备课,郭家堡承担所有听评课的准备事宜,要求精心组织,妥善安排。

二、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送教下乡”是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输到乡镇农村,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全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送教下乡——送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互动研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送教教师精心准备,真诚服务,受到好评和欢迎。

送教下乡活动发挥送教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模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乡镇;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把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典型教师传、帮、带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效促进送教和受教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新的课程改革。

三、精心准备,实现双赢

本次来我乡送教的榆次二中的潘秀凤老师和榆次五中的何英姿、韩雅萍三名教师,涉及到语文、政治、物理三个学科,主要形式为我乡的三名教师和送教的三名教师同课异构,内容以初三复习课为主,课上送教教师精彩示范引领,课后听课教师交流互动,送课教师针对困惑的问题,做了具体的指导、热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为教师充电。

通过送教活动同时还历炼了一批年青教师,参与同课异构的教师精心备课,查阅资料,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送教下乡活动为我们乡送来的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学习过程中共同提高着。

四、加强交流,促进联动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开阔了教师的课程视野。

五、促进沟通,提升能力

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习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12

4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教研活动。观摩了两位老师的精彩展示,让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无论是古诗诵读、还是阅读教学,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诵读的技巧、角色的把握到位。

无论是《画风》还是《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位执教老师声情并茂的诵读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她们诵读的字里行间中蕴含着的是深厚的语言表达技巧与综合行为的艺术魅力。在李玉梅老师《山中与幽人对酌》的诵读中,我被诗人李白和幽居朋友随心所欲、不拘礼节的人生态度所感染。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

在《山中与幽人对酌》一诗中,李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教学设计朴实、简单,以读为主线,设计了初读—品读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反复地接触诗文,从读准字音、读顺诗文到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思考,体现了阅读训练的层次性。在读中让学生亲历感知、感悟和体验。同样左老师教学条理清楚,学案设计合理,教学目的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文字训练扎实,值得借鉴的地方真是很多很多。

三、评价语言的收获。

无论是李老师还是左老师,两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语言丰富,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行孩子们真棒;孩子们,你们一定是最棒的;你的声音真好听,我喜欢;你读得真好……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别说孩子了。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争取成为一名让学生、家长和自己都满意的研究型教师。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13

在xx小学举行了xx市小学十佳优秀青年教师送教下乡活动,聆听了xx小学戴xx老师和xx市第二实验小学曾xx老师的两堂课,让我有机会“重温”十佳风采,收获良多,感受颇深,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戴xx和曾xx两位老师一上场,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沉着,具有亲和力。漂亮的板书,娓娓动听的语言,无不凸显教师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过硬的教育能力。

第一节课,听的是戴xx老师上的四年级《数学广角》。等待上课时,课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茶文化图,随着新课的导入,课题的出示——“沏茶中的数学问题”,我眼前似乎呈现这样一幅情景:伴随着飘渺、优雅的轻音乐,老师与学生侃侃而谈,静静地探究着沏茶中的数学问题……很令人向往,却也很不切合实际。本节课,戴老师从学生最为熟悉的身边事入手,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了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方案的意识,同时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听了这节课我感觉有些遗憾,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活跃、有趣的课堂应该更能吸引他们。如果戴老师在导入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肯定会更加完美。

第二节课是xx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曾xx老师上的二年级数学《对称》。课前互动时,曾老师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回答错了也没关系。简简单单几句话,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对于课前的准备,只要求学生带上数学书本、笔、尺子,外加一把剪刀和一张卡纸。就这么简单?通常看别人上公开课,总要准备七七八八的一大堆,尤其是《对称》这一课。

课堂伊始,我便被曾老师甜美的声音给吸引了,运用“蜻蜓”与“蝴蝶”的对话,直接质疑:我们是一家人吗?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为什么在数学王国里,它们是一家人呢?简单明了地切入主题,找找它们之间的相同点,由此引入课题:对称。接下来,没有多余、繁琐的话语,直接示范剪纸,一步一步,让学生看得清楚明白。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剪对称图形的步骤。接着动手操作,选择学生的作品展示。再通过检验,引出对称轴。环环相扣,不突兀,不浮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

两位老师的课各有千秋,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融入情感教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戴xx老师的《沏茶中的数学问题》自始至终无不贯穿爱惜时间、节约时间的思想教育。想起他不止一次温和地问着:“你为什么比别人慢?”没有要求学生回答,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从探究学习中悟出“省时”,如何做才“省时”。曾xx老师的课里也有这样的细节,如使用剪刀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如验证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后,教育学生有些事情需要通过验证才能做出判断,再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要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如课堂结束之前希望学生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更美丽……简单轻柔的言语,没有过多的强调,一语带过,却深入人心,举手投足间彰显着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

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寻找自身的差距,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14

10月9号,我校全体小学语文教师参加了区教体局组织的在xx小学举行的全区小学语文送教下乡活动,聆听了诸老师的《我是什么》和王老师的《落花生》,使我们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首先,是新课程的观念与创新,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国际交往频繁,国际理解变得更加的重要,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21世纪以来,各国着眼于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时代的发展了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成为国家的重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第二,课程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由原来的讲解、传授为主转换成启发、发现、探究的过程;办学方式由封闭式转换成开放型;教学模式由原来的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转换成以学生、活动、任务为中心;学生的角色由被动地听、死记硬背到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到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学习的倡导者、促进者。

第三,新课改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思考、去想,对他们的采用宽容的态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相互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尽量真实,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为主体,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语文学习与运用;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语文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两位老师两节精彩的展示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两堂课都从课堂预设到动态形成,一环扣一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活动高潮迭起,教师引导巧而得法,使我们获益匪浅。

这两节课都从整体情景教学入手,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课堂风貌:真正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口脑并用,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使学生直接获取知识,促使学生能力的发展,创造力的激发,使孩子们在现实的生活中能够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面临的新的问题。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今天老师的学习状态就是明天学生的生存环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任重道远,应不断学习、提高以完善自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15

通过一个上午时间的国培送教下乡活动和学习,我从思想上、工作上发生了较大转变,改变了以往比较随意的目的性不强的工作态度,从消极态度转变为积极态度,从而对自身有了很大的促进和提高,我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次活动我有三点最深切的感受:

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现代体育教育观通过观看视频,每位专家、学者从自己的研究方向方面的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卓有独到的视野和经验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新课程的改革以及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他们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在畅谈中国教育的过去、现在的同时,给我们展示未来中国教育的远景和教育各家之长。我认识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为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优质课堂指明了实践的方向。

其次、不断进取,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通过到江苏省启东中学、汇龙中学的体育课观摩活动,我学习和领略到许多名师教学风格,他们各有千秋,也受益很多。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名师都有的共同特点:他们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特点,重视基础,为学生有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最后、我觉得这次活动最有意义也是最有价值的是专家关于课程标准的学习指导。听课评课环节,全校所有的数学教师都参与了活动。我们数学四二班的焦老师首先上了一节公开课,随后我校的崔淑英老师做了示范课,最后专家也进行了点评。有了很大的促进和提高,我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16

10月13日到15日,我参加了汉昌学区为期三天的送教活动,我选择的是六年级的作文课。

首先说说为什么会选择上这样一堂课。还是在我上课文《草虫的村落》时,我对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非常感谢兴趣,我发现课文的一段话充满童趣,可以给孩子一个想象的空间,这段话是:“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个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象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象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学习完课文后,我又重点把这一段找出来跟孩子们交流,让他们发挥想象,说一说蜥蜴与小黑甲虫相遇时,相知时,相交时还会有什么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当时,我和孩子主要谈了在蜥蜴背上的事情,以《蜥蜴背上的快乐时光》为题写了小作文。看完学生的作文,觉得想象空间不大,意犹未尽。

接到送教下乡的通知,丁老师建议上作文课,我想了很多。上作文课是一个挑战,没有现成的教学范例可以借鉴,平时这方面的教学研究也非常少。但是反过来一想,没有约定俗成,那我的作文课就可以“随心所欲”,上得不好,正好可以与大家一起讨论提高。于是,我就把这个语文教学时的小发现,作为了本次作文训练的点。

把第一次备课发给丁老师,丁老师就给我“泼了一瓢冷水”,调子太高,没有考虑学情。我在本校其他班试教,听课的张校长和苏主任也向我提出了同样的修改意见。感叹“英雄所见略同”,回家马上改教案。

把第二次教案发给丁老师时,她的回复是“好象比上次要容易实施些”,言语中仍有顾虑与担心。我揣着这个教案来到了送教第一站:苏白。苏白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学校,校园里绿树成荫,有些树的枝丫已经伸到了教学二楼的走廊里。我在走廊里漫步,那绿绿的树叶吸引了我,我翻开一片,啊,绿叶底下藏着一只小蜗牛!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要把这片绿叶带进课堂。举起这片树叶,我让学生想象,它像什么呢?有几个学生发了言,如像扇子,像手掌之类的。我把树叶卷起来,马上有学生说像小船,像月亮。接下来,我把蜗牛放在树叶上,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时候的树叶是什么?发言积极起来,有的说这是蜗牛的运动场,有的说这是蜗牛的食物,有的说这是蜗牛的床……学生的想象力似乎打开了。我趁热出示课文选段,鼓励孩子在这儿再想象。有一个女孩说得特别好,她说:“我和蜥蜴成为了好朋友,蜥蜴给我打洞造房,我给他扇扇子,擦汗,给他倒水喝。蜥蜴给我摘食物吃,我给蜥蜴唱歌,跳舞。”交流还算比较顺利,可等我看表时,才发现时间只有几分钟了,急忙让孩子提笔写故事。课间,我只与孩子们交流了几个比较好的作文开头。下课后,刚才说得挺好的这个女孩把她写完的作文给我看时,我有些失望,因为她写的都是别人说的,她把自己说的东西给忘了。

回来后,我对自己这堂课进行了反思。一是时间把握,放在口语交际上的时间太多了,用于写作的时间明显不足。二是没有告诉学生,把自己所说,所想写下来,不要受别人的干扰。回来跟丁老师汇报:“没有完整反馈,看不出效果。有一个学生上课说得很好,下课写作文的时候把自己说的全忘了,写的全部是别人说的。”丁老师跟我讲,这就是需要帮学生解决的问题。她建议我及时发现学生优点,并予以鼓励。

第二天去的是大众学校。由于受前一节课的影响,我在大众上课时,前面的口语交流部分草草带过,着急让学生进入写作阶段。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是完成了,可是由于前面想象力培养不够,课堂显得有些沉闷,没有亮点。只是,学生的作文完成还是比较好,有比较丰富的想象,我还把其中的一篇拍照存下来了。评课时,李校长说开头几分钟的情境创设没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他的意思是,既然是这样的送教课,就应该有“秀”的成分。虽然我一直追求真实平淡的课堂,不想哗众取宠,但觉得他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这样的课堂还是应该向示范的角度靠近一些的。何丁华老师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她说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蜥蜴和小黑甲虫是怎样活动的,也许气氛会更活跃、轻松。我准备在下一节备课里采纳这个建议。

插叙一段题外话。上完课,还有一段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到大众村子里走了走。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满了桔子树,黄澄澄的桔子挂满枝头,没有围墙,怎么没有人偷偷摘着吃呢?我是真想去摘一个,但我没有这样做,我不能破坏了村子里美好的东西。走在大众的乡村公路上,阵阵桂花香扑鼻而来。桂花的种类多,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树多,花也多。桂花本不张扬,小小的,都藏在叶子下面。但是桂花开得实在太多了,密密麻麻挤在一块,好不热闹。最令人向往的,还是村子大路旁的毛简青故居,那栋红瓦白墙、四层的房子。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远远地望着它,没有进去。下次,我会专门去看一次。因为课前交流时,孩子们曾向我介绍这个地方,孩子们说毛简青是他们村子里的骄傲。是的,学校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道路是以它的名字命名的,路旁的小店子,也是毛氏商店,似乎也能让人感受到先人的气息。真的,这儿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花香大众,淡雅田园,令人流连忘返。

继续说课。大众回来,我把这两天的上课情况进行了回顾,我作出了一个决定,重新备课。了解了这些学校学生的大致情况,我摒弃了先前教案的导入部分,我觉得,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我跟他们说:“秋天的田野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金黄的田野,它不仅仅属于我们人类,它更是小动物、小昆虫的天堂。”然后开始一段简短的交流,尔后,我再把蜥蜴和小黑甲虫介绍给学生,我让孩子们想象蜥蜴和小黑甲虫“相遇——相知——相交”的情景。然后,我让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一条蜥蜴或者是一只小黑甲虫,让它们对蜥蜴和小黑甲虫进行模仿表演,再让他们交流自己在田野里与蜥蜴相处的故事。

全班交流时,他们真正都把自己当作了小黑甲虫,诉说着它们在田野里的故事:捉迷藏,躲在树叶底下偷偷吃零食……天真烂漫,童趣十足,我感觉到,他们的想象之门被打开,小黑甲虫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是相通的。

开始写作文了,孩子们一个个写得好认真,都在努力地写,都怕自己写得不够长。说真的,我被这群孩子感动了,我在行间巡视时,发现了好多特别的想象,我嘴里不停地说着,“你们真不错,吴老师的想象力跟你们差远了。”“吴老师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呢?”

有一个孩子的作文,我真的非常欣赏,她写“与蜥蜴玩时,我们把蜥蜴的尾巴当跳绳,蜥蜴尾巴甩一下,小黑甲们跳一下。”多么新奇的想象力,蜥蜴那个长长的尾巴当跳绳是再合适不过了,蜥蜴和小黑甲虫配合是多么默契啊。

还有精彩的词句:“蜥蜴抖了抖身上的落叶”,“蜥蜴从树干的缝隙里探出头来”——你猜得到,这是蜥蜴和小黑甲虫捉迷藏时的描写吗?

蜥蜴的客厅里挂着一幅很大的画,我问:“这是你画的吗?”蜥蜴说:“这是我小时候画的。” ——你猜得到,蜥蜴是一位非常出名的画家吗?

以上就是我送教上课的全过程,我要感谢带队的杨主任和邓老师,他们工作极其负责,每天早上,他们总是准时从家门口接到我,回来时一定要把我送到家门口。车上,他们亲切地与我交谈,告诉我既要放松自己,不带压力来上课,也要精心准备每一个环节,因为乡村校开展一次教研活动不容易。对于课,杨主任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你的课要升华情感,要让小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要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感情。爱自然,爱小动物,才会愿意做一只小虫子。对不对?”我要感谢丁老师,我们张校长和教导主任,还有我的好朋友房老师,他们对我的课进行了精心指导。感谢这苏白、大众、欧泰三所学校的校长、老师来到我的课堂,给我鼓励,给我出点子,向我提建议;每上一次课,就是重新备一次课,这其中的收获太多,对我个人的帮助太大;这哪是送教呢,这明明是三所学校的老师在帮我磨课啊,我能不感谢他们吗?我最应该感谢的,是这三所学校里,与我一起在课堂上交流的107个孩子,是他们让我有了这许多感想与收获,是他们让我成长,是他们让我享受教育的美好。

我喜欢作文教学,我会认真做下去!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17

10月9号,我校全体小学语文教师参加了区教体局组织的在益民小学举行的全区小学语文送教下乡活动,聆听了x老师的《我是什么》和x老师的《落花生》,使我们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首先,是新课程的观念与创新,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国际交往频繁,国际理解变得更加的重要,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21世纪以来,各国着眼于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时代发展了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成为国家的重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第二,课程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由原来的讲解、传授为主转换成启发、发现、探究的过程;办学方式由封闭式转换成开放型;教学模式由原来的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转换成以学生、活动、任务为中心;学生的角色由被动地听、死记硬背到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到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学习的倡导者、促进者。

第三,新课改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思考、去想,对他们的采用宽容的态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相互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尽量真实,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为主体,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语文学习与运用;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语文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两位老师两节精彩的展示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两堂课都从课堂预设到动态形成。,一环扣一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活动高潮迭起,教师引导巧而得法,使我们获益匪浅。

这两节课都从整体情景教学入手,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课堂风貌:真正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口脑并用,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使学生直接获取知识,促使学生能力的发展,创造力的激发,使孩子们在现实的生活中能够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面临的新的问题。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今天老师的学习状态就是明天学生的生存环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任重道远,应不断学习、提高以完善自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18

根据全市20xx年教师培训工作的计划安排,我校承担了市教研院开展的送教下乡的工作。为使本次活动做到实效性强,效果好,活动双方做到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原则,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首先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选派了学校各学科最优秀的骨干教师作为送教教师,在9月27、28日两天在杨义国校长亲自带队下于早晨5点出发,驾车来到了讷河市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此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完成规定课时外,结合授课进行了学科交流以及学科专题讲座,同时此行我们还带去了我校的校本教材《经典诵读》和各学科各年级的《问学案》共计60多本,得到了讷河市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双方教师在活动中教育教学水平均得到了提高,有效促进了城乡交流,提高了广大乡镇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

一、精心筹备高度重视

为增强送教下乡活动的针对性,使活动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学校首先结合送教学校提交的《培训需求调研表》深入广泛地调查研究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感困惑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并结合以往送教下乡的经验,对本学期送教下乡工作的具体形式和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研究。在送教的形式及内容确立的前提下,确立了此次参加“送教下乡”教师的具体人选和要求,同时要求执教老师要不辞辛苦,精心设计教学,准确把握学科特点,精心准备教具、学具,重视技能技巧、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确保所送的每一节课都能让广大乡镇教师能学得来,用得上,送教教师还考虑到农村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每节课分别按有课件和没有课件两种情况进行备课,同时由于送教的是两所不同的学校,教学进度还不同,送教教师又分别按照各校的进度进行了备课,每位教师相当于备了4节课,为使课堂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师们事先印好了每节课学生的练习题,带到了送教学校。由于物理有实验内容,刘雄姿老师从实验室准备了十多套实验器材,每件实验器材都事先做了认真的检查,确保课堂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学校领导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次召开预备会,为此次送教下乡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提供了保障。

二、特色展示共同提高

四十五中一行人在杨义国校长的带领下于9月27日7点到达了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得到了进修学校王交发副校长一行人的热情接待,在稍作休息后我们就立即赶往了第一所支教学校———讷河市永丰中心校。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操场,干净的教室,热情的教师们。送教老师到达后没有休息就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几位老师又根据学校实际对授课内容做了调整,努力使课堂收到最好成效。在授课过程中几位送教老师分别在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四个学科展现了四十五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结合我校实施的“问学案”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一向沉闷的课堂气氛在乡镇学校的课堂上消失了,原本沉默寡言的乡镇学生在与城区教师的对话交流中思路敏捷了。

三、课例研讨,城乡师师对话。

课后几位任课教师与送教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课例研修、互动研讨,几位送教老师首先谈了自己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讨论既务实,又有成效。我校语文组的市级骨干教师——赵瑞老师的《苏州园林》一课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赵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灵活机智的课堂驾驭能力,对学生很强的亲和力,给每位听课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四、专题理论讲座与送课下乡紧密结合。

专题理论讲座的目的是集中解决乡镇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下午送教老师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和专业发展团队的作用发挥以及校本教研等方面做了题为《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浅谈初中物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自制“数学笔记”———问学案》、《注重校本教研加快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

9月28日我们又驱车大约一小时来到了讷河市六合中心校,这是一所中小学在一起的农村中学,我们根据在永丰中心校地教学情况,对这一天的教学内容和讲座又做了适当的调整,使课堂更切合实际,使讲座更有针对性。

五、收获与反思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从提高针对性、有效性角度出发,以乡镇教师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将先进理念的教学实际与教师培训融为一体,采用专题讲座、示范课、城乡教师互动研讨、结对帮扶、城乡联动互动交流等形式。在各种活动中,农村教师与城区学校教师一起上课、听课、评课,一起参与教学研究,一起探讨教学疑难,其收到的效果是显著的。与以往的送教活动相比,本次送教工作的实效大幅度的提高。

回顾本次的“送教下乡”工作,感受收获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的反思。我们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组成部分,形成一种城乡互动共同提高的长效机制。因此在下一阶段的送教工作,我们将对以下几个问题在学习和实践中去认识和解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学校的能动作用,做好与乡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互动交流,我们将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力争实现新的跨越。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19

10月9号,我校全体小学语文教师参加了区教体局组织的在xx小学举行的全区小学语文送教下乡活动,聆听了诸xx老师的《我是什么》和王xx老师的《落花生》,使我们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首先,是新课程的观念与创新,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国际交往频繁,国际理解变得更加的重要,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21世纪以来,各国着眼于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时代的发展了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成为国家的重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第二,课程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由原来的讲解、传授为主转换成启发、发现、探究的过程;办学方式由封闭式转换成开放型;教学模式由原来的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转换成以学生、活动、任务为中心;学生的角色由被动地听、死记硬背到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到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学习的倡导者、促进者。

第三,新课改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思考、去想,对他们的采用宽容的态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相互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尽量真实,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为主体,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语文学习与运用;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语文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两位老师两节精彩的展示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两堂课都从课堂预设到动态形成,一环扣一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活动高潮迭起,教师引导巧而得法,使我们获益匪浅。

这两节课都从整体情景教学入手,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课堂风貌:真正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口脑并用,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使学生直接获取知识,促使学生能力的发展,创造力的激发,使孩子们在现实的生活中能够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面临的新的问题。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今天老师的学习状态就是明天学生的生存环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任重道远,应不断学习、提高以完善自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20

今年暑假,xxx县xxx中学的教师和领导来我市送教下乡。通过两天的听课、听讲座学习,我感到很受教育和启发。

一、观摩课的学习感受

1、感受到xxx中学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上,教师讲解少,学生活动多。预习、展示直至解题反馈,学生始终是主角。预习时学生自己提炼、归纳、总结甚至设计考题,展示时有个性的表述,以及解题反馈中学生轮流上讲台,讲步骤、说答案、论原理、作补充等等,学生的表现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积极、大方的。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他们的内心感受和认识就很深刻。我想,放手让学生表现,也就是xxx中学敢于放手改革,而成绩还能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吧。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学习将会成为习惯,将学习作为快乐的享受将成为他们终身享之不尽的财富。

2、小组合作不是摆设,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

与我们平时的分组学习不同的是,xxx中学的分组学习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六人一组,从预习到展示到反馈,小组学习讨论一直是课堂的核心组织单元。虽然期间有分有合,有个人的小黑板展示,有在全班师生面前的解题分析,但小组学习依然是隐性、潜在的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的意义远不至于此,它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共享能力。有一个细节给我印象很深。一个女孩是小组长,在组织预习时,俨然是一名教师,充满了自信,安排井井有条。我想,这种合作学习方式长此以往,一定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领导才能的有用人才。

3、小黑板展示作业体现透明、开放的教学思想。

我们学习着xxx经验,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增加小黑板的模仿上,重要的是我们要透过小黑板看到其背后的意义所在。这是xxx教学思想的最直接、鲜明的体现,它把学生的思想、思路、思维结果展示给大家,展示给老师和同学,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作业形式。这样与写在作业本上不同的是,首先学生有自我批评意识。每个人都是要强、上进的,不愿将错误呈现给大家,所以就有了检查意识、规范意识,字要写得工整,表达不要出错;第二,学生能互相批评,互相学习,看出别人的错误也就警示自己不再犯类似的错。这样,印象深刻,学习效果好。

4、学生活动多,也增强了课堂的生成性,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相对于教师备课的预设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突破预设,深挖教材,拓宽教材。达到教学相长,让课堂成为师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的重要平台。

二、xxx的教学实践启示我们,解放教师思想、提高教师素质是当务之急。

xxx中学的课堂上,学生说、讲、讨论等等活动,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真正的作用是组织、引导、点拨、拓宽、提升。有时需要纠偏归正,有时需要拓展、延伸,这些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能及时准确的把握时机,准确的提出疑点,科学的加以引导。这种鲜活的课堂经常会打破课前的教学预设,对教师的知识面、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处理教学中突发情况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提高教师素质、把握课堂的能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其次,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决不能再在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中徘徊。我们许多教师并不是不想放手,而是不敢把课堂开放、活跃起来,生怕丢掉一个知识点。xxx中学的成功经验证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不会丢掉知识点,反而学生会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全,提高得更快。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口号作为学习了xxx经验的切入口,这就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放权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扬起他们理想的风帆,自由的遨游在知识的大海!

最后,再次引用xxx中学的标语“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共勉吧。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21

今天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县巡回教研活动,我有幸听取了曾召翠老师一堂生动精彩的课,课题是《玩出了名堂》。《玩出了名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教材。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曾教师这节课上得非常生动和精彩,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观察、用心思考所带来的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曾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抓住先玩什么,后玩什么这个问题。通过“镜片”、“放大镜”、“显微镜”和“微生物”几组词语来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关键词理清文章的线索。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分析课文方法。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曾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让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导入时的设计:播放各种孩子们玩耍的活动场面后,问学生:他们玩的怎么样?你们喜欢吗?是啊,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你都喜欢玩什么?在许多人看来玩耍常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在这里曾老师以学生们的亲身体会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导入,符合中年级学生喜欢玩的特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导入语言朴实,自然得体。

三、借助游戏,巧妙识字

生字的学习,曾教师借助“字词闯关游戏”让学生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语、多音字以及文中的重点段落,这样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避免了学生学习生字时枯燥、单调的感觉,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借用课件,巧妙引导。

教学中,对于学生认识的盲点如:“小人国”“微生物”,曾老师采用音像资料、课件的展示,使学生由表象的认识到生动直观地了解。多媒体的使用,清晰、醒目,孩子喜闻乐见。

五、精心设计,品读体会

对于文中人物列文虎克的把握和理解,曾老师是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导读、品读来进行的。特别是“磨镜片”这一环节问题的提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还仿佛看到了列文虎克怎么样?”学生由此展开想象:列文虎克的手会被磨破、手会起泡、会起茧子、会被锋利的镜片割破。学生交流想象时,曾老师进行点拨:尽管把厚玻璃磨薄是件枯燥的事情,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的这么投入。重点段落的出示、精心设计的问题以及适时的点拨使学生把文本都厚了,走进了列文虎克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人物的精神内涵。

以上几点是我听课后总结出的曾老师课堂的一些闪光点,也正是这样一次次总结,一次次的反思教学过程,使我发现自己平日课堂教学中有诸多不足之处,使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基本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语文课程的关系重大,我会紧随教改之路,努力使自己的课堂焕发由内而外的生机。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22

在这次“送教下乡”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xx市王老师精彩的教学,收获很多。看到这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王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王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她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王老师的课亲切、自然,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感谢为我们提供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23

10月13日到15日,我参加了汉昌学区为期三天的送教活动,我选择的是六年级的作文课。

首先说说为什么会选择上这样一堂课。还是在我上课文《草虫的村落》时,我对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非常感谢兴趣,我发现课文的一段话充满童趣,可以给孩子一个想象的空间,这段话是:“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个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象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象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学习完课文后,我又重点把这一段找出来跟孩子们交流,让他们发挥想象,说一说蜥蜴与小黑甲虫相遇时,相知时,相交时还会有什么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当时,我和孩子主要谈了在蜥蜴背上的事情,以《蜥蜴背上的快乐时光》为题写了小作文。看完学生的作文,觉得想象空间不大,意犹未尽。

接到送教下乡的通知,丁老师建议上作文课,我想了很多。上作文课是一个挑战,没有现成的教学范例可以借鉴,平时这方面的教学研究也非常少。但是反过来一想,没有约定俗成,那我的作文课就可以“随心所欲”,上得不好,正好可以与大家一起讨论提高。于是,我就把这个语文教学时的小发现,作为了本次作文训练的点。

把第一次备课发给丁老师,丁老师就给我“泼了一瓢冷水”,调子太高,没有考虑学情。我在本校其他班试教,听课的张校长和苏主任也向我提出了同样的修改意见。感叹“英雄所见略同”,回家马上改教案。

把第二次教案发给丁老师时,她的回复是“好象比上次要容易实施些”,言语中仍有顾虑与担心。我揣着这个教案来到了送教第一站:苏白。苏白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学校,校园里绿树成荫,有些树的枝丫已经伸到了教学二楼的走廊里。我在走廊里漫步,那绿绿的树叶吸引了我,我翻开一片,啊,绿叶底下藏着一只小蜗牛!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要把这片绿叶带进课堂。举起这片树叶,我让学生想象,它像什么呢?有几个学生发了言,如像扇子,像手掌之类的。我把树叶卷起来,马上有学生说像小船,像月亮。接下来,我把蜗牛放在树叶上,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时候的树叶是什么?发言积极起来,有的说这是蜗牛的运动场,有的说这是蜗牛的食物,有的说这是蜗牛的床……学生的想象力似乎打开了。我趁热出示课文选段,鼓励孩子在这儿再想象。有一个女孩说得特别好,她说:“我和蜥蜴成为了好朋友,蜥蜴给我打洞造房,我给他扇扇子,擦汗,给他倒水喝。蜥蜴给我摘食物吃,我给蜥蜴唱歌,跳舞。”交流还算比较顺利,可等我看表时,才发现时间只有几分钟了,急忙让孩子提笔写故事。课间,我只与孩子们交流了几个比较好的作文开头。下课后,刚才说得挺好的这个女孩把她写完的作文给我看时,我有些失望,因为她写的都是别人说的,她把自己说的东西给忘了。

回来后,我对自己这堂课进行了反思。一是时间把握,放在口语交际上的时间太多了,用于写作的时间明显不足。二是没有告诉学生,把自己所说,所想写下来,不要受别人的干扰。回来跟丁老师汇报:“没有完整反馈,看不出效果。有一个学生上课说得很好,下课写作文的时候把自己说的全忘了,写的全部是别人说的。”丁老师跟我讲,这就是需要帮学生解决的问题。她建议我及时发现学生优点,并予以鼓励。

第二天去的是大众学校。由于受前一节课的影响,我在大众上课时,前面的口语交流部分草草带过,着急让学生进入写作阶段。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是完成了,可是由于前面想象力培养不够,课堂显得有些沉闷,没有亮点。只是,学生的作文完成还是比较好,有比较丰富的想象,我还把其中的一篇拍照存下来了。评课时,李校长说开头几分钟的情境创设没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他的意思是,既然是这样的送教课,就应该有“秀”的成分。虽然我一直追求真实平淡的课堂,不想哗众取宠,但觉得他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这样的课堂还是应该向示范的角度靠近一些的。何丁华老师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她说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蜥蜴和小黑甲虫是怎样活动的,也许气氛会更活跃、轻松。我准备在下一节备课里采纳这个建议。

插叙一段题外话。上完课,还有一段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到大众村子里走了走。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满了桔子树,黄澄澄的桔子挂满枝头,没有围墙,怎么没有人偷偷摘着吃呢?我是真想去摘一个,但我没有这样做,我不能破坏了村子里美好的东西。走在大众的乡村公路上,阵阵桂花香扑鼻而来。桂花的种类多,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树多,花也多。桂花本不张扬,小小的,都藏在叶子下面。但是桂花开得实在太多了,密密麻麻挤在一块,好不热闹。最令人向往的,还是村子大路旁的毛简青故居,那栋红瓦白墙、四层的房子。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远远地望着它,没有进去。下次,我会专门去看一次。因为课前交流时,孩子们曾向我介绍这个地方,孩子们说毛简青是他们村子里的骄傲。是的,学校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道路是以它的名字命名的,路旁的小店子,也是毛氏商店,似乎也能让人感受到先人的气息。真的,这儿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花香大众,淡雅田园,令人流连忘返。

继续说课。大众回来,我把这两天的上课情况进行了回顾,我作出了一个决定,重新备课。了解了这些学校学生的大致情况,我摒弃了先前教案的导入部分,我觉得,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我跟他们说:“秋天的田野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金黄的田野,它不仅仅属于我们人类,它更是小动物、小昆虫的天堂。”然后开始一段简短的交流,尔后,我再把蜥蜴和小黑甲虫介绍给学生,我让孩子们想象蜥蜴和小黑甲虫“相遇——相知——相交”的情景。然后,我让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一条蜥蜴或者是一只小黑甲虫,让它们对蜥蜴和小黑甲虫进行模仿表演,再让他们交流自己在田野里与蜥蜴相处的故事。

全班交流时,他们真正都把自己当作了小黑甲虫,诉说着它们在田野里的故事:捉迷藏,躲在树叶底下偷偷吃零食……天真烂漫,童趣十足,我感觉到,他们的想象之门被打开,小黑甲虫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是相通的。

开始写作文了,孩子们一个个写得好认真,都在努力地写,都怕自己写得不够长。说真的,我被这群孩子感动了,我在行间巡视时,发现了好多特别的想象,我嘴里不停地说着,“你们真不错,吴老师的想象力跟你们差远了。”“吴老师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呢?”……

有一个孩子的作文,我真的非常欣赏,她写“与蜥蜴玩时,我们把蜥蜴的尾巴当跳绳,蜥蜴尾巴甩一下,小黑甲们跳一下。”多么新奇的想象力,蜥蜴那个长长的尾巴当跳绳是再合适不过了,蜥蜴和小黑甲虫配合是多么默契啊。

还有精彩的词句:“蜥蜴抖了抖身上的落叶”,“蜥蜴从树干的缝隙里探出头来”——你猜得到,这是蜥蜴和小黑甲虫捉迷藏时的描写吗?

蜥蜴的客厅里挂着一幅很大的画,我问:“这是你画的吗?”蜥蜴说:“这是我小时候画的。” ——你猜得到,蜥蜴是一位非常出名的画家吗?

以上就是我送教上课的全过程,我要感谢带队的杨主任和邓老师,他们工作极其负责,每天早上,他们总是准时从家门口接到我,回来时一定要把我送到家门口。车上,他们亲切地与我交谈,告诉我既要放松自己,不带压力来上课,也要精心准备每一个环节,因为乡村校开展一次教研活动不容易。对于课,杨主任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你的课要升华情感,要让小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要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感情。爱自然,爱小动物,才会愿意做一只小虫子。对不对?”我要感谢丁老师,我们张校长和教导主任,还有我的好朋友房老师,他们对我的课进行了精心指导。感谢这苏白、大众、欧泰三所学校的校长、老师来到我的课堂,给我鼓励,给我出点子,向我提建议;每上一次课,就是重新备一次课,这其中的收获太多,对我个人的帮助太大;这哪是送教呢,这明明是三所学校的老师在帮我磨课啊,我能不感谢他们吗?我最应该感谢的,是这三所学校里,与我一起在课堂上交流的107个孩子,是他们让我有了这许多感想与收获,是他们让我成长,是他们让我享受教育的美好。

我喜欢作文教学,我会认真做下去!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24

我很荣幸和学校的领导去xx中心小学参加“送教下乡,送培下乡”活动。活动时间虽然只有半天但我却学到了很多:

首先授课的是xx小学的陈xx老师,她所授的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5画风》第一课时。

说来很巧,这节课在龙岩学习时听过,前段时间自己也开了这一课的公开课。当知道陈老师要上《画风》时,我有点不敢坐在座位上,我怕自己上的远不及陈老师,怕自己会自卑。我带着畏惧和学习的心态坐了下来,在听课过程中,我从陈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陈老师的本次教学活动是以“提升写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为专题,针对写字教学,我想谈谈我的收获:

一、陈老师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是时时刻刻的,是细节入手的,是贯穿整堂课的。

在板书课题时,陈老师就引导学生一起书空,注重学生平时的一点一滴。

在我的课堂中也会出现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跟着老师书空,我会让学生边书空边将笔画说出来,我认为这可以加深学生对字词的记忆,但美中不足的是我无法做到时时这样、刻刻坚持。在听了这节课后,我将总结经验,将有用的教学模式不断在课堂上体现。

二、要求会写的字做到先认识。

陈老师在引导学生写字前充分地让学生识字。如,各种形式的读、创造性的字理识字、组词识字等方式,让学生在会认的基础上会写。

低年段的生字教学基本环节都是先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认识生字,然后再组织学生书写。虽然环节大致相同,但在日常的教学中,运用字理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识字却是少之又少。有了陈老师的引导,我将不断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做到“先学后教”,做到胸有成竹。

三、写字过程层层递进。

本堂课课件出现了七个需要写的生字,这七个字中陈老师又分为两组,第一组四个字,分别是“涛、丹、显、丝”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主笔横,陈老师在教学这主笔时有自己亲身范写,有电脑老师范写。让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主笔的关键。第二组三个字,分别是“陈、忽、艺”这三个字的共同特点是都有钩。“陈”重点在“横撇弯钩”、“忽”重点在“卧钩”、“艺”重点在“横折弯钩”这三个钩都不容易书写,在教学时,陈老师对这三个字分别作了分析和对比,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和融汇。在生字教学过程中,陈老师还不断地给学生编口诀,让学生在有节奏的顺口溜中记忆生字。

好的课堂决定着学生好的发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是重点,陈老师的细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在教学中,我也应该将生字的识记和书写渗透到方方面面,真正让生字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第二节课授课老师是xx实验小学的xx老师,她所授的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16桥》第二课时。

邹老师的课真可谓是淋漓尽致,让我大饱眼福。就这节课,我的体会有如下几点:

一、邹老师课前的图片、录像、背景音乐都与文本相吻合,有利于气氛的渲染和情感的激发。这些图片、录像能让人体会到情况的危急和扣人心弦。

二、在本堂课中,邹老师充分体现了高年级同样需要注重写字教学。邹老师在写字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抓住了含“口”部的字进行比较、发现规律,让写字教学扎实而又显得高效。学习“祭奠”时更是通过字理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在处理课文内容时,邹老师通过品味动作、语言、神态,让学生感知老汉的形象。其中更注重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汇,如,动作词“站、盯”;语言“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神态词“冷冷地”等。引导学生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四、注重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在感知老支书的感人形象后,邹老师让学生把人们祭奠老汉和他儿子的场景写下来,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这环节真可谓是“水到渠成”啊!

邹老师的一堂课让我明白了先学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先学后教”不能仅仅是解答联系的枯燥过程,也是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更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过程。

张老师的讲座更是让我感触深刻,讲座内容丰富,具体深刻。他针对写字教学这一块做了详细的解说。

第一,他对写字教学中出现的状况做了详细的说明:

一、认识模糊,对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二、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僵化,写字教学枯燥无味;

三、急功近利,重视特长生的培养,护士全体学生的整体提高。

第二,张老师对学生握笔的姿势做了示范及演说。

在学生写字过程中,会出现多种不一样的写字姿势,其中最常见的有:直线型、错位型、扭曲型等。回到学校上课时,我特意让学生摆出自己平常的写字姿势,发现真的大部分学生的姿势都是错误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时刻提醒并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写字姿势。

第三,张老师对小学阶段写字教学的达标要求做了比较系统的概括。

让我重新温习了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方向更加明确。

第四,张老师将他对写字指导方法的研究和我们分享。

内容很多,由于时间关系,他只和我们分享了“木字旁的写法”、“日部的写法”、“米字旁的写法”、“目部和月部的写法”以及“宝盖头的字的特点”、“托底字的写法”、“以左半部为主体的字的写法”、“以右半部分为主体字的写法”等。这些类型字在日常书写过程中自己会去注意,但是在教学中运用却少之又少,学生对字形结构的处理做不到有把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学习丰富的经验,让好的方法融入课堂,让课堂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让课堂气氛展现更完善。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25

4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教研活动。观摩了两位老师的精彩展示,让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无论是古诗诵读、还是阅读教学,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诵读的技巧、角色的把握到位。

无论是《画风》还是《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位执教老师声情并茂的诵读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她们诵读的字里行间中蕴含着的是深厚的语言表达技巧与综合行为的艺术魅力。在李玉梅老师《山中与幽人对酌》的诵读中,我被诗人李白和幽居朋友随心所欲、不拘礼节的人生态度所感染。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

在《山中与幽人对酌》一诗中,李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教学设计朴实、简单,以读为主线,设计了初读—品读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反复地接触诗文,从读准字音、读顺诗文到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思考,体现了阅读训练的层次性。在读中让学生亲历感知、感悟和体验。同样左老师教学条理清楚,学案设计合理,教学目的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文字训练扎实,值得借鉴的地方真是很多很多。

三、评价语言的收获。

无论是李老师还是左老师,两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语言丰富,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行孩子们真棒;孩子们,你们一定是最棒的;你的声音真好听,我喜欢;你读得真好……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别说孩子了。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争取成为一名让学生、家长和自己都满意的研究型教师。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26

很高兴也很荣幸参加了此次“送教下乡”培训活动,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也让我从中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注重自主学习、动手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堂课全部是“餐桌式”教学,他们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自己通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等方式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以小组的方式汇报,最后老师再加以完善补充。

二、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

四位老师虽然都是数学老师,但语言丰富、幽默丝毫不逊于语文老师,而且语言组织严密,不可少一个字,也不可多一个字,板书规范、美观,把彩色粉笔用的恰到好处。

三、处理突发情况到位。

当学生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而知识上又没错,老师会怎么处理;当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时,老师又是如何处理;当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时,老师又是怎么安慰学生··她们把呆板的数学课堂变成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对话,

四、注意细节。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老师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不但强调分数书写顺序:分数线—分母—分子,而且老师是用尺子画分数线,看到此景,我惭愧并且深深地被征服了。

总之,三天的培训学习,让我不但学习了很多,而且我又一次重新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从今以后,我会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向他们虚心请教,努力上好每节课,做一个问心无愧、家长、学校、社会认可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27

按照区教育局进修校的安排,“送教下乡”教师于20xx年4月26来我乡送教下乡。”送教下乡“,是优秀教师传送经验,提供示范的有效途径,旨在增进城乡教师的相互学习,既使作课教师从中得到磨练,又使听课教师从中受到教益,从而实现双惠双赢。旨在帮助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建立城乡互帮互助的教研热线,增强一线教师的教学教研意识,在我乡掀起教学研讨的热潮。

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为了此项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乡成立了“送教下乡”活动领导组,组长由中心校长韩培模同志担任,副组长由乡中心校主管初中教学的刘芬兰同志担任,成员为各校校长担任。继榆次区召开“送教下乡”专题会议之后,我们就召集各校领导商讨,最后确定,将送教教师集中于郭家堡中学授课,全乡相关教师全部集中到郭家堡中学开展听评课活动,并确定了同课异构的教师,要求同课异构教师精心备课,郭家堡承担所有听评课的准备事宜,要求精心组织,妥善安排。

二、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送教下乡”是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输到乡镇农村,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全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送教下乡——送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互动研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送教教师精心准备,真诚服务,受到好评和欢迎。

送教下乡活动发挥送教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模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乡镇;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精品文章

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把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典型教师传、帮、带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效促进送教和受教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新的课程改革。

三、精心准备,实现双赢

本次来我乡送教的榆次二中的潘秀凤老师和榆次五中的何英姿、韩雅萍三名教师,涉及到语文、政治、物理三个学科,主要形式为我乡的三名教师和送教的三名教师同课异构,内容以初三复习课为主,课上送教教师精彩示范引领,课后听课教师交流互动,送课教师针对困惑的问题,做了具体的指导、热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为教师充电。

通过送教活动同时还历炼了一批年青教师,参与同课异构的教师精心备课,查阅资料,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送教下乡活动为我们乡送来的.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学习过程中共同提高着。

四、加强交流,促进联动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开阔了教师的课程视野。

五、促进沟通,提升能力

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激精品文章

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习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28

在这次“送教下乡”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xx市王老师精彩的教学,收获很多。看到这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王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王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她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王老师的课亲切、自然,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感谢为我们提供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29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推进安庆市城乡学前教育的创新发展、均衡发展,市教研室决定来我县开展幼教学科优秀教师送教活动。4月27日上午,安庆市教研室领导及幼教专家在枞阳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陪同下莅临示范幼儿园开展优质课观摩活动。来自枞阳县四个乡镇的公办幼儿园和18所民办幼儿园的老师代表和示范幼儿园的老师们齐聚一堂,一睹了名师的精彩教学和亮丽风采。

听一堂优质课,胜教一年庸碌书

本次送教活动,市教研室选派了迎江区墨子巷幼儿园的'姚萍老师和大观区高琦幼儿园的王燕老师前来送教。

姚萍老师曾代表安庆市参加了安徽省幼儿游戏教学活动评比大赛并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为安庆幼儿教育在全省拔得头筹。今天,她送来的课题是中班综合活动课《早餐,你喜欢吃什么》,她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用谈话的形式自然过渡,以绘本的形式结合游戏,将早餐的营养搭配与幼儿认知经验完美结合,让幼儿自主的表达和真切的体验。姚萍老师的课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在情境中明确课堂任务,教学目标清晰。

王燕老师带来的是大班歌唱活动《我是小鼓手》,《我是小鼓手》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歌曲,表现了小鼓手神气、自豪、喜悦之情。王燕老师以实物引入,给孩子们带来了位好朋友——小鼓。让孩子认识,并自己充当小鼓手演唱歌曲,孩子们歌唱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王老师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大家觉得‘我’是一位怎样的小鼓手啊?”能让“太阳听了微微笑,花儿听了点点头,小鸟听了跳起舞,小朋友听了多高兴!”你说,这位小鼓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啊?一种自豪感顿时溢满小朋友的全身。

学一身真本领,优育一方好儿郎

课后,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此次送教活动发表了总结陈词,市教研室幼教教研员张葵和墨子巷幼儿园园长侯振红也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参加本次听课的老师们也纷纷表示,会继续探索幼儿校本教研,充分汲取名师教学的先进经验,结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水平,从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挖掘题材,再从孩子感兴趣的题材中选材,创新创优的设计、组织好每一节教学活动。通过此次送教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想全面提升我园的教学业务水平,必须不断加强园际之间的交流,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保教水平,为枞阳的幼儿教育事业更好的添砖加瓦,成为枞阳幼儿教育事业的引领者。同时力争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幼教行业的前列,培育出具有现代特色的新一代好儿郎。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30

这次送教下乡培训活动让我获益良多,特别是跟全市的中小学老师在一起探讨研究,如何真正的走到学生中间,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真正的以人为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让我们思考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去把握这个“爱”的范围。

我非常欣赏教授说的“要做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者。”其实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往往教师却只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对生命、精神的关怀。我们要知师不是学生的生活保姆与知识供应商,而是学生的精神成长的关怀者;他的职能不是提供给学生什么,而是使学生发展自我的智慧创造各种机会与学生一起成长。因此我认为,教师只有关怀学生精神健康成长,才有可能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才不会产生虚伪的结果。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者。

所以我认为: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做个终身学习者。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通精品文章

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应向个性化、研究型、创新型教学发展,通过教学实践—反思—研究—升华,培养科研意识,对教学

问题跟踪研究,使之课题化,并总结成果,形成个性和特色的理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理论支撑。

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个思考的实践者。

对于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语文工具性的偏失、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字词教学的忽视等并没有做深入的思考和变革。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必须是个思考的实践者,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为,为有最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我们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服从于、服务于学生的学,当好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儿童,相信儿童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儿童,俯下身子看儿童的生活,平等参与儿童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儿童,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儿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

让我们在工作中充分给予学生关心、理解、尊重与信任,真正地做好学生成长的精神关怀者吧!让这次培训能够真正的体现并运用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吧,学习告一段落,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使学生和自己都得到更大的提高和发展。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31

10月9号,我校全体小学语文教师参加了区教体局组织的在xx小学举行的全区小学语文送教下乡活动,聆听了诸xx老师的《我是什么》和王xx老师的《落花生》,使我们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首先,是新课程的观念与创新,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国际交往频繁,国际理解变得更加的重要,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21世纪以来,各国着眼于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时代的发展了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成为国家的重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第二,课程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由原来的讲解、传授为主转换成启发、发现、探究的过程;办学方式由封闭式转换成开放型;教学模式由原来的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转换成以学生、活动、任务为中心;学生的角色由被动地听、死记硬背到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到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学习的倡导者、促进者。

第三,新课改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思考、去想,对他们的采用宽容的态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相互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尽量真实,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为主体,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语文学习与运用;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语文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两位老师两节精彩的展示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两堂课都从课堂预设到动态形成,一环扣一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活动高潮迭起,教师引导巧而得法,使我们获益匪浅。

这两节课都从整体情景教学入手,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课堂风貌:真正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口脑并用,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使学生直接获取知识,促使学生能力的发展,创造力的激发,使孩子们在现实的生活中能够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面临的新的问题。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今天老师的学习状态就是明天学生的生存环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任重道远,应不断学习、提高以完善自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32

10月14日,阳光明媚的一天,汉昌学区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来到了我们金塘学校,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课堂享受。

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但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这一天,我们一共听了三节课,二年级胡老师的语文课《庆祝》,四年级刘老师的数学课《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三年级宋老师的英语课《look at me》,听了她们的课让我在心里对自己进行了一个反思与汲取,知道了以后该怎样驾驭课堂。

一、应对教学充溢激情

孩子是天真可爱的,你怎么对他,他就会怎样反馈给你。你在课堂上以孩子为主体,通过他们的思维思索问题,投入你的热忱、动作、笑容、表扬,那孩子们也会很好的反馈给你。英语课《look at me》对每个孩子的问好,语文课对孩子的表扬与激励,数学课的一视同仁让我感受到每个孩子都是欢乐的天使,应当把欢乐传递,在欢乐热忱的课堂里教学。

二、小学阶段应多注意孩子的行为习惯培育

小学是孩子的启蒙期,培育期,小学的好习惯、好行为受益终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小细微环节,细致仔细的对待孩子的一言一行,培育好他们的握笔动作、写字姿态、文明、卫生、礼仪等等,要耐性细心的对待每一位的孩子。

三、应细心打算课堂

听了三位老师的课,精彩又实在,她们没有运用多媒体,但就是足够的'打算,简洁的卡片,惟妙惟肖的语言和动作就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孩子们跟着她们的脚步一步一步的汲取学问,使我真正感受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而这种朴实的课堂同时也适用于我们这种山区小学,以后我可以进行迁移仿照,提高教学效率。

“送教下乡”活动送来的大餐,让我品尝良久,反思许久。作为一位新老师,一名特岗老师,她们的到来,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知道教好学生应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应加强对新课改理论学问等方面的学习,多听课,多探讨,虚心请教,刚好进行反思,与孩子一起努力学习,主动向上!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33

4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教研活动。观摩了两位老师的精彩展示,让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无论是古诗诵读、还是阅读教学,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诵读的技巧、角色的把握到位。

无论是《画风》还是《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位执教老师声情并茂的诵读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她们诵读的字里行间中蕴含着的是深厚的语言表达技巧与综合行为的艺术魅力。在李玉梅老师《山中与幽人对酌》的诵读中,我被诗人李白和幽居朋友随心所欲、不拘礼节的人生态度所感染。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在《山中与幽人对酌》一诗中,李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教学设计朴实、简单,以读为主线,设计了初读—品读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反复地接触诗文,从读准字音、读顺诗文到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思考,体现了阅读训练的层次性。在读中让学生亲历感知、感悟和体验。同样左老师教学条理清楚,学案设计合理,教学目的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文字训练扎实,值得借鉴的地方真是很多很多。

三、评价语言的收获。

无论是李老师还是左老师,两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语言丰富,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行孩子们真棒;孩子们,你们一定是最棒的;你的声音真好听,我喜欢;你读得真好……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别说孩子了。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呢,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了,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争取成为一名让学生、家长和自己都满意的研究型教师。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34

3月22日上午,天祝县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及中小学优秀教师开展优质课送教下乡活动。来自松山教育辅导站和东大滩教育辅导站的老师们齐聚一堂,目睹了名师的精彩教学和亮丽风采。

1、听一堂优质课,胜做一年庸秀才

本次送教下乡活动,县教育局选派了天师附校邢润兰老师和城关小学宁学玫老师前来送教。

今天,邢润兰老师送来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圆锥整理复习》,她从学生兴趣出发,用谈话的形式自然过渡,让学生自主梳理所学内容。邢润兰老师的课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在情境中明确课堂任务,教学目标清晰。

宁学玫老师带来的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连除的简便运算》,宁学玫老师以城关小学课外活动情景引入,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课外活动。让孩子走进课外活动去学习,孩子们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宁老师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教学过程中宁老师应用了让同学们熟记顺口溜的教学方法,并举一反三的让学生记住顺口溜,这样学生在做《连除的简便运算》过程中得心应手,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学一身真本领,优育一方孩子们

课后,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此次送教下乡活动发表了总结,教研室潘主任也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参加本次听课的老师们也纷纷表示,会继续探索新课程教学改革,充分汲取名师教学的先进经验,结合孩子身体发展水平,从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挖掘题材,再从孩子感兴趣的`题材中选材,创新创优的设计、组织好每一节教学活动。通过此次送教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想全面提升我校的教学业务水平,必须不断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努力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为东大滩教育事业更好的添砖加瓦,成为东大滩教育事业的引领者,培育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新一代。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35

上周,xx小学九名老师的我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我校全体教师参加听课,聆听了xx老师的二年级语文《蓝树叶》和xx老师的六年级英语《I have a pen pal》和二年级的一节数学课《7的乘法口诀》3节课,使我们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首先,是新课程的观念与创新,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时代的发展了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第二,课程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由原来的讲解、传授为主转换成启发、发现、探究的过程;办学方式由封闭式转换成开放型;教学模式由原来的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转换成以学生、活动、任务为中心;学生的角色由被动地听、死记硬背到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了;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到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学习的倡导者、促进者。

第三,新课改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思考、去想,对他们的采用宽容的态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相互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尽量真实,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为主体,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位老师精彩的展示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三节课都从课堂预设到动态形成,一环扣一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活动高潮迭起,教师引导巧而得法,使我们获益匪浅。

这三两节课都从整体情景教学入手,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课堂风貌:真正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口脑并用,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使学生直接获取知识,促使学生能力的发展,创造力的激发,使孩子们在现实的生活中能够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面临的新的问题。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呢,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方法,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篇36

10月13日到15日,我参加了汉昌学区为期三天的送教活动,我选择的是六年级的作文课。

首先说说为什么会选择上这样一堂课。还是在我上课文《草虫的村落》时,我对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非常感谢兴趣,我发现课文的一段话充满童趣,可以给孩子一个想象的空间,这段话是:“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个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象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象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学习完课文后,我又重点把这一段找出来跟孩子们交流,让他们发挥想象,说一说蜥蜴与小黑甲虫相遇时,相知时,相交时还会有什么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当时,我和孩子主要谈了在蜥蜴背上的事情,以《蜥蜴背上的快乐时光》为题写了小作文。看完学生的作文,觉得想象空间不大,意犹未尽。

接到送教下乡的通知,丁老师建议上作文课,我想了很多。上作文课是一个挑战,没有现成的教学范例可以借鉴,平时这方面的教学研究也非常少。但是反过来一想,没有约定俗成,那我的作文课就可以“随心所欲”,上得不好,正好可以与大家一起讨论提高。于是,我就把这个语文教学时的小发现,作为了本次作文训练的点。

把第一次备课发给丁老师,丁老师就给我“泼了一瓢冷水”,调子太高,没有考虑学情。我在本校其他班试教,听课的张校长和苏主任也向我提出了同样的修改意见。感叹“英雄所见略同”,回家马上改教案。

把第二次教案发给丁老师时,她的回复是“好象比上次要容易实施些”,言语中仍有顾虑与担心。我揣着这个教案来到了送教第一站:苏白。苏白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学校,校园里绿树成荫,有些树的枝丫已经伸到了教学二楼的走廊里。我在走廊里漫步,那绿绿的树叶吸引了我,我翻开一片,啊,绿叶底下藏着一只小蜗牛!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要把这片绿叶带进课堂。举起这片树叶,我让学生想象,它像什么呢?有几个学生发了言,如像扇子,像手掌之类的。我把树叶卷起来,马上有学生说像小船,像月亮。接下来,我把蜗牛放在树叶上,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时候的树叶是什么?发言积极起来,有的说这是蜗牛的运动场,有的说这是蜗牛的食物,有的说这是蜗牛的床……学生的想象力似乎打开了。我趁热出示课文选段,鼓励孩子在这儿再想象。有一个女孩说得特别好,她说:“我和蜥蜴成为了好朋友,蜥蜴给我打洞造房,我给他扇扇子,擦汗,给他倒水喝。蜥蜴给我摘食物吃,我给蜥蜴唱歌,跳舞。”交流还算比较顺利,可等我看表时,才发现时间只有几分钟了,急忙让孩子提笔写故事。课间,我只与孩子们交流了几个比较好的作文开头。下课后,刚才说得挺好的这个女孩把她写完的作文给我看时,我有些失望,因为她写的都是别人说的,她把自己说的东西给忘了。

回来后,我对自己这堂课进行了反思。一是时间把握,放在口语交际上的时间太多了,用于写作的时间明显不足。二是没有告诉学生,把自己所说,所想写下来,不要受别人的干扰。回来跟丁老师汇报:“没有完整反馈,看不出效果。有一个学生上课说得很好,下课写作文的时候把自己说的全忘了,写的全部是别人说的。”丁老师跟我讲,这就是需要帮学生解决的问题。她建议我及时发现学生优点,并予以鼓励。

第二天去的是大众学校。由于受前一节课的影响,我在大众上课时,前面的口语交流部分草草带过,着急让学生进入写作阶段。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是完成了,可是由于前面想象力培养不够,课堂显得有些沉闷,没有亮点。只是,学生的作文完成还是比较好,有比较丰富的想象,我还把其中的一篇拍照存下来了。评课时,李校长说开头几分钟的情境创设没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他的意思是,既然是这样的送教课,就应该有“秀”的成分。虽然我一直追求真实平淡的课堂,不想哗众取宠,但觉得他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这样的课堂还是应该向示范的角度靠近一些的。何丁华老师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她说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蜥蜴和小黑甲虫是怎样活动的,也许气氛会更活跃、轻松。我准备在下一节备课里采纳这个建议。

插叙一段题外话。上完课,还有一段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到大众村子里走了走。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满了桔子树,黄澄澄的桔子挂满枝头,没有围墙,怎么没有人偷偷摘着吃呢?我是真想去摘一个,但我没有这样做,我不能破坏了村子里美好的东西。走在大众的乡村公路上,阵阵桂花香扑鼻而来。桂花的种类多,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树多,花也多。桂花本不张扬,小小的,都藏在叶子下面。但是桂花开得实在太多了,密密麻麻挤在一块,好不热闹。最令人向往的,还是村子大路旁的毛简青故居,那栋红瓦白墙、四层的房子。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远远地望着它,没有进去。下次,我会专门去看一次。因为课前交流时,孩子们曾向我介绍这个地方,孩子们说毛简青是他们村子里的骄傲。是的,学校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道路是以它的名字命名的,路旁的小店子,也是毛氏商店,似乎也能让人感受到先人的气息。真的,这儿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花香大众,淡雅田园,令人流连忘返。

继续说课。大众回来,我把这两天的上课情况进行了回顾,我作出了一个决定,重新备课。了解了这些学校学生的大致情况,我摒弃了先前教案的导入部分,我觉得,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我跟他们说:“秋天的田野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金黄的田野,它不仅仅属于我们人类,它更是小动物、小昆虫的天堂。”然后开始一段简短的`交流,尔后,我再把蜥蜴和小黑甲虫介绍给学生,我让孩子们想象蜥蜴和小黑甲虫“相遇——相知——相交”的情景。然后,我让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一条蜥蜴或者是一只小黑甲虫,让它们对蜥蜴和小黑甲虫进行模仿表演,再让他们交流自己在田野里与蜥蜴相处的故事。

全班交流时,他们真正都把自己当作了小黑甲虫,诉说着它们在田野里的故事:捉迷藏,躲在树叶底下偷偷吃零食……天真烂漫,童趣十足,我感觉到,他们的想象之门被打开,小黑甲虫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是相通的。

开始写作文了,孩子们一个个写得好认真,都在努力地写,都怕自己写得不够长。说真的,我被这群孩子感动了,我在行间巡视时,发现了好多特别的想象,我嘴里不停地说着,“你们真不错,吴老师的想象力跟你们差远了。”“吴老师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呢?”……

有一个孩子的作文,我真的非常欣赏,她写“与蜥蜴玩时,我们把蜥蜴的尾巴当跳绳,蜥蜴尾巴甩一下,小黑甲们跳一下。”多么新奇的想象力,蜥蜴那个长长的尾巴当跳绳是再合适不过了,蜥蜴和小黑甲虫配合是多么默契啊。

还有精彩的词句:“蜥蜴抖了抖身上的落叶”,“蜥蜴从树干的缝隙里探出头来”——你猜得到,这是蜥蜴和小黑甲虫捉迷藏时的描写吗?

蜥蜴的客厅里挂着一幅很大的画,我问:“这是你画的吗?”蜥蜴说:“这是我小时候画的。” ——你猜得到,蜥蜴是一位非常出名的画家吗?

以上就是我送教上课的全过程,我要感谢带队的杨主任和邓老师,他们工作极其负责,每天早上,他们总是准时从家门口接到我,回来时一定要把我送到家门口。车上,他们亲切地与我交谈,告诉我既要放松自己,不带压力来上课,也要精心准备每一个环节,因为乡村校开展一次教研活动不容易。对于课,杨主任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你的课要升华情感,要让小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要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感情。爱自然,爱小动物,才会愿意做一只小虫子。对不对?”我要感谢丁老师,我们张校长和教导主任,还有我的好朋友房老师,他们对我的课进行了精心指导。感谢这苏白、大众、欧泰三所学校的校长、老师来到我的课堂,给我鼓励,给我出点子,向我提建议;每上一次课,就是重新备一次课,这其中的收获太多,对我个人的帮助太大;这哪是送教呢,这明明是三所学校的老师在帮我磨课啊,我能不感谢他们吗?我最应该感谢的,是这三所学校里,与我一起在课堂上交流的107个孩子,是他们让我有了这许多感想与收获,是他们让我成长,是他们让我享受教育的美好。

我喜欢作文教学,我会认真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