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音乐读书心得体会

2024/10/17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音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音乐读书心得体会 篇1

去年,妈妈和我一起观看了一部老电影——《音乐之声》,我被里面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动听的音乐所吸引。今年暑假,我阅读了《音乐之声》这本书,同样让我深受启发。

《音乐之声》是美国女作家玛丽亚·奥格斯塔·特拉普的第一本自传。作者与海军上尉格奥尔格结婚后不久,便带着全家离开奥地利,前往美国,逃离了纳粹德国的魔掌。在美国后特拉普家族,她一边用歌声打动着成千上万的`欧美听众,一边经营着在佛蒙特州买下的农场。最后,她终于摆脱了贫困,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全家还成为了“同心同德”的成员。

读了这本书,我也想到了自己,发现了自身的许多缺点。面对问题,特拉普家族并没有想着去逃避,而是想着如何解决,最后终于成功了。我以前在背古诗时,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生字和生词,我总是懒得去查词典,而是选择蒙混过关,现在想来,我感到十分惭愧。

特拉普家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虽然欠着债,但仍然能镇定自若地经营着在佛蒙特州买下的农场,丝毫没有被贫困打挎,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我在学习中,只有一道题目不会做就会急得要命,缠着妈妈问答案。经妈妈一指导,我就立刻明白了过来。我也很后悔,要是我再想一想,不就会做了吗?

我要学习特拉普家族,勇敢地面对困难,乐观地面对生活。那样,我们的人生也会很精彩!

音乐读书心得体会 篇2

读了吴瑶香老师的《音乐课例与专家评析》一书,通读全书,我渐渐走进一位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成长历程,感受着她以大量的教学实践作为求证而确立的,对于中学音乐课堂灵动的,趋向于成功的构建。创作课、舞蹈课、欣赏课、唱游课、音美协同课、器乐课、歌唱课,课如其人,字里行间流淌出源于骨子里头的真诚的信息。它是一种特别的亲和力,一种给予儿童最大限度与效度的良性的影响力的教育理解,一种用心实践的情感释放。

这些基于“吸引儿童主动而强烈地参与到音乐表现中去”聆听、体验、感悟、发展的课例,这些基于“促成儿童具有教育意向的生活经历,培养幸福而有审美意味的人”的兴趣激发、品行习染、人格完善的课例,初步形成了她那独具个性的、美的、动情的教学风格。

音乐的情感性、人文性特征,强调音乐教学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民主平等、宽松愉悦学习环境的创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师生互动,共同体验,探究,感悟,创造,这样才能使音乐进入学生的心灵,发挥出音乐使儿童学会甄别美丑、善恶、真假并去享受和创造美好的作用,最终向精进修养、精神健康和情趣盎然的境界迈进,在这个层面上,吴老师是个非常用心的音乐老师,她主张音乐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服务于儿童生活,让学生有更多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时间与空间。

一位好的老师,不仅能使学生在充分积极的审美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创设的音乐情景、意境中自主体会、感悟,从而实现“启情悟智”,不可否认,吴老师的课例显现出她在努力地去做好这一点。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广阔领域里,课堂是个绽放生命精彩的魅力舞台,无论是自己的教学案例,还是指导弟子的教学案例,无论是教学经过的全程实录,还是诠释教义的说课稿件,都能给人一种不一般的感受。这就是吴老师在这个魅力舞台上发出的属于自己的音乐——课的主题。她以主要教学内容的美感特征的深入挖掘,融进扎实有效的体验性学练,突出以一个作品为中心的小主题构建,让学生每课建立学科成长的小单元快感,课的切入以听着音乐入课为标志,彰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课的呈现紧紧围绕音乐性、情感性、人文性的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课的发展以环节的层层递进、每一个链接点都力争实现学生发展的增量来达成目标;课的结构以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为块块状框架,建构显示部、发展部以及再现或收束的“曲式美感”特征;课的类型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亮点,如三听、三谈、三次讨论、三次对比、三次探索,或突出情感性,或突出参与性,或突出创造性,或突出层次性与可操作性,注重在体验性教学方法中创设审美情景,在实践教学方法中贯穿即兴创造。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读了吴瑶香老师的《音乐课例与专家评析》一书,真是受益匪浅。我想,一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充满热情,其次要钻研教材、教法,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创造性的应用;一位好老师,应该善于挖掘音乐作品的童趣和意境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由衷的情感;一位好老师,应该会找准切入点,凸显情感与态度目标,重视训练点,河里把握知识技能目标,抓住互动点,强调过程与方法目标;一位好老师,不仅要自己教好课,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爱学、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以吴老师为楷模,满怀爱心,用心教学,以审美为核心,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做一个美的传播者!

音乐读书心得体会 篇3

首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重视民族民间音乐。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和艺术学科独特的功能,同时运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实施美育,这将可以极大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用民族民间音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审美的陶冶达到思想的升华。

其次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广博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审美教育为主导者的教师,既要有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还要兼有其他辅助知识。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才可能把握住作品精髓之所在,做到言简意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分析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同时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领略韵味,理解作品丰富的表现力,把握住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教师对授课的内容有个通盘设计,合理布局,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所学音乐的内容美,同时也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韵律美。

最后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审美的主体,运用本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加教育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综合审美的目的。

总之,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不仅是个美学问题,同时也是个教育问题。教师只有充分的挖掘民族民间音乐,打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宝库,从中吸取营养,才能激起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热情,才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我将不懈努力实现我的目标使我的音乐课堂熠熠生辉。

音乐读书心得体会 篇4

闲暇之余,我有幸阅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本杂志,整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是能指导教改实践的教育刊物,对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通过阅读《中小学音乐教育》,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论的理论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也明白了许多,下面谈谈自己读后所想到的点滴感悟。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

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参与。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孩子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

兴趣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地学习。

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方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情境法、讨论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这样孩子们对音乐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兴趣,调动参与从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看,大多数老师都已注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但个别还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这样学生处与机械接受理解的地位,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视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进行视唱练习时,以往的做法是:教学生认清唱名,视唱前就做一些辅助性的节奏练习等。

如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

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学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及时评价,积极参与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

读了此杂志,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

音乐读书心得体会 篇5

上一星期,语文老师让我们看了《音乐之声》这本书。

书中讲述了修女玛丽亚的故事,玛丽亚因喜爱大自然,喜爱唱歌,不适合修道院的生活。被派去一位海军上校的家中当保姆和家教,照顾七个孩子。上校对她十分严厉,非常冷漠。但还是被玛丽亚的善良所感动,经历过一番风雨后,两个人终于结婚,过上了幸福生活。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很多,比如说应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还记得那个场景:听着从玛丽亚嘴里汩汩流动的歌词,看着她大阔步往前走的姿态,不免欣慰,心里也不免阔朗起来,坐在屏幕前微笑着似乎也看到许许多多困难被折服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是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挫折便后退,不敢面对它们,更没有胆量去克服它们。但看完书中,听着玛丽亚那首轻快、高昂的歌曲,我把心中的焦虑、不安一扫而光,而是自信地去面对困难。

给我的第二个感受是:音乐是心灵的`语言。整本书突出了音乐这一主题,出现了许多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歌曲,比如:《雪绒花》、《哆唻咪》、《孤独的牧羊人》。也正是通过音乐,男主人公特拉普被感动了,真是应了马丁·路德的那句话:“不为音乐所动的人,我必定把他比作木石。”

从此,我更加喜欢音乐了,更加喜欢唱歌了,因为音乐可以使人愉快,成为一个像玛丽亚一样的快乐的人。

音乐读书心得体会 篇6

首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重视民族民间音乐。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和艺术学科独特的功能,同时运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实施美育,这将可以极大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用民族民间音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审美的陶冶达到思想的升华。

其次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广博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审美教育为主导者的教师,既要有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还要兼有其他辅助知识。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才可能把握住作品精髓之所在,做到言简意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分析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同时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领略韵味,理解作品丰富的表现力,把握住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教师对授课的内容有个通盘设计,合理布局,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所学音乐的内容美,同时也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韵律美。

最后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审美的主体,运用本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加教育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综合审美的目的。

总之,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不仅是个美学问题,同时也是个教育问题。教师只有充分的挖掘民族民间音乐,打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宝库,从中吸取营养,才能激起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热情,才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我将不懈努力实现我的目标使我的音乐课堂熠熠生辉。

音乐读书心得体会 篇7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现在的音乐教育,就是应该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启自主学习的心智、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的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教师应善于体会蕴藏在学生内心中渴望同外部世界交流的主动性发展潜质,多给学生一些权利、一些机会、一种条件、一些空间,让他自己去锻炼,自己向前走。仔细阅读后我总结了16个字。重导轻演、重艺轻技、重情轻理、重趣轻习。

很喜欢书上对于这几个字的一段话,很笼统,但很有哲理。

给学生一段旋律,让他们自己去倾听;学生一个概念,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想象;给学生一个旋律,让他们自己去发展;给学生一个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创设;给学生一些素材,让他们自己去组织;给学生一定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争辩;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行使;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创编。

音乐新课程不仅对传统音乐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更是给学校的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着自身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诸如课程定位、性质、理价值、理念问题,课程目标、内容问题,教学方法、评价方式问题,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编写与使用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基础音乐教育课程建设与发展,在音乐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音乐教师都被当前的一个音乐教育现象所震撼;为什么不能够带给人们无限美好与快乐的音乐,这种尴尬的局面,足以引起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

在重新认识基础音乐教育时,我们不能不提到《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两个指导和规范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文本,并非只是名称与形式的不同。比较和研究《音乐教学大纲》与《音乐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传统音乐课程与新音乐课程的本质区别,能够悟出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即:以《音乐教学大纲》为代表的传统音乐课程是从学科出发,从教师出发,规范和要求教师应教学科中的哪些内容,以及怎样教等等。

一言以蔽之,《音乐教学大纲》是面向教师的,体现了“学科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而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标志的新音乐课程则展示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关键的变化,那就是鲜明地提出了基础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而,面向学习者,从学生的心理逻辑、音乐经验和实际需要出发,指导与规范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哪些音乐内容并达到什么标准,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应怎样引导、促进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等等,则是《音乐课程标准》最为显著的特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迅速推进,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将面对新的音乐课程。

因此,了解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学习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熟悉音乐新课程的教学领域,掌握与运用音乐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和现代教育技术等等,音乐教师所迫切关心的课题。这些课题,虽然有些属于新课程教学法的内容,而有些则更适合新课程教学论的范畴,研究和编写立足于指导音乐新课程实践的教学法类书籍会更加有利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

鉴于此,《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一书,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紧密围绕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和对音乐新课程实践的探索与总结,力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音乐新课程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阐述渗透着新理念的音乐教学方法。需要说明的是,音乐新课程本身即是一种新的事物,必将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因此,对新课程教学的学习、研究与应用,就采取一种创造和发展的态度。音乐新课程的精髓,在于创新,在于运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创新音乐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教师不仅仅是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音乐新课程的建设者,愿我们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音乐读书心得体会 篇8

读了吴瑶香老师的《音乐课例与专家评析》一书,通读全书,我渐渐走进一位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成长历程,感受着她以大量的教学实践作为求证而确立的,对于中学音乐课堂灵动的,趋向于成功的构建。创作课、舞蹈课、欣赏课、唱游课、音美协同课、器乐课、歌唱课,课如其人,字里行间流淌出源于骨子里头的真诚的信息。它是一种特别的亲和力,一种给予儿童最大限度与效度的良性的影响力的教育理解,一种用心实践的情感释放。

这些基于“吸引儿童主动而强烈地参与到音乐表现中去”聆听、体验、感悟、发展的课例,这些基于“促成儿童具有教育意向的生活经历,培养幸福而有审美意味的人”的兴趣激发、品行习染、人格完善的课例,初步形成了她那独具个性的、美的、动情的教学风格。

音乐的情感性、人文性特征,强调音乐教学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民主平等、宽松愉悦学习环境的创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师生互动,共同体验,探究,感悟,创造,这样才能使音乐进入学生的心灵,发挥出音乐使儿童学会甄别美丑、善恶、真假并去享受和创造美好的作用,最终向精进修养、精神健康和情趣盎然的境界迈进,在这个层面上,吴老师是个非常用心的音乐老师,她主张音乐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服务于儿童生活,让学生有更多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时间与空间。

一位好的老师,不仅能使学生在充分积极的审美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创设的音乐情景、意境中自主体会、感悟,从而实现“启情悟智”,不可否认,吴老师的课例显现出她在努力地去做好这一点。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广阔领域里,课堂是个绽放生命精彩的魅力舞台,无论是自己的教学案例,还是指导弟子的教学案例,无论是教学经过的全程实录,还是诠释教义的说课稿件,都能给人一种不一般的感受。这就是吴老师在这个魅力舞台上发出的属于自己的`音乐——课的主题。她以主要教学内容的美感特征的深入挖掘,融进扎实有效的体验性学练,突出以一个作品为中心的小主题构建,让学生每课建立学科成长的小单元快感,课的切入以听着音乐入课为标志,彰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课的呈现紧紧围绕音乐性、情感性、人文性的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课的发展以环节的层层递进、每一个链接点都力争实现学生发展的增量来达成目标;课的结构以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为块块状框架,建构显示部、发展部以及再现或收束的“曲式美感”特征;课的类型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亮点,如三听、三谈、三次讨论、三次对比、三次探索,或突出情感性,或突出参与性,或突出创造性,或突出层次性与可操作性,注重在体验性教学方法中创设审美情景,在实践教学方法中贯穿即兴创造。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读了吴瑶香老师的《音乐课例与专家评析》一书,真是受益匪浅。我想,一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充满热情,其次要钻研教材、教法,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创造性的应用;一位好老师,应该善于挖掘音乐作品的童趣和意境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由衷的情感;一位好老师,应该会找准切入点,凸显情感与态度目标,重视训练点,河里把握知识技能目标,抓住互动点,强调过程与方法目标;一位好老师,不仅要自己教好课,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爱学、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以吴老师为楷模,满怀爱心,用心教学,以审美为核心,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做一个美的传播者!

音乐读书心得体会 篇9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现在的音乐教育,就是应该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启自主学习的心智、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的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教师应善于体会蕴藏在学生内心中渴望同外部世界交流的主动性发展潜质,多给学生一些权利、一些机会、一种条件、一些空间,让他自己去锻炼,自己向前走。 仔细阅读后我总结了16个字。重导轻演、重艺轻技、重情轻理、重趣轻习。

很喜欢书上对于这几个字的一段话,很笼统,但很有哲理。

给学生一段旋律,让他们自己去倾听;学生一个概念,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想象;给学生一个旋律,让他们自己去发展;给学生一个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创设;给学生一些素材,让他们自己去组织;给学生一定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争辩;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行使;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创编。

音乐新课程不仅对传统音乐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更是给学校的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着自身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诸如课程定位、性质、理价值、理念问题,课程目标、内容问题,教学方法、评价方式问题,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编写与使用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基础音乐教育课程建设与发展,在音乐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音乐教师都被当前的一个音乐教育现象所震撼;为什么不能够带给人们无限美好与快乐的音乐,这种尴尬的局面,足以引起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

在重新认识基础音乐教育时,我们不能不提到《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两个指导和规范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文本,并非只是名称与形式的不同。比较和研究《音乐教学大纲》与《音乐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传统音乐课程与新音乐课程的本质区别,能够悟出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即:以《音乐教学大纲》为代表的传统音乐课程是从学科出发,从教师出发,规范和要求教师应教学科中的哪些内容,以及怎样教等等。

一言以蔽之,《音乐教学大纲》是面向教师的,体现了“学科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而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标志的新音乐课程则展示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关键的变化,那就是鲜明地提出了基础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而,面向学习者,从学生的心理逻辑、音乐经验和实际需要出发,指导与规范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哪些音乐内容并达到什么标准,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应怎样引导、促进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等等,则是《音乐课程标准》最为显著的特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迅速推进,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将面对新的音乐课程。

因此,了解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学习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熟悉音乐新课程的教学领域,掌握与运用音乐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和现代教育技术等等,音乐教师所迫切关心的课题。这些课题,虽然有些属于新课程教学法的内容,而有些则更适合新课程教学论的范畴,研究和编写立足于指导音乐新课程实践的教学法类书籍会更加有利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

鉴于此,《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一书,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紧密围绕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和对音乐新课程实践的探索与总结,力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音乐新课程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阐述渗透着新理念的音乐教学方法。需要说明的是,音乐新课程本身即是一种新的事物,必将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因此,对新课程教学的学习、研究与应用,就采取一种创造和发展的态度。音乐新课程的精髓,在于创新,在于运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创新音乐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教师不仅仅是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音乐新课程的建设者,愿我们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音乐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现在的音乐教育,就是应该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启自主学习的心智、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的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教师应善于体会蕴藏在学生内心中渴望同外部世界交流的主动性发展潜质,多给学生一些权利、一些机会、一种条件、一些空间,让他自己去锻炼,自己向前走。仔细阅读后我总结了16个字。重导轻演、重艺轻技、重情轻理、重趣轻习。

很喜欢书上对于这几个字的一段话,很笼统,但很有哲理。

给学生一段旋律,让他们自己去倾听;学生一个概念,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想象;给学生一个旋律,让他们自己去发展;给学生一个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创设;给学生一些素材,让他们自己去组织;给学生一定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争辩;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行使;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创编。

音乐新课程不仅对传统音乐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更是给学校的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着自身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诸如课程定位、性质、理价值、理念问题,课程目标、内容问题,教学方法、评价方式问题,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编写与使用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基础音乐教育课程建设与发展,在音乐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音乐教师都被当前的一个音乐教育现象所震撼;为什么不能够带给人们无限美好与快乐的音乐,这种尴尬的局面,足以引起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

在重新认识基础音乐教育时,我们不能不提到《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两个指导和规范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文本,并非只是名称与形式的不同。比较和研究《音乐教学大纲》与《音乐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传统音乐课程与新音乐课程的本质区别,能够悟出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即:以《音乐教学大纲》为代表的传统音乐课程是从学科出发,从教师出发,规范和要求教师应教学科中的哪些内容,以及怎样教等等。

一言以蔽之,《音乐教学大纲》是面向教师的,体现了“学科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而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标志的新音乐课程则展示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关键的变化,那就是鲜明地提出了基础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而,面向学习者,从学生的心理逻辑、音乐经验和实际需要出发,指导与规范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哪些音乐内容并达到什么标准,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应怎样引导、促进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等等,则是《音乐课程标准》最为显著的特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迅速推进,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将面对新的音乐课程。

因此,了解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学习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熟悉音乐新课程的教学领域,掌握与运用音乐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和现代教育技术等等,音乐教师所迫切关心的课题。这些课题,虽然有些属于新课程教学法的内容,而有些则更适合新课程教学论的范畴,研究和编写立足于指导音乐新课程实践的教学法类书籍会更加有利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

鉴于此,《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一书,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紧密围绕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和对音乐新课程实践的探索与总结,力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音乐新课程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阐述渗透着新理念的音乐教学方法。需要说明的是,音乐新课程本身即是一种新的事物,必将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因此,对新课程教学的学习、研究与应用,就采取一种创造和发展的态度。音乐新课程的精髓,在于创新,在于运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创新音乐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教师不仅仅是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音乐新课程的建设者,愿我们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音乐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闲暇之余,我有幸阅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本杂志,整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是能指导教改实践的教育刊物,对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通过阅读《中小学音乐教育》,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论的理论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也明白了许多,下面谈谈自己读后所想到的点滴感悟。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

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参与。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孩子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

兴趣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地学习。

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方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情境法、讨论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这样孩子们对音乐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兴趣,调动参与从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看,大多数老师都已注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但个别还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这样学生处与机械接受理解的地位,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视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进行视唱练习时,以往的做法是:教学生认清唱名,视唱前就做一些辅助性的节奏练习等。

如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

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学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及时评价,积极参与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

读了此杂志,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

音乐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闲暇之余,我有幸阅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本杂志,整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是能指导教改实践的教育刊物,对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阅读《中小学音乐教育》,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论的理论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也明白了许多,下面谈谈自己读后所想到的点滴感悟。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参与。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孩子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地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方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情境法、讨论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这样孩子们对音乐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兴趣,调动参与

从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看,大多数老师都已注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但个别还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这样学生处与机械接受理解的地位,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视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进行视唱练习时,以往的做法是:教学生认清唱名,视唱前就做一些辅助性的节奏练习等。如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学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及时评价,积极参与

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读了此杂志,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

音乐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读了吴瑶香老师的《音乐课例与专家评析》一书,通读全书,我渐渐走进一位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成长历程,感受着她以大量的教学实践作为求证而确立的,对于中学音乐课堂灵动的,趋向于成功的构建。创作课、舞蹈课、欣赏课、唱游课、音美协同课、器乐课、歌唱课,课如其人,字里行间流淌出源于骨子里头的真诚的信息。它是一种特别的亲和力,一种给予儿童最大限度与效度的良性的影响力的教育理解,一种用心实践的情感释放。

这些基于“吸引儿童主动而强烈地参与到音乐表现中去”聆听、体验、感悟、发展的课例,这些基于“促成儿童具有教育意向的生活经历,培养幸福而有审美意味的人”的兴趣激发、品行习染、人格完善的课例,初步形成了她那独具个性的、美的、动情的教学风格。

音乐的情感性、人文性特征,强调音乐教学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民主平等、宽松愉悦学习环境的创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师生互动,共同体验,探究,感悟,创造,这样才能使音乐进入学生的心灵,发挥出音乐使儿童学会甄别美丑、善恶、真假并去享受和创造美好的作用,最终向精进修养、精神健康和情趣盎然的境界迈进,在这个层面上,吴老师是个非常用心的音乐老师,她主张音乐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服务于儿童生活,让学生有更多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时间与空间。

一位好的老师,不仅能使学生在充分积极的审美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创设的音乐情景、意境中自主体会、感悟,从而实现“启情悟智”,不可否认,吴老师的课例显现出她在努力地去做好这一点。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广阔领域里,课堂是个绽放生命精彩的魅力舞台,无论是自己的教学案例,还是指导弟子的教学案例,无论是教学经过的全程实录,还是诠释教义的说课稿件,都能给人一种不一般的感受。这就是吴老师在这个魅力舞台上发出的属于自己的音乐——课的主题。她以主要教学内容的美感特征的深入挖掘,融进扎实有效的体验性学练,突出以一个作品为中心的小主题构建,让学生每课建立学科成长的小单元快感,课的切入以听着音乐入课为标志,彰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课的呈现紧紧围绕音乐性、情感性、人文性的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课的发展以环节的层层递进、每一个链接点都力争实现学生发展的增量来达成目标;课的结构以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为块块状框架,建构显示部、发展部以及再现或收束的“曲式美感”特征;课的类型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亮点,如三听、三谈、三次讨论、三次对比、三次探索,或突出情感性,或突出参与性,或突出创造性,或突出层次性与可操作性,注重在体验性教学方法中创设审美情景,在实践教学方法中贯穿即兴创造。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读了吴瑶香老师的《音乐课例与专家评析》一书,真是受益匪浅。我想,一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充满热情,其次要钻研教材、教法,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创造性的应用;一位好老师,应该善于挖掘音乐作品的童趣和意境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由衷的情感;一位好老师,应该会找准切入点,凸显情感与态度目标,重视训练点,河里把握知识技能目标,抓住互动点,强调过程与方法目标;一位好老师,不仅要自己教好课,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爱学、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以吴老师为楷模,满怀爱心,用心教学,以审美为核心,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做一个美的传播者!

音乐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音乐教师读书心得闲暇之余,我有幸阅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本杂志,整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是能指导教改实践的教育刊物,对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通过阅读《中小学音乐教育》,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论的理论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也明白了许多,下面谈谈自己读后所想到的点滴感悟。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

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参与。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孩子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

兴趣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地学习。

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方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情境法、讨论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这样孩子们对音乐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兴趣,调动参与从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看,大多数老师都已注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但个别还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这样学生处与机械接受理解的地位,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视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进行视唱练习时,以往的做法是:教学生认清唱名,视唱前就做一些辅助性的节奏练习等。

如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

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学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及时评价,积极参与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

读了此杂志,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