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3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
现代社会正逐步走进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一种生活的素养。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已经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实践活动的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综合实践活动使儿童随时随地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学习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个人意义”地学(主动地学),而不是老师要他们学(被动地学),这将还原出他们探索生活的美好的天性。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将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内容融入其中。信息技术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还是非常有用的工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二更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不能象以前只注重讲练结合,只要求学生会,而应该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统整,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
今年寒假我有幸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远程培训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网上学习的重要和快捷。在培训学习中,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厚实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现总结如下:
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通过此次培训,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以前往往只局限于一根粉笔、一本书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适用于今天的教学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通过培训,提升了现代教育技能。
原来,我对于计算机方面的操作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层面上,例如在文档中完成一些文稿的撰写。通过这次光顾我们的国培学习网页,如今,我已经能够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方式的操作,编辑出自己较理想的电子稿件,发送给同事和学生。能利用自己的博客与同仁互自己的一些学术上和某些思想上的见解,对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培训中学习网页,填补了我计算机操作知识的空白。
三、通过培训,夯实了专业知识基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学科本位知识。以往,我只是研读一些与思想政治有关的资料,习惯于积累一点一滴的知识素材。现在,有培训学习网页了。在这里所有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科学系统,有标可依,有律可循,学习起来方便至极。这个学习页面的课程设置,突现了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特色。在这个学习页面上,通过老师引领,帮助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帮助我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
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把学习到的网络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业务能力,使学生们变“苦学”为“乐学”,给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3
今年4月21日,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终于有了自己的课程标准,并且正式更名为“信息科技”,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需要教师打破以往的教学观念和经验,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揣摩课标的规划意图,同时,教师还要有勇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的精神。
“科”与“技”并重
信息科技强调课程的科学属性,但并不弱化课程的技术属性,也就是主张“科”与“技”并重。改变以往信息课程“工具论”的固化思想,避免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仅仅围绕具体软件工具的使用,应同时关注其蕴含科学原理,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和处理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技术伦理。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深有体会,平时学生见到我们会称呼我们为“信息老师”,但是在上课时,问学生学过哪些内容,他们会回答“学过Excel、美图秀秀、Scratch…”而不是回答“学过电子表格处理、美化图片、制作小游戏”,虽然我们上课时可能没有明确的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是哪一个具体软件,但是我们可能在无形中给学生了一种暗示,我们学习的是这个软件,这个工具,因为我们在教学时就是紧紧围绕某一个软件展开学习的,从这个软件叫什么名字,到这个软件的安装、使用方法甚至是快捷方式的使用技巧,却忽略了这个软件实现的功能,这些功能实现的科学原理以及使用这个软件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当教师自己有了“信息工具论”的思想,这种思想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发展在未来,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自觉适应信息科技快速更迭的能力。软件的推陈出新和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这款软件现在特别好用流行,没过多久,更好用的软件出现了,而我们旧的软件才刚入门,这样会导致我们学的东西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而且现在的学生都是数字原住民,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比以往更快也更广,如果他们知道有更好的替代产品,他们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怀疑,“为什么有更好用的工具我们不学要学习操作这么麻烦的呢?”进而质疑教师的能力,影响教学效果。
主题式、大概念教学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强调体验,这样可以保障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程体验的内容和程度,但是如果仅仅是体验或者体验的占比太多,就会使教学流于表面,学生乐呵呵的上完一节课,到最后并没有实质上的思考和收获,所以课标把教学内容划分了具体的主题单元,内容形式上使用大概念的方法,弱化知识点的学习。
大概念是将素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的锚点,是指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具有生活价值。理解大概念有助于达成高通路迁移,形成具体与抽象的复杂认知结构,不仅仅可以打通跨学段、跨学科的学习,而且能解决学校教育和真实世界相阻隔的问题。大概念是有层次的,包括跨学科大概念和学科大概念,从具体-抽象维度来看,层次越高的大概念,越为抽象,可以辐射的范围也就越广。这里的大概念是指“高位”或“上位”,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信息科技要关注学生未来所要面对的真实世界,因此,大概念的迁移价值更体现在走出学校之后。
新出的义务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确实做到了站在未来的角度谋划课程发展,思想理念超前,需要我们细细学习、琢磨和领悟,期待下一次更加具体的内容培训,紧跟政策纲领,不落后于时代发展需要。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4
今年4月21日,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终于有了自己的课程标准,并且正式更名为“信息科技”,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需要教师打破以往的教学观念和经验,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揣摩课标的规划意图,同时,教师还要有勇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的精神。
“科”与“技”并重
信息科技强调课程的科学属性,但并不弱化课程的技术属性,也就是主张“科”与“技”并重。改变以往信息课程“工具论”的固化思想,避免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仅仅围绕具体软件工具的使用,应同时关注其蕴含科学原理,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和处理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技术伦理。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深有体会,平时学生见到我们会称呼我们为“信息老师”,但是在上课时,问学生学过哪些内容,他们会回答“学过Excel、美图秀秀、Scratch…”而不是回答“学过电子表格处理、美化图片、制作小游戏”,虽然我们上课时可能没有明确的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是哪一个具体软件,但是我们可能在无形中给学生了一种暗示,我们学习的是这个软件,这个工具,因为我们在教学时就是紧紧围绕某一个软件展开学习的,从这个软件叫什么名字,到这个软件的安装、使用方法甚至是快捷方式的使用技巧,却忽略了这个软件实现的功能,这些功能实现的科学原理以及使用这个软件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当教师自己有了“信息工具论”的思想,这种思想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发展在未来,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自觉适应信息科技快速更迭的能力。软件的推陈出新和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这款软件现在特别好用流行,没过多久,更好用的软件出现了,而我们旧的软件才刚入门,这样会导致我们学的东西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而且现在的学生都是数字原住民,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比以往更快也更广,如果他们知道有更好的替代产品,他们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怀疑,“为什么有更好用的工具我们不学要学习操作这么麻烦的呢?”进而质疑教师的能力,影响教学效果。
主题式、大概念教学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强调体验,这样可以保障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程体验的内容和程度,但是如果仅仅是体验或者体验的占比太多,就会使教学流于表面,学生乐呵呵的上完一节课,到最后并没有实质上的思考和收获,所以课标把教学内容划分了具体的主题单元,内容形式上使用大概念的方法,弱化知识点的学习。
大概念是将素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的锚点,是指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具有生活价值。理解大概念有助于达成高通路迁移,形成具体与抽象的复杂认知结构,不仅仅可以打通跨学段、跨学科的学习,而且能解决学校教育和真实世界相阻隔的问题。大概念是有层次的,包括跨学科大概念和学科大概念,从具体-抽象维度来看,层次越高的大概念,越为抽象,可以辐射的范围也就越广。这里的大概念是指“高位”或“上位”,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信息科技要关注学生未来所要面对的真实世界,因此,大概念的迁移价值更体现在走出学校之后。
新出的义务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确实做到了站在未来的角度谋划课程发展,思想理念超前,需要我们细细学习、琢磨和领悟,期待下一次更加具体的内容培训,紧跟政策纲领,不落后于时代发展需要。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5
我参加了xx教育技术培训,本次培训学习对我来说很实用,收获颇大。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学习收获巨大。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
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再培训会收获些须的欣慰吧!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以后的最终目标。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6
我很庆幸得到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
以下便是我的收获:
第一、知识与能力方面:
1、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2、了解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概念。
3、掌握了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其关键环节。
第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学会了完成一节课和一个教学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并能够据此实施与展示、研讨教学。
2、掌握了分析演示型教学媒体特点的方法,提高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3、学会了运用文字编辑软件编制常用教学文档,运用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或网页制作工具整合教学资源。
第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形成了将教学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形成了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的正确认识和初步的选择、处理和加工能力,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了解了技术对社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树立了在教学中运用技术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我坚信,短暂的培训将使我终身受益,并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拓宽道路,我一定会好好珍藏且不断充实!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7
通过学习深深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世界,也深刻地影响了各学科教学世界,也深深地影响着各学科学科的教与学。
信息技术平台可以使各学科变得更加现实,使各学科模型思想发展到了空前的水平。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下,很多的原来只能在抽象世界里的课程实验变成现实;可对抽象的各学科的概念、过程进行了模拟;再难的计算、再复杂的过程,只要给出算法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解决;复杂多变的教学系,利用计算机可以实现化静为动地揭示学科图形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可使得各学科知识的发现过程更容易呈现;蕴含在各学科知识里的教学思想更容易表达;教学方法更容易实现;各学科与现实的联系更加密切。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各学科学习环境,操作、观察、试验、猜想、发现等过程变得具体而清晰,尝试错误的成分减少,教学思维指向性的增强,教学推理逻辑基础更加稳固,教学思考更有程序性,这就能极大地增加了学生通过自主的积极的学习思维而成功建构教学概念及其体系,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并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现实。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8
二十一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的全新社会,也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时代,这就必然向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能。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学又是一门有难度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我们每位从事教学工作者应当深思的问题。
过去的课堂教学是由老师教学生学(被动接受),后来发展为我要学——我会学——自主学——互相交流学,这也是教学的必然发展过程。课堂教学模式也由学生的指名、轮流转化为发言不必举手,想说就说,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迫不及待的抢答,课堂教学更民主化,学生有了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它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我认为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时候用,讨论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绝不能留于形式,以防止教学出现“浮躁与虚假”“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结果却为低效”等现象。教学工作也是脚踏实地、不断革新的艰辛尝试与实践,绝不能使“有效教学”成了“面子工程”的化妆品。
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让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每一位同行树立良好的形象,用爱心和睿智去谱写自己的教育人生。
虽然很早以前就参加过课标、教材的培训,但是以前在很多时候只是走走形式,自身并没有真正走进研究与探索中去。现在我校要在开学初对所有的教师要进行专业的测试,我发现我对新课标认识还很肤浅,一次次的自己研究,面对新的体制我在理解新课标时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迫使我不得不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新课标,从而也有了更新的体会。
新教材编写体现了“新”“实”“活”的特点。新主要表现在选材新、结构新;实主要表现在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强调实际运用、更突出实用效果;活主要表现在活用教材,既教材需要整合处理和开发、教法学法要活泼、为生活化学习提供范例。这样既拉近了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关系,更体现了信息技术本身的个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与生活更贴近了。
使学生愿学乐学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新教材体现“新”“实”“活”三个特点,在此,我只想谈谈对“活”的认识,“新”“实”“活”三个特点,在此,我只想谈谈对“活”的认识,尤其是在课堂上,如何使一节课鲜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曾尝试这样做:在阅读教学中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尽量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在探索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情景创设的形式力求活泼生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最好是能够在共同的学习探索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
实践操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感情体验的过程。老师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所谓的教学秩序而剥夺学生探索和体验的权利,而是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享受探索的.乐趣,在实践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体验是个体生命独有的心理过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要允许有差异,不要把专家的实践操作体验强加给学生。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讲对操作的了解,对结果的理解,对不同问题的见解。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忘我的投入,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乐感,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也使得教师的讲课更富有激情与活力。
努力做到上课使人喜闻乐见,下课使人回味无穷是我追求的理想境界!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9
xxxx年8月26日至27日,我有幸在海口市中改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参加了海南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粤教版)为期2天的专项培训。在整个培训课程学习中,我通过认真学习,积极倾听专家们的实践经验,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新知识和新理念。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以后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就我参加培训的内容和体会总结如下:
聆听黄国洪老师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与教学创新》这一课体会很深,互联网现如今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开阔今天的信息教育课程,是我们每个作为一线老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那么互联网思维将是引领我们走近高科技的信息教学时代。
黄国洪老师还阐述了时代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如何定位一名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与我国基础教育教改之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些专业技术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教师必须不断地自我学习,完善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教学发挥极致。
刘良欣老师在主讲《新世纪版信息技术教材培训》时,讲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使我对这门课程加深了理解和认知。对新教材做了非常透彻的分析,让我深刻了解教材有主要的几个特点: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内容丰富,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校和学生;兴趣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此教材小学阶段的目标侧重于培养兴趣、规范行为和养成好习惯。通过各种主题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体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身边问题的乐趣,并遵守信息道德和法律规范。
提到兴趣,徐强老师还特别强调,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有激情去探究学习的乐趣,通过激发兴趣探究学习之后,更要保持一贯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深化学习形成自足、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自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耳濡目染,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0
最近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牵动着我们所有教师的心,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改动最大,学科的名字由信息技术变为信息科技。今天观看了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标研制组的组长熊璋教授及核心专家组成员对于新课标的解读,理解了为什么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信息技术以知识导向为主,讲操作、讲编程。信息科技以素养导向为主,着重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强调信息社会责任。课程价值方面,学生会操作几种机器、会编写小程序、会使用几种软件,这些都在不断的淘汰、变化和更新,光学会几种操作并不能适应和胜任社会的发展去做创造性的工作,信息科技的课程价值在于育人,关注学生的认知力、理解力和学习态度,训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能有所提升。
教师要弄明白什么是素质教育,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偏重于技术操作,而技术导向撑不起素质教育,要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学生技术转移到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建立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项目学习的主题具有引领性;学习任务的布置在有趣性的同时具有挑战性;设计持续性学习评价,评价的方案和标准很重要;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的资源构建数字化、开放性学习环境;不断在教学中进行总结,进行反思并改进。
课标的改革在大层面上是很好的,培养青少年数字素养,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但具体实施起来还是有困难的,教师要改变之前固有的教学模式,侧重于项目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素养的提高。初中的主要内容是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跨学科主体互联智能设计,教材是否统一,教材上的案例是否能够具有代表性,在让学生感兴趣的同时完成相应的任务。教师在面对这样全新的课程时,要经过不断的学习、培训和钻研,要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精神,全力谱写信息科技教育的新篇章。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1
最近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牵动着我们所有教师的心,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改动最大,学科的名字由信息技术变为信息科技。今天观看了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标研制组的组长熊璋教授及核心专家组成员对于新课标的解读,理解了为什么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信息技术以知识导向为主,讲操作、讲编程。信息科技以素养导向为主,着重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强调信息社会责任。课程价值方面,学生会操作几种机器、会编写小程序、会使用几种软件,这些都在不断的淘汰、变化和更新,光学会几种操作并不能适应和胜任社会的发展去做创造性的工作,信息科技的课程价值在于育人,关注学生的认知力、理解力和学习态度,训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能有所提升。
教师要弄明白什么是素质教育,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偏重于技术操作,而技术导向撑不起素质教育,要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学生技术转移到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建立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项目学习的主题具有引领性;学习任务的布置在有趣性的同时具有挑战性;设计持续性学习评价,评价的方案和标准很重要;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的资源构建数字化、开放性学习环境;不断在教学中进行总结,进行反思并改进。
课标的改革在大层面上是很好的,培养青少年数字素养,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但具体实施起来还是有困难的,教师要改变之前固有的教学模式,侧重于项目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素养的提高。初中的主要内容是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跨学科主体互联智能设计,教材是否统一,教材上的案例是否能够具有代表性,在让学生感兴趣的同时完成相应的任务。教师在面对这样全新的课程时,要经过不断的学习、培训和钻研,要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精神,全力谱写信息科技教育的新篇章。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2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什么是教育信息化2.0,教育信息化2.0是4月13日,教育部正式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教育信息化2.0是指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基本目标是到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三变、三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强调教师应该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将人工智能切实融入实际教学环境中,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到,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这个“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信息化时代,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教育不是把一杯水注满,更多是把一团火点燃。
这次培训中,6月30日下午,兰州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崔向平老师做的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的精彩讲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崔老师的讲座从教学课件的典型风格、制作误区与标准、素材和模板的获取渠道、处理技巧及内容美化技巧、教学微视的类型、设计与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聆听了崔老师的.讲座,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学会制作课件,更重要的要学会制作言之有物、逻辑清晰、图文并茂、阅读友好、细节完美、好看好学的精美课件。
这次培训中,最亮的风景是参加培训的老师们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他们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不时用手机拍摄学习内容,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让我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未知领域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不懈地去学习前沿的知识,不断思考与反思,不断提高我们的创新教学能力,为教师的深度教学和学生的深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成功没有快车道,幸福没有高速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不倦的努力和奔跑;所有的幸福都来自平凡的奋斗和坚持。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努力学习,一路前行,做更好的自己。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3
《能力标准》是规范和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
基本内容则是根据两个要求根据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的五个维度,进行系统的阐述。
实施要求是从各级地方政府、学校、教师个人的角度对《能力标准》的'学习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术语表是本标准中的有关系术语的解释,让我们更能理解常用术语的基本含义。从总体内容看,《能力标准》主要学习一个基本要求和一个发展性要求,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而发展性要求则是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针对两项要求,我觉得,要做一名自主发展型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制作课堂教学的课件、具有简化教学的动画、具有针对性的微课等;能根据课件、动画、微课等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
2。会利用word、excel等软件。利用常用软件制作教学案,进行测试统计,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3。能掌握基本信息技术装备的简单使用。特别是电脑、多媒体、白板、网络等常用设备的操作。确保在备课中、课堂教学中正常使用这些设备辅助教学。
4。能引导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技能进行有效学习。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积极应用网络技术,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
5。能合理整合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教学。理解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达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
6.会应用信息技术使用本校或是城域网中的服务平台。现在教学中利用平台整合知识的方面已很多,我们要充分学习相关知识,利用相关平台实现教学的远程监控。
总之,本标准除了要求老师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外,还要求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提高使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教育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评价数字化。真正为实现数字化校园作出就有的力量。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4
上学期刚开学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加上自己一年的实践教学,我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1、关于信息技术常规教学课应该怎样上的心得:
“信息技术课堂怎样控制?”、“如何让40分钟学生收获的更多?”、“进行教学环节转换时怎样将学生‘抓’回到课堂?”等等。这些一直是我经常遇见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游刃有余呢?下面提供几种策略以供研讨:
2、养成策略——正面强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
3、以退为进策略——顺势牵引学生思路,进行教学。
4、激励策略——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回到课堂上来。
5、引人入胜策略——关键环节,运用截然不同的教学形式形成反差,让学生思路回到课堂。
6 、运筹帷幄策略——提前备好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学准备、备好教学设备设施、备好教学中所用的教学资源),对所要发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7、关于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心得:
教师要深入理解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内涵,针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特点,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并优化组合、取长补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确保达成教学目标。
1、以“任务驱动”贯穿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2、推行协作学习法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要求教师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学”为“主”,同时积极为学生创建协作学习环境。
3、运用案例教学法
目前我们的机房大多具备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仅靠教师讲,学生很难理解,而利用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中的广播教学,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就听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实例作品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得到感悟,引起共鸣。同时,教师可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课件和操作难点录成视频文件(可用“屏幕录象专家”)放在网站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浏览网页和选取下载内容,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2 网络互动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教学手段。
例如:采用先进的网络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利用计算机软件或自制课件进行演示示范,并结合必要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在练习中,教师可以运用“屏幕监看”功能来监看全体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导、提示,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操作运用情况时,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教学软件的'“文件分发”功能来进行练习题的分发,让学生在自己的机器上独立完成相关习题的操作练习。学生在操作练习过程中,还可以运用“电子举手”功能来寻求同学及教师的援助。教师亦可以运用“电子举手”功能来检验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学生还可以运用“电子邮件”功能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教师进行必要的释疑解惑。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亦可通过“电子邮件”功能进行相关问题的交流及讨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 自主学习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能力。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具备了必要的操作能力之后,教师的教就变得轻松了。在这儿学生才是真真正正自主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的配角。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教学难点上突破,注重激发学生利用基础技能创新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关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体现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思想的心得:
谈谈学科整合,当今时代计算机及网络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以致用”。这样能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促进学科的同步发展,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增长了知识面,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5
现代社会正逐步走进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一种生活的素养。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已经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实践活动的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综合实践活动使儿童随时随地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学习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个人意义”地学(主动地学),而不是老师要他们学(被动地学),这将还原出他们探索生活的美好的天性。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将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内容融入其中。信息技术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还是非常有用的工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二更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不能象以前只注重讲练结合,只要求学生会,而应该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统整,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文吧,小学生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6
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一转型,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具体心得有以下两点: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二)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7
我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学习,提高了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认识,更新了教学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二、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首先通过自学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给学生提供自学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四、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教材的观念和形式,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紧迫的。
因此,教育技术培训对我的教学受益匪浅,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教育的优势,引导学生善于置疑,积极探索,大胆联想,多方位,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科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这次自主学习学到许多新的知识,但是更让我看到我自己的不足,我还要努力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将会对新课程理念有更加深入地把握,也会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8
二十一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的全新社会,也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时代,这就必然向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能。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学又是一门有难度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我们每位从事教学工作者应当深思的问题。
过去的课堂教学是由老师教学生学(被动接受),后来发展为我要学——我会学——自主学——互相交流学,这也是教学的必然发展过程。课堂教学模式也由学生的指名、轮流转化为发言不必举手,想说就说,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迫不及待的抢答,课堂教学更民主化,学生有了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它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我认为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时候用,讨论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绝不能留于形式,以防止教学出现“浮躁与虚假”“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结果却为低效”等现象。教学工作也是脚踏实地、不断革新的艰辛尝试与实践,绝不能使“有效教学”成了“面子工程”的化妆品。
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让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每一位同行树立良好的形象,用爱心和睿智去谱写自己的教育人生。
虽然很早以前就参加过课标、教材的培训,但是以前在很多时候只是走走形式,自身并没有真正走进研究与探索中去。现在我校要在开学初对所有的教师要进行专业的测试,我发现我对新课标认识还很肤浅,一次次的自己研究,面对新的体制我在理解新课标时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迫使我不得不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新课标,从而也有了更新的体会。
新教材编写体现了“新”“实”“活”的特点。新主要表现在选材新、结构新;实主要表现在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强调实际运用、更突出实用效果;活主要表现在活用教材,既教材需要整合处理和开发、教法学法要活泼、为生活化学习提供范例。这样既拉近了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关系,更体现了信息技术本身的个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与生活更贴近了。
使学生愿学乐学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新教材体现“新”“实”“活”三个特点,在此,我只想谈谈对“活”的认识,“新”“实”“活”三个特点,在此,我只想谈谈对“活”的认识,尤其是在课堂上,如何使一节课鲜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曾尝试这样做:在阅读教学中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尽量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在探索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情景创设的形式力求活泼生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最好是能够在共同的学习探索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
实践操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感情体验的过程。老师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所谓的教学秩序而剥夺学生探索和体验的权利,而是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享受探索的乐趣,在实践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体验是个体生命独有的心理过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要允许有差异,不要把专家的实践操作体验强加给学生。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讲对操作的了解,对结果的理解,对不同问题的见解。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忘我的投入,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乐感,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也使得教师的讲课更富有激情与活力。
努力做到上课使人喜闻乐见,下课使人回味无穷是我追求的理想境界!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9
前一段时间我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加上自己几年的实践教学,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1、关于信息技术常规教学课应该怎样上的心得:
“信息技术课堂怎样控制?”、“如何让45分钟学生收获的更多?”、“进行教学环节转换时怎样将学生’抓’回到课堂?”等等。这些一直是我经常遇见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游刃有余呢?下面提供几种策略以供研讨:
2、养成策略——正面强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
3、以退为进策略——顺势牵引学生思路,进行教学。
4、激励策略——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回到课堂上来。
5、引人入胜策略——关键环节,运用截然不同的教学形式形成反差,让学生思路回到课堂。
6 、运筹帷幄策略——提前备好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学准备、备好教学设备设施、备好教学中所用的教学资源),对所要发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7、关于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心得:
教师要深入理解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内涵,针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并优化组合、取长补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确保达成教学目标。
下面提供几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供研讨:
A、以“任务驱动”贯穿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B、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法
随着新一论的课改革,各学校都着尝试进行课改,我校也不例外,重点进行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信息技术课上,经过一段尝试,如果利用好了小组合作的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节课,我把重点点内容,主要是难点,利用十分左右的时间讲一讲,然后留给学生一个任务去做,小组间的同学交流合作,都完成任务才算完成,最后,每组选出一个最优秀进行展示,这样,小组的成员都很用心去完任务,不会了相互讨论,水平高的同学完成之后,会指导组内其他同学完成,当起了小老师,这样我基本就没什么事,就是到处转转,看看就行了,同学们主动学习了,都动起来了,效果真是不错!
C、运用案例教学法
目前我们的机房大多具备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仅靠教师讲,学生很难理解,而利用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中的广播教学,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就听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实例作品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得到感悟,引起共鸣。同时,教师可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课件和操作难点做成游戏放在网站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浏览网页和选取下载内容,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网络互动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教学手段。
例如:采用先进的网络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利用计算机软件或自制课件进行演示示范,并结合必要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在练习中,教师可以运用“屏幕监看”功能来监看全体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导、提示,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操作运用情况时,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教学软件的“文件分发”功能来进行练习题的分发,让学生在自己的机器上独立完成相关习题的操作练习。学生在操作练习过程中,还可以运用“电子举手”功能来寻求同学及教师的.援助。教师亦可以运用“电子举手”功能来检验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学生还可以运用“电子邮件”功能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教师进行必要的释疑解惑。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亦可通过“电子邮件”功能进行相关问题的交流及讨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自主学习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能力。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具备了必要的操作能力之后,教师的教就变得轻松了。在这儿学生才是真真正正自主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的配角。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教学难点上突破,注重激发学生利用基础技能创新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0
今天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管理者培训班的培训,上午听了市师专的王教授的一节《信息技术提升》的一个讲座。
王教授的讲座从信息技术包括的基本知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信息技术应用和防护等内容,虽然讲述的知识都是基础知识,但是却把许多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使我们对信息技术能力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学习,本人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有了更多的感悟。
一、基础知识系统化。虽然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知识也了解很多,但是说到什么是信息技术,很多人可能还是不能说完整,而通过系统的培训,我们对基础知识就有了全面的了解,从而在以后的应用中就能明确的认知信息技术知识了。
二、重点知识突出化。每一次培训,总有那么多的'相似地方,但是每次都能学到新的内容,这就是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有其突出的地方,而他们在讲解中也就会着重介绍他们的长处,当然也许是我们自己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不同,在学习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就会认真学习,所以感觉讲得也特别好。
三、难点知识简单化。每一位主讲都有自己的研究,他们总能把某些较难操作的应用能力进行简单化的处理,使我们能更容易学习应用,在应用中也更容易操作。
四、常用知识精细化。对有些常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我们也不是每个模块都能准确应用的,但是每次学习中都能有新的发现,主讲者总是能对一些常用的技能进行扩展,使用我们对常用的技术有所提高。
当然,从本次培训中,本人还觉这种应用能力的培训,能不能直接在操作中培训,而不是听讲座,这种讲座只能是对知识的认识上有所提高,而真正应用的,不一定都能记住,如果能边讲边操作,效果则一定会更好。
另外,从今天参加的培训中和最近听到的几个同事参加的各种培训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培训真的是从严、从实,不象原来的培训只要有人签个到,最后总能拿到合格证书,而现在是一场一点名,过程中对睡觉、玩手机、做其它与学习无关的事的现在都会受到制止,使每个人都是参加了就得认真学习,确保学有所得。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1
xxxx年8月26日至27日,我荣幸参加了中改院举办的海南省粤版教材《信息技术》培训。聆听刘良欣、王国洪两位老师对新教材的讲解剖析,在这短短的一天半的时间里,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6号及27号下午,由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刘良欣老师《新世纪版信息技术教材培训》讲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新版教材简介和教材特点。刘老师先介绍小学从三年级到九年级教材的编排、结构、目的等,,接着紧扣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的课程目标对粤版教材作了详尽的分析和讲解,通过培训不仅对教材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教学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后刘老师播放了一段信息技术示范课,展示了教材的融会贯通和活学活用,并为我们推荐了一本好书《不插电的信息科学》,为我们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活跃性和兴趣性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7号上午,信息技术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硕士生导师黄国洪为我们作《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与教学创新》的演讲。黄老师介绍几种思维:粉丝思维、焦点思维、快一步思维等。黄老师还畅谈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素养、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及设计、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设计等四大板块。最有收获的是黄老师谈到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总结出来有四个内容: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责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黄老师对于AssURE模式内容的讲解,更值得我去反复研习加以消化运用,对以后信息技术的教学会有更大的帮助。
这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我要认真研读教材,做好新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今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2
前一段时间我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加上自己几年的实践教学,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1、关于信息技术常规教学课应该怎样上的心得:
“信息技术课堂怎样控制?”、“如何让45分钟学生收获的更多?”、“进行教学环节转换时怎样将学生’抓’回到课堂?”等等。这些一直是我经常遇见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游刃有余呢?下面提供几种策略以供研讨:
2、养成策略——正面强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
3、以退为进策略——顺势牵引学生思路,进行教学。
4、激励策略——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回到课堂上来。
5、引人入胜策略——关键环节,运用截然不同的教学形式形成反差,让学生思路回到课堂。
6 、运筹帷幄策略——提前备好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学准备、备好教学设备设施、备好教学中所用的教学资源),对所要发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7、关于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心得:
教师要深入理解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内涵,针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并优化组合、取长补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确保达成教学目标。
下面提供几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供研讨:
A、以“任务驱动”贯穿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B、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法
随着新一论的课改革,各学校都着尝试进行课改,我校也不例外,重点进行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信息技术课上,经过一段尝试,如果利用好了小组合作的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节课,我把重点点内容,主要是难点,利用十分左右的时间讲一讲,然后留给学生一个任务去做,小组间的同学交流合作,都完成任务才算完成,最后,每组选出一个最优秀进行展示,这样,小组的成员都很用心去完任务,不会了相互讨论,水平高的同学完成之后,会指导组内其他同学完成,当起了小老师,这样我基本就没什么事,就是到处转转,看看就行了,同学们主动学习了,都动起来了,效果真是不错!
C、运用案例教学法
目前我们的机房大多具备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仅靠教师讲,学生很难理解,而利用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中的广播教学,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就听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实例作品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得到感悟,引起共鸣。同时,教师可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课件和操作难点做成游戏放在网站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浏览网页和选取下载内容,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网络互动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教学手段。
例如:采用先进的网络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利用计算机软件或自制课件进行演示示范,并结合必要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在练习中,教师可以运用“屏幕监看”功能来监看全体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导、提示,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操作运用情况时,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教学软件的“文件分发”功能来进行练习题的分发,让学生在自己的机器上独立完成相关习题的操作练习。学生在操作练习过程中,还可以运用“电子举手”功能来寻求同学及教师的援助。教师亦可以运用“电子举手”功能来检验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学生还可以运用“电子邮件”功能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教师进行必要的释疑解惑。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亦可通过“电子邮件”功能进行相关问题的交流及讨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自主学习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能力。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具备了必要的操作能力之后,教师的教就变得轻松了。在这儿学生才是真真正正自主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的配角。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教学难点上突破,注重激发学生利用基础技能创新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3
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中,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内涵?我们能切切实实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些什么?
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就是以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对实验现象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我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实验现象,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利用互联网进行人机交互沟通,通过上网查资料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甚至不断推广远程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4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什么是教育信息化2.0,教育信息化2.0是20xx年4月13日,教育部正式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教育信息化2.0是指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基本目标是到20xx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三变、三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强调教师应该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将人工智能切实融入实际教学环境中,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到20xx年,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这个“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信息化时代,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教育不是把一杯水注满,更多是把一团火点燃。
这次培训中,20xx年6月30日下午,兰州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崔向平老师做的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的精彩讲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崔老师的讲座从教学课件的典型风格、制作误区与标准、素材和模板的获取渠道、处理技巧及内容美化技巧、教学微视的类型、设计与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聆听了崔老师的讲座,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学会制作课件,更重要的要学会制作言之有物、逻辑清晰、图文并茂、阅读友好、细节完美、好看好学的精美课件。
这次培训中,最亮的风景是参加培训的老师们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他们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不时用手机拍摄学习内容,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让我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未知领域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不懈地去学习前沿的知识,不断思考与反思,不断提高我们的创新教学能力,为教师的深度教学和学生的深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成功没有快车道,幸福没有高速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不倦的努力和奔跑;所有的幸福都来自平凡的奋斗和坚持。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努力学习,一路前行,做更好的自己。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5
开学初,在学校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下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加上自己参加工作两年的实践教学,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1、关于信息技术常规教学课应该怎样上的心得:
“信息技术课堂怎样控制?”、“如何让45分钟学生收获的更多?”、“进行教学环节转换时怎样将学生‘‘抓‘‘回到课堂?”等等。这些一直是我经常遇见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游刃有余呢?下面提供两种策略以供研讨:
A、激励策略——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回到课堂上来。
B、运筹帷幄策略——提前备好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学准备、备好教学设备设施、备好教学中所用的教学资源),对所要发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关于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心得:
教师要深入理解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内涵,针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特点,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并优化组合、取长补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确保达成教学目标。
下面提供几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供研讨:
吃透教材、拓展教材,合理组织教学资源。
抓住学生特点,精心运用教学方法。
A、以“任务驱动”贯穿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B、推行协作学习法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要求教师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学”为“主”,同时积极为学生创建协作学习环境。
C、运用案例教学法
目前我们的机房大多具备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仅靠教师讲,学生很难理解,而利用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中的广播教学,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就听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实例作品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得到感悟,引起共鸣。同时,教师可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课件和操作难点录成视频文件(可用“屏幕录象专家”)放在网站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浏览网页和选取下载内容,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网络互动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6
xxxx年8月,我参加了暑期信息技术教材培训,回顾一晃而过的两天,培训的时间很短,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我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积极接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观念,开阔了教学研究的视野,充分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特点和重要性。
比如黄国洪老师所讲述的“互联网+”,就是让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小学课堂,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他说提出的“碎片化思维”“五个关键的课题”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
这一堂堂授课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2、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如插秧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3、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学校教师每当喊更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信息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我坚信,短暂的培训将使我终身受益,并为我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拓宽道路,我一定会好好珍藏且不断充实!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7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作用在于构建一个学生学习的多维空间,信息技术的运用与现代教学改革创新有密切的关系,使现代教学理论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具有现实的意义。基于多媒体项目的学习是一种让学生获得项目设计,计划和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教与学的方法,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
我从事小学教学,小学孩子由于年龄特征,比较好动好问,不可能在一节课内认真端正的学习课本知识,因此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以其直观性,综合性,将课本中枯燥烦琐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但也不是任何环节都能由多媒体来实现的,也不是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这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而定。如果整个教学过程都由多媒体来完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而抓不住知识的重、难点。一般来讲,多媒体应使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
面对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我在参与的同时也有所困惑:到底如何运用才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更有效的整合?真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是为了要用而用呢?如何更好的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能不断探索,不断获取!
通过学习,我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有了一定的认识。所谓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信息技术的掌握,达到“双赢双利”的共建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科技进步的主要标志。社会生活的信息化,使得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成为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创造了生动、形象、交互的开放式的英语教学环境,它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和高效性等特征,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语言实践,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优化,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
本学期,我希望通过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摸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一堂实践课。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等教学手段,呈现给学生一个交互化、信息化的课堂。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8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参加了本次信息技术培训,我很高兴,同时也有一种担心,因为我不懂的太多,深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觉得压力大。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线教师,我没有理由不与时俱进,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所以,我对这次培训很满意,收获甚多。本次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时间,但是这一天的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
首先,本次培训,让我对网页课件的制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PPT课件的诸多优点,一些软件的操作与运用,激发了我对课件制作的兴趣,有决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力求早日制作一些符合自己教学需要的课件,用以辅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力争利用暑假进行自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其他老师求助。
其次,周老师所讲的Excel表格的运用,也让我得到了不少启示,过去我只把Excel表格作为制作一些教学适用表格,进行简单的文本输入,让人一看清楚明了,觉得给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至于Excel表格的函数计算,用它来进行学籍管理,计算年龄,进行成绩筛选,我从来都没有去尝试过。真有“不学不知道,一学真奇妙”之感。
本次培训中,周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介绍、讲解,对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后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型人才。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9
一、从“技术”到“科技”
新课标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从这一个名词的变化可以看到教育思维的重大变革。“技术”的导向,关注操作和知识点,培训的方向是熟练程度和技巧,它会导致我们的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培养方式重精英、重大城市,原来学校里接触信息技术课的就是参加各种比赛的一小部分同学,因而没有办法实现素质教育,也很难达到立德树人。而新课标中的“科技”导向是帮助学生认识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是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科技导向下培养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而学生的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提升。此外,新课标的实施把原来重操作、重知识点的信息技术,转变成重科学、重素养的信息科技,其覆盖面也转变为涵盖城市和农村、精英和普通的全体学生。
二、从“知识点”到“大概念”
大概念是一个学科的科学基础,大概念约定了一个学科的知识关系,所有的知识在这个地方可以变成一个知识网络,贯穿其中的是学科逻辑。11版的课程标准指向的是各项知识目标,而信息科技课的新课标里,就有6个学科逻辑主线,它能够在不同的年龄段引领我们的小朋友在知识网络上有螺旋式的上升,这就是所谓的大概念。在信息学科教学中,我们应当跳出具体的知识点,聚焦上述6个学科大概念,因为定位于知识点的教学,容易忽略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容易忽略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最终会导致只见树木,难见森林,并且零散的知识点不易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不易提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零散的知识点,会使解决问题捉襟见肘。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们应当根据不同层级的概念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提供多种体验来促进概念的建构和理解。
三、从“素质”到“素养”
原来的素质教育”重不同学科的知识,而“素养”重知识内化、实践和运用,所以新课标更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是新课标释放的一大重要信号。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得怎么样,还要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是核心素养的要求。
我们作为一名信息教师,要有敬畏之心,要站在为国家培养科技后备人才这样一个高度来学习新课标,要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认真学习、精心准备,将信息科技的课程理念和培养目标在课堂落地,为促进全国中小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提升贡献我们的力量。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30
开学初,在学校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下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加上自己参加工作两年的实践教学,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1、关于信息技术常规教学课应该怎样上的心得:
“信息技术课堂怎样控制?”、“如何让45分钟学生收获的更多?”、“进行教学环节转换时怎样将学生‘‘抓‘‘回到课堂?”等等。这些一直是我经常遇见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游刃有余呢?下面提供两种策略以供研讨:
A、激励策略——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回到课堂上来。
B、运筹帷幄策略——提前备好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学准备、备好教学设备设施、备好教学中所用的教学资源),对所要发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关于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心得:
教师要深入理解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内涵,针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特点,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并优化组合、取长补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确保达成教学目标。
下面提供几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供研讨:
吃透教材、拓展教材,合理组织教学资源。
抓住学生特点,精心运用教学方法。
A、以“任务驱动”贯穿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B、推行协作学习法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要求教师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学”为“主”,同时积极为学生创建协作学习环境。
C、运用案例教学法
目前我们的机房大多具备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仅靠教师讲,学生很难理解,而利用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中的广播教学,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就听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实例作品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得到感悟,引起共鸣。同时,教师可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课件和操作难点录成视频文件(可用“屏幕录象专家”)放在网站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浏览网页和选取下载内容,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网络互动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31
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中,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内涵?我们能切切实实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些什么?
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就是以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对实验现象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我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实验现象,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利用互联网进行人机交互沟通,通过上网查资料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甚至不断推广远程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32
现代社会正逐步走进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一种生活的'素养。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已经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实践活动的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综合实践活动使儿童随时随地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学习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个人意义”地学(主动地学),而不是老师要他们学(被动地学),这将还原出他们探索生活的美好的天性。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将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内容融入其中。信息技术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还是非常有用的工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二更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不能象以前只注重讲练结合,只要求学生会,而应该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统整,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