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2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在已往的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点燃这把火,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以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改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生感觉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三、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养。
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2
暑期,我荣幸地参加了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感受颇深。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 我认为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第二,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
第三,还应注意,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而且,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第四,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同时又要求,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以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五,我认为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第六,课程标准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块就是课程的评价。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其实,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第七,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好!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x月x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终于颁布了。认真学习过后,我获益匪浅。下面,我以七下课文《伟大的悲剧》为例从课堂设计的角度,谈谈我的新认知。
1、要有真实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
“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探险在人类科学发展历史中的伟大价值”,这是单元提示对学生的阅读要求。可对于涉世未深的初一孩子来说,这个目标是极易流于形式的——他们极为有限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他们很难理解“探险”一词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意义。传统教法由标题中的“悲剧”和“伟大”切入,让学生到文中去找印证性语句的做法,尽管能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情感有所了解,却无法帮助他们感同身受。
学习了新课标后,我认识到可以用真实的学习情境去激活学生。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
在静穆的教室里,我用非常低沉的声音给同学们讲了关于斯科特一行人的`探险故事:“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走近的是一群来自上个世纪初的英国探险家。他们分别是……1910年6月1日,他们热情高涨地离开英国前往南极。道阻且长,他们历尽了千难万险。可就在他们即将到达南极点的时候,他们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可是,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却跪下来悼念这群失败者。(停顿良久)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伟大的悲剧》。”
让学生通过老师抑扬顿挫的深情讲述沉入文本,让他们带着巨大的疑问亲近文本,这比直接从“悲剧”和“伟大”切入更能拉进他们和文字的距离,也更能激活他们的探究兴趣。
2、要以统整的学习任务凝聚课堂。
作为经典,本文可教的东西很多。可新课标告诉我们,学习任务也是需要统整的。因为,零敲碎打的课堂培养不出学生系统的语文思维习惯。
鉴于本文在人文方面的重要价值,我把本课的学习任务统整在话题“说说那些触动我们心灵的文字”之下。我试图让学生知道:“伟大”与否,需要他们自己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去感受和领悟。
实践证明:经过统整后的学习任务完全能实现教师导而弗牵的教学初心。
3、要在典型的实践活动中学用语文。
我非常欣喜地看到《新课标》从本质上还保留着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具体要求、策略及方法。
备课时,我关注到:文中的英雄形象可能不太符合一些学生的固有认知。如文章对埃文斯从疯到死这一痛苦过程的叙述性描写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到不解甚至不安。正如一位同学在初读批注中这样写到:当不了第一就疯了,这不是胆小鬼才有的表现吗?
我没有直接否定学生的认识,而是鼓励他向全班同学表达自己的疑惑。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终于,有学生在文中有了发现——这个人由于……或……。至于到底是什么,其实已经用不着老师来解释了。因为学生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已然明白:作品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群真实的英雄,是有血有肉的凡人英雄,而不是神仙。
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必然还包括“梳理与探究”。整堂课在“说说那些触动我们心灵的文字”这一任务的引领之下,学生从站在岸上观望到下至深水区探索再到学有所获,这个过程中老师及时地引导学生不断梳理已解决的问题,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同时,适时给学生布置些需要合作探究才能解决的问题。如此,当学生上岸时,怎会带不走属于他们自己的语文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4
通过9月20日半天的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感觉当今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而非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和系统性,这对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下面是我这次培训的一些学习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5
一、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是学生情趣,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对比以前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这样,不但符合低中年跟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同时也便于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汉字转化成学生生活中已知的图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把识字写字教学由难变易。
二、适应现代社会要求。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些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应了社会的发展。
三、垫持“课程基本理念”。
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丈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错误倾向。
四、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习后,让我明自在教学进程中要特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断精神。即要求谱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要具有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依据课标开展教学使学生获得现代壮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6
今年,我参加了初中语文教师置换脱产培训,深感受益匪浅。面对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发展变化,很多时候让我们觉得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无所适从。而此次初中语文教师置换脱产培训班的学习,犹如帮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一次收获丰厚的.学习。
在此次初中语文专题培训中,教师认真详细地给全体语文教师分年段解读了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修订,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跟原来的实验稿有哪些区别,从课程理念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升和降、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具体地阐述,为我们指明了今后阅读教学的方向。
他们把课程标准理念与具体课例以及自己丰富的从教经历相结合,生动幽默、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阅读教学该怎样从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出发进行教学,如何正确有效地在日常教学中地把握好教学目标的阶段性;阅读教学如何根据各年段的学生特点找准起点,抓住重点,更深刻把握年段目标。具体全面的解析了各年段目标,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进一步加强识字能力,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把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等等。
强调初中语文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多阅读经典书籍。我们语文教师要学会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即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抓好学生阅读和积累,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和作文教学,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我非常清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我也始终信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信条,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长期的浸沉,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此次培训,也让我们意识到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是永不枯竭的河海,只有广阔的知识,饱满的激情,横溢的才华,才能浇灌祖国未来鲜艳的花朵。我将用我的所学指导我的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天地里开出美丽之花。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语文教学中读、说、听、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探索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方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自我发展观。通过学习明白了新课程自由度大,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富有创造性地挖掘课程资源,恰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对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新教材安排的课时内容是有灵活性的,需要施教者认真研究学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立足于人的培养与发展。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以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 课改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生感觉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阅读教学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要淡化或轻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对各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阅读能力。如果对新课标的这一内容把握的不准确,教师对各个学段的学生应具备何种能力茫然无知,无形中拔高或降低了教学要求,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将达不到标准。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深刻领会课标的理念基础上,有目的地探索各种方法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真正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具备全面的语文素养,形成真正的语文能力。
三、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其次,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四、鼓励合作学习,不能忽视独立思考。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不过,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语文课堂中,学生既需要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更需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有时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今后,对于自己的教学,我还需要不断地反复地学习 ——实践——反思——调整,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真正适应新课标要求也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积累课堂教学经验,不断地产生、积累灵感。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8
我们教研组进行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培训,新课标在以下几方面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注意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价值和功能。这对我们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2、新课标提出了过程性评价的要求。过程性评价是义务教育评价的一个新要求。之前可能只是在某些课堂中关注过程性评价,现在新课标提出来了,就必须是今后教学中常做的一个规定动作。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也可能是今后教科研重点研究的课题。
3、新课标对作业布置的量、方式和评价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在“双减”政策后,就对作业设计和布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作业布置少而精,布置方式多样,要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也一直强调教师在批改作业后要及时反馈和真心赞扬。因此,对于这一点我们还是有备而来,并不慌张。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对作业的布置和评价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总而言之,这次的培训有很大的收获,明确了国家今后对义务教育学段语文教学的新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我会虔诚地学习,而后积极地实践。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9
20xx年x月x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终于颁布了。认真学习过后,我获益匪浅。下面,我以七下课文《伟大的悲剧》为例从课堂设计的角度,谈谈我的新认知。
1、要有真实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
“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探险在人类科学发展历史中的伟大价值”,这是单元提示对学生的阅读要求。可对于涉世未深的初一孩子来说,这个目标是极易流于形式的——他们极为有限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他们很难理解“探险”一词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意义。传统教法由标题中的“悲剧”和“伟大”切入,让学生到文中去找印证性语句的做法,尽管能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情感有所了解,却无法帮助他们感同身受。
学习了新课标后,我认识到可以用真实的学习情境去激活学生。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
在静穆的教室里,我用非常低沉的声音给同学们讲了关于斯科特一行人的探险故事:“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走近的是一群来自上个世纪初的英国探险家。他们分别是……1910年6月1日,他们热情高涨地离开英国前往南极。道阻且长,他们历尽了千难万险。可就在他们即将到达南极点的时候,他们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可是,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却跪下来悼念这群失败者。(停顿良久)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伟大的悲剧》。”
让学生通过老师抑扬顿挫的深情讲述沉入文本,让他们带着巨大的疑问亲近文本,这比直接从“悲剧”和“伟大”切入更能拉进他们和文字的距离,也更能激活他们的探究兴趣。
2、要以统整的学习任务凝聚课堂。
作为经典,本文可教的东西很多。可新课标告诉我们,学习任务也是需要统整的。因为,零敲碎打的课堂培养不出学生系统的语文思维习惯。
鉴于本文在人文方面的重要价值,我把本课的学习任务统整在话题“说说那些触动我们心灵的文字”之下。我试图让学生知道:“伟大”与否,需要他们自己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去感受和领悟。
实践证明:经过统整后的学习任务完全能实现教师导而弗牵的教学初心。
3、要在典型的实践活动中学用语文。
我非常欣喜地看到《新课标》从本质上还保留着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具体要求、策略及方法。
备课时,我关注到:文中的英雄形象可能不太符合一些学生的固有认知。如文章对埃文斯从疯到死这一痛苦过程的叙述性描写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到不解甚至不安。正如一位同学在初读批注中这样写到:当不了第一就疯了,这不是胆小鬼才有的表现吗?
我没有直接否定学生的认识,而是鼓励他向全班同学表达自己的疑惑。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终于,有学生在文中有了发现——这个人由于……或……。至于到底是什么,其实已经用不着老师来解释了。因为学生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已然明白:作品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群真实的英雄,是有血有肉的凡人英雄,而不是神仙。
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必然还包括“梳理与探究”。整堂课在“说说那些触动我们心灵的文字”这一任务的引领之下,学生从站在岸上观望到下至深水区探索再到学有所获,这个过程中老师及时地引导学生不断梳理已解决的问题,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同时,适时给学生布置些需要合作探究才能解决的问题。如此,当学生上岸时,怎会带不走属于他们自己的语文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0
暑期,我荣幸地参加了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感受颇深。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 我认为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第二,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
第三,还应注意,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而且,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第四,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同时又要求,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以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五,我认为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第六,课程标准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块就是课程的评价。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其实,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第七,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好!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1
暑期,我荣幸地参加了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感受颇深。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 我认为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第二,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
第三,还应注意,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而且,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第四,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同时又要求,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以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五,我认为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第六,课程标准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块就是课程的评价。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其实,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第七,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好!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2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课程是经验。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新生入学后,从介绍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最后确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水平一——三的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目标。例如:球类教学,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学生的兴趣等因素,篮球、足球教学计划在第一个学期就完成基本技术教学,达到水平一——三的要求:基本了解熟悉一两项球类运动的技战术。以后的教学以巩固提高为主。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体育理论考察:学生自己命题,写好答案,填上自评分,教师进行评分。
三、对新课程实践后的一点体会。
1、“课堂”的观念变了。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类比成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表演可以是无互动、无交往的,而教学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是在于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否
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就。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获得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学生走向学生。前者是在仔细的“加工”知识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再现知识,以单位时间传授知识为主,后者是在仔细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占有者。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课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课堂总处在一种变化的状态,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动,课堂才能生动,有活力。
2、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便于进行教学。
3、评价方法的改革: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向激励、反馈调整。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模评价和常模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4、体育与身体健康相联系。提出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的更多、更仔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表现出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好。
6、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经常有学生讨论、评价、交流,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多是鼓励性语言,学习内容宽泛,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更高。
7、加强引导。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自主言行,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防止这种情况:教师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同学间的言行伤害另一个学生的自信心。
8、教师要多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由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练习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同时体育教师应由教练型向陪练型转变。
总而言之,只有不断学习,总结教学经验,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业务素养,才能超越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3
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参加此次培训学习后再次深刻领悟到的真理。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发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优质课,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背景介绍、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机智点拨等,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专家们对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的教学建构思想,无疑是给我们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教学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运用讲座中的科学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争取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其次,经典课例分析,开阔了我的视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语文学科本位知识。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感触,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惊喜,聆听了专家的一场场精彩讲座,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我准确地把握了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第三,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4
新课程的改革,为今后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规范的要求,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确立良好的教学情境,注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正确评价学生,做到与学生共成长,是今后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重点。要在教学中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充分考虑初中语文的学科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初中语文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学习,我的评价观也得到了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把分数和听话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要进行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使学生能从老师公正的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从而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感到虽苦尤乐,最终成为学习创新的主人。
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初中语文水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努力做到:
一、树立标准理念,深刻领会初中语文课程的要求
按照新的教改目标要求,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初中语文教学的规律,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有创造性地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对中外文化的了解,拓宽知识面,加强自身修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二、采用目标思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设计并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按照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情趣爱好为出发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有内容和有方式的教学实践,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初中语文与他人交流,发展用初中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查阅、交流和互动等方式,学习并使用初中语文,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初中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重视学生学习初中语文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要提倡“乐”的观念,情绪越好,越乐观,对所学内容便会发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将越好。要注重过程,区别对待,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只有对自己、对初中语文及其文化、对初中语文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初中语文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四、加强策略指导,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设计提问的活动,让学生们先讨论,再解决,共性问题全班解决,个别问题个别解决,以求做到共性统一,个性张扬。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五、体现课改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我们应在新课程基础上科学地整合并使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老师们应不断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我们的初中语文思维教学,用浅易的初中语文来表达,提高培养学生的初中语文思维,发展学生用初中语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学生有错误,鼓励学生开口。创造真实、有趣的环境让学生乐于学习初中语文。
六、合理使用教材,做到教师与教材的和谐统一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信息媒介。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有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材建议的教学方法做适当的调整。几节优秀课例给了我极大的启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到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现行的教材极富德育意义,它图文并茂,每课时无不渗透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养成良好习惯等教育。初中语文教师要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寓德于教,引导学生在逐步掌握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是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操陶冶,使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应该对学生抱有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都能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成功。所以应该设法创设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励的微笑、温和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将自己殷切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能自由表达思想,消除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树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
总之,通过学习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遵循的应该是掌握工具与人文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另一方面重视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使每一课的教学都能让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装备,让多彩而悠久的祖国文化、正义和爱心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心灵深处,让语文教学成为受益终生的教育。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5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在已往的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点燃这把火,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以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改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生感觉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三、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养。
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6
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参加此次培训学习后再次深刻领悟到的真理。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发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优质课,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背景介绍、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机智点拨等,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专家们对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的教学建构思想,无疑是给我们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教学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运用讲座中的科学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争取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其次,经典课例分析,开阔了我的视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语文学科本位知识。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感触,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惊喜,聆听了专家的一场场精彩讲座,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我准确地把握了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第三,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7
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参加此次培训学习后再次深刻领悟到的真理。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发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优质课,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背景介绍、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机智点拨等,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专家们对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的教学建构思想,无疑是给我们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教学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运用讲座中的科学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争取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其次,经典课例分析,开阔了我的视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语文学科本位知识。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感触,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惊喜,聆听了专家的一场场精彩讲座,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我准确地把握了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第三,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8
本次有幸聆听了吴教授的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方向的培训,吴教授精彩的演讲使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语文教学中读、说、听、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探索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方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自我发展观。通过学习明白了新课程自由度大,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富有创造性地挖掘课程资源,恰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对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新教材安排的课时内容是有灵活性的,需要施教者认真研究学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立足于人的培养与发展。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以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 课改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生感觉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阅读教学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要淡化或轻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对各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阅读能力。如果对新课标的这一内容把握的不准确,教师对各个学段的学生应具备何种能力茫然无知,无形中拔高或降低了教学要求,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将达不到标准。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深刻领会课标的理念基础上,有目的地探索各种方法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真正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具备全面的语文素养,形成真正的语文能力。
三、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其次,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四、鼓励合作学习,不能忽视独立思考。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不过,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语文课堂中,学生既需要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更需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有时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今后,对于自己的教学,我还需要不断地反复地学习 ——实践——反思——调整,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真正适应新课标要求也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积累课堂教学经验,不断地产生、积累灵感。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20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一、吃透课标,领会课改。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以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改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生感觉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运用媒体,辅助教学。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三、提高素养,与时俱进。
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在进行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中,不必每节课都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用好黑板和粉笔也是很不错的。不能错误地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启发式教学,也不能错误地认为课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动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选用应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看看能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