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2024/10/11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精选2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1

“杏坛佳木同竞秀,金秋硕果满枝头。”20xx年11月1日至11月3日上午,第五届“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课堂教学大赛在江苏南京举行,本人有幸参加了此次观摩活动。“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今年已是第五届,本次大赛主题是识字写字教学。短短三天的行程,让我受益颇多。

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整个竞赛过程,选手们竞相展现识字教学理念。教师教态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他们围绕参赛课例,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精心安排、巧妙设问,各环节层层递进,丝丝入扣,展示了优良的教学水准和课堂驾驭力。陈林校长表现出高超的教学技艺,课堂亮点纷呈,高潮迭起。课堂中,陈老师让学生看图组词,用汉字种子“包”开出汉字花。随着课件的显示以及学生的回答,由“书包”“包子”“包菜”解释说包可以做名词,“包饺子”“包粽子”此时的包当做动词,“一包薯片”中的包是量词,“包公”中的包又可作为姓氏。简简单单的几张图片就把“包”字进行了诠释。在这节课的最后,陈老师又展示了“一字开花”,随着“汉字花”的不断增多,学生越来越惊叹。不仅是学生,连听课的老师们也连连称赞。“生字花”中的汉字有许多我们一线的小语老师都没见过,这样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汉字探索的兴趣。张盈老师在上《梅兰芳学艺》一课中,通过“游动的鱼儿”“没有神儿”“不是料子”等儿化音及轻声的指导,充分体现出其语言的魅力。汪东玮老师教学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为诗词配乐唱词、用吴音方言朗读课文,设置情境,加深了文本理解,也增强了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张盈老师上《梅兰芳学艺》时,用写信的方式练习书写生字,同时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凭借生动的课堂氛围,灵动的教学智慧和扎实的课堂效果,老师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二、精彩的评价语言

讲课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丰富多彩。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黄兰老师在上二年级上册《识字6》的.评价语言:当一个学生读“塞”字时,夸其“字音读得准,声音也洪亮”;当一个学生记忆“塞”时,夸其“你学会了用熟字换部件的方法,真好”;当一个学生大声的读“椰树”时,夸其“哎呦,椰树长得可真挺拔!”……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孩子的内心深受鼓舞、激励,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材的一项重要目标。老师们特别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刘琴老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待学生齐读课题之后要求看课题质疑,再带着疑问读文章,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在让学生初读课文时就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生写《夕阳真好》这一课生字时,白洁老师提醒学生要做到“三个一”,并且学生齐声喊出口号: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对学生的习惯培养贯穿于每一位老师的每一个课堂的细节处。

四、注重识字写字教学

大赛中,选手们将“认认真真读课文,扎扎实实学写字”落到了实处。讲课老师在指导写字这一环节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书写规律,从字的间架结构、字形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笔画,老师进行范写,在小黑板上洋洋洒洒、挥笔一蹴,有的苍劲有力,有的俊美清秀,字体结构合理,规范美观。用笔轻重适宜,顿挫分明。使听课的老师叹为观止!因为那是板书艺术的完美体现,充分展示了语文教师的文化修养。细节的处理无不蕴藏着选手的智慧:殷岚老师在上二年级下册《识字6》教学象形字“鹿”时,以图画的形式展示,这样不仅便于学生认识,而且还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奇妙,“开小火车”的方式令学生喜闻乐见;沙彩虹老师教学三年级下册《石头书》中的生字“煤”时:一个瘦一个胖。火做偏旁瘦又长,最后一捺变为点。教学“炭”时:火在右下坐稳当,最后一捺要舒展。这些写汉字的小口诀,琅琅上口,简单易学;陈林老师在投影仪下现场进行示范书写,学生临摹例字,练习书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的教学理念还有待更新,课堂教学基本功还有上升的空间。通过本次观摩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立足于课堂,脚踏实地,苦练基本功,勇于探索创新,不断追求进步,才能和学生一起实现我的七彩梦想!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2

“杏坛佳木同竞秀,金秋硕果满枝头。”20xx年11月1日至11月3日上午,第五届“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课堂教学大赛在江苏南京举行,本人有幸参加了此次观摩活动。“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今年已是第五届,本次大赛主题是识字写字教学。短短三天的行程,让我受益颇多。

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整个竞赛过程,选手们竞相展现识字教学理念。教师教态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他们围绕参赛课例,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精心安排、巧妙设问,各环节层层递进,丝丝入扣,展示了优良的教学水准和课堂驾驭力。陈林校长表现出高超的教学技艺,课堂亮点纷呈,高潮迭起。课堂中,陈老师让学生看图组词,用汉字种子“包”开出汉字花。随着课件的显示以及学生的回答,由“书包”“包子”“包菜”解释说包可以做名词,“包饺子”“包粽子”此时的包当做动词,“一包薯片”中的包是量词,“包公”中的包又可作为姓氏。简简单单的几张图片就把“包”字进行了诠释。在这节课的最后,陈老师又展示了“一字开花”,随着“汉字花”的不断增多,学生越来越惊叹。不仅是学生,连听课的老师们也连连称赞。“生字花”中的汉字有许多我们一线的小语老师都没见过,这样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汉字探索的兴趣。张盈老师在上《梅兰芳学艺》一课中,通过“游动的鱼儿”“没有神儿”“不是料子”等儿化音及轻声的指导,充分体现出其语言的魅力。汪东玮老师教学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为诗词配乐唱词、用吴音方言朗读课文,设置情境,加深了文本理解,也增强了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张盈老师上《梅兰芳学艺》时,用写信的方式练习书写生字,同时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凭借生动的课堂氛围,灵动的教学智慧和扎实的课堂效果,老师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二、精彩的评价语言

讲课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丰富多彩。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黄兰老师在上二年级上册《识字6》的评价语言:当一个学生读“塞”字时,夸其“字音读得准,声音也洪亮”;当一个学生记忆“塞”时,夸其“你学会了用熟字换部件的方法,真好”;当一个学生大声的读“椰树”时,夸其“哎呦,椰树长得可真挺拔!”……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孩子的内心深受鼓舞、激励,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材的一项重要目标。老师们特别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刘琴老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待学生齐读课题之后要求看课题质疑,再带着疑问读文章,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在让学生初读课文时就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生写《夕阳真好》这一课生字时,白洁老师提醒学生要做到“三个一”,并且学生齐声喊出口号: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对学生的习惯培养贯穿于每一位老师的每一个课堂的细节处。

四、注重识字写字教学

大赛中,选手们将“认认真真读课文,扎扎实实学写字”落到了实处。讲课老师在指导写字这一环节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书写规律,从字的间架结构、字形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笔画,老师进行范写,在小黑板上洋洋洒洒、挥笔一蹴,有的苍劲有力,有的俊美清秀,字体结构合理,规范美观。用笔轻重适宜,顿挫分明。使听课的老师叹为观止!因为那是板书艺术的完美体现,充分展示了语文教师的文化修养。细节的处理无不蕴藏着选手的智慧:殷岚老师在上二年级下册《识字6》教学象形字“鹿”时,以图画的形式展示,这样不仅便于学生认识,而且还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奇妙,“开小火车”的方式令学生喜闻乐见;沙彩虹老师教学三年级下册《石头书》中的生字“煤”时:一个瘦一个胖。火做偏旁瘦又长,最后一捺变为点。教学“炭”时:火在右下坐稳当,最后一捺要舒展。这些写汉字的小口诀,琅琅上口,简单易学;陈林老师在投影仪下现场进行示范书写,学生临摹例字,练习书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的教学理念还有待更新,课堂教学基本功还有上升的空间。通过本次观摩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立足于课堂,脚踏实地,苦练基本功,勇于探索创新,不断追求进步,才能和学生一起实现我的七彩梦想!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3

“杏坛佳木同竞秀,金秋硕果满枝头。”20xx年11月1日至11月3日上午,第五届“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试验教科书(苏教版)课堂教学大赛在江苏南京实行,本人有幸参与了此次观摩活动。“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语文老师素养大赛今年已是第五届,本次大赛主题是识字写字教学。短短三天的行程,让我受益颇多。

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整个竞赛过程,选手们竞相呈现识字教学理念。老师教态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超群的教学才智。他们围绕参赛课例,在充分敬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细心支配、奇妙设问,各环节层层递进,丝丝入扣,展示了优良的教学水准和课堂驾驭力。陈林校长表现出超群的教学技艺,课堂亮点纷呈,高潮迭起。课堂中,陈老师让学生看图组词,用汉字种子“包”开出汉字花。随着课件的显示以及学生的回答,由“书包”“包子”“包菜”说明说包可以做名词,“包饺子”“包粽子”此时的包当做动词,“一包薯片”中的包是量词,“包公”中的包又可作为姓氏。简简洁单的几张图片就把“包”字进行了诠释。在这节课的最终,陈老师又展示了“一字开花”,随着“汉字花”的不断增多,学生越来越惊羡。不仅是学生,连听课的老师们也连连赞扬。“生字花”中的汉字有很多我们一线的小语老师都没见过,这样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汉字探究的爱好。张盈老师在上《梅兰芳学艺》一课中,通过“游动的'鱼儿”“没有神儿”“不是料子”等儿化音及轻声的指导,充分体现出其语言的魅力。汪东玮老师教学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为诗词配乐唱词、用吴音方言朗读课文,设置情境,加深了文本理解,也增加了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张盈老师上《梅兰芳学艺》时,用写信的方式练习书写生字,同时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凭借生动的课堂氛围,灵动的教学才智和扎实的课堂效果,老师们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氛围中学习学问。

二、精彩的评价语言

讲课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丰富多彩。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黄兰老师在上二年级上册《识字6》的评价语言:当一个学生读“塞”字时,夸其“字音读得准,声音也嘹亮”;当一个学生记忆“塞”时,夸其“你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4

12月14~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海口海职院举办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一共现场观摩了五节数学优质课,五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们耳目一新。他们每一位老师所执教的课堪称优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平实,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幽默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不断引导和激励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每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师生互动交流

注意课前与学生的沟通,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从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前热身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必备条件。

二、合理地创造性使用与处理教材

刘德武老师的讲座《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我们深深认识到:要想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要以课标为依据,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凭借,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我们要力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材内容和要求,适当扩充和删减教学内容,尝试多种构思。教师要成为教材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教材,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当然,准确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

三、想清楚我们课堂教学究竟应该讲些什么

教师在课堂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这样说“愚蠢的教师是教给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具体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敢于并善于把课堂、班级“还给”学生。教师需要把握好教材,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是: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在教学中,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落实精讲多练的原则和自学性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同时教师也才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练习反馈和强化矫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听了刘松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及专题报告后,体会到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认为《乘法分配律》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在分配时因数只和前一项相乘,而忘记和第二项相乘,但是通过知识前测,发现学生的易错易混点还有像:70×50+50×90=70×(50+90),50×(3×4)=50×3+50×4此类错误,如果教学中只是注重抓第一个易错点时,学生掌握的情况就会不理想。刘松老师在教学时,首先是通过举例说学习委员小陈是我的朋友,班长小郑是我的朋友,让学生合成一句话,(小陈和小郑都是我的朋友)再把这一句话分开成两句话来说,从而引出要学的内容,接下来,刘老师用他搞怪的方言、独特的跺脚记忆让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及读算式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别发现3×(5+1)=3×5+3×1然后通过模仿创造、自我检验;意义建模、内在提升;体验无穷、揭示规律;重点剖析、深刻理解,分别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和易错、易混点,学生掌握的情况很好。

钱守旺教师的讲座“我的二十个课堂教学主张”也有许多观点值得回味。如:教学口号“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错”他认为孩子不犯错误长不大,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人人都会出错,出错并不可怕。只给学生讲明白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会引导学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师。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再次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思考的问题: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我们的教学回归本真?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师所要考虑的。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4月17日―21日,浙江省20xx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在金华市东苑小学举行。本次评比共有11位教学高手参加,他们将围绕“生命科学领域”专题,分别选择了《食物中的营养》(四下)、《食物链和食物网》(五上)、《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六下)中的一个内容进行了现场教学观摩。和历届省课堂教学评比不同,本次活动在评比内容上进行了创新,除了“现场课”,增加了“实验操作和教具制作”、“写评课稿和教学改进意见”、“理论考试”等内容。

两年一度!四项全能!专题研讨!同课异构!这一个个醒目的字眼,赚足了大家的眼球,当然让能亲临现场观摩的我无比兴奋――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作为网络管理团队的成员,我要负责现场大屏幕切换和QQ群中的宣传,无法静下心来好好观赏各位高手的精彩课堂,自然没有多少触及内心的感受。而今,市研修班的作业截止日期已在眉睫,不想背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恶名,只能是绞尽脑汁,继续在键盘上打出一段段文字。

一、电子白板――不能不学的绝技

这次课堂教学评比,金华市的`王伟文老师第一个登台,他一出手就让所有的观众眼前一亮。在《食物网和食物链》一课中,他率先使用电子白板技术,借助屏幕捕获、层技术和图形编辑等功能,把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效果十分明显。而之后杭州市的陈滔老师,更是把电子白板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其中出现了点小失误,但瑕不掩瑜,让全体看课老师深刻感受到了白板的魅力。最终,两人都拿下了省一等奖的荣誉证书,其中电子白板的巧妙使用可谓功不可没。

写到这里,我脸红了。这个学期,在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的资助下,我校终于有了一个第一个小学科学专用实验室――新课程探究实验室,其中就有电子白板。而我,一直把它作为普通的投影使用,没有真正去学习和开发其强大的功能,实在暴殄天物。前段时间听一朋友说她已经通过自学掌握了不少白板技术,看来我也该好好地琢磨琢磨了。

二、实验操作――规范离我有多远

这次评比“实验操作和教具制作”的内容是作喷泉,要求用酒精灯烧制玻璃管喷嘴,并把玻璃管插入软木塞中。说实话,完成这个制作对我来说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是我不能保证整个过程操作的规范性。回想起自己的平时教学,因为材料准备的困难和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许多课堂实验操作被省略或偷工减料,从而制约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良好科学素养的养成。让学生做的实验首先教师自己要会做,而且是规范的操作,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应该心中有数,而这一切对我来说是一软肋。曾经协助过初中科学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发现他们的实验要求是相当的具体和规范,以后要向他们多学习!

三、专家点评――被说出来的秘密

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问答。师:“刚才大家说的是不是正确?我们要怎样来证明?”学生齐声回答:“做实验。”这样的问答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啊!肯定有许多老师会这样认为。是的,科学实验是检验猜测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也要求让学生动手探究。问题是,是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做?对此,浙江教育学院徐月明副教授的观点是:“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做,有些不做没有关系。用实验方法得出的观点与严谨的科学现象不一样的时候,可以不做。”

这话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在自己和别人的课堂里,发现许多时候学生通过实验后得出的结果往往是错误的、非常不靠谱的,老师花很多的口舌也无法让他们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导致学生很难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这让我很是苦恼和困惑,而现在,我到实验进行取舍的时候终于有靠山了。

百度了一下,科学实验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制订实验方案、步骤,设计记录表格,合理地选择仪器和方法,人为地控制或干预研究对象,使某种事件或现象在有利于观察的条件下发生或重演,正确地使用仪器进行测量,严密地整理、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从而得出准确的定性结论或精确的定量的结论。并不是获得正确的东西非要科学实验,而且科学实验也不一定确保能获得真理,但有科学实验在内的探索活动往往比仅凭一般实践、亲眼目睹、经验证明等等获得真理的可靠性高许多。看来,在条件允许下,多做实验还是很需要的。

四、简约课堂――永无止境的追求

和在萧山举行的省小学科学教育学会活动比,本次观摩课在教学时间的控制上有了明显好转,大多数老师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估计这和喻伯军老师提出“追求简约课堂”的观点有很大关系。我概括了一下,要实现简约课堂,重点要从“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教学环节整合简化”、“新课导入有效聚焦”、“活动组织紧凑衔接”、“辅助媒介实用恰当”和“板书设计浓缩精华”这些方面去努力。

上个星期,终于收到本次省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的订购光盘,其中包括11节评比课、1节观摩课,还有专家精彩感言,我一定会抽空好好地品尝,弥补心中的遗憾。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6

一、情景渲染,导入巧妙

纵观这些课,在上课一开始就利用歌曲、动画、chant创设相应课题的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英语学习课堂。在歌曲、动画及chant中感知本课即将展开的主题,自然巧妙。如郭婷老师的Christmas这课,她带来了圣诞树、黑板上贴上雪花为学生创造了圣诞的学习情景,通过引导学生看小猪佩奇之圣诞老人的卡通片,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圣诞的氛围。动画观看中,恰当的暂停,提出设问,以旧引新,巧妙地导入到本课所学。

二、语篇带动,学习新知

上课的教师都能注重语篇的整体输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通过提出问题,观看课文动画,在文中找出答案,理解大意。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把词组、句型、语法知识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三、注重文化知识的渗透

新知的学习,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渗透。老师们根据课题所需,通过PPT呈现图片、动画及相关视频,让学生去汲取不同的文化知识,去比较中西方文化异同。如,钟老师的颜色这课,老师在学习完颜色之后,有让学生了解中西颜色不同的象征意义。Meals的三节课,也能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早餐的不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四、注重知识的拓展

上课教师都很注重对拓展活动的设计。拓展活动,是我们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综合性的语言运用活动。如傅老师Meals这课的拓展活动是帮助熊大设计营养早餐;廖老师Meals这课的拓展活动是给古田曙光小学的同学们设计营养早餐。他们的.拓展活动,在语境中运用新知,都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表达,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使有限的课堂呈现出更丰富、更多元的学习内容。

五、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老师们在拓展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活动形式大多是小组合作。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促进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这次听课,我认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引新,注意在教学中分散难点。另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知识的拓展,努力提供他们运用语言的机会,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后,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7

月27日,我很荣幸地被派到珠海体育广场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深化教学改革,彰显新锐举措’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学习。研讨会上所展示的课例的执者都是一些国内闻名的特级教师及名教师。他们睿智、风趣的教学语言,创新的课堂教学,扎实的语用训练,真正回归了语文课堂本色,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一、创新的课堂教学。

(一)不带拼音的识字课

一节没有拼音的一年级识字课让人眼前一亮,它以朗朗上口的识字儿歌《小土尘》“小土尘,小大尖,女子好......”为教材,从古代形象字演变到现代汉字;用色彩鲜明的图画帮助识字:一支一头小,一头大的铅笔便令学生记住了“尖”字,一张色彩丰富的图案便记住了“艳”字及四字词“艳丽多彩”。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领读,小老师领读,自由读,遮住生字词读,男女赛读,开火车等形式让学生熟读儿歌。运用卡片对对碰、举卡片等游戏让学生熟记生字词。不用笔写,只用手写的写字指导更细致入微:从哪里起笔,在哪里顿笔,在哪里收笔,每一笔都细细讲解。写字的田字格比我们平时用的田字格多了八个小点,这样方便学生写字时定好位置,这样写字轻轻松松,学生写出的字更是端端正正。

不带拼音的识字课所展示的是“先识字再学拼音”的教学理念,降低教学拼音的难度,实现“半年会识字,一年能读书”的目标。

教学高年级的老师也不忘展示识字方法,何刚老师这样介绍自己的姓:人可何。桂也金老师从题目《孔子拜师》入手,展示古文“拜”字,通过古人“作揖”拜师的动作演示来理解“拜师”。

二、扎实的语用训练:

(一)在阅读教学渗透写作技巧

请看特级教师王松舟执教一课《桃花心木》的教学片段:

师:作者一开始认同种树人的做法吗?

生:不认同。

师:对于种树人的做法,作者产生了哪些反应?

生:

1、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2、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从容容?

3、我忍不住问他,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师: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应?

生:(沉默)

师:写哪些多奇怪不是啰嗦吗?有这必要吗?再读读。

生:再读3处疑问。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制造悬念。

生:3处奇怪—————

师:3处奇怪,3处不同的问题是什么关系?

生:递进。

师:林清玄是写给谁看的?

生:写给读者。

师:你们是读者,老师也是读者。林清会心中有读者,他有疑问,读者你也会有疑问,你也想往下看成,一次又一次掉读者的胃口,注意力就会吸引到这里来了:读——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师:掉一次不够,掉两次,出示句子,读:——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从容容?

师:掉两次不够,掉三次,出示句子,读:——— 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师:这种写作方法叫层层设置悬念。板书:层层设置悬念

王老师就这样,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层层深入地引领学生从阅读中跳出来去领悟写作的技巧。

(二)轻松地复述课文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复述课文是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训练要点,也是一个难点。每次遇到要求复述课文内容的课文,总是令我们老师头痛,我们总责怪学生找不到课文的要点来复述。听了蒋军晶老师执教的《文成公主进藏》一课后,顿时令我茅塞顿开,原来复述课文可以这样教,这样学,还学得这么有趣。

1、在文中找出地名,人名,把它们串成几个句子,简单明了地概括了课文内容,例如:

师:藏族的人名有一个,地名有好多。画好的自己在座位上把词语读一读。

(生读词语)

师:谁来读这个人名?

生:松赞干布。

师:跟他一起读,那一个字儿念“干”,读得很准确。

(生跟读)。

师:地名呢?每人说一个,最好从前往后说。

生:青藏高原。(这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生:吐蕃。(“蕃”字念得非常准确)

生:路纳。

生:达尤龙真。(四个字的地名读的`时候要连贯一点)

生:乃巴山。

生:拉萨。(注意“萨”是平舌音)

师: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讲的是文成公主经路纳,过达尤龙真,翻过乃巴山,走了一程又一程,最后来到吐蕃,来到吐蕃的中心城市拉萨,见到了松赞干布,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笑)

师:这是一个“困难型”的民间故事,这类故事就是讲主人公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来,你们也像蒋老师这样,把这个故事的梗概说一说。

生:(一孩子讲,讲得挺连贯)

2、找出民间故事的相似点,相同的结构,相同的字眼,成为复述课文的主干线。如:蒋老师以:遇到困难————小鸟说——————只见她—————从此以后—————”为本篇课文复述的主干线,引导学生进行复述,降低了难度复述课文。

3、做好示范,给学生模仿

学生爱模仿,利用这一特点,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觉得有困难时,他总是做好示范作用。他在用地名人名讲课文梗概处作示范,在复述课文故事时作好示范。在他的示范教学下,学生掌握了复述的方法和技巧,也能熟练地复述课文了。

精心的设计,精彩的示范,巧妙地引导,加上蒋老师睿智、风趣的语言,令在场观课老师掌声不断,笑声不停,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学会了要掌握的知识。听蒋老师的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听了一节还想再听,成人有如此感受,更何况学生?做蒋老师的学生真的很幸福。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8

20xx年11月11、12日我参加了在秦皇岛举办的的小学数学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时间虽短,但获益匪浅,几位老师用各自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呈现了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以下是我在学习中的心得,是值得我学习的。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凸显学生价值。

福建省教研室负责人罗老师尖锐地指出中国学校最缺的一门必修课:讲理。在课堂开始,罗老师提出了研究问题:用一副三角板画角,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便放手让学生们去自行探究,体现了“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的课堂思路。学生们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发现问题,然后试着解决问题。罗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很快对学生们的水平能力进行分层,他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不断深化问题,层层探究,学生们的方法也是越来越简便高效,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自信。课后罗老师做了《小学数学教学要清晰的两件事》的演讲。一是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住一些概念,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特别是逻辑推理素养。二是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本质上,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悟”出来的:不是依赖记忆与模仿,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会活动,形成理解和感悟。

1、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

2、创设情境,以挑战性问题将儿童思维引向深入

3、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与体验中学习

4、建立关联,以联系的观念指导教学

5、变革方式,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

6、引导反思,促成思维层次的提升

罗老师最后与大家共勉,教了≠学了、学了≠学会、学会≠会学、高效≠难度大、容量大。这些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思考。

二、好的课堂应是“鼓舞人心的”。

《分数的意义》一课,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通过分实物,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自己总结出分数意义。通过徐老师的课让我认识到教学不止要教学生学习,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成为探索者。课后徐老师以《重回起点再看教学》为题作了演讲。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好的课堂应是“鼓舞人心的”的。

1、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无忧无虑。他们相信自己,也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

2、流淌着轻松的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健康。所有的学生都忙碌着、参与着。

3、自主性——学生们做出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没有被逼迫学习的现象。

4、集体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学生们彼此支持,也支持老师,没有对抗和拒绝。

5、觉察力——学生是机灵又富有创见的,他们知道自身和周遭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适应周围人群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演讲使我更加清晰了好的课堂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同时思索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复杂到简单,简单到不拒绝任何一个学生的参与。

三、创新——数学教学的高远追求

顾志能老师的《九宫的秘密》一课导入可谓引人入胜,他首先放了一段电视剧的`片段,从而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整堂课通过学生探究,在顾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我的思维亦向听课的学生一样在思考一个个的数学问题,在解答数学问题的快乐体验中,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究其原因应该就在于顾老师抓住了数学课堂的内涵,一个有活力,思维活跃的课堂自然不会觉得让人厌烦。反观一些课堂,老师上的累,学生听的累,大致的原因就是老师说的太多,整节课变成了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孩子,那么累就是必然的。课后顾老师从提升课堂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推动教研的深入三的方面阐述了创新——数学教学的高远追求!他讲到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深刻经历学习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知识,若能创新途径让学生自己“悟得”,学生一定是难忘的,课堂一定是精彩的!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9

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在这里和各位同仁在一起交流、共同学习。艳伶老师与我共事多年,她是一位积极上进、对音乐教学有着极大热情的年轻的优秀教师。她的每节课总是让我们感觉到亮点纷呈、独具匠心。今天她执教的这节音乐课《咏鹅》,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堂课突出了以下几大特点:

一、导入巧妙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一节课的关键,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学习的准备阶段。艳伶老师运用了动听的歌曲、优美的画面与古诗韵律美导入这节课,很新颖、独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符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又符合了新课标的课程整合的理念。

二、问题设计合理

本节课设计的问题是有层次感、有目的性的,很好的为教学目标服务。例如问:你们有哪些不懂的音乐记号?引入反复跳越记号。又接着问:旋律由哪些音组成,下一个环节就是听音唱旋律。每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合情合理,都能为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三、环节清晰、流畅

本节课设计的环节循序渐进,都能将学生的音乐潜能开发出来,在从听歌曲-节奏练习-视唱旋律-填歌词-歌曲处理这几个环节,逐层深入地进行,教者将歌曲中的典型的节奏型、曲谱在新授歌曲前就以活动的方式得以解决了,解除了学习歌曲的障碍。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教师教得也得心应手。

四、启发式教学运用自如

这一节课由于能注重启发式教学,结合学生的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从兴趣爱好出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唱、演、动各个环节中,大胆地展现自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很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歌曲处理到位

我们在教授新歌是往往会忽略这个环节,认为歌学会了就完事大吉。而艳伶老师在这节课的歌曲处理上做了很多努力,通过对比、体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绪意境,学生能用自己的感情传递出来,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

六、双基教学体现充分

音乐课堂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没有双基学习做支撑,音乐审美教育就像“空中楼阁”,学生不可能真正意义上的去进行音乐创造。本节课有节奏练习、听音练习、视唱曲谱、反复跳跃记号的学习等等,充分体现了双基教学。这节课用一句话概括:“教师有激情,教学有效果!”

会议的最后是由丁主任指挥全体音乐教师合唱《我爱沙滩,我爱大海》,在优美、和谐的歌声中结束了本次会议。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10

乐学课堂是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其核心在于通过乐与趣的探究、发现、互动,使学与教和谐交融,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如何和学生一起探究、合作,和学生一起共鸣,快乐获知,在不随意中达到和谐、融洽,共建乐学课堂。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融洽关系,做学生的好朋友

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师生之间的交往、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构成了具有特殊性质的课堂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每一点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等,都是通过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的。师生间只有融洽、只有合作,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才能成功。所以老师要热爱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和学生真正成为好朋友,让学生真正喜爱老师,并把这种情绪延伸到课堂。

同样,课堂上老师的语言要亲切,要儿童化,目光顾及每一个同学;课堂节奏要多变,动静结合,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听一听、问一问,演一演、比一比,让课堂不断活跃,高潮迭起。

二、培养兴趣,把时间给学生

首先让学生明确目的,提高自觉性,把艰苦的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享受。布鲁纳说:“要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的方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老师要引导学生认清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及其特殊的审美表现价值,使他们对语文产生一种迫切的需要之感,引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激发广泛的好奇心也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究,产生兴趣。尤其是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历史,想象、记事,这些都为激发学生天真、稚嫩的好奇心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所以要大胆还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想到哪里到哪里,能说什么说什么,轻易不可限制,否则,欲速则不达。

三、大胆质疑,创新思维,让学生多说话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怀疑能让学生学会辨别,从而发现问题,建设小小新思想,启迪小小新发明。构建乐学课堂,要求教师既要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合理地提出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多“点”质疑,提问老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看法。只要是想说的话,尽可能都说;只要说了,都算漂亮话。学生从不同的范围、不同的角度点击、辐射课文内容,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带动语言、思维、理解、表达的多向发展,让学生的获知既个性化,又多样化。

总之,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就要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畅想的蓝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构建出一个乐学课堂,学生也才能真正拥有一个乐学课堂。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11

月27日,我很荣幸地被派到珠海体育广场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深化教学改革,彰显新锐举措’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学习。研讨会上所展示的课例的执者都是一些国内闻名的特级教师及名教师。他们睿智、风趣的教学语言,创新的课堂教学,扎实的语用训练,真正回归了语文课堂本色,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一、创新的课堂教学。

(一)不带拼音的识字课

一节没有拼音的一年级识字课让人眼前一亮,它以朗朗上口的识字儿歌《小土尘》“小土尘,小大尖,女子好......”为教材,从古代形象字演变到现代汉字;用色彩鲜明的图画帮助识字:一支一头小,一头大的铅笔便令学生记住了“尖”字,一张色彩丰富的图案便记住了“艳”字及四字词“艳丽多彩”。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领读,小老师领读,自由读,遮住生字词读,男女赛读,开火车等形式让学生熟读儿歌。运用卡片对对碰、举卡片等游戏让学生熟记生字词。不用笔写,只用手写的写字指导更细致入微:从哪里起笔,在哪里顿笔,在哪里收笔,每一笔都细细讲解。写字的田字格比我们平时用的田字格多了八个小点,这样方便学生写字时定好位置,这样写字轻轻松松,学生写出的字更是端端正正。

不带拼音的识字课所展示的是“先识字再学拼音”的教学理念,降低教学拼音的难度,实现“半年会识字,一年能读书”的目标。

教学高年级的老师也不忘展示识字方法,何刚老师这样介绍自己的姓:人可何。桂也金老师从题目《孔子拜师》入手,展示古文“拜”字,通过古人“作揖”拜师的动作演示来理解“拜师”。

二、扎实的语用训练:

(一)在阅读教学渗透写作技巧

请看特级教师王松舟执教一课《桃花心木》的教学片段:

师:作者一开始认同种树人的做法吗?

生:不认同。

师:对于种树人的做法,作者产生了哪些反应?

生:

1、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2、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从容容?

3、我忍不住问他,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师: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应?

生:(沉默)

师:写哪些多奇怪不是啰嗦吗?有这必要吗?再读读。

生:再读3处疑问。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制造悬念。

生:3处奇怪—————

师:3处奇怪,3处不同的问题是什么关系?

生:递进。

师:林清玄是写给谁看的?

生:写给读者。

师:你们是读者,老师也是读者。林清会心中有读者,他有疑问,读者你也会有疑问,你也想往下看成,一次又一次掉读者的胃口,注意力就会吸引到这里来了:读——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师:掉一次不够,掉两次,出示句子,读:——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从容容?

师:掉两次不够,掉三次,出示句子,读:——— 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师:这种写作方法叫层层设置悬念。板书:层层设置悬念

王老师就这样,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层层深入地引领学生从阅读中跳出来去领悟写作的技巧。

(二)轻松地复述课文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复述课文是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训练要点,也是一个难点。每次遇到要求复述课文内容的课文,总是令我们老师头痛,我们总责怪学生找不到课文的要点来复述。听了蒋军晶老师执教的`《文成公主进藏》一课后,顿时令我茅塞顿开,原来复述课文可以这样教,这样学,还学得这么有趣。

1、在文中找出地名,人名,把它们串成几个句子,简单明了地概括了课文内容,例如:

师:藏族的人名有一个,地名有好多。画好的自己在座位上把词语读一读。

(生读词语)

师:谁来读这个人名?

生:松赞干布。

师:跟他一起读,那一个字儿念“干”,读得很准确。

(生跟读)。

师:地名呢?每人说一个,最好从前往后说。

生:青藏高原。(这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生:吐蕃。(“蕃”字念得非常准确)

生:路纳。

生:达尤龙真。(四个字的地名读的时候要连贯一点)

生:乃巴山。

生:拉萨。(注意“萨”是平舌音)

师: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讲的是文成公主经路纳,过达尤龙真,翻过乃巴山,走了一程又一程,最后来到吐蕃,来到吐蕃的中心城市拉萨,见到了松赞干布,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笑)

师:这是一个“困难型”的民间故事,这类故事就是讲主人公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来,你们也像蒋老师这样,把这个故事的梗概说一说。

生:(一孩子讲,讲得挺连贯)

2、找出民间故事的相似点,相同的结构,相同的字眼,成为复述课文的主干线。如:蒋老师以:遇到困难————小鸟说——————只见她—————从此以后—————”为本篇课文复述的主干线,引导学生进行复述,降低了难度复述课文。

3、做好示范,给学生模仿

学生爱模仿,利用这一特点,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觉得有困难时,他总是做好示范作用。他在用地名人名讲课文梗概处作示范,在复述课文故事时作好示范。在他的示范教学下,学生掌握了复述的方法和技巧,也能熟练地复述课文了。

精心的设计,精彩的示范,巧妙地引导,加上蒋老师睿智、风趣的语言,令在场观课老师掌声不断,笑声不停,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学会了要掌握的知识。听蒋老师的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听了一节还想再听,成人有如此感受,更何况学生?做蒋老师的学生真的很幸福。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12

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庆市石化三小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有18位参赛选手上了观摩课。这些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学精英,有着扎实的基本功,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老师的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教材处理上亦是惊奇不断。从中让我体会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不在于画面有多么的花哨,讲解有多么的委婉,活动有多么的热闹,设计有多么的丰富……关键在于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该发展的能力发展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就是一节好课。

总体印象:

1、参赛教师穿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参赛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参赛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参赛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折、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参赛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8、参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

细节印象:

一、对当地学生的印象

本次观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课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能提出老师想要的一切问题,能碰撞出老师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师达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还非常的有礼貌、守纪律。记得那些学生走上舞台时安静、有秩序,生怕影响了别人似的。下课时是那样有秩序地向老师告别,还要整齐地转过来向听课的老师敬礼,问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再有秩序地离开会场!学生课堂上活跃的思维更是让我们惊叹。如第一个给我们做课的刘志强老师在《旅游中的数学》这节课始,刘老师提到自己承诺了要在“五一”期间带领原班学生到黄山去旅游,现要请大家帮帮忙,谈一谈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旅游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时,结果学生回答出了刘老师预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诸如租车,用餐,门票,时间,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师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进行到探究将四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叶盒进行包装,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的原因时,有一个学生不是去计算,而是想象和比较,他走上展台,很从容地将一个盒子的大面与两个中面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将两个中面重叠起来最节省包装纸。吴晓秋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进行到巩固练习时,出了一道题,“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各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统计图,发现第前三周依次为8箱、7箱、9箱,问本周该进多少箱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平均数“8箱”、最多的箱数“9箱”、“比卖出最多的周还要多一些的箱数,防止还会更多”。这些学生太有才了!

学生有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他们的任课老师平时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二、感受大师的风采。

1、感受他们的“数学专业素养”。

赵劲松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由于这两个概念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在感知平移和旋转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动作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方式:第一层次是模仿,观察动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运动形式及课题;第二个层次是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运动形式(向左平移两步、向右平移两步、原地旋转两圈)感受两种运动的不同感觉,同时暗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再现,根据静止的画面,想像它的运动方式,并用手势将其表示出来。三次动作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同时在举手投足之间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为接下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的一个环节则更加精彩了,由于平移有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赵老师设计了一个遮眼活动,让一个学生到电脑前遮住眼睛只看键盘上的方向键,听下面学生的指令操作,让全体学生用方向语言提示,眼睛看距离,大脑思考平移的两个要素,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课怎会不精彩呢?如果说让学生说出平移情况是一种考验,那么再接下来的动手画则更具有挑战性。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赵老师设计了“尝试——演示——判断——比较——再画”五次活动,在尝试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结”再通过判断和展示打开这个“结”,接着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再画,使学生初步掌握画平移图形的方法,而两次画图所组成的小帆船,既体现了数学的美,又蕴含着教师美好的祝福,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们的“激情”。

在本次活动中,丁雪洁老师应是最有激情的老师。她教学的是《体积与容积》,是本次研讨活动的最后一节课,从一开始的课前谈话起,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班的学生情绪低落,丁老师以饱满的激情贯穿课堂始终,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他们都是“有心”的老师。

吴晓秋老师是这次做课老师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师,课前交流时,她能记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师就向老师问好”的学生的名字;“比猴还要聪明的同学”的模样,并叫出她的名字……这位老师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个有一定特征的学生名字,一下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这是我学不到的本领。

4、他们都是“勇于创新”的教师。

我们通常在说谁大谁小的时候,一定用到谁比较大谁比较小的完整名词,可是程媛媛老师在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的伊始,她引导学生给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取名字,分别叫做“大面”、“中面”、“小面”,这样取名为后面说明哪两个面重叠起来能节省包装纸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形象易记,更顺口。

三、谈谈这次活动对我的启发,与各位交流。

1、不“板着面孔”上课。

在一群各行各业都有的人群中,我们能很快地看出谁是教师,因为大多数教师的脸上都写着:“单纯、苦大仇深”这几个字。我们学校女教师比较多,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语数教师同其他学科老师的区别,语数教师明显更具备沧桑感。这一方面跟劳动量大小和压力有关,我想同心态及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做到“争效率、少怄气”,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认真听课;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表现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是直接决定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情绪好、心情好,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上一节好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反之,教师心情不好、发脾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课标上说:人人学所需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有些学生学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同这样的学生较劲,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大不了从60分逼到70分,没任何意义。

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淮北市实验小学丁雪洁老师的《体积与容积》,“骆驼与阿拉伯人的故事”,P18;

马鞍山师范附小雷雁老师《对策问题》,“5、7、9和6、8、10两组扑克牌比大小”,P19。

3、学习内容生活化。

这点是老生常谈,我的感触是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 比如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方敏老师的《平均数》的'新课素材就是本班学生体育课上的跳绳比赛,围绕“如何比较两组同学跳绳水平”进行教学。

4、提问技巧。方敏老师的《平均数》,师:如何比较哪组同学的跳绳水平高?学生计算出男生平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师问跳得最多的那个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平均每人7下呢?你还有的3下呢?通过学生的思考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轻松掌握“平均数”真实含义。另一位老师也上了这一课,我感觉到他的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但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5、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中心学校许海峰老师的《认识分数》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认识分数,体验到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播放音乐。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13

11月6日,我们一行三人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英语“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短短的两天半时间,我们聆听了数位专家的讲座和数十位大师级教师精彩的示范课。

首先呈现的是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装备处乔玉全处长的学术报告《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改革》,乔处长幽默风趣的语言,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地位和作用,小学英语教育不仅仅要关注知识点,关注语言与能力,更该让学生拥有人文素养,人文情怀。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黄耀华老师始终用她的激情和热情感染着学生,优美动听的口语表达,丰富生动的肢体语言,自然流畅的教学设计,让这个古老的伊索寓言更多了一份现代的活泼可爱气息。

来自杭州市北秀小学的夏恩力老师夏老师则是把学生带到了时光机里,让孩子们感受到未来机器人Robin需要朋友的迫切,善于利用肢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创设情景,成功的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朝气蓬勃,充满激情的`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林丽老师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课,她把一篇难度偏大的短文分割成三小段,让孩子们轻松阅读,并在阅读中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大胆猜想,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流畅而自然。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的杨杰老师教态和蔼可亲,语音纯正、指令语准确,课堂教学设计条例清晰,以人物描述为主线,发散学生思维,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储备,并引导学生尊敬自己的老师,这也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自西藏拉萨市实验小学的扎西老师身着西藏民族特色服装,一上台就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课堂上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语音语调、单词拼读及书写等各项基本功的训练。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锦田小学的陈静老师从学生熟知的绘本故事切入课堂,和要学的食物联系起来,自然的进入学习情景,关注学生的意义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但学习了语言,而且学会了合作和创新。

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的黄慧老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德胜学校的田湘军老师和华东师范大学的鲁子问教授联袂呈现了同课异构《Games》:黄慧老师的课层次清晰,读前用现在和曾经的自己做适度的铺垫,交流自然,读中用听,小组交流的方式解读文本,让学生自主的学;读后适度拓展了其他的改变,发散了思维,还引发了对改变的思考;田湘军老师使得课堂的不同环节趣味化、让学习材料鲜活化、让词汇量的积累日常化,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深厚的教学功底,不仅吸引了学生,也深深抓住了听课老师的心;集沉稳、大气、睿智于一身的鲁教授带来了一堂有深度、有内涵的游戏课,他的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内容本身,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通过一个个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而不是固守在课本上仅有的知识上,让学生通过阅读继而延伸到更多的问题。

走进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学校的主维山老师的课堂,不仅可以听到他那纯正的语音,而激情四射、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行云流水、信手拈来的板书让学生学在其中,思在其中。

河南省郑州市经开区六一小学的王超老师关于TroubleIsAFriend的歌曲教学让人眼前一亮,惊叹不已:纯正的口语,专业般的歌喉,原汁原味地演唱技巧教授,不仅孩子们深深沉浸于歌曲中,老师们更是如学生般情不自禁地学唱,孩子们最后完美地展示,大胆地做小小演唱家,俘获了在场每位老师的心。

来自台湾的两位老师——台北市实践国小的沈佩玲老师和台北市兴雅国小的郑茜文老师则是带来了台湾特色的英语课堂:沈老师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她的绘本教学,别开生面,结合简易歌谣和韵句,提供给学生快乐自主学习的氛围和空间;郑老师利用活泼可爱的英文歌曲辅助绘本教学,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加深了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更引发了其自主学习的意愿。

除了示范课件和学术报告,评课和辩课也是异常精彩。浙江省小学英语教研员郑文老师,湖南省小学英语教研员夏春娥老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夏谷鸣老师,北京师范大学褚金丽副教授,广东省广州市罗湖区小学英语教研员余致晓老师和广东省小学英语教研员张荣干老师分别进行了半天课的评点,当老师们在听课时有所感动有所反思有所疑惑时,点评老师的即席发言更是推动了听课老师的深入思考。鲁子问教授和刘兆义老师通过辩课,深度、精彩地点评了三节同题异构课《Games》。专家们还指导老师们如何看课,如何备课,如何制定课堂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整个谈话对我们老师的思维有着很大的冲击力和启发。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更能深刻体会“新常态”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并会更好地把它加以实践。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14

月27日,我很荣幸地被派到珠海体育广场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深化教学改革,彰显新锐举措’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学习。研讨会上所展示的课例的执者都是一些国内闻名的特级教师及名教师。他们睿智、风趣的教学语言,创新的课堂教学,扎实的语用训练,真正回归了语文课堂本色,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一、创新的课堂教学。

(一)不带拼音的识字课

一节没有拼音的一年级识字课让人眼前一亮,它以朗朗上口的识字儿歌《小土尘》“小土尘,小大尖,女子好......”为教材,从古代形象字演变到现代汉字;用色彩鲜明的图画帮助识字:一支一头小,一头大的铅笔便令学生记住了“尖”字,一张色彩丰富的图案便记住了“艳”字及四字词“艳丽多彩”。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领读,小老师领读,自由读,遮住生字词读,男女赛读,开火车等形式让学生熟读儿歌。运用卡片对对碰、举卡片等游戏让学生熟记生字词。不用笔写,只用手写的写字指导更细致入微:从哪里起笔,在哪里顿笔,在哪里收笔,每一笔都细细讲解。写字的田字格比我们平时用的田字格多了八个小点,这样方便学生写字时定好位置,这样写字轻轻松松,学生写出的字更是端端正正。

不带拼音的识字课所展示的是“先识字再学拼音”的教学理念,降低教学拼音的难度,实现“半年会识字,一年能读书”的目标。

教学高年级的老师也不忘展示识字方法,何刚老师这样介绍自己的姓:人可何。桂也金老师从题目《孔子拜师》入手,展示古文“拜”字,通过古人“作揖”拜师的动作演示来理解“拜师”。

二、扎实的语用训练:

(一)在阅读教学渗透写作技巧

请看特级教师王松舟执教一课《桃花心木》的`教学片段:

师:作者一开始认同种树人的做法吗?

生:不认同。

师:对于种树人的做法,作者产生了哪些反应?

生:

1、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2、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从容容?

3、我忍不住问他,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师: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应?

生:(沉默)

师:写哪些多奇怪不是啰嗦吗?有这必要吗?再读读.

生:再读3处疑问.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制造悬念。

生:3处奇怪-----

师:3处奇怪,3处不同的问题是什么关系?

生:递进。

师:林清玄是写给谁看的?

生:写给读者。

师:你们是读者,老师也是读者。林清会心中有读者,他有疑问,读者你也会有疑问,你也想往下看成,一次又一次掉读者的胃口,注意力就会吸引到这里来了:读——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师:掉一次不够,掉两次,出示句子,读:——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从容容?

师:掉两次不够,掉三次,出示句子,读:-—— 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师:这种写作方法叫层层设置悬念。板书:层层设置悬念

王老师就这样,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层层深入地引领学生从阅读中跳出来去领悟写作的技巧。

(二)轻松地复述课文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复述课文是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训练要点,也是一个难点。每次遇到要求复述课文内容的课文,总是令我们老师头痛,我们总责怪学生找不到课文的要点来复述。听了蒋军晶老师执教的《文成公主进藏》一课后,顿时令我茅塞顿开,原来复述课文可以这样教,这样学,还学得这么有趣。

1、在文中找出地名,人名,把它们串成几个句子,简单明了地概括了课文内容,例如:

师:藏族的人名有一个,地名有好多。画好的自己在座位上把词语读一读。

(生读词语)

师:谁来读这个人名?

生:松赞干布。

师:跟他一起读,那一个字儿念“干”,读得很准确。

(生跟读)。

师:地名呢?每人说一个,最好从前往后说。

生:青藏高原。(这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生:吐蕃。(“蕃”字念得非常准确)

生:路纳。

生:达尤龙真。(四个字的地名读的时候要连贯一点)

生:乃巴山。

生:拉萨。(注意“萨”是平舌音)

师: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讲的是文成公主经路纳,过达尤龙真,翻过乃巴山,走了一程又一程,最后来到吐蕃,来到吐蕃的中心城市拉萨,见到了松赞干布,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笑)

师:这是一个“困难型”的民间故事,这类故事就是讲主人公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来,你们也像蒋老师这样,把这个故事的梗概说一说。

生:(一孩子讲,讲得挺连贯)

2、找出民间故事的相似点,相同的结构,相同的字眼,成为复述课文的主干线。如:蒋老师以:遇到困难----小鸟说------只见她-----从此以后-----”为本篇课文复述的主干线,引导学生进行复述,降低了难度复述课文。

3、做好示范,给学生模仿

学生爱模仿,利用这一特点,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觉得有困难时,他总是做好示范作用。他在用地名人名讲课文梗概处作示范,在复述课文故事时作好示范。在他的示范教学下,学生掌握了复述的方法和技巧,也能熟练地复述课文了。

精心的设计,精彩的示范,巧妙地引导,加上蒋老师睿智、风趣的语言,令在场观课老师掌声不断,笑声不停,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学会了要掌握的知识。听蒋老师的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听了一节还想再听,成人有如此感受,更何况学生?做蒋老师的学生真的很幸福。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15

20xx年4月17日—21日,浙江省20xx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在金华市东苑小学举行。本次评比共有11位教学高手参加,他们将围绕“生命科学领域”专题,分别选择了《食物中的营养》(四下)、《食物链和食物网》(五上)、《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六下)中的一个内容进行了现场教学观摩。和历届省课堂教学评比不同,本次活动在评比内容上进行了创新,除了“现场课”,增加了“实验操作和教具制作”、“写评课稿和教学改进意见”、“理论考试”等内容。

两年一度!四项全能!专题研讨!同课异构!这一个个醒目的字眼,赚足了大家的眼球,当然让能亲临现场观摩的我无比兴奋——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作为网络管理团队的成员,我要负责现场大屏幕切换和QQ群中的宣传,无法静下心来好好观赏各位高手的精彩课堂,自然没有多少触及内心的感受。而今,市研修班的作业截止日期已在眉睫,不想背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恶名,只能是绞尽脑汁,继续在键盘上打出一段段文字。

一、电子白板——不能不学的绝技

这次课堂教学评比,金华市的王伟文老师第一个登台,他一出手就让所有的观众眼前一亮。在《食物网和食物链》一课中,他率先使用电子白板技术,借助屏幕捕获、层技术和图形编辑等功能,把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效果十分明显。而之后杭州市的陈滔老师,更是把电子白板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其中出现了点小失误,但瑕不掩瑜,让全体看课老师深刻感受到了白板的魅力。最终,两人都拿下了省一等奖的`荣誉证书,其中电子白板的巧妙使用可谓功不可没。

写到这里,我脸红了。这个学期,在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的资助下,我校终于有了一个第一个小学科学专用实验室——新课程探究实验室,其中就有电子白板。而我,一直把它作为普通的投影使用,没有真正去学习和开发其强大的功能,实在暴殄天物。前段时间听一朋友说她已经通过自学掌握了不少白板技术,看来我也该好好地琢磨琢磨了。

二、实验操作——规范离我有多远

这次评比“实验操作和教具制作”的内容是作喷泉,要求用酒精灯烧制玻璃管喷嘴,并把玻璃管插入软木塞中。说实话,完成这个制作对我来说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是我不能保证整个过程操作的规范性。回想起自己的平时教学,因为材料准备的困难和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许多课堂实验操作被省略或偷工减料,从而制约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良好科学素养的养成。让学生做的实验首先教师自己要会做,而且是规范的操作,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应该心中有数,而这一切对我来说是一软肋。曾经协助过初中科学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发现他们的实验要求是相当的具体和规范,以后要向他们多学习!

三、专家点评——被说出来的秘密

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问答。师:“刚才大家说的是不是正确?我们要怎样来证明?”学生齐声回答:“做实验。”这样的问答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啊!肯定有许多老师会这样认为。是的,科学实验是检验猜测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也要求让学生动手探究。问题是,是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做?对此,浙江教育学院徐月明副教授的观点是:“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做,有些不做没有关系。用实验方法得出的观点与严谨的科学现象不一样的时候,可以不做。”

这话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在自己和别人的课堂里,发现许多时候学生通过实验后得出的结果往往是错误的、非常不靠谱的,老师花很多的口舌也无法让他们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导致学生很难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这让我很是苦恼和困惑,而现在,我到实验进行取舍的时候终于有靠山了。

百度了一下,科学实验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制订实验方案、步骤,设计记录表格,合理地选择仪器和方法,人为地控制或干预研究对象,使某种事件或现象在有利于观察的条件下发生或重演,正确地使用仪器进行测量,严密地整理、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从而得出准确的定性结论或精确的定量的结论。并不是获得正确的东西非要科学实验,而且科学实验也不一定确保能获得真理,但有科学实验在内的探索活动往往比仅凭一般实践、亲眼目睹、经验证明等等获得真理的可靠性高许多。看来,在条件允许下,多做实验还是很需要的。

四、简约课堂——永无止境的追求

和在萧山举行的省小学科学教育学会活动比,本次观摩课在教学时间的控制上有了明显好转,大多数老师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估计这和喻伯军老师提出“追求简约课堂”的观点有很大关系。我概括了一下,要实现简约课堂,重点要从“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教学环节整合简化”、“新课导入有效聚焦”、“活动组织紧凑衔接”、“辅助媒介实用恰当”和“板书设计浓缩精华”这些方面去努力。

上个星期,终于收到本次省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的订购光盘,其中包括11节评比课、1节观摩课,还有专家精彩感言,我一定会抽空好好地品尝,弥补心中的遗憾。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16

12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乌鲁木齐举办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共听了四个专家的讲座,观摩了五节示范课。专家们的讲座精彩生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体现了小学数学最前沿的教学理念,诠释了他们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和魅力。使我更加明白了在“教学中,以前教材采用的方法没能体现估算的学习价值,只是把估算当成一个技能(知识点)去教,为了估算而估算。今后的教材采用“寻找区间”的方法,则注重学生估算意识和方法的培养,建立一种规划的意识:解决这个问题,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通过“探索规律”和“分类”案例的讲解,使我更进一步地理解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老师不断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感悟。在教学中口号是:“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错”孩子不犯错误长不大,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人人都会出错,出错并不可怕。只给学生讲明白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会引导学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师。普通教师教知识,优秀教师教过程,卓越教师教智慧。

五位名师的课堂教学,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创新思想,无不冲击着我的思想和心灵,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了我心灵深深的震撼。也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

一、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位教师的课都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设计新颖,教学内容更贴进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平时在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都是利用书上的例题,重点教学生如何描点画折线,完全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张健老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充分感知新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学方法大胆地进行了创新。教学描“点”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教学生如何描“点”,而是先让学生比较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格图有什么不同,接着问学生为什么条形统计图中的年份对着方格,而折线统计图中的年份对着线,学生明白“点”应该画在线上,接着让学生思考“点”应画在什么地方,这个“点”应对着几个方向?

二、以问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只有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

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一节成功的课,教学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学中,课前应深钻教材,找准本课时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选择恰当方法。听课虽然很快结束,但是工作还在继续,努力不能停止,我们不仅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而且要把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17

20xx年4月4日,我和王国琼老师乘坐上了开往遵义的汽车,为期两天的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这两天时间里我们总共听了九节优秀的语文课,包括“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老师们绘声绘色的精彩讲说使我受益匪浅,从中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历程,以下是我的一些肤浅认识和看法。

一、删繁就重,从容指导

以前我存在这样一些教学误区:总感觉一堂课给我的时间不够,时间到了却还有好多的内容没有传达给学生,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并不是给你的时间不够,而是你没有充分利用好和把握好时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并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在你这堂课上他掌握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而我们很多老师常犯一些认识性错误。例如:那就是讲的太多太分类化,本来是上语文课,可给人的感觉又像是在上一堂思品或历史,结果导致课堂教学主次不清,或教学方式采取满堂灌,这样下来当然时间不够,而学生也听得很累。就新课程中三维目标中的确有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但我认为,这个目的是贯穿于你的整个课堂内容教学,是让其它知识完全的融合在所上科目中的,而不是老师到最后强加给学生:“通过这我们要怎样做,做怎样的人?”

所以我认为应删去很多多余的知识,做到敢于有所放弃。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追求“简洁”的心理,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即应充分体现“简洁”的原则,选取较小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讲课有章有法,“以小见大”,突出重点。就好比渔夫撒网,收网的中心点只有一个,而他的涉及面去是宽泛的,网铺开了,就要求老师做到收放自如,从容指导,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老师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例如三年级课文《燕子专列》核心是人类的友谊,那么围绕这个核心就可以展开教学,从而理解政府是呼吁,人们是纷纷,贝蒂是寻找。当老师把握这一核心点时,就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展开教学。

二、以“趣”带“动”

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个人认为我的教学总目标就是一个“趣”字,而不是灌输式或填压式的教学模式。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还在于学生是否有兴趣学。“趣”贯穿于整个课堂,课文内容是否有趣,学的人是否乐“趣”,就要看你的教学策略问题,然而其终极目标就是达到读、说、写的能力。

学生容易审美疲劳,最初的几堂语文课,可能会吸引所有学生的眼球,但时间长了,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千篇一律,那么这时学生对你,对这门课的兴趣就会减弱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反感。这时就需要老师不断的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A.M说:“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记。”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真正的喜欢你,接受你,就起到来“爱屋及乌”让我们携手去寻找属于孩子们的那片乐土吧!

三、表演课型

课堂表演是一种凸显学生主体而又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有人说:“教师就是一位舞者,穿上你的舞鞋,尽情的在属于你的小天地中卖弄你的舞姿。”课堂表演只是换一种很直接的、易理解的方式将内在的思想感情等传达给学生。通过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然会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所以我认为小学语文可以常采取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去理解课文内容,使他们在演中觅趣,在趣中显智。如付源老师上的《赶海》,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表演理解“俘虏”的意思。她先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大虾,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武将,这时老师表演“我”轻轻伸过手去一捏,这武将被“俘虏”了。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表演中得到语文情境、语文内涵、语言情感的熏陶,得到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表演让学生直观理解感悟词语意思,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表演给孩子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表演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愿学乐学,以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四、尝试每一种课型去丰富语文。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才能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实现教学形式的“百花齐放”。小学语文课型有发现型、辩论型、欣赏型等,但现在有专家提出“生活实践型”,意思就是老师把鲜活的人物请进教室,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比如这次去遵义学习,我听了赵国华老师的一堂综合课《走进英雄——感悟崇高》赵老师就是将鲜活的人物——消防队员请进教室,让学生走进英雄的生活、感悟他们崇高的品德。从而让学生有兴趣学,有兴趣说,有兴趣写,并且有写的内容。

以上是我的一些肤浅认识,两天的学习是短暂的,但收获却是丰盛的,听完资深名师的课堂演绎,我才深刻认识到百年教育,来不得半点浮躁,教师的教学研究,不能浅尝辄止。而自己就像森林中的一株小草,比起教坛这芸芸般的原野是多么的渺小。通过这次学习,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努力改善教学上的不足,强化专业知识,希望能与各位老师共同学习,以求进步。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18

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在这里和各位同仁在一起交流、共同学习。艳伶老师与我共事多年,她是一位积极上进、对音乐教学有着极大热情的年轻的优秀教师。她的每节课总是让我们感觉到亮点纷呈、独具匠心。今天她执教的这节音乐课《咏鹅》,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堂课突出了以下几大特点:

一、导入巧妙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一节课的关键,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学习的准备阶段。艳伶老师运用了动听的歌曲、优美的画面与古诗韵律美导入这节课,很新颖、独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符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又符合了新课标的课程整合的理念。

二、问题设计合理

本节课设计的问题是有层次感、有目的性的,很好的为教学目标服务。例如问:你们有哪些不懂的音乐记号?引入反复跳越记号。又接着问:旋律由哪些音组成,下一个环节就是听音唱旋律。每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合情合理,都能为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三、环节清晰、流畅

本节课设计的环节循序渐进,都能将学生的音乐潜能开发出来,在从听歌曲—节奏练习视唱旋律—填歌词—歌曲处理这几个环节,逐层深入地进行,教者将歌曲中的典型的节奏型、曲谱在新授歌曲前就以活动的方式得以解决了,解除了学习歌曲的障碍。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教师教得也得心应手。

四、启发式教学运用自如

这一节课由于能注重启发式教学,结合学生的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从兴趣爱好出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唱、演、动各个环节中,大胆地展现自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很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歌曲处理到位

我们在教授新歌是往往会忽略这个环节,认为歌学会了就完事大吉。而艳伶老师在这节课的歌曲处理上做了很多努力,通过对比、体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绪意境,学生能用自己的感情传递出来,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

六、双基教学体现充分

音乐课堂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没有双基学习做支撑,音乐审美教育就像“空中楼阁”,学生不可能真正意义上的去进行音乐创造。本节课有节奏练习、听音练习、视唱曲谱、反复跳跃记号的学习等等,充分体现了双基教学。这节课用一句话概括:“教师有激情,教学有效果!”

会议的最后是由丁主任指挥全体音乐教师合唱《我爱沙滩,我爱大海》,在优美、和谐的歌声中结束了本次会议。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19

12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乌鲁木齐举办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共听了四个专家的讲座,观摩了五节示范课。专家们的讲座精彩生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体现了小学数学最前沿的教学理念,诠释了他们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和魅力。使我更加明白了在“教学中,以前教材采用的方法没能体现估算的学习价值,只是把估算当成一个技能(知识点)去教,为了估算而估算。今后的教材采用“寻找区间”的方法,则注重学生估算意识和方法的培养,建立一种规划的意识:解决这个问题,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通过“探索规律”和“分类”案例的讲解,使我更进一步地理解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老师不断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感悟。在教学中口号是:“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错”孩子不犯错误长不大,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人人都会出错,出错并不可怕。只给学生讲明白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会引导学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师。普通教师教知识,优秀教师教过程,卓越教师教智慧。

五位名师的课堂教学,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创新思想,无不冲击着我的思想和心灵,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了我心灵深深的震撼。也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

一、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位教师的课都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设计新颖,教学内容更贴进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平时在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都是利用书上的例题,重点教学生如何描点画折线,完全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张健老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充分感知新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学方法大胆地进行了创新。教学描“点”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教学生如何描“点”,而是先让学生比较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格图有什么不同,接着问学生为什么条形统计图中的`年份对着方格,而折线统计图中的年份对着线,学生明白“点”应该画在线上,接着让学生思考“点”应画在什么地方,这个“点”应对着几个方向?

二、以问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只有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

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一节成功的课,教学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学中,课前应深钻教材,找准本课时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选择恰当方法。听课虽然很快结束,但是工作还在继续,努力不能停止,我们不仅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而且要把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20

乐学课堂是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其核心在于通过乐与趣的探究、发现、互动,使学与教和谐交融,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如何和学生一起探究、合作,和学生一起共鸣,快乐获知,在不随意中达到和谐、融洽,共建乐学课堂。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融洽关系,做学生的好朋友

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师生之间的交往、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构成了具有特殊性质的课堂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每一点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等,都是通过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的。师生间只有融洽、只有合作,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才能成功。所以老师要热爱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和学生真正成为好朋友,让学生真正喜爱老师,并把这种情绪延伸到课堂。

同样,课堂上老师的语言要亲切,要儿童化,目光顾及每一个同学;课堂节奏要多变,动静结合,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听一听、问一问,演一演、比一比,让课堂不断活跃,高潮迭起。

二、培养兴趣,把时间给学生

首先让学生明确目的,提高自觉性,把艰苦的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享受。布鲁纳说:“要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的方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老师要引导学生认清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及其特殊的审美表现价值,使他们对语文产生一种迫切的需要之感,引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激发广泛的好奇心也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究,产生兴趣。尤其是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历史,想象、记事,这些都为激发学生天真、稚嫩的好奇心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所以要大胆还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想到哪里到哪里,能说什么说什么,轻易不可限制,否则,欲速则不达。

三、大胆质疑,创新思维,让学生多说话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怀疑能让学生学会辨别,从而发现问题,建设小小新思想,启迪小小新发明。构建乐学课堂,要求教师既要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合理地提出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多“点”质疑,提问老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看法。只要是想说的话,尽可能都说;只要说了,都算漂亮话。学生从不同的范围、不同的`角度点击、辐射课文内容,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带动语言、思维、理解、表达的多向发展,让学生的获知既个性化,又多样化。

总之,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就要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畅想的蓝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构建出一个乐学课堂,学生也才能真正拥有一个乐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