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政治课学习心得体会

2024/10/09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政治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政治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1

经过对"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过去的教学大纲存在的种种问题.过去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太死,对政治的模式、知识点以及知识面都被一个框框僵化了,而且每节课所教的内容死板,必须在当节课完成。老师还必须将完成规定的知识范围,并不重视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能理解,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听课,留给学生讨论、自己调研的空间极为有限。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采用纸笔考试,统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是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政治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头,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以使学生所学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求知的内驱力。因此,成功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学期学校本着提高高中教学质量、构建优质教学模式的目标实施了为期八周准备工作以迎接优质教学模式大赛,在此期间我有幸学习了很多位优秀教师的课。总结所听的课,感觉堂堂有精彩,课课有新意,每节都有其精彩与独到之处。特别是政治课堂案例导入这一领域给我的印象是比较深刻的,我想就此谈谈我的感想。

运用案例导入新课时,要特别注意案例的针对性和新颖性。这种针对性体现在既要针对教学内容来选择,又要针对学生实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基础、思想水平等来设计,而这种新颖性则可体现在分析案例的角度新,即对学生熟悉的材料,通过从新的角度进行分析,使学生产生新奇感,进而导入新课。例如在听高二李坤华老师讲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一框内容时,在进行新课前他让学生回忆众人皆知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接着提出了几个问题:你们认为愚公精神属于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哪些方面?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来讲过时了吗?愚公挖山的过程还值得效仿吗?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还需要发扬愚公精神吗?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后,让学习积极思考讨论。他的这种导入方法非常精辟,起到温故引新的作用。还有他在讲《传统文化的继承》介绍传统建筑时,用我们客家人所熟悉的围龙屋为例。通过简介围龙屋,让学生感悟我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让学生思考:围龙屋的历史和风格体现了哪些传统文化内涵?最后他做了总结:隐含的文化精神首先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然后针对现在农村很多围龙屋都已年久失修,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搬出围龙屋另建新居,这种现象让学生分析“今天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是否应该把这些老屋拆掉改建其它”?因为这种现象在学生身边普遍存在,而且有了开头对围龙屋的介绍作铺垫,所以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有人说:“围龙屋是祖屋,不能拆”,也有人说:“围龙屋建筑风格奇异,拆了就不能再建出这样的围龙屋了”等等。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适当加以总结:“作为客家文化的代表,围龙屋不仅是客家人千百年来在居住文化上的智慧结晶,同时也体现了客家人的生活细节,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应给予适度的保留”,这样在轻松的讨论氛围中逐渐让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

通过这次的听课学习深深感受到教师在任何备课活动中,都不妨仔细地去思考一下学生在有关本节课的知识点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案例,现实生活中哪些案例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中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等。作为政治教师更应与时俱进变革教学内容,开发新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感受社会、体会生活。

总之,通过听课学习,再次体会到:

1、导入的题材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导入方法要简明扼要。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吸引入胜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2、要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启发性。

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因此设计导入进,应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实际出发,运用教材内容的重要之处,采用揭示矛盾、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从生疑、质疑入手,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3、导语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导语科学与否,要看它是否能引起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探求欲,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导入语言的设计上讲究科学性、生动性、和幽默性,使新课一开始就能够扣紧学生的心弦。因此,导语设计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为理解教学内容打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政治课学习心得体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学习新理念,新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改革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出发点,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作为一个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都活跃起来,使学生学会了从各个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从而喜欢上本学科。

二、重知识联系实际。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政治________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我们身边的事例来阐明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三、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政治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政治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3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实效。就政治课而言,教师如何充分发掘教材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针对这次课改,初一政治课的内容不再强化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内化,将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构建在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基础之上,并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能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教育思路符合初中生这一特殊年龄段的认知规律特点,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他们改变以往对政治课的一贯看法,能够对政治课感兴趣,喜欢政治课。在这种教学思路的引导下,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喜欢上政治课,又遇到了哪些问题,笔者有一些体会,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要想使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就要求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1、寓教于乐。

在讲“合作精神”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游戏————撑杆游戏。以小组为单位,站成一排抬起双手与胸齐平,手心相对,五指并拢,大拇指下放,把一根长杆放在所有人食指处撑好,要求大家把杆子下移至地面处,然后上移至原处。在这个过程中,若谁的食指离开杆子,便被罚下,若每组罚下三人,就是失败。其间同学们可以商议,看哪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游戏特别强调所有人的一致性,结果虽然每组学生都很用心,但大多数组在开始不久就把杆子举过了头顶,然后就相互埋怨。每组做完后老师借此告诉大家,合作要求有一个领导,步调要一致,不能只考虑自己;出现问题就相互埋怨,只会把问题越搞越乱,不会把问题解决好。只有在相互理解,共同探讨失败原因的前提下才能找到成功的出路。最后老师挑选靖个同学做示范,告诉大家这个游戏是可以成功的,打消同学们认为老师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的疑虑。这个游戏很有教育意义,学生乐于参与,认识很明确,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精神,加深了对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2、给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间的相互教育功能。

在讲“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笔者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让你感动的生命展示会”的作业,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报纸和听闻等,每人介绍一种让人感动的生命,并说明令人感动的原因。同学们找了很多,如深海动物要承受巨大的海压和漆黑的世界,南北极动物要经受极度的寒冷和刺眼的阳光,迎客松能在石缝间求得生存,小草能在柏油路的间隙求得生存,仙人掌能在极度缺水的沙漠求得生存,残疾人能参加各种运动会等等。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珍惜自己身边的每一种生命,让学生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从而鼓舞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做生命的强者。在讲“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时,学生讲出了许多人与动物相互关爱、母与子之间相互关爱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这种活动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敢于、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相互交流和影响,其教育效果远远胜于教师的一言堂。

3、利用现代媒体、影视作品进行教学。

如在讲“成功者的品质”时,可以结合影视作品。如《阿甘正传》展现执著有助于成功。在讲“生命的脆弱”时播放交通事故、天灾人祸的影片,这都是人力所不能抗拒的。在讲“关爱身边的环境”时,放《后天》的一些片断,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不关爱身边的环境,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还有一些歌曲也可拿来一用,如迈克·杰克逊的《地球之歌》等。

4、增进师生情感,师生共同成长。

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要对每个学生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例如,通过课下聊天,笔者了解到一位学生爱看刘墉的书,便与他交流,产生共鸣。他先后三次借书给笔者,笔者也借给他几本他没有的,我们就这样建立了书友关系,相互督促着看书。他其实是一位特别内向的学生,若不是因为借书这件事,可能笔者始终不会注意到他,他也不会对政治课有兴趣。但因为有了这样的接触,他因为喜欢与笔者沟通,继而喜欢政治课,也给笔者提供了更全面认识学生的机会,可以说双方都是受益人。这是笔者教改的.一大收获————师生共同成长。通过课下交流,了解了许多学生的不同特色,如声乐、器乐、绘画、外文、体育等方面的特长,以及开朗、内敛、冲动、理智、大方、自私等性格特点。通过课上课下的情感交流,与许多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友情,大大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几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5、开展好主题探究活动。

在开展设计班徽的主题探究活动中,笔者要求每位同学都自己设计。首先,让同学们找了各种设计得好的徽章,进行学习、揣摩。其次,要求班徽设计要简明、有深刻内涵、能体现本班的特点。再次,拿出一节课展示设计,让每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设计的班徽,并说明设计理由。大家可以对某一设计提出建议,设计者可继续修改,然后将所有班徽在墙上展示一周,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本班班徽。选出后,请一位同学帮每人打印一个班徽,并对此同学给予加分表扬。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使学生满足了自我需要认可的内心需求,反响很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6、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优美动听,要注意模仿影视演员、相声演员的语言技巧,音调和节奏也不能太单一,要抑扬顿挫。老师每一个真诚、善良、会意、由衷的微笑,饱含着对学生的尊重、鼓励、赞许、支持、关怀和同情的真挚感情,学生从中获得奋发向上、克服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力量。

7、用幽默的方式批评学生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说话,老师以一句“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话来警告说话的学生,同学们因为都看了电影《天下无贼》,明白老师的意思,在清脆的笑声中,所有人停止了小声说话。这既维护了学生的面子,也达到了警示的目的,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批评方式。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围绕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中心而因材施教,总可以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达到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奠定基础。

政治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4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实效。就政治课而言,教师如何充分发掘教材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针对这次课改,初一政治课的内容不再强化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内化,将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构建在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基础之上,并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能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教育思路符合初中生这一特殊年龄段的认知规律特点,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他们改变以往对政治课的一贯看法,能够对政治课感兴趣,喜欢政治课。在这种教学思路的引导下,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喜欢上政治课,又遇到了哪些问题,笔者有一些体会,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要想使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就要求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1、寓教于乐。

在讲“合作精神”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游戏————撑杆游戏。以小组为单位,站成一排抬起双手与胸齐平,手心相对,五指并拢,大拇指下放,把一根长杆放在所有人食指处撑好,要求大家把杆子下移至地面处,然后上移至原处。在这个过程中,若谁的食指离开杆子,便被罚下,若每组罚下三人,就是失败。其间同学们可以商议,看哪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游戏特别强调所有人的一致性,结果虽然每组学生都很用心,但大多数组在开始不久就把杆子举过了头顶,然后就相互埋怨。每组做完后老师借此告诉大家,合作要求有一个领导,步调要一致,不能只考虑自己;出现问题就相互埋怨,只会把问题越搞越乱,不会把问题解决好。只有在相互理解,共同探讨失败原因的前提下才能找到成功的出路。最后老师挑选靖个同学做示范,告诉大家这个游戏是可以成功的,打消同学们认为老师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的疑虑。这个游戏很有教育意义,学生乐于参与,认识很明确,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精神,加深了对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2、给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间的相互教育功能。

在讲“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笔者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让你感动的生命展示会”的作业,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报纸和听闻等,每人介绍一种让人感动的生命,并说明令人感动的原因。同学们找了很多,如深海动物要承受巨大的海压和漆黑的世界,南北极动物要经受极度的'寒冷和刺眼的阳光,迎客松能在石缝间求得生存,小草能在柏油路的间隙求得生存,仙人掌能在极度缺水的沙漠求得生存,残疾人能参加各种运动会等等。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珍惜自己身边的每一种生命,让学生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从而鼓舞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做生命的强者。在讲“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时,学生讲出了许多人与动物相互关爱、母与子之间相互关爱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这种活动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敢于、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相互交流和影响,其教育效果远远胜于教师的一言堂。

3、利用现代媒体、影视作品进行教学。

如在讲“成功者的品质”时,可以结合影视作品。如《阿甘正传》展现执著有助于成功。在讲“生命的脆弱”时播放交通事故、天灾人祸的影片,这都是人力所不能抗拒的。在讲“关爱身边的环境”时,放《后天》的一些片断,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不关爱身边的环境,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还有一些歌曲也可拿来一用,如迈克·杰克逊的《地球之歌》等。

4、增进师生情感,师生共同成长。

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要对每个学生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例如,通过课下聊天,笔者了解到一位学生爱看刘墉的书,便与他交流,产生共鸣。他先后三次借书给笔者,笔者也借给他几本他没有的,我们就这样建立了书友关系,相互督促着看书。他其实是一位特别内向的学生,若不是因为借书这件事,可能笔者始终不会注意到他,他也不会对政治课有兴趣。但因为有了这样的接触,他因为喜欢与笔者沟通,继而喜欢政治课,也给笔者提供了更全面认识学生的机会,可以说双方都是受益人。这是笔者教改的一大收获————师生共同成长。通过课下交流,了解了许多学生的不同特色,如声乐、器乐、绘画、外文、体育等方面的特长,以及开朗、内敛、冲动、理智、大方、自私等性格特点。通过课上课下的情感交流,与许多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友情,大大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几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5、开展好主题探究活动。

在开展设计班徽的主题探究活动中,笔者要求每位同学都自己设计。首先,让同学们找了各种设计得好的徽章,进行学习、揣摩。其次,要求班徽设计要简明、有深刻内涵、能体现本班的特点。再次,拿出一节课展示设计,让每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设计的班徽,并说明设计理由。大家可以对某一设计提出建议,设计者可继续修改,然后将所有班徽在墙上展示一周,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本班班徽。选出后,请一位同学帮每人打印一个班徽,并对此同学给予加分表扬。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使学生满足了自我需要认可的内心需求,反响很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6、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优美动听,要注意模仿影视演员、相声演员的语言技巧,音调和节奏也不能太单一,要抑扬顿挫。老师每一个真诚、善良、会意、由衷的微笑,饱含着对学生的尊重、鼓励、赞许、支持、关怀和同情的真挚感情,学生从中获得奋发向上、克服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力量。

7、用幽默的方式批评学生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说话,老师以一句“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话来警告说话的学生,同学们因为都看了电影《天下无贼》,明白老师的意思,在清脆的笑声中,所有人停止了小声说话。这既维护了学生的面子,也达到了警示的目的,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批评方式。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围绕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中心而因材施教,总可以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达到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奠定基础。

政治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5

经过对"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过去的教学大纲存在的种种问题.过去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太死,对政治的模式、知识点以及知识面都被一个框框僵化了,而且每节课所教的内容死板,必须在当节课完成。老师还必须将完成规定的知识范围,并不重视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能理解,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听课,留给学生讨论、自己调研的空间极为有限。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采用纸笔考试,统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是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政治课学习心得体会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实效。就政治课而言,教师如何充分发掘教材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针对这次课改,初一政治课的内容不再强化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内化,将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构建在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基础之上,并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能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教育思路符合初中生这一特殊年龄段的认知规律特点,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他们改变以往对政治课的一贯看法,能够对政治课感兴趣,喜欢政治课。在这种教学思路的引导下,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喜欢上政治课,又遇到了哪些问题,笔者有一些体会,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要想使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就要求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1、寓教于乐。

在讲“合作精神”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游戏————撑杆游戏。以小组为单位,站成一排抬起双手与胸齐平,手心相对,五指并拢,大拇指下放,把一根长杆放在所有人食指处撑好,要求大家把杆子下移至地面处,然后上移至原处。在这个过程中,若谁的食指离开杆子,便被罚下,若每组罚下三人,就是失败。其间同学们可以商议,看哪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游戏特别强调所有人的一致性,结果虽然每组学生都很用心,但大多数组在开始不久就把杆子举过了头顶,然后就相互埋怨。每组做完后老师借此告诉大家,合作要求有一个领导,步调要一致,不能只考虑自己;出现问题就相互埋怨,只会把问题越搞越乱,不会把问题解决好。只有在相互理解,共同探讨失败原因的前提下才能找到成功的出路。最后老师挑选靖个同学做示范,告诉大家这个游戏是可以成功的,打消同学们认为老师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的疑虑。这个游戏很有教育意义,学生乐于参与,认识很明确,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精神,加深了对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2、给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间的相互教育功能。

在讲“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笔者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让你感动的生命展示会”的作业,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报纸和听闻等,每人介绍一种让人感动的生命,并说明令人感动的原因。同学们找了很多,如深海动物要承受巨大的海压和漆黑的世界,南北极动物要经受极度的寒冷和刺眼的阳光,迎客松能在石缝间求得生存,小草能在柏油路的间隙求得生存,仙人掌能在极度缺水的沙漠求得生存,残疾人能参加各种运动会等等。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珍惜自己身边的每一种生命,让学生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从而鼓舞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做生命的强者。在讲“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时,学生讲出了许多人与动物相互关爱、母与子之间相互关爱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这种活动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敢于、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相互交流和影响,其教育效果远远胜于教师的一言堂。

3、利用现代媒体、影视作品进行教学。

如在讲“成功者的品质”时,可以结合影视作品。如《阿甘正传》展现执著有助于成功。在讲“生命的脆弱”时播放交通事故、天灾人祸的影片,这都是人力所不能抗拒的。在讲“关爱身边的环境”时,放《后天》的一些片断,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不关爱身边的'环境,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还有一些歌曲也可拿来一用,如迈克·杰克逊的《地球之歌》等。

4、增进师生情感,师生共同成长。

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要对每个学生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例如,通过课下聊天,笔者了解到一位学生爱看刘墉的书,便与他交流,产生共鸣。他先后三次借书给笔者,笔者也借给他几本他没有的,我们就这样建立了书友关系,相互督促着看书。他其实是一位特别内向的学生,若不是因为借书这件事,可能笔者始终不会注意到他,他也不会对政治课有兴趣。但因为有了这样的接触,他因为喜欢与笔者沟通,继而喜欢政治课,也给笔者提供了更全面认识学生的机会,可以说双方都是受益人。这是笔者教改的一大收获————师生共同成长。通过课下交流,了解了许多学生的不同特色,如声乐、器乐、绘画、外文、体育等方面的特长,以及开朗、内敛、冲动、理智、大方、自私等性格特点。通过课上课下的情感交流,与许多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友情,大大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几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5、开展好主题探究活动。

在开展设计班徽的主题探究活动中,笔者要求每位同学都自己设计。首先,让同学们找了各种设计得好的徽章,进行学习、揣摩。其次,要求班徽设计要简明、有深刻内涵、能体现本班的特点。再次,拿出一节课展示设计,让每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设计的班徽,并说明设计理由。大家可以对某一设计提出建议,设计者可继续修改,然后将所有班徽在墙上展示一周,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本班班徽。选出后,请一位同学帮每人打印一个班徽,并对此同学给予加分表扬。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使学生满足了自我需要认可的内心需求,反响很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6、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优美动听,要注意模仿影视演员、相声演员的语言技巧,音调和节奏也不能太单一,要抑扬顿挫。老师每一个真诚、善良、会意、由衷的微笑,饱含着对学生的尊重、鼓励、赞许、支持、关怀和同情的真挚感情,学生从中获得奋发向上、克服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力量。

7、用幽默的方式批评学生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说话,老师以一句“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话来警告说话的学生,同学们因为都看了电影《天下无贼》,明白老师的意思,在清脆的笑声中,所有人停止了小声说话。这既维护了学生的面子,也达到了警示的目的,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批评方式。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围绕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中心而因材施教,总可以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达到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奠定基础。

政治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6

经过了这些日子对思政基础的学习,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知道了简单的法律的制度,增强了法律的修养;了解婚姻家庭,为以后奠定幸福基础;懂得了努力学会感恩,须真情回报社会;理性对待爱情给我的人生增添了动力;我会去弘扬社会公德,去倡导校园文明;我还要坚守诚信原则,去创造人生价值,绽放我生命光芒;我知道该怎样爱国,实现民族复兴;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环境,让我树立理想信念!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除此之外,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在学校里面,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锻炼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一世,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通过学习可以获得文化知识,掌握到必要的生活技能,摆脱蒙昧无知的围困,提高做人的品位和素质。人从出生来就是一无所有的,有句话是真么说的:〝每个人都是两手空空地来,最后也将两手空空着去。〞要知道,两手空空来到这个世界的人们,不仅带来了一颗可以为使世界变得更完美而坚强搏动的心,而且还带来了为实现美好心愿担当保驾护航重任的无穷智慧,更其重要的,人们还带来了超乎寻常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通过不同程度的学习,人们掌握了不同程度的知识才能,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程度地出了力,添了光,加了彩,心灵和精神世界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净化,这一切都成了人们留给世界的无价财富,生活沃野上从此留下了人们一面学习,一面求索,一面拼搏奋斗,一面进取奉献的.闪光足迹。

现在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以前为了考试不断的做题目,现在发现,分数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如何走进社会。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这才是最实在的以上是我对学习思政基础课的一些体会与感受。

政治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7

在新课标的高中政治教学中,一共有四本书,《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让我们一起分别来探讨一下。

第一本书就是我们的《经济生活》,这本书跟我们的生活非常接近,经常会涉及到生活中的经济问题,能让我们懂得材米油盐,所以说呢是一本很实惠的课本。在经济生活中我们可以学到商品,货币,还能知道汇率,还能懂得经济全球化,学了经济生活这本书,让我们看起新闻来更加方便了,因为新闻中会谈到GDP,CPI等很多知识,都是我们经济生活中会学到的。很多同学喜欢经济生活这本书,因为它更能让人们跟上现在的经济步伐,了解经济态势。在这本书的学习中我经常让同学们去看新闻,去解释很多我们常听到却不是很懂得的经济用语,当然更要结合我们高考中的教学重难点去学习,这样学生既有兴趣,考试也比较轻松。不过经济生活,在四本书中重点难点是最多的,所以需要多加练习,才能提高。

新课标高中政治第二本书是《政治生活》,政治生活与我们的国家息息相关。我们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一定不能不去了解自己的国家,了解自己的社会,我们还要懂得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要从课本中让学生懂得我们要有国家尊严,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当然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在书中都会具体的谈到。通过这本书的教学,我觉得应该能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国家,热爱我们的国家,这就是目标。这也可以说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了,不过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方法可能都还比较老套,所以需要迎合新课标的改革去提高,去发展。

说到新课标政治教学,最突出的就在于多了一本课本,第三本书《文化生活》,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可以具体的了解到文化是什么,文化与政治、经济还有我们这个社会有什么关系,我们还能领略到异国风情,还能感受到不同国家的文化氛围。所以这本书对我们学生扩展视野,了解世界很有帮助。说到文化,很多人觉得自己很有文化,但具体说来什么是文化却哑口无言。所以,学习这本书对我们中学生来说能真正起到了解文化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国家的发展,文化软实力对每个国家都很重要,我们国家也需要提高文化竞争力,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本民族文化,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受到太多外来文化的冲击,而漠视了我们本身的传统文化。经常很多学生,喜欢过圣诞节,情人节,可是对于自己本国的节日却没有那么的用心,这其实就是因为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被同学们所淡忘了,文化上的趋同才是最可怕的,所以我们政治老师还要在担负着让同学们的心中重新拾起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的重任。

在《文化生活》这本书的教学中,我突出让学生真正的去体会,去感悟,比如让学生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让学生去了解学校的文化氛围。比如让学生去搜集资料,了解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本身学到很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课本的兴趣,一举两得。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即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或创设各种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升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当然,这样的学习是很花费时间的,我们这样的国情下毕竟还是需要考试的,面对高考,我们不能花太多去的时间去实践,我们还需要高考,所以练习也非常重要,要督促学生多做题目,特别是一些创新型的题目,让学生多去思考。不过由于文化生活以前没有涉及过,所以对学生来说,相比较其它的有一定的难度。

最后一本书是《哲学生活》,我觉得这是一本最优意思的书,当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这本书很有意思,因为这本书会让我们懂得很多的哲学道理,会让我们学会去总结自己的生活,在总结的过程中,忽然就发现,原来生活真是这样。这这本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比如寓言啊,名人名言啊,笑话故事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题材。当然,我们不是在给同学讲故事,而是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这些具体的事迹让同学们学会去分析,学会去思考,更多的懂得其中的道理,从而去追寻人生的真谛。

当然,我们在当前我们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解读新课标,以防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断章取义、哗众取宠、内容泛化等现象。所以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做到真实、扎实。新课标的实施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携手共进,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促进自我完善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当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提高除了能够使得我们中学生的政治水平能够得到提升,更重要的在于我们的中学生有很更深的生活体验,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还是我们的人生领域中,我们教书育人最关键的还是使得学生学习的轻松,快乐,让学生真正的获得发展。

最后,再说说我的个人体会,在漫长的教学生活中,有时候很枯燥、很乏味,有会出现职业倦怠期,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小科目中,学生不是特别重视,所以更加需要我们的毅力去引导学生无论是从学习中还是从生活中都能真正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因为我们的这四本书中都不缺少生活二字。

政治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8

政治课教学的“理论灌输”、学生“死记硬背”、“抽象枯燥不实用”、学生不懂怎么学习、“高分低能”等问题一直都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着。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枯燥的条条让学生背得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我听到很多学生的呼声是:“老师,为什么要学政治?书本那么多内容,我该背哪些?背来有什么用?背完考完我就忘啦……”诚然,灌输和死记硬背培养出来的学生,结果是什么都没学到,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答题或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那怎么样才能有政治高效课堂呢?作为一个新老师,缺乏实践经验,我惟有从前辈的理论中不断去试验探索,后来,还是深感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实现高效课堂的好方法。

探究性学习是包括探究性学习方式和探究性学习课程两个层面的。作为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完全是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的。在我理解,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课本教材为探究内容,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相互讨论或在课前通过上网、文献书籍资料的查找等方式而后在课堂上充分自由表达,解难释疑,是学生质疑、探究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而现在新教材的框架结构基本上都是围绕探究性问题展开,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增添了大量的探究性思考题。教材在编写上与以往不同,增加了大量的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新材料、新信息,并且注重知识(观点)的产生过程,注重学生主体探究能力的培养,增设了综合探究内容,为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而考试也相应地增加了探究性试题的分量,综合探究试题有以下几种形式:模拟听证会、问卷设计、调查与演示、制定方案等等。政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这一要求,正确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热潮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比如赶时髦现象,泛泛而谈多,认真实践少;浅尝辄止多,长期坚持少。那些赶时髦的做法,那种认为“探究性学习过时了”的观点,都是不利于探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的。其实,探究性学习不是孤立静态的,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法,要与日常的学习活动结合,而且要伴随在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这样坚持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方才有希望收到效果,养成习惯,化作意识。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就在于必须把它落实到每一天的学习活动中。

那探究性学习在政治课中该如何运用贯彻呢?我认为,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精心备好课,设计好探究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建构知识,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新课程提倡教学四步骤,分别是情境导入、主题探究、形成意念以及践行要求。而在这四步骤之前,还有教师的备课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下面就这几点做一详细的探讨。

1、课前备课是提高探究质量的重要前提

教师在课前需要精心准备,这种准备既包括教师对教学环节与学生活动的预设。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和参照“课程标准”,把握当中的基础理论和重难点,然后详细地列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就必须是围绕着上述的教学目标而逐一引出,促使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时间、教学条件,在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的衔接点、情感的触动点等处设计问题,把握好针对性的原则,提高探究活动的精度。在这些“关节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有利于引起认知需要,开启思维阀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提高思想觉悟。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课程标准,把握住探究的“点”,在课前作好充分地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做到“精”探。备课的时候要注意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寻找答案,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努力可以克服的学习情境。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若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障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2、遵循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阶梯型”发展

“人的非特定化是一种不完善,可以说,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到世界之中;它没有对人做出最后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人留下了未确定性。”而恰是这种未确定性意味了教育对象的无限可塑性。不同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认知水平、认知能力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在设计探究活动的时候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点用“阶梯型”设问推进学生整体发展。这样,才能使各种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真真切切搞探究,最后实现知识的内化。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多媒体计算机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极佳工具。

教师在创设情境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的空间和时间,促使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边议,这样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现象的深入研究来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社会责任心”时,教师不要直接提问“什么是社会责任心?”而可以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提问,比如,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场景:某市一些公交车为方便乘客,在车厢里装了方便钩,可是没过几天,方便钩就不翼而飞,所剩无几。这些方便钩哪里去了?有的人拿走或损坏时别的乘客会看见,他们为什么还这样做?为什么有的乘客不会这么做?他们心中是怎么想的?这种循序的、迂回的设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由窄变宽,由具体到抽象,思维的探索性,深刻性必然会得到有效的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典型案例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讲《诚信是金》这课的时候,可以用社会的热点新闻“遇到被撞老人不敢扶”引发学生去思考。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新闻相关的案发背景让学生了解,而后让学生讨论回答,社会现在诚信缺失的问题。

(2)利用学生熟悉的名言、俗语

(3)利用形象的小故事

学生对小故事一般都比较感兴趣,如在学习“关注效益与公平”时设问:为什么“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切好”?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探究,学生很快掌握了“效益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4 、主题探究,师生互动

现代心理学认为,多向交往较之单向和双向交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即在课堂上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彼此交往、互相质疑,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产生链式反应。某一学生的新看法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新看法,这些学生的新看法又可以激发更多学生的新看法,反过来又影响原来的看法。如此反复循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异常迅速地发展。

师生互动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探究是互动的前提基础。根据设计的问题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人机(计算机多媒体)间的信息交流。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教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提供现在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和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教师为学生提供“即时教学”:鼓励并帮助学生查询相关资料;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对新信息的学习动机;并随时注意感受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偶然性,进行相应的反应。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在那种学生习惯于教师是“专家”而非 “学习者”的课堂文化气氛中。

瑞士著名教育专家皮亚杰曾强调指出:“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现在随着新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探究性学习方式也将不断地得到补充完善,探究性学习方式中的师生也必将会处于一个思维更加活跃的状态。

高效课堂,坚持探究性学习,我看行!

政治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9

经过对"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过去的教学大纲存在的种种问题.过去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太死,对政治的模式、知识点以及知识面都被一个框框僵化了,而且每节课所教的内容死板,必须在当节课完成。老师还必须将完成规定的知识范围,并不重视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能理解,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听课,留给学生讨论、自己调研的空间极为有限。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采用纸笔考试,统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是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政治课学习心得体会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实效。就政治课而言,教师如何充分发掘教材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针对这次课改,初一政治课的内容不再强化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内化,将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构建在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基础之上,并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能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教育思路符合初中生这一特殊年龄段的认知规律特点,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他们改变以往对政治课的一贯看法,能够对政治课感兴趣,喜欢政治课。在这种教学思路的引导下,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喜欢上政治课,又遇到了哪些问题,笔者有一些体会,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要想使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就要求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1、寓教于乐。

在讲“合作精神”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游戏————撑杆游戏。以小组为单位,站成一排抬起双手与胸齐平,手心相对,五指并拢,大拇指下放,把一根长杆放在所有人食指处撑好,要求大家把杆子下移至地面处,然后上移至原处。在这个过程中,若谁的食指离开杆子,便被罚下,若每组罚下三人,就是失败。其间同学们可以商议,看哪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游戏特别强调所有人的一致性,结果虽然每组学生都很用心,但大多数组在开始不久就把杆子举过了头顶,然后就相互埋怨。每组做完后老师借此告诉大家,合作要求有一个领导,步调要一致,不能只考虑自己;出现问题就相互埋怨,只会把问题越搞越乱,不会把问题解决好。只有在相互理解,共同探讨失败原因的前提下才能找到成功的出路。最后老师挑选靖个同学做示范,告诉大家这个游戏是可以成功的,打消同学们认为老师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的疑虑。这个游戏很有教育意义,学生乐于参与,认识很明确,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精神,加深了对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2、给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间的相互教育功能。

在讲“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笔者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让你感动的生命展示会”的作业,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报纸和听闻等,每人介绍一种让人感动的生命,并说明令人感动的原因。同学们找了很多,如深海动物要承受巨大的海压和漆黑的世界,南北极动物要经受极度的寒冷和刺眼的阳光,迎客松能在石缝间求得生存,小草能在柏油路的间隙求得生存,仙人掌能在极度缺水的沙漠求得生存,残疾人能参加各种运动会等等。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珍惜自己身边的每一种生命,让学生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从而鼓舞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做生命的强者。在讲“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时,学生讲出了许多人与动物相互关爱、母与子之间相互关爱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这种活动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敢于、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相互交流和影响,其教育效果远远胜于教师的一言堂。

3、利用现代媒体、影视作品进行教学。

如在讲“成功者的品质”时,可以结合影视作品。如《阿甘正传》展现执著有助于成功。在讲“生命的脆弱”时播放交通事故、天灾人祸的影片,这都是人力所不能抗拒的。在讲“关爱身边的环境”时,放《后天》的一些片断,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不关爱身边的环境,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还有一些歌曲也可拿来一用,如迈克·杰克逊的《地球之歌》等。

4、增进师生情感,师生共同成长。

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要对每个学生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例如,通过课下聊天,笔者了解到一位学生爱看刘墉的书,便与他交流,产生共鸣。他先后三次借书给笔者,笔者也借给他几本他没有的,我们就这样建立了书友关系,相互督促着看书。他其实是一位特别内向的学生,若不是因为借书这件事,可能笔者始终不会注意到他,他也不会对政治课有兴趣。但因为有了这样的接触,他因为喜欢与笔者沟通,继而喜欢政治课,也给笔者提供了更全面认识学生的机会,可以说双方都是受益人。这是笔者教改的一大收获————师生共同成长。通过课下交流,了解了许多学生的不同特色,如声乐、器乐、绘画、外文、体育等方面的特长,以及开朗、内敛、冲动、理智、大方、自私等性格特点。通过课上课下的情感交流,与许多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友情,大大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几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5、开展好主题探究活动。

在开展设计班徽的主题探究活动中,笔者要求每位同学都自己设计。首先,让同学们找了各种设计得好的徽章,进行学习、揣摩。其次,要求班徽设计要简明、有深刻内涵、能体现本班的特点。再次,拿出一节课展示设计,让每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设计的班徽,并说明设计理由。大家可以对某一设计提出建议,设计者可继续修改,然后将所有班徽在墙上展示一周,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本班班徽。选出后,请一位同学帮每人打印一个班徽,并对此同学给予加分表扬。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使学生满足了自我需要认可的内心需求,反响很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6、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优美动听,要注意模仿影视演员、相声演员的语言技巧,音调和节奏也不能太单一,要抑扬顿挫。老师每一个真诚、善良、会意、由衷的微笑,饱含着对学生的尊重、鼓励、赞许、支持、关怀和同情的真挚感情,学生从中获得奋发向上、克服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力量。

7、用幽默的方式批评学生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说话,老师以一句“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话来警告说话的学生,同学们因为都看了电影《天下无贼》,明白老师的意思,在清脆的笑声中,所有人停止了小声说话。这既维护了学生的面子,也达到了警示的目的,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批评方式。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围绕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中心而因材施教,总可以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达到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奠定基础。

政治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本人在这次的新课程培训当中获益良多,特别是对于新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建议、教学内容的改革等等作了深入的剖析。在这次的学习中,体会是深刻的,也为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上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就学习后自己的一些体会作一个总结。

1、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备课的出发点

备课是第一环节,教师在设计教法、编写教案时,在注重学生思想情况、识记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的勇气,调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贯穿在教学生活中,精心设计每个问题、学习方法、课内课外的每项活动。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灵感

灵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浓厚的兴趣,不能达到入迷的程度,便不会有灵感出现。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兴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

精心裁选生动、恰当、时代性强、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要用丰富、鲜活的事例吸引学生。

3、安排课后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精选题目,多维训练,创新题型,对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多角度训练。试题内容涉及到的材料也要体现新意,留给学生想象空间大,充分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

4、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学生走出课堂,在平时生活中关心时事新闻,寻找知识与实际的结合点,学以致用,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课从教学从备课到常规课堂教学再到课外活动,各个环节都必须贯彻新课程要求,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