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2024/10/06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3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1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现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游戏……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游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讨厌!”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

父母有时安排我到超市买东西,比如买酱油,我就明显的有抵触情绪,会很不耐烦地说:要买你自己买。”大人说:“如果没电脑,咋办?”我就顶嘴:“时代不同了,你们out了。”但如果听说要到超市去,我就像飞奔的野马一样,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撒欢儿而去。在路上就盘算着买这买那。到了超市两眼放绿光,我推着购物车穿梭在人群间,心里还盘算着哪种东西较好吃。父母为我大包小包的买,还问我够不够,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从来没为爸爸妈妈买过东西。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的听明白。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的接受。

三年级上学期学校要注射流感疫苗,我因为嫌麻烦就没打针。晚上,爸爸问我打疫苗没?我说打了。爸爸在我两个胳膊上找了好久,没看到针眼就问我:“你到底打针了没有?”我仍在撒谎,于是爸爸就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顿。挨打时我还在想:不就是没打针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后,爸爸耐心给我举实例、讲道理。现在,想起这件事来,我还挺后悔的。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是所有人生命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事情。这个父母句4次重复父母,说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体肤、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他(她)们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那么,我应该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呢?

孝顺孝顺,首先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

“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凭什么,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

孝是没有条件的。

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凉快。早上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东汉年间的黄香,早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黄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席子弄暖和。然后,再让父亲去睡。夏天,黄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凉快一些。这样父亲就能安然入睡了。

卧冰求鲤”同样讲的是孝是没有条件的这个道理的。西晋时期的王祥,母亲早亡,他一直和父亲及继母生活在一起。而继母总喜欢在父亲面前挑弄是非欺负王祥。所以,王祥从小也就失去了父爱。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祥仍然拼命满足继母的要求。有一次,继母病了想吃鲤鱼。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结冰了,怎么办?于是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这种孝心感动了。回想自己平时跟妈妈说话时,经常用命令的口气说:“妈,你快去给我倒杯水”、“妈,你给我点零花钱”……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发现我用“您”来称呼父母了。学着用商量的、请求的语气和父母说话了。

每天早上起床后,父母总要问我昨晚是否睡好了,然后再送我去上学。而现在,我要学会问父母早上好、晚安。

学习《弟子规》之后我学会了对父母的感念之恩,知道了如何做人,如何用《弟子规》这个家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尊敬父母、尊敬长辈、做一个尊师爱幼、懂礼貌、讲规矩的好孩子、好学生。

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诵和学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反思的、自我检讨的过程,这样才能做一个品德优良、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好学生!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2

第一次读《弟子规》时,觉得它很伟大,很深奥。慢慢地,随着时间推移,我又感悟出一些道理。今天,我又翻开了那本铺满灰尘的《弟子规》,细细品读,慢慢回味。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是古人告诫我们,不论平时什么情况,父母呼喊我们,得马上回应,不得拖沓。父母有事情让我们做,应马上去做,不能偷懒或推辞。

看完这句话,我立刻想到另外一句俗语:百善孝为先。是呀,我们孝尽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况只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呢?所以,我们应该把孝时刻记牢,做到。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是古人教育我们,不管是用餐,还是就座、行走时,先让长辈走在前面享用,再轮到晚辈来享用。

读过这句话,我想,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由长辈创造的,长辈是过了千辛万苦才让我们有这么好的生活,难道,我们连座位都不给那些给我们美好世界的'长辈们坐吗?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句古人告诉我们,在饮食方面,不要挑三拣四,能吃饱就行。而且不能吃得太多,要适量。

念了这句话,我的脑中立刻浮现出爸爸跟我说他小时候的食物:玉米稀、白面馒头……爸爸小时候吃了一次玉米稀都算“山珍海味”,肉更不用说,一年难得吃一次。而现在,人们的伙食要求高了,忘记了原来的艰苦,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真该改改!

终于,我把《弟子规》读完了。轻轻合上书本,仰望着窗外的点点繁星,在心里默默立志:“我要把《弟子规》中的每一点都做好!让《弟子规》伴我健康成长!”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3

当前教育模式大多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缺乏人文礼教的熏陶与高尚人格的培养,为了改正这一偏见,学校推出的“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他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们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文化。

在教学中,我做到“四个结合”,即学习与兴趣结合、内容与典故结合、学习与实做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全方位地让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洒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一、在《弟子规》诵读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首先声音要洪亮,要有精神,学生自然能精神奕奕,不会懒散。千万不要有断句错误,否则会误导学生,所以要注重自我进修。读经可以有抑扬顿挫的表现,随着声韵的高低起伏而自然晃动,不知不觉地,就会陶醉在读经的乐趣中。语速不宜过快。读得慢,让学生吐字分明清晰,有助于心定,再透过抑扬顿挫的经典诵读,还可以慢慢地体会个中的道理。因为我们知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二、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要培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采用了“只表扬,不批评”、“只鼓励,不强求”的教学原则,用“看谁读得准,看谁做得好”地口号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另外还采用评选“诵读小明星”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得诵读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三、在《弟子规》诵读的教学中结合课本内容讲一些经典故事教育学生。我遵循“让《弟子规》为我导行”,让“经典故事伴我成长”的教育理念,注重用故事启发和教育学生。《弟子规》内容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孟母断机》、《刘备教子》、《铁棒磨成针》、《苦心劝父》等等,这些曲折动人的故事能让孩子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使他们感悟到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四、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注重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弟子规》不只是背得滚瓜烂熟,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如果不能力行,学生背完《弟子规》又有什么用呢!我根据学习内容制定了许多关于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日常行为规范。其内容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健体、怎样相处……

五、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为了让家长能感受到《弟子规》给孩子带来的变化,我们实行了家校联系活动。在“家园互动栏”上我每天都给学生留一些有关《弟子规》内容的家庭作业,如: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买菜、做饭、洗衣服、浇花、打扫房间、倒垃圾;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等等。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家长和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有个学生家长谈道:有一次,他在外应酬,回家后酒醉呕吐、昏睡。孩子见到爸爸这种丑态,就说:“爸爸,饮酒醉,最为丑!”爸爸听到后感到吃惊,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懂得喝醉酒不对,知道行为的美丑,看来自己日后做事要注意对孩子的影响。此后,他在应酬时就很审慎,不再会醉酒而归。而且在餐桌上,经常提起女儿的话,影响周围的友人。

《弟子规》诵读教学实施两年来,学生们心中已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4

最近,我们的郑乐校长从海口带回了《弟子规》,送了我一本。课余,我通阅了。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体会很深,而且从中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的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5

最近,我们的郑乐校长从海口带回了《弟子规》,送了我一本。课余,我通阅了。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体会很深,而且从中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的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6

各位朋友,虽然我们生活在今日的太平盛世,物质文化等生活不断丰富,乐多数的为人父母却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甚感疲惫。往往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在学习上不求进取,在吃穿上相互攀比,一味追求新的时尚,迷恋与娱乐场所,交些无意之友,在社会上招惹是非。令父母大动肝火,搞得家庭不安等。我认为多数源于父母整日忙于工作和家庭生活,而忽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所致。因此我要将自己读书感悟和见解全盘托出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通过读《弟子规》使我深刻领悟其内涵和重要,此书全面系统地阐述做人、处事、交友、尊老、爱幼等道德行为规范。对当今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是百益而无害。它能胜于法制强行,它能在人的心灵上起到道德言行的约束,它能唤起人们的“仁爱”“慈悲”之心,从而能树起人生的正确坐标,远离是非避邪之路。俗话讲:山有根,水有源,人的品行好坏确实与家庭教育有关。比如:孔融四岁能让梨、黄香九岁为父暖被窝等。都是圣贤教育的结晶,然而,现代的一些为人父母实在是忽视这方面的圣贤教育,肆意宠爱,娇惯孩子。出门坐客惟恐孩子吃的少,儿子吃这个吧!要那个吧!逛商场先让孩子挑玩具,逢人先谈自己孩子怎么调皮怎么乖。有的甚至在孩子生日时大摆宴席,收合理。致使孩子有一种高傲唯我独尊的感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奢侈腐化的种子。

在处事交往中总是爱上便宜父母,朝思暮想提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能好好学,可以竭尽全力不惜一切地达到孩子的所求欲望。而忽视了正确的圣贤教育遗弃了道德行为地约束,导致有的孩子走出大学校门后还为报答父母多年来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而走上违法之路,真是可悲可叹!为此,我建议做人父母的要重视和培养道孩子的品德素质,从《弟子规》学起。让他们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育,令其明辨是非,善恶,尊老爱幼。自己要以身作则,处处为孩子作好表率,引导和启发孩子们的`“孝心”、“爱心”和“感恩心”开拓孩子们的道德智慧,为他们传授圣贤教育的典范。总而言之我认为《弟子规》是圣贤教育的指南,它不但适用于家庭教育,并且还适用于各阶层不同年龄人的学习和效仿。是正规人生纠正错误的良方。从都应以《弟子规》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希望所有的为人父母依照《弟子规》教育好下一代,让古圣先贤的智慧在孩子们心中萌芽生根,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使所有的父母都能体会到圣贤教育带给社会与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7

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书籍是人累进步的阶梯”。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最近一段时间,我就在读一本《弟子规》的书,里面说的一些话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我觉得我有很多方面做的不够好,比如说不尊敬长辈方面、言行举止方面,与同学之间相处有小摩擦等等。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后,里面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父母对我们的教导要恭敬地听明白;父母对我们地批评,我们应当顺从的接受。想想我以前对爸爸妈妈做过的事和说过的话,真是让我感到惭愧啊。

就拿一件小事情来说,妈妈平时在家总是对我说出门在外见到熟悉的人要主动向人打招呼,别人问话要有礼貌地回答,可是到了外面我总是做不到,把妈妈的话当成耳边风。做作业的时候我总是粗心大意,磨磨蹭蹭的.,妈妈责备我几句,我还不耐烦地跟她顶嘴,有时还会把妈妈给气个半死。读了《弟子规》后我才知道了怎样做才算得上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弟子规》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时时刻刻的约束自己,在学校里做老师的好学生,在家里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8

从事教师工作几年,常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不断探索,但始终苦于无门,不得要领,直至学习了《弟子规》,才觉得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典可依。现就我粗浅的认识言谈于下。

《弟子规》由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将《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三字一组、两组一韵、四组一句编篡成文。后经晚清秀才贾存仁修订更名为《弟子规》。与《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一起成为启蒙教育的基础教材,是教育学生敦伦尽份、防邪存正的最佳读物。

全文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五部分,对“弟子”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言简意骇的语言做了详细全面的阐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现在中小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孝是道德的根本所在。所以,《弟子规》说:“首孝悌”。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之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之以悌,所以敬天之为人兄者也。教之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故子曰:“夫孝,始于事亲,终于立身。”

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如果能做到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以“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那么“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不难做到。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后才是“授业”和“解惑”。什么是“道”?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所谓“道”就是天、地、人的自然法则,是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行为准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每个人开始都是本性善良的,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习惯相去甚远,如不及时教导,善良的本性可能会发生偏离。

学生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面影响。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弟子规》,不仅可以使学生不断的提高境界,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对各种坏习惯的识别能力和免疫能力。所以为了我们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构建我们的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弟子规》的学习势在必行。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9

记得第一次遇到《弟子规》,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古朴而精致的封面,给我的第一印象:《弟子规》是一本儿童读本,我漫不经心的翻开书,当我翻开书本看到《弟子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那么学文。让我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好似听到古圣先师谆谆的教导,就像清澈的小溪流入我的心田。当我从头到尾读完《弟子规》,我感到心头一亮。原来小小一本《弟子规》是指导我们如何正确的做人、待人、处事、待物,是教导我们生活、学习应有的礼仪与道德标准。 《弟子规》篇幅不长,分五个部分。详细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标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慎重,做人要讲信用、讲仁义、讲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群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必做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不要浪费光阴,要抓紧时间精力去学习技艺等其他有益的知识学问。

《弟子规》的每一句,就是我们的一言一行,“置冠服,有定位,”衣帽应放置在该放的地方,要放整齐:“兄道友,弟道恭,”哥哥要友爱弟弟,弟弟对哥哥要恭敬:“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在生活中教导我们尊敬老人:“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我们每个人与朋友相处,如果听到讲自己的过失或缺点就生气不快乐,听到人家赞誉你、夸奖你,你就很欢喜、很快乐,如果是这样,时间一长,真正的好友会远离你,朋友,损友就是朋友,他会渐渐地接近你。为什么呢?因为人不会轻易宣扬别人的过失,如果朋友间的交往达不到一定的程度,他不会指出你的过失,而人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过失,如果朋友指出你的不对,看到你很生气,下一次,他肯定不会再讲,为什么?他怕跟你结怨,所以如果没有雅量不能承受朋友的奉劝,你的好朋友当然会渐渐离你而去,朋友会渐渐接近你:“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学习要有恒心有毅力,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否则学到的只是浅薄、外表的东西,不会有成就。

读《弟子规》要用我们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规》的每一句都是我们每个人心性的流露,“父母呼,应勿缓”虽然只是对父母一个恭敬的行为,但是心中要时时刻刻对父母保持孝敬!

我认为《弟子规》确实是指导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一本好书,时常能把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弟子规》进展约束,反省自己的过失并能改正,假以时日,相信自己会有很大的进步。 《弟子规》的学习对我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在班级管理方面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首先,《弟子规》是依据圣人孔子的教导编成的,每一段语句都是三个字,既押韵、好背、琅琅上口,又不乏童趣。让严肃可敬的规矩变成一种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直击心灵的是两个字“孝”和“教”.”“孝”是我的立身之根,“教”是我的立业之本,理解这个根本,就向“做一名优秀而幸福的教师”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10

读了两年的《弟子规》,感触良多。《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承载了古人先贤对于人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标准:孝顺、友悌、严谨、诚信、爱心、仁义和好学。我从身边的电影卡实际出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入则孝,这是弟子规对我们的第一个要求。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的了。对于我们这种长期出门在外的打工仔,虽然不能待在父母身边以尽孝道,但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努力,替父母分担一些,多打电话回家和爸爸妈妈聊聊天就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孝道。

泛爱众,其实就是前面说到了的要与他人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在现实生活中处处以恭敬、谦卑为原则,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结富人,不看不起穷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同时在工作生活过程中,不说人是非,不揭人短处,要尊重同事朋友。我要努力学会去从真心里爱别人。我要不断历事炼心、不断努力。仁慈、悲悯一切众生,是圣人、菩萨的境界,我要从弟子规的基础开始,从做一个标准的好人开始,立志向、学圣贤,做菩萨。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加团结、和谐。打造优秀集体,从我做起。

感谢看购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实现梦想,还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古人的洗涤。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11

进入小学的校门第一次学习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12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弟子规》被称为我国的国学,是我国清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启蒙课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父母教 需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认真地听个明白;父母的责备 批评,应该虚心 顺从地接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同龄孩子学习不肯用功,非常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及时完成,甚至不听老师和父母的话,学习成绩就不能提高。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尖酸刻薄的话,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要说。粗俗无赖的不良习气,要坚决戒除掉。经常有许多小朋友喜欢说脏话,既不文明也不礼貌,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是老说脏话,长大了就改不了这个坏习惯。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什么人都必须互相关心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小学生不管成绩好坏 家庭条件如何,从小就要养成谦虚谨慎 互相关心 互相爱护的优秀品格,团结一致,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弟子规》这本书上的好句很多,意义也非常深刻,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13

各位朋友,虽然我们生活在今日的太平盛世,物质文化等生活不断丰富,乐多数的为人父母却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甚感疲惫。往往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在学习上不求进取,在吃穿上相互攀比,一味追求新的时尚,迷恋与娱乐场所,交些无意之友,在社会上招惹是非。令父母大动肝火,搞得家庭不安等。我认为多数源于父母整日忙于工作和家庭生活,而忽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所致。因此我要将自己读书感悟和见解全盘托出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通过读《弟子规》使我深刻领悟其内涵和重要,此书全面系统地阐述做人、处事、交友、尊老、爱幼等道德行为规范。对当今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是百益而无害。它能胜于法制强行,它能在人的心灵上起到道德言行的约束,它能唤起人们的'“仁爱”“慈悲”之心,从而能树起人生的正确坐标,远离是非避邪之路。俗话讲:山有根,水有源,人的品行好坏确实与家庭教育有关。比如:孔融四岁能让梨、黄香九岁为父暖被窝等。都是圣贤教育的结晶,然而,现代的一些为人父母实在是忽视这方面的圣贤教育,肆意宠爱,娇惯孩子。出门坐客惟恐孩子吃的少,儿子吃这个吧!要那个吧!逛商场先让孩子挑玩具,逢人先谈自己孩子怎么调皮怎么乖。有的甚至在孩子生日时大摆宴席,收合理。致使孩子有一种高傲唯我独尊的感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奢侈腐化的种子。

在处事交往中总是爱上便宜父母,朝思暮想提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能好好学,可以竭尽全力不惜一切地达到孩子的所求欲望。而忽视了正确的圣贤教育遗弃了道德行为地约束,导致有的孩子走出大学校门后还为报答父母多年来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而走上违法之路,真是可悲可叹!为此,我建议做人父母的要重视和培养道孩子的品德素质,从《弟子规》学起。让他们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育,令其明辨是非,善恶,尊老爱幼。自己要以身作则,处处为孩子作好表率,引导和启发孩子们的“孝心”、“爱心”和“感恩心”开拓孩子们的道德智慧,为他们传授圣贤教育的典范。总而言之我认为《弟子规》是圣贤教育的指南,它不但适用于家庭教育,并且还适用于各阶层不同年龄人的学习和效仿。是正规人生纠正错误的良方。从都应以《弟子规》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希望所有的为人父母依照《弟子规》教育好下一代,让古圣先贤的智慧在孩子们心中萌芽生根,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使所有的父母都能体会到圣贤教育带给社会与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14

十月我们班开展了亲子共读《弟子规》的活动,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这一个月中,使我对《弟子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中有许多是对儿童行为的规范,比如尊重长辈,坐立有序,生活方面讲究卫生,待人礼貌,讲诚信,珍惜时间等等,这些都是对儿童起到很好的教育意义。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这几点:当我们学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孩子有些惭愧的说:“妈妈这点我做的不好,你经常叫我的时候,我都没有及时答应,有时你叫了我三四遍我才回应你,这点我今后一定改正。

当学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时,孩子有些小自豪的说:“这个我都有做到,有好吃的我都让爸爸妈妈先尝,坐公共汽车时,看到爷爷奶奶我都赶紧把座位让给他们。”

和孩子共读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有趣的时刻,比如有学到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时,她感慨到原来古代人也不喜欢挑食的孩子呀!妈妈我告诉你个秘密靳老师也不喜欢挑食的孩子,虽然我以前也挑食,但是我已经在慢慢改正了,在学校不管爱吃不爱吃的我都吃。我要努力做个不挑食的孩子!

学习弟子规也给了她教育爸爸的机会,其中有讲到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他说:“爸爸这点做的不好,他就有喝醉酒的`时候,确实爸爸喝醉的样子还挺丑的。我要好好给爸爸讲讲道理,让他少喝酒更不能喝醉,要不他就是最丑的爸爸!”

通过学习《弟子规》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希望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做人因该尊师重道,孝顺父母,诚信友善,培养孩子的思想美德要践行在实际生活当中的意识。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15

学校:长兴一中班级:初二(9)班姓名:张盟“弟子规,圣人训。首孝书,次谨言······”这是《弟子规》中的开头,说道《弟子规》我便联想到了孔子。因为,这书是根据孔子对弟子们的教导和规矩所总结出来后编册成书的。这本书之所以能从古代流传到现代,是因为它包含了各种美德,使致于千千万万的亲少年儿童都阅读过此书,都能够从书中汲取知识,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暑假里,我也阅读了这本书。同样,它也使我受益匪浅。它的文学格式类似于《三字经》虽然简单易读却包含了许多大道理。我看的这本《弟子规》中,不仅有原句,还包含了许多对应的小故事。其中,有讲孝顺父母的,有刻苦学习的,珍惜时光的,还有讲信用的等等。

这么多的名言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这十三个字“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废。”意思就是说“外出的时候要告诉父母去哪里,回来的时候,一定要先见父母,让他们能感到安心,不必为你着急。日常生活作息要讲规律,并且所从事的工作不随便去改变。”是啊!这讲的不正是我们的`生活吗?这不又让我想起了读小学三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情,那天是星期五,吃好晚饭,我没跟父母讲,便跑到小公园里与同学一起玩,过了一会儿,同学提出到她家去玩,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竟把这事忘记告诉父母了。在同学家里待到八点多钟,我告别了同学,往家里跑。回到家才发现只有外婆一个人在家,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外婆就说话了:你总算回来了,你爸

妈都急死了,到外面去找你了。说完就打电话叫父母回来。从此我再也不敢出门不告诉父母啦。是呀!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世界上最爱你的就是父母了,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的时候发现我们不见了,还得急着找我们,我们怎么忍心呢?所以我们要多关心父母,因为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太多。

《弟子规》中还有这样许多的名句,他们来源于生活,同样也运用于生活之中,总能让我们感悟人生,因让《弟子规》中的美德永远流传下去。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16

进入小学的校门第一次学习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17

十月我们班开展了亲子共读《弟子规》的活动,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这一个月中,使我对《弟子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中有许多是对儿童行为的规范,比如尊重长辈,坐立有序,生活方面讲究卫生,待人礼貌,讲诚信,珍惜时间等等,这些都是对儿童起到很好的教育意义。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这几点:当我们学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孩子有些惭愧的说:“妈妈这点我做的不好,你经常叫我的时候,我都没有及时答应,有时你叫了我三四遍我才回应你,这点我今后一定改正。

当学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时,孩子有些小自豪的说:“这个我都有做到,有好吃的我都让爸爸妈妈先尝,坐公共汽车时,看到爷爷奶奶我都赶紧把座位让给他们。”

和孩子共读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有趣的时刻,比如有学到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时,她感慨到原来古代人也不喜欢挑食的孩子呀!妈妈我告诉你个秘密靳老师也不喜欢挑食的孩子,虽然我以前也挑食,但是我已经在慢慢改正了,在学校不管爱吃不爱吃的我都吃。我要努力做个不挑食的孩子!

学习弟子规也给了她教育爸爸的机会,其中有讲到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他说:“爸爸这点做的不好,他就有喝醉酒的时候,确实爸爸喝醉的.样子还挺丑的。我要好好给爸爸讲讲道理,让他少喝酒更不能喝醉,要不他就是最丑的爸爸!”

通过学习《弟子规》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希望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做人因该尊师重道,孝顺父母,诚信友善,培养孩子的思想美德要践行在实际生活当中的意识。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18

初次接触《第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听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非常贫困,爷爷奶奶生病时,母亲把家中所有的积蓄和每月工资,全部拿出来给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债过日子。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字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00年,当我们面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这本书。要报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以众生之苦为己苦,帮助更多有缘人。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19

《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还要对自已行为约束,诚实可信,博爱众生并亲近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为先,而“孝”和“弟”这两个字则是弟子规贯穿中心的“一条线”。“孝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地提升。其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为国家栋梁。

学习《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读《弟子规》,并细细思量,我真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啊!

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他们用自己浓浓的亲情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对父母来说,我们是上天赠给他们的礼物,但在我们心中,父母是无可替代的,爸爸、妈妈良苦用心,谆谆教诲的话语,你们也常常随着自己的意愿,想听就听吧,若有一点不如意就顶撞回去,以至离家出走,更厉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今天想来,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羊跪乳,鸦反哺,为人子女理当“孝”字为先。“孝”就是心怀感激,用爱作出回报。我们的父母大都承担着家庭的负担,每日里,有的或在工厂车间、野地农田辛勤劳作,有的或在书山文海之中与科学技术领域艰辛探索,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报社会,同时还对我们呵护有加,似明灯引领我们一步一步前行。作为儿女,每天惦记着父母,为父母辛劳,这应该是做人的起码良知,是作为后人应尽的最基本的责任。我们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情还无能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愿与希望,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每天让父母开心,这无疑是我们今天必须努力去做的。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学生所尽孝道的最好体现。

“入则孝”,一个在家能敬重、孝顺和关爱父母长辈的人,其品格与德性的延展必然会有一颗感恩于博爱之心,就一定会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善行善为,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古有大孝之女花木兰,大孝之男岳飞;今有著名孝子许世友无不为国家民族创下惊天伟业便是有力例证!

我深信:“心中有爱,就有‘孝’。”父母需要的是“真爱”,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奉养”。我们要诚心孝顺父母,并化成行动,这样父母一定会非常感动,那也就能报答父母恩情的万分之一了。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20

在这个愉快的暑假之前,邝老师让我们背《弟子规》,这样可以懂得各种场合的礼貌。背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了《弟子规》主要讲的是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兄弟姐妹之间要有爱、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做人要有信用等……

其中我最有印象的两句话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爸爸妈妈呼唤我们的时候要马上答应,然后去做。还有爸爸妈妈教导我们的时候要恭敬地听,爸爸妈妈说我们不好的地方的时候要赶紧接受。

以前妈妈爸爸批评我的`时候我经常说:“真是的,这么不耐烦,哼!”然后跑到我的卧室里面生气。读完《弟子规》这本书以后,当爸爸妈妈再批评我时,我虽然也会说气话,可是不会跑到房间里去生气了。即使跑到房间里去生气,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气的那么久。爸爸妈妈都称赞了我。我开心极了!我一定要遵守《弟子规》里面的各种教导和礼仪。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21

《弟子规》,就是把圣人教育贯彻到生活中,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来。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十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在孝方面,就应按《弟子规》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献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深切体会后,才发现自己做的不够;另一方面,自己作为父母,在引导孩子熟读的同时,应该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其次,《弟子规》里,我读到了诚信。为人处世,除了孝道,就是诚信了。诚信为本,诚信也是国人所追求和倡导的一个基本素质。任何时候,任何朝代,一个人立于世,只要开口说话,首先就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是不可能永远行得通的。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花言巧语。

另外,从《弟子规》里,我还读到了仁爱,提示自己对身边的人要有颗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坏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的、愚笨的、尊贵的.、贫贱的,不同国界、不同种族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也毫无虚假。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重温传统文化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弟子规》作者李毓秀,要感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想《弟子规》中写的,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22

进入小学的校门第一次学习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23

最近,我们的郑乐校长从海口带回了《弟子规》,送了我一本。课余,我通阅了。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体会很深,而且从中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的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24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弟子规》的实质是孝在先,友爱兄弟姐妹,对己谨信,对人仁爱,有能力在学习知识。至于其中的实际做法,我们能做的,去做,不适应现在社会的方式,我们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规》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而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不按照这个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难行。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传统道德观。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25

常言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其实这些章句我们整天都听见,因为每天放学后,广播都会播放《弟子规》的,而忙于吃饭,洗澡的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心思去体会其含义,更别说领略个中做人的道理了。

一天,我到学校图书馆,那本红彤彤的弟子规直奔我的视线,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只要看上一本书,不把它领会透彻,我不会释手。我坐下认真地浏览,掩卷沉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它是教我们如何做人的。

“首孝悌”,它是教导我们要听从长辈教诲,孝敬长辈的。而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大多数属于叛逆型的,随波逐流,脾气暴躁,做事情缺乏耐性,常自认为做事情很正确。此刻,我知自己道错了。

“次谨信”——通行社会的绿卡,这个我们每个同学基本做到了,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它是促进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一个人谨言慎行了,就会懂得尊重别人,与人为善。这样的人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一个道德修养高尚的。这些我们都深有体会。

其中最令我有感触的是“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几句。自从上了初中后,我们班同学的眼里只有中考,个个都成了学习的“奴隶”,忽略我们身边的同学和生活,成了“两脚书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同学之间的交流。而我们因为是同学,碍于情面,不敢给予任何批评,尽管那时无原则地纵容。后来,班主任很机智地唤醒我们无知的心灵,并言传身教,让我们深刻领略到“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精髓。

从那以后,我们同学、朋友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学习也有了飞跃的进步,这总算不费老师的一片苦心了!先学会如何做人,再谈如何学习。

《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26

最近,我们的郑乐校长从海口带回了《弟子规》,送了我一本。课余,我通阅了。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体会很深,而且从中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的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27

从事教师工作几年,常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不断探索,但始终苦于无门,不得要领,直至学习了《弟子规》,才觉得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典可依。现就我粗浅的认识言谈于下。

《弟子规》由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将《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三字一组、两组一韵、四组一句编篡成文。后经晚清秀才贾存仁修订更名为《弟子规》。与《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一起成为启蒙教育的基础教材,是教育学生敦伦尽份、防邪存正的最佳读物。

全文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五部分,对“弟子”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言简意骇的语言做了详细全面的阐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现在中小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孝是道德的根本所在。所以,《弟子规》说:“首孝悌”。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之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之以悌,所以敬天之为人兄者也。教之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故子曰:“夫孝,始于事亲,终于立身。”

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如果能做到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以“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那么“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不难做到。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后才是“授业”和“解惑”。什么是“道”?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所谓“道”就是天、地、人的自然法则,是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行为准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每个人开始都是本性善良的,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习惯相去甚远,如不及时教导,善良的本性可能会发生偏离。

学生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面影响。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弟子规》,不仅可以使学生不断的提高境界,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对各种坏习惯的识别能力和免疫能力。所以为了我们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构建我们的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弟子规》的学习势在必行。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28

当前教育模式大多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缺乏人文礼教的熏陶与高尚人格的培养,为了改正这一偏见,学校推出的“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他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们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文化。

在教学中,我做到“四个结合”,即学习与兴趣结合、内容与典故结合、学习与实做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全方位地让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洒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一、在《弟子规》诵读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首先声音要洪亮,要有精神,学生自然能精神奕奕,不会懒散。千万不要有断句错误,否则会误导学生,所以要注重自我进修。读经可以有抑扬顿挫的表现,随着声韵的高低起伏而自然晃动,不知不觉地,就会陶醉在读经的乐趣中。语速不宜过快。读得慢,让学生吐字分明清晰,有助于心定,再透过抑扬顿挫的经典诵读,还可以慢慢地体会个中的道理。因为我们知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二、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要培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采用了“只表扬,不批评”、“只鼓励,不强求”的教学原则,用“看谁读得准,看谁做得好”地口号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另外还采用评选“诵读小明星”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得诵读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三、在《弟子规》诵读的教学中结合课本内容讲一些经典故事教育学生。我遵循“让《弟子规》为我导行”,让“经典故事伴我成长”的教育理念,注重用故事启发和教育学生。《弟子规》内容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孟母断机》、《刘备教子》、《铁棒磨成针》、《苦心劝父》等等,这些曲折动人的故事能让孩子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使他们感悟到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四、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注重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弟子规》不只是背得滚瓜烂熟,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如果不能力行,学生背完《弟子规》又有什么用呢!我根据学习内容制定了许多关于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日常行为规范。其内容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健体、怎样相处……

五、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为了让家长能感受到《弟子规》给孩子带来的变化,我们实行了家校联系活动。在“家园互动栏”上我每天都给学生留一些有关《弟子规》内容的家庭作业,如: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买菜、做饭、洗衣服、浇花、打扫房间、倒垃圾;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等等。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家长和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有个学生家长谈道:有一次,他在外应酬,回家后酒醉呕吐、昏睡。孩子见到爸爸这种丑态,就说:“爸爸,饮酒醉,最为丑!”爸爸听到后感到吃惊,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懂得喝醉酒不对,知道行为的美丑,看来自己日后做事要注意对孩子的影响。此后,他在应酬时就很审慎,不再会醉酒而归。而且在餐桌上,经常提起女儿的话,影响周围的友人。

《弟子规》诵读教学实施两年来,学生们心中已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29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现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游戏……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游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讨厌!”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

父母有时安排我到超市买东西,比如买酱油,我就明显的有抵触情绪,会很不耐烦地说:要买你自己买。”大人说:“如果没电脑,咋办?”我就顶嘴:“时代不同了,你们out了。”但如果听说要到超市去,我就像飞奔的野马一样,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撒欢儿而去。在路上就盘算着买这买那。到了超市两眼放绿光,我推着购物车穿梭在人群间,心里还盘算着哪种东西较好吃。父母为我大包小包的买,还问我够不够,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从来没为爸爸妈妈买过东西。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的听明白。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的接受。

三年级上学期学校要注射流感疫苗,我因为嫌麻烦就没打针。晚上,爸爸问我打疫苗没?我说打了。爸爸在我两个胳膊上找了好久,没看到针眼就问我:“你到底打针了没有?”我仍在撒谎,于是爸爸就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顿。挨打时我还在想:不就是没打针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后,爸爸耐心给我举实例、讲道理。现在,想起这件事来,我还挺后悔的。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是所有人生命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事情。这个父母句4次重复父母,说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体肤、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他(她)们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那么,我应该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呢?

孝顺孝顺,首先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

“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凭什么,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

孝是没有条件的。

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凉快。早上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东汉年间的黄香,早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黄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席子弄暖和。然后,再让父亲去睡。夏天,黄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凉快一些。这样父亲就能安然入睡了。

卧冰求鲤”同样讲的是孝是没有条件的这个道理的。西晋时期的王祥,母亲早亡,他一直和父亲及继母生活在一起。而继母总喜欢在父亲面前挑弄是非欺负王祥。所以,王祥从小也就失去了父爱。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祥仍然拼命满足继母的要求。有一次,继母病了想吃鲤鱼。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结冰了,怎么办?于是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这种孝心感动了。回想自己平时跟妈妈说话时,经常用命令的口气说:“妈,你快去给我倒杯水”、“妈,你给我点零花钱”……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发现我用“您”来称呼父母了。学着用商量的、请求的语气和父母说话了。

每天早上起床后,父母总要问我昨晚是否睡好了,然后再送我去上学。而现在,我要学会问父母早上好、晚安。

学习《弟子规》之后我学会了对父母的感念之恩,知道了如何做人,如何用《弟子规》这个家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尊敬父母、尊敬长辈、做一个尊师爱幼、懂礼貌、讲规矩的好孩子、好学生。

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诵和学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反思的、自我检讨的过程,这样才能做一个品德优良、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好学生!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30

常言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其实这些章句我们整天都听见,因为每天放学后,广播都会播放《弟子规》的,而忙于吃饭,洗澡的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心思去体会其含义,更别说领略个中做人的道理了。

一天,我到学校图书馆,那本红彤彤的弟子规直奔我的视线,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只要看上一本书,不把它领会透彻,我不会释手。我坐下认真地浏览,掩卷沉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它是教我们如何做人的。

“首孝悌”,它是教导我们要听从长辈教诲,孝敬长辈的。而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大多数属于叛逆型的,随波逐流,脾气暴躁,做事情缺乏耐性,常自认为做事情很正确。此刻,我知自己道错了。

“次谨信”——通行社会的绿卡,这个我们每个同学基本做到了,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它是促进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一个人谨言慎行了,就会懂得尊重别人,与人为善。这样的人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一个道德修养高尚的。这些我们都深有体会。

其中最令我有感触的是“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几句。自从上了初中后,我们班同学的眼里只有中考,个个都成了学习的“奴隶”,忽略我们身边的同学和生活,成了“两脚书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同学之间的交流。而我们因为是同学,碍于情面,不敢给予任何批评,尽管那时无原则地纵容。后来,班主任很机智地唤醒我们无知的心灵,并言传身教,让我们深刻领略到“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精髓。

从那以后,我们同学、朋友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学习也有了飞跃的进步,这总算不费老师的一片苦心了!先学会如何做人,再谈如何学习。

《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31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现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游戏……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游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讨厌!”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

父母有时安排我到超市买东西,比如买酱油,我就明显的有抵触情绪,会很不耐烦地说:要买你自己买。”大人说:“如果没电脑,咋办?”我就顶嘴:“时代不同了,你们out了。”但如果听说要到超市去,我就像飞奔的野马一样,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撒欢儿而去。在路上就盘算着买这买那。到了超市两眼放绿光,我推着购物车穿梭在人群间,心里还盘算着哪种东西较好吃。父母为我大包小包的买,还问我够不够,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从来没为爸爸妈妈买过东西。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的听明白。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的接受。

三年级上学期学校要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我因为嫌麻烦就没打针。晚上,爸爸问我打疫苗没?我说打了。爸爸在我两个胳膊上找了好久,没看到针眼就问我:“你到底打针了没有?”我仍在撒谎,于是爸爸就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顿。挨打时我还在想:不就是没打针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后,爸爸耐心给我举实例、讲道理。现在,想起这件事来,我还挺后悔的。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是所有人生命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事情。这个父母句4次重复父母,说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体肤、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他(她)们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那么,我应该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呢?

孝顺孝顺,首先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

“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凭什么,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

孝是没有条件的。

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凉快。早上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东汉年间的'黄香,早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黄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席子弄暖和。然后,再让父亲去睡。夏天,黄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凉快一些。这样父亲就能安然入睡了。

卧冰求鲤”同样讲的是孝是没有条件的这个道理的。西晋时期的王祥,母亲早亡,他一直和父亲及继母生活在一起。而继母总喜欢在父亲面前挑弄是非欺负王祥。所以,王祥从小也就失去了父爱。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祥仍然拼命满足继母的要求。有一次,继母病了想吃鲤鱼。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结冰了,怎么办?于是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这种孝心感动了。回想自己平时跟妈妈说话时,经常用命令的口气说:“妈,你快去给我倒杯水”、“妈,你给我点零花钱”……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发现我用“您”来称呼父母了。学着用商量的、请求的语气和父母说话了。

每天早上起床后,父母总要问我昨晚是否睡好了,然后再送我去上学。而现在,我要学会问父母早上好、晚安。

学习《弟子规》之后我学会了对父母的感念之恩,知道了如何做人,如何用《弟子规》这个家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尊敬父母、尊敬长辈、做一个尊师爱幼、懂礼貌、讲规矩的好孩子、好学生。

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诵和学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反思的、自我检讨的过程,这样才能做一个品德优良、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好学生!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32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我觉得都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我,哆嗦了几句,我反而讨厌他们。现在想想那多不应该啊!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就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母亲的我就应正确引导孩子诵读《弟子规》。让她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母亲的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所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现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并提高自己的修养。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33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匪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匪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34

第一次读《弟子规》时,觉得它很伟大,很深奥。慢慢地,随着时间推移,我又感悟出一些道理。今天,我又翻开了那本铺满灰尘的《弟子规》,细细品读,慢慢回味。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是古人告诫我们,不论平时什么情况,父母呼喊我们,得马上回应,不得拖沓。父母有事情让我们做,应马上去做,不能偷懒或推辞。

看完这句话,我立刻想到另外一句俗语:百善孝为先。是呀,我们孝尽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况只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呢?所以,我们应该把孝时刻记牢,做到。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是古人教育我们,不管是用餐,还是就座、行走时,先让长辈走在前面享用,再轮到晚辈来享用。

读过这句话,我想,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由长辈创造的,长辈是过了千辛万苦才让我们有这么好的生活,难道,我们连座位都不给那些给我们美好世界的长辈们坐吗?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句古人告诉我们,在饮食方面,不要挑三拣四,能吃饱就行。而且不能吃得太多,要适量。

念了这句话,我的脑中立刻浮现出爸爸跟我说他小时候的食物:玉米稀、白面馒头……爸爸小时候吃了一次玉米稀都算“山珍海味”,肉更不用说,一年难得吃一次。而现在,人们的伙食要求高了,忘记了原来的艰苦,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真该改改!

终于,我把《弟子规》读完了。轻轻合上书本,仰望着窗外的点点繁星,在心里默默立志:“我要把《弟子规》中的每一点都做好!让《弟子规》伴我健康成长!”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35

进入小学的校门第一次学习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