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2024/10/05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精选37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1

蜗牛,背上有壳,心中无壳。人,背上无壳,心中有壳。

——题记

最近闲来无事,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心中颇有感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趣事,从而反映了鲁迅童年的快乐,无忧无虑。

在看完这篇文章后,我不禁陷入了深思:鲁迅那时候,非常活泼、天真,而现在的孩子,一个个迷失在题目中,就像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在茫茫大海中迷失了方向。他只能说:Ade,我的欢乐,Ade,我的童年,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几天前的一件事。

那时,我正去S学校参观。走进教室,我惊奇地发现,黑板上的作业多得超乎我的想像,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蜗牛,背上有壳,心中无壳。人,背上无壳,心中有壳。

是啊,如今的孩子,身上背负着学习的壳,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已没有了往日的快乐的童年。人们啊,让孩子们“忙趁东风放纸鸢”吧,卸去孩子们背上的壳,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2

读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仿佛就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小鲁迅从纸上跃到了我面前。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这些都是百草园的真实写照。它们就像一股清凉的泉水流进每个人的心里。这些新鲜的事物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它们孩子来说就像天边的云朵一样,难以触及。读着读着,我才发现小鲁迅在百草园里是很孤独的。他不像我们有那么多的小伙伴,他只有看似只长满了野草的百草园。所以我又有几分同情小时候的鲁迅了。

我也曾憧憬过能有个机会可以做次神仙,原来何首乌的根有像人形的,我边笑边想着。那我是不是也可以成仙啊?

我最喜欢就是在雪后空地上捕鸟。须在下一两天雪后扫开一块空地,撒上秕谷,用一根小棍支起一面竹筐,系上一根小绳,远远的牵着。啊,鸟雀终于来了。不可以急。小鲁迅屏息凝神,脑海里却憧憬着鸟雀们在口袋里叽叽喳喳又挤又叫的样子。不自觉的握着绳子的手往后拉了拉。呀,鸟雀都吓跑啦!鸟儿都惊得直冲云霄。我好像看到了躲在石头后面小鲁迅沮丧的样子。

小鲁迅的生活真是令我羡慕,但我也不会忽视伏在桌上执笔的大鲁迅。朝花夕拾。这多么形象的比喻。鲁迅先生用精湛的文笔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深入人心的故事。鲁迅的精神令我敬佩,他的童年令我羡慕。这虽然是一篇鲁迅先生在中年写下的回忆,却是他童年的回忆。或许正是因为有过一段美好的童年,严而不厉的先生造就了未来的民族魂。

我觉着,如果静静的思索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你会觉着你是在看画,不是在看文。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3

在文中,作者充分描绘出百草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无疑是一个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机。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老师家的书房。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习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边是鲁迅先生一天学习的内容。他的父母将他送到城中最严厉的书塾,使他再也见不到美丽的百草园了。

这一前一后的对比是不存在前褒后贬的现象的。百草园里的,固然是欢乐,天真的,三味书屋的生活描写又何尝不是充满了新奇和趣味?所以,客观来讲,这篇文章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至于过去人们的解读这篇文字时,将它的主题归结为“批判封建教育”的说法,现在看来,似乎有些牵强,是带着意识形态方面的“有色眼镜”。要知道,鲁迅先生固然写了许多战斗和批判的文字,但这并不意味着先生的心就是那么一般地如刀的冷厉而无一丝温情与浪漫。

总之,这篇是在给了我许多欢乐,让我享受到了鲁迅那美好、纯真的童年。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4

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回忆了鲁迅以往的事,其中有一篇令我迟迟不能忘怀。这篇讲的是鲁迅小时候家有一个百草园,那里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蝉、黄蜂天子(云雀)、泥墙根……

鲁迅先生在描写百草园的时候,用了很多手法,比如拟人等,但是鲁迅先生用拟人的手法略多一点,比如把蟋蟀在鸣叫写成在弹琴。这样现的更美啦,令我在读的时候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当时蟋蟀在弹琴、油蛉在低唱的美丽情景,让我们有无限的向往。

鲁迅先生在文中写了长妈妈讲的一个故事,文中那个读书人在纳凉的时候被妖蛇所纠缠。后一位和尚救了他,收了妖蛇。在文末鲁迅先生还写了教训——倘有陌生人叫你的时候,千万不要回应,我绝的,虽说这个故事有点迷信,但是这样子的话,我们也就会乖乖听话了(就类似于以前妈妈总是说不听话的小孩子会被狼吃掉)。

读完全文,我不禁被当时老师觉得学生不应该问课外的问题所感到疑问,课外的疑问也是问,为什么就不能问呢?

在他们读书的时候,虽有不听话的人,但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还是蛮好的。

Ade是德语再见的意思,我不禁佩服鲁迅先生的外文水平,我合适不想也想像他那样,德文等语言样样精通呢?

鲁迅先生真不愧是一代伟人文章写的是那么完美啊!充满魅力的百草园!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5

我非常喜欢看书,因为书不仅让我获得知识,提高写作水平,还能让我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许多乐趣。尤其是《鲁迅散文集》,读起来深奥,但文章无论是景还是物,在鲁迅笔下写得活灵活现。《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让我记忆犹新。

百草园是鲁迅家后面的一个很大很大的园子,院子里树木茂盛,百花齐放。蝉在树枝上长吟,黄蜂飞进花蕊中,麻雀直冲云霄,还有爬满墙头的爬山虎和令人“口水流下三千尺”的野果子。园子里有趣味无限的传说:能制服妖怪的飞天蜈蚣,还有晚上出来喊人的美女蛇……鲁迅就是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园子里嬉戏、玩耍,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同年时光。

这篇文章我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园中美丽的景色和迷人的传说总能让我浮想联翩。上个暑假,我来到舅妈家,舅妈家后院也是一个大院子,里面种满许多奇花异草,我一看到这园子就想到了百草园。

我马上跑到楼上叫爱捣蛋的表弟来帮我一起寻找爬山虎,我们细心观察,仔细寻找,终于把它捉住了。我们又开始找飞天蜈蚣了,但翻遍了整个院子还是一无所获,只有等晚上看“美女蛇”了。

到了晚上,10点钟还没睡,一直躺在大床上,看着院子里有没有发现什么动静。过了好久,终于听到了有人在叫“我”,我以为是“美女蛇”,就马上醒了,原来是舅妈。啊,鲁迅的百草园真是耐人寻味!

从鲁迅的百草园让我想到了姑妈家的园子,从中,我又体会到了读书带给我快乐,读书给予我无限的智慧;读书使得我的生活增加了无限的乐趣。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6

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回忆了鲁迅以往的事,其中有一篇令我迟迟不能忘怀。这篇讲的是鲁迅小时候家有一个百草园,那里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蝉、黄蜂天子(云雀)、泥墙根……

鲁迅先生在描写百草园的时候,用了很多手法,比如拟人等,但是鲁迅先生用拟人的手法略多一点,比如把蟋蟀在鸣叫写成在弹琴。这样现的更美啦,令我在读的时候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当时蟋蟀在弹琴、油蛉在低唱的美丽情景,让我们有无限的向往。

鲁迅先生在文中写了长妈妈讲的一个故事,文中那个读书人在纳凉的时候被妖蛇所纠缠。后一位和尚救了他,收了妖蛇。在文末鲁迅先生还写了教训——倘有陌生人叫你的时候,千万不要回应,我绝的,虽说这个故事有点迷信,但是这样子的话,我们也就会乖乖听话了(就类似于以前妈妈总是说不听话的小孩子会被狼吃掉)。

读完全文,我不禁被当时老师觉得学生不应该问课外的问题所感到疑问,课外的疑问也是问,为什么就不能问呢?

在他们读书的时候,虽有不听话的人,但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还是蛮好的。

Ade是德语再见的意思,我不禁佩服鲁迅先生的外文水平,我合适不想也想像他那样,德文等语言样样精通呢?

鲁迅先生真不愧是一代伟人文章写的是那么完美啊!充满魅力的百草园!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7

仔细品味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哪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眼前不由得出现一幅幅令人向往的自然画。

“不必说碧绿的菜菜蛙,光滑的市井蓝,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清洁的叫天子忽然从草简直窜到云霄里去了……”

我读鲁迅先生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鲁迅先生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年情怀。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与伙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此害怕百草园中的'“赤练蛇”。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与百草园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的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描写了出来。但鲁迅先生并未将三味书屋写的死气沉沉,而是通过儿童在课余时间玩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趁机偷乐的两个小故事的描写,表现了儿童喜欢玩耍这种不可改变的天性。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躺在厚厚雪地上将自己的身体印在上面,从来都没有感觉到过冷,还把这当成是一种乐趣;我还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建造一个自认为很了不起的工程。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时我在读了文章后有了那么多感动。

我们的童年已经渐渐的离我们远去,留下的只是些散锁的记忆,倒不如仔细品味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验一下那个不同时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8

读了这篇散文,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便真实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捉蜈蚣、摘覆盆子、捕鸟、到私塾念书……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在玩中学、学中玩,使他拥有一双能够洞察是非善恶的眼睛。所以鲁迅先生的文章往往反映了社会现实,文笔犀利。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眼睛。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少年,要珍惜自己的童年,在玩耍中学习。要亲近大自然,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充满活力,这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从而投入到学习中去。

玩是我们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习。现在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只有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会被社会接纳。还需要提高道德文化修养。像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他是本城内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才使鲁迅对他十分恭敬。所以,我们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世纪青年,将来才能在社会有立足之地。

同学们,请珍惜童年,它一去不回。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放飞自己的梦想。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9

鲁迅先生在他的大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读过这篇美文后,“百草园”便成了我一直向往的“极乐世界”。我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我能像鲁迅小时候那样有一个漂亮的园子多好啊!国庆假期,我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了“百草园”。

鲁迅先生的家可大了,七拐八弯的,好多屋子。我们绕过正厅,导游阿姨说后面有一个园子,便是“百草园”。我瞪大了眼睛,这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吗?噢,是的,正中的大石头上赫然刻着三个大红的字——百草园。光滑的大石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眼前的`百草园与我脑海中的大相径庭,园子很大,却没有百草繁花,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些不知名的野草和高大的树木,一片近似于荒凉的田地。

我思索着,也许正如作品所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草园”变成“乐园”,大概是好奇心的驱使,这些自然的形态,自然的情调,自然的声音,萌发起幼小的鲁迅的兴趣,勾起无穷的联想吧!

我静下心来,走到了一块大石碑处,上面刻着几行隽秀的文字:“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我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一字一句细细地品味着。

我一边低吟着这些精美的文字,一边寻找着鲁迅笔下“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回味着鲁迅先生的快乐童年。我似乎听到了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此时的我置身园中,感觉这是一个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欢笑的儿童乐园!

我的老家七圩也有一大片园子,可以说,比鲁迅的“百草园”美上好几倍,鲜花绽放,芳香浓郁,风景别致。各种形状的花坛里种植着千姿百态的富贵海棠、石榴树;清香四溢的桂花树;还有成林的银杏树。可是,为什么这么美的园子在我的眼中不是那么神奇美好呢?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菜园”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是一个充满了颜色和声音的生命世界。他在玩耍时无拘无束,在玩中驰骋想象,赋予“百草园”以活力,使“百草园”更具魅力!而我,在园中玩耍时只顾着疯玩,不注意细致观察,更不注重细细品味,玩过后自然就忘了。

在鲁迅屋子前的庭院里,有几尊铜像,和蔼的继祖母摇着扇子,给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的故事,幼小的鲁迅双手托着下巴,正聚精会神地听着。妈妈说:“鲁迅小时候听讲时总是那么凝神、专注,善于思考。”我领悟妈妈话中的隐意,希望我像小鲁迅一样,刻苦学习。我看到鲁迅和继祖母之间有张小凳子,就坐上去,偎依在继祖母身旁,像鲁迅一样凝神听她讲故事。妈妈似乎明白我的意思,赶紧“咔嚓”一声给我拍了照。

如今,这张照片就在我的书桌前,它时刻提醒我,要像鲁迅一样细细品味生活,认真做好每件事。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10

拿到语文书,第一篇课文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刚读到这篇课文,我就被吸引住了。我不禁轻声朗读了起来:“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到云霄里去了”。

读着读着,在我的脑海里展现出了一幅百草园的景象:蓝蓝的天空下,一只只蝴蝶围绕着野花跳舞,一只只小蜜蜂在阳光的抚摩下采着蜜。旁边那高大的树木下,星星点点的阳光洒落在地上,像满地的星星。树上一只只蝉儿在叫着:“知了……知了……”小鲁迅拿着一只风筝,快活着牵扯着线,不时地笑着。偶尔一只只小鸟从他头顶飞过,“唧唧喳喳”唱着美丽的歌谣。啊!鲁迅的童年是多么快乐的!他有美丽的风景做伴,可以在蓝天下自由的奔跑,他可以整天在百草园里玩耍,听长妈妈给他讲“美女蛇”的故事……

这时候,我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小学时候,我的生活是快乐的。上课时,老师幽默的话语逗的我们笑出了声;在课间,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去捉蜗牛,观察它的习性;放学后,老师会带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在高高的山坡上呐喊着;带我们去田野,去亲吻大自然的脸膀;带我们去公园,在山水中畅游;带我们去野炊,在欢乐中成长……想到这里,我也禁不住笑了。耳边传来小孩的欢笑,我又一次沉浸在童年的梦之中。

我继续读了下去。我知道了鲁迅的童年并不是我想的那么快乐。他天真的以为家人送他去全城最严厉的书塾读书的原因归于他的淘气:“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读到后面一句时,我更为鲁迅惋惜了,因为他再也不能常到百草园去玩耍了,再也不能在冬天扫开雪捕鸟了,也就是说,他再也没有这样快乐的童年了,而是必须去面对那些繁重的功课!

哎,我也是一样。当我升入初中后,我更多的是想着自己的分数,自己的名次,那些玩啊跳啊,都被抛到了脑后。我需要这些时间来做作业。不仅要完成老师的作业,每天还必须要做参考书之类的复习题。对于这一切我们能做的只有默认了。

我看到过很多很多的文章,有些是〈我想要自由〉有些是〈分不是学生的命根〉。刚开始我也这么觉得。但是,渐渐的我也默认了,为了自己的将来,我们还是得努力学习!

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来,鲁迅对自己的学校也不喜欢。他和自己的同学一样,讨厌这些功课,上课常常偷偷在下面画画,和同学一起溜到院子里去玩。老师也不喜欢他的好奇,拒绝回答他问的“怪哉”之事。封建古板的教学方法,抑制住了他们的童心!

虽然我们知道我们根本就不愿意去学啊学,但是为了自己的,还是咬咬牙吧。暑假我们不能疯完,除了成堆的作业,还必须去参加补习班。要是开学同学们都提前学过后,你还怎么办!这一切一切都在腐蚀着我们的童年。我也快要13岁了,下学期,也将读初二了。正如老师所说的:‘初二是人生的分水岭,必须要抓紧学习。’‘一定要把假期当做加油站’‘暑假要去补习’……我们必须要挺。用一个很不恰当的比喻,与其说”千年的媳妇熬成婆”还不如说大学毕业就是“千年的学生熬到头”,不对,还有博士生……

鲁迅对自己的童年没有一句简单的总结。但是读者自己也明白,那是因为他知道读者自己也体味到了。童年,你只有一半的时间可以自由,那就是没上学的时候。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也许,童年是不应该用无忧无虑来形容的。对吗?而且,即使在小时候,我们也再也不能体味到鲁迅的快乐,因为,哪里找蝉蜕?哪里有那些叫天子?童年,也显得无味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想到了很多。童年应该是快乐的,童年不应该在作业中渐渐消失。天下所有的少年儿童们,让我们拉起手,到山顶上去高呼吧,哦,快乐!哦,请让童年的百草园充满绿色,让它充满快乐吧!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1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本书是作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曾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生活处于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写成的。当时作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除眼前的苦闷,“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本文就写于1926年,当时鲁迅先生45岁,他在“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于厦门大学写成这篇回忆性散文,借这样一朵儿时记忆的“小花”,来排遣当时的寂寞。

文章从两部分回忆了儿时的快乐和情趣,首先是百草园诗意般的美丽。

文章从乐园入手,从四个方面写了乐:意识童年的乐园;景色美丽的乐景;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美,乐闻;最后是冬日雪后捕鸟的乐事。作者在写百草园美景乐园时,为了将无限乐趣自由天地尽善尽美的呈现,作者首先抓住事物的特点,有符合儿童的心理。说黄蜂是肥胖,既写出它体态肥大的特点,有体现小作者曾经摸过它的特别感觉;叫天子忽然“直窜到云霄里去了”,不单写出了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内心的羡慕。

第二是从不同角度进行描景,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皆备。作者将百草园写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第三是作者用一个关联词“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将景色条理分明,层次井然。使整个写景活泼多姿。

文章在回忆百草园乐园之后,写了三味书屋,有人认为,本文是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对比,表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三味书屋的批判。我则以为不必要这样去揣测作者的写作本意,在三味书屋中又何尝少了情趣呢?并不是了无生趣的地方。

第一老师并不是想象中的严师,是一个和蔼,方正,质朴的博学的人,虽然后戒尺却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而不常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也吸引了孩子们,在老师这里作者感受到了情趣。第二是在这个书塾中,仍然可以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做游戏,描画画,也展示了不同于百草园的另一种生活,同样也妙趣横生。

总之,无论是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都在作者点点滴滴的回忆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这朵“小花”并不小,在花浓香的回味中排遣当时的寂寞,也足以让乏味郁闷的生活增添些许的快乐和情趣。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1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对比描写,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做比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本文可谓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

鲁迅先生在文中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真世界,让我们感怀童年的天真与自由的心性。“百草园”的玩乐生活与“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组成了本文的两个主要部分,无论是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作者的儿时记忆中,百草园显然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天堂,妙趣无穷。对于百草园的`描绘作者也正是围绕快乐来展开的。作者抓住百草园的景物特点,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对百草园做了细致的描写,使百草园的景色有形有色有声有味。春末的菜花,盛夏的鸣蝉,秋天的蟋蟀,加上捕鸟的冬季,这一切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丰富而美丽的四季风光。一个绚烂多姿,精彩生动而富有情趣的百草园,便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比较而言,三味书屋的生活就单调沉闷枯燥多了。一句“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不仅自然地过渡到对三味书屋的回忆,还流露出作者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百草园曾经给自己带来无限乐趣,以后我不能常来到百草园,作者连用了两个“Ade”,与给自己带来无穷乐趣的小动物告别。虽然三味书屋的生活要无趣得多,但作者的描绘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三味书屋的后园如百草园一般也成了孩子们的天堂。作者对后园的描写不仅对百草园的生活进行了巧妙的补充,同时也把孩子们淘气、爱玩、热爱大自然的天性展露无遗。并使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的读书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中处处表现出真性情,具体、生动、真切地描写了童年的经历与感受,不由让我们心生重回到童年拥抱大自然的向住。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1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回忆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读书游玩的种种故事。

读了这篇散文,使我忽然觉得我们的童年还不如鲁迅先生小时候有趣。我们在家中只能靠看电视、玩电脑来消磨时光,打发时间;而鲁迅却在园中拔何首乌,冬天在雪地中捕鸟;我们下了课除了追就是跑,根本没有其它东西好玩,而鲁迅在三味书屋时一下课就和同学到三味书屋的后园去折腊梅花,找蝉蜕,有时还捉苍蝇来喂蚂蚁。哎,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为什么鲁迅的童年会如此绚丽多彩呢?而现在我们就是想拔何首乌,把墙翻个遍都没有,可现在珍贵的何首乌哪里去了?我们要去找蝉蜕,可是却连个蝉影也没有;我们要在雪地上捕鸟,那也是谈何容易,那时闰土的爸爸小半天能捕几十年鸟,而现在等一整天也不一定会有一只鸟出现。这都是为什么呢—一切都是因为污染环境、滥捕滥杀惹的'祸,污染环境使植物稀少,滥捕滥杀毁坏了生态平衡,使得鸟雀及某些动植物变得非常的稀少,使我们无法享受到鲁迅时代的童趣、快乐。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还我们一个充满生气的快乐童年。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14

拿到语文书,第一篇课文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刚读到这篇课文,我就被吸引住了。我不禁轻声朗读了起来:“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到云霄里去了”。

读着读着,在我的脑海里展现出了一幅百草园的景象:蓝蓝的天空下,一只只蝴蝶围绕着野花跳舞,一只只小蜜蜂在阳光的抚摩下采着蜜。旁边那高大的树木下,星星点点的阳光洒落在地上,像满地的星星。树上一只只蝉儿在叫着:“知了……知了……”小鲁迅拿着一只风筝,快活着牵扯着线,不时地笑着。偶尔一只只小鸟从他头顶飞过,“唧唧喳喳”唱着美丽的歌谣。啊!鲁迅的`童年是多么快乐的!他有美丽的风景做伴,可以在蓝天下自由的奔跑,他可以整天在百草园里玩耍,听长妈妈给他讲“美女蛇”的故事……

这时候,我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小学时候,我的生活是快乐的。上课时,老师幽默的话语逗的我们笑出了声;在课间,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去捉蜗牛,观察它的习性;放学后,老师会带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在高高的山坡上呐喊着;带我们去田野,去亲吻大自然的脸膀;带我们去公园,在山水中畅游;带我们去野炊,在欢乐中成长……想到这里,我也禁不住笑了。耳边传来小孩的欢笑,我又一次沉浸在童年的梦之中。

我继续读了下去。我知道了鲁迅的童年并不是我想的那么快乐。他天真的以为家人送他去全城最严厉的书塾读书的原因归于他的淘气:“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读到后面一句时,我更为鲁迅惋惜了,因为他再也不能常到百草园去玩耍了,再也不能在冬天扫开雪捕鸟了,也就是说,他再也没有这样快乐的童年了,而是必须去面对那些繁重的功课!

哎,我也是一样。当我升入初中后,我更多的是想着自己的分数,自己的名次,那些玩啊跳啊,都被抛到了脑后。我需要这些时间来做作业。不仅要完成老师的作业,每天还必须要做参考书之类的复习题。对于这一切我们能做的只有默认了。

我看到过很多很多的文章,有些是〈我想要自由〉有些是〈分不是学生的命根〉。刚开始我也这么觉得。但是,渐渐的我也默认了,为了自己的将来,我们还是得努力学习!

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来,鲁迅对自己的学校也不喜欢。他和自己的同学一样,讨厌这些功课,上课常常偷偷在下面画画,和同学一起溜到院子里去玩。老师也不喜欢他的好奇,拒绝回答他问的“怪哉”之事。封建古板的教学方法,抑制住了他们的童心!

虽然我们知道我们根本就不愿意去学啊学,但是为了自己的,还是咬咬牙吧。暑假我们不能疯完,除了成堆的作业,还必须去参加补习班。要是开学同学们都提前学过后,你还怎么办!这一切一切都在腐蚀着我们的童年。我也快要13岁了,下学期,也将读初二了。正如老师所说的:‘初二是人生的分水岭,必须要抓紧学习。’‘一定要把假期当做加油站’‘暑假要去补习’……我们必须要挺。用一个很不恰当的比喻,与其说”千年的媳妇熬成婆”还不如说大学毕业就是“千年的学生熬到头”,不对,还有博士生……

鲁迅对自己的童年没有一句简单的总结。但是读者自己也明白,那是因为他知道读者自己也体味到了。童年,你只有一半的时间可以自由,那就是没上学的时候。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也许,童年是不应该用无忧无虑来形容的。对吗?而且,即使在小时候,我们也再也不能体味到鲁迅的快乐,因为,哪里找蝉蜕?哪里有那些叫天子?童年,也显得无味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想到了很多。童年应该是快乐的,童年不应该在作业中渐渐消失。天下所有的少年儿童们,让我们拉起手,到山顶上去高呼吧,哦,快乐!哦,请让童年的百草园充满绿色,让它充满快乐吧!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15

蜗牛,背上有壳,心中无壳。人,背上无壳,心中有壳。

最近闲来无事,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心中颇有感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趣事,从而反映了鲁迅童年的快乐,无忧无虑。

在看完这篇文章后,我不禁陷入了深思。

鲁迅那时候,非常活泼、天真,而现在的孩子,一个个迷失在题目中,就像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在茫茫大海中迷失了方向。他只能说:Ade,我的'欢乐,Ade,我的童年。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几天前的一件事。

那时,我正去S学校参观。走进教室,我惊奇地发现,黑板上的作业多得超乎我的想像,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蜗牛,背上有壳,心中无壳。人,背上无壳,心中有壳。

是啊,如今的孩子,身上背负着学习的壳,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已没有了往日的快乐的童年。

人们啊,让孩子们忙趁东风放纸鸢”吧,卸去孩子们背上的壳,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16

对儿时的热爱,对自然的追求,以及天真的心理,都停不下脚步的节奏。细细地去品味里面的精华,都会认为这只是个传说罢了。

我读完了这篇文章之后,觉得作者的童年真的是好有趣,在作者那个年代,竟然会有“美女蛇”的.传说。不仅仅作者很恐惧,我也有点同病相怜的感觉。记得文章还写过这样一句话:倘若有陌生的声音叫你,你万万不可答应他。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还是有点深信不疑。

我很喜欢作者那时候的三味书屋,不仅名字取得很特别,而且那儿还是一个圣贤之地,什么“上就潜龙勿用”,“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油”,都是一些难懂的句子。虽然鲁迅那个年代可能不是特别好,但是我好羡慕他们啊,能拥有充满趣味的童年真的是很难很难。

我也喜欢百草园,虽然这是荒芜的园子,但是对于作者而言,还是有很多重大的意义的。那儿有很多杂草,顾名思义,百草园肯定是有很多草地天地。只要我们去选择一些好看的书籍,总是会有不少的感受的。

在此,我像大家推荐作者的《阿Q正传》,《故乡》,和《父亲的病》,一定有不少的感触的。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17

上个学期,老师给找们讲鲁。迅先生的《从百攀园到三味书屋》。 老师讲得引人入胜,那“百草园”的乐趣,也确曾撩动过我的心扉,课文中的'有些语句,直至现在也还记得很清楚:“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堪……”,还有“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那时,我在向往之余,也产生过一些与题无关的联想:嘻,鲁迅小时也爱玩,拔何首乌还弄坏过泥墙呢!对读书,却不那么感兴趣。

要在今天。他准评不上“三好学生”。 但,究竟是“百草园”好,还是“三味书屋”好?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呢?这个问题时常在我脑子里打转转。 ,。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老师的“楷模”。他虽有打手心、罚跪的规定,但不喜欢常用。让学生读书时,自己也读:“铁如意,指挥调悦……”并巨身体还向后面拗过去,但学生们大多为“不肖子弟”。

他们几乎对什么都感兴趣,唯独无心读书。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时至今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封建私塾的景象一扫而光。然而,幸福之余亦有几分忧虑。不少老师对学生仍采取“四硬”方针:硬关、硬管、硬填、硬灌,学生从早到晚,除了吃睡以外,儿乎全部泡在}i本堆里,怎么会有学习兴趣呢? 如果说“百草园”后的小园可供“同窗们”偶尔一乐,而今的学生却叫作业、考一试、升学压得透不过气来,即使有电影、电视, 又何曾和我们有缘? 假如我来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一定要和着鲁迅先生的感慨大声疾呼· 把“百草园”还给学生!把童心还给学生!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18

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回忆了鲁迅以往的事,其中有一篇令我迟迟不能忘怀。这篇讲的是鲁迅小时候家有一个百草园,那里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蝉、黄蜂天子(云雀)、泥墙根……

鲁迅先生在描写百草园的时候,用了很多手法,比如拟人等,但是鲁迅先生用拟人的手法略多一点,比如把蟋蟀在鸣叫写成在弹琴。这样现的更美啦,令我在读的时候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当时蟋蟀在弹琴、油蛉在低唱的美丽情景,让我们有无限的向往。

鲁迅先生在文中写了长妈妈讲的一个故事,文中那个读书人在纳凉的时候被妖蛇所纠缠。后一位和尚救了他,收了妖蛇。在文末鲁迅先生还写了教训——倘有陌生人叫你的时候,千万不要回应,我绝的,虽说这个故事有点迷信,但是这样子的话,我们也就会乖乖听话了(就类似于以前妈妈总是说不听话的小孩子会被狼吃掉)。

读完全文,我不禁被当时老师觉得学生不应该问课外的问题所感到疑问,课外的疑问也是问,为什么就不能问呢?

在他们读书的时候,虽有不听话的人,但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还是蛮好的。

Ade是德语再见的意思,我不禁佩服鲁迅先生的外文水平,我合适不想也想像他那样,德文等语言样样精通呢?

鲁迅先生真不愧是一代伟人文章写的是那么完美啊!充满魅力的百草园!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19

鲁迅先生在文中说到“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在我看来,那里也是我心驰神往的乐土。单单是他“不必说”,“也不必说”的景色,就已经让我眼花缭乱了。在细致描写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更是使我目不暇接,似乎身在其中。

我仿佛听到了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看到了蜈蚣、何首乌;尝到了又酸又甜的桑葚。而后,我又和小鲁迅一起听长妈妈讲了美女蛇的传说,尽管以我现在的年龄已经知道这是大人教小孩子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而编出的故事,但仍然为书生捏了一把汗,也慨叹飞蜈蚣的魔力。“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但正是捕鸟的好时候。这段描写给我的启发很大,作者连用了扫、支、撒、系、牵、拉、罩等准确的动词把捕鸟的全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丰富多彩的百草园让童年鲁迅流连忘返,但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便被送到了全城中被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三味书屋当中。老师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里的颜色灰暗、陈设简单,每天的生活便是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比起百草园来,这里的生活显得单调枯燥,但是我想,正是在这里鲁迅先生打下了很好的文学基础,他的人生有了新的启航。尽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在八十多年前,但少年鲁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和我们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在成长的道路上,美丽的风景,快乐的游戏会使我们感到愉快和轻松。但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同样会让我们得到成功的喜悦。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20

我非常喜欢读书,因为书不仅能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获取更多的知识。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快乐与乐趣。在鲁迅写的《朝花夕拾》中,虽然内容深奥,但在文章中的景或物,到鲁迅的笔下就活灵活现,充满了写作的灵气。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百草园更是让我浮想联翩,身临其境。

在作家鲁迅生活的房子后面,有一个后花园,相传叫百草园:园子里树木茂盛,花草丛生,鸣蝉在阴凉的树叶下吟唱。又圆又胖的黄蜂伏在野花上,尽情享用着花蜜。天子(云雀)从繁茂的草丛中直冲云霄。墙头上爬满了何首乌藤和令人馋嘴的覆盆子。园子的传说无限又有趣,有制伏妖魔鬼怪的飞蜈蚣,还有半夜出来喊人名的美女蛇……鲁迅先生小时候就在这里游玩嬉戏,度过了充满快乐的童年。

我也多么希望能有一个自己的“百草园”啊!你别说,这梦还真实现了。今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回到外公家。外公家的园子真大呀!郁郁葱葱的树木,青翠的小草,还有像小绒球的蜜蜂……一个活灵活现的'“百草园”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临睡前,我的脑海中还浮想着飞蜈蚣是如何战胜美女蛇,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这时,突然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迷迷糊糊说“美女蛇来了,美女蛇来了。”当我再睁眼一看,原来我把叫我起床的妈妈当成了美女蛇。

我喜欢书。书就是一个充满知识的宝库。只要进去,就有享用不完的乐趣,只要进去,就会有五彩缤纷的想象。读《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就像给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21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这里,便是鲁迅儿时的乐园——百草园。

有趣的昆虫,奇特的植物,长妈妈关于美女蛇的故事,在下雪时捕鸟……这,构成了鲁迅多彩的童年。通过初读这篇文章,我体会到了百草园对鲁迅的吸引力。

鲁迅后来去三味书屋读书,他的先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先生博学、质朴、方正,对学生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在当时的封建教育制度下,如此开明的教书先生又有多少呢?正是有先生这样的人的教导,鲁迅才会成为如此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看到鲁迅对百草园的描写,就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小区里和小伙伴们一同玩乐的情景:我们到处跑来跑去,爬树、疯闹,有时还拔一些小草撕成碎丁“炒菜”或磨成末捣成“草药”,抓蝴蝶,互相讲故事……多么美好的童年!想想都觉得好玩,我想:若干年后,我估计也像鲁迅先生一样,对这段童年生活仍能记忆犹新。

看着文中对三味书屋的描写,我忍俊不禁,想起了小学时早读的场景:同学们各读各的,稀稀拉拉,而当老师走近,就扯起了喉咙大声读,我觉得这场景莫名地有趣、亲切……

看了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童年,我的小学生活……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22

星期四,我看了《诵读经典品味越韵》中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诗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主要讲了:屋主寿镜吾是绍师兴城里有名的塾。他20岁中秀才,在自己家中设馆授徒,以教书为业。他制定学规,从严治教,每年收学生不超过8人。他对学生要求严而有度,待人以宽和为怀。发现有学生不认真读书,到后院去玩时,他只是大声叫道:“人都到哪里去了?”待到大家陆续的回来时,他也只是瞪几眼,督促大家读书而已。他也备有戒尺,但不常用,学生有违反塾师的也只是在学生手心上轻轻地打记下以示惩戒,不像别的塾师,要把学生的手心拗弯,将手背顶住桌角用力痛打,以示师威。教学之余,他常以读书自娱。每当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时,他便吟诵自己心爱的古赋,而且摇头晃脑,显得十分投入,也很有点幽默感。放学时,他会亲自把学生送出大门,站在石桥上观察良久,看学生在路上是否有打闹的情形,直到学生走远,他才放心地踱回书房……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

有空时我还要看看《诵读经典品味越韵》中还有什么有趣的童年乐趣。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23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再次品读鲁迅这篇充满回忆性的散文,我感受到的是鲁迅先生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眼前便浮现了一幅幅有趣的画面:

“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在鲁迅小时可以翻砖找蜈蚣、按蝥、拔何首乌与摘覆盆子,由于听了长妈妈故事而惧怕美女蛇,因太心急而捕鸟失败,在三味书屋里,虽然先生很严厉但却知识渊博,在他读书入神时,同窗们有的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而鲁迅却在一边画画。

曾几何时,我们渐渐从儿童步入少年时,开始忙忙碌碌地学习,在空闲时想想自己小时候做的傻事,让人忍俊不禁,哭笑不得:记得那是我家旁边也是一片菜园子,就与百草园差不多。春天,百花竞相开放,各种不知名的野花也在怒放,我曾一整天泡在那儿,采花,采花,还要采花。一整天下来,全身都是黄色,成了一个“黄脸女孩”。还有到别家去采的,采了却怕主人发现,就把花藏在草垛里,第二天却全都枯萎了,白忙活一场。夏天,我就与朋友们一起抓青蛙、钓龙虾,晚饭后就跑到小伙伴家疯玩到天黑。秋天,我与小伙伴们去树林里捡各种各样好看的落叶,做书签。冬天,我与他们去找冰块,让手都冻得紫红了,也不觉疼;如果河水都结冰了,就在湖下掷下一粒粒石子,掷下一串石子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我就如鲁迅小时一般,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受到太多的束缚,愿呼唤着狗在田野里漫步,看着那满眼的绿,让人心旷神怡。

现在,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再也听不见童年的那一声声清脆的笑声,再也看不见那满眼的绿了。不如多看看《朝花夕拾》,感受那童年的乐趣吧!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24

初读鲁迅先生的散文籍《朝花夕拾》的时候,便见识了鲁迅先生的佳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一篇透露出鲁迅先生心声的散文——批判旧封建社会的专制教育制度以及鲁迅先生心中的强烈不满。

散文讲述的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在这里,有恐怖有趣的美女蛇,鲁迅先生认为这是他自由的天地,有美丽的植物还有可亲的小动物,这里有鲁迅先生美好的回忆。但是后来,鲁迅先生被迫到三味书屋读书,百草园也就卖给了别的人,浓浓的书香弥漫了整个三味书屋,这里没有百草园的活泼,也没有百草园的乐趣,这里的是严肃,是认真,让鲁迅先生的心灵也随之改变。他恨封建的教育制度,但是他却很敬佩他的老师,在他的影象中,他的那位老师是个博学,和蔼可亲的忘年之交。

这片文章淋漓尽致的描绘了百草园生动美丽的景象以及三味书屋给鲁迅先生的压抑的感觉,生动而又形象地描写了饿鲁迅先生在快乐过后的苦恼,体会了鲁迅先生的对封建社会专制制度的强烈的反抗,这也是带领他走向文学道路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在三味书屋,鲁迅先生曾今请教过老先生关于"怪哉"的故事,但是被老先生一口拒绝了,并要求鲁迅再也不能对他提这么"无关紧要"的事情,只是让他一味的学习,仿佛认为他就是神一般地聪明,可以完成他不止的任何任务.他很苦恼,只好在课堂上画画,时不时地和那些同学溜出去,去玩耍。

我不知道我应该怎么形容他的童年生活,说他快乐呢,他的快乐也没有延续多长的时间。他想念他的百草园,却不得不捧起那难懂枯燥的书。他这只风筝被一根长长的线给束缚着,不能高飞。

读完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那想念快乐的心理,那活泼的眼神,在我的心里飘荡着,飘荡着……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25

鲁迅写的书浩如烟海,在众多没有感情色彩,并且充斥着战斗和批判的文章面前,我读到了一篇拥有者童真与快乐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作者充分描绘出百草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无疑是一个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机。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老师家的书房。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习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边是鲁迅先生一天学习的内容。他的父母将他送到城中最严厉的书塾,使他再也见不到美丽的百草园了。

这一前一后的对比是不存在前褒后贬的现象的。百草园里的,固然是欢乐,天真的,三味书屋的生活描写又何尝不是充满了新奇和趣味?所以,客观来讲,这篇文章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至于过去人们的解读这篇文字时,将它的主题归结为“批判封建教育”的说法,现在看来,似乎有些牵强,是带着意识形态方面的“有色眼镜”。要知道,鲁迅先生固然写了许多战斗和批判的文字,但这并不意味着先生的心就是那么一般地如刀的冷厉而无一丝温情与浪漫。

总之,这篇是在给了我许多欢乐,让我享受到了鲁迅那美好、纯真的童年。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26

假日里,爸爸妈妈带我去绍兴,寻访鲁迅故居,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我们先来到鲁迅故居,这儿人山人海、游人如织,大家都慕名而来,排了好长的队伍,终于轮到我们进去参观了。故居古色古香,而且非常大,一间房连着一间房,青砖黑瓦,还有燕子在屋檐下做的窝。那里的家俱都是用木头做的,桌子椅子都缕空雕花真好看。

接着我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原来鲁迅是一个笔名,他的原名是周树人,他曾用过很多笔名,但最重要最有名的笔名就是“鲁迅”,先生一生虽然只活了55岁,但他写过上万篇文章,出了几十本书,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他博闻强记,勤奋好学,我要向他这种精神学习。

我读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以我一定亲眼看看百草园,书上说鲁迅小时候经常到百草园来玩耍,这里有胖胖的蜜蜂、轻快的云雀等,可我来到百草园,没有看到蜜蜂和云雀,这里是小小的一块菜地,我看到刚种下的青菜发了嫩芽,南瓜藤开着小花,还有那碧绿的毛豆。书上还说有美女蛇、赤练蛇,可惜我都没有看到,就看到落叶像一只只小黄蝶在飞来飞去。

跟着文章,我又来到三味书屋,那屋子不大,只有我们教室的二分之一大,上方立着一块扁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大字,屋子中间有一张大桌椅是鲁迅老师的座位,两边有四张椅子是给客人坐的,窗边有几张桌椅就是给学生做的,鲁迅先生就是在这儿读了五年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仿佛看到鲁迅先生捧着书正在窗前读书,老师正在摇头晃脑地读古文......

就这样短短的一天过去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27

我的幼儿时期是在浙师大幼儿园度过的。在那里,有欢乐,也有泪水,有幻想,更有友情。这与鲁迅先生的童年所在的百草园又是多么的相似啊!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我的幼儿园老师也说,长着长草的地方有蛇哦,虽然不是赤练蛇,但却是像蝮蛇般恐惧的头大尾粗的大毒蛇。现在想想,我们老师也该是个鲁迅迷吧,要不,怎么会想出这样的绝招来吓唬我们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的呢?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见到蜈蚣”。我在幼儿园里也常把一些石头翻开,那时我和伙伴们普遍认为蜈蚣是害虫,所以,一旦发现,便蜂拥而至,马上将蜈蚣判了死刑。直到上了小学,我才知道,蜈蚣原来是一种益虫,它可是专吃害虫的呢。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个园,虽然小,但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我们幼儿园的园子可大了,里面的花可多了!菊花、梅花、茶花、喇叭花等等,还有许多不知道名字的花草。夏天,蝉鸣简直震耳欲聋,这时,男生们就开始行动啦!以减少噪音为借口而展开的捉知了大战,那可是我们夏天的一大趣事;秋天来临,我们在桂花树下摇起桂花雨,还用美丽的树叶做起了树叶画来,秋天的树叶可真是五彩缤纷啊;到了冬天,堆雪人、打雪仗有着无穷的快乐,冰冷的雪打在头上,雪水流进脖子里,可嘴却总是笑哈哈的;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几个捣蛋鬼开始了新的“工作”,在草地上把草扒开,挖个大洞,再用树枝、长草盖上做成“陷阱”,专等女生上钩呢。这招可灵,一星期内总有一二个在“陷阱”里一脚踩空而摔倒的人,后来,我们还想再进一步—在“陷阱”里灌上水。但怕接下去踩上“陷阱”的人是园长,那可就要闯下大祸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了我无限的童年的回忆,从蜈蚣到青蛙,从老师慈祥的脸到同学稚气的眼,从调皮到懂事 ……从一个无知的幼儿到一个认真学习的少年,这中间经历了多少风雨,多少困难,还有多少离别啊 ……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28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隔了七八年,其中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而写的。鲁迅先生小时候很喜欢到家后面的百草园玩,百草园就像是他的乐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他被家人送去三味书屋学习时,也还是很喜欢玩。文章中写到,鲁迅先生的老师读书读得正入神时,鲁迅先生就照着书本画绣像,画了一本又一本。小时候的鲁迅虽然调皮,但他拥有一个多么快乐的童年啊!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是多么的有趣,多么的充满生机!我外公也去过那里游览,听外公说,百草园只是一个杂草丛生的小园子,不是很漂亮。可是为什么鲁迅先生说那里是他的乐园呢?我想,是因为鲁迅先生在里面拔何首乌,拔木莲,捕鸟......每天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尽管小园子只有一些野草,也给鲁迅先生带来许多乐趣的缘故吧!

比起我们现在的童年生活,我觉得鲁迅先生的童年更为快乐。我现在已经是六年级的小学毕业生了,我和我的同学都忙着为小升初作准备。像我,大半个暑假都在上补习班,还要天天做题。童年时的鲁迅先生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为学业而烦恼。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对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向往。我真羡慕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啊!他的生活充满了趣味。我也想像鲁迅先生那样有自己的小乐园,拔何首乌、木莲,捕鸟。可以无忧无虑地过我的童年,那该多好呀!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29

我的幼儿时期是在浙师大幼儿园度过的。在那里,有欢乐,也有泪水,有幻想,更有友情。这与鲁迅先生的童年所在的百草园又是多么的相似啊!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我的幼儿园老师也说,长着长草的地方有蛇哦,虽然不是赤练蛇,但却是像蝮蛇般恐惧的头大尾粗的大毒蛇。现在想想,我们老师也该是个鲁迅迷吧,要不,怎么会想出这样的绝招来吓唬我们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的呢?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见到蜈蚣”。我在幼儿园里也常把一些石头翻开,那时我和伙伴们普遍认为蜈蚣是害虫,所以,一旦发现,便蜂拥而至,马上将蜈蚣判了死刑。直到上了小学,我才知道,蜈蚣原来是一种益虫,它可是专吃害虫的呢。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个园,虽然小,但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我们幼儿园的园子可大了,里面的花可多了!菊花、梅花、茶花、喇叭花等等,还有许多不知道名字的花草。夏天,蝉鸣简直震耳欲聋,这时,男生们就开始行动啦!以减少噪音为借口而展开的捉知了大战,那可是我们夏天的一大趣事;秋天来临,我们在桂花树下摇起桂花雨,还用美丽的树叶做起了树叶画来,秋天的树叶可真是五彩缤纷啊;到了冬天,堆雪人、打雪仗有着无穷的快乐,冰冷的雪打在头上,雪水流进脖子里,可嘴却总是笑哈哈的;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几个捣蛋鬼开始了新的“工作”,在草地上把草扒开,挖个大洞,再用树枝、长草盖上做成“陷阱”,专等女生上钩呢。这招可灵,一星期内总有一二个在“陷阱”里一脚踩空而摔倒的人,后来,我们还想再进一步—在“陷阱”里灌上水。但怕接下去踩上“陷阱”的人是园长,那可就要闯下大祸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了我无限的童年的回忆,从蜈蚣到青蛙,从老师慈祥的脸到同学稚气的眼,从调皮到懂事 ……从一个无知的幼儿到一个认真学习的少年,这中间经历了多少风雨,多少困难,还有多少离别啊 ……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描写了一曲童年的优美往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可以说是作者的乐园,充满着恬淡、和谐、静美的情调,让作者难以忘怀。

作者未上学之前,常在百草园中独自玩耍,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有些野草,可是,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其中充满了童趣,作者对其中野草树木的热爱,在作者笔下,百草园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颜色和生命的世界,连那青色的野丛里,也藏着动人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被长妈妈讲得极有声色,但见金光闪闪、风声飒飒,恐怖又生动。借助这个民间古老传说另一侧面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别开生面地为作品拓展了新的天地。也包含了他不想离去的痛楚和对百草园的深切热爱,鲁迅在百草园就是这样度过了儿童极乐的时光。

三味书屋的景致就完全不同了,如果百草园的清新神奇给我们留下印象,而三味书屋的昏暗枯燥与之形成对比。平时只能专心读经书,旁边的学问不许过问,正午习字,晚上对课。我们也从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描写中不难发现字里行间洋溢快乐的情感。溜到三味书屋的小花园折腊梅寻蝉蜕等开心的玩耍,再回到课堂听课,我们能感受到三味书屋里虽枯燥但却掩不住儿童不可压抑的天性和本能。

这样的童年是充满幸福快乐的,这才是鲁迅真正的童年乐园。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31

读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仿佛就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小鲁迅从纸上跃到了我面前。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这些都是百草园的真实写照。它们就像一股清凉的泉水流进每个人的心里。这些新鲜的事物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它们孩子来说就像天边的云朵一样,难以触及。读着读着,我才发现小鲁迅在百草园里是很孤独的。他不像我们有那么多的小伙伴,他只有看似只长满了野草的百草园。所以我又有几分同情小时候的鲁迅了。

我也曾憧憬过能有个机会可以做次神仙,原来何首乌的根有像人形的,我边笑边想着。那我是不是也可以成仙啊?

我最喜欢就是在雪后空地上捕鸟。须在下一两天雪后扫开一块空地,撒上秕谷,用一根小棍支起一面竹筐,系上一根小绳,远远的牵着。啊,鸟雀终于来了。不可以急。小鲁迅屏息凝神,脑海里却憧憬着鸟雀们在口袋里叽叽喳喳又挤又叫的样子。不自觉的握着绳子的手往后拉了拉。呀,鸟雀都吓跑啦!鸟儿都惊得直冲云霄。我好像看到了躲在石头后面小鲁迅沮丧的样子。

小鲁迅的生活真是令我羡慕,但我也不会忽视伏在桌上执笔的大鲁迅。朝花夕拾。这多么形象的比喻。鲁迅先生用精湛的文笔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深入人心的故事。鲁迅的精神令我敬佩,他的童年令我羡慕。这虽然是一篇鲁迅先生在中年写下的回忆,却是他童年的回忆。或许正是因为有过一段美好的童年,严而不厉的先生造就了未来的民族魂。

我觉着,如果静静的思索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你会觉着你是在看画,不是在看文。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32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隔了七八年,其中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而写的。鲁迅先生小时候很喜欢到家后面的百草园玩,百草园就像是他的乐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他被家人送去三味书屋学习时,也还是很喜欢玩。文章中写到,鲁迅先生的老师读书读得正入神时,鲁迅先生就照着书本画绣像,画了一本又一本。小时候的鲁迅虽然调皮,但他拥有一个多么快乐的童年啊!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是多么的有趣,多么的充满生机!我外公也去过那里游览,听外公说,百草园只是一个杂草丛生的小园子,不是很漂亮。可是为什么鲁迅先生说那里是他的乐园呢?我想,是因为鲁迅先生在里面拔何首乌,拔木莲,捕鸟......每天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尽管小园子只有一些野草,也给鲁迅先生带来许多乐趣的缘故吧!

比起我们现在的童年生活,我觉得鲁迅先生的童年更为快乐。我现在已经是六年级的小学毕业生了,我和我的同学都忙着为小升初作准备。像我,大半个暑假都在上补习班,还要天天做题。童年时的鲁迅先生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为学业而烦恼。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对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向往。我真羡慕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啊!他的生活充满了趣味。我也想像鲁迅先生那样有自己的小乐园,拔何首乌、木莲,捕鸟。可以无忧无虑地过我的童年,那该多好呀!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33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隔了七八年,其中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而写的。鲁迅先生小时候很喜欢到家后面的百草园玩,百草园就像是他的乐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他被家人送去三味书屋学习时,也还是很喜欢玩。文章中写到,鲁迅先生的老师读书读得正入神时,鲁迅先生就照着书本画绣像,画了一本又一本。小时候的鲁迅虽然调皮,但他拥有一个多么快乐的童年啊!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是多么的有趣,多么的充满生机!我外公也去过那里游览,听外公说,百草园只是一个杂草丛生的小园子,不是很漂亮。可是为什么鲁迅先生说那里是他的乐园呢?我想,是因为鲁迅先生在里面拔何首乌,拔木莲,捕鸟......每天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尽管小园子只有一些野草,也给鲁迅先生带来许多乐趣的缘故吧!

比起我们现在的'童年生活,我觉得鲁迅先生的童年更为快乐。我现在已经是六年级的小学毕业生了,我和我的同学都忙着为小升初作准备。像我,大半个暑假都在上补习班,还要天天做题。童年时的鲁迅先生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为学业而烦恼。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对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向往。我真羡慕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啊!他的生活充满了趣味。我也想像鲁迅先生那样有自己的小乐园,拔何首乌、木莲,捕鸟。可以无忧无虑地过我的童年,那该多好呀!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34

读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仿佛就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小鲁迅从纸上跃到了我面前。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这些都是百草园的真实写照。它们就像一股清凉的泉水流进每个人的心里。这些新鲜的事物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它们孩子来说就像天边的云朵一样,难以触及。读着读着,我才发现小鲁迅在百草园里是很孤独的。他不像我们有那么多的小伙伴,他只有看似只长满了野草的百草园。所以我又有几分同情小时候的鲁迅了。

我也曾憧憬过能有个机会可以做次神仙,原来何首乌的根有像人形的,我边笑边想着。那我是不是也可以成仙啊?

我最喜欢就是在雪后空地上捕鸟。须在下一两天雪后扫开一块空地,撒上秕谷,用一根小棍支起一面竹筐,系上一根小绳,远远的牵着。啊,鸟雀终于来了。不可以急。小鲁迅屏息凝神,脑海里却憧憬着鸟雀们在口袋里叽叽喳喳又挤又叫的样子。不自觉的握着绳子的手往后拉了拉。呀,鸟雀都吓跑啦!鸟儿都惊得直冲云霄。我好像看到了躲在石头后面小鲁迅沮丧的样子。

小鲁迅的生活真是令我羡慕,但我也不会忽视伏在桌上执笔的大鲁迅。朝花夕拾。这多么形象的比喻。鲁迅先生用精湛的文笔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深入人心的故事。鲁迅的精神令我敬佩,他的童年令我羡慕。这虽然是一篇鲁迅先生在中年写下的回忆,却是他童年的回忆。或许正是因为有过一段美好的童年,严而不厉的先生造就了未来的民族魂。

我觉着,如果静静的思索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你会觉着你是在看画,不是在看文。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3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本书是作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曾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生活处于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写成的。当时作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除眼前的苦闷,“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本文就写于1926年,当时鲁迅先生45岁,他在“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于厦门大学写成这篇回忆性散文,借这样一朵儿时记忆的“小花”,来排遣当时的寂寞。

文章从两部分回忆了儿时的快乐和情趣,首先是百草园诗意般的美丽。

文章从乐园入手,从四个方面写了乐:意识童年的乐园;景色美丽的乐景;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美,乐闻;最后是冬日雪后捕鸟的乐事。作者在写百草园美景乐园时,为了将无限乐趣自由天地尽善尽美的呈现,作者首先抓住事物的特点,有符合儿童的心理。说黄蜂是肥胖,既写出它体态肥大的特点,有体现小作者曾经摸过它的`特别感觉;叫天子忽然“直窜到云霄里去了”,不单写出了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内心的羡慕。

第二是从不同角度进行描景,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皆备。作者将百草园写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第三是作者用一个关联词“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将景色条理分明,层次井然。使整个写景活泼多姿。

文章在回忆百草园乐园之后,写了三味书屋,有人认为,本文是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对比,表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三味书屋的批判。我则以为不必要这样去揣测作者的写作本意,在三味书屋中又何尝少了情趣呢?并不是了无生趣的地方。

第一老师并不是想象中的严师,是一个和蔼,方正,质朴的博学的人,虽然后戒尺却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而不常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也吸引了孩子们,在老师这里作者感受到了情趣。第二是在这个书塾中,仍然可以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做游戏,描画画,也展示了不同于百草园的另一种生活,同样也妙趣横生。

总之,无论是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都在作者点点滴滴的回忆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这朵“小花”并不小,在花浓香的回味中排遣当时的寂寞,也足以让乏味郁闷的生活增添些许的快乐和情趣。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36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隔了七八年,其中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而写的。鲁迅先生小时候很喜欢到家后面的百草园玩,百草园就像是他的乐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他被家人送去三味书屋学习时,也还是很喜欢玩。文章中写到,鲁迅先生的老师读书读得正入神时,鲁迅先生就照着书本画绣像,画了一本又一本。小时候的鲁迅虽然调皮,但他拥有一个多么快乐的童年啊!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是多么的有趣,多么的充满生机!我外公也去过那里游览,听外公说,百草园只是一个杂草丛生的小园子,不是很漂亮。可是为什么鲁迅先生说那里是他的乐园呢?我想,是因为鲁迅先生在里面拔何首乌,拔木莲,捕鸟......每天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尽管小园子只有一些野草,也给鲁迅先生带来许多乐趣的缘故吧!

比起我们现在的童年生活,我觉得鲁迅先生的童年更为快乐。我现在已经是六年级的小学毕业生了,我和我的同学都忙着为小升初作准备。像我,大半个暑假都在上补习班,还要天天做题。童年时的鲁迅先生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为学业而烦恼。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对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向往。我真羡慕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啊!他的生活充满了趣味。我也想像鲁迅先生那样有自己的小乐园,拔何首乌、木莲,捕鸟。可以无忧无虑地过我的童年,那该多好呀!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37

我的幼儿时期是在浙师大幼儿园度过的。在那里,有欢乐,也有泪水,有幻想,更有友情。这与鲁迅先生的童年所在的百草园又是多么的相似啊!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我的幼儿园老师也说,长着长草的地方有蛇哦,虽然不是赤练蛇,但却是像蝮蛇般恐惧的头大尾粗的大毒蛇。现在想想,我们老师也该是个鲁迅迷吧,要不,怎么会想出这样的绝招来吓唬我们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的呢?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见到蜈蚣”。我在幼儿园里也常把一些石头翻开,那时我和伙伴们普遍认为蜈蚣是害虫,所以,一旦发现,便蜂拥而至,马上将蜈蚣判了死刑。直到上了小学,我才知道,蜈蚣原来是一种益虫,它可是专吃害虫的呢。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个园,虽然小,但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我们幼儿园的园子可大了,里面的花可多了!菊花、梅花、茶花、喇叭花等等,还有许多不知道名字的花草。夏天,蝉鸣简直震耳欲聋,这时,男生们就开始行动啦!以减少噪音为借口而展开的捉知了大战,那可是我们夏天的一大趣事;秋天来临,我们在桂花树下摇起桂花雨,还用美丽的树叶做起了树叶画来,秋天的树叶可真是五彩缤纷啊;到了冬天,堆雪人、打雪仗有着无穷的快乐,冰冷的雪打在头上,雪水流进脖子里,可嘴却总是笑哈哈的';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几个捣蛋鬼开始了新的“工作”,在草地上把草扒开,挖个大洞,再用树枝、长草盖上做成“陷阱”,专等女生上钩呢。这招可灵,一星期内总有一二个在“陷阱”里一脚踩空而摔倒的人,后来,我们还想再进一步—在“陷阱”里灌上水。但怕接下去踩上“陷阱”的人是园长,那可就要闯下大祸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了我无限的童年的回忆,从蜈蚣到青蛙,从老师慈祥的脸到同学稚气的眼,从调皮到懂事 ……从一个无知的幼儿到一个认真学习的少年,这中间经历了多少风雨,多少困难,还有多少离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