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学习张桂梅精神的心得体会

2024/10/05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学习张桂梅精神的心得体会(精选1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习张桂梅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1

云南一位县级领导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张老师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2008年香港教育工会组织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分享活动”,一行30多人到了儿童福利院看望张桂梅老师。

香港教育工会的副理事长李副秘书长临行前,特意递了个信封给这位领导,说“张老师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建议每天喝袋牛奶,但没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储,上半年我给了她3000元嘱咐她买个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没有买,这笔钱都用孩子们身上了!这里面有2600元,请你在张老师搬到新的儿童福利院时,帮忙用这笔钱给她买个冰箱,拜托了!”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书长的用心良苦,接受了这个重托。

可还没等到张老师搬新家,组织安排这位领导到了新的岗位,临行前他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老师,一是辞行,二是把李副秘书长的心意告知张老师。他诚恳地对张老师说,“请您不要辜负李副秘书长的心意,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笔钱只能用来买冰箱……”再三嘱托后便离开了。

半年之后,这位领导到新福利院看望张老师,发现宿舍里除了原有的书和物件外,没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们却没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张老师说到。

后来知道张老师把钱用在购买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上了。这位领导深深地自责,觉得辜负了李副秘书长的重托!耳边回响起秘书长的话“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太弱了,她的工资不用在自己身上,连我们寄给她买药的钱,她也用在孩子们身上了,请你给她买个冰箱,华坪天气热,鲜奶必须放冰箱保鲜,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鲜奶。”

万般懊悔之后,这位领导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过是平常之事无可厚非,况且身体健康需要,张老师却视为奢侈,孩子们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说张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真诚赞同。

学习张桂梅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2

云南一位县级领导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张老师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2008年香港教育工会组织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分享活动”,一行30多人到了儿童福利院看望张桂梅老师。

香港教育工会的副理事长李副秘书长临行前,特意递了个信封给这位领导,说“张老师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建议每天喝袋牛奶,但没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储,上半年我给了她3000元嘱咐她买个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没有买,这笔钱都用孩子们身上了!这里面有2600元,请你在张老师搬到新的儿童福利院时,帮忙用这笔钱给她买个冰箱,拜托了!”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书长的用心良苦,接受了这个重托。

可还没等到张老师搬新家,组织安排这位领导到了新的岗位,临行前他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老师,一是辞行,二是把李副秘书长的心意告知张老师。他诚恳地对张老师说,“请您不要辜负李副秘书长的心意,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笔钱只能用来买冰箱……”再三嘱托后便离开了。

半年之后,这位领导到新福利院看望张老师,发现宿舍里除了原有的书和物件外,没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们却没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张老师说到。

后来知道张老师把钱用在购买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上了。这位领导深深地自责,觉得辜负了李副秘书长的重托!耳边回响起秘书长的话“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太弱了,她的工资不用在自己身上,连我们寄给她买药的钱,她也用在孩子们身上了,请你给她买个冰箱,华坪天气热,鲜奶必须放冰箱保鲜,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鲜奶。”

万般懊悔之后,这位领导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过是平常之事无可厚非,况且身体健康需要,张老师却视为奢侈,孩子们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说张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真诚赞同。

学习张桂梅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3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膝下无子,但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她疾病缠身,但她誓死与病魔抗争,坚持把毕业班的学生送进考场;她放弃优越环境,选择了艰苦,因为她觉得“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因为如此,张桂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她牢记初心使命,心甘情愿为民奉献一辈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同志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

的确,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情系群众、 一心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落地落实、做事做实。张桂梅同志,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学习张桂梅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4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学习张桂梅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5

有人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桂梅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坚韧执着、励精图治。丈夫去世后,张桂梅只身去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并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在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为贫困的学生和简陋的学校出钱出力,又当老师又当母亲,不留余力的细心照顾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起居,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励精图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她主动带头免费为学生们补课,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长期拖着病体就算腹部长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讲台上,只为孩子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除此之外,她还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她十年如一日,从未退缩,从不言弃。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

勤俭节约、无私忘我。张桂梅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钱吃饭,她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总之,只要学生们缺什么只要她有,她都能解决。在儿童之家,她义务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的照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维持儿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用,并利用空余时间到处筹措资金。然而她不是万能的,她自己并不富裕,她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她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献身扶贫。张桂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深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扶贫先扶智,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她心系群众,勤俭节约,帮助困难学生,带学生看病,给学生添置衣物,对贫困家庭进行家访,为孩子们争取学习机会。她前前后后为山区的孩子们、为慈善和教育事业投入了100多万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给她治病的钱,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并无怨无悔。

我们要知道“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张桂梅巾帼不让须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她这种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此也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实际行动。

学习张桂梅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6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学习张桂梅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7

“我人生的价值在于改变了一代人,不管有多少数量,只要他们过的比我好,我就满足了!”这是张桂梅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她的一生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她是伟大的,无私的。看完了她的事迹,也让我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我出生在云南的一个边陲小镇,所幸,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在我身边也有过同样的事情发生,我清楚的记得我的一位初中同学,没有上完初中就回家了,她的家在云南的一片山区里,后来我在朋友那里得知,她是回家结婚了,家里给介绍了一个对象,所以只能放弃了上学的机会,那时对于我来说,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现在想来,也许那个同学的一辈子就被圈禁在了大山深处。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我也还没有明白知识是如何能改变人命运的,但是,现在的我,在错过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和最佳的学习时间后,我明白了,还记得高中时,我妈妈也常和我说让我好好的学习,不要一辈子就蜗居在一个不大的城市,以为自己所处的这一片天空,就是整个世界。那时的我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干什么都要和父母对着来,现在我也曾不止一次后悔过当时没能早点懂事,没能听父母的好好学习,但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人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踏入教育这个圈子是我没有想到过的,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也有想过要读教育,但是在父母的劝说和自己对于未来的迷茫下,我放弃了,而是选择了在当时看来似乎比较吃香的计算机系,走进教育的圈子,也算是偶然,在大学时,朋友介绍我去做一个兼职,是市教委给的一个初中生科学实践课程,我当助教。有一次,因为安排上的失误,有两个孩子没有安排老师上课,负责人让我临时带两次,那是我第一次作为一个老师上课,课后的成就感是巨大,后来我开始在不同的机构做兼职,毕业后来到了高思,也算是正式走入这个圈子。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做教育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教育强国的重担,一开始,我也想亲自和学生们传授知识,但是我自身的能力限制了我,后来我想,给学生们介绍适合她的老师,能够从侧面帮助到也是好的,一开始这个工作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家长找我,说老师特别好,孩子有提升的时候,这种满足感上升到了一个极点。进入教育行业,我的初衷就是想让更多的孩子学到更有用的知识,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性,这样就够了。虽然我们是以营利为目的,但是确实帮助了一些孩子不是吗?但是当这份工作给我带来满足感的同时,也有家长的投诉和谩骂,我也动摇过,也想过要不要继续下去。但是今天这则新闻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张校长在创立学校之初,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也有过很多人的不理解,但是她为了心中的信念坚持下来了,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起码是三代人会因为读书而改变自己的未来,我感受到了教育强国的重要性。

北京的教育环境确实比一些山里的环境好了太多,给我们的感受自然也没有山里老师那么强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我们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也是肩负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和信赖,更肩负了教育强国,国家兴亡的使命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是少年强的重要一环。我们的力量很弱小,小到可能对一个孩子的未来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我们的力量也可以很强大,只要被家长和孩子们信赖,我们同样可以改变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未来。

我还记得小时候的第一位语文老师,那是一个从大城市来的语文老师,很漂亮,普通话也很标准,正是在她的教育下,我的普通话没有大多数南方人的口音,那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也记得我的最后一位语文老师,一位有着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我是他的最后一届学生,也是他告诉我,年轻就要敢拼,敢闯,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会有着我意想不到的精彩。这两位老师都在我人生的重要时期对于我有着特殊的意义。我更加记得去年的高思年会,年会上须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高思和其他一些边远学校的合作,也带着我们的产品走遍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也告诉我们有无数的孩子可以享受和北京同样的教育资源,对于北京的孩子来说,这可能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是对于那些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窗,人生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们常说一个词——言传身教。我想新闻里那个想考到东三省的女孩,也是受了张校长的言传身教吧,不想自己的人生以后局限在一个地方,想要有很多的精彩,能看到,她说起目标时,眼睛里都是有光的,是对未来的期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还是太少,我也许不能影响一代人,但是我能努力做到影响身边的人,不忘教育的根本,也不忘我的初心。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教教那些孩子,也想有一个亲自改变他们的机会,也想亲口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从思想上改变他们。

这篇新闻给我的感触太多,有的话也不知道怎么说出口,借用公司的一句话——始而初心,十而用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学习张桂梅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8

“我人生的价值在于改变了一代人,不管有多少数量,只要他们过的比我好,我就满足了!”这是张桂梅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她的一生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她是伟大的,无私的。看完了她的事迹,也让我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我出生在云南的一个边陲小镇,所幸,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在我身边也有过同样的事情发生,我清楚的记得我的一位初中同学,没有上完初中就回家了,她的家在云南的一片山区里,后来我在朋友那里得知,她是回家结婚了,家里给介绍了一个对象,所以只能放弃了上学的机会,那时对于我来说,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现在想来,也许那个同学的一辈子就被圈禁在了大山深处。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我也还没有明白知识是如何能改变人命运的,但是,现在的我,在错过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和最佳的学习时间后,我明白了,还记得高中时,我妈妈也常和我说让我好好的学习,不要一辈子就蜗居在一个不大的城市,以为自己所处的这一片天空,就是整个世界。那时的我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干什么都要和父母对着来,现在我也曾不止一次后悔过当时没能早点懂事,没能听父母的好好学习,但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人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踏入教育这个圈子是我没有想到过的,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也有想过要读教育,但是在父母的劝说和自己对于未来的迷茫下,我放弃了,而是选择了在当时看来似乎比较吃香的计算机系,走进教育的圈子,也算是偶然,在大学时,朋友介绍我去做一个兼职,是市教委给的一个初中生科学实践课程,我当助教。有一次,因为安排上的失误,有两个孩子没有安排老师上课,负责人让我临时带两次,那是我第一次作为一个老师上课,课后的成就感是巨大,后来我开始在不同的机构做兼职,毕业后来到了高思,也算是正式走入这个圈子。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做教育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教育强国的重担,一开始,我也想亲自和学生们传授知识,但是我自身的能力限制了我,后来我想,给学生们介绍适合她的老师,能够从侧面帮助到也是好的,一开始这个工作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家长找我,说老师特别好,孩子有提升的时候,这种满足感上升到了一个极点。进入教育行业,我的初衷就是想让更多的孩子学到更有用的知识,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性,这样就够了。虽然我们是以营利为目的,但是确实帮助了一些孩子不是吗?但是当这份工作给我带来满足感的同时,也有家长的投诉和谩骂,我也动摇过,也想过要不要继续下去。但是今天这则新闻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张校长在创立学校之初,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也有过很多人的不理解,但是她为了心中的信念坚持下来了,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起码是三代人会因为读书而改变自己的未来,我感受到了教育强国的重要性。

北京的教育环境确实比一些山里的环境好了太多,给我们的感受自然也没有山里老师那么强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我们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也是肩负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和信赖,更肩负了教育强国,国家兴亡的使命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是少年强的重要一环。我们的力量很弱小,小到可能对一个孩子的未来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我们的力量也可以很强大,只要被家长和孩子们信赖,我们同样可以改变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未来。

我还记得小时候的第一位语文老师,那是一个从大城市来的语文老师,很漂亮,普通话也很标准,正是在她的教育下,我的普通话没有大多数南方人的口音,那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也记得我的最后一位语文老师,一位有着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我是他的最后一届学生,也是他告诉我,年轻就要敢拼,敢闯,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会有着我意想不到的精彩。这两位老师都在我人生的重要时期对于我有着特殊的意义。我更加记得去年的高思年会,年会上须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高思和其他一些边远学校的合作,也带着我们的产品走遍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也告诉我们有无数的孩子可以享受和北京同样的教育资源,对于北京的孩子来说,这可能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是对于那些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窗,人生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们常说一个词——言传身教。我想新闻里那个想考到东三省的女孩,也是受了张校长的言传身教吧,不想自己的人生以后局限在一个地方,想要有很多的精彩,能看到,她说起目标时,眼睛里都是有光的,是对未来的期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还是太少,我也许不能影响一代人,但是我能努力做到影响身边的人,不忘教育的根本,也不忘我的初心。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教教那些孩子,也想有一个亲自改变他们的机会,也想亲口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从思想上改变他们。

这篇新闻给我的感触太多,有的话也不知道怎么说出口,借用公司的一句话——始而初心,十而用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学习张桂梅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9

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点燃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诚爱心托起了无数孤儿和困难学子的人生梦想,用自己真情挚爱,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大爱无私大爱无声。她以勇者无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续写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张桂梅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张桂梅同志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和无限忠诚,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的为民情怀和坚定信仰。其事迹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深化了我们的情感,真可谓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肃然起敬。

全校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学习她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心系群众的高尚品德;学习她注重学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学习她厉行节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学习她淡泊名利牢记宗旨忠诚于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开拓精神;学习她坚定信念执着坚定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在当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把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作为重要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学联系实际学结合工作学。要把张桂梅同志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开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系于民。

学习张桂梅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10

最近,我校号召全党员教师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掀起了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热潮。张桂梅同志先进典型的事迹在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她的崇高情怀、奉献精神、工作作风和优秀品格就像那金灿灿的党旗一样熠熠生辉,她用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在党旗面前宣誓时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的庄严承诺。

张桂梅同志作为党的十七大代表,集“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于一身,多次受到中央、省、市、县的表彰奖励,但她没有因此而自满骄傲,而是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理想留在平凡的岗位和繁琐的工作中,留在对山里孩子和孤儿的母亲般的慈爱里,抛弃名利、不求回报。她不受外界影响,爱岗尽业,无私奉献,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张桂梅同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她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了云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业的同时,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在教育同行中享有盛誉,这是她多年来热爱学习、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的结果。我要以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学习她无私奉献,不懈追求,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牢固的群众意识,坚持不懈地无私奉献,以火炉般的工作热情赢得群众认可,树立清廉正直、淡泊名利的观念,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学习张桂梅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11

从张桂梅老师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她是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工作和学生。她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们要以学习先进典型为标杆,对照党章、准则、条例查找差距、检视剖析好自身存在问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怀着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20多年来,张桂梅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秉持为民情怀,保持着铸魂育人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

1975年12月,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在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1996年,丈夫去世后不久,张桂梅放弃了在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从此,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山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越走越偏,越走越苦。来到华坪后,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没人喜欢艰苦,张桂梅也一样,但她却选择了艰苦,她说:“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越发感受到做好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工作的重要、

学习张桂梅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12

那是大约20年前的一天。山路边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她手里拿着镰刀,身边放着一个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头。张桂梅看见了,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了?”女孩回答:“我想读书,但是家里没钱,给我订婚了,收了彩礼要让我嫁人。”张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试着劝返,说:“你们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你们管了。”可即使这样,女孩的母亲仍坚决不同意孩子回校读书,甚至以死相逼。张桂梅无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来。

怎么样才能救救这样的女孩子呢?这个难题久久萦绕在张桂梅心头。

当时的张桂梅,已经是华坪县出了名的“好老师”,还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是数十名孤儿的“妈妈”。

当老师,张桂梅发现“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们不读书的理由多种多样:为了给弟弟交学费,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学回家干农活或外出打工;因为收了彩礼,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要准备嫁人了。当“妈妈”后,张桂梅又了解到儿童之家孩子们的身世,他们的母亲有的因杀死家暴的丈夫而获刑,有的因落后错误的分娩观念而死亡,留下孤苦无助的孩子。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一个现在看来依然有些“疯狂”的想法在张桂梅心中越来越清晰:“我想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免费的高中!”

为了这个“疯狂”的梦想,她开始四处奔走筹款,风吹雨淋,被冷落,被唾骂,却只筹得一两万元。直到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参会期间,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采访报道让更多人理解了张桂梅的女高梦。

2008年,在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生100人。她们大都来自山区,多数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一些孤儿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残疾的学生和下岗职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还想上学,华坪女高都向她们敞开怀抱。三年后,她们中有96人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学。自2011年有首届毕业生以来,学校综合排名连续10年位列丽江市一区四县榜首。

学习张桂梅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13

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点燃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诚爱心托起了无数孤儿和困难学子的人生梦想,用自己真情挚爱,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大爱无私、大爱无声。她以勇者无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续写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张桂梅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张桂梅同志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和无限忠诚,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的为民情怀和坚定信仰。其事迹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深化了我们的情感,真可谓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肃然起敬。

党总支王从爱书记要求,全校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学习她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心系群众的高尚品德;学习她注重学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学习她厉行节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学习她淡泊名利、牢记宗旨、忠诚于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开拓精神;学习她坚定信念、执着坚定、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在当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要把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作为重要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学、联系实际学、结合工作学。要把张桂梅同志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开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系于民。

学习张桂梅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14

那是大约20年前的一天。山路边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她手里拿着镰刀,身边放着一个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头。张桂梅看见了,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了?”女孩回答:“我想读书,但是家里没钱,给我订婚了,收了彩礼要让我嫁人。”张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试着劝返,说:“你们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你们管了。”可即使这样,女孩的母亲仍坚决不同意孩子回校读书,甚至以死相逼。张桂梅无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来。

怎么样才能救救这样的女孩子呢?这个难题久久萦绕在张桂梅心头。

当时的张桂梅,已经是华坪县出了名的“好老师”,还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是数十名孤儿的“妈妈”。

当老师,张桂梅发现“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们不读书的理由多种多样:为了给弟弟交学费,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学回家干农活或外出打工;因为收了彩礼,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要准备嫁人了。当“妈妈”后,张桂梅又了解到儿童之家孩子们的身世,他们的母亲有的因杀死家暴的丈夫而获刑,有的因落后错误的分娩观念而死亡,留下孤苦无助的孩子。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一个现在看来依然有些“疯狂”的想法在张桂梅心中越来越清晰:“我想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免费的高中!”

为了这个“疯狂”的梦想,她开始四处奔走筹款,风吹雨淋,被冷落,被唾骂,却只筹得一两万元。直到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参会期间,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采访报道让更多人理解了张桂梅的女高梦。

2008年,在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生100人。她们大都来自山区,多数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一些孤儿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残疾的学生和下岗职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还想上学,华坪女高都向她们敞开怀抱。三年后,她们中有96人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学。自2011年有首届毕业生以来,学校综合排名连续10年位列丽江市一区四县榜首。

学习张桂梅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15

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点燃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诚爱心托起了无数孤儿和困难学子的人生梦想,用自己真情挚爱,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大爱无私、大爱无声。她以勇者无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续写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张桂梅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张桂梅同志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和无限忠诚,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的为民情怀和坚定信仰。其事迹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深化了我们的情感,真可谓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肃然起敬。

党总支王从爱书记要求,全校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学习她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心系群众的高尚品德;学习她注重学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学习她厉行节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学习她淡泊名利、牢记宗旨、忠诚于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开拓精神;学习她坚定信念、执着坚定、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在当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要把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作为重要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学、联系实际学、结合工作学。要把张桂梅同志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开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系于民。

学习张桂梅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16

张桂梅是一名贫困山区基层教育工作者,她是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也是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她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

张桂梅说:“我那个班里几乎都是山里的少数民族,这些学生真的是很穷,他们冬天就穿一两块买的塑料凉鞋,我不知道这个地方怎么会这样,我真想进山里去看看”。山区的贫困刺痛着张桂梅的心,她开始意识到,帮助贫困山区女孩获得教育,才能有效的阻断家庭的`贫困,她开始四处奔波筹款,克服种种困难,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

学校建成后,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用红色教育树人铸魂,让16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2001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张桂梅又成了许多孩子的“妈妈”,给予了福利院孩子无私的呵护。福利院孩子吴思思说:“每天晚上妈妈因为工作忙,几乎整天都在学校,但她还是会每天抽时间回来看我们。妈妈每次回来对着我们都是甜甜的微笑,我们就会感觉特别的温暖。”

张桂梅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百名优秀母亲”等荣誉称号。将一片丹心奉献给了她热爱的地方。她说,“就是要解救山里的孩子们,因为我是党的一员,还是想为这片土地做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