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2024/09/27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精选3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1

特殊的时光,不一样的陪伴!疫情期间家长有很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看似温馨的亲子时光,但家长和孩子仍然各“忙”各的。“陪伴”与“陪着”仅一字之差,但其产生的教育作用却是天壤之别。一个是润物细无声,一个只是形式主义。陪伴是一个温暖的词,在教育中,陪伴可以见证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足迹,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懵懂无知到情窦初开,从跌跌撞撞到开拓创新。而陪着却只是表面功夫,不及内在,只是一种形式,没有情感的参与,只是一种应付,更谈不上心灵的互动和共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2020年这个开学季无比漫长,受疫情影响,我们没有完全的“封闭”在家里,但从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我带他一起户外活动,去爬山、骑马、骑行、运动、劳动、露营、摄影、亲子游戏、亲子阅读……在户外运动中,不仅强身健体,开阔了眼界,认识外界许多事物,同时还能从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更培养他坚韧不拔的性格精神。同时培养锻炼了他的观察力、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

很多朋友家的同龄孩子,都已经识字、写字了。虽然有时候我常常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笨”,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好学”。但我更信奉,在生活中,游戏中认真的倾听和对话,专注的陪伴才是宝贝们最需要的。语言是思维的外显。理解孩子的感受,与孩子产生共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良好的亲子关系才会建立。

多多在我眼里,倔强、叛逆但很机灵。平时的唠叨、批评、压制对他来说,根本没有用。针对他的性格特点,有位学前教育专家给了我建议。戴高帽,让他觉得自己被需要,让他照顾我,觉得自己是个男子汉。我跟他示弱,交给他任务、责任,哪怕做错了,也不怪他,还夸他聪明下次肯定会做的更好!比如,我不舒服、累了,就对他说:“妈妈累了,不舒服,能不能帮妈妈……”这期间,我发现孩子也有了小小男子汉的样子了。在我“犯错”时候,也经常是叮嘱不断。

但在陪伴的过程中,我偶尔也会对他失去耐心,会发脾气。但事后又懊恼自责愧疚。为什么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呢?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曾走了不少弯路,现在去努力试着改变,相信一切都还来得及。

孩子的成长看似漫长,但真正需要我们完全陪伴的就这么几年,父母的爱本身就是一场体面而又缓慢的退出,能紧紧拥抱的时候就不要急着推开!能亲密陪伴的时候就不要赶着走开吧!一切都会离开,何必着急,我们的每一个日子都恰恰正好。

特殊的时光里,不一样的陪伴。始终一样的是爱你的心。培养是最长情的告白。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2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近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习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

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一(4)班王弈心家长 王飞

20xx、9、25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3

教育孩子基本上是所有我们做父母最关心的话题,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孩子启蒙的第一课堂,孩子的性格、爱好、品德养成乃至长大后走向社会,都与家长给予孩子的感悟和教育的方法息息相关,所以,做父母的无论你有多忙,都希望你能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更多的陪伴,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我是马成骏的母亲,我把我这几年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2、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有利于增强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到她的一点点进步,肯定他,坚持鼓励他,耐心引导他,平和看待他,并以实际行动支持他,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这一点是很必要的。

3、加强与班主任及老师的沟通和联系。主动向班主任介绍孩子的情况。经常向班主任及老师了解情况,将孩子的点点进步向班主任及老师汇报,这样便于和班主任及时沟通。

4、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我们非常注重与孩子的交流,让成俊说同学的优缺点,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

5、不要轻易对孩子发火。我们觉得,经常对孩子发火,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他已经习以为常了,觉得你发火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二是会因为他胆小而惧怕你,使他对你望而却步。如果经常发火,他就会报喜不报忧,家长就了解不到孩子的真是情况,这样教育起来就会被动。

6、鼓励孩子多运动,陪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的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舒缓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教育孩子这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从孩子出生到成年,我们做父母的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该怎样教育孩子,成功的教育孩子,这将是我们送给他们最大的财富。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4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孩子们即将要结束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的我们很荣幸能够参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鹤小学联合举办的幼小衔接家长会,此次家长会犹如一场及时雨,解答了我们内心无数的困惑,也让我明白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平稳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

此次家长会主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来自于卜园长的分享: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鹤小学谢校长的分享:关于幼小衔接,家长和孩子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一、幼儿园方面:

(1)逐步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进入大大班以来,幼儿园老师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这样,孩子步入小学后,不会感觉学习负担较重,会让孩子们从思想上提前接受作业的准备;

(2)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大大班集体活动时间稍微有所延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引导孩子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让孩子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二、家长方面: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作为家长,应该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学习和生活习惯,要创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2)以身作则,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识准备,在步入小学阶段之前,孩子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会写自己的名字;开发语言潜力;具备初步的数理逻辑能力。谢校长特别强调家长不必在儿童入学前就让他们学习大量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比如可以不失时机、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输学校的.种种事情,如“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学校里有好多老师和好多书,他们将教你好多有用的东西”

(2)习惯养成,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与幼儿园在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阶段,老师会时刻关注宝贝们的吃饭、睡觉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为了使孩子们逐步适应学习生活,我们应该提前多多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需要共同努力。通过今天的幼小衔接会议,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了更新的认识,让迷茫的家长会找到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向,陪伴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一段特殊的时期。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5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习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

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6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两年半已经过去了,这两年半里,儿子让我度过惊奇、意外和快乐,也给我带来了忙碌、充实和成就。

我的儿子今年两岁半了,我认为孩子是个快乐、聪慧、又不失调皮捣蛋的孩子,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健康、平安、快乐伴随他的一生。而在我看来要实现这个愿望有几个前提:

首先,要给他不完美的权利,因为我不是个完美的妈妈,他也没有一个完美的爸爸,我们没有权利要求他是个完美的孩子,而且我觉得过于完美的人很难快乐。

其次,要给他自主的权利,他有权选择他想要的,当然前提是不干扰他人。

第三,他必须尊重他人、讲礼貌,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以他为中心的,每个人都在为这个世界做自己的.贡献,尊重他人的人才能被人尊重,对人有礼貌的人才会被别人所接受。

第四,要给他倾诉、发泄的权利,倾诉是人舒解压力的重要通道,孩子可以对我们说任何他想说的话,也可以放声大哭。

第五,要承认孩子是有差异的,没有一个孩子的每一方面都发育得很好,不能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的孩子的长处去比,只能看在这方面与他自己以前相比有没有进步。

民以食为天,吃得好身体才会好。孩子几乎什么都吃,让人羡慕吧。我的经验是孩子吃东西要定时定量,少吃或不吃零食。如果哪天看他馋得可怜了就吃点零食如饼干、巧克力等,但要相应减少饭或水果的量,而膨化食品、雪糕、饮料是从不会进入他的食谱的。如果他不想吃或吃时玩的话我会把东西拿走,并告诉他若超过一定时间,这些东西他就再不会吃到了,只能等到吃下顿饭时才会吃到东西,并说到做到。而且我觉得孩子的食品一定要多样化,一样东西同种做法不能反复吃,这样会让他永远保持新鲜感。

有时我会让他参与到我做饭的劳动中来,洗洗菜,看我打鸡蛋,他非常感兴趣,当他吃到做熟的东西时会觉得有他的劳动成果,而且象变魔术一样有了变化,非常兴奋。再有,每天让孩子多活动,消耗大自然吃得就多,儿子每天蹦蹦跳跳,吃饭时食欲特别旺盛。另外,一定要让孩子多喝白水,婴幼儿比成年人需要更多的水,儿子每天要喝1200ml以上的水,可能是因为从不喝甜味饮料的关系,他非常适应无味的白水。事实证明,儿子身体非常结实,我想这跟他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有非常大的关系。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7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近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习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8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近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习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9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习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为主。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严重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这不仅影响幼儿上小学,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习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近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 忽视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有的小学甚至给幼儿入学设置各种台阶,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其实,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5.入学准备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儿园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改变一下课桌的摆放形式,延长课时,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习生活等。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

1.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习,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习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衔接工作应该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3.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县城和农村),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配置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4.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根据思路,调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学前班进行了“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习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习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也就是说,在教育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10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习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

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11

各位家长:

再过几个月,您的孩子就将进入小学开始人生路上有一段崭新的生活,当您的孩子告别幼儿园轻松温馨的生活环境,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中,周围的老师、同学都是陌生的,生活作息是不同的,学习的课程是如此丰富多彩的,那么您一定希望您的孩子能尽早适应这一切,为他的漫长的学业生涯带来一个良好的开始。今天,我们就将围绕幼小衔接的问题和各位家长进行一些探讨,我们希望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能构建一个“幼儿园、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幼儿成为家园协同成果的真正受益者。

首先,在意识上我们要明白,幼儿园教育和小学的教育是不同的,幼儿的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而且更应该是包括身体、心理上的准备,促进幼儿的共同发展。小学和幼儿园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物质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在小学里演化成了教室,除了一张张椅子以外还有一排排的书桌;操场上的玩具类运动器械被运动性器械所大量替代;教学楼里再也找不到幼儿园里随处可见的各种积木、娃娃;小学的场地比幼儿园更加宽敞。其二是时空环境的变化,幼儿园里的生活活动、运动、游戏和学习活动被小学的课程演化为非常正规和系统的课程,作息表改成了课程表,在幼儿园里的许多活动在时间上是有弹性的,因为教师更多的不是考虑幼儿能掌握多少,而是幼儿的兴趣程度和投入程度,但是在小学所有的活动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执行和在规定的时间里结束,在幼儿园里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将在30分钟里结束,但是在小学所有的学科的授课时间保证在40分钟或者更长。其三是师生互动形式的变化,在幼儿园里教师更多的主动观察幼儿,引导幼儿,通过谈话、游戏、个别交流带动幼儿走入集体生活,而在小学里,教师通过书面的作业、小组探讨、集体的授课等形式和学生进行互动。

评价目标的变化,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幼儿的发展评价是比较模糊的,因为我们知道年龄越小,个体间的差异就会越大,就好比一个一岁的婴儿和一个两个月的新生儿之间的差异那是多么大,其实他们的年龄只有11个月的差距,那么一个25岁的人和一个19岁的人,相差6岁就是72个月,他们之间的差异还会很大吗?因此幼儿园的老师的评价方法是让所有的孩子站在同一个发展起点,然后到达不同程度的发展目标,老师关注的是孩子的个性、健康、认知、品行、社会性多方面的同步协调,所以评价的方式更多是以文字描述性的,不会以数字化的形式来表现,但是在学校里,我们都知道,评价的方式很大一部分依赖于考试的分数。对幼儿的评价是量化的。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12

孩子再过两个月就上小学一年级了,作为家长的我有过烦恼,有过焦虑,但静下心来想想,家长的烦恼和焦虑起不了任何作用,还会造成孩子的焦虑,百害而无一利。通过幼儿园老师的指导和对书籍、网络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和同龄孩子家长的探讨,觉得孩子的幼小衔接至关重要,也是件很快乐的事。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结束,又是小学教育的开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

事实上,孩子告别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过程。面对这么多的变化,孩子的身心都将经历一次重大挑战。我们家长和孩子应该如何准备和应对呢?

面对这么多不同、这么多的困难,幼小衔接,我们到底做什么准备?是知识的储备?是习惯的培养?还是顺其自然?我认为幼小衔接阶段,最重要的不是知识储备,不是上学前班……而是习惯培养最重要,孩子习惯的培养我是从以下三类习惯做起的:

专注,一切信息能否“输入”的关键

孩子的专注力,不仅是幼小衔接阶段的关键,对其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今后学习的有力保障,与学习技能训练相比,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更为重要。“专注是一切信息能否“输入”的关键。而一旦专注力涣散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都无法进入。专注力也与思考的品质有关。听老师的嘱咐、同学的发言、阅读课本及记录笔记,都有助于深入思考。

如何培养专注力?我做了以下几点努力:

1、坚持做。孩子做事情过程中尽量不打扰孩子,如果孩子有不专注的时候,一定要提醒并鼓励孩子坚持不懈,哪怕再枯燥也要为最初的选择负责。

2、树榜样。自然界、名人和身边伙伴、亲人都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在“树榜样”的过程中,作为家长,我尽量做到:要求孩子做的家长带头做到;和孩子分享自己从前对某人某事表现专注或被某件事分心的小故事。别忘记要特别强调做了正确选择以后所带来的好处,和做了错误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不在孩子面前长时间玩手机,陪孩子读书、玩耍。

3、重评价。家长多多赞美孩子——如“你今天看了20分钟书,比昨天多了10分钟,真棒!”等言语赞美;点头或微笑、张大眼睛表示惊喜、竖起大拇指等姿势赞美,用小奖状、小礼物的奖品赞美等。赞美的是孩子的品格而非成就。比如:“你说话的时候是看着妈妈的眼睛的,你特别专注!”我们需强调具体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影响,从而加以赞美,孩子会在肯定、赞美中不断成长。

4、玩益智游戏,远离电子设备在家不使用电子产品充当“保姆”,而是和孩子一起拼地图、玩棋类、搭积木、乐高、查找相同与不同等游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阅读,在喧嚣中感受安静的力量

阅读可以培养专注力;阅读能力决定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决定竞争力;阅读能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阅读能让孩子远离手机和电视、游戏。

首先,打造优秀的阅读环境。随处有书、随处可取,有自己的书架,父母以身作则,有固定的家庭阅读时间。

其次,选择最合适的读物。如根据类型选,可以选童谣、绘本、故事书、科普读物、游戏书等。根据奖项选,可以选国内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全球著名的绘本奖如美国凯迪克奖、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英国卡内基儿童文学奖等。

再次,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如创建阅读仪式,留出一段特别的时间作为每日读书时间,把和孩子一起选择“每日一书”变成惯例,然后坐在一个专门的位置读书。可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读书,让孩子紧紧依偎着你,或是孩子拿着一个喜爱的玩具。可以每个角色采用不同的声音,也可以一边指着颜色、形状、小动物或故事中其他有趣的东西,一边谈论。可以用手指读的方法让孩子听读书,即孩子看着文字听家长读,读了几遍之后,就能大致认读出这些汉字。也可以对喜欢的篇章或段落,可重复地听。多次读一本书,可帮助孩子对常用词汇熟练掌握。还可以亲子阅读时,可用手机录下来,读完后,如果孩子还想听,一边让孩子自己看书,一边播放音频,让孩子逐渐学会独立阅读。

自理,培养责任感、增强自信心

自理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小学中会碰到很多障碍和困难,老师不再时时刻刻在教室中密切关注,因此常常需要孩子独自面对和解决。让孩子学会独立与自理就显得重要,它具有培养责任感、增强自信心、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重要性。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有以下几个锦囊分享给大家:

锦囊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积极鼓励孩子自己整理衣服、叠衣服折被子、整理书桌、玩具、自己用餐。切勿因为孩子“动作慢”或“不够好”而包办代替。

锦囊2简单的.家务帮忙做。在生活中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吃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试着分发筷子,吃完饭把自己的碗筷收拾到水池中和试着洗碗。周末的时候,和孩子共同商量谁来扫地,谁来抹灰等简单的家务。

锦囊3从鼓励中培养。孩子年龄小,做事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小失误,比如:扫地扫脏了鞋子;倒水摔了杯子;放碗时打碎了碗……面对这样的情况,不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失误的地方,应帮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锦囊4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且要努力做好;不该做的事不要做,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要让孩子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上厕所、喝水或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等。

最后,我没有让孩子过多超前学习,因为新的知识点没有吸引力,容易分散上课注意力。而孩子极易受家长影响,父母也需“下下狠心”,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幼小衔接不可能是完全“无缝衔接”的。孩子们从一个环境过渡到另一个环境,需要时间磨合与适应,存在一定的适应期。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一个积极有爱的亲子关系,以实际行动支持他,是孩子在幼小衔接最重要的支持。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13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习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

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14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近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习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15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习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

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16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习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为主。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严重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这不仅影响幼儿上小学,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习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近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有的小学甚至给幼儿入学设置各种台阶,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其实,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5.入学准备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儿园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改变一下课桌的摆放形式,延长课时,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习生活等。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

1.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习,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习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衔接工作应该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3.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县城和农村),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配置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4.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根据思路,调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学前班进行了“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习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习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也就是说,在教育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17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习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为主。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严重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这不仅影响幼儿上小学,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习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近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 忽视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有的小学甚至给幼儿入学设置各种台阶,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其实,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5.入学准备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儿园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改变一下课桌的摆放形式,延长课时,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习生活等。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

1.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习,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习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衔接工作应该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3.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县城和农村),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作为衔接的焦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配置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4.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根据思路,调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学前班进行了“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习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习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也就是说,在教育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18

参加完这次活动首先明白了,幼儿园的教学计划。知道了,老师的工作安排。其次,对孩子平时的课程,有一定的了解,更加放心了。最后学到了好多关于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知识。特别是马老师生动的讲解,还有她无私的推荐,我真的感觉受益匪浅。

别的先不说了,先说一下,选择xxx的原因。其实那个时候并没有对xxx做过更多的了解,只是看整体布局有一个幼儿园的样子。关老师并不是师资力量紧缺。所以我就没有其他担忧了,再说到价钱上用物美价廉来形容有点儿不合适,但性价比,确实是超值的。

咱自家孩子是个普通孩子,所以对学校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学校领导负责老师有爱,那么别的就是次要的。小孩子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绝对不能找一个脾气暴虐的老师来影响她对其一生所需敬重的一类人的态度。要从他的心灵深处树立老师都是有爱的一类人,所以这一点xxx也做到了。

xxx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也认可你们的工作。可是既然让我们家长来写感受,我相信这并不是只听溢美之词的。所以在此,提下个人的浅薄之见,合适之处望纳之,不到之处请弃之,望多多包涵。

咱学校现如今的教学理念就跟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不能不分时宜全盘接收。咱们灵丘的情况是好学校人员爆满,而家长想选择的学校是每个班都在70人左右,这种情况班级老师其实也是爱莫能助的,他肯定顾此失彼。那在一年级的时候跟不住的,二年级必定落下,当他到了三年级其实不说三年级效应,没有这个效应,他也就自暴自弃了。在这三年期间如果家长有时间有能力辅导还无所谓,如果辅导不了,这孩子必定玩儿完。

当然,这些情况,如果全部让幼儿园来寻找措施去弥补挽救肯定是不对的。我只是觉得不能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全部照搬。还需结合咱们本地情况,因地制宜。

最后说一下咱们家长的问题,李老师和陈老师说了,不要比咱自家的孩子。因为人比人,肯定是拿自家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如果大人长此以往造成的结果会有以下两点:1、大人对孩子失去信心;2、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所以要比就比大人为孩子提供了什么?关爱孩子够不够?你是否发现他的闪光点知道它的不足之处?你是否为此采取补救措施,并持之以恒?如果他不爱学习,你是否刻意引导过,让他自觉学习,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一味的把责任推给孩子和老师。其实他们最大的老师是咱家长。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全部心得体会。因为个人性格问题,不怎么会低调说话,所以写的东西也有点儿张扬。真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19

孩子进入大班以后,幼小衔接一直是老师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孩子很快将结束幼儿园大班的学习,进入小学教育,我的心情既欣喜又焦急。欣喜的是孩子长大了,马上是一名小学生了,可以学到更多知识;焦急的是作为家长我没有头绪,怎么才能使孩子在进入小学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呢?虽然在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向孩子传授很多知识,但小学是对儿童进行正规学校教育的专门机构,孩子一上学就要独立地参加学习,开始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接受课程,这与幼儿园学习的要求与形式都不同。

为了帮助家长有的放矢地进行充分的入学准备,20xx年6月9日机关幼儿园和井冈山小学联合举办了题为“我要上小学了”的专题讲座,为家长们释疑解惑。抱着满心的期待,我参加了这次幼小衔接的讲座。

讲座在四楼的多动能教室举行,首先通过一个专题片,介绍了井冈山小学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和理念,展示了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接着从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阐述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分析了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新生入小学出现的一些问题,着重介绍了如何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中间穿插了井冈山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的才艺表演,看着他们稚嫩认真的演出,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学校里的成长。另外还有一个简短的数学公开课,老师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全场的孩子都跟着互动起来,气氛高涨,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值得期待的是井冈山小学的参观了,孩子们牵着家长的手,在老师的指引下有序的参观了井冈山小学的校园和一年级的教室,好奇的站在门口张望着,看着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认真的上课,平时叽叽喳喳的宝贝此刻也变得乖巧懂事了,上小学的期待让他们对这个新奇的校园环境充满了无比的憧憬。虽然仍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老师还是给孩子们留下了第一张入学前的合影,一张张小脸上都绽放出花一样的`笑容。

四年的幼儿园生活,小君妍在老师的关心下慢慢的成长,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自如,从最开始的腼腆害羞到现在的才艺小明星,一点一滴都离不开每一个老师的照顾和教育。马上九月份就要迈入小学的校园了,虽然很期待,但是也有着对幼儿园的眷恋与不舍。

非常感谢此次幼儿园和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重要的讲座,让我们家长有了思想准备,能提前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的一些准备工作,让我们的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的教育。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还要重要,良好习惯地养成,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很生活都大有好处。幼儿园就是一个良好习惯的起点,一个集体生活的最初体验,谢谢大一班的各位老师,让我的孩子在成长之初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了最美好的启蒙和憧憬,也给她步入小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无论何时,幼儿园永远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20

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我曾经为此买了很多的书,买了很多的光盘,请教了许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长大,成绩也渐趋稳定,可是我心里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早早开发锻炼他的识字能力,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孩子大一点后,我们就帮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他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在我们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着自己的书在看。而且,只要有机会就从书店买各种图书给他阅读,“六一”儿童节、春节的礼物都是各类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书籍。时间长了,孩子喜欢上了读书。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孩子上学起,我就注意培养他学习习惯,每天回家后先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学新课之前,先预习一下后面的内容。及时同他的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习惯的养成,玩过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脸刷牙等等,有时候,孩子想偷懒,就给他讲讲道理,并且告诉他,那样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认可了这种行为,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教育孩子,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我以前心里一直不踏实,就是我感觉自己内心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可信赖的整体价值体系来教育孩子,这一段时间在断断续续对传统启蒙经典的接触过程中,一边反省自身的行为道德规范,一边省思孩子成长的种种表现,我感觉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线索和方向,我需要跟孩子共同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

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给他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其中观察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再施加引导。我想我们都是做过孩子的,应该知道孩子喜欢什么,过多的说教,都不如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孩子的效果来的好。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我儿子看电视的时候,一看到精彩的部分就不自觉地走到了电视机前,我就纠正他,他马上就指斥说:“你也老是天天上网,一玩就老长时间,眼睛也要看坏的。”面对孩子的质问,我只有自己先改正,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我告诉孩子:“你看妈妈改正了,只上一会儿网了,你也应该改正吧!”这时,孩子会欣然的接受你的建议。

为了开阔视野,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在课余时间,给他报名参加了书法班。到现在学了几年了,他很有兴趣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孩子喜欢手工制作,我就给他提供材料,给他尽可能多的帮助。有时候,看他煞有介事地做成一个虽然不很精彩的“作品”,沾沾自喜地给我们看,神情中充满了自豪。看到孩子敢于动手去做并从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我从心底里感到欣慰。

此外,我们还喜欢让孩子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孩子本来就爱跑爱跳,让他多锻炼,既强身健体,又愉悦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我们希望孩子不光是埋头学习的孩子,我们更希望他好好学习的同时还能有自己的乐趣,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从“修身”走向“齐家”,才可能向着教育的目标迈进。我今年为此专门购置了MP3和一套音响功放,把网上的经典讲解和诵读下载到MP3中,然后通过功放播放,让家中每一个人都接触到这些信息,同步学习。同时对家庭成员的生活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和规范,孩子教育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员的成长。同时,借助MP3随身听的功能,也会加速我对古文的学习进程。我发现网络上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时间一长,我和孩子的文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过程中也曾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候苦口婆心却适得其反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曾为此苦恼过,过后细细思索:做父母的不应该只怪孩子,也应该反思反思,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能不能换种方式使孩子能够更容易接受一些。其实,只要有心、有创意,家庭教育同样也可以富有情趣。

孩子有了一些阅读能力之后,我便开始尝试着给孩子写一些不同内容的小纸条,哪怕只是三言两语。我把这些小纸条有时放在孩子的铅笔盒里,有时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里,甚至冰箱门上、镜子上、枕头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经是他的目标。当孩子意外地发现这些小纸条的时候带给他的是一份惊喜,同时也让他能够真实地触摸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心。

文字和语言有着不同的特点,语言稍纵即逝,有时候说好几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而文字则克服了这个弱点,只要不把它毁掉,那么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拿出来看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觉都在重温一遍,印象自然比较深刻。这与暴风骤雨式的训骂与呵斥相比,不仅考虑到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它不仅可以让孩子对父母有更多的了解与尊重,坚持下去说不定可以逼着你同孩子一起进步。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纸条的内容将不再是单一的表扬啊、批评之类,逐渐会扩展到推荐一本书啊,介绍一篇好文章啊,留下一个需要动动脑筋才能回答的小问题啊,甚至包括对某个观点的探讨等等,内容开始五花八门,这对于他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也是一种帮助。如此来来往往,家庭教育同样可以增添不少乐趣。

在孩子的教育中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说不好,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方面是共性的,有的东西又要应孩子的个性、特点而不同,在教育中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循循善诱,在管与不管中寻找平衡点。

“加油”!“别灰心,再试一次”“你做的这件事真棒!我为你感到高兴!”……我们经常会给孩子这样的鼓励,孩子将会在我们的鼓励声中快步前进。孩子需要鼓励,我们经常鼓励孩子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回来后听他讲一讲参加活动时发生的事情,还进一步问他一些问题:今天搞的什么活动?跟谁在一起?有没有兴趣继续参加这样的活动?参加这项活动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为什么?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发现问题并及时排除解决。所以说我们的每一次鼓励都是他进步的催化剂。在学习和生活的很多方面,我们都给了孩子很多的鼓励和赞赏,所以,孩子是自信的,让他有这样的积极的思想我认为是很可贵的。

虽然赞扬和鼓励是主要的,但有些时候,批评也是不可少的。在孩子的学习上,有时候他考试的分数少了,他会觉得不开心,但是,我们不会因此去严厉的批评他,有时候帮他找找原因,有时候提醒他应该怎样去做。所以,他从来不会因为考试分数少不敢告诉家长。

教育专家徐国静老师说,如果家庭教育仅限于如何培养儿童,而忽略真正需要提高的是父母素质,那么这样的家庭教育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父母素质不高,怎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又怎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呢?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是呀,孩子小的时候,你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你将会和孩子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的失败。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时,你距离成功的父母也就越来越近了。

这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点滴体会,肯定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也会边学边教,在实践中摸索,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优秀的人。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21

大班家长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大班毕业后,进入小学的过程。这是一个孩子成长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有重要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角色非常关键,他们既是桥梁也是催化剂。作为一位学前教育工作者,我在学校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总结了一些大班家长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更多的父母能有所帮助。

首先,家长要与老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教育阶段,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应该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定期参加幼小衔接会议,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家长也可以向老师咨询一些懂得注意事项和方法,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其次,家长要做好过渡期的心理准备。

对于孩子来说,从幼儿园转到小学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他们不得不适应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和新的学习方式。在这个阶段,家长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孩子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可以通过与孩子谈话、适当的游戏和玩耍,来减轻他们的压力和焦虑感,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过渡期。

再次,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是学习的开始,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要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复习功课、自主学习等。此外,家长还要对孩子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鼓励他们从小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为他们在未来更高的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会面临更多的人际交往和社交场合。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如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参加校园活动等。通过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技巧和礼仪,让他们逐渐适应新的社交环境并互相尊重。此外,家长还要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和价值观,成为有责任心、友善和乐于助人的孩子。

综上所述,大班家长幼小衔接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促进其全面发展。家长要与老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做好过渡期的心理准备,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交能力。只有通过家校合作,我们才能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小学的学习生涯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22

各位家长:

再过几个月,您的孩子就将进入小学开始人生路上有一段崭新的生活,当您的孩子告别幼儿园轻松温馨的生活环境,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中,周围的老师、同学都是陌生的,生活作息是不同的,学习的课程是如此丰富多彩的,那么您一定希望您的孩子能尽早适应这一切,为他的漫长的学业生涯带来一个良好的开始。今天,我们就将围绕幼小衔接的问题和各位家长进行一些探讨,我们希望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能构建一个“幼儿园、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幼儿成为家园协同成果的真正受益者。

首先,在意识上我们要明白,幼儿园教育和小学的教育是不同的,幼儿的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而且更应该是包括身体、心理上的准备,促进幼儿的共同发展。小学和幼儿园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物质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在小学里演化成了教室,除了一张张椅子以外还有一排排的书桌;操场上的玩具类运动器械被运动性器械所大量替代;教学楼里再也找不到幼儿园里随处可见的各种积木、娃娃;小学的场地比幼儿园更加宽敞。其二是时空环境的变化,幼儿园里的生活活动、运动、游戏和学习活动被小学的课程演化为非常正规和系统的课程,作息表改成了课程表,在幼儿园里的许多活动在时间上是有弹性的,因为教师更多的不是考虑幼儿能掌握多少,而是幼儿的兴趣程度和投入程度,但是在小学所有的活动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执行和在规定的时间里结束,在幼儿园里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将在30分钟里结束,但是在小学所有的学科的授课时间保证在40分钟或者更长。其三是师生互动形式的变化,在幼儿园里教师更多的主动观察幼儿,引导幼儿,通过谈话、游戏、个别交流带动幼儿走入集体生活,而在小学里,教师通过书面的作业、小组探讨、集体的授课等形式和学生进行互动。

评价目标的变化,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幼儿的.发展评价是比较模糊的,因为我们知道年龄越小,个体间的差异就会越大,就好比一个一岁的婴儿和一个两个月的新生儿之间的差异那是多么大,其实他们的年龄只有11个月的差距,那么一个25岁的人和一个19岁的人,相差6岁就是72个月,他们之间的差异还会很大吗?因此幼儿园的老师的评价方法是让所有的孩子站在同一个发展起点,然后到达不同程度的发展目标,老师关注的是孩子的个性、健康、认知、品行、社会性多方面的同步协调,所以评价的方式更多是以文字描述性的,不会以数字化的形式来表现,但是在学校里,我们都知道,评价的方式很大一部分依赖于考试的分数。对幼儿的评价是量化的。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23

其次,我们还要培养训练孩子使用和保管学习用品,这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步骤。比如,让孩子养成把自己的东西固定放在一个地方的习惯,书放在什么地方,书包、鞋子、衣服等都要有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扔,否则,上小学后恐怕找东西的时间比做功课的时间还要长一些。每天睡觉前,要整理好书包,有美术音乐课的要准备好配套的学具、乐器、颜料等物品,遗忘是孩子通病。因此,我们应该要求孩子根据课表,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老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上课前要求全班拿出书本文具时,有的孩子翻遍书包也拿不出来,还有的会举手请老师帮忙一起找。了解后才知道,在家里从准备文具、包书、理书包,所有的事情都是爸爸妈妈代劳的。因为爸爸妈妈可能觉得,孩子上学已经比幼儿园要辛苦很多,与其“浪费”时间做这些“额外劳动”,不如让孩子早点睡觉,好好休息。其实,对一年级小朋友而言,比起练习题,更重要的恰恰是这些“额外劳动”。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是孩子入校后最要紧的事情。

首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中要有孩子固定的学习的房间,写字台,有条件的也可为孩子建立图书角,为让孩子认识生字,家里可贴些卡片,如:门、窗上贴“门窗”,冰箱上贴上“冰箱”2字……让孩子多认字,慢慢地将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学习读书中去。

其次, 是为孩子准备学习用品:①双肩背的书包。孩子用的书包应该选择双肩背的书包,背带可以自由收放的那一种。 孩子的书包里层应该要有隔层,可以让孩子把书与本子分开放。书包左右两侧最好有口袋,可以让孩子放茶杯、还有吃中饭用的调羹和毛巾。②简单的铅笔盒。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孩子购买那种很花哨的文具盒,否则图案吸引着孩子,会分散他上课听讲的注意力。孩子的铅笔盒,双层与单层都可以,只要能放上5~6枝铅笔、橡皮、一把直尺就可以了。铅笔建议您给孩子选用中华牌HB(6151),每天准备好5枝削好的铅笔,一块方形的橡皮,一把尺。

这里,我还得多说一点。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对孩子的照顾往往是2对1,3对1,甚至4对1的模式,这更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一致。如家里的爸爸、妈妈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这样的,而爷爷奶奶却要求那样,如此不一致的态度,孩子的良好习惯就很难养成了。他不知道听谁的话好,这也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

9月份开学初,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哭鼻子,究其原因,大多数是家里娇惯的结果,这方面真的需要家校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让我们老师感到有点力不从心的是写字姿势与坐姿。上学前,不少孩子都提前认字或是学习画画,由于没有经过规范地学习或指导,有的握笔偏下,有的手腕内弯,进入小学后,虽然老师们反复强调正确姿势,但要矫正特别难。

啰啰嗦嗦讲了这么多,肯定有一些不当的地方,还望见谅。谢谢大家!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24

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幼小衔接的家长会,每次开家长会,我都收获很多,不仅加深了对学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也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受益匪浅。幼儿园和小学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孩子们究竟会不会适应未来的生活,是我们家长们行动的时刻了。从心理疏导、习惯培养、知识与物质储备,都应该着手努力了,为的是让孩子能很好地过度好幼小衔接这一段日子。从现在开始,也和家人一起制定种种计划,陪伴儿子,和他一起成长,希望顺利完成过渡。各班老师既向家长汇报了孩子们近阶段的进步和不足,同时也提出了本学期的要求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注意事项,在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基础上实现家园共育。此次幼小衔接家长会,为家长提供了专业的建议与指导,促使家长在教育理念、引导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小学达成一致,携手共进!

大班的这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关键的调整时期,本次邀请了常青第一小学的优秀教师李萍,当他在台上深入浅出、专业、真诚的交流下,家长们静静的听,专心的记笔记,会议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浅,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的学习、成长的乐园,更是家长们学习、收获的家园。

过李老师的详细讲解,从各个角度、全面地讲解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学习问题,应对的方法,家长们对待孩子学习的心态,孩子们的上小学后的情况等等,李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传授了非常的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让我们感触颇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儿阶段家长们更多的是把精力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长,保证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给了学校和家里的长辈们,很少有针对性对孩子在学习习惯、思维、礼仪等方面的培养,而到了小学阶段,李老师提到“这个是我们生活知识学习的阶段”,在这里不仅需要学习数学、语文、礼仪、天文、地理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因为有了这些知识才能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长们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家长们应该是家庭教师的角色更多一些,不仅需要对孩子们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搞挫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孩子们学习的信心,教给他学习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经过去年家长会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已有针对性地对孩子们进行了幼小衔接的学习、锻炼以及提高,让孩子和家长们充分的得到了学习和调整(桐桐现在做到了每天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业),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会努力的培养桐桐的拼音、基本的数学、识字方面,当然首要一点是兴趣,做到不强迫学习,相信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会顺利的渡过这个难忘而又充实的大班生活,让孩子们可以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更健康的成长,谢谢!

听了于老师关于幼小衔接讲座后。我把听到的一些可供采用的举措跟大家分享,希望对更多大班孩子的家长有帮助。

幼小衔接培养习惯是关键。蒙台梭利教育有这样一个原理:教育效果具有爆发式特征。只要我们通过合理、正确的教学方式,就可以为孩子储蓄大量的、进一步爆发的、快速成长的、具备更久远竞争力的'基础。

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要为孩子构建和谐的环境,做孩子的表率。还有一点是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只有锻炼好身体,才有进行文化学习的资本。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生活内容的变化;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学方法的变化。父母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在各方面辅助老师为孩子科学地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们要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他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他人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更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

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同时父母应避免以下倾向:

1、对孩子期望过高。

2、对孩子过分保护或包办代替,不仅影响孩子独立性责任感的形成,还会使孩子事事依赖、自信心降低。

3、父母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

1.幼小衔接家长会感受

参加了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家长会,感觉受益匪浅。了解学习习惯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避免做事拖拉、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了解了五大能力培养最重要:语言与专注力、区分玩具与学习、课堂行为、时间观念、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如: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

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使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学会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表。

2. 幼小衔接家长会体会和建议

要更多地与老师沟通。尤其是现在大班阶段,要求严格了,要学的东西也多了,家长主动与老师沟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单独预约老师进行沟通,估计时间上不允许,家长忙老师也忙。其实可以在接送小孩的时候进行沟通,不要一送到幼儿园或者一接到小孩就马上离开,稍停一下,多跟老师聊几句,这样的沟通还是很有效的。

要更多地支持老师的工作。大班的教学任务相对更重,要求更严,家长的理解是对老师的最大支持。建议以班为单位,利用周六日的时间,以自愿报名的形式,组织班上的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外出活动交流。

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一般最后都要进行结束性的总结,如:本次活动促进了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不但让家长更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园状况,重要的是获取了很多让自己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必需的知识:要从时间上互相靠拢,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互相衔接,生活自理能力上互相衔接、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等……能更好的协助孩子们踏上新的起点,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小学生。

3. 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的结语

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主要内容可以会议的主要内容上介绍,如:从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儿园安排幼小衔接的一系列活动安排,接下来,老师围绕“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小学新课程的特点、聚焦习惯、家长准备”等四个方面给家长上了一堂“幼小衔接的有效性”的课。家长们纷纷表示了自己受益匪浅。也可以从转变家长观念,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的方面来写。

幼小衔接家长会,可以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在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的工作内容与情况,更好的进行家园共育,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包括了相当丰富的内容,如可以总结家长的来园情况,向家长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家长是如何回应的,家长有哪些方面的要求,以及本次幼小衔接家长会的效果等等。

本着提高认识,锻炼意志,发展能力这一原则,注重家园配合,一日活动的渗透和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在转变家长教育观念的同时,创设大量行为实践机会,创设教育途径来引导和促进幼儿社会性适应由知到行的转化,从而形成一种习惯,一种能力。

如:通过本次家长会,我们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了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这是幼小衔接教育成功的首要保证。为家长分析出现衔接“陡坡”的原因。比较分析了幼儿园与学校两类教育机构的差异以及因家庭教育的误区形成的衔接“陡坡”使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和着眼点。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25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作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习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作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26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习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

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27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近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习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

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28

时光飞逝,我们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走进小学校园,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心里都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担忧和困惑,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吗?我们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一直以来对于这个为题我都很迷茫,且较为着急,在家经常想让孩子学学拼音、算数、写字等内容,自从观看了沙塘中心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平台发送的幼小衔接相关内容后,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并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应该怎么做。

一、心理准备。

让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校园生活、学习上的变化。我们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到小学校园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环境。让孩子在心理上逐渐为今后独立进小学做好过渡。

二、习惯的养成。

刚入小学,首先关键在于好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孩子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培养孩子认真倾听、专注阅读的习惯;培养孩子端正的姿势、课上专心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并能按照课程表自己独立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等。

三、能力的'培养。

培养孩子大胆与人的交往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进入小学,孩子面对的环境也会产生变化,要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四、知识的衔接。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语言积累的高峰期,因此应该丰富孩子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相互讲故事、提问题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孩子认读拼音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可以通过和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习。另外也可以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平时有空可以让孩子练习学写数字,也可以做些简单的算数运用题等。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老师和我们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29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习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30

在本周六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了儿子幼儿园大班级部家长会暨幼小衔接会议。这次会议别有意义,会毕,感想颇多。

未雨绸缪,打有准备之战。

如果不是这次家长会,我还感觉儿子离上小学的日子还远,会毕,屈指一算,时间很短。感谢幼儿园、感谢高新区实验小学有心的计划,给我们家长做了很好的提示。

幼儿园和小学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孩子们究竟会不会适应未来的生活,是我们家长们行动的时刻了。从心理疏导、习惯培养、知识与物质储备,都应该着手努力了,为的是让孩子能很好地过度好幼小衔接这一段日子。王校长以过来人身份向我们讲述了儿子在幼儿园、小学的种种心得,让我受益匪浅。从现在开始,也和家人一起制定种种计划,陪伴儿子,和他一起成长,希望顺利完成过渡。

播种习惯,培育美好未来。

萨克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幼儿园可以说还是处于保育阶段,而到了小学就是真正的独立生活了。王校说,幼小衔接中,知识储备、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养成以及心理准备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小学阶段游刃有余,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可的。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受之以欲。

只要在家长和学校之间达成共识,家校共育,相信点燃了孩子们求知的星星之火,一定会助推他们学习的燎燃之势。

推波助澜,让孩子向往明天。

大班本学年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我们家长应该多与老师沟通。家长主动与老师沟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与此同时还要更多地支持老师的.工作。大班的教学任务相对更重,要求更严,家长的理解是对老师的最大支持。家长应该借助一些班级活动,多创造机会让小朋友们玩得更开心,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懂得如何交往,为他们迎接新的学期做好铺垫,让他们乐观地面对生活,迎接美好的未来。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31

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幼小衔接的家长会,每次开家长会,我都收获很多,不仅加深了对学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也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提供了专业的建议与指导,促使家长在教育理念、引导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小学达成一致,携手共进!

大班的这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关键的调整时期,本次邀请了常青第一小学的优秀教师李萍,当他在台上深入浅出、专业、真诚的交流下,家长们静静的听,专心的记笔记,会议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浅,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的学习、成长的乐园,更是家长们学习、收获的家园。

通过李老师的详细讲解,从各个角度、全面地讲解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学习问题,应对的方法,家长们对待孩子学习的心态,孩子们的上小学后的情况等等,李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传授了非常的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让我们感触颇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儿阶段家长们更多的是把精力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长,保证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给了学校和家里的长辈们,很少有针对性对孩子在学习习惯、思维、礼仪等方面的`培养,而到了小学阶段,李老师提到“这个是我们生活知识学习的阶段”,在这里不仅需要学习数学、语文、礼仪、天文、地理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因为有了这些知识才能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长们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家长们应该是家庭教师的角色更多一些,不仅需要对孩子们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搞挫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孩子们学习的信心,教给他学习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32

孩子再过两个月就上小学一年级了,作为家长的我有过烦恼,有过焦虑,但静下心来想想,家长的烦恼和焦虑起不了任何作用,还会造成孩子的焦虑,百害而无一利。通过幼儿园老师的指导和对书籍、网络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和同龄孩子家长的探讨,觉得孩子的幼小衔接至关重要,也是件很快乐的事。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结束,又是小学教育的开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

事实上,孩子告别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过程。面对这么多的变化,孩子的身心都将经历一次重大挑战。我们家长和孩子应该如何准备和应对呢?

面对这么多不同、这么多的困难,幼小衔接,我们到底做什么准备?是知识的储备?是习惯的培养?还是顺其自然?我认为幼小衔接阶段,最重要的不是知识储备,不是上学前班……而是习惯培养最重要,孩子习惯的培养我是从以下三类习惯做起的:

专注,一切信息能否“输入”的关键

孩子的专注力,不仅是幼小衔接阶段的关键,对其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今后学习的有力保障,与学习技能训练相比,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更为重要。“专注是一切信息能否“输入”的关键。而一旦专注力涣散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都无法进入。专注力也与思考的品质有关。听老师的嘱咐、同学的发言、阅读课本及记录笔记,都有助于深入思考。

如何培养专注力?我做了以下几点努力:

1、坚持做。孩子做事情过程中尽量不打扰孩子,如果孩子有不专注的时候,一定要提醒并鼓励孩子坚持不懈,哪怕再枯燥也要为最初的选择负责。

2、树榜样。自然界、名人和身边伙伴、亲人都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在“树榜样”的过程中,作为家长,我尽量做到:要求孩子做的家长带头做到;和孩子分享自己从前对某人某事表现专注或被某件事分心的小故事。别忘记要特别强调做了正确选择以后所带来的好处,和做了错误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不在孩子面前长时间玩手机,陪孩子读书、玩耍。

3、重评价。家长多多赞美孩子——如“你今天看了20分钟书,比昨天多了10分钟,真棒!”等言语赞美;点头或微笑、张大眼睛表示惊喜、竖起大拇指等姿势赞美,用小奖状、小礼物的`奖品赞美等。赞美的是孩子的品格而非成就。比如:“你说话的时候是看着妈妈的眼睛的,你特别专注!”我们需强调具体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影响,从而加以赞美,孩子会在肯定、赞美中不断成长。

4、玩益智游戏,远离电子设备在家不使用电子产品充当“保姆”,而是和孩子一起拼地图、玩棋类、搭积木、乐高、查找相同与不同等游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阅读,在喧嚣中感受安静的力量

阅读可以培养专注力;阅读能力决定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决定竞争力;阅读能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阅读能让孩子远离手机和电视、游戏。

首先,打造优秀的阅读环境。随处有书、随处可取,有自己的书架,父母以身作则,有固定的家庭阅读时间。

其次,选择最合适的读物。如根据类型选,可以选童谣、绘本、故事书、科普读物、游戏书等。根据奖项选,可以选国内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全球著名的绘本奖如美国凯迪克奖、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英国卡内基儿童文学奖等。

再次,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如创建阅读仪式,留出一段特别的时间作为每日读书时间,把和孩子一起选择“每日一书”变成惯例,然后坐在一个专门的位置读书。可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读书,让孩子紧紧依偎着你,或是孩子拿着一个喜爱的玩具。可以每个角色采用不同的声音,也可以一边指着颜色、形状、小动物或故事中其他有趣的东西,一边谈论。可以用手指读的方法让孩子听读书,即孩子看着文字听家长读,读了几遍之后,就能大致认读出这些汉字。也可以对喜欢的篇章或段落,可重复地听。多次读一本书,可帮助孩子对常用词汇熟练掌握。还可以亲子阅读时,可用手机录下来,读完后,如果孩子还想听,一边让孩子自己看书,一边播放音频,让孩子逐渐学会独立阅读。

自理,培养责任感、增强自信心

自理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小学中会碰到很多障碍和困难,老师不再时时刻刻在教室中密切关注,因此常常需要孩子独自面对和解决。让孩子学会独立与自理就显得重要,它具有培养责任感、增强自信心、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重要性。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有以下几个锦囊分享给大家:

锦囊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积极鼓励孩子自己整理衣服、叠衣服折被子、整理书桌、玩具、自己用餐。切勿因为孩子“动作慢”或“不够好”而包办代替。

锦囊2简单的家务帮忙做。在生活中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吃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试着分发筷子,吃完饭把自己的碗筷收拾到水池中和试着洗碗。周末的时候,和孩子共同商量谁来扫地,谁来抹灰等简单的家务。

锦囊3从鼓励中培养。孩子年龄小,做事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小失误,比如:扫地扫脏了鞋子;倒水摔了杯子;放碗时打碎了碗……面对这样的情况,不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失误的地方,应帮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锦囊4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且要努力做好;不该做的事不要做,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要让孩子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上厕所、喝水或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等。

最后,我没有让孩子过多超前学习,因为新的知识点没有吸引力,容易分散上课注意力。而孩子极易受家长影响,父母也需“下下狠心”,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幼小衔接不可能是完全“无缝衔接”的。孩子们从一个环境过渡到另一个环境,需要时间磨合与适应,存在一定的适应期。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一个积极有爱的亲子关系,以实际行动支持他,是孩子在幼小衔接最重要的支持。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33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近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习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34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近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习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35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习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为主。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严重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这不仅影响幼儿上小学,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习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近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 忽视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有的小学甚至给幼儿入学设置各种台阶,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其实,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5.入学准备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儿园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改变一下课桌的摆放形式,延长课时,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习生活等。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

1.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习,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习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衔接工作应该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3.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县城和农村),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配置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4.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根据思路,调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学前班进行了“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习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习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也就是说,在教育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36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近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习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

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