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德育课心得体会

2024/09/25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德育课心得体会(精选2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1

认真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课程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课程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课程活动并不神秘,德育课程活动课也没那么难上。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课程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德育课程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课程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所以要进行统筹规划。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课程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工作。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德育课程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德育课程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设置德育课程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特别是德育课程活动课程,更应该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

德育课程活动中的任何一个内容和阶段,教师都应该鼓励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积极实践。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而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自主选择不是放任不管。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另外,德育课程活动虽是相对独立的,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是和其他所有课程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渗透,难以割裂的。

德育课程活动课程是一片广阔的沃土,等待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开垦。我愿在理论专家和先行者的带领下,加入这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劳动大军,共同挖掘,共同探索。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2

我院始终把学生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我来院工作将近半年,开学至今除正常教学任务外,担任07电商本1和2班两个班的班主任。和同学们共同渡过的这段日子,经历了许多小故事让我难忘。

军训是新生踏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堂课。可是我班有几个男生,刚入校,可能是由于环境尚未适应或其他原因,经常出现旷训现象。于是,我把重点放在他们几个身上。这三名男生同在一个宿舍,因为暑假放松了两个月,一下来到学校接受这样的军事化管理,心理上受不了。有一次,在去草场的路上,我刚好迎头碰见他们三个并排往草场外的方向走,我喊他们,他们一声不吭,甚至头也没抬就离我远去。当时,我很生气,心想还有这么不敬的学生,对老师“视而不见”。出现问题,逃避是没用的,我决心一个个找他们谈话,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通过谈话,我了解到他们三个都来自省内,有一个高中成绩不错,因为没发挥好,导致高考失利,目前心态没有摆正,所以出现违纪现象。我给他讲了很多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成功的例子,鼓励他调整好心态,一切向前看,争取四年本科毕业,为以后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打下基础。还有一个同学本不想念书了,是家长给他作决定来读书的,并不是自己的理想选择,来校后,感觉自己无法接受军事化管理,所以自己有些懈怠。我告诉他社会告诉发展的今天,高中毕业不读大学是没出入的,而且人生是不完美的,经过大学洗礼的人们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另外一个同学的主要原因是高中一直懒散,无法接受这么严格的管理。我主要是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给他们灌输“严是爱,宽是害”的`思想,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通过给他们介绍电子商务专业的现状及以后的就业前景,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尽快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选择了教师职业,9月10日成为一个不平凡的日子。的这一天尤其让我难忘。早上,我刚到办公室,我班的班长和几位班干部,他们代表全班同学送上了对我的祝福,四十四颗善良的心装入一个美丽的、盛有幸运星的水晶瓶,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同学们的每一张小纸条,有的同学向我诉说了她的心愿、有的同学悄悄地告诉我,“老师,您笑起来很灿烂,希望我们生活中充满微笑”……。这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让我感动流泪。

从一个大学校园进入另外一个校园,不变的是永远难忘的师生情怀,而我的角色确发生了变化。大学校园中师生关系更确切的应描述为朋友,尤其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在管理班级时应软硬结合:一方面要把学校的规章制度讲给大家,让他们明确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同时要奖惩分明;可以将一些富有哲理的益趣故事引入课堂,启发同学们如何更好地塑造自己。另一方面,要和同学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埋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疑惑,做同学们人生旅途的指明灯。

总之,在班级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一定要有耐心,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和妹妹一样,给予他们关爱,帮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通过说服教育、正面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一颗宽容的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同学。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3

认真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课程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课程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课程活动并不神秘,德育课程活动课也没那么难上。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课程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德育课程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课程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所以要进行统筹规划。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课程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工作。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德育课程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德育课程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设置德育课程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特别是德育课程活动课程,更应该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

德育课程活动中的任何一个内容和阶段,教师都应该鼓励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积极实践。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而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自主选择不是放任不管。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另外,德育课程活动虽是相对独立的,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是和其他所有课程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渗透,难以割裂的。

德育课程活动课程是一片广阔的沃土,等待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开垦。我愿在理论专家和先行者的带领下,加入这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劳动大军,共同挖掘,共同探索。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4

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以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的形势迎接挑战,有效的开展中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的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讲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同学们以前不注意教室的清洁,经常在教室里面乱扔纸屑、果皮,特别爱讲粗话,虽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英语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纸屑,就默默的把纸屑捡起来,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纷纷捡起身边的纸屑放到抽屉里头。当捡完纸屑以后,说了一句话:“看,我们的教室多么整洁,我们也觉得很舒服,没有老师的批评,心情也好,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自觉保持教室的整洁,每一天都有好的环境,好的心情不是很好吗?”从此以后,教室总是保持得很整洁。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开展形式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八年级有几位同学的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上课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他们的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老师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纽带,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老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教育的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5

在公共课教学部陈志强主任、董世勋、尉萍副主任的部署安排下,我们德育教研室近期要求所有德育教师相互听课,对阴志平、徐惠敏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评课。通过这次的听课、评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老师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还是收获多多。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新课标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要求。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在听课中我特别注意各教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非常重要。

1、只要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鼓励,好,很好。、这表扬鼓励的话随处可见。这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如何保持下去同样值得借鉴。教师在每个环节发出的指令清楚准确,不仅借助流畅清晰的语音语调,还充分利用优雅适宜的体态语,把教师的意图传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也只有同学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就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

二、课题的'引入自然贴切

本次相互听课,公开评课大多数老师进行互动式,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找准切入点,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听课的老师们觉得很放松。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纵观所听的这几节课,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围绕目标层层展开,每一个活动都是为下一个步骤作准备。

四、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这几天的听课中,我发现比较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语言很有亲和力,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善于利用多媒体,动人案例,提问,游戏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同学们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五、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

教学改革就要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受,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6

也许有人认为,和其他人相比,我的演讲不太严肃,并且实质性的内容并不多。特别是我的“昨天”那个部分有避重就轻的嫌疑。这其中有我自身的考虑,阅读过《老人与海》之后,我被老人的品格所折服。老人从来不向他人讲述自己的过去,同时,当大家收获很多而自己一无所获时,老人也不为所动。同时,老人也忌讳讨论自己接下来的计划,“梦想一旦说出来,就不会实现。”然而谈论自己德育提升,相比于谈论自己过去和将来实在是沉重了不少。因此我决定在展示时说说理想,深层次的想法,还是写在这篇论文里面吧。

一、德育答辩

我在德育答辩中一个的困惑是我做的演讲和所有人都不一样。德育是什么,我有我自己的理解,这里做些解释。

首先,回忆过去时,很多同学的线索是时间或者自己这两年做的事情。我演讲时,并没有用事件作为线索,而是用了三个自我评价。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而言,这三个评价恰恰对应了我的本我(ID,普通青年)、自我(Eg,文艺青年)与超我(Supereg,二13青年)。并且我找的例子确实生动,并没有泛泛而谈。

其次,展望将来时,我提出“命”也没有跑题,因为“命”简单说就是客观因素。虽然周院长说“共产党员不信命”,但那个“命”是封建迷信,并且显然共产党员决策时还是会考虑客观因素的,换句话说,就是“实事求是”。目前我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演讲中也说了,就是“英语不好想出国”,如果把这些精力投入其他方面能力提升将会远远快于投入英语上。但我终究还是想获得全面提升,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不得不去做这件我不擅长的事情。

二、德育再理解

我的另一大困惑是德育答辩中真正讨论道德的人并不多,而仅有的几个却着实感人肺腑,比如我们班团支书的。我觉得这说明两个问题,就是首先,德育是在讨论道德问题,因此直入主题的人恰能切入要害。其次,德育并不仅仅体现在道德上,或者说道德在我们汇报的日常学习中无处不在,否则这一次得到老师、院领导高度评价的答辩就是一次跑题的答辩。

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元素,道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德育中介绍自己做了什么令自己骄傲或者懊恼的事情,因为我们很难承认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并非将成功与道德划等号,只是说对成功的渴望是一种道德。我们谈论自己的朋友,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就像复旦登山队的队员,在救援人员失去生命后却在盘算着“注意危机公关,登山队就是你的了”,尽管有人辩解他们非常优秀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很有爱心,但仍然无法阻止人们的谴责、声讨。我们谈论自己的未来打算,因为一个不关注自己的人无法获得他人的信任。

道德来自于反思。我的答辩中,有一本书我没有提到,因为我只读了一半,然后在杨凌——就是我中秋去的地方,交给了我未来的另一半,让她读。那本书叫《公正》,就是目前网上最火公开课ustice的演讲稿。书中关于灾后重建、舍己为人等辩题的辩论,简单命题的背后,公共道德对抗经济利益的影子却无处不在。我深刻的感觉到,我们的国家、社会缺乏这种声音。我们并非没有反思,只是这种反思由于失去了冷静与理性而毫无意义。从我个人而言,这两年做了太多错事,无论是狂妄、懒惰、还是欠缺思考。错误无法挽回,我能做的,就是弄清前因后果,不断提示自己一个错误决策影响有多么恶劣。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对德育的理解,已经不是两年前开题论文“文化+身体=综合发展”那么简单了。

三、收获

我觉得这两年最大的收获仍然是内心的收获——“一生俯首拜阳明”,心学。当然,我对心学的`理解仅仅是入门级,自身很多地方并不完善。

上次德育论文,充满激情,却空洞无物。这正如大一时的我,在所有事情上都疯狂投入,却鲜有成效。事情的转机是大二我决定全力投入物理竞赛复习(这是非常不沾边的东西,但确实如此),结束后由于对物理的想法确实很多,物理论文我写的非常认真投入,并且我从中发现了乐趣——做到完美的乐趣。从那时起,我对自己说,要做最好自己。

然而我一如既往的并不是好学生,我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只在上学期得过“优秀学生”,“三好学生”则一次没拿过。进入大学后我想做改变,提出全面发展。但从目前状况看,实在是积重难返,这并不适合我。于是我提出,利用我过于发达、过于二13的supereg,做有特色的自己。在全面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勇于突破创新。不求“全面发展”,什么都可以让步,但认定要做好并且“命中注定”可以做好的事情,就必须做第一。

但这种事情毕竟是少数,生命中顺风顺水只是过眼烟云,最起码,对我而言德育答辩就不在其列。面对这种情形,就去做出与众不同而符合大纲的东西,彰显个性,出奇制胜。

心学给我的启发,就是找出出奇制胜、杠杆撬动地球的支点——人的内心。举例而言,我预料到中期答辩的气氛肯定很沉重——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梦想都是沉重的——准备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幽默细胞多的优势,调节气氛;而如果是一个课堂文献汇报我是不会这么做的,生物化学的ppt展示,我的演讲更加强调了逻辑关系,以体现科学的严密性。

心学的另一个启发,就是杜绝空洞无物。这一条已经完全融入了我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我的德育中期ppt展示,还是这篇论文,任何一个论述都跟着一个例子,并且这些例子都力求自然、简单。

当然,心学并不主张投机取巧。当我策划“出奇制胜”时,我会确保我的奇谋中融入了真的智慧真的努力,是否合适。比如询问舍友我这么做对不对,如果强烈反对的话我就会老老实实的做。

最后,可以把我这篇“二论”和我的“一论”对照下。“二论”的成长显而易见,因为如果我还是那时候的我,我肯定会写出我这两年拿的所有奖学金、参加的所有社会实践、取得的所有奖状来证明自己德育可以得高分,而不去关注内心的收获。相信“三论”时,我的论文将会伴随着我的人生观完全成熟。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7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的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讲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同学们以前不注意教室的清洁,经常在教室里面乱扔纸屑、果皮,特别爱讲粗话,虽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上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纸屑,就默默的把纸屑捡起来,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纷纷捡起身边的纸屑放到抽屉里头。捡完纸屑以后,说了一句话:“看,我们的教室多么整洁,我们也觉得很舒服,没有老师的批评,心情也好,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自觉保持教室的整洁,每一天都有好的环境,好的心情不是很好吗?”从此以后,教室总是保持得很整洁。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开展形式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du品,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有几位同学的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上课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他们的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老师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纽带,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老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教育的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8

在公共课教学部陈志强主任、董世勋、尉 萍副主任的部署安排下,我们德育教研室近期要求所有德育教师相互听课,对阴志平、徐惠敏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评课。通过这次的听课、评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老师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还是收获多多。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新课标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要求。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在听课中我特别注意各教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非常重要。

1、只要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鼓励,好,很好。。这表扬鼓励的话随处可见。这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如何保持下去同样值得借鉴。教师在每个环节发出的指令清楚准确,不仅借助流畅清晰的语音语调,还充分利用优雅适宜的体态语,把教师的意图传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也只有同学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就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

二、课题的引入自然贴切

本次相互听课,公开评课大多数老师进行互动式,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找准切入点,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听课的老师们觉得很放松。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纵观所听的`这几节课,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围绕目标层层展开,每一个活动都是为下一个步骤作准备。

四、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这几天的听课中,我发现比较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语言很有亲和力,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善于利用多媒体,动人案例,提问,游戏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同学们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五.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要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 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受,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9

最近几年,我们在德育教育方面注重德育与社会实践基地的结合。让学生定期在村里规定的德育基地(老年活动场所)体验情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品德。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的美德。我们带领学生向村里的五保户、老复员军人敬献礼物,与老人共贺节日。使老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快乐,体会到了老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很多同学把自己省下的零用钱,买来礼物送给这些爷爷奶奶。孩子们说我们自己少吃点、少玩点,为爷爷奶奶做点什么是我们最大的快乐。爷爷奶奶开心,我们就开心,爷爷奶奶幸福,我们就幸福。老人节那天六年级的刘杰同学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我和同学们与村里的五保户、老军人共贺节日。

当我想爷爷奶奶们献上礼物时,他们笑了,笑得那样开心。望着他们那菊花般的脸,我不知说什么好,泪水夺眶而出。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因为老人们幸福了,我也幸福了。”从孩子们的话中,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对学生们进行尊老、爱老教育是多么重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传统美德需要他们发扬光大。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尤为重要。

在德育基地,我们还让学生参加劳动,为老人种一棵菜、浇一瓢水、烧一次火、端一次洗脚水,让学生感受到敬老的快乐。

通过德育基地教育,使学生们转变了观念。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10

当代社会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他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经过对"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过去的教学大纲存在的种种问题。过去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太死,对政治的模式、知识点以及知识面都被一个框框僵化了,而且每节课所教的内容死板,必须在当节课完成。老师还必须将完成规定的知识范围,并不重视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能理解,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听课,留给学生讨论、自己调研的空间极为有限。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采用纸笔考试,统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是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新课标强调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现实中发现深化理论知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日常生活的接触中,积累经验,学习理论,升华认知。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实践达到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未完成的可在课余时间继续。在教学上灵活机动,不必教死书,也不必死读书。对学生成绩及教学的评价也不必单一评价,不只限于笔试。

总得来说,政治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政治教学大纲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突出的特点:

一、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确定政治课程的目的。

二、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的,设置课程内容与目标。

三、重视课程实施者的重要作用,对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四、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相信实施新课标后,在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所推行的素质教育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11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多年来,我们加强了学生德育教育、教学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

1、加强师德理论学习。我们在教师政治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省、市教委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

2、积极参与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1、爱国主义教育:

1.1、学校德育处认真抓好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1.2、开展好“读书漂流活动”读书活动,并根据学校有关要求,组织了征文比赛。学生通过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爱国热情。

2、安全法制教育:

2.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

2.2、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本学期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2.3、各班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的各种违纪现象;

2.4、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3、环保教育:

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上好《环境教育》课。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4、文明礼貌教育本学期,本人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文明班级百分赛”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督察队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学校认真开展了关爱“后进生”教育工作。

三、切实加强家校联系。

为真正提高家校联系质量,本学期制定了家长学校各种制度并开展活动,还对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更为紧密,构建立体的教育网络。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12

我院始终把学生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我来院工作将近半年,开学至今除正常教学任务外,担任07电商本1和2班两个班的班主任。和同学们共同渡过的这段日子,经历了许多小故事让我难忘。

军训是新生踏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堂课。可是我班有几个男生,刚入校,可能是由于环境尚未适应或其他原因,经常出现旷训现象。于是,我把重点放在他们几个身上。这三名男生同在一个宿舍,因为暑假放松了两个月,一下来到学校接受这样的军事化管理,心理上受不了。有一次,在去草场的路上,我刚好迎头碰见他们三个并排往草场外的方向走,我喊他们,他们一声不吭,甚至头也没抬就离我远去。当时,我很生气,心想还有这么不敬的学生,对老师“视而不见”。出现问题,逃避是没用的,我决心一个个找他们谈话,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通过谈话,我了解到他们三个都来自省内,有一个高中成绩不错,因为没发挥好,导致高考失利,目前心态没有摆正,所以出现违纪现象。我给他讲了很多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成功的例子,鼓励他调整好心态,一切向前看,争取四年本科毕业,为以后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打下基础。还有一个同学本不想念书了,是家长给他作决定来读书的,并不是自己的理想选择,来校后,感觉自己无法接受军事化管理,所以自己有些懈怠。我告诉他社会告诉发展的今天,高中毕业不读大学是没出入的,而且人生是不完美的,经过大学洗礼的人们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另外一个同学的主要原因是高中一直懒散,无法接受这么严格的管理。我主要是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给他们灌输“严是爱,宽是害”的思想,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通过给他们介绍电子商务专业的现状及以后的就业前景,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尽快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选择了教师职业,9月10日成为一个不平凡的日子。20xx年的这一天尤其让我难忘。早上,我刚到办公室,我班的班长和几位班干部,他们代表全班同学送上了对我的祝福,四十四颗善良的心装入一个美丽的、盛有幸运星的水晶瓶,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同学们的每一张小纸条,有的同学向我诉说了她的心愿、有的同学悄悄地告诉我,“老师,您笑起来很灿烂,希望我们生活中充满微笑”……。这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让我感动流泪。

从一个大学校园进入另外一个校园,不变的是永远难忘的师生情怀,而我的角色确发生了变化。大学校园中师生关系更确切的应描述为朋友,尤其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在管理班级时应软硬结合:一方面要把学校的规章制度讲给大家,让他们明确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同时要奖惩分明;可以将一些富有哲理的益趣故事引入课堂,启发同学们如何更好地塑造自己。另一方面,要和同学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埋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疑惑,做同学们人生旅途的指明灯。

总之,在班级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一定要有耐心,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和妹妹一样,给予他们关爱,帮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通过说服教育、正面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一颗宽容的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同学。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13

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它的重要性早被教育界乃全世界所熟知。常言道:“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劣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这其中就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是一个伦理性的整体结构,意味着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包含着价值可能性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只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这种可能性,对学生的品质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便是德育的意义所在。下面我从学校教育的伦理性出发,谈几点小学生的德育特点。

一、超越性

学校道德教育是指向求教育者发展的可能性的。它存在的价值就是引道求教育者在成长过程中走向更为丰富的道德可能性。不断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也就是在教育的价值引导中,学生不断地在道德理解、道德判断能力、道德经验、道德智慧、德性品质各个方面获得更新和发展。学校教育具有了超越性,才能够引导学生实现价值的可能性。

学校道德教育之所以具有超越性,是因为学校道德教育建立在追求善的价值的基础上的,建立在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理想上。作为建构美德的价值引导,学校教育各个方面都渗透着人类的价值和理想。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建构美德的价值引导,德育指向必须有所超越。小学生单纯、幼稚、天真无邪,学校教育是他们获得道德发展的重要条件。对道德理想的理解等间接道德认识,道德判断能力与实践性的发展,只有在学校通过系统教育才能系统地获得。可以说,在学校所获得的道德发展对个人终身的道德实践和道德追求都具有影响。因此,德育教育应该紧扣时代主题,努力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生活价值理想,从更广、更丰富的层面帮助他们建构道德精神;引导他们走向发展,走向创造,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党中央提出“教育要面向未来。”这就意味着德育是指向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任何组成部分都具有超越性的本质。同时也意味着,教育要努力为未来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改变社会现状,推进社会发展,提升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实现对现有社会和现实人的超越。

因此,德育不仅要关注现实的存在,更要关照人们未来面对的问题。人不会满足现状,社会也不会维持现状。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发展表现为一种世界范围的广泛竞争,反映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每个环节。如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变更性、竞争性、发展性,使每一个人随时都面临着多种选择、多种风险和许多思想道德方面的实际问题,人们需要消除对未来发展的困惑,避免挫折和失败。德育必须对人们的发展进行引导,进行符合规律的预测、预防和指导,帮助人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种预测、预防在现代社会是越来越重要。可见,德育也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和人们的主体性的增强,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德育只有紧扣时代主题,大力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德育才能显示其时代特征,体现其超越性的本质属性。如果德育不能实现人和社会对现存状况的超越,仅仅是维持现状现实社会秩序和人们现有思想水平的手段,那么,德育就会逐渐陷于保守,无所作为。德育不仅为过去、现在所决定,更为未来所决定。因此,学校在构建办学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时,确定了与各个年级品质培养相呼应的具体目标来帮助引导学生建立和实现道德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道德教育中总是以应有或理想的境界、社会和人,在道德目标的追求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某种必要的张力”(《德育社会学》一书)。如此,学校道德教育具有了超越性,就有可能引导学生实现价值可能性。因此,具有了超越性的道德教育是合目的的道德教育。

二、引导性

学校道德教育是道德价值的引导和个人德性追求的自主活动的结合。引导性意味着道德教育的影响是建立在求教育者的自主性上。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他律”为“自律”的时候,学生内部活动才能被启动,其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正如陶西平同志所说的:“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内驱力,由此推动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形成各种良好的素质。”

而这良好的素质形成,需要教师平常对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引导。从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特点看,低年级甚至中年级的儿童,其道德行为多半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或仿效他人的情况下实现的。到了高年纪,其道德行为的自觉性才日益明显地发展起来。所以,良好的习惯不可能靠自发形成,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同时,还要明确,习惯是一种定势,不良习惯一旦养成便难以改变。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诸多习惯养成的起始阶段。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某种神经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对于人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在高度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小学生开始就应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从生活实践中逐步引导学生的道德理解、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品质的自我构建。

如我们在创设各种德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正确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研究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核心,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环境和恰当的教育方式,以此来引导和激发儿童自我教育的动机,促进儿童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以此获得“变他律为自律”。这样让学生逐步地从自主的生活实践中,从自己的道德体验中,获得自我超越,获得在多元价值中选择自我的价值定向,从而自主地培养自己的德行品质。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德育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努力更新观念,教育的思路和手段也应相应地发生变化,要从长远的发展观、社会观来正视自己的教育对象,不负教育的光荣使命。我们的学生最终是要走上社会,成为社会人。一个人走上社会无论是环境的适应,还是知识技能的获得,抑或事业的成功,都靠自己的拼搏,即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而他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如何与他自身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而他的综合素质如何,又以自我能力相关,自我教育能力越强,就越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其生存和发展能力就越强。所以,只有从小学生开始积极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

三、指向性

学校教育是一个伦理性的整体结构,无论是学校课程,管理实践和学校所营造的精神环境等,都具有价值的意蕴。对学生道德发展而言,它们都是具有互动性的教育意义结构。学校教育在整体上以人类社会的崇高价值作为建构教育目标、安排教育内容、筹划和开展学校教育各种活动、美化教育环境的价值基础,并且把这些崇高价值渗透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学校教育作为伦理性的整体,意味着学校教育在实践中具有价值指向性。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具有道德教育意义,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构成价值影响,即学校教育各个方面均包含着道德教育,教师在创设德育的各种途径中会有一定的指向性。如:教育引导学生,要独立完成作业,练习和考试,这是诚信教育;上课不迟到早退,这是守时教育;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其他同学,这是自律守纪教育;学会倾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这是尊重教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是合作教育。

还有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团队活动等等,对学生都产生积极的教育作用,都将促进学生道德精神的成长。其实,一个合格的教师,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上,他都能充分利用教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如:作文课,班会等活动,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依赖别人评价到自我评价,由片面到全面发展。他有时甚至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个目光,或一种批评和一个预期的惩罚等,都是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定向控制和改造,最终形成预期的行为习惯,他德育指向都十分明显。当学生在获得一定道德成长的良好状态下,就会自然朝着道德的指向发展,最终形成预期的行为习惯。

因此,我们学校教育要形成一致的、有效的、正确的道德教育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激发学生的道德意向、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情感和正确的情感定向。通过认知体验,把德育内容带进人的生活情境,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及其感受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理解价值,体验价值,力行价值,实现道德行为。

此外,对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适当进行伦理反思。因为学校教育是伦理性的社会实践,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是进行价值评价的对象,评价它们是否是贴近现实的道德生活的,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是合道德的,是否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而正确的道德教育,是否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有积极影响。如此,让道德都在现实生活和具体人生的反思基础上的提升,这种提升是以道德的可能性为指向,因为可能性意味着对道德现实性的进一步建构,意味着在更高、更广、更丰富的层面建构道德精神。

四,实践性

学校道德教育虽然是在学校里组织进行的,是通过道德教育的内容、手段、方法和情境实施的,但是学校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及其经验而产生作用的。因为道德表现在日常行为中,它本质上是实践的,是人的具体的生活所包含的,也是指向具体的生活的。道德的学习与发展也是在生活的实践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无效果的。如此说来,学校的道德教育总是以关怀学生的现实的生活为价值取向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就意味着学校在价值引导的基础上,通过系列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来实现儿童品德的由“知”到“行”这一目的。如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和各种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从中开拓了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形成学生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道德关怀意识。因此,好的道德教育是内在于生活的,是必然地与生活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这是道德教育实践的含义所在。

其次,再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年龄来讲,他们是儿童。儿童在道德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许多错误概念或糊涂观念。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要讲空洞的道理和抽象的概念,而是在进行通俗的说理和评价促进小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道德行为的经验和富有积极情感色彩的体验。当学生从实践中亲身体会到按一定的道德要求行为给集体、别人带来好处,得到舆论的好评的体验时,他们才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育者的道德要求的正确性,从而加强继续执行这些要求的坚定性与热望。

其三,随着德育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德育手段也应相应变化。如果学校仅仅利用各种手段奖惩、约束儿童的生活中的行为,那么就把道德教育变成了道德控制。这种道德教育不但不能培养儿童的道德自主性和道德判断能力,反而把儿童训练成唯唯诺诺的服从者。如此缺乏生活实践性,我们学校道德教育仅仅成为道德灌输和道德管制,容易失去道德教育的实效。而在学校教育里一切会被认为是绝对适当必要的。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了,而是严格的道德监督。儿童是小心的生活在伦理之中,根本无从谈起道德的自主发展。他们一旦走出学校,那些道德戒律的作用便不大或无用了。而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心理环境的变化。学校作为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组成部分,必然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学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手段也要发生变化。如:在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我们可以积极开展“重在实践,体验过程”的课题研讨活动,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如此充分的发现、利用学校内部及其周边社区的各种社会自然环境等德育资源,积极的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在学校接受有关德育信息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切身体验,真正对教育者所传送的品德内容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有所内化,将外在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品德言行。

我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我们应广开思路,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不断地练习,使许多道德行为形成牢固的习惯;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

综合以上德育的几个特点的阐述,说明学校道德教育如果离开了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的作为伦理性结构的协同影响,就不能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形成有效的价值引导;同时也说明学校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组织开展的道德教育课程和道德教育活动,而是贯穿于教育的一切方面。为此我认为:学校道德教育要在国家教育方针的引领下,高屋建瓴。努力创造出有利于个体道德发展的良好环境,即创造出以人为目的的,基于个性的自主、自由、自律、自觉而展开的教育活动,以宽容、健康、快乐、向善的精神展开教育与个性的交往的教化方式,引导学生个体德性的养成和对美善生活的追求,从而建构最佳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品质。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14

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平日里的点点滴滴中,学生进步时,与他一起开心;学生退步时,与他一起分析;学生气馁时,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学生犯错时,教化他而不是责骂他……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人们常常把我们教师比做蜡烛,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就要求我们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献身教育是一种精神境界,教师必须具有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每到教师节,总可以看见毕业的学生来校看望老师,这时我们感觉到很欣慰,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我们老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是对为师者业务职能的概括,今天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15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多年来,我们加强了学生德育教育、教学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

1、加强师德理论学习。我们在教师政治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省、市教委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

2、积极参与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1、爱国主义教育:

1.1、学校德育处认真抓好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1.2、开展好“读书漂流活动”读书活动,并根据学校有关要求,组织了征文比赛。学生通过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爱国热情。

2、安全法制教育:

2.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

2.2、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本学期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2.3、各班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的各种违纪现象;

2.4、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3、环保教育:

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上好《环境教育》课。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4、文明礼貌教育本学期,本人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文明班级百分赛”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督察队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学校认真开展了关爱“后进生”教育工作。

三、切实加强家校联系。

为真正提高家校联系质量,本学期制定了家长学校各种制度并开展活动,还对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更为紧密,构建立体的教育网络。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16

在公共课教学部陈志强主任、董世勋、尉 萍副主任的部署安排下,我们德育教研室近期要求所有德育教师相互听课,对阴志平、徐惠敏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评课。通过这次的听课、评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老师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还是收获多多。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新课标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要求。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在听课中我特别注意各教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非常重要。

1 只要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鼓励,好,很好。.这表扬鼓励的话随处可见。这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 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如何保持下去同样值得借鉴。教师在每个环节发出的指令清楚准确,不仅借助流畅清晰的语音语调,还充分利用优雅适宜的体态语,把教师的意图传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也只有同学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就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

二、课题的引入自然贴切

本次相互听课,公开评课大多数老师进行互动式,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找准切入点,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听课的老师们觉得很放松。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纵观所听的这几节课,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围绕目标层层展开,每一个活动都是为下一个步骤作准备。

四、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这几天的听课中,我发现比较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语言很有亲和力,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善于利用多媒体,动人案例,提问,游戏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同学们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五、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

教学改革就要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 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受,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17

认真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课程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课程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课程活动并不神秘,德育课程活动课也没那么难上。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课程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德育课程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课程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所以要进行统筹规划。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课程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工作。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德育课程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德育课程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设置德育课程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特别是德育课程活动课程,更应该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

德育课程活动中的任何一个内容和阶段,教师都应该鼓励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积极实践。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而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自主选择不是放任不管。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另外,德育课程活动虽是相对独立的,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是和其他所有课程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渗透,难以割裂的。

德育课程活动课程是一片广阔的沃土,等待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开垦。我愿在理论专家和先行者的带领下,加入这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劳动大军,共同挖掘,共同探索。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18

在公共课教学部陈志强主任、董世勋、尉 萍副主任的部署安排下,我们德育教研室近期要求所有德育教师相互听课,对阴志平、徐惠敏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评课。通过这次的听课、评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老师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还是收获多多。

一 . 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新课标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要求。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在听课中我特别注意各教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非常重要。

1 只要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鼓励,好,很好。.这表扬鼓励的话随处可见。这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 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如何保持下去同样值得借鉴。教师在每个环节发出的指令清楚准确,不仅借助流畅清晰的语音语调,还充分利用优雅适宜的体态语,把教师的意图传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也只有同学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就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

二. 课题的引入自然贴切

本次相互听课,公开评课大多数老师进行互动式,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找准切入点,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听课的老师们觉得很放松。

三. 教学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纵观所听的这几节课,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围绕目标层层展开,每一个活动都是为下一个步骤作准备。

四.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这几天的听课中,我发现比较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语言很有亲和力,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善于利用多媒体,动人案例,提问,游戏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同学们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五.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要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 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19

认真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课程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课程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课程活动并不神秘,德育课程活动课也没那么难上。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课程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德育课程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课程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所以要进行统筹规划。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课程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工作。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德育课程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德育课程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设置德育课程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特别是德育课程活动课程,更应该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

德育课程活动中的任何一个内容和阶段,教师都应该鼓励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积极实践。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而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自主选择不是放任不管。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另外,德育课程活动虽是相对独立的,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是和其他所有课程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渗透,难以割裂的。

德育课程活动课程是一片广阔的沃土,等待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开垦。我愿在理论专家和先行者的带领下,加入这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劳动大军,共同挖掘,共同探索。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20

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以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的形势迎接挑战,有效的开展中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的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讲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同学们以前不注意教室的清洁,经常在教室里面乱扔纸屑、果皮,特别爱讲粗话,虽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英语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纸屑,就默默的把纸屑捡起来,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纷纷捡起身边的纸屑放到抽屉里头。当捡完纸屑以后,说了一句话:“看,我们的教室多么整洁,我们也觉得很舒服,没有老师的批评,心情也好,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自觉保持教室的整洁,每一天都有好的环境,好的心情不是很好吗?”从此以后,教室总是保持得很整洁。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开展形式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八年级有几位同学的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上课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他们的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老师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纽带,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老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教育的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21

时光如白驹过隙从指缝中流走,转眼间在电子学院的三年大学生活就即将画上终止符。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最美丽的一段时光,这个时期的我们刚刚脱去稚嫩,却还带着些许青涩,也是这段时光,让我们从无忧无虑的少年时期,成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人。在这三年里,美丽的电子学院陪伴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日出日落,我与每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样,不断地学习、成长,直至成熟。在即将毕业,离开学校的日子里,我将三年的美好时光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见证。

在20xx年7月,我收到了电子学院的录取通知,激动的心情一直持续到9月份的入学。记得父亲送我来到校园,新校区的简洁大气让我欣喜,浓郁的学术氛围也深深感染了我。从那时起,我便决心要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努力学习,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一、学习

我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顶尖,也还一直处于中上游。但更重要的是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打消了到大学来彻底放松自己的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大学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与身边许多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同时,也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我大学三年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二、思想

在进入大学后,我参加了系党校的党课学习,以及系内组织的党学习,这些课程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壮大的过程,在学习中我也会自己去阅读这方面的资料,在资料中一个又一个光辉的历史形象,一个又一个震撼的历史事件,都让我明白了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是多么地不易,我们今天的生活时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他们的身躯倒在了战火中,但他们的.精神却时刻激励着我。作为一名班干部,我时刻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都要求积极、上进,给周围的同学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在学习、生活上帮助同学,为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我不断加强党的学习,及时学习中共中央会议的精神和指示,保持清醒地头脑和全新的思想觉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一直重视思想觉悟的提高,大学以来,我多次参加学校、学院的讲座,学到了很多。我认识,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无论处在哪一个行业,都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在国家特别需要的时期。

三丶总结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张开双臂,迈开双腿迎接他的到来,并做好万全的准备,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总是在不经意间养成;习惯,不会在不经意间消逝。当耐得住寂寞成为一种习惯,才会在黑暗中面对那一点光而一路向前;当善良成为一种习惯,才会感觉到这个世界真真正正的充满爱;当幸福成为一种习惯,才会在生活的各个细节之处发现点滴的幸福。所以,我们深信并坚信着,明天会更好。似水的年华匆匆而过,我们还要走过崭新的一天又一天。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22

认真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课程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课程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课程活动并不神秘,德育课程活动课也没那么难上。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课程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德育课程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课程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所以要进行统筹规划。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课程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工作。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德育课程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德育课程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设置德育课程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特别是德育课程活动课程,更应该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

德育课程活动中的任何一个内容和阶段,教师都应该鼓励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积极实践。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而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自主选择不是放任不管。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另外,德育课程活动虽是相对独立的,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是和其他所有课程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渗透,难以割裂的。

德育课程活动课程是一片广阔的沃土,等待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开垦。我愿在理论专家和先行者的带领下,加入这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劳动大军,共同挖掘,共同探索。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23

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平日里的点点滴滴中,学生进步时,与他一起开心;学生退步时,与他一起分析;学生气馁时,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学生犯错时,教化他而不是责骂他……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人们常常把我们教师比做蜡烛,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就要求我们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献身教育是一种精神境界,教师必须具有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每到教师节,总可以看见毕业的学生来校看望老师,这时我们感觉到很欣慰,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我们老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是对为师者业务职能的概括,今天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24

我院始终把学生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我来院工作将近半年,开学至今除正常教学任务外,担任07电商本1和2班两个班的班主任。和同学们共同渡过的这段日子,经历了许多小故事让我难忘。

军训是新生踏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堂课。可是我班有几个男生,刚入校,可能是由于环境尚未适应或其他原因,经常出现旷训现象。于是,我把重点放在他们几个身上。这三名男生同在一个宿舍,因为暑假放松了两个月,一下来到学校接受这样的军事化管理,心理上受不了。有一次,在去草场的路上,我刚好迎头碰见他们三个并排往草场外的方向走,我喊他们,他们一声不吭,甚至头也没抬就离我远去。当时,我很生气,心想还有这么不敬的学生,对老师“视而不见”。出现问题,逃避是没用的,我决心一个个找他们谈话,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通过谈话,我了解到他们三个都来自省内,有一个高中成绩不错,因为没发挥好,导致高考失利,目前心态没有摆正,所以出现违纪现象。我给他讲了很多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成功的例子,鼓励他调整好心态,一切向前看,争取四年本科毕业,为以后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还有一个同学本不想念书了,是家长给他作决定来读书的',并不是自己的理想选择,来校后,感觉自己无法接受军事化管理,所以自己有些懈怠。我告诉他社会告诉发展的今天,高中毕业不读大学是没出入的,而且人生是不完美的,经过大学洗礼的人们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另外一个同学的主要原因是高中一直懒散,无法接受这么严格的管理。我主要是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给他们灌输“严是爱,宽是害”的思想,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通过给他们介绍电子商务专业的现状及以后的就业前景,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尽快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选择了教师职业,9月10日成为一个不平凡的日子。2007年的这一天尤其让我难忘。早上,我刚到办公室,我班的班长和几位班干部,他们代表全班同学送上了对我的祝福,四十四颗善良的心装入一个美丽的、盛有幸运星的水晶瓶,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同学们的每一张小纸条,有的同学向我诉说了她的心愿、有的同学悄悄地告诉我,“老师,您笑起来很灿烂,希望我们生活中充满微笑”。这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让我感动流泪。

从一个大学校园进入另外一个校园,不变的是永远难忘的师生情怀,而我的角色确发生了变化。大学校园中师生关系更确切的应描述为朋友,尤其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在管理班级时应软硬结合:一方面要把学校的规章制度讲给大家,让他们明确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同时要奖惩分明;可以将一些富有哲理的益趣故事引入课堂,启发同学们如何更好地塑造自己。另一方面,要和同学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埋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疑惑,做同学们人生旅途的指明灯。

总之,在班级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一定要有耐心,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和妹妹一样,给予他们关爱,帮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通过说服教育、正面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一颗宽容的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同学。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25

最近几年,我们在德育教育方面注重德育与社会实践基地的结合。让学生定期在村里规定的德育基地(老年活动场所)体验情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品德。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的美德。我们带领学生向村里的五保户、老复员军人敬献礼物,与老人共贺节日。使老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快乐,体会到了老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很多同学把自己省下的零用钱,买来礼物送给这些爷爷奶奶。孩子们说我们自己少吃点、少玩点,为爷爷奶奶做点什么是我们最大的快乐。爷爷奶奶开心,我们就开心,爷爷奶奶幸福,我们就幸福。老人节那天六年级的刘杰同学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我和同学们与村里的五保户、老军人共贺节日。

当我想爷爷奶奶们献上礼物时,他们笑了,笑得那样开心。望着他们那菊花般的脸,我不知说什么好,泪水夺眶而出。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因为老人们幸福了,我也幸福了。”从孩子们的话中,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对学生们进行尊老、爱老教育是多么重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传统美德需要他们发扬光大。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尤为重要。

在德育基地,我们还让学生参加劳动,为老人种一棵菜、浇一瓢水、烧一次火、端一次洗脚水,让学生感受到敬老的快乐。

通过德育基地教育,使学生们转变了观念。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26

最近几年,我们在德育教育方面注重德育与社会实践基地的结合。让学生定期在村里规定的德育基地(老年活动场所)体验情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品德。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的美德。我们带领学生向村里的五保户、老复员军人敬献礼物,与老人共贺节日。使老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快乐,体会到了老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很多同学把自己省下的零用钱,买来礼物送给这些爷爷奶奶。孩子们说我们自己少吃点、少玩点,为爷爷奶奶做点什么是我们最大的快乐。爷爷奶奶开心,我们就开心,爷爷奶奶幸福,我们就幸福。老人节那天六年级的刘杰同学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我和同学们与村里的'五保户、老军人共贺节日。

当我想爷爷奶奶们献上礼物时,他们笑了,笑得那样开心。望着他们那菊花般的脸,我不知说什么好,泪水夺眶而出。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因为老人们幸福了,我也幸福了。”从孩子们的话中,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对学生们进行尊老、爱老教育是多么重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传统美德需要他们发扬光大。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尤为重要。在德育基地,我们还让学生参加劳动,为老人种一棵菜、浇一瓢水、烧一次火、端一次洗脚水,让学生感受到敬老的快乐。

通过德育基地教育,使学生们转变了观念。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27

时光如白驹过隙从指缝中流走,转眼间在电子学院的三年大学生活就即将画上终止符。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最美丽的一段时光,这个时期的我们刚刚脱去稚嫩,却还带着些许青涩,也是这段时光,让我们从无忧无虑的少年时期,成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人。在这三年里,美丽的电子学院陪伴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日出日落,我与每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样,不断地学习、成长,直至成熟。在即将毕业,离开学校的日子里,我将三年的美好时光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见证。

在20xx年7月,我收到了电子学院的录取通知,激动的心情一直持续到9月份的入学。记得父亲送我来到校园,新校区的简洁大气让我欣喜,浓郁的学术氛围也深深感染了我。从那时起,我便决心要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努力学习,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一、学习

我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顶尖,也还一直处于中上游。但更重要的是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打消了到大学来彻底放松自己的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大学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

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与身边许多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同时,也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我大学三年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二、思想

在进入大学后,我参加了系党校的党课学习,以及系内组织的党学习,这些课程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壮大的过程,在学习中我也会自己去阅读这方面的资料,在资料中一个又一个光辉的历史形象,一个又一个震撼的历史事件,都让我明白了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是多么地不易,我们今天的生活时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他们的身躯倒在了战火中,但他们的精神却时刻激励着我。作为一名班干部,我时刻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都要求积极、上进,给周围的同学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在学习、生活上帮助同学,为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我不断加强党的学习,及时学习中共中央会议的精神和指示,保持清醒地头脑和全新的思想觉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一直重视思想觉悟的.提高,大学以来,我多次参加学校、学院的讲座,学到了很多。我认识,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无论处在哪一个行业,都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在国家特别需要的时期。

三、总结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张开双臂,迈开双腿迎接他的到来,并做好万全的准备,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总是在不经意间养成;习惯,不会在不经意间消逝。当耐得住寂寞成为一种习惯,才会在黑暗中面对那一点光而一路向前;当善良成为一种习惯,才会感觉到这个世界真真正正的充满爱;当幸福成为一种习惯,才会在生活的各个细节之处发现点滴的幸福。所以,我们深信并坚信着,明天会更好。似水的年华匆匆而过,我们还要走过崭新的一天又一天。

德育课心得体会 篇28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德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个人素养深刻影响着自身未来的发展。所谓德育是指:在教育阶段进行一定的素质与品德教育,进而影响个人行为的过程。

一、中专语文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专生的年龄大多在16-18岁之间,处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对于社会的认知尚不成熟,排斥教师与家长给予的引导。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弱,跟风、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对中专生进行德育教育迫在眉睫。

语文,指的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这就指出,教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语言与文字的教学,同时还要注意文化的传播与指导。而在语文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成为中专语文教育的重要部分。根据中专生自身的特点,以及语文教学的特色,让德育教育成为中专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二、中专语文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现状

由于语文课程的特色,使得语文教学变得随意自然,正是由于语文教学的此特点,中专生在语文课堂上缺乏学习的兴趣。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教师缺乏教学的激情,致使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无法开展。随着新课改教育的深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而目前,对于中专生的德育教育收效甚微,学生缺乏积极参加学校德育教育的意识,所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中专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即使教师对于德育教育有一定程度上的重视,但仍旧存在很多问题。

三、中专语文教学中缺乏德育教育的原因

1.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理解不深刻

学生处于叛逆期,对于教师与家长的引导具有排斥心理。在中专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中专生采取不关心、不在乎的态度。其次,中专生对于德育教育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将德育与教育结合起来。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对德育的教育理解不深刻,致使中专生本身产生了对知识的辨别吸收,在课堂上,自主删除了德育的教育部分。

2.教师教学缺乏德育教育

中专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于急功近利,缺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耐心。另外,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只注重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品格素质方面的教育。中专语文教师对德育教育认为是一种教学额外的教育。所以,教师本身不重视德育教育,没有将德育与教育联系起来,采取了避之不提的态度。此外,语文的教学是对中专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科目,而中专语文老师忽略了语文教育对中专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造成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常常忽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学校无法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现代中专学校的竞争力,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素养,所以,中专学校注重学生自身专业科目的学习及成绩,对于学生本身的德育教育莫不关心。学校为了完成教育部给予的教学任务,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于中专生的德育教育,致使学校无法营造和谐的德育教育环境。

四、提高德育教育质量的措施

1.加深中专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

中专生因为处于叛逆期,对教师及家长的引导具有排斥心理,所以作为家长及教师,要时刻注意中专生的心理变化,通过语文课程中语言文字的教育,进一步改善中专生对于德育教育的态度,使中专生逐步接受教师及家长的引导。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我国的文化,认识我国五千年文化的内在魅力,进一步正确的认识自我,提高自身修养,加深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在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素质,使中专生自身的综合实力产生质的飞跃。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快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

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增强德育与教育结合

语文的教学是在传授语言文字基础上对我国的文化进行传播,所以,语文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中专生的德育教育。中专生通过学习语文等有关的科目,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中专生不仅可以学习我国的语言文化知识,还可以增加自身的阅历,了解我国不一样的文化,提升自身的内在涵养。所以,中专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注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参加德育教育。此外,中专语文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营造课堂氛围,使中专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可以对作者进行简要的介绍,进一步对中专生进行爱国教育,使中专生本身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另外,教师需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变换授课风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己亥杂诗》一文时,可以与《病梅馆记》相结合,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文章写作的特点,讲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3.重视中专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知识,塑造健康人格的地方,所以,作为中专类院校,在注重学生专业成绩的同时,还要对中专生进行德育教育。而中专生属于特殊的一类学生,他们对于社会的认知很肤浅,但自身又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所以中专类院校在完成教育部门给予的任务外,还要注重对中专生的德育教育。这就要求中专类院校增大教学安排中德育教育的时间比例,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学校期间,时时刻刻都可以学习我国的文化,同时进行自身的品德学习,增强自身的品质素养,建立健全的人格,使中专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全能型人才,满足国家需要。

五、总结

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我国对于中专生的德育教育有了更深层面的认识。对于中专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求语文文字的教学,还要注重对中专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与教育相结合,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使中专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语言文字修养,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中专生对于世界的认知,建立健全的人格。通过对中专生的德育教育,使中专生成为全能型优秀人才,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