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篇1
我在假期读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书深有感触,特别是怎样真正的让学生接受好心理健康的教育至关重要。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已取得了大家的共识。但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观念,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开展的重要性,让我感触颇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让它源于实践,用于实践。
1、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
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给同学们同龄人的“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角色扮演:
心理剧的创设,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这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3、 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在第一堂课里以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为内容。从梦到星座,从“肢体语言”到“从众”,引起了学生对心理世界的好奇,进而讲述提高心理素质的好处: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同时说明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后要涉及的内容。这堂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阐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和目的,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矗
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办法,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发展。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篇2
我在假期读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书深有感触,特别是怎样真正的让学生接受好心理健康的教育至关重要。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已取得了大家的共识。但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观念,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开展的重要性,让我感触颇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让它源于实践,用于实践。
1、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
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给同学们同龄人的“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角色扮演:
心理剧的创设,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这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3、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在第一堂课里以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为内容。从梦到星座,从“肢体语言”到“从众”,引起了学生对心理世界的好奇,进而讲述提高心理素质的好处: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同时说明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后要涉及的内容。这堂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阐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和目的,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矗
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办法,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发展。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篇3
一个孩子和我聊天甚欢,妈妈来接他,看到这个情景,非常诧异,说:“这孩子很内向,在家里基本不说话,在你这里怎么这么能说?”
我问:“你和孩子沟通多不多?”
“当然啦!作业、课堂、考试。我都会问的。”妈妈回答道。“唉,但他总是问一句答一句,不问就不说。甚至问他,他也是不耐烦的。”
听听孩子怎么说的:“妈妈只会问我作业做完了吗?考试了吗?课堂听讲认真不认真啊?她从来不关心我快乐不快乐,有没有朋友,喜欢玩什么、吃什么……”
母子俩的话语让我们深思:孩子,你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关心?
和这位母亲聊了很多次,最后,我推荐她去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本书。
这本书我也是最近才开始看起的。但它改变了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一直以来,我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所关注,但都是站在河边看风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师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天边的彩虹,美好而遥不可及。直到手捧这本《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才感觉到心理健康教育契机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俯首即是。
这本书共七章,每一章都以一段格言引入,富有哲理,通俗易懂,让我们能从名人那里看到成长的深度。每一部分都有具体事例做引导,温言细语,既有理论指引,又有方法指导。不断地阅读着,那些滋养着心灵营养的成长箴言,那些精彩的、似曾相识的心理健康教育片段,总让我在反思自己的工作,让我心中有一种叫做“激情”的东西在潜滋暗长。
一、每一次进步都留下足迹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良好的心理发展,将是一个人终生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理健康将是一个人受益终身的财富。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缕善良向上的温暖之光,谁不希望自己拥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自主性、自信心,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但由于受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孩子的好习惯往往很难在短时期形成。这一点也是小学老师最头疼的一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怎样让孩子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使用贴纸奖励学生,5枚贴纸换一个印章图案,5枚印章图案又可以换一张奖状。这种方法很奏效。但老师们可能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正是行为管理的“代币管理”。当你走进本书第三章,你就会明白怎样使用“代币管理”更科学。本章从行为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有效原则及有效性的策略三个方面谈起,在幼小衔接、亲社会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给我们以有效的指导。在这一章提出了三种行为管理策略:示范学习、代币管理、契约法。每一种方法都有详尽的叙述与事例呈现。对我们的工作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方法更科学地运用到工作中,相信我们能更有效的记录下孩子每一次进步的足迹。
二、我游戏故我在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时儿童通往社会的桥梁。对于孩子来说,我游戏故我在。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没有游戏,就没有孩子的快乐。
在这本书第四章中从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分别介绍“游戏辅导、游戏治疗与儿童的健康成长”。读完这一章,我对“游戏”又有了深刻的认识。
以前,我们总觉得课间游戏,不就是让孩子玩一玩嘛,只要开心就好。现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游戏原来学问多多。
就拿我们学校大课间的跳长绳来说吧。孩子们甩绳按学号轮流,跳绳要排队按顺序来进行,这是游戏的规则,每个孩子都要遵守,一旦违反,其他孩子都会责怪他。有的孩子不会跳,经过集体的帮助会跳了,他就感受到成功和被认可的快乐。有的孩子跳得很棒,可以教别人跳,这就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在各种游戏中,儿童大胆的想象、充分的体验、尽情地享受,游戏让孩子以自然的方式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情感,探索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游戏体验让儿童学会体谅和同情他人。儿童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与人合作、得到伙伴认可,这让孩子队自己充满自信,感觉到有能力来成功教育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在游戏中,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体验,在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孩子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旋律,它是孩子的“社会”,它以多彩的方式使学生的人生充满阳光、智慧和希望。
游戏教学,是儿童生命成长的真正家园。游戏作为体现儿童独特生存意义和生存方式的活动,已经受到老师们的关注和喜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会运用到游戏。在第四章中,还详细介绍了游戏活动在小学学科中的渗透,主要讲了游戏在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学科中的应用与注意要点。每一小节都举了相关事例与教学片断来告诉我们游戏化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要领。读完本章,你会有一种立刻想把这些游戏活动在自己课堂上加以运用的冲动。
三、在阅读中分享美好生命
著名教育家张文质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书包,里面少不了一本“正在读的书”。他说:“读书对我而言是极自然的,我甚至可以很夸张地说:如果不读书,我还能做什么?阅读是对生命诗意的填充,也只有它才能帮助我们日渐一日地认识‘我到底是谁’。”阅读不仅是成人心智成长的重要载体,它更是儿童生命体与知识体的对话。
埃及底比斯图书馆的正门上方镌刻着铭文:“灵魂康复的良药。”这句话极好的概括了书籍的价值。但高科技的传媒、丰富的视觉冲击,让传统的书本阅读受到冷遇。孩子更多的时间沉湎于动画片中,流连于电视、电脑屏幕前。本书第六章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我们:今天,我们更需要阅读。
平常我们上课时总是强调让学生读书,只是为了让学生开阔视野、启迪心智、汲取文学营养。再低一点的要求就是通过阅读学好语文。而现在阅读的新概念是:开启孩子智慧的大门,发展孩子良好的个性,造就有灵性的儿童。
读好书,可以从中得到希望、勇气和喜悦。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阅读在伴随孩子生命的自我成长中的巨大作用,同时你会看到一个新鲜的名词——阅读疗法。
“阅读疗法可以帮助孩子达到意识的更新。理解自我和他人,释放郁积的情感和解决冲突,提高间接经历故事中的情景时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帮助孩子处理那些不能够改变的事件。”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都具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均面临着一个发展危机,每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有些事情,孩子们也许没有说出来,但可能有一肚子苦闷;他或许没有哭出来,但心灵深处可能在流泪。那么,哪些孩子可以通过阅读治疗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怎样选择适宜的阅读策略?怎样寻找完美匹配的阅读治疗作品?书中都有详尽的介绍。在第六章的每一个小节都贯穿了对一个叫“瑞安”的孩子进行阅读治疗的个案研究,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怎样通过阅读谈话发现到孩子内心的冲突、挣扎,怎样在孩子阅读或倾听故事时,通过同感和宣泄和领悟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阅读治疗允许孩子看待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没有繁琐的语言、对抗和解释。如果孩子和书匹配的好,孩子就能同感主人公,体验到情感的宣泄,主见姐姐自身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也能更清楚地了解别人的行为。在本章第三小节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了阅读治疗书目的介绍,让我们对阅读治疗有更深的认识。第四小节中介绍了小学儿童阅读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提倡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我们学校里有着浓浓的读书氛围,刚刚结束的首届读书节活动,定期进行的名著引读讲座,每学期举行的诗文诵读活动,图书馆开展的“阅读之星”排行榜活动等,在学校班班都有图书角,处处可以看到在书海里徜徉的孩子。作为教师,如果你读了这本书之后,你会更加有针对性的观察班里的孩子在阅读什么,可以会更有针对性的与孩子共读,对那些需要引导的孩子可以从他们的阅读中找到突破口。
掩卷沉思:教育讲求“润物细无声”,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思维、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我们只能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中,而本书就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南针。它没有深奥难懂的心理学术语解读,只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与老师的日常工作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心理健康教育原来隐藏在一些习以为常生活琐事中。
刘良华说:在阅读中唤醒自我、更新自我。我在阅读《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本书时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妙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高空中飞行的大雁,这本书中处处以低处飞翔的姿态告诉我们:原来我们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篇4
一个孩子和我聊天甚欢,妈妈来接他,看到这个情景,非常诧异,说:“这孩子很内向,在家里基本不说话,在你这里怎么这么能说?”
我问:“你和孩子沟通多不多?”
“当然啦!作业、课堂、考试。我都会问的。” 妈妈回答道。“唉,但他总是问一句答一句,不问就不说。甚至问他,他也是不耐烦的。”
听听孩子怎么说的:“妈妈只会问我作业做完了吗?考试了吗?课堂听讲认真不认真啊?她从来不关心我快乐不快乐,有没有朋友,喜欢玩什么、吃什么……”
母子俩的话语让我们深思:孩子,你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关心?
和这位母亲聊了很多次,最后,我推荐她去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本书。
这本书我也是最近才开始看起的。但它改变了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一直以来,我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所关注,但都是站在河边看风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师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天边的彩虹,美好而遥不可及。直到手捧这本《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才感觉到心理健康教育契机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俯首即是。
这本书共七章,每一章都以一段格言引入,富有哲理,通俗易懂,让我们能从名人那里看到成长的深度。每一部分都有具体事例做引导,温言细语,既有理论指引,又有方法指导。不断地阅读着,那些滋养着心灵营养的成长箴言,那些精彩的、似曾相识的心理健康教育片段,总让我在反思自己的工作,让我心中有一种叫做“激情”的东西在潜滋暗长。
一、每一次进步都留下足迹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良好的心理发展,将是一个人终生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理健康将是一个人受益终身的财富。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缕善良向上的温暖之光,谁不希望自己拥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自主性、自信心,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但由于受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孩子的好习惯往往很难在短时期形成。这一点也是小学老师最头疼的一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怎样让孩子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使用贴纸奖励学生,5枚贴纸换一个印章图案,5枚印章图案又可以换一张奖状。这种方法很奏效。但老师们可能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正是行为管理的“代币管理”。当你走进本书第三章,你就会明白怎样使用“代币管理”更科学。本章从行为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有效原则及有效性的策略三个方面谈起,在幼小衔接、亲社会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给我们以有效的指导。在这一章提出了三种行为管理策略:示范学习、代币管理、契约法。每一种方法都有详尽的叙述与事例呈现。对我们的工作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方法更科学地运用到工作中,相信我们能更有效的记录下孩子每一次进步的足迹。
二、我游戏故我在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时儿童通往社会的桥梁。对于孩子来说,我游戏故我在。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没有游戏,就没有孩子的快乐。
在这本书第四章中从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分别介绍“游戏辅导、游戏治疗与儿童的健康成长”。读完这一章,我对“游戏”又有了深刻的认识。
以前,我们总觉得课间游戏,不就是让孩子玩一玩嘛,只要开心就好。现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游戏原来学问多多。
就拿我们学校大课间的跳长绳来说吧。孩子们甩绳按学号轮流,跳绳要排队按顺序来进行,这是游戏的规则,每个孩子都要遵守,一旦违反,其他孩子都会责怪他。有的孩子不会跳,经过集体的帮助会跳了,他就感受到成功和被认可的快乐。有的孩子跳得很棒,可以教别人跳,这就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在各种游戏中,儿童大胆的`想象、充分的体验、尽情地享受,游戏让孩子以自然的方式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情感,探索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游戏体验让儿童学会体谅和同情他人。儿童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与人合作、得到伙伴认可,这让孩子队自己充满自信,感觉到有能力来成功教育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在游戏中,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体验,在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孩子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旋律,它是孩子的“社会”,它以多彩的方式使学生的人生充满阳光、智慧和希望。
游戏教学,是儿童生命成长的真正家园。游戏作为体现儿童独特生存意义和生存方式的活动,已经受到老师们的关注和喜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会运用到游戏。在第四章中,还详细介绍了游戏活动在小学学科中的渗透,主要讲了游戏在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学科中的应用与注意要点。每一小节都举了相关事例与教学片断来告诉我们游戏化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要领。读完本章,你会有一种立刻想把这些游戏活动在自己课堂上加以运用的冲动。
三、在阅读中分享美好生命
著名教育家张文质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书包,里面少不了一本“正在读的书”。他说:“读书对我而言是极自然的,我甚至可以很夸张地说:如果不读书,我还能做什么?阅读是对生命诗意的填充,也只有它才能帮助我们日渐一日地认识‘我到底是谁’。”阅读不仅是成人心智成长的重要载体,它更是儿童生命体与知识体的对话。
埃及底比斯图书馆的正门上方镌刻着铭文:“灵魂康复的良药。”这句话极好的概括了书籍的价值。但高科技的传媒、丰富的视觉冲击,让传统的书本阅读受到冷遇。孩子更多的时间沉湎于动画片中,流连于电视、电脑屏幕前。本书第六章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我们:今天,我们更需要阅读。
平常我们上课时总是强调让学生读书,只是为了让学生开阔视野、启迪心智、汲取文学营养。再低一点的要求就是通过阅读学好语文。而现在阅读的新概念是:开启孩子智慧的大门,发展孩子良好的个性,造就有灵性的儿童。
读好书,可以从中得到希望、勇气和喜悦。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阅读在伴随孩子生命的自我成长中的巨大作用,同时你会看到一个新鲜的名词——阅读疗法。
“阅读疗法可以帮助孩子达到意识的更新。理解自我和他人,释放郁积的情感和解决冲突,提高间接经历故事中的情景时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帮助孩子处理那些不能够改变的事件。” 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都具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均面临着一个发展危机,每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有些事情,孩子们也许没有说出来,但可能有一肚子苦闷;他或许没有哭出来,但心灵深处可能在流泪。那么,哪些孩子可以通过阅读治疗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怎样选择适宜的阅读策略?怎样寻找完美匹配的阅读治疗作品?书中都有详尽的介绍。在第六章的每一个小节都贯穿了对一个叫“瑞安”的孩子进行阅读治疗的个案研究,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怎样通过阅读谈话发现到孩子内心的冲突、挣扎,怎样在孩子阅读或倾听故事时,通过同感和宣泄和领悟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阅读治疗允许孩子看待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没有繁琐的语言、对抗和解释。如果孩子和书匹配的好,孩子就能同感主人公,体验到情感的宣泄,主见姐姐自身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也能更清楚地了解别人的行为。在本章第三小节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了阅读治疗书目的介绍,让我们对阅读治疗有更深的认识。第四小节中介绍了小学儿童阅读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提倡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我们学校里有着浓浓的读书氛围,刚刚结束的首届读书节活动,定期进行的名著引读讲座,每学期举行的诗文诵读活动,图书馆开展的“阅读之星”排行榜活动等,在学校班班都有图书角,处处可以看到在书海里徜徉的孩子。作为教师,如果你读了这本书之后,你会更加有针对性的观察班里的孩子在阅读什么,可以会更有针对性的与孩子共读,对那些需要引导的孩子可以从他们的阅读中找到突破口。
掩卷沉思:教育讲求“润物细无声”,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思维、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我们只能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中,而本书就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南针。它没有深奥难懂的心理学术语解读,只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与老师的日常工作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心理健康教育原来隐藏在一些习以为常生活琐事中。
刘良华说:在阅读中唤醒自我、更新自我。我在阅读《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本书时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妙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高空中飞行的大雁,这本书中处处以低处飞翔的姿态告诉我们:原来我们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