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家访记录心得体会

2024/09/23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家访记录心得体会(精选1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家访记录心得体会 篇1

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把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留在家中,使得家庭教育主体的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取而代之的是隔代监护——溺爱;寄养监护——偏爱;无人监护——失爱等。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与迫切,也亲身感受了教育这类儿童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

去年秋季我接手了二年级2班,班上的一位高个子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从与她谈话中知道,她叫陈晓梅,已经十岁了,是一名留守生。她很腼腆,穿着也较朴素。从成绩报告册上,我发现她还是个学习较好的学生,善良懂事,乖巧可爱。与她接触一段时间后,觉得她特别爱劳动,每次班上有劳动任务时,她总是冲在最前面,同学们推选她为劳动委员,她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一个周末,我走进了她的家,得知她被寄养在家庭比较贫困的舅舅家,其父母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当时她坐在椅子上,头垂到了膝盖下,两只手不停地在地上来回摸着,连跟我对话都不肯抬起头来。她胆怯、自卑的表现让我心酸,我走到她身边拉起她的双手和她交谈起来,其中最核心的一个话题是“如何当一个小主人”从收拾房子、倒茶到与客人礼貌交谈等等我们谈了好一会儿,我起身离开时,孩子竟站在门口,有礼貌地跟我挥手说再见了。通过这次的家访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她似乎很愿意与我亲近,总是寻找机会表现自己。

可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就经常有人向我报告:“陈晓梅打架了”。“ 陈晓梅又欺负小同学了”。经过调查,我发现她有一次是因为拿别人的钱被揭发了,她便动手打人;还有一次是为了向其他同学讨要玩具,而别人没有给她,她觉得别人瞧不起她而与他人发生口角,总之,我觉得她与二年级上学期相比,好像变了一个人。于是我再一次走进了她舅舅家,了解她的情况,并和她一起制定了学习目标,还叮嘱她:如果学习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告诉老师或同学们,我们会尽力帮助她的,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当发现她的点滴进步,我会及时予以表扬,帮助她树立信心。在师生们爱的滋润下,她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本学期期末测试中,语文、数学均取得了95分以上的好成绩,还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今年暑假(7月11日)学校安排“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我和配班教师陈老师又一次到她家走访,当时只有她舅妈在家,通过和她舅妈的交谈,我才知道她父母因为感情不合而离异,她随母亲生活,母亲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过年都没有回家。舅舅、舅母觉得孩子可怜,一家对她特别偏爱,处处迁就她,但在她幼小的心里,这一切的好都无法替代母爱。每当她看到别人的父母来学校看孩子时,她就会觉得孤单、无助。看到别家孩子幸福的样子,她羡慕极了,埋怨过、苦恼过……,父母的爱对她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可欲而不可求。

一颗幼小的心灵就这样承载着如此之多的创伤,着实令人心痛。作为教师,我有职责让她走出心灵的阴影,让她象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让她能够感受母爱,我当即拨通了***妈的电话,讲述了孩子现在的情况,并提醒妈妈:“不要因忙而忽视家中孩子,不要因累而对孩子力不从心,不要用钱来代替母爱”。同时要求家长做到“三个一”,即每月给她打一个电话,每学期至少与老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另外,我还与她舅舅、舅母进行了交流,希望他们不要过于姑息、迁就孩子,要经常向孩子的妈妈反应其情况,并提醒他们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要关心她的生活,关注她的心理健康,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尽一份力。

今年8月5日,市、区、镇教育界领导一行走访了陈晓梅,市教育局樊局长等领导亲切地慰问了她,在了解她的学习和生活后,亲手为她送上了书包、书等学习用品。现场的她热情有礼,落落大方,一会儿向客人们问好,一会儿为客人们搬凳子,倒茶……对领导们的问题对答如流。最后还表决心,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谢谢您们对我的鼓励与帮助。” 说话时,她脸上绽开了自信与幸福的笑容,我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留守儿童并不是天生的调皮,不是天生的孤僻。只因父母的外出,幼稚的心里承担不起孤独和寂寞,因而有的'会变得自由散漫,有的则变得沉默少言。他们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决不能推卸责任,在留守生教育问题上,一定要有细心、爱心,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带着爱心走近留守生做近距离的交流与沟通

留守生往往因为各种各各样的原因,例如父母在家的孩子常常会在每个周得到一次两次,乃至多次的探望,而留守生却在这一点上得到的甚少,于是留守生的自卑心理在潜意识中不断产生,从而使一些留守生逐渐变得难以接近,更难以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于是,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课题——走近学生身边,了解他,和他做朋友,并想尽一切办法走进留守生的内心深处。

二、捧着真心走进留守生心里实现心与心的互换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之以情,胜过许多说教,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触及了学生的心灵,教育工作就容易得多了,甚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不仅要走近学生身边,经常了解、关心他们,更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三、留着细心做留守生的楷模伴他们一同健康成长

在留守生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有母亲般的慈爱,朋友般的真诚,同学般的友情,兄长般的交往,同志般的交流。以自己的为人师表,发挥榜样的作用,教会学生如何面对鲜花与荆棘,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成功的喜悦,体会背后的辛酸,遇到挫折要坚强、果断、勇敢地去面对......

让我们用师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爱在细微处,从小事做起,共同关注特殊群体,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教给学生一个人生的支点,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生活中健康成长。

家访记录心得体会 篇2

为搞好家访,密切师生沟通,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家访,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以更有利于学校的教为搞好家访,密切师生沟通,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家访,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以更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老师进行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现将我校进行家访的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明确家访的主要任务

1、了解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家访前,我们首先对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因为,家庭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多报喜,少报忧。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庭间形成有效沟通。

3、与家长共同研究,明确要求,统一思想,找出学生内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中有的放矢。

4、向家长提出建议,为其实施家庭教育提供帮助指导,必要时还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并共同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通过切实开展工作,家访成果显著

1、通过本次家访,我们全面了解了受访学生及其家庭,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家访,我们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解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

3、以家访为平台,以学生和家长为渠道,我们对学校进行全面宣传,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4、通过家访,广泛听取社会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

三、家访体会

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什么家务都不干。这些学生既不关心家事,更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家访,我们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家访记录心得体会 篇3

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把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留在家中,使得家庭教育主体的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取而代之的是隔代监护——溺爱;寄养监护——偏爱;无人监护——失爱等。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与迫切,也亲身感受了教育这类儿童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

去年秋季我接手了二年级2班,班上的一位高个子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从与她谈话中知道,她叫陈晓梅,已经十岁了,是一名留守生。她很腼腆,穿着也较朴素。从成绩报告册上,我发现她还是个学习较好的学生,善良懂事,乖巧可爱。与她接触一段时间后,觉得她特别爱劳动,每次班上有劳动任务时,她总是冲在最前面,同学们推选她为劳动委员,她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一个周末,我走进了她的家,得知她被寄养在家庭比较贫困的舅舅家,其父母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当时她坐在椅子上,头垂到了膝盖下,两只手不停地在地上来回摸着,连跟我对话都不肯抬起头来。她胆怯、自卑的表现让我心酸,我走到她身边拉起她的双手和她交谈起来,其中最核心的一个话题是“如何当一个小主人”从收拾房子、倒茶到与客人礼貌交谈等等我们谈了好一会儿,我起身离开时,孩子竟站在门口,有礼貌地跟我挥手说再见了。通过这次的家访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她似乎很愿意与我亲近,总是寻找机会表现自己。

可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就经常有人向我报告:“陈晓梅打架了”。“ 陈晓梅又欺负小同学了”。经过调查,我发现她有一次是因为拿别人的钱被揭发了,她便动手打人;还有一次是为了向其他同学讨要玩具,而别人没有给她,她觉得别人瞧不起她而与他人发生口角,总之,我觉得她与二年级上学期相比,好像变了一个人。于是我再一次走进了她舅舅家,了解她的情况,并和她一起制定了学习目标,还叮嘱她:如果学习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告诉老师或同学们,我们会尽力帮助她的,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当发现她的点滴进步,我会及时予以表扬,帮助她树立信心。在师生们爱的滋润下,她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本学期期末测试中,语文、数学均取得了95分以上的好成绩,还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今年暑假(7月11日)学校安排“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我和配班教师陈老师又一次到她家走访,当时只有她舅妈在家,通过和她舅妈的交谈,我才知道她父母因为感情不合而离异,她随母亲生活,母亲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过年都没有回家。舅舅、舅母觉得孩子可怜,一家对她特别偏爱,处处迁就她,但在她幼小的心里,这一切的好都无法替代母爱。每当她看到别人的父母来学校看孩子时,她就会觉得孤单、无助。看到别家孩子幸福的样子,她羡慕极了,埋怨过、苦恼过……,父母的`爱对她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可欲而不可求。

一颗幼小的心灵就这样承载着如此之多的创伤,着实令人心痛。作为教师,我有职责让她走出心灵的阴影,让她象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让她能够感受母爱,我当即拨通了***妈的电话,讲述了孩子现在的情况,并提醒妈妈:“不要因忙而忽视家中孩子,不要因累而对孩子力不从心,不要用钱来代替母爱”。同时要求家长做到“三个一”,即每月给她打一个电话,每学期至少与老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另外,我还与她舅舅、舅母进行了交流,希望他们不要过于姑息、迁就孩子,要经常向孩子的妈妈反应其情况,并提醒他们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要关心她的生活,关注她的心理健康,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尽一份力。

今年8月5日,市、区、镇教育界领导一行走访了陈晓梅,市教育局樊局长等领导亲切地慰问了她,在了解她的学习和生活后,亲手为她送上了书包、书等学习用品。现场的她热情有礼,落落大方,一会儿向客人们问好,一会儿为客人们搬凳子,倒茶……对领导们的问题对答如流。最后还表决心,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谢谢您们对我的鼓励与帮助。” 说话时,她脸上绽开了自信与幸福的笑容,我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留守儿童并不是天生的调皮,不是天生的孤僻。只因父母的外出,幼稚的心里承担不起孤独和寂寞,因而有的会变得自由散漫,有的则变得沉默少言。他们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决不能推卸责任,在留守生教育问题上,一定要有细心、爱心,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带着爱心走近留守生做近距离的交流与沟通

留守生往往因为各种各各样的原因,例如父母在家的孩子常常会在每个周得到一次两次,乃至多次的探望,而留守生却在这一点上得到的甚少,于是留守生的自卑心理在潜意识中不断产生,从而使一些留守生逐渐变得难以接近,更难以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于是,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课题——走近学生身边,了解他,和他做朋友,并想尽一切办法走进留守生的内心深处。

二、捧着真心走进留守生心里实现心与心的互换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之以情,胜过许多说教,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触及了学生的心灵,教育工作就容易得多了,甚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不仅要走近学生身边,经常了解、关心他们,更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三、留着细心做留守生的楷模伴他们一同健康成长

在留守生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有母亲般的慈爱,朋友般的真诚,同学般的友情,兄长般的交往,同志般的交流。以自己的为人师表,发挥榜样的作用,教会学生如何面对鲜花与荆棘,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成功的喜悦,体会背后的辛酸,遇到挫折要坚强、果断、勇敢地去面对......

让我们用师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爱在细微处,从小事做起,共同关注特殊群体,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教给学生一个人生的支点,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生活中健康成长。

家访记录心得体会 篇4

家访,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三者共处,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有利于意见的交换,有助于达成共识,更容易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家访,教师可了解到学生的在家表现,日常行为,家庭教育,学习环境,学习习惯等等;教师能更好地提醒家长;家长也能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常规,这样家长能更有效地配合学校做好工作。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几乎所有家长都能接受老师的建议,并表示愿和老师一起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家访让我更了解学生。通过家访我觉得有些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简直有点判若两人,有些平时在校我觉得好的学生在家里却是另一种表现。比如我班有位男同学,平时我觉得他各方面表现很不错。可是这次我去他家,家长跟我反映的又是另一面,作业不主动做,学习习惯不好,不说实话。当时听了家长的话,我真的很震惊,我没想到他在家里是这样的,我觉得自己班主任工作还没做好。我想以后我应该多花些时间与家长聊聊,了解学生的另一面。同时通过这次家访,不仅拉近了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平时不敢,不想跟我讲的,在这次家访中学生都讲了出来,使我知道学生的一些想法,也使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也为今后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料。

所以家访给我的最大体会是拉近了与学生家长的距离,加强了沟通,增加了相互间的了解。同时我也觉得家访要做到真诚,要真正地是为了学生,要和家长共同把孩子教育好,而不是纯粹地向家长数说孩子的不是或是把学生的一些问题抛给家长。应该是与家长共同想办法,一起教育好孩子。这样,不仅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好感尊敬,而且也有利于我们今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我想以后要尽可能多的家访来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更好的来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家访记录心得体会 篇5

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把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留在家中,使得家庭教育主体的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取而代之的是隔代监护——溺爱;寄养监护——偏爱;无人监护——失爱等。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与迫切,也亲身感受了教育这类儿童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

去年秋季我接手了二年级2班,班上的一位高个子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从与她谈话中知道,她叫陈晓梅,已经十岁了,是一名留守生。她很腼腆,穿着也较朴素。从成绩报告册上,我发现她还是个学习较好的学生,善良懂事,乖巧可爱。与她接触一段时间后,觉得她特别爱劳动,每次班上有劳动任务时,她总是冲在最前面,同学们推选她为劳动委员,她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一个周末,我走进了她的家,得知她被寄养在家庭比较贫困的舅舅家,其父母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当时她坐在椅子上,头垂到了膝盖下,两只手不停地在地上来回摸着,连跟我对话都不肯抬起头来。她胆怯、自卑的表现让我心酸,我走到她身边拉起她的双手和她交谈起来,其中最核心的一个话题是“如何当一个小主人”从收拾房子、倒茶到与客人礼貌交谈等等我们谈了好一会儿,我起身离开时,孩子竟站在门口,有礼貌地跟我挥手说再见了。通过这次的家访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她似乎很愿意与我亲近,总是寻找机会表现自己。

可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就经常有人向我报告:“陈晓梅打架了”。“ 陈晓梅又欺负小同学了”。经过调查,我发现她有一次是因为拿别人的钱被揭发了,她便动手打人;还有一次是为了向其他同学讨要玩具,而别人没有给她,她觉得别人瞧不起她而与他人发生口角,总之,我觉得她与二年级上学期相比,好像变了一个人。于是我再一次走进了她舅舅家,了解她的情况,并和她一起制定了学习目标,还叮嘱她:如果学习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告诉老师或同学们,我们会尽力帮助她的,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当发现她的点滴进步,我会及时予以表扬,帮助她树立信心。在师生们爱的滋润下,她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本学期期末测试中,语文、数学均取得了95分以上的好成绩,还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今年暑假(7月11日)学校安排“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我和配班教师陈老师又一次到她家走访,当时只有她舅妈在家,通过和她舅妈的交谈,我才知道她父母因为感情不合而离异,她随母亲生活,母亲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过年都没有回家。舅舅、舅母觉得孩子可怜,一家对她特别偏爱,处处迁就她,但在她幼小的心里,这一切的好都无法替代母爱。每当她看到别人的父母来学校看孩子时,她就会觉得孤单、无助。看到别家孩子幸福的样子,她羡慕极了,埋怨过、苦恼过……,父母的爱对她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可欲而不可求。

一颗幼小的心灵就这样承载着如此之多的创伤,着实令人心痛。作为教师,我有职责让她走出心灵的阴影,让她象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让她能够感受母爱,我当即拨通了***妈的电话,讲述了孩子现在的情况,并提醒妈妈:“不要因忙而忽视家中孩子,不要因累而对孩子力不从心,不要用钱来代替母爱”。同时要求家长做到“三个一”,即每月给她打一个电话,每学期至少与老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另外,我还与她舅舅、舅母进行了交流,希望他们不要过于姑息、迁就孩子,要经常向孩子的妈妈反应其情况,并提醒他们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要关心她的生活,关注她的心理健康,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尽一份力。

今年8月5日,市、区、镇教育界领导一行走访了陈晓梅,市教育局樊局长等领导亲切地慰问了她,在了解她的学习和生活后,亲手为她送上了书包、书等学习用品。现场的她热情有礼,落落大方,一会儿向客人们问好,一会儿为客人们搬凳子,倒茶……对领导们的问题对答如流。最后还表决心,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谢谢您们对我的鼓励与帮助。” 说话时,她脸上绽开了自信与幸福的笑容,我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留守儿童并不是天生的调皮,不是天生的孤僻。只因父母的外出,幼稚的.心里承担不起孤独和寂寞,因而有的会变得自由散漫,有的则变得沉默少言。他们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决不能推卸责任,在留守生教育问题上,一定要有细心、爱心,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带着爱心走近留守生做近距离的交流与沟通

留守生往往因为各种各各样的原因,例如父母在家的孩子常常会在每个周得到一次两次,乃至多次的探望,而留守生却在这一点上得到的甚少,于是留守生的自卑心理在潜意识中不断产生,从而使一些留守生逐渐变得难以接近,更难以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于是,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课题——走近学生身边,了解他,和他做朋友,并想尽一切办法走进留守生的内心深处。

二、捧着真心走进留守生心里实现心与心的互换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之以情,胜过许多说教,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触及了学生的心灵,教育工作就容易得多了,甚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不仅要走近学生身边,经常了解、关心他们,更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三、留着细心做留守生的楷模伴他们一同健康成长

在留守生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有母亲般的慈爱,朋友般的真诚,同学般的友情,兄长般的交往,同志般的交流。以自己的为人师表,发挥榜样的作用,教会学生如何面对鲜花与荆棘,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成功的喜悦,体会背后的辛酸,遇到挫折要坚强、果断、勇敢地去面对......

让我们用师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爱在细微处,从小事做起,共同关注特殊群体,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教给学生一个人生的支点,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生活中健康成长。

家访记录心得体会 篇6

借着“千名教师访万家”的东风,我们一行六人在这个周末来到了白毛村进行家访。众所周知,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如果老师天天呆在学校里,就不可能不可能把学生了解的很全面,知道最多的也就是学习。关于学生的其他方面,就了解的非常的少了,所以借着这一次活动,我们很有幸能够更多的了解学校之外的学生。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现将这一次活动的感受总结入下,希望对每一位辛苦的老师能有所帮助。

一、了解了学生现在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统一印发了关于家访活动的调查问卷表以及关于我们学校的个方面的简章。也使得这一次的家访更加有序。在学生的带领下,我们按照名单上学生的家庭信息进行逐个访问。但去的时候,很多都只是学生和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父母多在外或经商或打工。通过这一点,我们能很清楚的理解到,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育——没有父母的`关爱和监督——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又太溺爱,而且很多时候管教不了孩子。这些情况我们全都做了非常详细的了解和记录。父母的外出,让很多留守学生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监督,很多学生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内心孤寂,性格内向;要么非常不听话,不服于管教。这也让我们每一个老师感触很多——每一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只是他们太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了。

二、拉近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距离。家长除了有事会在学校和老师做简单的交流之外,很少能和老师坐在一起,慢慢的聊聊家常。也就对学生在校情况了解的很少。因此每当有老师打电话时,父母想到的都是是不是孩子在学校又惹事了,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信息。当这次家访,我们有机会主动和家长聊天的时候,更多的家长面对我们的到来,几乎都在重复着同一句话:“是不是我孩子在学校出了什么事情了?”我们当然都会马上进行解释说:“你不要误会,我们来家访并不是因为你的孩子出了什么事情,而是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听到这里,很多家长才露出笑容。然后,我们谈了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家长能够督促孩子完成好作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这次家访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三者共处,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有利于意见的交换,有助于达成共识,更容易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家访,教师可了解到学生的在家表现,日常行为,家庭教育,学习环境,学习习惯等等;教师能更好地提醒家长;家长也能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常规,这样家长能更有效地配合学校做好工作。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几乎所有家长都能接受老师的建议,并表示愿和老师一起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家访记录心得体会 篇7

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把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留在家中,使得家庭教育主体的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取而代之的是隔代监护——溺爱;寄养监护——偏爱;无人监护——失爱等。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与迫切,也亲身感受了教育这类儿童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

去年秋季我接手了二年级2班,班上的一位高个子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从与她谈话中知道,她叫陈晓梅,已经十岁了,是一名留守生。她很腼腆,穿着也较朴素。从成绩报告册上,我发现她还是个学习较好的学生,善良懂事,乖巧可爱。与她接触一段时间后,觉得她特别爱劳动,每次班上有劳动任务时,她总是冲在最前面,同学们推选她为劳动委员,她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一个周末,我走进了她的家,得知她被寄养在家庭比较贫困的舅舅家,其父母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当时她坐在椅子上,头垂到了膝盖下,两只手不停地在地上来回摸着,连跟我对话都不肯抬起头来。她胆怯、自卑的表现让我心酸,我走到她身边拉起她的双手和她交谈起来,其中最核心的一个话题是“如何当一个小主人”从收拾房子、倒茶到与客人礼貌交谈等等我们谈了好一会儿,我起身离开时,孩子竟站在门口,有礼貌地跟我挥手说再见了。通过这次的家访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她似乎很愿意与我亲近,总是寻找机会表现自己。

可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就经常有人向我报告:“陈晓梅打架了”。“ 陈晓梅又欺负小同学了”。经过调查,我发现她有一次是因为拿别人的钱被揭发了,她便动手打人;还有一次是为了向其他同学讨要玩具,而别人没有给她,她觉得别人瞧不起她而与他人发生口角,总之,我觉得她与二年级上学期相比,好像变了一个人。于是我再一次走进了她舅舅家,了解她的情况,并和她一起制定了学习目标,还叮嘱她:如果学习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告诉老师或同学们,我们会尽力帮助她的,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当发现她的点滴进步,我会及时予以表扬,帮助她树立信心。在师生们爱的滋润下,她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本学期期末测试中,语文、数学均取得了95分以上的好成绩,还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今年暑假(7月11日)学校安排“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我和配班教师陈老师又一次到她家走访,当时只有她舅妈在家,通过和她舅妈的交谈,我才知道她父母因为感情不合而离异,她随母亲生活,母亲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过年都没有回家。舅舅、舅母觉得孩子可怜,一家对她特别偏爱,处处迁就她,但在她幼小的心里,这一切的好都无法替代母爱。每当她看到别人的父母来学校看孩子时,她就会觉得孤单、无助。看到别家孩子幸福的样子,她羡慕极了,埋怨过、苦恼过……,父母的爱对她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可欲而不可求。

一颗幼小的心灵就这样承载着如此之多的创伤,着实令人心痛。作为教师,我有职责让她走出心灵的阴影,让她象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让她能够感受母爱,我当即拨通了***妈的电话,讲述了孩子现在的情况,并提醒妈妈:“不要因忙而忽视家中孩子,不要因累而对孩子力不从心,不要用钱来代替母爱”。同时要求家长做到“三个一”,即每月给她打一个电话,每学期至少与老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另外,我还与她舅舅、舅母进行了交流,希望他们不要过于姑息、迁就孩子,要经常向孩子的妈妈反应其情况,并提醒他们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要关心她的生活,关注她的心理健康,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尽一份力。

今年8月5日,市、区、镇教育界领导一行走访了陈晓梅,市教育局樊局长等领导亲切地慰问了她,在了解她的学习和生活后,亲手为她送上了书包、书等学习用品。现场的她热情有礼,落落大方,一会儿向客人们问好,一会儿为客人们搬凳子,倒茶……对领导们的问题对答如流。最后还表决心,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谢谢您们对我的鼓励与帮助。” 说话时,她脸上绽开了自信与幸福的笑容,我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留守儿童并不是天生的调皮,不是天生的孤僻。只因父母的外出,幼稚的心里承担不起孤独和寂寞,因而有的会变得自由散漫,有的则变得沉默少言。他们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决不能推卸责任,在留守生教育问题上,一定要有细心、爱心,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带着爱心走近留守生做近距离的交流与沟通

留守生往往因为各种各各样的原因,例如父母在家的孩子常常会在每个周得到一次两次,乃至多次的探望,而留守生却在这一点上得到的甚少,于是留守生的自卑心理在潜意识中不断产生,从而使一些留守生逐渐变得难以接近,更难以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于是,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课题——走近学生身边,了解他,和他做朋友,并想尽一切办法走进留守生的内心深处。

二、捧着真心走进留守生心里实现心与心的互换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之以情,胜过许多说教,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触及了学生的心灵,教育工作就容易得多了,甚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不仅要走近学生身边,经常了解、关心他们,更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三、留着细心做留守生的楷模伴他们一同健康成长

在留守生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有母亲般的慈爱,朋友般的真诚,同学般的友情,兄长般的交往,同志般的交流。以自己的为人师表,发挥榜样的作用,教会学生如何面对鲜花与荆棘,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成功的喜悦,体会背后的辛酸,遇到挫折要坚强、果断、勇敢地去面对......

让我们用师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爱在细微处,从小事做起,共同关注特殊群体,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教给学生一个人生的支点,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生活中健康成长。

家访记录心得体会 篇8

借着“千名教师访万家”的东风,我们一行六人在这个周末来到了白毛村进行家访。众所周知,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如果老师天天呆在学校里,就不可能不可能把学生了解的很全面,知道最多的也就是学习。关于学生的其他方面,就了解的非常的少了,所以借着这一次活动,我们很有幸能够更多的了解学校之外的学生。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现将这一次活动的感受总结入下,希望对每一位辛苦的老师能有所帮助。

一、了解了学生现在所处的家庭环境。

学校统一印发了关于家访活动的调查问卷表以及关于我们学校的'个方面的简章。也使得这一次的家访更加有序。在学生的带领下,我们按照名单上学生的家庭信息进行逐个访问。但去的时候,很多都只是学生和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父母多在外或经商或打工。通过这一点,我们能很清楚的理解到,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育——没有父母的关爱和监督——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又太溺爱,而且很多时候管教不了孩子。这些情况我们全都做了非常详细的了解和记录。父母的外出,让很多留守学生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监督,很多学生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内心孤寂,性格内向;要么非常不听话,不服于管教。这也让我们每一个老师感触很多——每一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只是他们太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了。

二、拉近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距离。

家长除了有事会在学校和老师做简单的交流之外,很少能和老师坐在一起,慢慢的聊聊家常。也就对学生在校情况了解的很少。因此每当有老师打电话时,父母想到的都是是不是孩子在学校又惹事了,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信息。当这次家访,我们有机会主动和家长聊天的时候,更多的家长面对我们的到来,几乎都在重复着同一句话:“是不是我孩子在学校出了什么事情了?”我们当然都会马上进行解释说:“你不要误会,我们来家访并不是因为你的孩子出了什么事情,而是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听到这里,很多家长才露出笑容。然后,我们谈了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家长能够督促孩子完成好作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这次家访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三者共处,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有利于意见的交换,有助于达成共识,更容易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家访,教师可了解到学生的在家表现,日常行为,家庭教育,学习环境,学习习惯等等;教师能更好地提醒家长;家长也能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常规,这样家长能更有效地配合学校做好工作。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几乎所有家长都能接受老师的建议,并表示愿和老师一起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家访记录心得体会 篇9

借着“千名教师访万家”的东风,我们一行六人在这个周末来到了白毛村进行家访。众所周知,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如果老师天天呆在学校里,就不可能不可能把学生了解的很全面,知道最多的也就是学习。关于学生的其他方面,就了解的非常的少了,所以借着这一次活动,我们很有幸能够更多的了解学校之外的学生。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现将这一次活动的感受总结入下,希望对每一位辛苦的老师能有所帮助。

一、了解了学生现在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统一印发了关于家访活动的调查问卷表以及关于我们学校的个方面的简章。也使得这一次的家访更加有序。在学生的带领下,我们按照名单上学生的家庭信息进行逐个访问。但去的时候,很多都只是学生和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父母多在外或经商或打工。通过这一点,我们能很清楚的理解到,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育——没有父母的关爱和监督——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又太溺爱,而且很多时候管教不了孩子。这些情况我们全都做了非常详细的`了解和记录。父母的外出,让很多留守学生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监督,很多学生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内心孤寂,性格内向;要么非常不听话,不服于管教。这也让我们每一个老师感触很多——每一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只是他们太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了。

二、拉近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距离。家长除了有事会在学校和老师做简单的交流之外,很少能和老师坐在一起,慢慢的聊聊家常。也就对学生在校情况了解的很少。因此每当有老师打电话时,父母想到的都是是不是孩子在学校又惹事了,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信息。当这次家访,我们有机会主动和家长聊天的时候,更多的家长面对我们的到来,几乎都在重复着同一句话:“是不是我孩子在学校出了什么事情了?”我们当然都会马上进行解释说:“你不要误会,我们来家访并不是因为你的孩子出了什么事情,而是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听到这里,很多家长才露出笑容。然后,我们谈了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家长能够督促孩子完成好作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这次家访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三者共处,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有利于意见的交换,有助于达成共识,更容易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家访,教师可了解到学生的在家表现,日常行为,家庭教育,学习环境,学习习惯等等;教师能更好地提醒家长;家长也能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常规,这样家长能更有效地配合学校做好工作。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几乎所有家长都能接受老师的建议,并表示愿和老师一起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家访记录心得体会 篇10

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取

得更大的成功。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11月26日利用休息时间,我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学生赵美月的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我对班级容量也很大,有的活动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赵美月的家长说:“万万没有想到教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班级,就是放心,你们这是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很多家长对教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本人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学生李浩宇说:“教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

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学生张诗雨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她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她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教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教师经常到家。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教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教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教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家访记录心得体会 篇11

近日,我利用节假日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教师的理解和支持,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家访期间,我每到一个家庭,都能看见家长一张张热情的笑脸,我们都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和家长进行亲切的交流。家访中,我对家庭具体在哪不熟悉,家长主动提出说我到了附近就电话联系他们,然后来接我。有些家长知道我们要去家访,还早早准备了饮料、水果等,家长的热情温暖着我们的心。

整个家访过程中,我发现家长不管是本身文化程度或高或低,不管家庭的经济条件如何,对孩子的教育都比较重视。家访的孩子中,有的孩子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太好;有的属于非常认真的类型,且学习成绩也很出色。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家长仍然希望孩子将来能够考上大学,希望老师们能够严加管教,也感谢学校和老师对孩子们的辛勤付出。作为一名老师,我知道,孩子每取得一点成绩,哪怕很微小,也是与家长无私的付出息息相关的。在被感动的同时,我顿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

赵黄磊属于比较听话类型,不是特别顽皮,不过在学习上的问题很大,主要表现为: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较弱,上课经常做小动作和讲话,影响别人听课,学习自觉性较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时刻需要老师监督。这次家访我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和性格爱好,拉近与孩子及家长的距离。

与孩子妈妈的交谈中得知,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文化程度不高,整日忙于上班,无暇顾及孩子。很少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交流,缺少对孩子学习习惯的教育,缺少与孩子的沟通。父亲常年在外跑业务,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思想品德的优劣、行为规范的养成,采取的是不加过问或放任自流的态度,而母亲虽然在家,却也忙于工作,同样没有时间和孩子坐在一起,也没时间陪孩子看看书或检查检查孩子的作业,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包容,因此孩子在的学习习惯不能很好的养成,使得老师和学校的教育暗淡无力,使得孩子对学习越来越缺乏主动性。

我们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亲戚照看。有的同学甚至整天都难以和父母见面。孩子睡着了,父母才回家;孩子没起床,大人已经走了,或者是孩子上学了,大人还在睡觉。这种情况,一方面使我们对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感到无奈,一方面也使我们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和学生,只能尽我们的努力,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很多家长都说:“老师,就您的话我家孩子听得进去。您一句顶我十句都不止!”这样的话,在家访过程中,我几乎是每到一家都能听得到,也很感动——老师的魅力无限。但是感动之余也感到自己的担子更重了,需要付出的更多了。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需要关心、需要引导的孩子,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无忧无虑地学习。家访虽然带给我很大的压力,无论是精神上还是体力上,但带给我更多的是收获和感动,因为家访我体会了做家长的辛苦和责任,也是因为家访,让家长了解了教师工作的艰辛和困难,我由衷地感谢家访,也由衷的感谢能理解和支持我的家长们!

家访记录心得体会 篇12

学生姓名:xxx

家访时间XX年1月

参加家访人员:冉霞老师

家访对象:该生家长

家访内容记录:

马春燕是个好孩子,很听话。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家长介绍该生能帮助料理家务,但学习环境不好。父亲明确表示家长能力有限,但只要对学生有帮助,愿意尝试。为此买了一些相关的'学习工具,例如复读机之类的。还准备请专人进行辅导。对此我给予肯定相信有家长的关心老师的帮助学生一定会有步。

家访记录心得体会 篇13

家访,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三者共处,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有利于意见的交换,有助于达成共识,更容易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家访,教师可了解到学生的在家表现,日常行为,家庭教育,学习环境,学习习惯等等;教师能更好地提醒家长;家长也能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常规,这样家长能更有效地配合学校做好工作。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几乎所有家长都能接受老师的建议,并表示愿和老师一起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家访让我更了解学生。通过家访我觉得有些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简直有点判若两人,有些平时在校我觉得好的学生在家里却是另一种表现。比如我班有位男同学,平时我觉得他各方面表现很不错。可是这次我去他家,家长跟我反映的又是另一面,作业不主动做,学习习惯不好,不说实话。当时听了家长的话,我真的很震惊,我没想到他在家里是这样的,我觉得自己班主任工作还没做好。我想以后我应该多花些时间与家长聊聊,了解学生的另一面。同时通过这次家访,不仅拉近了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平时不敢,不想跟我讲的,在这次家访中学生都讲了出来,使我知道学生的一些想法,也使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也为今后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料。所以家访给我的最大体会是拉近了与学生家长的距离,加强了沟通,增加了相互间的了解。同时我也觉得家访要做到真诚,要真正地是为了学生,要和家长共同把孩子教育好,而不是纯粹地向家长数说孩子的不是或是把学生的一些问题抛给家长。应该是与家长共同想办法,一起教育好孩子。这样,不仅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好感尊敬,而且也有利于我们今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我想以后要尽可能多的家访来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更好的来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家访记录心得体会 篇14

今年是我带的第四次小班,每次都带小班给我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幼儿园里小班开展的“走进家庭,走进学生,集中家访月”活动,让我们在这个月里更近距离的和家长沟通交流,发挥了家园合作的更大的作用。

今年我们小三班有30个小朋友,其中女宝宝有16个,男宝宝有14个。孩子们在学校生活了3个星期了,小朋友们都已经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喜欢上幼儿园了。其中在这三个星期中有一段小插曲让班里的宝宝和各位家长“受惊”了。

起因是这样的:

班里有个叫涵涵的小男孩,在短短的3个星期了咬伤了7个小朋友,对于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老师是有责任的,对于制止他的这种行为一定要靠家长和我们配合才能更好的制止和预防。在涵涵入园的第1个星期时就出现了咬人的现象,我们以为是小朋友之间抢玩具才引起的,但后来才发现不是的。涵涵根本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没有什么征兆就去咬人。这样的`事情让我们老师防不胜防。第一次利用下午放学的时间和他的爸爸约谈,他爸爸只是说自己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以前在家里从来没有过咬人的现象,可能是偶尔这样的。以后一定会教他的。作为老师,家长护着孩子的言辞让我们也不便多说什么。接着来的几天,涵涵就算是看电视高兴了也会去咬旁边坐着的小朋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又请涵涵的妈妈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进行约谈。那天涵涵的婆婆来了,“肇事者”涵涵在中间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妈妈和婆婆表示平时自己很宠,涵涵要什么马上就给,涵涵不能等的,如果不给或者是让他等涵涵就会发脾气、大哭大闹。通过这次约谈我们发现了发生这种事情的原因是家里的太宠爱、溺爱了。我们给了他们一些建议:

⒈请婆婆和妈妈在处理这种事情要意见要一致,从平时和他玩开始,一个涵涵最喜欢的东西妈妈主动说和涵涵一起玩,如果涵涵等不及了,要让涵涵学会“等待”。

⒉教会涵涵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碰到自己喜爱的东西在别人手里要学会说“我能和你一起玩嘛?”自己很高兴的事情可以用笑、拍手、跺脚来表达而不是去伤害别人。

⒊如果涵涵出现那种说了也不听不讲道理的现象时,爸爸和妈妈要等他发泄完后进行说服教育。

约谈时涵涵的妈妈、好婆和亲婆都像小学生一样在听老师的建议,并表示会好好配合老师一起改掉涵涵咬人的坏毛病。

通过这次“家访月”的活动让我更深的感受到家里对孩子的教育会出现教育观念不一致的现象这也是因为现在差不多都是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祖辈和父辈在教育孩子时观念相差太多。这也让我深思怎么去处理家长所反映的观念不一一的现象,这也是接下来所有的老师都会遇到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