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洛神赋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洛神赋读后感 篇1
“君王不得为天下,半为当时赋洛神。”
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写的关于曹植的诗。他是说曹子建终生不得志,不能为国一展雄才,多半是因他当年写了《洛神赋》表达了他对嫂子,甄妃,甄皇后的极为热烈的柏拉图式的爱情。
东晋山水派大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诗才有一石,曹子建一人占八斗,我谢某人占一斗半,剩那半斗留给别人吧!”我看这基本上是胡说八道。除了自吹之外,也过分的吹捧了曹植。乃父曹操,乃兄曹丕都是诗歌大家,曹操在诗歌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并不比曹植差什么。更不要说还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了。不知什么原因曹丕明知其弟恋嫂,偏把甄妃用过的玉镂金带枕赐给了曹植。此时甄后早已残死。“你去想吧,你不是情种吗?想到死,怕是也想不出什么明堂!”这好像是一种精神折磨。吃饭时曹丕让甄氏所生的明帝曹睿陪同皇叔,曹植一见明帝,不但睹物思人,而且见侄子思嫂子,为什么曹植又叫“陈思王”呢?妙在那个“思”字。于是他写成《感甄赋》,明帝觉得太不雅观,才改成《洛神赋》,很快地出现了大批抄本,一时洛阳纸贵。
读《洛神赋》就像走进漫无边际的迷雾之中。是讴歌洛神,还是怀恋嫂嫂?是耶?非也?文辞流光溢彩,曹子建把洛神描绘成天地之间就这一女人合乎黄金分割原理。洛神也对他秋波频频,难割难舍,最终还是飘然而去。留给这位风流王爷的只是无限的哀伤,日坐愁城。
曹植的一生是不幸的,是动荡的,生于魏王之家,却又偏偏迷恋于文学,但在那个年代,战火纷飞,狼烟四起,王侯将相之子弟无不是期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战绩彪彪,封妻荫子,抑或是充当谋士之值,决胜于千里之外。而子建无疑是与他们格格不入的,文采斐然,却惨败于自己的亲兄弟之手,是他斗不过他吗?也许是吧,因为他在心底已经放弃了,但却归隐不得。
但他也是幸运的,否则他何来那么丰富的情感,何来那老少读之皆泪下的《七步诗》,何来那美名远扬的《洛神赋》,何来那段刻骨铭心的……
是巧合,还是命运的规则原本就是这样,与黛玉类似的,让人不舍,却感觉这样最好,他们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此吧。
洛神赋读后感 篇2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秋。”这一美好的形象是古往今来多少人心中的向往。在我国江汉一带的水边泽畔,很久以前就流传着许多关于神女的美丽传说。这些传说以它们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墨客。他们心追神往,低回吟咏,留下了无数篇优美动人的佳作。然而,在这些缱绻的咏叹和精彩的描绘中,最富情节和最能感人的,当属曹植的《洛神赋》。
先从文章作者曹植说起。曹植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一首“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诗》便可证明他过人的才气。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从小便十分聪颖,受到父亲曹操的喜爱。但后来曹丕称帝,屡受猜忌和迫害的他,最终郁郁而终。而这篇《洛神赋》或许就是曹植经历了仓皇翻覆的宫廷风云之变,在崎岖山坂的颠簸和悲忧交瘁的沉思间,所做的一场绮丽清梦。
文章一开始,作者描述自己离开京师洛阳东归封地。黄昏时分,在洛水旁停车休息,恍惚之间,看见一位美女,这就是洛神,接着他精心刻画了美人的形象,进而抒写了自己的钦慕之情。然后笔锋一转,终于悟到人和神之间是无法结合的,尽管洛神也对他产生了感情,也只能举起袖子,遮住流下的眼泪,飘然逝去。曹植望着逝去的形象,依依不舍地踏上征途。
纵观全文,这篇文章的语言十分优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是我非常喜欢的句子,读完文章,不得不为人与神之间可望不可即的爱情叹息,同时也为曹植的文学才华所赞叹。
洛神赋读后感 篇3
这是曹植为一代皇后甄氏写的一首赋,他几乎把所有美好的词都用在了甄氏身上,可谓有感而发,因曹植深深地爱着甄氏,但是,甄氏是曹植的哥哥曹丕的老婆,即曹植的亲嫂子。在历史上这种事情并不少见,然而,当时曹丕的政治势力要比曹植的大得多,岂能让他夺爱,曹植因爱甄氏差点引来杀身之祸。不仅曹植暗恋甄氏,其父曹操也想恋甄氏,看来只要是美的东西,都是人见人爱的,尤其是美女!
三国时代是一个男权社会,战争和政治都是为男人服务的。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这些形象都是栩栩如生的,而有名有姓的女性形象却少得可怜,仅有的几个也很难闻其言、观其行,更别提命运性格了。“河南大小乔,河北甄宓俏”,甄宓虽贵为曹氏后妃,实为战利品进入曹家。
乱世桃花逐水流,甄宓,这个乱世佳人,在几个男人掌心之中转辗起伏,没有人知道她是否赢得了真正的爱情,是否过得顺心快乐,她的一生都在男人们编写着的历史中奇异跌宕,淹埋于历史的尘土中,这就是被神化的洛神甄宓甚或那种时代女人的悲哀,美丽不是女人的过错,但美丽迷惑于乱世,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
曹植将《洛神赋》演绎的让人感叹、哭泣、悲伤、欢乐、愉悦,令人回味无穷。但人神有别,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洛神”是他的精神寄托,他不但与帝王之位无缘还屡受兄弟的逼害,无奈之余又感到悲哀和愤闷。
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可见曹植《洛神赋》的艺术魅力,是经久不衰的。
洛神赋读后感 篇4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秋。”这一美好的形象是古往今来多少人心中的向往。在我国江汉一带的水边泽畔,很久以前就流传着许多关于神女的美丽传说。这些传说以它们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墨客。他们心追神往,低回吟咏,留下了无数篇优美动人的佳作。然而,在这些缱绻的咏叹和精彩的描绘中,最富情节和最能感人的,当属曹植的《洛神赋》。
先从文章作者曹植说起。曹植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一首“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诗》便可证明他过人的才气。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从小便十分聪颖,受到父亲曹操的喜爱。但后来曹丕称帝,屡受猜忌和迫害的他,最终郁郁而终。而这篇《洛神赋》或许就是曹植经历了仓皇翻覆的宫廷风云之变,在崎岖山坂的颠簸和悲忧交瘁的沉思间,所做的一场绮丽清梦。
文章一开始,作者描述自己离开京师洛阳东归封地。黄昏时分,在洛水旁停车休息,恍惚之间,看见一位美女,这就是洛神,接着他精心刻画了美人的形象,进而抒写了自己的钦慕之情。然后笔锋一转,终于悟到人和神之间是无法结合的,尽管洛神也对他产生了感情,也只能举起袖子,遮住流下的眼泪,飘然逝去。曹植望着逝去的形象,依依不舍地踏上征途。
纵观全文,这篇文章的语言十分优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是我非常喜欢的'句子,读完文章,不得不为人与神之间可望不可即的爱情叹息,同时也为曹植的文学才华所赞叹。
洛神赋读后感 篇5
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
后来,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洛神赋》,画了流传千古的名画《洛神赋图》,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是描绘是曹植与洛阳神相逢,但是洛阳深无奈离去的情景,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中日恩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
那么曹植所描写的“洛阳神”和“顾恺之画中的洛阳神”到底是谁呢?
有一种观点是曹植感激甄姬所作,洛阳,洛阳女神,传为古帝伏羲氏之女宓淹死洛水后所化。名字如此巧合?
另外在《洛神赋》的背后,还隐藏这一段耳熟能详的曹魏宫闱公案。据说曹植对曹丕的妻子甄妃怀有仰慕之情,却终不可得。其实是暗指甄妃,曹植籍着对洛神的描写,来释放自己内心深处最为炽热却被压抑已久的情感。这个观点最大的依据就是来源于唐代李善在《昭明之选》后的注解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历史上的曹丕,是一个出了名的小心眼,对于自己的弟弟从来欲除之而后快,七步成涛的故事人人皆知。曹植被他死死囚禁在封地大半辈子,最后郁郁而立。其他兄弟,处境也是一样凄惨。曹丕这种防兄弟如防贼的态度,就连陈寿著史时都有点看不下去,评论说:“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多数不过二百人。又植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后薨。”
其甄后,是曹丕的妃子。作为小叔子的曹植居然动了爱慕之心,这就是兄弟之道言,是其不义,就君臣之道言,是其不忠。不忠不义,大逆不道,成何体统?于是从古至今,便有一支浩荡的大军,来辨伪正本,口诛笔伐。唐彦谦曾经说:“惊鸿瞥过游龙去,虚恼陈王一事无。”陈王便指曹植。宋人刘克庄却说,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伦父耳。”后有朱乾,何焯,张云等人群起而鞭挞之。把他们的论点综合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第一,曹植爱上他的嫂嫂很不可能。他没那么大胆量写《感甄赋》。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的斗争,本来就很紧张,植写此之吗,岂不色胆包天,不怕掉脑袋了吗?第二,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其有污于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之母而兄晏然,况身为帝王者乎?第三,《洛神赋图》一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就是说赋中所说的“长寄心于君王”后来的人否定感甄说不过是重复这些观点。如果有所增加,只是说,14岁的曹植不大可能向曹植求娶已经24岁的已婚女子为人妻的。
这些传说以他们独有的魅力,吸引这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诗人们去阅读,令人向往。作者描述自己离开京师洛阳封底东归时,黄昏时分,在洛水旁休息,恍惚间看见一位美女,这就是洛神,接着精心刻画了这副词。然而笔锋一转,却感悟到人神终不能在一起。遮住留下的眼泪,飘然失去,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读完文章,不得不为人与神之间渴望而不可及的爱情叹息,也不得不为曹植的文采所感叹。
三国志陈恩王传载,黄初二年,曹植被黜为甄城王,至三年,其谒帝返回途中,经洛水,联想战国是宋玉曾随楚襄王游云梦泽,见高唐云气而作《神女赋》,故仿其体《感甄赋》。正是以比赋抒情抱负不得伸展与无由放忠王室的抑郁心情。实与甄后无涉。
由此说来洛神赋还是曹植为甄姬所做都有点牵强了,或许他对甄姬有情,但也只是天涯沦落人之感,联系当年与甄姬当时年老色衰,已不得恩宠,和自己一样不得重用与屈原爱慕君王之文异曲同工。
宁溘死以流之兮,与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可以圜之能周兮,夫熟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制兮,忍尤而攘洉优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同者类推,因此洛阳神赋不是为甄姬所做。
洛神赋读后感 篇6
这是曹植为一代皇后甄氏写的一首赋,他几乎把所有美好的词都用在了甄氏身上,可谓有感而发,因曹植深深地爱着甄氏,但是,甄氏是曹植的哥哥曹丕的老婆,即曹植的亲嫂子。在历史上这种事情并不少见,然而,当时曹丕的政治势力要比曹植的大得多,岂能让他夺爱,曹植因爱甄氏差点引来杀身之祸。不仅曹植暗恋甄氏,其父曹操也想恋甄氏,看来只要是美的东西,都是人见人爱的,尤其是美女!
三国时代是一个男权社会,战争和政治都是为男人服务的。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这些形象都是栩栩如生的,而有名有姓的女性形象却少得可怜,仅有的几个也很难闻其言、观其行,更别提命运性格了。“河南大小乔,河北甄宓俏”,甄宓虽贵为曹氏后妃,实为战利品进入曹家。
乱世桃花逐水流,甄宓,这个乱世佳人,在几个男人掌心之中转辗起伏,没有人知道她是否赢得了真正的爱情,是否过得顺心快乐,她的一生都在男人们编写着的历史中奇异跌宕,淹埋于历史的尘土中,这就是被神化的洛神甄宓甚或那种时代女人的悲哀,美丽不是女人的过错,但美丽迷惑于乱世,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
曹植将《洛神赋》演绎的让人感叹、哭泣、悲伤、欢乐、愉悦,令人回味无穷。但人神有别,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洛神”是他的`精神寄托,他不但与帝王之位无缘还屡受兄弟的逼害,无奈之余又感到悲哀和愤闷。
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可见曹植《洛神赋》的艺术魅力,是经久不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