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吴军态度的读后感

2024/09/11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吴军态度的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吴军态度的读后感 篇1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每天努力做事,摸索、试错,改进,可是自我精进的速度却并不令自己满意,我记得从小我妈就说我“耳根硬”(意思是不听人劝,喜欢一条道走到黑)说好听点就是盲目且不善于有效学习。的确,到了而立之年我很清楚自己的缺点,但有时还是有种活在迷雾中的感觉,直到我读到《态度》这本书对我启迪良多。

吴军老师的《态度》和《见识》这两本书现在已经成了我的枕边书,每当遇到生活或是工作中的难题无法进行时,我都会拿起这两本书翻翻,换个思路有时会给我豁然开朗的感觉。

吴军老师认为,由于处事的态度不同,起点差不多的人会不断分化,进而拉开命运的差距。

《态度》这本书是吴军老师写给正在上大学和上高中的女儿们的家书,起初我读它是当作育儿读物来读的,可是刚看几页我发现书中的内容适合所有年轻人。书中针对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遇到的有效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理解并赚取财富等具体问题,以及如何洞察世界、人生等哲学问题,给出了诚恳建议。这些建议或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特别是十多年来参与大学管理和在世界一流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经验,或源自其尊崇的智者的成功经验。

书中说“最好是更好的敌人,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其实本身很难一步到位。一些人无所作为不是因为不想做事,而是一根筋地追求最好,最后什么也得不到”。每个人都有想做的事,或大或小,在电场有的人想考含金量高的资格证书、有的人想成为班组长、有的人想成为技术牛人、有的人想戒烟、有的人想健身...,但是多数人都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即便是有付出行动的,坚持不懈能达到目标的人寥寥无几。难道我们真的忙到没时间学习没时间锻炼了吗?那我们是如何对抖音上的段子谈笑风生的,是如何在游戏中打怪升级的,又是如何在朋友圈刷着存在感的?处于人生黄金期的我们,正是学习和做事的大好年华,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在工作中寻找价值,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才是我们该有的人生态度。

身处锡林浩特这样的安逸小城,在风电场这样远离喧嚣的环境,无论是见到的人还是接触到的事都很有限,呆久了很难有持续的斗志和不灭的意志去追求进步,有些进步也许也是日积月累的经验。我觉得多读书提高境界,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最起码在职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要跟的上时代的节奏,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作者吴军也在书中告诉年轻人,做事境界要高,很作时候那些诱惑显得如此美妙,你周围的人会渐渐放弃目标,接受它们。这就是考验人的定力的时候。人的境界高一点,多关注长远,少盯着眼前,才能走得更远。

书中的精彩之处太多,对我的帮助也很大,读完全书我的人生态度也渐渐清晰了起来。

吴军态度的读后感 篇2

最近读完了董事长推荐的好书《态度》,这本书是吴军老师写给女儿们的家书,从字里行间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一位父亲对子女的关爱。吴军老师从自己参与大学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经验出发,对年轻人遇到的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学习,洞察世界,理解财富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了诚恳的建议。书中的真知灼见,对我们不断自省,渴望进步的房地产人有着极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在读过这本书后,我收获颇丰,其中有两个关于思考的观点最打动我,使我思考良久。

首先是关于辩证的思考问题,吴军老师为这封家书取名为“理性的怀疑者”。年轻的时候,对人和事的判断总是简单且片面的,对很多事情缺乏理性思考,高估自己的学识,并且也缺乏一种科学态度。举例来说,在网络自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鱼龙混杂,在自媒体平台上一幕幕“反转剧”每天都在上映。假使我们不加筛选地接受,盲目的相信,那很容易变得偏激、浮躁。退一步说,现在的科学在时代的发展下也可能有被证伪的时候,科学也不代表完全正确,科学也是不断发展的,没有绝对的正确和真理。因此,做理性的怀疑者,很难也很难得。而理性的怀疑也是我们不断探索未知的前提,永不停止思考,始终保持对未知的热情和思索。

其次是永远寻找更好的方法。我们一辈子很难不遇到困难,但遇到困难后的抱怨、难过会使我们陷入一个更大的泥沼中,裹足不前。就像吴军老师写的那样,要主动想想是否有更好的方法,然后行动起来。永远不停止思考,永远寻找更好的方法。就拿我自己来说,刚开始工作,试错可能是一条必经之路,但在遇见问题时,我总是要求自己积极地寻找方法解决,并且尽可能的多寻找解决方案。虽然有时我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但也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而不是一直等着上级和同事给予我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不断寻找更好的方法,还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现如今,各类办公自动化软件功能不断强化,不断学习,充分的利用好这些工具,可以减少很多机械性重复性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重要的是,在积极思考和不断推进执行的过程中,最终一定能找到对自己有效的方法,而拥有对待困难和问题的积极态度,更是会受用一生。

吴军老师的《态度》中还有许多有趣又有意义的观点,让我觉得自己能读到这本书十分的幸运。学习本就是永无止境的过程,不断精进,才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吴军态度的读后感 篇3

古人对于松树有过无数的赞美描写: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南朝范云的:“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清代陆惠心的:“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等等。

然而,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追求的不同,所以对松树的看法也是不同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里,朱先生在此谈到人们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一棵古松,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暮色苍茫,松盘岩石,白云奇渡.....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和目光去看的,这棵松树为何能在岩石上生长,为什么能够顶风傲雨数百年......木材商是用商业的心态和眼光去看的,这棵松树的材质,用来做什么用途能换来多少利益......这就是古松在不同人的眼里的三种不同的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实用的角度和立场去看古松的,这正是朱先生讲的:“无为而为”的,用欣赏眼光去看它,在欣赏的同时也赋予了其画家内心世界对古松的完美概念。

美的东西需要人们用审美的眼光和欣赏的心态去看去想,如果只是为了实用,那么“美”是最不实用的,花美,但有凋零之时;人美,但有苍老之时;景美,但有荒凉之时。真正能触动人们心灵的,唯有那些艺术家给予古松美好情感的艺术作品。它们能净化人们的灵魂,在人类历史生生不息的长河中永存。

用朱先生的话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松更能比拟一个人的人格。的确,一棵苍劲的古松显示给予我们的是耐霜傲雪、坚忍不拔、树大根深、巍然挺立的气度与品质。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吴军态度的读后感 篇4

在看《态度》这本书之前,我并不知道它的作者吴军是谁。一番搜寻之后,我开始了阅读之旅。

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一封封写给自己正在上高中和大学的女儿们的书信组成的,有点类似曾国藩的家书。其实,我自己也有疑问。在信息发达的时代,为什么要用写信的方式跟女儿交流呢?当面对话,或者电话交流不可以吗?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首歌《从前慢》。在“快”的时代里,学会慢下来,是一种修炼。书信恰恰是因为慢下来,细细去读,才显得话语更加亲密,精神交流更有价值。

看书的过程中,我印象很深的一点是,作者给女儿们的建议几乎涵盖了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和方方面面,给我以很大的启发。更令我铭记在心的是,作者说他喜欢在做事前假设自己比别人的运气坏,这样便会多付出努力准备的更充足,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注意你的态度,因为它能影响你的想法”。的确,一个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需要一种态度。而态度的选择,抑或是说,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你生活的质量和工作的水准。

我依稀记得,邓建新董事长刚来市政公用集团工作不久,便提出了“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健康成长”的理念,现在这句话已然成为了市政公用集团企业文化中的价值导向。在我个人看来,其实“快乐工作”就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

快乐工作,需要时刻保持一种激情。身处在民生领域的公交企业,每天的工作内容几乎都是重复着昨日的重复,极易令人感到枯燥乏味。要让工作成为一种快乐,这需要我们时刻保持一种工作激情,真正打心底热爱公交事业,热爱身边的同事,热爱每一位上车的乘客。我曾经遇到过一位240路的公交驾驶员,他对乘客总是笑脸相迎,每次坐他的车都感到很舒服。后来我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他把公交沿途的站点都当成了风景,把沿途站点的乘客都当成了朋友,他感到很快乐。

快乐工作,需要时刻保持一种自信。毛主席曾有诗云“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可见信心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如果望而却步,不仅做不好,更何谈快乐二字?面对工作,保持自信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我坚信:只有自信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人生。

快乐工作,需要时刻保持一种执着。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执着就是一种坚持,一种热爱。现在,我们都提倡“工匠精神”。其实,对工作保持一种钻研精神、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快乐。我曾经采访过公交修理一厂机电班班长李新荣和修理三厂修理班班长吴耀平,他们的身上就有一股子执着劲儿。对于一些车辆故障,一时解决不了,也会难过,但绝不放弃,总是苦思冥想,用心钻研。用他们的话说,钻研进去后会有一种“无我”的状态,直到问题解决了,心里总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我想,这才是快乐工作的真谛。作者:熊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