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孙权劝学的读后感

2024/09/08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孙权劝学的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孙权劝学的读后感 篇1

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自己严格要求,足够优秀,才有资格给别人提意见。

我曾学过一篇文章——《孙权劝学》,让我受益匪浅。《孙权劝学》出自司马光的著作《资治通鉴》。在老师的引导和我个人的思考下,我发现这篇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孙权劝学》中,孙权作为吕蒙的顶头上司,劝说吕蒙多读读书,使得吕蒙从一介武夫,成为了一个能文能武的大将军,个人修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许会有人认为,这只是吕蒙自身的学习能力强,又能虚心地听取别人意见的结果。但我却认为,劝说吕蒙的人是关键,劝学的是孙权。可以试想,若当初孙权不拿自己的亲身经历摆在吕蒙面前,吕蒙怎么可能轻易地改变?促使吕蒙改变的,正是孙权勤奋好学的榜样。因为孙权有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成功的履历,才能够成功劝说吕蒙。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就拿我个人来说吧,在班级,我是团支书,若我没有足够的'能力,又怎么能让同学们心服口服?在家里,我是弟弟的好姐姐,若我不会照顾别人,不够优秀,我又怎么成为弟弟的榜样?在社会,我们是青少年的一分子,若我们不努力上进,又怎么让大家不看低我们青少年?

我认为,不管在哪里,不管作为什么人,我们都应该像孙权一样,在教导别人之前,先做好自己。

《孙权劝学》让我真真切切地明白,先律己,后才能诲人。

孙权劝学的读后感 篇2

读了《孙权劝学》,真是有些吃惊,小说中叱咤风云、文韬武略的东吴大都督吕蒙原来是个不爱读书的“吴下阿蒙”啊!确实,和天生奇才的仲永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呐!

不过,为什么吕蒙却能在“三国英雄表”内出现,而天生奇才的仲永却落个平庸不过的“庄稼汉”呢?原因就是在于如何看待原来的天分。年轻时游手好闲的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涉猎见往事”,最终学有所成,使得鲁肃能够真心感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但是瞧瞧方仲永,五岁能作诗,“且文理皆可观者”,不过只是因为“父利其然也,不使学”,结果“泯然众人矣”。一代神童就是因为父亲的贫图小利而毁于一旦,假如父亲能够找个先生好好调教调教,说不定也能是一位栋梁之材啊!“伤仲永”这个题目真的.是再恰当不过地表现了王安石先生的叹息呐!

的确,再说那句老话,才能够培养是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好像在垒沙滩,沙子越多,垒得就越高,绝对不可能没有巨大的底盘,而到达超高的顶峰。学习也是这样,学得越多,积累就越多,基础越扎实,学得也越好,而且不努力学习就想要成果,无疑是痴人说梦。

看看身边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们拼搏、奋斗、努力得来:普通到衣食住行,特别到成明星大腕。都别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浸满了人们奋斗的汗水,倒映人们努力的身影。即使选秀得来的成功,那虽然不可否认地有些幸运的成份所在,但是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是没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毅力和耐力,那连上台的机会和胆量都会没有的。

《孙权劝说》给我莫大的启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耕耘,更无瓜果!

孙权劝学的读后感 篇3

《孙权劝学》这篇文章讲的是吴王孙权劝其大将吕蒙学习的故事,读了这篇文章,我从中受到了不少启发。

首先我认识到人不学习是不行的。大家都知道狼孩的故事,一个从小被狼养大的孩子,自然没有学习的机会,甚至连一点人类的基本技能都没有学会,她17岁时的智商才是我们正常人3岁的智商。我又想起小鹰学飞的故事,当小鹰羽翼丰满的时候,老鹰就会叼上小鹰狠心地从悬崖上摔下去,因为老鹰知道,搏击万里长空,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学飞开始。当前,我们面临的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淘汰旧的羽毛,而代之以新的羽毛,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不被淘汰,也才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我认识到只要肯学,就能挤出时间,就会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当孙权劝吕蒙学习时,吕蒙说自己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吕蒙作为吴国的大将军,忙是肯定的。可贵的是他最终听从了孙权的劝说,开始挤时间学习,并大有收获。不久后,鲁肃经过浔阳,与他相聚,听了吕蒙的谈吐,大为惊讶,认为吕蒙已经不是昔日的吕蒙了,真是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我想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诗句,我明白了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我又想到了一个故事: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商人于是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它们全变成了宝石!商人无比高兴,可是,过一会儿,他又很懊悔,捡得太少了。我们的学习难道不也是这样吗?今天学的东西,看起来是那样的平平淡淡,甚至枯燥无味,但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他们是那样的弥足珍贵。我感到学习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是一个化平淡为神奇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积累财富和过程。

孙权劝学的读后感 篇4

《孙权劝学》这一篇文章讲述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最终吕蒙有了很大的改变,鲁肃也与他结为好友。读了这一篇文言文,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从三人里任意一人的角度出发,都获益很多。

孙权:作为一国之君劝人读书善用人才

在文章中,孙权作为一国之君,能够放下架子来劝吕蒙读书,说明孙权爱惜人才善用人才,君王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君王,例如曹操,当初他看中关羽,想留他在曹营,但关羽不肯,硬是从曹营杀出去,落下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美名。其实是曹操将他放走的,不然关羽不可能活着回到蜀国。再比如汉武帝,当初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他采纳董仲舒的“推思”建议,实施了“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从而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由此可见,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懂得善用人才,这样更有益于我们管理。

吕蒙:读书增长才干和谋略

吕蒙开始学习后,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但增长了才干和谋略,也结识了新的朋友,这足以说明学习的好处。古代有很多勤奋好学的例子:凿壁偷光,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囊萤夜读,程门立雪......这些人都成为了大伟人。可见,读书没有坏处,努力读书的人最终都一定会获得收获。一些伟人用一生去读书,我们更不能懈怠,应更努力读书。

鲁肃:看待别人的进步,我们要有发展的眼光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思为跟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常见,身边的人每天都在一点一点地进步,从开学到现在,大家的字写得更漂亮了,写作水平提高了,做题速度更快了。每一天都要用新的眼光去打量,相信假期结束了,一定会有很多人突飞猛进,我们应“即刮目相待”,重新定义别人,不活在过去。

《孙权劝学》这一课从任何一人的角度想,都会有很大的收获。我们应多读书,扩大阅历,勤勤恳恳定能有所回报!

孙权劝学的读后感 篇5

这篇文章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王孙权,赤壁之战后,周瑜于是留下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就与世长辞了。孙权手下武将就只剩下了大将军吕蒙。可是吕蒙乃一介武夫,有勇而无谋。作为一个君王,当然希望手下部将能有勇有谋。急也。孙权便劝吕蒙学习,吕蒙说自己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但吕蒙最终听从了孙权的劝说,开始挤时间学习,并大有收获。不久,鲁肃与他相聚,听了吕蒙的谈吐,大为惊讶,认为吕蒙已经不是昔日的吕蒙了,真是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因为一个“学”字跌破了他人的“眼镜”。

读了这篇吴王孙权劝其大将吕蒙学习的文章,我从中受到了不少启发。

给我最大的启发那就是书的价值。“开卷有益”,你读万卷书,那么万卷书便会教您领略人生的真谛。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幸福和有意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一人读的书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读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

我还认识到学习不可以停止,知识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荀况之言,积土成为高山,风雨从山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就在渊中成长。就如前面所说只要肯学,就能挤出时间,就会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日久天长的坚持下去就会成为富有者,只有真正地会学习,懂学习的人,你才可能为人师。最后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来结束吧。

孙权劝学的读后感 篇6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是的,即使你很笨,只要你肯学,肯挤出时间去学习,你终究会学有所成的。

孙权是一个君主,他虽然平易近人,但也严格要求部下。鲁肃则是一个年长的有才之人,他似乎“惜才如金”呢!而吕蒙作为一个部下,机智幽默,还谦虚好学,是一个不错的人才。作文

虽说吕蒙是“老来成才”,但他终究努力了,他抓住了学习的机会,而我们呢?哦,我们放着学习的机会,千方百计地想要去玩,即使你玩厌了,你也绝不会想要学习。但是,不学习是不行的,因为学习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是一个化平淡为神奇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积累财富的过程。

开卷有益。对,但是我们要有选择地去看对自己有用的书,但也不能一成不变的去学习,要让学习充满了乐趣,你就可以用你变着花样去玩的时候的.方法放咋学习上,那么,学习就不会枯燥无味了。作文

在现实生活中,是不会有愚蠢的人的,只要你认真学习,就会变成有用的人。相反的,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会有人人羡慕的天才,正如伟大的爱因斯坦所说的“天才=百分之一的天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样,那么,你又流了多少汗水呢?

不积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啊,学习是必须一步一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而且,学习非一日之功,要活到老学到老。

爱因斯坦用自己的智慧征服了世界,刘翔用勇飞的冲击力成为了世界飞人,而我,要用勤奋去浇开成功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