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精选22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1
去了一次成都,感触颇为深刻,生活也许就是这样,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出去,思维与眼界受到局限,出去走走,放松心情,顺便也能感悟和学习到很多东西,感悟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旅程中顺便也读完了《松下幸之助自传》书籍,走之前已经读了一半,又把剩余一半读完,这本书是博哥赠送的,上次8月8日在听博哥讲座后,他是我曾经的同事,也是生活中的好朋友,从他身上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读书特别多,把自己的经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他赠送的一本书,回来因为一直有事,断断续续的今天才读完,感触颇深,他属于传奇的人生。从这本书的一共十五章,不含序章与末章。总书共247页数,也不是很多的,分天看一个周内也就完成了,简单的从松下电器,松下幸之助本人,对松下幸之助的管理企业的学问,及最后通过读完这本传记后的松下幸之助的感悟。
首先是对松下幸之助及松下电器的简单的一个简介
在一般人眼里,100日元是微不足道的,也就是现在的人民币6、5元,但是有一个人却用那100日元的资金,创造了电器界的奇迹,他就是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说:“每一个天才曾经都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日后都可能是一个天才。”而他自己就是这句话的一个典型论据。松下生在一个籍籍无名的农家,因家庭贫困九岁辍学,独自一人前往大阪,开始在火盆店当学徒。10岁时进入脚踏车店当学徒。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时期,他一面学习关于脚踏车的修理技术,一面学习做生意,这为他日后开创松下电器奠定了最初的基础。13岁做了第一笔生意后,松下定决心辞掉了脚踏车的工作,到大阪电灯公司做见习生,由此开始了他的“电器人生”。
进入大阪电灯公司后,他在努力学习、工作的同时,对电灯插头进行钻研,最终带着创业的梦想离开大阪电灯公司。自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创业过程,再到后来扩建工厂、成立公司、发展其它产品、走向世界。松下一路走来直至最终收获成功,过程中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
其次就是松下幸之助其人
松下从小日子就过得十分艰辛,少年时代的他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尽管环境一直都非常艰苦,但是松下从来没有懈怠过,艰苦的生活才得以让他锐意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1918年,23岁的松下在大阪建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当时环境很艰苦,但松下幸之助带领制作所员工一同努力、创新,连续推出了先进的配线器具,电熨斗、无故障收音机、电子和真空管等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产品。7年之后,松下幸之助成了日本收入最高的人。
松下幸之助很注重对员工的教育。松下从小因生活所迫没有接受到正规教育,但是他对知识对教育相当重视。当年轻的他来到大阪电灯公司做练习工,明显感觉到自己知识欠缺,主动上了夜间大学。白天他辛勤工作,晚上拼命学习科学知识。所以当松下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有了自己的员工后,他就着力培养员工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注重对员工的教育。松下每周都要在员工大会上作演讲,并制订了松下员工守则,还创作了松下的歌曲,使团队凝聚力大大提升,每个松下员工都以自己是松下的一员而自豪。所以在松下的公司很少出现劳资纠纷。
松下对工作非常努力认真,任何事他都丝毫不懈怠,致力追求完美。而且,他有着独到的眼光,了解人们对产品的需求,进而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使得产品的品质能最大限度地符合人们的需求。松下总是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信心和极大的热情,他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正是因为这些,他才能不断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再次是对松下幸之助学徒、创业、经营、管理各个过程的学习与感悟。
1、松下在五代脚踏车店度过多年的学徒生活,对五代先生经营之道耳濡目染,并亲身体验做生意的方法及各种经营之道。
在不知不觉中受益不少,这使得松下在后来自己创业后,能够像五代先生那样将服务顾客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使顾客乐意买松下的产品,他认为这是发展生意最重要的一环。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任何企业如果想要得到顾客的认可,就必须了解顾客的需求并始终以为顾客服务为宗旨。学徒时期的经历,让松下为自己的经营定下一条基本原则:顾客就是上帝。松下强调“销售产品要像嫁女儿”一样,将自己的产品呵护负责到底。
2、松下电器的成功与松下独特的经营之道是分不开的。
松下认为,经营的第一理想应该是贡献社会。以社会大众为企业发展考虑的前提,才是最基本的经营秘诀。企业如同宗教,是一种除贫造富度众生的事业。可是没有那么强悍的管理者,很多人依然很服从管理。这是宗教的最高智慧,松下幸之助曾直言不讳地说:“赚钱是企业的使命,商人的目的就是赢利”。但他同时又声明,“担负起贡献社会的责任是经营事业的第一要件”,他甚至把企业当作宗教事业来经营。这种从表面文字上看来是矛盾的经营理想,但在松下的人生、经营实践中,却是高度统一的。作简单的解释就是:正因为把自己的企业、事业纳入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中,才要不折不扣地强调赚钱、赢利,只有这样才是对社会的贡献;相反,企业亏损,社会也必将“亏损”。如果组成社会的团体、个人都亏损,何来社会的“赢利”?社会何以发展?赚钱赢利与贡献社会的矛盾,是不难解决的,困难的是树立服务、贡献社会的信念,并把它付诸行动。
3、松下幸之助的管理理念中还有一部分就是松下对员工的管理,即松下的用人智慧。
“松下电器是制造人才的公司,兼做电器生意。”松下这样看待他的事业,“当我的员工是100名时,我要站在员工的最前面指挥部属工作;当员工增加到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请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到达10000名时,我只要站在员工后面心存感激即可。”由此,我想到管理学上的一句话:“不管理的管理者才是最好的管理者。”我们应该学习松下对员工的态度,只有不把员工看成是你的劳动力而是把他们看成是跟你一样竭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不可缺少的主人,这样员工才会从心里感受到自己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力量从而才能以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工作中。
最后是对于松下幸之助的感悟,也结合我当时在北京培训时候,俞敏洪老师经常讲的,要多读书,也告诫大学多读书,让平时的读书成为一种优秀习惯,把我好自己的生命过程,不要偷懒去走捷径,去踏踏实实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该放弃的一定要放弃,该争取的一定要努力争取。
第一句话是:优秀是一种习惯。
松下幸之助是优秀者的代表,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记得俞老师以前给老师们讲,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曰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我们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注解:要会“装”,要持续的、不间断的“装”,装久了就成了真的了,就成了习惯了,比如准时到会,每次都按时到会,你装装看,你装30年看看,装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惯。松下幸之助的优秀就是我们典型的学习表现。
第二句话是:生命是一种过程。
松下幸之助的人生是个艰难的过程,虽然非常坎坷与艰难,但是他把握好了人生的每一个过程,没有跳跃。事情的结果尽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过程更加重要,因为结果好了我们会更加快乐,但过程使我们的生命充实。松下电器的成功就是结果,人的生命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死亡,我们不能因此说我们的生命没有意义。注解:生命本身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你自己赋予你的生命一种你希望实现的意义,因此享受生命的过程就是一种意义所在。
第三句话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
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就把事情做好。我们有时需要等待,有时需要合作,有时需要技巧。我们做事情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障碍,有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硬挺、硬冲,我们可以选择有困难绕过去,有障碍绕过去,也许这样做事情更加顺利。大家想一想,我们和别人说话还得想想哪句话更好听呢。尤其在中国这个比较复杂的社会中,大家要学会想办法谅解别人,要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很成熟,很不错,你才能把事情做成。注解:如果你在考数学试题,一定要答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如果你在走路,从A到B,明明可以直接过去,但所有人都不走,你最好别走,因为有陷阱。在中国办事情,直线性思维在很多地方要碰壁,这是中国特色的中国处事方式。
第四句话是:放弃是一种智慧,缺陷是一种恩惠。
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们都吃掉,因为你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六个苹果,只吃到了一种味道,那就是苹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拿出来给别人吃,尽管表面上你丢了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却得到了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以后你还能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别的水果的时候,也一定会和你分享,你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后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种不同的水果,六种不同的味道,六种不同的颜色,六个人的友谊。人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所以说,放弃是一种智慧。松下电器凭借着松下独特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及他的经营理念和商业精神才取得举世目睹的成功,他的经营管理哲学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和借鉴。
松下是平凡的,他与普通人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对待人生;松下又是伟大的,他非凡的经营才能、卓越的经营艺术和坚韧的拼搏精神令每一个青年为之神往、为之敬仰。
松下说:“没有一个人生来就完美,也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比别人差。”松下的例子说明,家庭、学历这些并不是决定成功的关键,成功除了极少数外在因素,大多都来源于自己的拼搏!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2
去了一次成都,感触颇为深刻,生活也许就是这样,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出去,思维与眼界受到局限,出去走走,放松心情,顺便也能感悟和学习到很多东西,感悟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旅程中顺便也读完了《松下幸之助自传》书籍,走之前已经读了一半,又把剩余一半读完,这本书是博哥赠送的,上次8月8日在听博哥讲座后,他是我曾经的同事,也是生活中的好朋友,从他身上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读书特别多,把自己的经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他赠送的一本书,回来因为一直有事,断断续续的今天才读完,感触颇深,他属于传奇的人生。从这本书的一共十五章,不含序章与末章。总书共247页数,也不是很多的,分天看一个周内也就完成了,简单的从松下电器,松下幸之助本人,对松下幸之助的管理企业的学问,及最后通过读完这本传记后的松下幸之助的感悟。
首先是对松下幸之助及松下电器的简单的一个简介
在一般人眼里,100日元是微不足道的,也就是现在的人民币6.5元,但是有一个人却用那100日元的资金,创造了电器界的奇迹,他就是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说:“每一个天才曾经都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日后都可能是一个天才。”而他自己就是这句话的一个典型论据。松下生在一个籍籍无名的农家,因家庭贫困九岁辍学,独自一人前往大阪,开始在火盆店当学徒。10岁时进入脚踏车店当学徒。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时期,他一面学习关于脚踏车的修理技术,一面学习做生意,这为他日后开创松下电器奠定了最初的基础。13岁做了第一笔生意后,松下定决心辞掉了脚踏车的工作,到大阪电灯公司做见习生,由此开始了他的“电器人生”。
进入大阪电灯公司后,他在努力学习、工作的同时,对电灯插头进行钻研,最终带着创业的梦想离开大阪电灯公司。自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创业过程,再到后来扩建工厂、成立公司、发展其它产品、走向世界。松下一路走来直至最终收获成功,过程中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
其次就是松下幸之助其人
松下从小日子就过得十分艰辛,少年时代的他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尽管环境一直都非常艰苦,但是松下从来没有懈怠过,艰苦的生活才得以让他锐意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1918年,23岁的松下在大阪建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当时环境很艰苦,但松下幸之助带领制作所员工一同努力、创新,连续推出了先进的配线器具、炮弹形电池灯、电熨斗、无故障收音机、电子和真空管等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产品。7年之后,松下幸之助成了日本收入最高的人。
松下幸之助很注重对员工的教育。松下从小因生活所迫没有接受到正规教育,但是他对知识对教育相当重视。当年轻的他来到大阪电灯公司做练习工,明显感觉到自己知识欠缺,主动上了夜间大学。白天他辛勤工作,晚上拼命学习科学知识。所以当松下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有了自己的员工后,他就着力培养员工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注重对员工的教育。松下每周都要在员工大会上作演讲,并制订了松下员工守则,还创作了松下的歌曲,使团队凝聚力大大提升,每个松下员工都以自己是松下的一员而自豪。所以在松下的公司很少出现劳资纠纷。
松下对工作非常努力认真,任何事他都丝毫不懈怠,致力追求完美。而且,他有着独到的眼光,了解人们对产品的需求,进而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使得产品的品质能最大限度地符合人们的需求。松下总是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信心和极大的热情,他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正是因为这些,他才能不断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3
在公司的倡导下,有幸读了《松下幸之助自传》,对这位“经营之神”的传奇人生有了认识。结合我在郑开碧桂园客关部的工作经历,谈几点对这本书的个人认识和感受。
1、销售前的奉承,不如售后服务。这是制造永久顾客的不二法门。
这句话对我们这个主导售后维修的部门来说,真的很贴切。业主在销售阶段就像刚谈了恋爱的情侣,对碧桂园的感受全是欢喜和期待。经历过漫长的等待直到交付,发现了我们的种种不足,期望值过高而实际交付落差较大导致业主投诉。如果我们售后服务能够做好,把房屋交付后的维修服务做好,想尽办法来提高维修服务满意度,在质保期内维修阶段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会逐步建立业主对我们的信任和口碑。
2、要把顾客的责备当成神佛之声,不论责备什么,都要欣然接受。
这句话又让我联想到我们的客服工作。我们每天要面对很多客户,除了报修,听的最多的是责备、埋怨、训斥,大部分是斥责我们维修慢或者修的效果不太满意。当我读这本书看到这句话,突然有了顿悟。我们被责备后经常吐槽,觉得业主脾气大、说话难听,其实仔细想想,客户为什么会发火,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好。所以,当看到松下先生说“要把顾客的责备当成神佛之声,无论责备什么,都要欣然接受”,使我对客服工作又有了新的理解,多反思自身不足,勤思考我们怎样能做的更好。
3、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很难按照预定的计划获得成功。如果一个人做事能忍耐到底,即使原来的计划不成,周围情势的改变,也许会出现另外一条活路,也许和最初的计划相差很多,让然可以达到成功的目的。
松下先生一生起起伏伏,创业做插座不成功,却意外做风扇底座赚了钱。这段经历也印证了上帝在给你关了一扇门的同时,也给你打开了一扇窗,只要你能够坚持忍耐、持之以恒,总会有奇迹出现。
4、对卖不出去插座不悲观,仍然苦心继续努力,引来了底盘的订单。做事一定要有强烈的“执着”,绝对不可轻言放弃,但也绝对不可“执迷”,要有临机应变的灵活头脑。
上面一个感悟说要坚持,这里就要“推翻”了。执着和执迷,虽然字面意思很相近,但却意义不同。做工作或者任何事情,不可轻言放弃,要有强烈的执着信念,当然如果发现方向是错的,就不能再执迷不悟,要有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的能力。
5、常常有人说做生意有赚有亏。就在赚赚亏亏之间,事业会发展下去的。我可不这么想。我认为生意是拼出来的,做生意,下多少功夫,必定能获得多少成功。做生意是:景气也好,不景气也好,都能够巩固进展的基础。
以上是松下先生的原话,我最喜欢的一句:生意是拼出来的,做生意,下多少功夫,必定能获得多少成功。换在工作上,就是付出就会有回报,而且付出和回报的比例是相对应的。执意进取、拼搏向上,也正是我们碧桂园优秀人才中十大关键素质的要求之一——不畏艰难。在工作上下功夫,认真对待,总会有成果。
6、如果在我忙得团团转,穷的要命的时期,一个又一个地生孩子,会怎么样呢?也许为了照顾孩子而不能专心做生意,在发展上便会有不同的结果吧。
这段话是松下先生在描述结婚7年后喜得第一个孩子时写下的。这件事情和我们在职场上,尤其是职场女性,啥时候生娃也很相似。在事业上升期,到底是选择先结婚生孩子,还是晚点生孩子,对大部分女生都是一个考验。仿佛你选择了早早生孩子,工作上就会被拖累,无法专心投入工作;你选择事业稳定也许到了30几岁要孩子,又会面对身材不好恢复或者被人替代。不过松下先生的这段经历倒是告诉我们,在没有足够资金养活孩子的时候,最好先打拼事业,等到做好了准备,再迎接孩子的到来。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4
看了这本不到200页的小书,不断的思考,还是想到了一些觉得有启发的东西。
这本书是简单的介绍了松下幸之助的成长经历,他创办公司的一些事情,以及他的企业家精神吧。可能具体的经营理念还得看其他书。
松下的童年还是相当的苦难的,小学四年级就因为家贫,让爸爸给安排了一个工作,后来去自行车店里面当了6年学徒,书中没有过多的讲这六年,只是说他随着慢慢长大,开始学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的变革,去寻找机会,他发现当时的大阪电车越来越多,会慢慢取代自行车,电力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所以很想进入大阪电力公司去工作。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决定,他的申请也是相当顺利,有了空缺就入职了,虽然他没有什么相关背景,而且三个月就当上了低级管理员。可能就是他再自行车行学会的那种勤恳,认真帮助了他吧。
在电力厂工作7年后,松下当上了主管,每天检查头天的产品然后作报告,他慢慢的发现自己对这个所谓的轻松活没有热情,然后之前做的是研究灯泡的插座,但是被上级否定了,这两个事情的联系加上他自己年轻气盛,所以决定自己出来创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明新型灯泡插座。
创业伊始,就两三个人,其中一个是妻弟(后来的三洋电机创始人),他的年轻气盛还体现在自己对具体的工艺都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创业,好在一个朋友是做这个的,帮助了他,才有了第一批产品。卖产品的过程也是相当艰难的,他们的这个创业也是快到山穷水尽的时候,遇到了大单才拯救了他们。他们夫妻变卖家产勉强支撑。好在命运之神眷顾了他。成功者往往运气也是很好的。或者可以说往往只有运气很好的创业者才能成功。
此后他们就踏上了成功之路了。
50年代,已经60岁的松下去美国调研,发现美日的差距相当大,美国工日工作一天半的工资就可以买个收音机,而日本工人需要一个半月的工资,美国纽约城市一天的用电量能抵得上日本去昂过。还有很多很多的优越。于是他决定要做一些改变,他的发型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由半寸变成的分头,一个60岁的老先生敢于改变自己需要多大的勇气,这也是他们这种优秀企业家的执行力吧。
他们后来扩张的过程中,有件事情对我的感触有点大。他们最先开始是和一家十五银行合作,但是住友银行的工作人员反复的交涉,诚恳的寻求合作,多次的交流打动了他。这个真的是一个社会的通行的哲理,没有谈不成的生意,只有放不下的面子,诚恳交流。人心都是肉做的,两个的效果都差不多的时候,哪个客户体验高,就用哪个。
当他年龄70岁的时候,在一次给年轻人的成人仪式上,他猛地发现年轻真好,他愿意用一切换20岁的身体。于是写了一个座右铭勉励自己,虽然没有20岁的身体,但是20岁的精神必须拥有。
我们现在正值青春,如果没有青春的思想,那样就是虚度光阴。把握青春年华,让自己的青春绽放能让自己感动的光彩。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5
春节放假期间阅读了松下幸之助自传,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松下是如何从一个小作坊一步步蜕变为庞大的松下商业帝国。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触还是挺大的,从几件事情上谈一谈我的感受。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大的事业也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松下先生刚成立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生产改良的电灯插座的3人小作坊,估计谁也没想过松下能成为今天世界级的500强企业,所以不要瞧不起“小事业”,只要未来方向是对的,小事业也会变成大生意。
这本书给我的第二点感受是既要意志坚定也要顺势而为。松下的小作坊刚成立之初做的是电灯插座的生意,没想到这个插座卖得不好,成立4个多月还没怎么赚钱,松下手头拮据不得不把自己和夫人的衣服送到了当铺。一般人意志稍微薄弱的估计早就掉头转向继续回去当技术员了,工作轻松拿钱又多。可松下先生没有这么干,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有前途,坚持做。这是松下先生的坚持,认准是有前途的就意志坚定地做下去,看来我们做选择的时候还是要站在希望和未来的一边啊。就在小作坊半死不活的到了年关的时候意外接到了某电器商会的定做1000个电风扇底盘的订单,救活了自己的生意。如果只抱着只做插座的执念恐怕早就完蛋了,这也是现在很多创业者应该注意的,只要大方向不变,活下去才是首先要考虑的这就是顺势而为。
第三个感触是松下先生对商品定价的看法:松下先生对某些公司为了拓展销路所采取的手段——不论成本多少,以比成本低的价格打倒同业,然后再提高价格,以便垄断市场利益——感到非常愤怒。像这样的干法只是搅乱业界,妨害社会健全发展,根本不是正确的生财之道。因此,松下电器每次的定价,都是依照成本,加上一定的利之后才确定。松下先生认为不计成本的价格战会造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几次经销商要求降价的情况下说服众人坚持合理的价格卖出。避免打价格战引发恶性竞争,当下虽然还能看到,但已经成为众多行业的共识,松下先生能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看法实属不易。这也是一种正确的商品观,一分价钱一分货,好的商品一旦确立合适的价格在成本没有降低之前就不要轻易的降价。
第四个是松下造收音机的故事,当时的收音机故障率不断,作为行外人的松下一心要造出不出故障的收音机,这在当时的行业内的有经验的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可就是凭着一定要做出来的信念,松下不仅造出了故障率极低的收音机而且一帮外行人三个月造出的产品还赢得了当时的收音机比赛。这件事让我从新审视“经验”这两个字,有时候经验是好的能帮助你解决难题,可是当你否定一件事,认为它不可能实现的时候要小心是不是你的经验阻碍了你的想象,限制了你的手脚。
最后一个让我有感触的地方是为了应对经济不景气产品滞销很多企业不得不裁员,松下先生却采取了生产额减半但员工一个也不许解雇,工厂勤务时间减半,员工要全力销售库存产品,这样一来,由于员工的倾力推销,不但没有滞销,反倒造成生产量不够销售的现象,创下公司历年来最大的销售额,解决了公司的危机。转变思路这一点让我尤为佩服,值得当下处于不景气时期的企业家们参考。
另外松下先生对紧缩政策的看法半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一般的社会人士,都跟随着滨口内阁的紧缩政策,停止了脚步,以致经济愈来愈萧条、困窘情况愈来愈糟糕。政府各机关都把文明的宠儿——汽车停用,以身作则,为民表率。劝导社会大众配合政府的紧缩政策,一切节约,共度难关。可是,大企业、工商大财团跟随政府实行紧缩政策,不但不能解决经济不景气的危机,反倒造成经济萧条,收支愈来愈不平衡,也促使失业率增高,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大家都不盖房子,木匠就没有工作做,只好游手好闲过日子,成为政府“紧缩政策”下的牺牲品。由于政府的紧缩政策,造成本来有工作的人失业了,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找不到职业。如此恶性循环,人心便愈加惶恐,社会也跟着动荡不安。松下幸之助先生确认为,政府的“紧缩政策”,才是经济不景气的罪魁。“
我对这种政策感到很遗憾。我很怀疑,萧条景象若持续下去,日本的产业能够进展吗?依我的常识,我认为站在指导地位的人,应在此时刻,分秒必争地为使日本繁荣而卖力才对。为了要达到繁荣的目的,应该要“活动,再活动”本来走路的地方,要改骑脚踏车;本来骑脚踏车的地方,要改开汽车,藉此提高活动效率。东西用得愈多愈好,这样才能促进新旧产品的更新循环,工业技术才会更加提升,才能消除不景气,实现繁荣日本的目标,国民才会有朝气、有干劲,国家才会富强。然而,政府所采取的紧缩政策,却造成相反的结果。”
松下幸之助自传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多读书,读好书。学习才能进步,今后要多读书,养成勤读书的习惯才行。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6
松下幸之助一生经商70多个年头,经历众多坎坷周折,但是这位商场上的阿修罗,终于坚持到最后,实现了自己“经世济民”的理想。这本书刚刚开始读,对松下幸之助本人谈不上太多的了解,但是依然有许多感触,在这里分享一下。
为什么读这本书?我想原因在于松下的成功,也在于他的坚韧耐久,在于他的厚重的商业积淀,甚至在于他平实的文字。他的自序里有立花大龟师—父对他的评价:“他是抱着崇高理想的一个人,对于任何困难险阻,都能泰然处之,并以积极坚强的忍耐力,加以克服解决。”其实每一个干事业的人多少都有这样的品质,关键只在于他是否选择了一个正确的事业以及他是否以这样的态度坚持到最后,松下成为为数不多的一个。
从小定下志向,这是松下最为宝贵的财富。现时很多大学生,毕业工作好多年尚无法给自己准确定位,随波逐流,一任光阴蹉跎。松下的父亲很早的时候就给他训示:“要发迹啊!伟大都是自从小做学徒干起,经过千辛万苦才成功的。不要灰心,要忍耐啊!”“希望你以后继续当学徒,以后做生意。我认为这事最好的一条路,不要改变志向,继续做学徒吧。”“继续做学徒,将来以商立身。”松下在书中多次提到,父亲因为失意而反复叮咛的话成了松下最原始的动力,尤其父亲在松下12岁的时候突然去世,这样的叮嘱更成为了一种遗志,在每一次面对困难时激荡充斥松下的耳际。
机智过人是松下能成功的特有天分。在脚踏车店顺风顺水,衣食无忧每年还稍有结余的6年学徒生涯,最后竟促成他“制定了一个荒谬的计划”—从事电器事业,时年15岁的他,也就是在1910年日本产业界进入第二次革命阶段的初期,就如此警觉乐观地预测到电机事业的未来,你能说是纯属偶然?或是学徒生涯历练的火眼金睛?不,我认为更多的是天分,一个商业奇才的天分!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看到电机事业的美好前景,所以立志到了大阪电气公司,吃苦耐劳又聪颖好学的年轻松下22岁就做到了电气公司的检查员,但又是在这一事业巅峰时期,他辞去这份好差使,决心自立,此时他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电气师傅的基本技能甚而能够研发电灯插座了。一切决定看似突然,实则完全吻合他从小的志向,既要完成技能和经验的原始积累,又要准确的把握每一个时机,一切的行动和决定年轻的他仿佛手到擒来,让人肃然起敬。
从决心自立到的到第一份订单,这是一个只有切身经历过才能体味个中滋味的过程,用凤凰涅槃形容我想一点也不为过,他写到:“我无论如何不愿意放弃这个工作,也没有任何打开困境的妙方,可是,说也奇怪,我并不打算去做别的工作。我的内心深处,对这个工作的前途好像很有信心的样子。虽然站在非担忧不可的立场,心里却热衷于改良与制作。这是无法用常识判断的心态。”这种坚持是鲜有人为之的,看到这里,除了感觉到震撼,你还能做什么呢,平时生活工作中的那些困难跟他比起来,还能算什么呢?
自接到订单起之后的工作,我们可能会熟悉些了,甚至有很多感触也能感同身受,比如第一篇最后有段文字:“如果一个人做事能忍耐到底,即使原来的计划不成,周围情势的改变,也许会出现另外一条活路,也许和最初的计划相差很多,仍然可以达到成功的目的。”“我认为:做事一定要有强烈的执着,绝对不可轻言放弃,但也绝对不可执迷,要有临机应变的灵活头脑。其间的取舍进退,很难掌握。”其实松下本人是已经掌握了,他的一生有多少次经历需要他,沉着冷静,取舍进退,又有多少次经历需要他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7
看了这本不到200页的小书,不断的思考,还是想到了一些觉得有启发的东西。
这本书是简单的介绍了松下幸之助的成长经历,他创办公司的一些事情,以及他的企业家精神吧。可能具体的经营理念还得看其他书。
松下的童年还是相当的苦难的,小学四年级就因为家贫,让爸爸给安排了一个工作,后来去自行车店里面当了6年学徒,书中没有过多的讲这六年,只是说他随着慢慢长大,开始学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的变革,去寻找机会,他发现当时的大阪电车越来越多,会慢慢取代自行车,电力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所以很想进入大阪电力公司去工作。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决定,他的申请也是相当顺利,有了空缺就入职了,虽然他没有什么相关背景,而且三个月就当上了低级管理员。可能就是他再自行车行学会的那种勤恳,认真帮助了他吧。
在电力厂工作7年后,松下当上了主管,每天检查头天的产品然后作报告,他慢慢的发现自己对这个所谓的轻松活没有热情,然后之前做的是研究灯泡的插座,但是被上级否定了,这两个事情的联系加上他自己年轻气盛,所以决定自己出来创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明新型灯泡插座。
创业伊始,就两三个人,其中一个是妻弟(后来的三洋电机创始人),他的年轻气盛还体现在自己对具体的工艺都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创业,好在一个朋友是做这个的,帮助了他,才有了第一批产品。卖产品的过程也是相当艰难的,他们的这个创业也是快到山穷水尽的时候,遇到了大单才拯救了他们。他们夫妻变卖家产勉强支撑。好在命运之神眷顾了他。成功者往往运气也是很好的。或者可以说往往只有运气很好的创业者才能成功。
此后他们就踏上了成功之路了。
50年代,已经60岁的松下去美国调研,发现美日的差距相当大,美国工日工作一天半的工资就可以买个收音机,而日本工人需要一个半月的工资,美国纽约城市一天的用电量能抵得上日本去昂过。还有很多很多的优越。于是他决定要做一些改变,他的发型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由半寸变成的分头,一个60岁的老先生敢于改变自己需要多大的勇气,这也是他们这种优秀企业家的执行力吧。
他们后来扩张的过程中,有件事情对我的感触有点大。他们最先开始是和一家十五银行合作,但是住友银行的工作人员反复的交涉,诚恳的寻求合作,多次的交流打动了他。这个真的是一个社会的通行的哲理,没有谈不成的生意,只有放不下的面子,诚恳交流。人心都是肉做的,两个的效果都差不多的时候,哪个客户体验高,就用哪个。
当他年龄70岁的时候,在一次给年轻人的成人仪式上,他猛地发现年轻真好,他愿意用一切换20岁的身体。于是写了一个座右铭勉励自己,虽然没有20岁的身体,但是20岁的精神必须拥有。
我们现在正值青春,如果没有青春的思想,那样就是虚度光阴。把握青春年华,让自己的青春绽放能让自己感动的光彩。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8
去了一次成都,感触颇为深刻,生活也许就是这样,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出去,思维与眼界受到局限,出去走走,放松心情,顺便也能感悟和学习到很多东西,感悟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旅程中顺便也读完了《松下幸之助自传》书籍,走之前已经读了一半,又把剩余一半读完,这本书是博哥赠送的,上次8月8日在听博哥讲座后,他是我曾经的同事,也是生活中的好朋友,从他身上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读书特别多,把自己的经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他赠送的一本书,回来因为一直有事,断断续续的今天才读完,感触颇深,他属于传奇的人生。从这本书的一共十五章,不含序章与末章。总书共247页数,也不是很多的,分天看一个周内也就完成了,简单的从松下电器,松下幸之助本人,对松下幸之助的管理企业的学问,及最后通过读完这本传记后的松下幸之助的感悟。
首先是对松下幸之助及松下电器的简单的一个简介
在一般人眼里,100日元是微不足道的,也就是现在的人民币6。5元,但是有一个人却用那100日元的资金,创造了电器界的奇迹,他就是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说:“每一个天才曾经都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日后都可能是一个天才。”而他自己就是这句话的一个典型论据。松下生在一个籍籍无名的农家,因家庭贫困九岁辍学,独自一人前往大阪,开始在火盆店当学徒。10岁时进入脚踏车店当学徒。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时期,他一面学习关于脚踏车的修理技术,一面学习做生意,这为他日后开创松下电器奠定了最初的基础。13岁做了第一笔生意后,松下定决心辞掉了脚踏车的工作,到大阪电灯公司做见习生,由此开始了他的“电器人生”。
进入大阪电灯公司后,他在努力学习、工作的同时,对电灯插头进行钻研,最终带着创业的梦想离开大阪电灯公司。自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创业过程,再到后来扩建工厂、成立公司、发展其它产品、走向世界。松下一路走来直至最终收获成功,过程中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
其次就是松下幸之助其人
松下从小日子就过得十分艰辛,少年时代的.他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尽管环境一直都非常艰苦,但是松下从来没有懈怠过,艰苦的生活才得以让他锐意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1918年,23岁的松下在大阪建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当时环境很艰苦,但松下幸之助带领制作所员工一同努力、创新,连续推出了先进的配线器具、炮弹形电池灯、电熨斗、无故障收音机、电子和真空管等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产品。7年之后,松下幸之助成了日本收入最高的人。
松下幸之助很注重对员工的教育。松下从小因生活所迫没有接受到正规教育,但是他对知识对教育相当重视。当年轻的他来到大阪电灯公司做练习工,明显感觉到自己知识欠缺,主动上了夜间大学。白天他辛勤工作,晚上拼命学习科学知识。所以当松下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有了自己的员工后,他就着力培养员工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注重对员工的教育。松下每周都要在员工大会上作演讲,并制订了松下员工守则,还创作了松下的歌曲,使团队凝聚力大大提升,每个松下员工都以自己是松下的一员而自豪。所以在松下的公司很少出现劳资纠纷。
松下对工作非常努力认真,任何事他都丝毫不懈怠,致力追求完美。而且,他有着独到的眼光,了解人们对产品的需求,进而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使得产品的品质能最大限度地符合人们的需求。松下总是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信心和极大的热情,他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正是因为这些,他才能不断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9
1956年,62岁的松下幸之助在《日本经济新闻》开辟专栏“我的履历书”,讲述自己童年时代到二战后重建公司这段时期的事情。1980年,他续写完之后的部分。两部分合编,即此《松下幸之助自传》。
松下幸之助24岁靠借来的100日元起家,创办“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今天松下电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器制造集团之一。松下电器在动荡的社会形势下多次化险为夷,松下幸之助从中悟出一套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在此书中他娓娓道来对于人才、产品、营销、管理的心得体会。
松下能够发展壮大,在于他有很好的超前意识,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善于发掘人的潜能,提前着力培养,放手让他们去工作,自己定下方针大略,这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所在。
无论对于生产和销售,他都有自己独到超人的见解。并付诸实施。他以自己的努力,身体力行,感染着员工,使他们明白工作不是为了老板,而是为了自己,为了员工自己的事业。这就使他们迸发了极大的热情,努力为公司去工作,施展自己的才能,企业旺盛的生命力给自己带来的是精神和物质的享受。
松下对许多刚进入公司的员工说:“一个刚进企业的员工,要学习的事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先要尊重企业的传统,喜爱自己的工作,认真做好属于自己的事,并且试着从工作中去贡献社会。如果只是把公司当成‘混日子的地方’,心里头只会盘算自己的利益,这样势必会产生种种问题,公司也无从发展了。”
“工作上有大小之分,每个人的才能亦有上下之别。凡事如能不为私欲所迷,而以冷静的态度来检讨自己,这就是生活在今日的社会上,每一个人应有的责任。”
回忆加入供电公司时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在那个收获的季节,我持有的对于第一份工作的新鲜与神圣感。从一个随性散漫的学生挣扎着迈向敢于沟通、勇于担当的职业人。我获得了人生的一笔财富:良好的工作习惯、心态。
我懂得必须以自然肃然的姿态正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将自己的工作确立为终身奋斗的目标,保有对训斥训令的积极态度,尽快落实,及时反馈松下之产品。松下从小有过艰苦的生活经历,使得他能够锐意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那就是通过拼命的工作,丝毫不懈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极其认真,追求产品的精致。他有独到的眼光,知道人们的真正需求—优良的性能、合理的价格,获得的方便,进而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并使自己的产品品质做到最好。
当我们享受着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感受,使用松下电器的时候;当我们感受着松下的管理理念,积极热情工作的时候,心中都会对松下先生充满敬意。
“不管做什么事都一样,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想去完成那件事的强烈心愿。若心里一直想非完成它不可,事情可以说是已成功了一半。有了这种心态,必定能想出完成这件事的手段或方法来。”这就是松下,无惧无畏的拼搏精神,永不言败,从挫折中奋起。
松下的一生,给自己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他的管理理念和信念深深的影响着后人,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企业的生命力和动力源泉
员工基本准则:你是否很真诚善意地去工作,去追求精致完美的工作结果。
我还记得拿到第一份正式工资的成就感,在自我蜕变中我学习利用excel、word汇报工作,高效统筹各方信息及资源,曾经畏惧的供电方案的制定、现场验收、组织会议如今从容应对。视艰辛和劳动为人生的必修,视认真和负责为工作的必须。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10
春节放假期间阅读了松下幸之助自传,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松下是如何从一个小作坊一步步蜕变为庞大的松下商业帝国。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触还是挺大的,从几件事情上谈一谈我的感受。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大的事业也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松下先生刚成立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生产改良的电灯插座的3人小作坊,估计谁也没想过松下能成为今天世界级的500强企业,所以不要瞧不起“小事业”,只要未来方向是对的,小事业也会变成大生意。
这本书给我的第二点感受是既要意志坚定也要顺势而为。松下的小作坊刚成立之初做的是电灯插座的生意,没想到这个插座卖得不好,成立4个多月还没怎么赚钱,松下手头拮据不得不把自己和夫人的衣服送到了当铺。
一般人意志稍微薄弱的估计早就掉头转向继续回去当技术员了,工作轻松拿钱又多。可松下先生没有这么干,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有前途,坚持做。这是松下先生的坚持,认准是有前途的就意志坚定地做下去,看来我们做选择的时候还是要站在希望和未来的一边啊。就在小作坊半死不活的到了年关的时候意外接到了某电器商会的定做1000个电风扇底盘的订单,救活了自己的生意。如果只抱着只做插座的执念恐怕早就完蛋了,这也是现在很多创业者应该注意的,只要大方向不变,活下去才是首先要考虑的这就是顺势而为。
第三个感触是松下先生对商品定价的看法:松下先生对某些公司为了拓展销路所采取的手段——不论成本多少,以比成本低的价格打倒同业,然后再提高价格,以便垄断市场利益——感到非常愤怒。像这样的干法只是搅乱业界,妨害社会健全发展,根本不是正确的生财之道。因此,松下电器每次的定价,都是依照成本,加上一定的利之后才确定。松下先生认为不计成本的价格战会造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几次经销商要求降价的情况下说服众人坚持合理的价格卖出。避免打价格战引发恶性竞争,当下虽然还能看到,但已经成为众多行业的共识,松下先生能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看法实属不易。这也是一种正确的商品观,一分价钱一分货,好的商品一旦确立合适的价格在成本没有降低之前就不要轻易的降价。
第四个是松下造收音机的故事,当时的收音机故障率不断,作为行外人的松下一心要造出不出故障的收音机,这在当时的行业内的有经验的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可就是凭着一定要做出来的信念,松下不仅造出了故障率极低的收音机而且一帮外行人三个月造出的产品还赢得了当时的收音机比赛。这件事让我从新审视“经验”这两个字,有时候经验是好的能帮助你解决难题,可是当你否定一件事,认为它不可能实现的时候要小心是不是你的经验阻碍了你的想象,限制了你的手脚。
最后一个让我有感触的地方是为了应对经济不景气产品滞销很多企业不得不裁员,松下先生却采取了生产额减半但员工一个也不许解雇,工厂勤务时间减半,员工要全力销售库存产品,这样一来,由于员工的倾力推销,不但没有滞销,反倒造成生产量不够销售的现象,创下公司历年来最大的销售额,解决了公司的危机。转变思路这一点让我尤为佩服,值得当下处于不景气时期的企业家们参考。
另外松下先生对紧缩政策的看法半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一般的社会人士,都跟随着滨口内阁的紧缩政策,停止了脚步,以致经济愈来愈萧条、困窘情况愈来愈糟糕。政府各机关都把文明的宠儿——汽车停用,以身作则,为民表率。劝导社会大众配合政府的紧缩政策,一切节约,共度难关。可是,大企业、工商大财团跟随政府实行紧缩政策,不但不能解决经济不景气的危机,反倒造成经济萧条,收支愈来愈不平衡,也促使失业率增高,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大家都不盖房子,木匠就没有工作做,只好游手好闲过日子,成为政府“紧缩政策”下的牺牲品。由于政府的紧缩政策,造成本来有工作的人失业了,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找不到职业。如此恶性循环,人心便愈加惶恐,社会也跟着动荡不安。松下幸之助先生确认为,政府的“紧缩政策”,才是经济不景气的罪魁。“
我对这种政策感到很遗憾。我很怀疑,萧条景象若持续下去,日本的产业能够进展吗?依我的常识,我认为站在指导地位的人,应在此时刻,分秒必争地为使日本繁荣而卖力才对。为了要达到繁荣的目的,应该要“活动,再活动”本来走路的地方,要改骑脚踏车;本来骑脚踏车的地方,要改开汽车,藉此提高活动效率。东西用得愈多愈好,这样才能促进新旧产品的更新循环,工业技术才会更加提升,才能消除不景气,实现繁荣日本的目标,国民才会有朝气、有干劲,国家才会富强。然而,政府所采取的紧缩政策,却造成相反的结果。”
松下幸之助自传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多读书,读好书。学习才能进步,今后要多读书,养成勤读书的习惯才行。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11
1956年,62岁的松下幸之助在《日本经济新闻》开辟专栏“我的履历书”,讲述自己童年时代到二战后重建公司这段时期的事情。1980年,他续写完之后的部分。两部分合编,即此《松下幸之助自传》。
松下幸之助24岁靠借来的100日元起家,创办“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今天松下电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器制造集团之一。松下电器在动荡的社会形势下多次化险为夷,松下幸之助从中悟出一套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在此书中他娓娓道来对于人才、产品、营销、管理的心得体会。
松下能够发展壮大,在于他有很好的超前意识,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善于发掘人的潜能,提前着力培养,放手让他们去工作,自己定下方针大略,这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所在。
无论对于生产和销售,他都有自己独到超人的见解。并付诸实施。他以自己的努力,身体力行,感染着员工,使他们明白工作不是为了老板,而是为了自己,为了员工自己的事业。这就使他们迸发了极大的热情,努力为公司去工作,施展自己的才能,企业旺盛的生命力给自己带来的是精神和物质的享受。
松下对许多刚进入公司的员工说:“一个刚进企业的员工,要学习的事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先要尊重企业的传统,喜爱自己的工作,认真做好属于自己的事,并且试着从工作中去贡献社会。如果只是把公司当成‘混日子的地方’,心里头只会盘算自己的利益,这样势必会产生种种问题,公司也无从发展了。”
“工作上有大小之分,每个人的才能亦有上下之别。凡事如能不为私欲所迷,而以冷静的态度来检讨自己,这就是生活在今日的社会上,每一个人应有的责任。”
回忆加入供电公司时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在那个收获的季节,我持有的对于第一份工作的新鲜与神圣感。从一个随性散漫的学生挣扎着迈向敢于沟通、勇于担当的职业人。我获得了人生的一笔财富:良好的工作习惯、心态。
我懂得必须以自然肃然的姿态正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将自己的工作确立为终身奋斗的目标,保有对训斥训令的积极态度,尽快落实,及时反馈松下之产品。松下从小有过艰苦的生活经历,使得他能够锐意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那就是通过拼命的工作,丝毫不懈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极其认真,追求产品的精致。他有独到的眼光,知道人们的真正需求—优良的性能、合理的价格,获得的方便,进而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并使自己的产品品质做到最好。
当我们享受着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感受,使用松下电器的时候;当我们感受着松下的管理理念,积极热情工作的时候,心中都会对松下先生充满敬意。
“不管做什么事都一样,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想去完成那件事的强烈心愿。若心里一直想非完成它不可,事情可以说是已成功了一半。有了这种心态,必定能想出完成这件事的手段或方法来。”这就是松下,无惧无畏的拼搏精神,永不言败,从挫折中奋起。
松下的一生,给自己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他的管理理念和信念深深的影响着后人,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企业的生命力和动力源泉。
员工基本准则:你是否很真诚善意地去工作,去追求精致完美的工作结果。
我还记得拿到第一份正式工资的成就感,在自我蜕变中我学习利用excel、word汇报工作,高效统筹各方信息及资源,曾经畏惧的供电方案的制定、现场验收、组织会议如今从容应对。视艰辛和劳动为人生的必修,视认真和负责为工作的必须。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12
春节放假期间阅读了松下幸之助自传,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松下是如何从一个小作坊一步步蜕变为庞大的松下商业帝国。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触还是挺大的,从几件事情上谈一谈我的感受。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大的事业也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松下先生刚成立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生产改良的电灯插座的3人小作坊,估计谁也没想过松下能成为今天世界级的500强企业,所以不要瞧不起“小事业”,只要未来方向是对的,小事业也会变成大生意。
这本书给我的第二点感受是既要意志坚定也要顺势而为。松下的小作坊刚成立之初做的是电灯插座的生意,没想到这个插座卖得不好,成立4个多月还没怎么赚钱,松下手头拮据不得不把自己和夫人的衣服送到了当铺。一般人意志稍微薄弱的估计早就掉头转向继续回去当技术员了,工作轻松拿钱又多。可松下先生没有这么干,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有前途,坚持做。这是松下先生的坚持,认准是有前途的就意志坚定地做下去,看来我们做选择的时候还是要站在希望和未来的一边啊。就在小作坊半死不活的到了年关的时候意外接到了某电器商会的定做1000个电风扇底盘的订单,救活了自己的生意。如果只抱着只做插座的执念恐怕早就完蛋了,这也是现在很多创业者应该注意的,只要大方向不变,活下去才是首先要考虑的这就是顺势而为。
第三个感触是松下先生对商品定价的看法:松下先生对某些公司为了拓展销路所采取的手段——不论成本多少,以比成本低的价格打倒同业,然后再提高价格,以便垄断市场利益——感到非常愤怒。像这样的干法只是搅乱业界,妨害社会健全发展,根本不是正确的生财之道。因此,松下电器每次的定价,都是依照成本,加上一定的利之后才确定。松下先生认为不计成本的价格战会造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几次经销商要求降价的情况下说服众人坚持合理的价格卖出。避免打价格战引发恶性竞争,当下虽然还能看到,但已经成为众多行业的共识,松下先生能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看法实属不易。这也是一种正确的商品观,一分价钱一分货,好的商品一旦确立合适的价格在成本没有降低之前就不要轻易的降价。
第四个是松下造收音机的故事,当时的收音机故障率不断,作为行外人的松下一心要造出不出故障的收音机,这在当时的行业内的有经验的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可就是凭着一定要做出来的信念,松下不仅造出了故障率极低的收音机而且一帮外行人三个月造出的产品还赢得了当时的收音机比赛。这件事让我从新审视“经验”这两个字,有时候经验是好的能帮助你解决难题,可是当你否定一件事,认为它不可能实现的时候要小心是不是你的经验阻碍了你的想象,限制了你的手脚。
最后一个让我有感触的地方是为了应对经济不景气产品滞销很多企业不得不裁员,松下先生却采取了生产额减半但员工一个也不许解雇,工厂勤务时间减半,员工要全力销售库存产品,这样一来,由于员工的倾力推销,不但没有滞销,反倒造成生产量不够销售的现象,创下公司历年来最大的销售额,解决了公司的危机。转变思路这一点让我尤为佩服,值得当下处于不景气时期的企业家们参考。
另外松下先生对紧缩政策的看法半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一般的社会人士,都跟随着滨口内阁的紧缩政策,停止了脚步,以致经济愈来愈萧条、困窘情况愈来愈糟糕。政府各机关都把文明的宠儿——汽车停用,以身作则,为民表率。劝导社会大众配合政府的紧缩政策,一切节约,共度难关。可是,大企业、工商大财团跟随政府实行紧缩政策,不但不能解决经济不景气的危机,反倒造成经济萧条,收支愈来愈不平衡,也促使失业率增高,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大家都不盖房子,木匠就没有工作做,只好游手好闲过日子,成为政府“紧缩政策”下的牺牲品。由于政府的紧缩政策,造成本来有工作的人失业了,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找不到职业。如此恶性循环,人心便愈加惶恐,社会也跟着动荡不安。松下幸之助先生确认为,政府的“紧缩政策”,才是经济不景气的罪魁。“
我对这种政策感到很遗憾。我很怀疑,萧条景象若持续下去,日本的产业能够进展吗?依我的常识,我认为站在指导地位的人,应在此时刻,分秒必争地为使日本繁荣而卖力才对。为了要达到繁荣的目的,应该要“活动,再活动”本来走路的地方,要改骑脚踏车;本来骑脚踏车的地方,要改开汽车,藉此提高活动效率。东西用得愈多愈好,这样才能促进新旧产品的更新循环,工业技术才会更加提升,才能消除不景气,实现繁荣日本的目标,国民才会有朝气、有干劲,国家才会富强。然而,政府所采取的紧缩政策,却造成相反的结果。”
松下幸之助自传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多读书,读好书。学习才能进步,今后要多读书,养成勤读书的习惯才行。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13
松下幸之助一生经商70多个年头,经历众多坎坷周折,但是这位商场上的阿修罗,终于坚持到最后,实现了自己“经世济民”的理想。这本书刚刚开始读,对松下幸之助本人谈不上太多的了解,但是依然有许多感触,在这里分享一下。
为什么读这本书?我想原因在于松下的成功,也在于他的坚韧耐久,在于他的厚重的商业积淀,甚至在于他平实的文字。他的自序里有立花大龟师-父对他的评价:“他是抱着崇高理想的一个人,对于任何困难险阻,都能泰然处之,并以积极坚强的忍耐力,加以克服解决。”其实每一个干事业的人多少都有这样的品质,关键只在于他是否选择了一个正确的事业以及他是否以这样的态度坚持到最后,松下成为为数不多的一个。
从小定下志向,这是松下最为宝贵的财富。现时很多大学生,毕业工作好多年尚无法给自己准确定位,随波逐流,一任光阴蹉跎。松下的父亲很早的时候就给他训示:“要发迹啊!伟大都是自从小做学徒干起,经过千辛万苦才成功的。不要灰心,要忍耐啊!”“希望你以后继续当学徒,以后做生意。我认为这事最好的一条路,不要改变志向,继续做学徒吧。”“继续做学徒,将来以商立身。”松下在书中多次提到,父亲因为失意而反复叮咛的话成了松下最原始的动力,尤其父亲在松下12岁的时候突然去世,这样的叮嘱更成为了一种遗志,在每一次面对困难时激荡充斥松下的耳际。
机智过人是松下能成功的特有天分。在脚踏车店顺风顺水,衣食无忧每年还稍有结余的6年学徒生涯,最后竟促成他“制定了一个荒谬的计划”—从事电器事业,时年15岁的他,也就是在1910年日本产业界进入第二次革命阶段的初期,就如此警觉乐观地预测到电机事业的未来,你能说是纯属偶然?或是学徒生涯历练的火眼金睛?不,我认为更多的是天分,一个商业奇才的天分!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看到电机事业的美好前景,所以立志到了大阪电气公司,吃苦耐劳又聪颖好学的年轻松下22岁就做到了电气公司的检查员,但又是在这一事业巅峰时期,他辞去这份好差使,决心自立,此时他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电气师傅的基本技能甚而能够研发电灯插座了。一切决定看似突然,实则完全吻合他从小的志向,既要完成技能和经验的原始积累,又要准确的把握每一个时机,一切的行动和决定年轻的他仿佛手到擒来,让人肃然起敬。
从决心自立到的到第一份订单,这是一个只有切身经历过才能体味个中滋味的过程,用凤凰涅槃形容我想一点也不为过,他写到:“我无论如何不愿意放弃这个工作,也没有任何打开困境的妙方,可是,说也奇怪,我并不打算去做别的工作。我的内心深处,对这个工作的前途好像很有信心的样子。虽然站在非担忧不可的立场,心里却热衷于改良与制作。这是无法用常识判断的心态。”这种坚持是鲜有人为之的,看到这里,除了感觉到震撼,你还能做什么呢,平时生活工作中的那些困难跟他比起来,还能算什么呢?
自接到订单起之后的工作,我们可能会熟悉些了,甚至有很多感触也能感同身受,比如第一篇最后有段文字:“如果一个人做事能忍耐到底,即使原来的计划不成,周围情势的改变,也许会出现另外一条活路,也许和最初的计划相差很多,仍然可以达到成功的目的。”“我认为:做事一定要有强烈的执着,绝对不可轻言放弃,但也绝对不可执迷,要有临机应变的灵活头脑。其间的取舍进退,很难掌握。”其实松下本人是已经掌握了,他的一生有多少次经历需要他,沉着冷静,取舍进退,又有多少次经历需要他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14
春节放假期间阅读了《松下幸之助自传》,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松下是如何从一个小作坊一步步蜕变为庞大的松下商业帝国。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触还是挺大的,从几件事情上谈一谈我的感受。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大的事业也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松下先生刚成立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生产改良的电灯插座的3人小作坊,估计谁也没想过松下能成为今天世界级的500强企业,所以不要瞧不起“小事业”,只要未来方向是对的,小事业也会变成大生意。
这本书给我的第二点感受是既要意志坚定也要顺势而为。松下的小作坊刚成立之初做的是电灯插座的生意,没想到这个插座卖得不好,成立4个多月还没怎么赚钱,松下手头拮据不得不把自己和夫人的衣服送到了当铺。一般人意志稍微薄弱的估计早就掉头转向继续回去当技术员了,工作轻松拿钱又多。
可松下先生没有这么干,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有前途,坚持做。这是松下先生的坚持,认准是有前途的就意志坚定地做下去,看来我们做选择的时候还是要站在希望和未来的一边啊。就在小作坊半死不活的到了年关的时候意外接到了某电器商会的定做1000个电风扇底盘的订单,救活了自己的生意。如果只抱着只做插座的执念恐怕早就完蛋了,这也是现在很多创业者应该注意的,只要大方向不变,活下去才是首先要考虑的这就是顺势而为。
第三个感触是松下先生对商品定价的看法:松下先生对某些公司为了拓展销路所采取的手段——不论成本多少,以比成本低的价格打倒同业,然后再提高价格,以便垄断市场利益——感到非常愤怒。像这样的干法只是搅乱业界,妨害社会健全发展,根本不是正确的生财之道。因此,松下电器每次的定价,都是依照成本,加上一定的利之后才确定。
松下先生认为不计成本的价格战会造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几次经销商要求降价的情况下说服众人坚持合理的价格卖出。避免打价格战引发恶性竞争,当下虽然还能看到,但已经成为众多行业的共识,松下先生能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看法实属不易。这也是一种正确的商品观,一分价钱一分货,好的商品一旦确立合适的价格在成本没有降低之前就不要轻易的降价。
第四个是松下造收音机的故事,当时的收音机故障率不断,作为行外人的松下一心要造出不出故障的收音机,这在当时的行业内的有经验的`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可就是凭着一定要做出来的信念,松下不仅造出了故障率极低的收音机而且一帮外行人三个月造出的产品还赢得了当时的收音机比赛。这件事让我从新审视“经验”这两个字,有时候经验是好的能帮助你解决难题,可是当你否定一件事,认为它不可能实现的时候要小心是不是你的经验阻碍了你的想象,限制了你的手脚。
最后一个让我有感触的地方是为了应对经济不景气产品滞销很多企业不得不裁员,松下先生却采取了生产额减半但员工一个也不许解雇,工厂勤务时间减半,员工要全力销售库存产品,这样一来,由于员工的倾力推销,不但没有滞销,反倒造成生产量不够销售的现象,创下公司历年来最大的销售额,解决了公司的危机。转变思路这一点让我尤为佩服,值得当下处于不景气时期的企业家们参考。
另外松下先生对紧缩政策的看法半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一般的社会人士,都跟随着滨口内阁的紧缩政策,停止了脚步,以致经济愈来愈萧条、困窘情况愈来愈糟糕。政府各机关都把文明的宠儿——汽车停用,以身作则,为民表率。劝导社会大众配合政府的紧缩政策,一切节约,共度难关。可是,大企业、工商大财团跟随政府实行紧缩政策,不但不能解决经济不景气的危机,反倒造成经济萧条,收支愈来愈不平衡,也促使失业率增高,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大家都不盖房子,木匠就没有工作做,只好游手好闲过日子,成为政府“紧缩政策”下的牺牲品。
由于政府的紧缩政策,造成本来有工作的人失业了,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找不到职业。如此恶性循环,人心便愈加惶恐,社会也跟着动荡不安。松下幸之助先生确认为,政府的“紧缩政策”,才是经济不景气的罪魁。“我对这种政策感到很遗憾。我很怀疑,萧条景象若持续下去,日本的产业能够进展吗?
依我的常识,我认为站在指导地位的人,应在此时刻,分秒必争地为使日本繁荣而卖力才对。为了要达到繁荣的目的,应该要“活动,再活动”本来走路的地方,要改骑脚踏车;本来骑脚踏车的地方,要改开汽车,藉此提高活动效率。东西用得愈多愈好,这样才能促进新旧产品的更新循环,工业技术才会更加提升,才能消除不景气,实现繁荣日本的目标,国民才会有朝气、有干劲,国家才会富强。然而,政府所采取的紧缩政策,却造成相反的结果。”
《松下幸之助自传》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多读书,读好书。学习才能进步,今后要多读书,养成勤读书的习惯才行。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15
《松下幸之助自传》谁是松下幸之助?我很不以为然。妈妈说,“从别人成功的经历中可以汲取前进的力量、成长的养分。你读一读试试”。我抱着这本厚厚的书,竟然越读越有趣味,在三天的时间里就把它读完,松下幸之助的人生之路真是充满了吸引人的传奇。他的人生信条“上进的欲望就是成功的力量”充满了智慧的色彩,给人也无穷的启迪。
松下幸之助小时候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他不得不外出当学徒,比别人走过更坎坷的路。他自己创业,打击与失败接连而至,可他并不放弃,一步一步,把一个小作坊发展成规模宏大的松下公司,可以想象他付出了怎样的心血,怎样的努力!
在松下幸之助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满足”这两个字。在他小时候做学徒工时,由于他肯吃苦,又废寝忘食,16岁便有了一番成就。别人都挺羡慕他的,可他却辞去了自己的工作,选择自己创业,重新开始,这一点十分可贵。
在生活中,像松下幸之助这样的人并不多见,人们往往满足于自己现有的生活,失去了上进的欲望,活得庸碌无为。说到这里,我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满足”而感到惭愧。
记得有一次,老师发了数学试卷,我打开一看,“啊!又是97分。”“其实也不错!”我说道,心里沾沾自喜。“你真的这样认为吗?”同桌说道,“如果你能再仔细点,肯定能得100分!”确实是这样啊,每一次考试,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满足感,哪怕是考得不好,我也会为有人考的不如我而感到满足,却不曾去分析自己失利的原因,努力去弥补知识的缺口,要求自己下次考得更好。
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变了,变得不为自己的考试成绩满足,重新拥有了一颗火热上进的心,这本书真是令我受益匪浅。“上进的欲望就是成功的力量。”松下幸之助常常这样说道。没错,拥有上进的欲望,你就能积极进取,充满力量,不怕挫折,排除艰难,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16
开始看《松下幸之助自传》这本书的时候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去看的,看完之后有很多收获,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学习都得到了一些启示,下面就从这三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工作方面得到的启示:
成功的秘籍或许很多,但诚信一定是排在前面的,做生意最怕的就是信用,一旦信用不好被拉入黑名单就难再立脚了。100次试验做出的电池灯缺因为“特殊”而销不出去,不是因为松下先生的诚信的话就真的失败了,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都是成功的必经之路。聪明人总是会想办法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工作量,松下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品质比人家号,价钱比人家便宜”,具备这样的条件就为销售奠定了基础,而销售靠的是诚信,在销售遇到瓶颈时是松下先生的信誉与真诚打开了成功之道。创意是卖点,价格是竞争力;高效利用有限资源是制胜法宝,业务能力强是晋升的最强硬核。遇到同行竞争时也是合理分析,“做一点改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且适合自己的道路。
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稳中求胜,要看准时机再出手,要随时就位蓄势待发。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接受别人建议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做决定难免考虑不周,多人的话即使不是头脑大爆发也可以考虑相对成熟。松下先生看人很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没有人是不需要认同感的,只要你给到足够的信任,那么这个人才会有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一心一意为其办事。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不是想着裁员,而是想着鼓舞员工的志气一起度过难关,从最开始自我发展考虑到国家的发展,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从私心转到大公无私,不仅发展了自己公司的业务,也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松下先生的成功,管理、经营之道是有很大帮助的,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如果集中全员的智慧那将是不可思议的。松下先生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是下了功夫的,根据长期人才培养计划开设了各种综合性的系统研修、教育讲座等。松下先生认为,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才的鉴别不能只看外表,人才效应不能急功近利,领导者不能操之过急,要脚踏实地。最后一点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能急躁,要考虑后果,不能妄下定论,最后很油可能因为自己的一个错误决定而导致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生活上的启示:
上学的时候,朋友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当时只是觉得这话很对,但并不能体会其中真意,生活不会总是艰难的,只要保持初心,一路向前,幸福就会向你招手。现在这个时代没有战乱,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没有理由不积极向上的生活。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按照现在的生活方式,到死也好不了。向我看齐吧。我不大好意思开口,你的欲望太深。
又要事业发达,又要钱,又爱名誉,又想服务社会,又希望员工高兴,又想游山玩水,又想身体健康……这样继续下去,失眠是不会好的。就是不全部丢掉,也该有所节制才好啊!”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我们太累了就要学会取舍,有欲望固然是好的,但是欲望过多,身体也是吃不消的。松下先生的为人处世也是令人惊叹的,真诚对待别人,别人才会真诚的对待你。
学习上的启示:
“凡事要由易入难这是常识,也是成功之路。”还是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松下先生9岁就辍学当学徒,但仍然没有放弃学习的机会,成为了“经营之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干一行爱一行,不管从事怎样的职业一定要热爱它,并且专注于它,不以善小而不为,成功都是从小事开始积累的。持之以恒,也是松下先生的一个高尚品格,任何事情只要是正确的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就算到最后没有实质上的收获,但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上也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读完这本书收获颇多,平凡的人创造不平凡的人生,诚信做人,用心做事。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17
阅读《松下幸之助自传》,透过一张张书页,看到和学习松下的经商战略和心得,那些都是宝贵的财富。这本书开头有总结的松下经商战略30条,语句简短,却意义深厚,从理论层面为经商和销售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作为一名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也有很多地方涉及到相关内容,因此熟读《松下幸之助自传》,并且将书中松下总结的那一套经商方案与理念学到手,在我看来是至关重要的。
这本书通过小说自传体的形式,从松下小时候的成长经历说起,到后来踏上经商发展之路,每一次的经历都充满了励志的意义。《松下幸之助自传》这本书在如今企业市场上,更成了一本必读的经典书目。这本书除了叫自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自来水哲学”。水的性质我们都知道,以柔克刚,上善若水,而自来水哲学更是从商业领域说明了更深层次的道理,从松下电器、松下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上有别具一格的表现。松下电器早就成了闻名世界的品牌,而它的经营成功与发展离不开松下的一套经营理念。
松下幸之助的成功案例很多人都已耳闻,可是那只是表面的,真正透过现象看本质,松下幸之助在本书中所总结的经商理念与经营策略,似乎才是更吸引人、更值得人们去学习和思考的。
在关于市场的日常工作中,我认为无论是在策略、文案的计划和把控方面,还是针对于市场销售与项目开发方面的工作,我都应该从宏观角度上着眼去看。正如同松下幸之助在书中提出的那样,“商品排列得井然有序,不见得生意就好;反倒是杂乱的小店常有顾客上门”,又如“销售前的奉承,不如售后服务”等,这些最通俗易懂的道理倒是更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比如在进行新的房地产项目开发之前,应该对市场调查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把握好关键点,是销售,还是售后,经商虽有策略,但是脚踏实地为顾客服务,才是经商发展的硬道理。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或许商业的形式千变万化,商业项目层出不穷。但是我们只要抓住最关键的东西——明白!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18
看了这本不到200页的小书,不断的思考,还是想到了一些觉得有启发的东西。
这本书是简单的介绍了松下幸之助的成长经历,他创办公司的一些事情,以及他的企业家精神吧。可能具体的经营理念还得看其他书。
松下的童年还是相当的苦难的,小学四年级就因为家贫,让爸爸给安排了一个工作,后来去自行车店里面当了6年学徒,书中没有过多的讲这六年,只是说他随着慢慢长大,开始学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的变革,去寻找机会,他发现当时的大阪电车越来越多,会慢慢取代自行车,电力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所以很想进入大阪电力公司去工作。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决定,他的申请也是相当顺利,有了空缺就入职了,虽然他没有什么相关背景,而且三个月就当上了低级管理员。可能就是他再自行车行学会的那种勤恳,认真帮助了他吧。
在电力厂工作7年后,松下当上了主管,每天检查头天的产品然后作报告,他慢慢的发现自己对这个所谓的轻松活没有热情,然后之前做的是研究灯泡的插座,但是被上级否定了,这两个事情的联系加上他自己年轻气盛,所以决定自己出来创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明新型灯泡插座。
创业伊始,就两三个人,其中一个是妻弟(后来的三洋电机创始人),他的年轻气盛还体现在自己对具体的工艺都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创业,好在一个朋友是做这个的,帮助了他,才有了第一批产品。卖产品的过程也是相当艰难的,他们的这个创业也是快到山穷水尽的时候,遇到了大单才拯救了他们。他们夫妻变卖家产勉强支撑。好在命运之神眷顾了他。成功者往往运气也是很好的。或者可以说往往只有运气很好的创业者才能成功。
此后他们就踏上了成功之路了。
50年代,已经60岁的松下去美国调研,发现美日的差距相当大,美国工日工作一天半的工资就可以买个收音机,而日本工人需要一个半月的工资,美国纽约城市一天的用电量能抵得上日本去昂过。还有很多很多的优越。于是他决定要做一些改变,他的发型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由半寸变成的分头,一个60岁的老先生敢于改变自己需要多大的勇气,这也是他们这种优秀企业家的执行力吧。
他们后来扩张的过程中,有件事情对我的感触有点大。他们最先开始是和一家十五银行合作,但是住友银行的工作人员反复的交涉,诚恳的寻求合作,多次的交流打动了他。这个真的是一个社会的通行的哲理,没有谈不成的生意,只有放不下的面子,诚恳交流。人心都是肉做的,两个的效果都差不多的时候,哪个客户体验高,就用哪个。
当他年龄70岁的时候,在一次给年轻人的成人仪式上,他猛地发现年轻真好,他愿意用一切换20岁的身体。于是写了一个座右铭勉励自己,虽然没有20岁的身体,但是20岁的精神必须拥有。
我们现在正值青春,如果没有青春的思想,那样就是虚度光阴。把握青春年华,让自己的青春绽放能让自己感动的光彩。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19
在公司的倡导下,有幸读了《松下幸之助自传》,对这位“经营之神”的传奇人生有了认识。结合我在郑开碧桂园客关部的工作经历,谈几点对这本书的个人认识和感受。
1、销售前的奉承,不如售后服务。这是制造永久顾客的不二法门。
这句话对我们这个主导售后维修的部门来说,真的很贴切。业主在销售阶段就像刚谈了恋爱的情侣,对碧桂园的感受全是欢喜和期待。经历过漫长的等待直到交付,发现了我们的种种不足,期望值过高而实际交付落差较大导致业主投诉。如果我们售后服务能够做好,把房屋交付后的维修服务做好,想尽办法来提高维修服务满意度,在质保期内维修阶段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会逐步建立业主对我们的信任和口碑。
2、要把顾客的责备当成神佛之声,不论责备什么,都要欣然接受。
这句话又让我联想到我们的客服工作。我们每天要面对很多客户,除了报修,听的最多的是责备、埋怨、训斥,大部分是斥责我们维修慢或者修的效果不太满意。当我读这本书看到这句话,突然有了顿悟。我们被责备后经常吐槽,觉得业主脾气大、说话难听,其实仔细想想,客户为什么会发火,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好。所以,当看到松下先生说“要把顾客的责备当成神佛之声,无论责备什么,都要欣然接受”,使我对客服工作又有了新的理解,多反思自身不足,勤思考我们怎样能做的更好。
3、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很难按照预定的计划获得成功。如果一个人做事能忍耐到底,即使原来的计划不成,周围情势的改变,也许会出现另外一条活路,也许和最初的计划相差很多,让然可以达到成功的目的。
松下先生一生起起伏伏,创业做插座不成功,却意外做风扇底座赚了钱。这段经历也印证了上帝在给你关了一扇门的同时,也给你打开了一扇窗,只要你能够坚持忍耐、持之以恒,总会有奇迹出现。
4、对卖不出去插座不悲观,仍然苦心继续努力,引来了底盘的订单。做事一定要有强烈的“执着”,绝对不可轻言放弃,但也绝对不可“执迷”,要有临机应变的灵活头脑。
上面一个感悟说要坚持,这里就要“推翻”了。执着和执迷,虽然字面意思很相近,但却意义不同。做工作或者任何事情,不可轻言放弃,要有强烈的执着信念,当然如果发现方向是错的,就不能再执迷不悟,要有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的能力。
5、常常有人说做生意有赚有亏。就在赚赚亏亏之间,事业会发展下去的。我可不这么想。我认为生意是拼出来的,做生意,下多少功夫,必定能获得多少成功。做生意是:景气也好,不景气也好,都能够巩固进展的基础。
以上是松下先生的原话,我最喜欢的一句:生意是拼出来的,做生意,下多少功夫,必定能获得多少成功。换在工作上,就是付出就会有回报,而且付出和回报的比例是相对应的。执意进取、拼搏向上,也正是我们碧桂园优秀人才中十大关键素质的要求之一——不畏艰难。在工作上下功夫,认真对待,总会有成果。
6、如果在我忙得团团转,穷的要命的时期,一个又一个地生孩子,会怎么样呢?也许为了照顾孩子而不能专心做生意,在发展上便会有不同的结果吧。
这段话是松下先生在描述结婚7年后喜得第一个孩子时写下的。这件事情和我们在职场上,尤其是职场女性,啥时候生娃也很相似。在事业上升期,到底是选择先结婚生孩子,还是晚点生孩子,对大部分女生都是一个考验。仿佛你选择了早早生孩子,工作上就会被拖累,无法专心投入工作;你选择事业稳定也许到了30几岁要孩子,又会面对身材不好恢复或者被人替代。不过松下先生的这段经历倒是告诉我们,在没有足够资金养活孩子的时候,最好先打拼事业,等到做好了准备,再迎接孩子的到来。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20
《松下幸之助自传》谁是松下幸之助?我很不以为然。妈妈说,“从别人成功的经历中可以汲取前进的力量、成长的养分。你读一读试试”。我抱着这本厚厚的书,竟然越读越有趣味,在三天的时间里就把它读完,松下幸之助的人生之路真是充满了吸引人的传奇。他的人生信条“上进的欲望就是成功的力量”充满了智慧的色彩,给人也无穷的启迪。
松下幸之助小时候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他不得不外出当学徒,比别人走过更坎坷的路。他自己创业,打击与失败接连而至,可他并不放弃,一步一步,把一个小作坊发展成规模宏大的松下公司,可以想象他付出了怎样的心血,怎样的努力!
在松下幸之助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满足”这两个字。在他小时候做学徒工时,由于他肯吃苦,又废寝忘食,16岁便有了一番成就。别人都挺羡慕他的,可他却辞去了自己的工作,选择自己创业,重新开始,这一点十分可贵。
在生活中,像松下幸之助这样的人并不多见,人们往往满足于自己现有的生活,失去了上进的欲望,活得庸碌无为。说到这里,我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满足”而感到惭愧。
记得有一次,老师发了数学试卷,我打开一看,“啊!又是97分。”“其实也不错!”我说道,心里沾沾自喜。“你真的这样认为吗?”同桌说道,“如果你能再仔细点,肯定能得100分!”确实是这样啊,每一次考试,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满足感,哪怕是考得不好,我也会为有人考的不如我而感到满足,却不曾去分析自己失利的原因,努力去弥补知识的缺口,要求自己下次考得更好。
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变了,变得不为自己的考试成绩满足,重新拥有了一颗火热上进的心,这本书真是令我受益匪浅。“上进的欲望就是成功的力量。”松下幸之助常常这样说道。没错,拥有上进的欲望,你就能积极进取,充满力量,不怕挫折,排除艰难,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21
松下寿险业务超过70年,经历了许多起伏波折,但在商场上的阿修罗,终于坚持到最后实现自己的理想“,以造福于人民”。这本书刚开始阅读,松下,我提不多,但仍然有很多的感情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什么读这本书?我认为其原因是,松下的成功,在于他的坚韧和耐久,是重型商用车的积累,即使是在纯文本。在他的自序的橘龟老师—父母的他的评价:“他是抱着一个人的高理想,任何困难和障碍,可以将在和平离开,并积极和强烈的耐力要被克服解决。”事实上,每个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这样的品质,关键在于他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职业生涯和他是否是这样的态度,坚持到最后,松下已成为为数不多。
童年设置的野心,这是松下公司的最宝贵的资产。目前,许多大学生,研究生工作多年仍不能给予准确的定位,漂移,长期浪费时间。松下的父亲早给他告诫:“要致富啊大以来的小学徒,并开始刻意的成功,不要气馁,要有耐心啊!”希望你将继续是学徒,经商后,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最好的公路之一,不改变方向,继续当学徒。“继续作为一个学徒,在未来的供应商行为。”松下提到在书中几次,父亲沮??丧反复告诫,然后成为了最原始的松下权力,特别是,他的父亲去世突然松下12的今年,老,此为1遗志说,鼓动松下的耳朵在面对困难。
诙谐松下成功独特的人才。6年在自行车店学徒,不够顺畅,住得舒服,每年有轻微的平衡,最后竟导致他荒谬的计划“的制定—从事电力业务的,当时他才15岁,他是在日本进入第二革命的早期阶段,因此提醒电机事业未来的乐观预测1910年行业,可以说是纯属偶然?眼睛或学徒经验?没有,我认为更多的人才。一个商业天才人才!
“这些预先建立预则废”。所以决定到大阪电气公司,勤劳聪明,好学的年轻22岁的松下电机事业的美好未来做电气督察,但在高峰期的原因,他辞去了这个好差事自决,这个时间,他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电气掌握基本技能,甚至能够开发电灯插座。所有决定似乎突然,但事实上,与他童年的野心完全一致,这是必要的技能和经验来完成原始积累,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所有的行动和决定的年轻,漂亮的东西,如果手到擒来。
为了从自力更生的决心,这是唯一的个人经验之可以品尝味道来形容凤凰的使用过程中,我想这是毫不夸张,他写道:“我没有任何方式愿意放弃这份工作,也没有神奇的公式来打开困境,但是,说来也怪,我不打算做其他工作。我的心底部,似乎有信心,对这项工作的未来,虽然站的忧虑无法忍受,但心里却热衷的改善和生产,这是无法使用常识的态度。“坚持认为,它是少数人的人,在这里看到的,感受到的冲击,你可以做一般是生活他工作中的困难,但也被认为是什么?
自收到的订单工作中,我们可能与一些熟悉的,甚至很多的想法和感受可以识别,作为第一款:“如果有人在最?后的耐心,即使原来的计划是不会改变周围的情况,也许会有是另一条活路,也许很多差异和最初的计划,你仍然可以达到成功的目的。“”我想:事情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附件,永不放弃,但绝对不是痴迷,应变灵活的头脑的一个临时机场管理局在权衡撤退,这是很难把握。“事实上,松下公司已经掌握了他的生活经验,需要多少时间,冷静和组成,选择撤退,多少倍经验,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篇22
《松下幸之助自传》谁是松下幸之助?我很不以为然。妈妈说,“从别人成功的经历中可以汲取前进的力量、成长的养分。你读一读试试”。我抱着这本厚厚的书,竟然越读越有趣味,在三天的时间里就把它读完,松下幸之助的人生之路真是充满了吸引人的传奇。他的人生信条“上进的欲望就是成功的力量”充满了智慧的色彩,给人也无穷的启迪。
松下幸之助小时候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他不得不外出当学徒,比别人走过更坎坷的路。他自己创业,打击与失败接连而至,可他并不放弃,一步一步,把一个小作坊发展成规模宏大的松下公司,可以想象他付出了怎样的心血,怎样的努力!
在松下幸之助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满足”这两个字。在他小时候做学徒工时,由于他肯吃苦,又废寝忘食,16岁便有了一番成就。别人都挺羡慕他的,可他却辞去了自己的工作,选择自己创业,重新开始,这一点十分可贵。
在生活中,像松下幸之助这样的人并不多见,人们往往满足于自己现有的生活,失去了上进的欲望,活得庸碌无为。说到这里,我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满足”而感到惭愧。
记得有一次,老师发了数学试卷,我打开一看,“啊!又是97分。”“其实也不错!”我说道,心里沾沾自喜。“你真的这样认为吗?”同桌说道,“如果你能再仔细点,肯定能得100分!”确实是这样啊,每一次考试,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满足感,哪怕是考得不好,我也会为有人考的不如我而感到满足,却不曾去分析自己失利的原因,努力去弥补知识的缺口,要求自己下次考得更好。
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变了,变得不为自己的考试成绩满足,重新拥有了一颗火热上进的心,这本书真是令我受益匪浅。“上进的欲望就是成功的力量。”松下幸之助常常这样说道。没错,拥有上进的欲望,你就能积极进取,充满力量,不怕挫折,排除艰难,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