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地理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地理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
一、地理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解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可以理解为:一是学习在学生的生活中所需的以及对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正确认识及相关的科学史知识;二是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的知识和技能。这首先要求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其次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重视地理学科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作用,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把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课堂延伸、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考虑学生在某一知识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活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等。例如,学完《地图》一节后,结合达标的要求,我让学生带来《泉州市交通图》,说出一些泉州市的旅游景点,让他们在图上设计出从自己家到目的地的最短路径和最佳游览路线,并说出可以乘坐的公交车。通过这种练习,强化学生的用图意识,使他们在遇到有关的地理问题时,会主动地到地图上查找,并逐渐养成用图的习惯。而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也进一步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再如,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有关“节日”里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又如,在“地震”教学中,书本中没有谈及怎样逃生,可以通过组织让学生讨论在教室、家中、商场等地应如何避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了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地理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促成学生的主体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有用。因而,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从以前的“以知识带技能、能力培养”转变为“以技能、能力带知识”;从传统的“授——受”过程转变为“教师引导激励——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素质和能力的发展”过程。现代教育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使他把结果记下来,而是要使他参与把知识建构起来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例如,在地图部分的教学是可以如下设计:
1、让学生熟悉校园,为画平面图做准备;
2、让学生回到教室,激励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
3、学生讨论、汇集在画平面图中遇到的问题;
4、师生共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绘制平面图的一些基本技能;
5、学生交流感受和经验。这样处理,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地理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2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应该是能够培养学生学会用“地理眼”来认识和欣赏这个世界,成为有见识、有胸怀、有思想、有担当、有行动力的未来公民。经过几天的线上培训,我对地理教学有几点领悟。
1、做好教学准备
认真研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xx年版)》,领会地理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只有读懂读透课标,才能做到真正的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水平,着眼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育。
2、教学联系生活,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作为地理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个课时的内容,把握教材内容前后的衔接,并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教学还应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活动更灵活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做的真正的教好教材,用活教材。
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底部不只是玄幻的远在天边的存在于之上的知识,而是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并且,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例如:人地和谐的发展观;热爱祖国的情怀;欣赏祖国大美河山的眼光。
3、合理规划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生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教学计划要科学、合理、有梯度性,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地理基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4、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营造平等、开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运用地理语言加以表达,解决地理问题。不管是课上或是课下,都要充分的鼓励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表达,让其觉得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上轻松愉快、有信心、有看法、敢表达。
5、组织别样课堂活动
可以通过地理实验、地理小制作、分角色辩论、研学旅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地理问题,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6、注重教学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从教学角度来说,应当评价教师自身教学的得失,方式包括师评、互评、自评等形式;从学生学习角度来说,教师不能以“成绩唯一论”来衡量学生的表现。
应当通过学生多方面的表现综合评价,例如:学习态度,学习进步等,并还应当明白学生是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人,相信他们拥有巨大潜能。
7、作业形式多样化
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内容、单元、课时作业目标,精选作业内容。作业设计要坚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设计分层作业。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
地理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3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应该是能够培养学生学会用“地理眼”来认识和欣赏这个世界,成为有见识、有胸怀、有思想、有担当、有行动力的未来公民。经过几天的线上培训,我对地理教学有几点领悟。
1、做好教学准备
认真研读,领会地理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只有读懂读透课标,才能做到真正的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水平,着眼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育。
2、教学联系生活,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作为地理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个课时的内容,把握教材内容前后的衔接,并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教学还应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活动更灵活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做的真正的教好教材,用活教材。
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底部不只是玄幻的远在天边的存在于之上的知识,而是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并且,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例如:人地和谐的发展观;热爱祖国的情怀;欣赏祖国大美河山的眼光。
3、合理规划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生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教学计划要科学、合理、有梯度性,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地理基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4、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营造平等、开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运用地理语言加以表达,解决地理问题。不管是课上或是课下,都要充分的鼓励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表达,让其觉得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上轻松愉快、有信心、有看法、敢表达。
5、组织别样课堂活动
可以通过地理实验、地理小制作、分角色辩论、研学旅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地理问题,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6、注重教学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从教学角度来说,应当评价教师自身教学的得失,方式包括师评、互评、自评等形式;从学生学习角度来说,教师不能以“成绩唯一论”来衡量学生的表现。
应当通过学生多方面的表现综合评价,例如:学习态度,学习进步等,并还应当明白学生是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人,相信他们拥有巨大潜能。
7、作业形式多样化
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内容、单元、课时作业目标,精选作业内容。作业设计要坚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设计分层作业。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
地理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4
一、地理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解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可以理解为:一是学习在学生的生活中所需的以及对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正确认识及相关的科学史知识;二是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的知识和技能。这首先要求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其次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重视地理学科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作用,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把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课堂延伸、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考虑学生在某一知识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活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等。例如,学完《地图》一节后,结合达标的要求,我让学生带来《泉州市交通图》,说出一些泉州市的旅游景点,让他们在图上设计出从自己家到目的地的最短路径和最佳游览路线,并说出可以乘坐的公交车。通过这种练习,强化学生的用图意识,使他们在遇到有关的地理问题时,会主动地到地图上查找,并逐渐养成用图的习惯。而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也进一步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再如,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有关“节日”里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又如,在“地震”教学中,书本中没有谈及怎样逃生,可以通过组织让学生讨论在教室、家中、商场等地应如何避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了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地理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促成学生的主体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有用。因而,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从以前的“以知识带技能、能力培养”转变为“以技能、能力带知识”;从传统的“授——受”过程转变为“教师引导激励——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素质和能力的发展”过程。现代教育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使他把结果记下来,而是要使他参与把知识建构起来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例如,在地图部分的教学是可以如下设计:
1、让学生熟悉校园,为画平面图做准备;
2、让学生回到教室,激励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
3、学生讨论、汇集在画平面图中遇到的问题;
4、师生共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绘制平面图的一些基本技能;
5、学生交流感受和经验。这样处理,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地理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5
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和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就是我在学习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
首先,我了解了新课程新在哪里,它与老教材的主要区别是:
一、理念上新;
二、方式上新,表现在逻辑上比较独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学科的价值,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提高三角形的重心,体现学生的认知能力,体现教材的灵活性、时代性、多样性、选择性,这四个特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体现了学科价值的整体性。
地理课程均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总目标。重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强调理性认识地理环境,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掌握并且能运用地理原理。地理技能要求学生独立掌握与运用,如地理实践观测、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技能等。
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基础之上的递进。初中地理学习主要关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鼓励积极探究。高中重视自主合作学习,倡导探究学习和各种形式的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思维能力与地理学习能力方面更突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侧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关注培养学生具有更高层次的`探究能力、更高要求的收集处理地理信息能力。
注重地理案例教与学,强调掌握学习方法,重视地理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迁移与运用。
在处理高中教学问题中,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以下要求:
1、树立牢固的课程意识。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任何课程都是需要教师去执行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自己的学识和人生经历融会到课程教学中去,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课程,用自己的才华来创造课程。不要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
2、树立新的课程观。作为教师,要使学生真正地学好,必须树立一种大课程观,使教学不但通过教材来体现,更通过广泛的资源建设来体现。不但通过课堂来体现,更通过课外活动来体现,不但通过学习具体的知识来体现,更通过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来体现。要求教师要有敢于突破“教材本位”和“教师本位”的课程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树立整合的课程观。
3、更新教师的知识观。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性质、价值和规范等根本看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观。过去课程理论强调知识是第一位的,强调完整的学科体系,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侧重知识的训练。在教师看来,课堂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新课程观下都属于知识范畴。
地理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6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了,我已经从事初中地理一线教学工作14年,经过多年的对现行地理教材的研究和执行,我是期待一次课程标准变革的,果然变革来了。
为什么我会期待一次课程标准的变革呢?在山西省大同市初中地理学科成绩不计入中考,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被动的因中考而获得的那一部分——而对于现在的初中学生来说,被动的学习动力是主要的,因为主动的学习动力很少。现在,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不需要经历选拔考试的,加上学生的父母上学的时候社会上的学习风气比较宽松,同时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父母没有通过激励孩子刻苦学习来实现家族命运转变的`需求,因此现在大多数小学生家长是不对孩子的学业做长远规划并因此培养孩子的理想抱负的。而不参考中考的现状,让初中生自然的优先学习中考科目,初中地理学科要想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必须发挥出其学科魅力——这一在当前教材中比较难体现的点来。因为当前教材似乎侧重于给初次接触地理学科的初中生们展示比较全面的初级地理知识体系,而忽视地理在生活中能发挥的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
认真读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前半部分,对第二部分“课程理念”第4点感受颇深,其中提到的“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积极开展地理户外实践”让我看到了希望,在“附录2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参考示例”中我找到了令人兴奋的“学习活动设计”,“探索太空,筑梦航天”作为一个对“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延伸,可以结合我国的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帮助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同时极大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也会起到影响,学生们会受到一个宇航梦!
在“附录1地理学习活动示例”里,“示例5”让我拍案称奇。如果我们正面的带领学生来学习区域,学生的感觉是被带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非常的被动,兴趣更是无从谈起。这个活动的设计的妙处是通过“划区”让学生明白了分区学习地理的必要性,也能让学生明白按区域学习地理是一种方法!任务就是“划区”,根据地形图或气候图来划一个区。在选定一个区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区域范围越大包括的内容越复杂,范围越小,内容越具体、详细;而之所以依据地形或气候可以划出一个区,说明这里是因为地形或气候而与周围不同,证明地形或气候是自然环境中很重要的要素!分区之后,对区域自然环境进行进一步全面认识的时候会发现这个区域与周围不同的气候或地形是受什么因素影响才呈现出来的,综合思维得到锻炼。对区域经济和人们生活的认识会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当地的人类活动是否实现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人地和谐观会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