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发现母亲》读后感

2024/08/29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发现母亲》读后感(精选2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

天下只有不是的父母,没有不是的孩子。母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岗位,她站在整个民族的最前端。

——题记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

这是一部能够引人共鸣共思共感共叹的书,阅读之后让人的心久难平静回味无穷的书,因为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强盛兴衰密不可分。的确是一部天下人都应该共读之的书。而不仅仅是母亲。

全书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阐述了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母亲的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书中作者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旁征博引用许许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证了母亲的伟大和母教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阅读的过程就如同是在浏览一座关于女性关于教育的博物馆,作者像一名讲解员,深入细致的讲解女性作为母亲在教育方面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现代女性应该怎样肩负起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同时也分析了现代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作者经过认真考查发现在唐宋时期女性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甚至高于现代。比如唐宋八大家中,几手每个人都有一位识书达礼的母亲,他们的成名与母亲从小的教育不无关系,欧阳修之母更被称为千古名母,欧母画获的故事流传至今。

在唐代上至妃嫔下至百姓之女多能读书识字,能诗善文,就连当时的名妓也都是以才情出众而不是以色情。作者认为那时的国富民强与重视女性教育有直接关系,因为母亲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对孩子的教养。但中国毕竟是个男尊女卑极其严重的国家,唐宋之后女性教育与日俱下,女性所受到的教育多是为了男性的利益,之后女子无才便是得大行其道,禁固女性智识发展,用束胸束腰缠足束傅女性身体的发展,女性不能受到良好教育整体素质不断下降,导致整个民族素质的衰退,其实“东亚病夫”的历史就是“东亚病母”的历史,没有聪慧健康的母亲就没有智识超群身体强壮的孩子,一个民族的未来就是暗淡的。

作为新中国的女性应该是极其幸运的,现在的女性普遍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母亲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的程度却并不是普遍的。许多女性在社会所承担的诸多角色中恰恰忽视了母亲的角色,接受过教育的母亲只是为了自身能在社会上和男性一拚高低,并不是为了教育孩子。

在《发现母亲》中,作者提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的作用要在90%以上。”“女人的名子叫母亲,母亲能顶半边天。”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有那位女性能比她的工作更忙,以至于不能照顾孩子。如果因为工作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是最错误的选择,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毁掉的一生却是永远没有人能弥补的,对于母亲工作孩子应该兼顾,如果不行,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孩子。即然生下孩子就要为孩子负责,也是为国家负责,把一个合格的人送进社会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

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母亲要有足够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怎样重要的便命。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是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不能教育出一个聪明而具丰富精神素养的孩子的。今天的母亲在现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如果还不能为孩子的成长负起责任那就是不能原谅的错误。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

两年前侥幸工作调动之际,颇懂我心思的友人送至一本林格先生的《青年教师成长之旅》,摆至案头已成尘封的记忆。

读书重要的心扉在学校明德阅读能力提升项目的督促下悄悄开启——我谓曰“静悄悄地花儿秋日开”。

轻轻掸去封面上的灰尘,原来这是一本书目简介,其间提到的五十四本书,自己居然看过的不到三本!我汗颜,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我惭愧,居然仍未认识自己依然还是深井之蛙。

儿子在九月一日那日书包一背、胸脯一挺,满怀憧憬地成了一名光荣而神圣的小学生!为儿上学方便,我搬出了和婆婆同居的家另开炉灶,也因此成了一位身肩百职的郑重母亲!

角色需要,在林格老师书目的指引下,王东华先生的《发现母亲》走进了我的眼界,走进了我的内心,走进了我的生活!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

母亲,这个名字的特色唯有“神圣”二字可以担当!母亲,这个角色的失职将铸成对孩子永远的愧疚!

一、她是孩子身体健康的营养调节师!

当孩子还没有着落时,母亲的身体素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孩子身体的将来。你是否好好爱护着儿子的襁褓——子宫?你是否科学饮食,善待着自己的身体?你有不良的嗜好吗?你是不是为了自己的享受任意糟蹋着自己年轻的躯体?你是否想到自己最终会是一位母亲?

当孩子孕育,饮食、心情、运动、休息乃至胎教等等,我们想到这些对孩子有多重要了吗?我们身体力行着做一名合格的准妈妈了吗?我们的自控力能配得上妈妈这个温馨的称谓吗?想起儿子十月怀胎,有一件事我无不后悔!当儿子被查出眼睛弱视时,不得不怀疑这是因为自己怀孕期间看电视距离太近。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粮!殊不知现在的妈妈有多少天生无奶或奶不足,原因固然多多,但一定也和自己长期的生活习惯有关!更有甚者,为了自己的美丽苗条或是安逸,残忍地剥夺孩子吃奶的权利!当孩子个子矮小时,却又大吃特吃各类补品,这时的我们是否想过自己曾经的不义?

二、她是孩子品格的塑造者!

一个好的母亲胜过100个学校的.老师,母亲的素质、性格最直接的影响孩子,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大多数的时候,孩子与母亲交流的时间比父亲多得多,母亲的影响也就大得多,尤其在孩子初中以下的时光。母亲的优点,缺点,尤其是突出的优点,缺点将在孩子的一生里产生不可磨灭的烙印。

一个暴躁的母亲是很难养出彬彬有礼的孩子的,一个爱好低俗的母亲是很难引领孩子步入高雅的,一个心胸狭窄的母亲是很难塑造出宽宏大量的孩子的……

母亲是第一个在孩子心灵的白纸上写字的人!就让我们端端正正地写下每一笔吧,因为那是孩子的将来。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3

“江山是银,母亲是金。”母亲不光是生育孩子的生身之源,更是人格和品质塑造的第一老师。“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

读罢这本书,这两句话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一直努力想做个好的母亲,阅读过后并仔细揣摩,我懂得了: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母亲要有足够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怎样重要的使命。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足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教育不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的。

“我要做一个向伟大迈进的母亲!我要向优秀老师看齐!”这是我读完《发现母亲》后心底发出的最强音。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4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字眼,是爱和无私的代名词,她包含着人类情感中最无尽的关爱、温馨、教导和付出。当我拜读了王东华的著作《发现母亲》之后,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这确实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发现母亲》是作者呕心沥血十几年的研究成果,全书从文化、社会、历史、教育等不同学科角度,深刻揭示了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用许许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证了亲子教育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母亲和孩子如同土地与树苗的关系,树苗的成长取决与土壤的肥沃程度,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正如德国伟大的教育学家福禄倍尔所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作为母亲,不要以为只有在同孩子谈话、说教和命令他时,才是进行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母亲的习惯、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待人接物等,这些平常生活中很难注意到的细节都对孩子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教育意义。

当前,教育始终是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埋怨孩子学习不好,孩子太笨……,但是作为父母,我想问问,你对孩子又做了多少呢?难道孩子天生就是笨蛋吗?我们很多时候缺乏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引导,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忙将孩子锁在家里而无人看管,有的父母出外打工长期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还有的父母干脆给孩子弄个月托,一周或是一个月都难得见上孩子一面。等到孩子养成坏习惯或是学坏了,就体罚孩子,难道这仅仅是生活和社会压力造成的吗?更多的是父母放弃教育子女的权利。在我脑海里有这样的记忆:只要你听话,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给你买好吃的,带你出去玩。“听话”和“好好学习”成为衡量一个孩子优劣的标准,忽视了最起码的品德素养教育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或许正是因为亲子教育的'失败才导致中国一百多年来始终与诺贝尔奖无缘,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深刻反思吗?我想,作为一个母亲,工作和孩子教育孰轻孰重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但无论如何都应该更多的偏向于孩子。即便两者不能兼顾,也应毫不犹豫的选择孩子,把一个合格的孩子送进社会是比工作更重要的事,这也是一个母亲最成功、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家庭是最好也是最高的学府。”“一个瞽母胜过一打特级教师。”读完后再回味书中的这两句话,真是振聋发聩,也给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女人成为了母亲并不意味着使命的结束,而是使命的开始。从孕育生命到分娩生产,生下孩子只是使命的第一步,把孩子抚养长大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路很长很艰辛,教育的责任比生育更重大。当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国人生育观念的转变,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教育孩子成了一个家庭最大的难题。很多父母宁可花高价钱给孩子请最好的老师,上最好的学校,也不愿意亲自教育孩子,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一件事情。其实只要父母稍微留心,就可以发觉、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只要言传身教早期改正,就会事半功倍。虽然后天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至关重要,但学校那么多的孩子,等老师发现问题了,通常都有点晚,再让孩子改正,就会事倍而功半,亲情教育缺失造成的影响有时候永远无法弥补。

读罢《发现母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很庆幸在我即将成为母亲前读了它,希望每一位为人母或是准妈妈都能好好读读《发现母亲》这本书,只要你愿意从上网、逛街的闲暇时间中挤出一点点时间,从书中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最后,衷心的祝愿每一位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位好母亲。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5

当我接触到这本书时,我就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地震撼了。这本书值得每一位女性共读。更是一部天下人都应该共读之的书,而不仅仅是母亲。

阅读之后让人的心久难平静回味无穷,因为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强盛兴衰密不可分。“江山是银,母亲是金。”母亲不光是生育孩子的生身之源,更是人格和品质塑造的第一老师。“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读罢这本书,这两句话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孩子的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阅读的过程就如同是在浏览一座关于女性关于教育的博物馆,作者像一名讲解员,深入细致的讲解女性作为母亲在教育方面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现代女性应该怎样肩负起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同时也分析了现代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在这本书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母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也从这本书中学到了教育方面的一些理论。养牛、养鸟、养鱼、养花都要懂得专门的方法,而养孩子呢?王老师的反问正道出我国育儿的欠缺之处。我们什么时候想到要为即将到来的一个生命去打电话咨询,去购买一本书籍,去拜访一个教育成功的母亲呢?在今天,什么都在讲品牌,可是谁注意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谁注意到了这个世界——母亲这个本质呢?孩子是活的,教育也应该是活的,它应该同孩子一道成长,孩子成长的筝线应牢牢地捏在母亲手中。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学校学习,原来是自己没时间照顾孩子,或者说为了孩子上寄宿制学校而拼命忙于挣钱,这不仅不表明你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恰恰相反,却表明了你对孩子教育的无知。如果说自己没时间教育孩子,那就是说自己没时间做人。因为自己的做人正是教育孩子的教科书。

写的太好了,读到这些时,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现实,有多少家长不是自己图省事把孩子送来,把对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了学校,交给了老师,纵然再高明的老师也无法替代一个母亲的位置啊!越读我越想建议我班甚至我校乃至全社会的家长朋友们都来读读这本书。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6

参加了的幸福家庭读书会以后,认识了更多的一同读书的妈妈,大家一起谈共读的书目《发现母亲》,谈收获,谈体会,谈感悟,谈得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特别是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妈妈 ,大多数都很焦虑,不论孩子处在哪个状态之下,少有妈妈可以做到淡定喜乐。

孩子不学习且性格叛逆,妈妈当然是最焦虑了,爸爸埋怨妈妈不学习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没有慧心、不会教育孩子,让自己不能专心在外做事,让自己在优秀孩子的家长面前压力山大;孩子反感于妈妈不懂得自己,生活中控制自己太多;妈妈总是遗憾于当孩子小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孩子大了,一筹莫展,不知道怎么做是最好的,正如手中的小鸟,捏得紧了怕捏死,捏得松了怕飞走,捏得松或紧的家庭,都有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向左还是向右,妈妈们困惑无解…… 孩子爱学习但性格敏感的孩子,妈妈的心情总是小心翼翼、提心吊胆的,生怕忽视了孩子身心任何的不适造成无法弥补的恶果,生怕一句话说得不合适、一件事做得不妥当,影响了孩子的心情和学习;孩子一句“我抑郁”,妈妈惶恐不安;孩子追问“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妈妈到处问询……虽然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但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般的孩子,有胆量拿青春赌明天,可是已经见过身边一些失败父母和孩子的痛苦,妈妈不敢赌,更是输不起。

孩子不学习但性格阳光的孩子,妈妈担心在这样的社会体制下,孩子没有专攻的术业,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孩子还有无可能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即便是孩子拥有良好的品德,但面对孩子找工作的种种不易,面对孩子创业的`诸般压力,妈妈仍然是担心不已。在孩子最应该学习的年纪,没有让孩子爱上学习,似乎就是没有教育好孩子,似乎就是妈妈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孩子爱学习且性格良好的孩子,妈妈担心孩子能不能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能不能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能不能交到心仪的女朋友,能不能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中年妈妈到底怎么了?看看那些各式各样的家庭教育培训班上80%以上中年妈妈的身影,看看那些咨询室中中年妈妈伤心的泪水,品品那些对中年妈妈嫌弃的戏称…中年妈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挽救自己,才能无愧于孩子,才能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现在的家庭教育,主张从父母做起,从妈妈做起,方向是不错的,但妈妈既要工作,还要做大量的家务,还要承担孩子学习的很多事务,还要承担单位和社会的“嫌弃”,这样的妈妈如何不焦虑?这样的妈妈如何优雅,如何智慧?中年的妈妈要懂得一点养生保健的常识,孝顺双方的父母,照顾日渐老去的亲人。中年的妈妈要学习一些工作上的新知识,否则老公嫌弃,单位的年轻人小瞧;中年的妈妈要学会化妆,打扮得体,否则被戏称为“黄脸婆”、“老女人”;中年的妈妈要学会成为厨房达人,否则,全家人的营养和健康责任谁来承担?中年的妈妈要为儿女带孩子,以前是一个,现在是两个,否则怎么实现优秀二孩子的目标?

中年妈妈承担的太多,中年妈妈太累太难,如何让妈妈优雅地教育孩子,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你准备好了吗?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身为孩子的你,每天给妈妈打一次电话,每星期为你的妈妈洗一次脚,每个月为妈妈做顿饭……身为丈夫的你,从现在开始,每次出门给妻子一个深情的拥抱,每次回家给妻子一个温暖的笑容,每次在外应酬给妻子一个甜甜的问候…让中年的妈妈不要那么累,让中年的妈妈即便是累但是快乐着……让快乐幸福的妈妈,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老人,有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孩子,如果是这样,全民的幸福,和谐的社会,强大的国家,有谁可以阻挡呢?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7

母亲,是一个伟大的称呼如何认识母亲这个重大角色,《发现母亲》一书,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

认为,人的生产是一切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母亲才是创造真正动力。虽然她在体力上抵不上一个男子,可她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同时她也可以把孩子教唆成无恶不作的杀人犯。在孩子的成长上,母亲的作用占90%以上。只要母亲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对孩子带来消灭性的损害和打击。仔细观察,我们能够发现成功人士的身后往往有一位优秀的母亲:

宋代的贤相张浚,幼时丧父,母亲计氏矢志苦守,孤儿寡母,度日艰难。但张母端正平直,治家教子有方。张浚刚会说话,母亲就让他诵读父亲生前写的.文章,到他能记事,就告诉他父亲的言行,“无顷刻失教”。所以张浚幼时就行止端正,走路腰板挺直,目不斜视,说话不打诳语,他20岁刚行冠礼,就进了国子学,母亲送他远行时哭泣着说:“我们孤儿寡母,门户寒微,你只能靠自己成才立业了,你应当把你祖父和父亲的事业时刻挂在心上。”并书写了数十条诫语送给张浚。后来张浚一生不断进取,爱国重贤,官至宰相。他力主抗金,重用岳飞、韩世忠等。绍兴八年,金使以招谕为名南下议和,他不顾自己遭贬永州的逆境,连上五十疏表示反对,为后人所推崇。

一个寡母带着孩子,其生活之艰苦,可为世人所想象,却能在如此之逆境中把孩子培养得如此之优秀,可值得现今为人母者去思考。现在有很多母亲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职责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母亲对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极其重大。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8

一本由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发现母亲》深深地打动了我,引起了我的沉思。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读罢这本书,这两句话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可是这个未来跟我们的母亲是分不开的,这个花朵的开放离不开母亲的浇灌,早晨的太阳仍然需要母亲来托起!教育的艺术便是风筝线的艺术,即使远在天边,那风筝线还紧紧地握在母亲和教师的手里。只要稍微注意我们所熟悉的伟人和名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对自己人格发展的重大影响。母亲虽然学历不高,却十分重视对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日常学习,她都能身体力行,用行动教育我们凡事都要认真做,来不得半点马虎。现在回头再想,她虽然不会讲太多的大道理,却用勤恳工作换来的赞誉和无数奖状影响着我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可以说是我们心目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得到了这样的启发:身教重于言教,身教是告诉孩子怎么做,言教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还要重视“习育”——行为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从最微乎其微、最司空见惯的事情入手,培养孩子最根深蒂固的习性,用爱心与耐心去感化孩子的灵魂,使孩子能茁壮成长。

“我要做一个向伟大迈进的母亲!我要做一个向优秀看齐的教师!”这是我读完《发现母亲》后心底发出的最强音。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9

看到《发现母亲》里的情节,很多父母的高要求,严厉,吝啬爱的付出,发生了许多悲剧。本来应该是最亲密的母子、父子,却成了死敌、成了他们手下的亡魂。我们应该反省的是什么呢?虎毒不食子。

为何父母会亲手杀害自己的孩子?值得我们每个为人父母者深思。哪里出了问题呢?教育?谁的教育?哪里的教育?我想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我曾看过一段演讲,说孩子上了中学,中学老师说你们小学老师是怎么教的?上了高中,高中老师说你们初中老师怎么教的?上了大学,大学老师说你们高中老师怎么教的?追本溯源,还是我们父母怎么教的'?

在很小的时候,记事就听爷爷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父母在三岁前没有教好,那么就有点棘手。三到七岁还没有教好,就不好再改了。可是我们就不去纠正了吗?不,我们是父母,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我们自己的孩子改掉他的坏习惯,让他们走上正轨。这个过程,需要父母耐心、细致、智慧的应对,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待我们深爱的孩子。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0

做了二十年教师,一直觉得自己懂教育,可拜读了王华东的《发现母亲》后,我如坐针毡,因为我又发现了自己的浅薄。一般会被认为,《发现母亲》是一本讲早期教育的书,倒不如说它是讲全面教育的书,作者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发现了母亲的伟大作用--“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或者说:“左右国民命运的是母亲的育”,“母亲,只有母亲,才是创造历史的正直动力”。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学校教育,《发现母亲》让我找到了那些学校教育顽疾难以治愈的症结----家庭教育的薄弱。

《发现母亲》让我对家庭教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这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国上下从教材到教育理念,从教育方法到教育设备等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教育的确在改变,而且已初见成效。但是,受王华东老师的启发,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少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家庭教育。我们不妨做个试验,把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学习生涯中的老师换一换(可以换换班级)也就是换成同时代的其他教师,我想结局一般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同样环境下,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都是统一的,老师的素质虽有高低之分,但是相差不会很大,每位老师最低标准也要拥有教师资格证。而如果把一个刚生下来的孩子送到一个不同环境的家庭里去养育,孩子将来的结局肯定会与亲生姐弟大相径庭。我们都能看到,从一个家庭里走出来的几个孩子都有惊人的相似,除了遗传素质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后天接受了相同家庭教育的影响。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各级的政治机构、专业机构在引领,有众多的家长和监督部门在监督,这些都促进了学校教育的质量。可家庭教育呢,有哪个专业机构和部门在监督评价检查每个家庭的教育情况呢?父母教育水平提升只是一种自发行为,其家庭教育的效果自然相差悬殊。所以,我国的家庭教育的水平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人的素质的提升。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下,人才才能大批地涌现,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否则,再好的学校教育也像一个跷脚走路的残疾人,它永远难以发挥出速度和水平!《发现母亲》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用他自序中的话:“愿天下人共读之,不仅仅是读这本书,甚至就不是读这本书--而是读父亲、母亲这样的大书,而是读做人、做高尚的人这样的大书。因此,不仅愿天下人共读之,更愿天下人共勉之、共行之。”教师要做母亲。自从有了学校组织,无论是教育家还是普通百姓就逐渐把学校教育神化了,特别是父母,把学校教育当作孩子成长成才的必然方式。

《发现母亲》用理论和实践证明:母亲才是孩子教育的源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地,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源头。学校教育不是孩子教育的源头,但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像母亲,教师要做母亲。班级教育从前苏联兴起以来,世界上盛行学校班级教育,这是教育普及的结果。于是,教育者的'研究逐渐转入班级教育的狭小范围,教育家以及教育实践者过多地关注的是整体、是全体,造成了对学生个体注意的冷漠。随着研究的回归,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个性成长的要求。今天我们大力倡导好实施对学生个体、个性的研究,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那么我们的教师必须学会首先做母亲,即使你不是母亲也应该从母亲的育儿那里来学教育的技术好方法,历练母爱襟怀和母爱的艺术。像母亲那样对孩子,以此为基础的教育首先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教师的爱更可能解开学生的生命密码,学生会像相信母亲一样依恋、热爱教师。我们是做教师的,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学生当成是我们的孩子般的来爱护、教育。读了此书,有3点很值得共享。铃木镇一认为要改掉坏习惯是不可能的,唯一能做的便是培养正确的习惯以超越它。确实是,一个坏习惯是很难改正的,他是学生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特别是坏习惯往往有它优越舒适的特性,很难让学生一次改正,但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过程,经常的在孩子的耳边提醒,以督促他们形成好习惯,超越坏习惯,我想经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也许就能体会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了。家校结合的方法:冷静的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错误,启发孩子理解老师的心情,指出老师是关心和爱护他的,老师虽然生气,只要他认真改正错误,老师就会欢迎,同时,母亲要把孩子改正错误的决心转告老师,让老师对孩子不抱成见。对孩子的进步充满信心。

书中倡导的好:教育应该同孩子一道成长!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之一,我们也该一道成长了,给自己的孩子做个榜样,更给身边的孩子做个榜样我也从这本书中学到了教育方面的一些理论。比如知识与智力的关系:智力同知识并不是完全不同的,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智力是获得知识的能力。比如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老师讲解水的知识时,孩子们接受到的程度各不相同,有的认识快,理解快,记得牢,有的接受慢,理解浅,记得少,明显地表现出智力的差异。即使记住了,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不一样,文彦博运用它去树洞取球,司马光运用它去砸缸救人,曹冲运用它去称象的重量。对水的认识属于知识,而掌握和运用这种知识的能力才是智力。知识和智力虽是不同的范畴,但相互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等必要条件,而智力的发展又能促进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智力则是质的问题,知识是量的问题。学生的智力教育不在于获取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尽管获取知识也是一种结果,但绝非是目的。如果把知识和智力的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中,那就不只关注知识的积累多少,更要关注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是否发展了智力。举例来说,我在引导学生背诵精彩句段和古诗词时,往往我注重的是学生记住了多少古诗词。今天看来,如果记住了古诗词,不会运用,那等于储存了垃圾,因此,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背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积累和运用,这才是教育目的。为此,我在引导学生记忆和背诵古诗词时,应该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表达已积累的古诗词,同时,还要学会运用已经背诵的古诗词来自己创作诗词。这样,就会使积累和创作相结合,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当然,明了了这个道理,在语文教学中,都要建立一种发展学生智力的理念。学习生字,教学目的不光是记住生字词,更重要的是学会自己认字、解字、记字;理解课文内容,不光是要会读,还要在读的过程中去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读出问题,读出自己。只要心中有“高度”,学生也就一定能达到这个“高度”!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1

母亲,是一个伟大的称呼,当每个人见到这个词时,内心都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而当我有幸读到发现母亲这本书时也是这样,心里暖暖的,而如何认识母亲这个重大角色,《发现母亲》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

《发现母亲》这是一本由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全书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阐述了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母亲的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书中作者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旁征博引,用许许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证了母亲的伟大和母教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阅读的过程就如同是在浏览一座女性关于教育的博物馆,作者像一名讲解员,深入细致的讲解女性作为母亲在教育方面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现代女性应该怎样肩负起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同时也分析了现代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书本封面的两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赫然映入我的眼帘,也是作者在这本书中最有价值的体现,读罢这本书,这两句话贯穿全文,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一个幼儿园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未来的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记得我们伟大的毛泽东同志说过,你们就像是早晨8、9点钟的太阳,这个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看古往今来,国家、社会对孩子的期望是很高的,孩子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孩子的希望就是社会的希望。这个未来跟我们的母亲又是分不开的,这个希望的实现与否离不开母亲的栽培,早晨的太阳仍然需要母亲来托起!孩子的教育与成长便是生活中的风筝线,即使远在天边,那风筝线还紧紧地握在母亲的手里。只要稍微注意我们所熟悉的伟人和名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当今社会重视教育的越来越多,许多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长大能当龙凤,这样的愿望当然是好的,值得肯定的。但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却不是每个家长能真正明白并真正做好的。这样的父母数量不在少数。一方面一厢愿的希望孩子才,一方面又不知如何去做。更有一些采取了极端不合孩子心理特征的强硬手段。近几年我们看到因为教育孩子而发生了多少悲剧,有对孩子打骂的,也有百依百顺的。不断报导的孩子自杀事件,孩子离家出走事件,他们本应是鲜艳的花朵,本应是父的希望和家的未来,本应在长大后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和家庭的义务。可是却在生还没有起步时就惨遭毁灭,如同航船还未起锚就己翻沉。家庭、学校、社会在孩子长的过程中都应该担负起责任,去教育孩子们,这也是孩子们应该得到的权利。

孩子教育的第一步更是关系重大,那就是孩子长的家庭和孩子的父母。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无比圣洁的,心灵如雪一样纯净,面对这样的孩子作为父母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是否诚惶诚恐的想过你要拿什么给予你的孩子。你该为孩子做些什么,你要把孩

子教育怎样一个。这绝不是给孩子最好的物质就可以做到的,更不是用很多的金钱可以买到的。

身教胜于言教,比身教更重要的是一个家庭的家风。我们每个人从不同的家庭中走出来,无不带着各自家庭的印记。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民族有传承的文化,一个家庭也有家庭应该崇尚的价值观,在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便打上了一个家庭的印记。我们经常与一些孩子的家长交流,交流中我们会发现孩子家长的行为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有的家长表现的没有教养,他的孩子必然也是那种顽皮的孩子,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遗传,而是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耳濡目染。相反,一个有责任的家长,即使孩子身处非常不利的环境或者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也能以一个家长的责任化解不利因素,使孩子在家长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回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对自己人格发展的重大影响。母亲虽然学历不高,却十分重视对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日常学习,她都能身体力行,用行动来引导和教育我们凡事都要认真做,不仅是对社会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现在回头再想,她虽然不会讲太多的大道理,却用勤恳工作在左邻右舍中换来的认可和无数赞美,影响着我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可以说是我们心目中最值得尊重的人生导师。

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得到了这样的启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母亲作为孩子的人生第一老师,许多东西都是孩子第一时间从母亲身上模仿学习出来的。一个孩子长大后对社会是否有贡献,是否成为对国家有用之人,关键就是我们的母亲,“母亲”是一种职责,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份职责??就像作者所说的,“伟大人物的塑造都离不开伟大的母亲,母亲是孩子的总师”。

读罢《发现母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很庆幸在我即将成为母亲前读了它,希望每一位为人母或是准妈妈都能好好读读《发现母亲》这本书,只要你愿意从上网、逛街的闲暇时间中挤出一点点时间,从书中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最后,衷心的祝愿每一位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位好母亲。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2

在《发现母亲》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迹。有一位母亲,肚子里怀着宝宝,她骑电动车在过马路时,与一辆小轿车相撞,她被撞倒一米多的空中,就在即将落地的一刹那,她保持着用双手捧着大肚子,用头和膝盖着地,顿时头部鲜血直流。路上的人看见了,赶紧叫了救护车。后来人们惊奇的发现,这位母亲的脸虽然毁容了,但是肚子里的孩子却正在安详地睡着,丝毫不知母亲经历的危险。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她明知这样做轻则毁容,重则丧命,却宁可牺牲自己也要让孩子好好活下来。还有很多母亲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也都用舍弃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保住孩子的生命,是伟大慈祥的母爱让她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我们今天还做了一个游戏。一条船上坐着爸爸、妈妈、姥姥、我和弟弟。船要沉了,只要每次把一个人丢到水里,船就会在上天的保佑下向岸边靠近一步。我不喜欢这个游戏,觉得它很无聊,船上一共五个人,要抛下4个人,才能保全一个人的生命。游戏的最终结果是母亲和我在船上,母亲为了救我自己跳下了船。要是换作我,一定不会保留自己的命,要么全家人在一起同生共死,要么也会先救其他人。要不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3

做了二十多年教师,一直觉得自己懂教育,可拜读了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写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发现母亲》后,我如梦初醒。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

这是一部能够引人共鸣共思共感共叹的书,阅读之后让人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因为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强盛兴衰密不可分。的确是一部天下人都应该共读的书。而不仅仅是母亲。

全书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阐述了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母亲的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书中作者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旁征博引用许许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证了母亲的伟大和母教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阅读的过程就如同是在浏览一座关于女性关于教育的博物馆,作者像一名讲解员,深入细致的讲解女性作为母亲在教育方面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现代女性应该怎样肩负起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同时也分析了现代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作者经过认真考查发现在唐宋时期女性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甚至高于现代。但中国毕竟是个男尊女卑极其严重的国家,唐宋之后女性教育与日俱下,女性所受到的教育多是为了男性的利益,之后女子无才便是得大行其道,禁固女性的发展。

作为新中国的女性应该是极其幸运的,现在的女性普遍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母亲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的程度却并不是普遍的'。许多女性在社会所承担的诸多角色中恰恰忽视了母亲的角色,接受过教育的母亲只是为了自身能在社会上和男性一拚高低,并不是为了教育孩子。

在《发现母亲》中,作者提出:“女性的特点适合人口再生产,男性的特点适合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物质再生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的作用要在90%以上。”“女人的名子叫母亲,母亲能顶半边天。” 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教育孩子如此重要它关系着国家的兴衰,作为社会中的男性应该尊重女性创造条件让女性的功能回归,让女性都成为出色的母亲,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日本是一个极其重视母教的国家,许多女性专职在家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日本战后的迅速掘起和全国上下重视教育是分不开的。而在我国女性和男性一样在社会上平等竞争,让女性忽视了自己最重要的职责,耽误了孩子的教育。

这是严重的错位,女性可以工作但绝不可以忘记自己是母亲。母亲不论事业多么辉煌都不应放弃母亲的责任,许多成功女性以孩子的不成才为代价而倍受人尊敬,其实这正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居里夫人的成功无人能比但依然把女儿培养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哪位女性能比她的工作更忙,以至于不能照顾孩子。如果因为工作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是最错误的选择,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毁掉的一生却是永远没有人能弥补的,对于母亲工作、孩子应该兼顾,如果不行,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孩子。即然生下孩子就要为孩子负责,也是为国家负责,把一个合格的人送进社会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

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母亲要有足够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怎样重要的使命。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不能教育出一个聪明而具丰富精神素养的孩子的。今天的母亲在现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如果还不能为孩子的成长负起责任那就是不能原谅的错误。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也是必不可少的,父亲是房子,父亲是大树,为母亲和孩子撑起一片天,给母亲和孩子一个温馨可靠的家,让教育得以在家庭中顺利进行下去。父爱母爱是不相同的,父亲的教育和母亲的教育也是不同的,父亲是孩子走向外面世界的桥梁和依靠,他的教育让孩子认识社会溶入社会,父亲以他的人生经历和不屈的奋斗精神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走进陌生的社会。父亲和母亲的良好合作能让孩子得到更完善的教育。

“天下只有不是的父母,没有不是的孩子——母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岗位,她站在整个民族的最前端。”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4

母亲,是一个伟大的称呼如何认识母亲这个重大角色,《发现母亲》一书,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

作者认为,人的生产是一切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母亲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虽然她在体力上抵不上一个男子,可她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同时她也可以把孩子教唆成无恶不作的杀人犯。在孩子的成长上,母亲的作用占90%以上。只要母亲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对孩子带来毁灭性的损害和打击。仔细观察,我们能够发现成功人士的身后往往有一位优秀的母亲:

宋代的贤相张浚,幼时丧父,母亲计氏矢志苦守,孤儿寡母,度日艰难。但张母端正平直,治家教子有方。张浚刚会说话,母亲就让他诵读父亲生前写的文章,到他能记事,就告诉他父亲的言行,“无顷刻失教”。所以张浚幼时就行止端正,走路腰板挺直,目不斜视,说话不打诳语,他20岁刚行冠礼,就进了国子学,母亲送他远行时哭泣着说:“我们孤儿寡母,门户寒微,你只能靠自己成才立业了,你应当把你祖父和父亲的事业时刻挂在心上。”并书写了数十条诫语送给张浚。后来张浚一生不断进取,爱国重贤,官至宰相。他力主抗金,重用岳飞、韩世忠等。绍兴八年,金使以招谕为名南下议和,他不顾自己遭贬永州的逆境,连上五十疏表示反对,为后人所推崇。

一个寡母带着孩子,其生活之艰苦,可为世人所想象,却能在如此之逆境中把孩子培养得如此之优秀,可值得现今为人母者去思考。现在有很多母亲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职责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母亲对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莫扎特是成功的,但却绝不幸福,他的父亲逝世以后,他便过着乞丐般的生活,35岁便早逝了。帕斯卡是成功的,但却绝不幸福,他自己也说:“我18岁起没有一天不苦恼。”约翰罗斯金是成功的,但却绝不幸福,他自己概括说:“一般来说,我所接受的教育是错误的,是一件不幸的事情。”日本教育家黑田郎对此曾评论说:“艺术或学术的天才们,在父母的期待下接受了极端的天才教育,结果变得伟大。但是,许多人也因此而遭受灾祸,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使终生不幸。”这些天才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本身却是不幸福的,之所以如此,是人类在注意智力的同时忽视了更本质的精神的培养。因此,井深大说:“20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变化。我强烈地感到,迄今的教育仅把教育焦点集中在智力方面,只追求了‘一半的教育’,而忘却了培养精神或树人的‘另一半的教育’。如果从早期开始进行智力教育,肯定会培养出英才或秀才。但是,我发现,如果从增强智力的目的出发进行‘幼儿教育’则是错误的。总之,最重要之处,并非培养以知识为中心的智力,而应以培养精神、培养品德开始。我要再三强调的是,要把忘却了的‘另一半教育’置于首位,而可以把智力教育放在第二位”。

中国古代一直有一个“三不朽”说,即立言、立功、立德,立言是最低层次的,而立德则是最高的要求。进入立德这种境界,人会对这个世界抱一种感恩的心理:因为有千千万万人的创造,才会有我今日的一切;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年的历史,才让我经历了这个大千世界。每一个黎明,都会感谢上苍又多给了自己一天的创造,每一个夜晚,都会感到一种慰藉的满足。每一天都是以欣喜的心情经过,每一件事情都是以宗教的态度对待,他就还会为任何外界的诱惑所干扰,因此他一定会创造出最大的事功。对于立德来说,成才仅是结果,而决非目的。到了这种境界,便如老子所说:“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有了这种幸福观,莫扎特也许不会潦倒,帕斯卡也许不会早逝,尼采也许不会疯狂。他们会像马斯洛所选出的自我实现的爱因斯坦一样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样,早期教育不再是智力教育,而是这三者合一的教育,是保证人生幸福的教育,让人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都有一个如马克思赞颂林肯那样的一个幸福圆满的人生:

所以就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本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让人更深刻地认识到母亲的职责,认识到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乃至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此书是母教的一次自我反思,具有丰富的思想和信息,立论严谨、观点新颖,可读性、启迪性也很强,作者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名人的精彩案例,遣词造句十分精炼,完全可以当做一部文学作品来欣赏。

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教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学问,也是令许许多多父母困惑的一个大问题。《发现母亲》为困惑的父母解答了这一问题,给全天下的父母以及将成为父母的人上了一堂最重要的家教必修课。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5

读了这本书,作为一个母婴顾问,一个母婴护理培训老师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皮肤传爱、哺乳连心、母子感通、子宫心理、宫外孕育、脂肤性格”。这一系列的育儿真谛需要我们去传播、、、

从小我就一直坚信我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好的母亲,阅读过后并仔细揣摩,我懂得了: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

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是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不能教育出一个聪明而具丰富精神素养的孩子的。没有母爱,孩子就像插在花瓶里的花,虽然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我很庆幸在我还未成为母亲之前能够理解“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成人,我们回报了她们什么?她们现在积累的只有白发、皱纹、驼下的背、、、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6

首先,衷心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们教师一本价值不菲的《发现母亲》这本书!《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读它,让人荡气肠;读后,使人感慨万千。

《发现母亲》这是当代中国最具有影响的原创著作之一!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王东华把一个中国教育上的重大课题摆在了国人面前;如果说人类史上确曾有过改变其进程的著作,那么,这本书极可能是人类及中国未来世纪妇女儿童发展的一本好策划书!《发现母亲》如果仅仅在中国轰动,那就意味着失败;《发现母亲》也许会成为中国每个家庭的必备之书。

现代社会,有太多的年轻人一生下孩子就把他们抱给婆婆或自己的妈妈,从此轻松自在的做起母亲,这种摒弃母职的做法是很危险的。有哪位女性能比她的工作更忙,以至于不能照顾孩子?如果因为工作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是最错误的选择,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毁掉的一生却是永远没有人能弥补的,对于母亲,工作孩子应该兼顾,如果不行,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孩子。既然生下孩子就要为孩子负责,也是为国家负责,把一个合格的人送进社会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也许对我们很有启发:“行业、专业、工作,有数十种,上百种,许许多多:有的是修铁路、有的是盖房子、有的是种庄稼、给病人治病、缝衣服等,但是有一种包罗万象的、最复杂和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又各自是独特的、不会重样的工作,那就是对人的养育和造就。”

书中的案例浩如烟海,俯拾皆是;书中的观点新颖、独到、实际、震撼人心。为了加深大家对这本天书的印象,我特意从自序《愿天下人共读之》中挑出一段,读来给你们听:

“遗憾的是,我们过去的教育学,都是‘教’的教育学而不是做的教育学,殊不知‘做’比‘教’还要根本。因此父母不仅要懂得如何‘教人’,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自己正确的‘做人’比正确的‘教子’更为重要!而正确的‘做人’决不是结婚生子之后的事情,同样是他们从小就要学习的事,这是改‘天下父母’为‘天下人’的第三层意思,也就是说‘做父母’同‘自己的做人’是紧密相连的,‘做父母’不过是面对孩子这面镜子对自己‘做人’的一次再检验再校对再完善与再提高。因此绝不应该在做了父母之后才开始修正自己,更不应该在做了父母之后还依然故我不做努力,而应该在做父母之前就已成为‘最好的我’了,这样父母的‘教子’同自己的‘做人’便联系在一起了。”

需要提一点的是,我们很多人,看了“做父母之前就已成为‘最好的我了’”这话后或许会感到遗憾,因为自己已经是父母了,因为在做父母之前没有接受到一个全面的“做人”的教育,因为自己还有这样那样的缺失,自己不完全。那并不要紧,从现在开始,亡羊补牢,还是来得及的。只要有一颗真爱孩子的心,只要你努力去做,仍然会成为最好、最尽责的父母亲,仍然会教育出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来。

愿天下的母亲都能记住这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愿天下的孩子都能记住这句话“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比教皇更伟大,比圣徒更无私”!在教育好自己孩子的同时不要忘了孝敬自己的父母。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7

看《发现母亲》的时候,一开始就在找自己的影子,看到很多父母非常优秀,可是他们粗暴的对待自己的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小时候。父亲是个有名的医生,对待病人和别人家的小孩总是那么慈爱,可是对待我和姐姐却是那么残暴。可能也是从小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没有太多的感情,对我们的期望值太高了吧!

他总是说棍棒之下出孝子,可是在我们幼小的心里留下的`更多的是恨吧!在那时我就想我将来不要做这样的父母。可是有时还是会有他的影子,也许这就是别人说孩子会继承父母的教育方式吧!

在我的脑海里要改变我父亲对我的教育方式。自己就要忘记很多以前在记忆深处里的记忆。忘记父亲不好的教育。但是这很难,我在这样的挣扎中摸索着我的教育方式。

我们是孩子的生命之舵,孩子是我们的生命之锚!我想我父亲不懂得这个道理吧!但我的孩子,不能让他承受和我一样的痛苦。由此想好结婚就不会离婚,好好经营家庭和家人的身体。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给他一个健康的教育。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8

有些人已经长大了,应该出去工作养活自己,但却不知道努力,还让母亲不停地劳动或者向父母要钱花。这种人根本就是寄生虫,不需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社会也不需要这样没用的人。他们父母养大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父母含辛茹苦养大他们,却得到这样一个结果,(2)这样的人活着也没有任何价值。(3)

有些孩子,稍微有点不如意就会冲着父母大喊大叫发脾气。他们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的时候,母亲的心比他自己要难受的多。哪个母亲不愿意看见孩子高高兴兴的笑脸,而愿意自己孩子成天愁眉苦脸的。

我不要做这样的孩子。虽然我也做过一些感觉愧疚母亲的事情。但是我会好好报答母亲,用我的学习成绩用我的本领和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一定会是好样的。

最后我要对妈妈说:“谢谢您,妈妈!”

(1)在我们的生活中,换了哪个母亲出于对自己小宝贝的爱都会这样做的`。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2)有的人因为母亲给的钱少了,甚至会用刀刺向母亲,这样的人比毒蛇还狠毒,那是生他养他的妈妈啊!

(3)要是换了我,我不会那样做,我要用实力证明自己,创造辉煌!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9

最早接触王东华的《发现母亲》是看到《中国教育报》上的推介,一下子就被书中的观点强烈的吸引住了,于是就把这本书的名字记录在我的本子上。后来听刘莹老师说他手中有这本书,就在春节前借来拜读,读后只能用震撼来形容我的对教育的无知。

这本书用发现二字表达了他对教育的问题思考,后来我也发现很多教育专家用词频率最高的就是“发现”,周六我去47中参加新课改讲座,台上作报告的是潍坊广文中学的校长赵桂霞,上午三个小时的报告最少使用“发现”20次,其中有很多的题目是:发现课程;一张照片的发现;桌子被砸发现离校课程等。发现是对每一个教育行为的反思,发现是教育智慧的闪现、发现是对教育深层次的'理解。书中这样说:在现代社会,什么都强调学习和考核,没有人敢不经过充分的练习就走上舞台去演奏钢琴,没有谁敢不经过考核就把汽车发动后开到市区,但是人类何曾出现过为了哺育孩子而去精心设置的育儿学校呢?我们社会对那些从事儿童工作的各种人员,如教师、医生、幼儿园的营养师等都要进行专心而严格的训练,可是对在孩子生活及成长中担负重要培养任务的人——母亲,却视而不见的没有给予任何专门的训练乃至最低程度上的提醒。而我们的老师们呢,很多干了一辈子的老教师,荣获过无数的荣誉和证书,但是从来没有这种发现,准确的说他是个教知识的优秀老师,而非真正的优秀教书,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简单的说是学习不足,如果说我们老师们经过专心而严格的训练的话,那也是在上大学时期,而工作之后所从事的都是教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而非真正的教育研究。这让我想起了书中导论中美国著名母亲斯特娜夫人的一段话: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更何况我们老师呢。

原来我一直认为,女人刚生完孩子后是由于缺少一种元素而出现不同层次的抑郁,这种抑郁期到三岁基本消失,抑郁期的时候常常与丈夫、婆婆发生一辈子激烈的碰撞,这也是中国婆媳关系不和协的根源,看完这本书才让我知道这不是主要的原因。书中说:“由于人是早产三年的动物,因此人出生后的这三年极为重要。尽管人的生物体脱离了母亲,但是它实际上同母体仍然没有分开,仍然有一个未分化期。母亲和婴儿仍是一体的,仿佛是一对连体婴儿那样”。连体婴儿说明什么?说明他们都是孩子,孩子都不懂事,不高兴就哭、发脾气,一会儿就会呵呵地笑。这样的结果给丈夫一种感觉不像原来的爱人了,给婆子的感觉是这个媳妇这么不通情达理,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有这么懂他、爱他、理解他的伙伴,真是棒级。这个时候的孩子与母亲是一种感通状态,他们彼此心心相映,心照不宣。这就是很多孩子为什么总是听妈妈的话而不听其他任何的话,而上学以后,很孩子把老师当成了他的妈妈。这个我们一个启示,就是我们老师要想教育好孩子,包括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走进孩子的世界,跟他建立感通关系,孩子自然就会进入“亲其师,信其道”的轨道上。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0

看《发现母亲》的时候,一开始就在找自己的影子,看到很多父母非常优秀,可是他们粗暴的对待自己的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小时候。父亲是个有名的医生,对待病人和别人家的小孩总是那么慈爱,可是对待我和姐姐却是那么残暴。可能也是从小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没有太多的感情,对我们的期望值太高了吧!

他总是说棍棒之下出孝子,可是在我们幼小的心里留下的更多的是恨吧!在那时我就想我将来不要做这样的父母。可是有时还是会有他的影子,也许这就是别人说孩子会继承父母的教育方式吧!

在我的脑海里要改变我父亲对我的教育方式。自己就要忘记很多以前在记忆深处里的记忆。忘记父亲不好的教育。但是这很难,我在这样的挣扎中摸索着我的`教育方式。

我们是孩子的生命之舵,孩子是我们的生命之锚!我想我父亲不懂得这个道理吧!但我的孩子,不能让他承受和我一样的痛苦。由此想好结婚就不会离婚,好好经营家庭和家人的身体。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给他一个健康的教育。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1

做了十几年教师,已是四岁孩子的妈妈,一直觉得自己懂教育,可拜读了王华东的《发现母亲》后,我如坐针毡,因为我又发现了自己的浅薄。一般会被认为,《发现母亲》是一本讲早期教育的书,倒不如说它是讲全面教育的书,更确切点说是讲根本教育的书。作者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发现了母亲的伟大作用——“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或者说:“左右国民命运的是母亲的教育”,“母亲,只有母亲,才是创造历史的正直动力”。他用诗一般的语言概括为:“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学校教育,对儿子的学前教育自我感觉也良好。可《发现母亲》不仅让我看到了自己荒废了许多对儿子早期教育的大好时光,而且也让我找到了那些学校教育顽疾难以治愈的症结————家庭教育的薄弱。《发现母亲》让我对家庭教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令人心酸的往事。王华东出生于1963年,出生后不到半年,便因母亲的长病被送到了外祖父家,一住就是十年。等他再次返回父母身边时,迎接他的家庭气氛比当时全国的气氛还要沉闷。父亲是被打倒的走资派,父母微薄的工资要养活包括他在内的三个男孩子,本来就很低的生活水平,又增加了一个“费衣费鞋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饭桶。更糟糕的是由于外公外婆多年的溺爱,使他更难“入家随俗”了,他搅乱了原有的家庭秩序。从被父亲“打服”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在心灵深处对抗着这个家,对抗着父母。“家是令我恐惧的地狱!家的外面永远是美丽的,离家越远,这种美丽越动人!”“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敌对不仅没有消除,相反更加仇恨”“我考大学的最强烈动因,就是要远远的离开这个家”。

为了减轻心中的压抑,我不想继续整理那些悲剧。其实,天底下的许多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特别是由教育不当产生的悲剧。提高教育水平是提升人类素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这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国上下从教材到教育理念,从教育方法到教育设备等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教育的确在改变,而且已初见成效。但是,受王华东老师的启发,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少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家庭教育。我们不妨做个试验,把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学习生涯中的老师换一换(可以换换班级),也就是换成同时代的其他教师,我想结局一般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同样环境下,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都是统一的,老师的素质虽有高低之分,但是相差不会很大,每位老师最低标准也要拥有教师资格证。而如果把一个刚生下来的孩子送到一个不同环境的家庭里去养育,孩子将来的结局肯定会与亲生姐弟大相径庭。我们都能看到,从一个家庭里走出来的几个孩子都有惊人的相似,除了遗传素质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后天接受了相同家庭教育的影响。

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各级的政治机构、专业机构在引领,有众多的家长和监督部门在监督,这些都促进了学校教育的质量。可家庭教育呢,有哪个专业机构和部门在监督评价检查每个家庭的教育情况呢?父母教育水平提升只是一种自发行为,有多少不具备做父母资格的人正在为人父母呢?其家庭教育的效果自然相差悬殊。所以,我国的家庭教育的水平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人的素质的提升。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下,人才才能大批地涌现,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否则,再好的学校教育也像一个跷脚走路的残疾人,它永远难以发挥出速度和水平!

《发现母亲》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用他自序中的话:“愿天下人共读之,不仅仅是读这本书,甚至就不是读这本书——而是读父亲、母亲这样的大书,而是读做人、做高尚的人这样的大书。因此,不仅愿天下人共读之,更愿天下人共勉之、共行之。”

最后,我用此书后记最后一句作结:“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母亲”!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2

看到《发现母亲》里的情节,很多父母的高要求,严厉,吝啬爱的付出,发生了许多悲剧。本来应该是最亲密的母子、父子,却成了死敌、成了他们手下的亡魂。我们应该反省的是什么呢?“虎毒不食子”。

为何父母会亲手杀害自己的孩子?值得我们每个为人父母者深思。哪里出了问题呢?教育?谁的教育?哪里的教育?我想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我曾看过一段演讲,说孩子上了中学,中学老师说你们小学老师是怎么教的?上了高中,高中老师说你们初中老师怎么教的?上了大学,大学老师说你们高中老师怎么教的?追本溯源,还是我们父母怎么教的?

在很小的时候,记事就听爷爷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父母在三岁前没有教好,那么就有点棘手。三到七岁还没有教好,就不好再改了。可是我们就不去纠正了吗?不,我们是父母,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我们自己的孩子改掉他的坏习惯,让他们走上正轨。这个过程,需要父母耐心、细致、智慧的应对,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待我们深爱的孩子。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3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

这是一部能够引人共鸣共思共感共叹的书,阅读之后让人的心久难平静回味无穷的书,因为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强盛兴衰密不可分。的确是一部天下人都应该共读之的书。而不仅仅是母亲。

全书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阐述了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母亲的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书中作者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旁征博引用许许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证了母亲的伟大和母教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阅读的过程就如同是在浏览一座关于女性关于教育的博物馆,作者像一名讲解员,深入细致的讲解女性作为母亲在教育方面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现代女性应该怎样肩负起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同时也分析了现代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作者经过认真考查发现在唐宋时期女性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甚至高于现代。比如唐宋八大家中,几手每个人都有一位识书达礼的母亲,他们的成名与母亲从小的教育不无关系,欧阳修之母更被称为千古名母,欧母画获的故事流传至今。

在唐代上至妃嫔下至百姓之女多能读书识字,能诗善文,就连当时的.名妓也都是以才情出众而不是以色情。作者认为那时的国富民强与重视女性教育有直接关系,因为母亲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对孩子的教养。

但中国毕竟是个男尊女卑极其严重的国家,唐宋之后女性教育与日俱下,女性所受到的教育多是为了男性的利益,之后女子无才便是得大行其道,禁固女性智识发展,用束胸束腰缠足束傅女性身体的发展,女性不能受到良好教育整体素质不断下降,导致整个民族素质的衰退,其实“东亚病夫”的历史就是“东亚病母”的历史,没有聪慧健康的母亲就没有智识超群身体强壮的孩子,一个民族的未来就是暗淡的。

作为新中国的女性应该是极其幸运的,现在的女性普遍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母亲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的程度却并不是普遍的。许多女性在社会所承担的诸多角色中恰恰忽视了母亲的角色,接受过教育的母亲只是为了自身能在社会上和男性一拚高低,并不是为了教育孩子。

在《发现母亲》中,作者提出:“女性的特点适合人口再生产,男性的特点适合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物质再生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的作用要在90%以上。”“女人的名子叫母亲,母亲能顶半边天。”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教育孩子如此重要它关系着国家的兴衰,作为社会中的男性应该尊重女性创造条件让女性的功能回归,让女性都成为出色的母亲,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日本是一个极其重视母教的国家,许多女性专职在家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日本战后的迅速掘起和全国上下重视教育是分不开的。而在我国女性和男性一样在社会上平等竞争,让女性忽视了自己最重要的职责,耽误了孩子的教育。

这是严重的错位,女性可以工作但绝不可以忘记自己是母亲。母亲不论事业多么辉煌都不应放弃母亲的责任,许多成功女性以孩子的不成才为代价而倍受人尊敬,其实这正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居里夫人的成功无人能比但依然把女儿培养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有那位女性能比她的工作更忙,以至于不能照顾孩子。如果因为工作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是最错误的选择,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毁掉的一生却是永远没有人能弥补的,对于母亲工作孩子应该兼顾,如果不行,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孩子。即然生下孩子就要为孩子负责,也是为国家负责,把一个合格的人送进社会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

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母亲要有足够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怎样重要的便命。

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是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不能教育出一个聪明而具丰富精神素养的孩子的。今天的母亲在现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如果还不能为孩子的成长负起责任那就是不能原谅的错误。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也是必不可少的,父亲是房子,父亲是大树,为母亲和孩子撑起一片天,给母亲和孩子一个温馨可靠的家,让教育得以在家庭中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历史上有许多的名人都是由寡母一手教育长大,但没有父爱毕竟是人生的遗憾,如果有父亲的扶持他们也许会有更出色的成就。父爱母爱是不相同的,父亲的教育和母亲的教育也是不同的,父亲是孩子走向外面世界的桥梁和依靠,他的教育让孩子认识社会溶入社会,父亲以他的人生经历和不屈的奋斗精神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走进陌生的社会。从《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到,当傅聪长大成人走向社会之后,遇到的许多人生问题都得到了父亲很好的帮助,傅聪的成功与父亲有直接关系。父亲和母亲的良好合作能让孩子得到更完善的教育。

“天下只有不是的父母,没有不是的孩子—母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岗位,她站在整个民族的最前端。”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4

一本由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发现母亲》深深地打动了我,引起了我的沉思。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最有价值的发现。读罢这本书,这两句话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可是这个未来跟我们的母亲是分不开的,这个花朵的开放离不开母亲的浇灌,早晨的.太阳仍然需要母亲来托起!教育的艺术便是风筝线的艺术,即使远在天边,那风筝线还紧紧地握在母亲和教师的手里。只要稍微注意我们所熟悉的伟人和名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母亲对孩子有多重要。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奉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对自己人格开展的重大影响。母亲虽然学历不高,却十分重视对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日常学习,她都能身体力行,用行动教育我们凡事都要认真做,来不得半点马虎。现在回头再想,她虽然不会讲太多的大道理,却用勤恳工作换来的赞誉和无数奖状影响着我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可以说是我们心目中最珍贵的一笔财富。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得到了这样的启发:身教重于言教,身教是告诉孩子怎么做,言教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还要重视“习育”——行为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从最微乎其微、最司空见惯的事情入手,培养孩子最根深蒂固的习性,用爱心与耐心去感化孩子的灵魂,使孩子能茁壮成长。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5

看到《发现母亲》里的情节,很多父母的高要求,严厉,吝啬爱的付出,发生了许多悲剧。本来应该是最亲密的母子、父子,却成了死敌、成了他们手下的亡魂。我们应该反省的是什么呢?“虎毒不食子”。

为何父母会亲手杀害自己的孩子?值得我们每个为人父母者深思。哪里出了问题呢?教育?谁的教育?哪里的教育?我想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我曾看过一段演讲,说孩子上了中学,中学老师说你们小学老师是怎么教的?上了高中,高中老师说你们初中老师怎么教的?上了大学,大学老师说你们高中老师怎么教的'?追本溯源,还是我们父母怎么教的?

在很小的时候,记事就听爷爷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父母在三岁前没有教好,那么就有点棘手。三到七岁还没有教好,就不好再改了。可是我们就不去纠正了吗?不,我们是父母,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我们自己的孩子改掉他的坏习惯,让他们走上正轨。这个过程,需要父母耐心、细致、智慧的应对,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待我们深爱的孩子。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6

有些人已经长大了,应该出去工作养活自己,但却不知道努力,还让母亲不停地劳动或者向父母要钱花。这种人根本就是寄生虫,不需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社会也不需要这样没用的人。他们父母养大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父母含辛茹苦养大他们,却得到这样一个结果,(2)这样的人活着也没有任何价值。(3)

有些孩子,稍微有点不如意就会冲着父母大喊大叫发脾气。他们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的时候,母亲的'心比他自己要难受的多。哪个母亲不愿意看见孩子高高兴兴的笑脸,而愿意自己孩子成天愁眉苦脸的。

我不要做这样的孩子。虽然我也做过一些感觉愧疚母亲的事情。但是我会好好报答母亲,用我的学习成绩用我的本领和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一定会是好样的。

最后我要对妈妈说:“谢谢您,妈妈!”

(1)在我们的生活中,换了哪个母亲出于对自己小宝贝的爱都会这样做的。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2)有的人因为母亲给的钱少了,甚至会用刀刺向母亲,这样的人比毒蛇还狠毒,那是生他养他的妈妈啊!

(3)要是换了我,我不会那样做,我要用实力证明自己,创造辉煌!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7

上学期,学校给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购买了一本教育书籍,书名就叫《发现母亲》。我在寒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一口气看完了这本由王东华教授所着的书,合上〈发现母亲〉这本书之后,我对母亲这一伟大形象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

《发现母亲》这本书,作者以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事例,怀着对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的深深责任感,深刻阐述了“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着一主旨。作为一名女性,一名教师和一名母亲,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要说,母亲是伟大的',但这伟大来自于母亲的无私与付出。母亲经历了多少苦难与磨难才娩出孩子,又要经历多少辛酸和心血把孩子一个个抚育成人。这个过程是何其的漫长与难熬呀!但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未来,说深刻一点,也是为了这个社会和整个人类,母亲总是默默无闻、含辛茹苦地坚守着,由年轻美貌变成白发苍苍也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可见,母亲是何其伟大!何其令人尊敬!在母亲面前,让人觉得任何事物都变得渺小起来……

在这里,让我们共同呼吁:从现在开始,让普天之下的儿女们,让社会上所有成员和人们,都来孝敬和尊敬母亲吧!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8

上学期,学校给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购买了一本教育书籍,书名就叫《发现母亲》。我在寒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一口气看完了这本由王东华教授所着的书,合上〈发现母亲〉这本书之后,我对母亲这一伟大形象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

最早接触王东华的《发现母亲》是看到《中国教育报》上的推介,一下子就被书中的观点强烈的吸引住了,于是就把这本书的名字记录在我的本子上。后来听刘莹老师说他手中有这本书,就在春节前借来拜读,读后只能用震撼来形容我的对教育的无知。

这本书用发现二字表达了他对教育的问题思考,后来我也发现很多教育专家用词频率最高的就是“发现”,周六我去47中参加新课改讲座,台上作的是潍坊广文中学的校长赵桂霞,上午三个小时的报告最少使用“发现”20次,其中有很多的题目是:发现课程;一张照片的发现;桌子被砸发现离校课程等。发现是对每一个教育行为的反思,发现是教育智慧的闪现、发现是对教育深层次的理解。书中这样说:在现代社会,什么都强调学习和考核,没有人敢不经过充分的练习就走上舞台去演奏钢琴,没有谁敢不经过考核就把汽车发动后开到市区,但是人类何曾出现过为了哺育孩子而去精心设置的育儿学校呢?我们社会对那些从事儿童工作的各种人员,如教师、医生、幼儿园的营养师等都要进行专心而严格的训练,可是对在孩子生活及成长中担负重要培养任务的人——母亲,却视而不见的没有给予任何专门的训练乃至最低程度上的提醒。而我们的老师们呢,很多干了一辈子的老教师,荣获过无数的荣誉和证书,但是从来没有这种发现,准确的说他是个教知识的优秀老师,而非真正

的优秀教书,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简单的说是学习不足,如果说我们老师们经过专心而严格的训练的话,那也是在上大学时期,而工作之后所从事的都是教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而非真正的教育研究。这让我想起了书中导论中美国著名母亲斯特娜夫人的一段话: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更何况我们老师呢。

原来我一直认为,女人刚生完孩子后是由于缺少一种元素而出现不同层次的抑郁,这种抑郁期到三岁基本消失,抑郁期的时候常常与丈夫、婆婆发生一辈子激烈的碰撞,这也是中国婆媳关系不和协的根源,看完这本书才让我知道这不是主要的原因。书中说:“由于人是早产三年的动物,因此人出生后的这三年极为重要。尽管人的生物体脱离了母亲,但是它实际上同母体仍然没有分开,仍然有一个未分化期。母亲和婴儿仍是一体的,仿佛是一对连体婴儿那样”。连体婴儿说明什么?说明他们都是孩子,孩子都不懂事,不高兴就哭、发脾气,一会儿就会呵呵地笑。这样的结果给丈夫一种感觉不像原来的爱人了,给婆子的感觉是这个媳妇这么不通情达理,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有这么懂他、爱他、理解他的伙伴,真是棒级。这个时候的孩子与母亲是一种感通状态,他们彼此心心相映,心照不宣。这就是很多孩子为什么总是听妈妈的话而不听其他任何的话,而上学

以后,很孩子把老师当成了他的妈妈。这个我们一个启示,就是我们老师要想教育好孩子,包括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走进孩子的世界,跟他建立感通关系,孩子自然就会进入“亲其师,信其道”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