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心得体会

2024/08/27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教育教学理论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心得体会 篇1

我仔细阅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激扬生命》,这是一本有意义的书,这是向师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击,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几个方面阐述了生本的新生态教育,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

从教十多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来说,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看了《教育激扬生命》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除了吸取它的精华之外,静下心来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让人对教育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情感,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有较高的教育境界,学生达到这样的学习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我平常对学生应该是比较尊重和友爱的`,但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一些随意、散漫,甚至影响到同学学习的不良现象,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尊重和友爱成了他们不和谐的音符的“温床”,如何在不变 “温床”为“冰床”的前提下,能够让“温床”飘出和谐的音符,这又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我唯有从教学中寻找突破口,发现他们感兴趣的兴奋点,让他们爱上学习。

先前的我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而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没有与我的学生一起领略迷人的教育风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给人带来的无限快乐。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心得体会 篇2

我认真读了赵国忠的《让教师爱上教学》这本书。我们是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生活主旋律。可是,日复一日,你感觉到单调了吗?物价上涨,你感觉到贫穷了吗?压力不断,你感觉到疲惫了吗?……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轻松快乐的去工作,如何去热爱,去更热爱我们的职业呢?这不正是我内心的疑问吗?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欣赏了两边的风景,低头前行的那份茫然让我的内心格外苦闷。顺着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读下去,一切都让我豁然开朗。《让教师爱上教学》本书针对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高效教学的45个技巧,关注的是学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并针对各种教学问题和状况,提供给教师日常用的“锦囊妙计”。我感受到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智慧的光芒。细细品味它,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第一、教师要为了课堂更精彩而教。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输出和传递上,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老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日复一日的按部就班地工作,循环往复的课堂教学使广大教师身心疲惫,产生了“职业倦怠”,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毫无思想、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是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种义务和奉献,体会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感受不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实现。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既有助于学生成长,又有益于教师提升教学生命的课堂教学。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成了一种自己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我理想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是教师个人的幸福生活和不断持续发展的源泉。

也就是说,在理想的课堂上,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向学生所付出的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愉快,而且学生给予我们的回报也是我们加倍的快乐;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享受着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带给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感受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

所以说,“当你将一个一时糊涂而做错事的学生说服,师生彼此之间意见沟通的喜悦是多么甜美啊!又当你将一个聪明的学生培育成更聪明,往更高的理想迈进,又是多么的喜悦呀!我们都为着培育我们的美好世界而快乐无比的努力,更在享受着这神圣职业的芳馨。”

第二,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当我们把教学视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时,我们所面对的文字就充满了灵性和活力,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成了不断净化自己灵魂、挑战自身能力、激发自身智慧,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变化的场所。

作为教师,要边教边学,需要把学到的东西投放课堂,改造课堂,促进教学变化。感悟“教”的变化,有利于增强“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教师的幸福就蕴含在这良性互动过程和结果中。

第三教师要在创造中享受喜悦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把教师的讲课分成两种讲法:一种是照着讲,一种是接着讲。所谓照着讲,就是书上有什么,我就教什么,这叫照本宣科照着讲;老师怎么说,我就怎么讲,这是依样画瓢照着讲;过去怎样讲,今天还是那样讲,这叫固步自封照着讲。照着讲离不开书本,离不开定论,舍不得过去。所谓接着讲,就是对书本要批判性的讲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讲完现有结论,接着有自己的看法和质疑,这是超越定论接着讲;对自己受教育时的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听到和学到的其他历史的教学方法,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鉴中批判,在借鉴中创新,这是超越前人接着讲:对自己的教学始终抱着批判的态度,始终“不满意”并致力于改进使自己“满意”,这是超越昨天接着讲。

照着讲天天如此,始终如此,尽管可以轻松一点,但却难免枯燥和痛苦。接着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它将使我们对教学充满期望,并享受实现希望的幸福。

原来,“教师”也可以精彩。感谢工作,让我们生存,也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在浮躁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思考,觉得充实而有意义。爱上工作,也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心得体会 篇3

佐尔丹-柯达伊(Zoltan ·Kodaly,1882-1967年)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柯达伊教学法”是当代世界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他的教育体系有深刻的教育哲学思想,有高标准的艺术、审美要求,并且探讨了一系列音乐教育观念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例如,艺术教育与人的自身成长、全面发展的关系;音乐文化在全部知识文化中的作用;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继承本民族传统与学习人类优秀艺术文化的关系;如何借鉴前人的、国外的优秀传统等等。柯达伊在几十年中为不同程度儿童所写的上千首歌唱、读谱练习,在匈牙利被称为“黄金储备”。从60年代起,这种教学法迅速地传播,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他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对于世界各地的音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教学法主要内容是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节奏和唱名的简记法。

匈牙利的学校开展音乐课教育已有久远的历史,近百年来其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普遍采用了柯达伊教学法。他们的音乐程度广博而精细,因为匈牙利人认为音乐是孩子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在常规学校里,孩子们每周都有两次音乐课,音乐学校里,每天都有音乐课,孩子们有机会学习一种乐器。音乐课程同样也包括倾听、即兴创作、识谱等等。匈牙利的教育工作者们坚信,音乐与数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他们相信,音乐对孩子们的逻辑性和批判思维有所帮助,学习音乐的过程能够发展完整的人格。因此,也取得了较大的柯达伊音乐教育的基本特色。

柯达伊倡导以歌唱为主的灵活多样的音乐教育

柯达伊认为,儿童只有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才能获得审美体验、获得真正的音乐文化。歌喉是每个人都有的乐器,歌唱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的艺术活动,是普及音乐教育的切实可行又有效的途径。合唱对于促进合作意识、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音乐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合唱中人们学会倾听、配合、理解默契,会使人们走出封闭狭窄,培养人际间的合作理解的态度,培养人的社会人格。

儿童音乐活动开始阶段最重要的是体验、感觉。在匈牙利的幼儿园中的歌唱往往是以歌唱游戏的方式出现,特别是在低年级。“儿童表演的歌唱游戏主要是坐着或站成圆圈,做手臂运动或踏脚的动作,在歌唱游戏中,他们可以扮演简单的角色,但是由于年龄发育的`限制,游戏也不要复杂,”“儿童教育中歌唱和动作总是紧密联系的,通过经常的音乐活动使儿童得到全面的发展。”可见,柯达伊所提倡的音乐教学并不拘泥于歌唱这一种单一的形式,而是将歌唱、动作、游戏、表演、即兴创作等形式相结合的综合音乐教育。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强调用最符合儿童特性的民族音乐、童谣等教学素材于儿童音乐教育中,并创作大量的优秀作品

优秀的民族音乐,特别是匈牙利本民族的优秀音乐,是柯达伊体系中教材的主要来源。柯达伊认为,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最完美的表现。所以,儿童的音乐教材必须是真正的民间音乐,童谣和优秀作曲家根据民族音调创作的作品。

《50首儿童歌曲》、《五声音阶音乐》、《333首读谱练习》是柯达伊专门为儿童写作的作品,这些都是五声音调、最大音域不超过六度的歌曲,在2个音级到5个音级范围内使用。其中,歌词是优秀诗人专门为儿童所写的抒情小诗,他们也提高了曲调的感情效果和吸引力,它使用儿童自己的语言,但又不是口齿不清的呀呀学语。这些短小的作品可以使儿童进入游戏,我们也可以为真正的歌曲学习作准备。

柯达伊一生中写作了大量的儿童作品。其数量之大、艺术规格之高,在各国作曲家中是罕见的。丰富的教材建设是柯达伊教育思想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之一。柯达伊多次在文中提到过粗俗浅陋的艺术趣味所带给儿童的影响。他作了许多作品可以用于儿童的队列活动和游戏,并配以生动的教学方法,这些都符合儿童的天性,是最自然、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来促进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柯达伊音乐教育关注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创作能力实际上是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和方法,就能开掘这种能力。教学中应结合各种音乐要素,启发、鼓励儿童的创作体验。

——柯达伊

感知音乐结构、形式的能力对于获得完美的音乐体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匈牙利音乐教育中把结构意识与分析看作既是理解音乐的基础又是培养儿童创作能力的基础,这种能力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学习、贯穿音乐教育全过程。柯达伊认为,创作能力实际上是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和方法,就能开掘这种能力。教学中应结合各种音乐要素,启发、鼓励儿童的创作体验。

儿童教育阶段主要通过歌唱游戏和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儿童对音乐结构的感性认识,从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例如,把游戏可以设计为:教师发出的声音表示在山上,儿童的模仿表示是回声;教师是电报发报员,儿童是收报员;教师在卫星上发信号,儿童是地面接受站,等等,孩子们非常有兴趣参与这些活动。幼儿园的孩子可以自己设计各种节奏片段,在集体中进行创作和模仿的练习。教师还可以歌唱儿童熟悉的曲调,但是变化为新的歌词内容,使儿童适应歌曲的部分变化,感觉旋律与不同歌词的结合。还可以选择一句儿童熟悉的曲调,游戏式地轮流填词,内容是孩子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句话。这些练习启发了儿童用他们自己头脑中已经积累的音乐语言表达他们的感情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我认真读了赵国忠的《让教师爱上教学》这本书。我们是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生活主旋律。可是,日复一日,你感觉到单调了吗?物价上涨,你感觉到贫穷了吗?压力不断,你感觉到疲惫了吗?……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轻松快乐的去工作,如何去热爱,去更热爱我们的职业呢?这不正是我内心的疑问吗?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欣赏了两边的风景,低头前行的那份茫然让我的内心格外苦闷。顺着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读下去,一切都让我豁然开朗。《让教师爱上教学》本书针对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高效教学的45个技巧,关注的是学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并针对各种教学问题和状况,提供给教师日常用的“锦囊妙计”。我感受到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智慧的光芒。细细品味它,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第一、教师要为了课堂更精彩而教。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输出和传递上,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老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日复一日的按部就班地工作,循环往复的课堂教学使广大教师身心疲惫,产生了“职业倦怠”,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毫无思想、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是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种义务和奉献,体会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感受不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实现。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既有助于学生成长,又有益于教师提升教学生命的课堂教学。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成了一种自己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我理想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是教师个人的幸福生活和不断持续发展的源泉。

也就是说,在理想的课堂上,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向学生所付出的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愉快,而且学生给予我们的回报也是我们加倍的快乐;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享受着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带给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感受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

所以说,“当你将一个一时糊涂而做错事的学生说服,师生彼此之间意见沟通的喜悦是多么甜美啊!又当你将一个聪明的学生培育成更聪明,往更高的理想迈进,又是多么的喜悦呀!我们都为着培育我们的美好世界而快乐无比的努力,更在享受着这神圣职业的芳馨。”

第二、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当我们把教学视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时,我们所面对的文字就充满了灵性和活力,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成了不断净化自己灵魂、挑战自身能力、激发自身智慧,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变化的场所。

作为教师,要边教边学,需要把学到的东西投放课堂,改造课堂,促进教学变化。感悟“教”的变化,有利于增强“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教师的幸福就蕴含在这良性互动过程和结果中。

第三、教师要在创造中享受喜悦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把教师的讲课分成两种讲法:一种是照着讲,一种是接着讲。所谓照着讲,就是书上有什么,我就教什么,这叫照本宣科照着讲;老师怎么说,我就怎么讲,这是依样画瓢照着讲;过去怎样讲,今天还是那样讲,这叫固步自封照着讲。照着讲离不开书本,离不开定论,舍不得过去。所谓接着讲,就是对书本要批判性的讲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讲完现有结论,接着有自己的看法和质疑,这是超越定论接着讲;对自己受教育时的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听到和学到的其他历史的教学方法,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鉴中批判,在借鉴中创新,这是超越前人接着讲:对自己的教学始终抱着批判的态度,始终“不满意”并致力于改进使自己“满意”,这是超越昨天接着讲。

照着讲天天如此,始终如此,尽管可以轻松一点,但却难免枯燥和痛苦。接着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它将使我们对教学充满期望,并享受实现希望的幸福。

原来,“教师”也可以精彩。感谢工作,让我们生存,也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在浮躁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思考,觉得充实而有意义。爱上工作,也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心得体会 篇5

我认真读了赵国忠的《让教师爱上教学》这本书。我们是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生活主旋律。可是,日复一日,你感觉到单调了吗?物价上涨,你感觉到贫穷了吗?压力不断,你感觉到疲惫了吗?……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轻松快乐的去工作,如何去热爱,去更热爱我们的职业呢?这不正是我内心的疑问吗?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欣赏了两边的风景,低头前行的那份茫然让我的内心格外苦闷。顺着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读下去,一切都让我豁然开朗。《让教师爱上教学》本书针对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高效教学的45个技巧,关注的是学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并针对各种教学问题和状况,提供给教师日常用的“锦囊妙计”。我感受到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智慧的光芒。细细品味它,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第一、教师要为了课堂更精彩而教。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输出和传递上,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老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日复一日的按部就班地工作,循环往复的课堂教学使广大教师身心疲惫,产生了“职业倦怠”,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毫无思想、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是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种义务和奉献,体会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感受不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实现。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既有助于学生成长,又有益于教师提升教学生命的课堂教学。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成了一种自己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我理想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是教师个人的幸福生活和不断持续发展的源泉。

也就是说,在理想的课堂上,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向学生所付出的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愉快,而且学生给予我们的回报也是我们加倍的快乐;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享受着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带给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感受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

所以说,“当你将一个一时糊涂而做错事的学生说服,师生彼此之间意见沟通的喜悦是多么甜美啊!又当你将一个聪明的学生培育成更聪明,往更高的理想迈进,又是多么的喜悦呀!我们都为着培育我们的美好世界而快乐无比的努力,更在享受着这神圣职业的芳馨。”

第二、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当我们把教学视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时,我们所面对的文字就充满了灵性和活力,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成了不断净化自己灵魂、挑战自身能力、激发自身智慧,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变化的场所。

作为教师,要边教边学,需要把学到的东西投放课堂,改造课堂,促进教学变化。感悟“教”的变化,有利于增强“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教师的幸福就蕴含在这良性互动过程和结果中。

第三、教师要在创造中享受喜悦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把教师的讲课分成两种讲法:一种是照着讲,一种是接着讲。所谓照着讲,就是书上有什么,我就教什么,这叫照本宣科照着讲;老师怎么说,我就怎么讲,这是依样画瓢照着讲;过去怎样讲,今天还是那样讲,这叫固步自封照着讲。照着讲离不开书本,离不开定论,舍不得过去。所谓接着讲,就是对书本要批判性的讲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讲完现有结论,接着有自己的看法和质疑,这是超越定论接着讲;对自己受教育时的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听到和学到的其他历史的教学方法,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鉴中批判,在借鉴中创新,这是超越前人接着讲:对自己的教学始终抱着批判的态度,始终“不满意”并致力于改进使自己“满意”,这是超越昨天接着讲。

照着讲天天如此,始终如此,尽管可以轻松一点,但却难免枯燥和痛苦。接着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它将使我们对教学充满期望,并享受实现希望的幸福。

原来,“教师”也可以精彩。感谢工作,让我们生存,也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在浮躁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思考,觉得充实而有意义。爱上工作,也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心得体会 篇6

我认真读了赵国忠的《让教师爱上教学》这本书。我们是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生活主旋律。可是,日复一日,你感觉到单调了吗?物价上涨,你感觉到贫穷了吗?压力不断,你感觉到疲惫了吗?……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轻松快乐的去工作,如何去热爱,去更热爱我们的职业呢?这不正是我内心的疑问吗?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欣赏了两边的风景,低头前行的那份茫然让我的内心格外苦闷。顺着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读下去,一切都让我豁然开朗。《让教师爱上教学》本书针对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高效教学的45个技巧,关注的是学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并针对各种教学问题和状况,提供给教师日常用的“锦囊妙计”。我感受到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智慧的光芒。细细品味它,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第一、教师要为了课堂更精彩而教。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输出和传递上,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老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日复一日的按部就班地工作,循环往复的课堂教学使广大教师身心疲惫,产生了“职业倦怠”,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毫无思想、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是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种义务和奉献,体会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感受不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实现。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既有助于学生成长,又有益于教师提升教学生命的课堂教学。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成了一种自己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我理想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是教师个人的幸福生活和不断持续发展的源泉。

也就是说,在理想的课堂上,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向学生所付出的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愉快,而且学生给予我们的回报也是我们加倍的快乐;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享受着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带给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感受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

所以说,“当你将一个一时糊涂而做错事的学生说服,师生彼此之间意见沟通的喜悦是多么甜美啊!又当你将一个聪明的学生培育成更聪明,往更高的理想迈进,又是多么的喜悦呀!我们都为着培育我们的美好世界而快乐无比的努力,更在享受着这神圣职业的芳馨。”

第二、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当我们把教学视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时,我们所面对的文字就充满了灵性和活力,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成了不断净化自己灵魂、挑战自身能力、激发自身智慧,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变化的场所。

作为教师,要边教边学,需要把学到的东西投放课堂,改造课堂,促进教学变化。感悟“教”的变化,有利于增强“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教师的幸福就蕴含在这良性互动过程和结果中。

第三、教师要在创造中享受喜悦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把教师的讲课分成两种讲法:一种是照着讲,一种是接着讲。所谓照着讲,就是书上有什么,我就教什么,这叫照本宣科照着讲;老师怎么说,我就怎么讲,这是依样画瓢照着讲;过去怎样讲,今天还是那样讲,这叫固步自封照着讲。照着讲离不开书本,离不开定论,舍不得过去。所谓接着讲,就是对书本要批判性的讲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讲完现有结论,接着有自己的看法和质疑,这是超越定论接着讲;对自己受教育时的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听到和学到的其他历史的教学方法,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鉴中批判,在借鉴中创新,这是超越前人接着讲:对自己的教学始终抱着批判的态度,始终“不满意”并致力于改进使自己“满意”,这是超越昨天接着讲。

照着讲天天如此,始终如此,尽管可以轻松一点,但却难免枯燥和痛苦。接着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它将使我们对教学充满期望,并享受实现希望的幸福。

原来,“教师”也可以精彩。感谢工作,让我们生存,也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在浮躁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思考,觉得充实而有意义。爱上工作,也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心得体会 篇7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受益颇深,我对其中有关教学媒体的一节,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教学媒体能使教学对象生动形象,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也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多感官、多渠道参与信息的加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驾驭。现代的素质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数学教学媒体的选择也应遵循这一点,不同的学生应该拥有属于他们的最适合的媒体。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觉得自己特别有发言权,记得中师的时候上立体几何,每每讲到一个概念、定理,数学老师总会提到木匠师傅……,从某些同学困惑的表情中,更从他们课后的埋怨中我能体会到,无论老师说得如何生动,总不如把现实的工具拿进课堂来得具体。那时我就在想,要是以后我做了一名数学教师,我会把木匠工具搬进课堂,让空间想象力贫乏的学生在实物的演示下,静与动的实践过程中豁然开朗。今天当我踏上数学教师岗位的时候,在课堂上对曾经我们视之为神话的木匠却只字不提,更不用说搬工具了,这就是选择教学媒体的可能性和针对性。通过制作各种模型和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便成了我的目标。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一一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与体会。

老师讲授的东西,刚开始最容易忘,而好的板书可以让教学内容留下痕迹,有些逻辑性很强的数学原理是需要时间细细品味的,尤其是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需要板书来帮助他们思考,在课后慢慢消化。这就对老师的板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要事先设计好板书,不但简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无须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且不说老师的板书需要艺术的美感,但至少要清晰自然,给学生们好的视觉享受。老师在板书的时候也可以适当修饰,增添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板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纲式使内容简明扼要,表格中的分类和比较使教学对象严谨而细密,图式的特点是清晰、直观形象,线索式往往特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流程式使学生的思路更好的展开,简图式有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生动活泼。而老师只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心得体会 篇8

开学初学校给我们每位课改班的老师发了《让教师爱上教学》这本书,利用工作之余我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下面我就简单说说我的感想。

这本书从书名看起来应该是如何让老师爱上教学,但实际上讲的更多的是如何上课,教我们如何进行课前准备,如何进行课堂讲授,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教学点拨、方法指导和调控管理等,认真读了这本书,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方法。

反思这一节我觉得讲得非常好,“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但是作为老师也许是工作的繁忙,更多的是自己懒惰导致很少写反思,每次学校组织要求写的时候才逼迫自己像挤牙膏一样挤出一点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光多写课后反思,更多的要写课前反思,只有“三思而后行”方能提升教学效果。要反思课前目标是否明确,内容是否恰当,情境是否适用,反思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多的是反思课件的使用是否得当,利用课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等有很大的优越性,利用课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该用则用,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图省事,每次上课直接打开课件一步步给学生看,一节课下来黑板上还是空空,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利用现代技术突破陈旧的传递式教学设计,削弱了教师的主体作用,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失去了应用课件的本意,重要的定理定义共识还是需要在黑板上进行书写,因为课件一闪而逝的效果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更有甚者,完全依赖课件,电脑坏了,课件用不起来就不知道怎样上课了,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该板书的还是要板书。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少讲、精讲,讲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讲的是作者自己上历史课上总喜欢在讲台上讲个没完,而忽视了学生们的感受。我觉得这一节我和作者很类似,也有同样的毛病,同样的感受,课堂上自己是激情澎湃,滔滔不绝,学生却是苦闷难耐,望天发呆,一节课讲完,累得疲惫不堪,可谓口干舌燥,效果却是不怎么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自己却不明白,读了这一节我找到了答案,我应当选择尝试提问,讨论式,并配合多媒体教学,应尽量做到少说少讲,用材料或者问题去诱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当然材料和提问一定要紧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一目的,在具体的操作上,特别是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注意恰如其分,还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问题,并且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我按照作者的方法,自己试探性地上了一节课,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节课中我真正做到了少讲和精讲,所以只要老师把知识点讲清,把难点讲明,学生就会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完成得尽善尽美。

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令我们特别头疼的学生。本书中最后一章是调控管理篇。在课堂中,我们需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调控,需要排除学生的打断和干扰,在需要的时候还得对付破坏活动。那种传统教学中令教师“头疼”的学生行为背后,往往蕴藏着丰富烦人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善于课堂调控的教师不但可以有效的落实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还能大大地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欧冠,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教学任务高效完成,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得到增长,智力得到启迪和开发,道德、情感得到升华,而且教师本人也从中树立了威信,获得了尊重,课堂气氛融洽。

赵国忠老师教给我们的这些方法,让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只要爱上教学并持之以恒,一定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为我们每位青年教师成为名师指明了方向,确实是一本很不错的'教育著作,值得大家去读。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心得体会 篇9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对此,回想从教二十年以来我,很有感触、深有体会。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另我思考很多很多……

一、“慢”而不“怠慢”。我会经常遇到有一部分属于“问题学生”,他们在学习上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恋、打架斗殴等现象不时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此,我反复思虑着如何将他们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后果不堪设想;相反我认真思考,改变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维。虽然他们的坏习惯很难改变,但并不是不可救药;虽然他们在学习方面起点比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虽然他们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但并不等于到达终点的速度就慢。我会想办法的列举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诉学生“火车理论”:一个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辆快车,和一个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辆慢车,最后,先到达终点的是跑得慢但搭上快车的那个人。我会鼓励、启发、引导、耐心、宽容、等待等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逐渐调整和理顺好自己的状态,再差的学生都有它的基础点,就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基础点做起,自然生长点开始,逐渐延续增长,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产生兴趣,而继续续下去。

二、“慢”需要感悟。我们老师在我们的教学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作为老师,尤其如我们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师,对待孩子,我们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即使我们心中有不满,有怒火,都应该压制自己。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做好观察记录,捕捉更多的瞬间。

三、“慢”需要等待。这个“慢”,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而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慢,也就是让孩子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他一跌到,你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地站起来,那他也许会耍性子,干脆不起来,等着你来拉扯他。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慢的艺术。“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所有反教育的行为都立竿见影。”我以此作为一剂清醒剂,并时时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对待“问题”学生,要宽容,要等待,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简单粗暴。在具体做法上,这几年我改变了以往遇到他们“作乱”时批评、埋怨的做法,尤其注意当众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然后以自己的热情和真心感染他们,以欣赏他们的优点为出发点,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为基础,拿起表扬的武器,营建“赞美文化”。告诉他们“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的道理,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向上”、“向善”的精神。

四、“慢”需要永恒的责任。一个人在校期间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他走下去,“活到老学到老”是生存的需要,毕业时的他,还有那么多的不完善,一个好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的,师生之间的偶尔一个短信、一句问候、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等等对一个人的激励、鼓舞、发展导向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神圣之处吧?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吧。作为一个教育一线的教师,我非常喜欢“慢教育”这个词。教育并不是立杆见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与教育背道而驰。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学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陪着学生长成参天大树,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开学初学校给我们每位课改班的老师发了《让教师爱上教学》这本书,利用工作之余我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下面我就简单说说我的感想。

这本书从书名看起来应该是如何让老师爱上教学,但实际上讲的更多的是如何上课,教我们如何进行课前准备,如何进行课堂讲授,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教学点拨、方法指导和调控管理等,认真读了这本书,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方法。

反思这一节我觉得讲得非常好,“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但是作为老师也许是工作的繁忙,更多的是自己懒惰导致很少写反思,每次学校组织要求写的时候才逼迫自己像挤牙膏一样挤出一点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光多写课后反思,更多的要写课前反思,只有“三思而后行”方能提升教学效果。要反思课前目标是否明确,内容是否恰当,情境是否适用,反思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多的是反思课件的使用是否得当,利用课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等有很大的优越性,利用课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该用则用,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图省事,每次上课直接打开课件一步步给学生看,一节课下来黑板上还是空空,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利用现代技术突破陈旧的传递式教学设计,削弱了教师的主体作用,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失去了应用课件的本意,重要的定理定义共识还是需要在黑板上进行书写,因为课件一闪而逝的效果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更有甚者,完全依赖课件,电脑坏了,课件用不起来就不知道怎样上课了,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该板书的还是要板书。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少讲、精讲,讲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讲的是作者自己上历史课上总喜欢在讲台上讲个没完,而忽视了学生们的感受。我觉得这一节我和作者很类似,也有同样的毛病,同样的感受,课堂上自己是激情澎湃,滔滔不绝,学生却是苦闷难耐,望天发呆,一节课讲完,累得疲惫不堪,可谓口干舌燥,效果却是不怎么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自己却不明白,读了这一节我找到了答案,我应当选择尝试提问,讨论式,并配合多媒体教学,应尽量做到少说少讲,用材料或者问题去诱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当然材料和提问一定要紧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一目的,在具体的操作上,特别是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注意恰如其分,还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问题,并且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我按照作者的方法,自己试探性地上了一节课,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节课中我真正做到了少讲和精讲,所以只要老师把知识点讲清,把难点讲明,学生就会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完成得尽善尽美。

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令我们特别头疼的学生。本书中最后一章是调控管理篇。在课堂中,我们需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调控,需要排除学生的打断和干扰,在需要的时候还得对付破坏活动。那种传统教学中令教师“头疼”的学生行为背后,往往蕴藏着丰富烦人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善于课堂调控的教师不但可以有效的落实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还能大大地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欧冠,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教学任务高效完成,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得到增长,智力得到启迪和开发,道德、情感得到升华,而且教师本人也从中树立了威信,获得了尊重,课堂气氛融洽。

赵国忠老师教给我们的这些方法,让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只要爱上教学并持之以恒,一定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为我们每位青年教师成为名师指明了方向,确实是一本很不错的教育著作,值得大家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