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2024/08/25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精选20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静,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书中主人公丁元英在经历了私募资金后决定回国归隐,这种归隐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归隐。先看看书中其他人物是怎么评价丁元英的吧。肖亚文,一个典型的职场女白领,浑身透漏着精明、干练。她对书中女主角芮小丹描述丁元英时说:说他是魔、是鬼都可以,但是就不是人。当然了,这是一种思维方式问题,正常人有一套被定义为正常的社会思维方式。就像芮小丹所说丁元英,这社会不缺执着于出人头地的人,但丁元英属于执着于不出人头地的人。

芮小丹作为故事的女主角,她是一个非常独立自主的女人,因为肖亚文的嘱托和主人公丁元英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天国之恋。开始了一段所谓的神话。

丁元英为了送给芮小丹一个礼物,就是芮小丹所谓的神话,改变一个贫困村的现状,至此,三个音乐发烧友开始进入故事。从丁元英的商业计划到最后的落实,都无疑步步都在其预料之中,就像丁元英所说,中国股市犹如一个ATM机,只要掌握文化密码,就能开箱取钱。

丁元英在与正天集团总裁韩楚峰对话时就谈及文化属性,丁元英说:咱们的文化属性是救世主文化,黄天在上的.文化,这是一种和社会发展及其不符合的文化,是弱势文化。

故事的最后伴随着芮小丹的自杀而结束,这其中太多曲折、精彩无法用文字来描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2

《遥远的救世主》,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丁元英在柏林私募基金捞了国人2个亿后,不知处于某种原因思考,突然宣布私募基金解散,结束了他在法律真空地带利用文化属性对中国股市屠杀性的掠取,本次获利最大的金主是担保方和柏林的资本家,由于半路解散,导致自己的资金被冻结,子然一身回到中国某古城隐居下来。在认识女警察芮小丹后,经过组装音箱事件,很快成为他的红颜知己,为了给红颜知己创造一个神话,一起策划了对王庙村贫困县扶贫的故事,道出“本来就没有救世主,有的是忍别人所不能,苦别人所不能”的自救生存法则;故事最后的结局是,各个阶层对困境的解决方法各有不同格局,消极,积极,退缩,愤怒,把面对挑战的人性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刻画的淋漓精致,总之,这是值得一部深思的作品!

本书中阐述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录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用、易懂成了流行品种。

故事里的三个小人物股东,在公司遇到强力竞争对手的官司起诉时束手无策,在求和失败后选择退缩,他们认为公司会败诉,于是马上放弃了三年以来辛苦奋斗的成果;而另一个女主的朋友确在这畏难当中选择入股公司,相信公司。选择决定了你是谁,在时间、空间与进化的无常中,你的选择尤其可贵,你甚至可以凭借选择,而透过无常,看到恒常。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不同的思维造就了不同的选择,成就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人从根本上只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处。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说,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在浩瀚的宇宙,在时间的长河,在进化的历程中,渺小如尘埃的.你的选择,至少对你这个个体而言有无限的意义。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觉到、悟到的,我才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无论是佛学、基督、道学,还是王守仁心学都是在强调内心的修为与平和。

那么丁元英做道了吗?丁元英扶贫的动机源于是送给芮晓丹"礼物”,虽然意识到中国股市是提款机,但为了芮小丹,还是破戒,指点芮及欧阳雪买股票。芮在临死前给他给电话,他按照他的思维显得淡然,而芮死后又口吐鲜血;对于乐圣林雨峰一开始就设计好的杀富济贫,却又上五台山求个心安,他的所作所为.从未感受到他的空,只是感受到他犹如一个杀手般的冷静冷血,为寻求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其身上还充斥着痞气,对世俗的不满,愤青的激动,强烈的控制欲,他的心何曾有一点的平和。没有内心的安宁自然谈不上修为,尽管满嘴的得道与大悟。他把传统的习俗观念与内心修为混淆起采,习俗观念只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基本反映,只是在修脑的层面,无关内心;修心是内心世界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协同,这属于不同的境界。

修心并不代表需要特立独行,并不代表一定要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芳自赏。人生处处皆在修心,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当内心不再受外界影响,并且与外界和谐一体,即是心安悟道。

故事最后让人悲愤的是芮小丹的自杀,用什么去解释这个?丁元英没有去阻拦,他认为他理解她,因为她不能无用的活着,难道没有了美丽的皮囊,就没有了生存的意义?没有了完整的躯体,就没有了生命的尊严吗?但是作为彼此相爱的人,正向价值体现的不应该是责任、义务、生死相依吗?所谓的道或者自然就可以任意放逐生命?自杀有着千万种理由,但是不管哪种自杀都是自私的,是一种逃避。现实社会的海子自杀,留给他老母亲多大的创伤,这是谁可以弥补的?小说中小丹的自杀,让她的父母又怎么释怀。暂且不评价丁元英对小丹是两个孤独人的惺惺相惜还是小丹那种女性对超乎自己的男性的崇拜,但是丁元英知道了结果却没说一句话,或许他认为自己是神了。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3

通过男女主人翁的爱恋展开了对文化属性的讨论以及人性深层次的探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芮小丹为了留住不可能留住的丁元英,希望他通过扶贫的方式给自己留下一个念想,并通过扶贫引发芮小丹自身思想的升华。

正常的人做正常的事情就是不正常的人,并且能够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从而可以反映出社会的扭曲。

丁元英通过构思设计,完成了女主的交代,利用了人性的恶完成了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杀富济贫,可最终的济贫也如男主预料,给了大部分生的机会,少部分趴在井沿观看外部世界的机会,有人守住了内心回归正常,有人放纵了内心的贪婪与欲望,最终走向了万劫不复。

何为救世主?救世主在哪?遥远的远方还是咫尺的.自己?这是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代表,也是对人性的考验。

女主的自杀,是为了留下最美的自己,当这个世界不再需要的时候离开,不给这个世界带来麻烦;

男主的离开,不可谓不缜密,打扫战场,完成对爱人的承诺,虽然这个承诺对爱人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

最引发内心触动的是刘冰的跳楼,他的一生如井底之蛙一样生活,丁元英给他打开了通往外界的天窗,忘乎所以的自我认同以及错位的身份认同,贪欲战胜理性,最终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道。

全文行文流畅,文字优美,细节刻画到位,故事丝丝入扣,代入感非常强。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4

近期无意间看到电视剧《天道》的片段,很感兴趣,就找到了原型小说,也就是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电子书,看了一遍以后还感觉意犹未尽,又买了纸质书,重新阅读了一遍,让我感触很深的是芮小丹对于丁元英王庙村“扶贫”的思考:原来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原来能说老实话、能办老实事的人就是神。

回顾整个事件,从丁元英一开始埋头在屋子里连续一周的资料搜集和市场了解,完成一整套市场化运作方式的设计,再到在王庙村的实地走访调研,以及对格律诗公司运作、农商户个体生产的思想动员,再到公司从生产、注册、知识产权保护、认证、宣传,最后在国际展会上降到成本价进行促销,和乐圣公司对簿公堂,过程中给格律诗找到实质掌门人,未费吹灰之力做了巨大宣传,都是基于对市场、文化属性的认知,采取的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行动,最终促成了格律诗公司和王庙村个体商户成为乐圣公司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构建了两者阶段性长足发展的基石,乐圣公司也从中整合了资源,降低成本造价。

在格律诗公司运作方面,一方面逐步构建了核心管理班组,同时通过现实的选择逐步筛除了不合格的管理班子(如刘冰),一方面通过和个体商户的合作,以及音箱的低成本、高音质的实践、国际认证,逐步打造出格律诗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王庙村农民的生计方面,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的输出、实践,农民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形成内部自生、自循环的生产、供销体系,同时基于格律诗公司的音箱需求,逐步扩大供销网络到乐圣公司,既为个体商户提供了造血之道,又创造了市场。

在决定格律诗公司和王庙村个体工商户关键的乐圣公司官司方面,从公司设计之初,丁元英就设计出了一整套可抵抗届时低价竞争法律空白的生产体系,低成本、商户和公司无实质从属关系,唯一置之事外的就是他的个人荣誉甚至生死。

以上设计、实践,都体现出实事求是。从设计者、参与者到实践者,无不是一步一个脚印,拼尽个人的全力,充分应用市场运作的规律,最终造就了王庙村、格律诗公司的`“神话”。

通过以上整体事件的阅读,沿着主人公的思考,让我引申到工作、生活甚至育儿上,关于实事求是方面的启发。

首先,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丁元英在这套生产体系设计之初,利用个人的知识和法律储备,充分了解音响市场的资料,以及王庙村村民的实际,构建出一整套生产体系,及未来可能出现诉讼的资料、行动准备,并动态根据事件发展提出调整建议或应对措施(如刘冰等的倒戈、肖亚文的出现等)。这说明在做一件事前,既要有理论基础,又要结合实践,在做事之前要提前筹划、未雨绸缪,甚至走一步看十步。

其次,付出多少,收获多少。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能实现最初的初心。想想看,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和实际的付出是否配比:如工作中,想要达到A效果,但是时间却都大量花在B事件,怎么能够达到A效果呢?又如学习中,希望在某方面卓有成效、获得知识储备和提升,但是时间却花在学习以外,如何能够提升呢?又如在育儿方面,希望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却缺少对孩子的陪伴、观察和付出,如何能影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充分的爱呢?

第三,不管做任何事情,如果从一开始能够进行整体的规划,同时付诸实践、付出时间、想尽办法组合资源,又有什么干不成的呢?说干不成的,肯定是哪方面没有做到、没有做好。

最后,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如果一开始就考虑清楚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运作模式、市场,所有的生产、经营、管理动作都围绕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市场拓展,公司才能逐步立足于市场之中,才有长足发展的基础。

整体来说,《遥远的救世主》是一本非常让人有启发的书,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思考和观察,而关于实事求是这一点,更是可以不断实践,充分应用于自身的行动之中。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5

回到广场,丁元英仍以哭墙为背景给她照了几张相,然后说:“祈祷是这儿的人生活的一部分,你说他们在祈祷什么?”

芮小丹说了两个字:“和平。”

丁元英问:“如果你是上帝,面对耶路撒冷你会怎么样?”

这次芮小丹只说了一个字:“哭!”

其实豆豆的小说,我最先读过的是《天幕红尘》,并非这本《遥远的救世主》,但后者对于我的冲击更甚。阅毕,略有感,遂记之。

小说的主角是丁元英,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天道》中,这一角儿由王志文饰演。而这个角色就仿佛是为他而生的一般,不论神态个性还是言行举止,他都能完美诠释,不多一分,也不差一毫。

说回小说,这丁元英,到底是何许人也?他的助理肖亚文这样评论他:“他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像魔,柏林有个居士说他是极品混混。”;他的至交好友韩楚风说他是个明白人;而少林寺智玄大师则言如点睛:“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往于胸中,游离心外——痞气。”这个评论,真叫人拍案叫绝!丁元英是个与世无争的人,他内心丰富,学识渊博,睿智,冷静。从资本市场的叱咤风云到古城小镇的偏安一隅,他能掌管得住四亿欧元,也能用区区几千元就打发一年的生活。同时,他还是一个对传统文化的成见深入骨髓的人,他说:“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喜欢上这个人物了。

丁元英醉醺醺地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

韩楚风的心猛地抽搐了一下,再也笑不出来了。他的酒量比丁元英大多了,此时从容地倒上两杯酒,手不抖酒不颤地递给他一杯,自己端起一杯,碰过杯子一饮而下,然后静静地看着他,好一会儿才说了一句话:“兄弟,我用一位哲人的话给你画个圈儿,你就在里面好生呆着吧,你一出声就会被另一种声音活埋了。”

丁元英问:“什么圈儿?”

韩楚风没有回答,脑海里却想着尼采的一句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早已根深蒂固,并非几人几言所能改变的,而救世主并不存在,真正能改变世界的永远都是人类自己。书中提出一个“文化属性”的概念,并借此向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发出了呐喊,但这座大山,又岂会被轻易撼动。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这是书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它将基督教、佛教和道教联系起来。“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即道性自然,虚无大道,自然为性。可以用李航的《道纪》来解释:“通过人来了解地,通过地来了解天,通过天来了解道,最后通过道来了解万物。”而“如来”则出自佛家经典,是感叹世界如恒河之沙,无所如来,无所如去一般。所以,“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不论是信西方的神还是中国的道,其最本源的信仰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遵循客观规律,也顺应自然法则,天地间的一切都是如此。

文中丁元英与韩楚风去五台山拜访智玄大师那段也十分精彩,但自己才疏学浅,对于谈佛论道,实在是不甚了了。在此就不多做评论,仅谈些自己的看法:为人,就免不了生老病死,活这一世,就会有喜有怒,有爱有恨,凡事都有其对立的一面,善即是恶,忠即是奸,一个生命的开始,总是以另一个生命的终结作为代价,因果循环,而这就是道。丁元英是一个现实到不能再现实的人,但他却对世俗怀着居高临下般的包容,因为他知道,这也是道。

至于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和剧情,我着实不想透露太多,因为这样一部小说以我的学识还不够资格在这儿评论说道,有可能的话,希望大家还是能亲自找寻属于你的解读。

PS:大一的时候,朋友推荐给我一电视剧,《天道》,看过一遍后就决定要买这本书,读完后很想写点什么,却又怯怯不敢言,担心自己的稚嫩会亵渎了它。就这样,这篇读后感一直拖到了今天。就小说而言,这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佳作,但它本身有些挑人,喜欢的人会将之奉为圭臬,不喜欢也会读不下去。写下这篇随笔是有一些私心的,想把它推荐给你们,希望会有人喜欢。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6

翻完了《遥远的救世主》这篇作品。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丁元英在柏林私募基金分红会议上突然宣布私募基金解散,结束了他在法律真空地带利用文化密码对中国股市屠杀性掠取,孑孑一人回到中国某古城隐居下来。后其与女警芮晓丹相遇,擦出激情的火花,之后为了送给芮晓丹所谓的“得救之道”的礼物,以非常规的“劫富济贫”方式帮助王庙村扶贫,从而引发社会对于文化属性的思考。最终丁被渲染成传统文化的批判者,一个“得道之人”。大有“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的特立独行的个性。

中定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属于官本位即强权文化,属于救主救恩的文化,死结在一个“靠”字上。所以丁就是要反其道而为之,打破救主救恩的这种文化的束缚,因此在扶贫,也就是在帮助弱势群体上,规避了一些法律上的真空,采用一些不是传统文化所能接受的“非道德”的手段,出其不意打败了大品牌企业乐圣公司,从而让格律诗公司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丁的方式,让我想起伟人的话:“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丁元英也让我想起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这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悲哉壮哉!

丁元英这个形象的刻画也与现实的主旋律遥相呼应。中国要打破计划经济搞市场经济,势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传统的观念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点一点受到冲击,自然会引发文化属性的思考。

那么丁元英得道了吗?无论是佛学、基督、道学,还是王守仁心学都是在强调内心的修为与平和。丁元英扶贫的动机源于是送给芮晓丹“礼物”;其已意识到中国股市是提款机,但为了芮晓丹,还是经常性的破戒,指点芮及欧阳雪买卖股票;芮在临死前给丁电话,丁显得淡然,而芮死后又口吐鲜血;对于乐圣林雨峰几乎是赶尽杀绝之势;对于杀富济贫,却又上五台山求个心安。从丁的`所作所为,从未感受到丁的“空”,只能感受到丁犹如一个杀手般的“冷”,冷静冷血,为寻求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其所做的一切在冷上再添个利字。当然这个人把钱看得很淡,有时甚至有仗义疏财的感觉。但钱并不等同利。利可以有另一种说词:有目的性。这个人每一点每一滴都算计得很清楚,即使他当骂名也是为了日后混个先驱的声誉。

另外从丁的身上,充斥的好斗的特性。在他的大脑里,利益的获得就是竞争,就是抢夺。股市一样,扶贫也一样。对于股市,丁的观点就是中国股市就是一台提款机,所以他赚的钱势必是掠压来的。对于股市这样的认识显得很偏激,从股市有人赚钱就必定就有人亏钱的这种想法,只能说丁的投资格局本身就不大。买卖双方对股票的炒作影响了股票的账面价值,超过真实价值,就是通常说的泡沫;也会有低于真实价值的时候,这叫低估。不论高估还是低估,股票所代表的企业价值是真实存在的,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个价值还会不断增长。所以不能简单以人赚钱就必定就有人亏钱的想法来衡量。对于扶贫,丁的想法,市场就那么大,所以就得以你死我活的争夺美其名曰竞争来实现。扶贫有很多种方式,但丁却将其引入已是市场红海的音像市场,并通过非常规的手段通过打击竞争对手以获得其市场地位。

在丁的身上充斥着痞气,好斗,世俗的不满,愤青的激动,强烈的控制欲。他的心何曾有一点的平和。没有内心的安宁自然谈不上何等修为,尽管满嘴的得道与大悟。丁元英将一些传统的习俗观念与内心修为混淆起来。习俗观念只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基本反映,只是在修脑的层面,无关内心。修心是内心世界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协同。这属于不同的境界。

修心并不代表需要特立独行,并不代表一定要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芳自赏。人生处处皆在修心,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当内心不再受外界影响,并且与外界和谐一体,即是得道。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7

一个闲暇的假期,一座安静的小村庄,一杯清茶再配上一本好的小说。对我来说这便是幸福的。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年假带上一直没有来得及读的这本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回到老家,远离那些喧嚣。

小说的背景简单,人物关系也不繁密。读完这本小说,为丁元英睿智的领悟力所叹服;为丁元英和芮小丹超凡脱俗的爱情故事所震撼。试着解读豆豆在这篇小说所描写的几个特点,算作一鳞半爪,仿佛初到高窟的行者,面对浩淼的文化积淀,草草作揖,以补救我内心实际的浅薄和忐忑。

整篇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用墨很多,性格凸现。即使是次要人物,也在具体细节上将他们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十分丰满。性格的复杂化,作者在描写与丁元英合作的三位人物时,让大家充分领略到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其性格特征也细微迥异。叶晓明聪明有悟性,可惜是小聪明;冯世杰身上保留了农民的狡猾和天真;刘冰匪气十足,身上充斥了市侩气息,最终为此丧命。另外还有几个点滴人物,虽然只是寥寥带过,也跃然纸上,性格特点的鲜明是这部小说吸引我的重要原因。

主人公的走向始终是我所关注的,其中表面充满变数,骨子里却都是宿命使然。作者对丁元英这个人物的塑造,几乎无法用一句简单的语言来涵盖他的整个性格。这样的人物,驾驭现实的尘世,其高屋建瓴般的预判,处理问题的缜密与睿智,相当游刃有余,这大概也是像芮小丹这样自视甚高的女子青睐于他的主要原因吧。再说芮小丹,从性格的.角度出发,小丹的性格是许多女人所不具备的,她的独立的对人生,对自己的态度,使她在自己的短短人生轨迹中,走出了焕发光彩的一面。

人世间的灾难和无常,经常会在你兴高采烈的时候,不期而至,没有觉悟的人,在频频打击下要不消沉萎靡,要不就是求得更大的麻痹,在沉沦中忘记自己暂时的痛苦,这些,我理解,都不是面对人生,面对烦恼,所应当具有的态度。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作者委婉地指出了一条明显的道理,做自己的救世主。唯有充分觉悟,坦然之后,你才会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了,你的人生,就不会是一团麻,一道谜,破解不得。暂时的自在,小说中的丁元英已经作出了榜样,而真正的自在,彻底解放自己,却是你,我,作者和千千万万的读者,在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中,需要不断诠释和印证的过程。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8

《遥远的救世主》被改编为电视剧《天道》一度热播,因本人甚少看电视,于是就错过了。近日读书会寄来此书并将讨论此书,于是就抽空看了看。平时看的都是哲学范畴的书籍,很多年没有看过小说了,偶拾起来还真有些不习惯,粗略翻看了一边,大概了解了故事的梗概。

丁元英的私募基金是一家以德国几家金融公司为资本委托方的公司,中国股市进行了11个月的掠夺式经营之后,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对掠夺式的股市操作心里不堪重负,充满了矛盾与无奈。以“个人心理状态”为由中止了私墓基金合作。丁元英托助理肖亚文在远离大都市的僻静地方为自己找一个住处,而令人费解的是肖亚文竟然兴师动众地从北京飞抵德国法兰克福,求助于正德国探亲的警官大学同窗好友——古城公安局刑警芮小丹。肖亚文告诉芮,丁是个高人,并提醒芮不要和他有感情发生,“他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他跟人的思维颠倒了,不是人的思维。一旦动了那种心思你就算把地狱之门打开了。如果真的发生了,那是你自找的,不要怪罪我没有提醒过你。以我的智力,我理解不了这种人。”但是她不想和丁断了联系,就托给芮小丹。芮为丁元英在古城找了房子, 安排丁元英住下,就忘记了此事。几个月时间后因为丁元英的资金被冻结,缺少生活费的丁元英将自己收藏的唱片拿到刘冰的 “孤岛唱片店”去变卖。一次芮小丹无意中听到了丁元英的音响她被那种纯美的音乐打动了。 芮小丹也想买丁元英这样的音响和唱片,但是未果。经过交往之后,芮小丹发现丁元英的'与众不同。学识和气度所折服。之后两个人的感情因为一次“马王黑恶团伙”的侦讯过程出现了质的飞跃。案犯王明阳是高智商犯罪素有“冷血诸葛”之称,是黑恶团伙的核心人物之一,芮小丹抓捕他时要不是一颗臭蛋差一点命丧他的枪口。警方希望从他的嘴里挖出线索。可是他抱定必死之决心,任警方的侦讯就是不开口。

芮小丹原本与母亲定居在德国,但是一直不能融入德国上流社会,不得志而回国从警,希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可是她依然被边缘化,她优秀,但因为外国生活的经历和西方社会文化的熏陶,还是不被同事所接受,所以在遇到丁之前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刑警而已。她很想拿下“冷血诸葛”王明阳,但是依她的文化积累和知识结构是不可能完成的,这一点她清楚的知道。但是她更清楚丁元英能够帮她解决这个难题,成就她(芮是个很在乎被主流文化认可的,或者说在乎荣誉,她收藏了她历年来的获奖证书,足足与一抽屉,也就是说她执着的是“功名”,是“禄”)。也许是处于这样的潜意识她寻求丁元英的帮助,丁给芮小丹制定了一套侦讯方案,并且进行了3天封闭式的集训。3天后,散发着光芒的芮小丹回到侦讯室面对这个曾经生死互博的王明阳,他们以人生的意义、文化属性、宗教为线索进行谈心,经过一场精彩的对话交锋之后,王犯终于被这个看上去年轻貌美,但充满了人性光辉和深刻哲学智慧的女警官折服。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和他人的罪行。

芮因为这次侦讯的成绩和显示出的才华被领导和同事认可,一炮走红,事业顺风顺水,同时芮也被训练自己的丁元英的学识和气度所折服,终于她确定了自己感情,爱上了丁元英。她对丁元英无微不至的关怀生活也感动了丁元英。两个人正式确定了关系。芮小丹决定向丁元英要一个爱的礼物,让他帮助王庙村脱贫致富。丁元英明知这样要求可能是个错误,经过反复思考,他设计了一个“杀富济贫”的方案。与欧阳雪、冯士杰、叶晓明和刘冰成立格律诗公司,让王庙村的村民手工制作发烧级的音响。为此他还到五台山问佛,为自己的心找一个答案。五台山的方丈也给出了与肖姑娘相似的评价,丁元英已经站在觉悟的门槛上了,进一步是佛,退一步是魔。

欧阳雪、冯士杰、叶晓明和刘冰成为公司股东,丁元英告诉他们:救世主是没有的,只有自己救自己。(这句话其实是点题之笔,丁一直是被芮、各股东、王庙村的村民视为救世主的)。丁将战略对手锁定为国内的著名音响企业乐圣公司,他进行了一番策划,将格律诗音响送到国外参加国际级的音响展,获得大奖。回国后,他把盛名而归的音响送到北京开幕的音响展示会上,丁元英以低价销售格律诗音响并在当天就销售一空,丁的此种高档音响低价销售行为给乐圣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乐圣总裁林雨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依据起诉格律诗公司,提出诉讼赔偿,他说不打败格律诗公司就跳楼。丁元英请肖亚文为格律诗公司代理诉讼事务。进入诉讼程序后,乐圣公司才知道格律诗是一个扶贫公司,林雨峰意识到胜诉已经不可能了,但他还是决定要打这场官司,他的目的已经不是教训不遵守市场法则的格律诗公司,而是要打败丁元英。最后他已败诉收场,他选择了开着汽车跌向悬崖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格律诗公司也和乐圣公司达成合作,一同生产音响,王庙村的穷苦村民们也开始了致富之路。

芮小丹办完省厅刑侦处大案后返回县城,路上遇见被通缉抢劫犯黄福海、刘东昌、吴建军等人,芮小丹知道自己单枪匹马去找这些荷枪实弹的劫匪可能会牺牲,她给丁元英打电话,告诉他自己现在面对的情况,听完这个电话丁元英沉默了,没有阻止芮小丹的行动。芮又向分局通报情况请求支援后关了手机。一番战斗,吴建军自杀性爆炸死亡,芮小丹被炸残、毁容,刘东昌逃跑,首犯黄福海企图夺芮小丹的越野车,被芮小丹打伤双腿,就在警方的增援人员赶到现场时芮小丹选择了自杀。在听说芮小丹死讯后丁元英伤心得吐血。芮的父亲认为丁对小丹的死负有责任,拒绝丁元英参加小丹的葬礼,丁离开古城。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9

因为读书群的推荐,最近读了一本书,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书中讲了一个概念,给我的印象很深,那就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

什么叫“强势文化”?强势文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占据强势地位的文化,其特点是,行为人以事实求实的态度,按照客观规律来办事,其主动性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什么叫“弱势文化”?弱势文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其特点是,行为人依赖强者的主观意识去做事,行为人期待在强者的护翼下,可以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其本质就是依赖和跟随。弱势文化的行为人对待事物没有主观判断,一切以强者的意识为转移。

对照这个概念,我们从书中的事例中就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我们的文化是弱势文化。

以文中的一个人物——刘冰来说明这个情况。当刘冰第一次遇到丁元英,对丁是什么态度?当时,压根就没把丁当回事,在刘冰的眼里,丁元英就是一个很落魄的小市民,没有豪表,没有豪车,穿的也不是名牌,目的还是来卖唱片换钱的,是有求于刘冰的人。他觉得丁的生活状态还不如他,所以在刘冰的心里,对丁是有心理优势的,所以才会说出,帮丁卖唱片就是交情的这种蠢话。直到刘冰看到了丁元英的宝马,这才觉得丁是高人。后来,刘冰主动积极参与了丁元英的计划,这是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改变他自身命运的机会。紧接着,因为格律诗事件,乐圣公司的创始人林雨峰出现。此时,刘冰觉得林雨峰可以轻易终结格律诗的未来。这时,林雨峰就是强于丁元英的强人。刘冰怎么做的?先是退股,然后又想出卖格律诗。自始至终,刘冰有自己的意识吗?都是跟随,跟着强者走,哪怕强者从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作者写了这么多,说明了一个什么情况?就是在说,我们的落后源于我们有一个弱势文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文化。我在编辑的过程中已经指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前些日子,一直在和某个群友辩论“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有毒,中国要想进步,是否要抛弃儒家”的问题。这个群友就一口认定儒家有毒,中国要想进步,就是要首先抛弃儒家文化。我就感觉很奇怪,文化有有毒和无毒之分吗?如果有的话,请问,三星堆文化是有毒的还是无毒的?玛雅文化是有毒的还是无毒的?看来,在他眼里,就只有西方的基督文化才是无毒的文化,才是最好的文化,如果是这样,那么请问,同样处于基督文化圈的德国怎么会产生希特勒这样的纳粹?这么善的文化怎么会结出这么恶的果来的?

你看看,多年以来,如《遥远的救世主》这类书籍对我们国人的影响有多大,这类书籍才是最大的毒,严重毒害了我们的思想,使我们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并开始讨厌自己的文化,甚至于要抛弃自己的文化,其目的就是要灭亡我们的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和这个民族所在国家的政策有关,这个国家的政策是开放的,包容的,多元的,他的文化就是强势文化,如汉唐;反之,这个国家的政策是封闭的,排他的,单一的,他的文化就是弱势文化,如满清。难道说,汉唐和满清,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不是一种文化?

说过这么一句话:“国家亡了,还可以复兴,文化亡了,就西娘皮,全亡了。”欲灭其民族,必先毁其文化。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那个老师,国家沦陷了还在捍卫自己民族的文化,而我们的某些国人却在主动破坏自己的文化,怎么会这样?大家好好想想吧!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0

看了《天道》的电视剧与小说后,有一点想法,可能不太正确或者没有直击重点,但也是一点小小的个人观点。

像丁元英这样的人,也许是存在的,虽然我只见过这种人的碎片化,但我还是相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包容一切的,只因为太明白,他脑中永远是事物的本质,万事万物的规律。他只想静静地提升自己的普世智慧,把自己酝酿成一个淡淡的有点智慧的人。这样的人如果抛开除他本身之外的一切物质因素,他是不会被绝大多数异性喜欢的。因为追求觉悟的女性太少了,他觉得有无限乐趣的事在异性看来很迷惑,更没有趣味性。所以他的生活注定是孤独的,而这份孤独并不是他本身的孤独,只是世俗意义上的孤独,因为他内心太丰富了,并不断丰富下去。

可能有人会想,他万一生了大病或者老了生活不能自理,那不是太悲剧了,一个人没人照顾或者被社会组织照顾但不会有儿女那种情感的牵挂与交流。这一切在他看来可能是必然的,他既然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就要为决定承担,接受它。这就是他在他父亲归去前所表现出的一种尊重道的体现。他的那种超越当下世俗的思想,周围人无法理解。他把这些人提到井沿上扒在井沿向外望了一眼,真正能最终爬上井沿的人却极少,可能他以前的助手亚文算一个。剩下的都是恍惚了一下,仍然回到井底。这可能与缘与悟有关。

小说中与电视剧中把一种巧合、缘分从众生中提了出来,展现出了两个有相似境界的人相遇是怎样的。

芮小丹可以说是世俗中天国的女儿。她能被丁元英吸引这就是缘。她能在丁元英影响下不断开悟,并发展为自悟,这是天分,只需要一个开启它的引。她与丁的相处方式只有他们两个人懂,其他人并不理解。而普通人相处的潜在的东西,提出来后,人们能理解。丁芮两人潜在的东西,提出来后大多数人并不理解。他们两个人可能都不会有悔恨,因为他们这种人能相遇就已经是天恩了。这种情感的一部分就像武侠小说中武学已臻化境的人,他的一辈子能遇到另一位相似的人,这种感受与情感可臆想,可心会不可言传,我们这些人或只能略微知晓一二。

或许他们两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宇宙,能相互映照,但不可能融为一体。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1

通过男女主人翁的爱恋展开了对文化属性的讨论以及人性深层次的探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芮小丹为了留住不可能留住的丁元英,希望他通过扶贫的方式给自己留下一个念想,并通过扶贫引发芮小丹自身思想的升华。

正常的人做正常的事情就是不正常的人,并且能够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从而可以反映出社会的扭曲。

丁元英通过构思设计,完成了女主的交代,利用了人性的恶完成了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杀富济贫,可最终的济贫也如男主预料,给了大部分生的机会,少部分趴在井沿观看外部世界的机会,有人守住了内心回归正常,有人放纵了内心的贪婪与欲望,最终走向了万劫不复。

何为救世主?救世主在哪?遥远的远方还是咫尺的自己?这是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代表,也是对人性的考验。

女主的自杀,是为了留下最美的自己,当这个世界不再需要的时候离开,不给这个世界带来麻烦;

男主的离开,不可谓不缜密,打扫战场,完成对爱人的承诺,虽然这个承诺对爱人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

最引发内心触动的是刘冰的跳楼,他的一生如井底之蛙一样生活,丁元英给他打开了通往外界的天窗,忘乎所以的自我认同以及错位的身份认同,贪欲战胜理性,最终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道。

全文行文流畅,文字优美,细节刻画到位,故事丝丝入扣,代入感非常强。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2

因为读书群的推荐,最近读了一本书,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书中讲了一个概念,给我的印象很深,那就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

什么叫“强势文化”?强势文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占据强势地位的文化,其特点是,行为人以事实求实的态度,按照客观规律来办事,其主动性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什么叫“弱势文化”?弱势文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其特点是,行为人依赖强者的主观意识去做事,行为人期待在强者的护翼下,可以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其本质就是依赖和跟随。弱势文化的行为人对待事物没有主观判断,一切以强者的意识为转移。

对照这个概念,我们从书中的事例中就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我们的文化是弱势文化。

以文中的一个人物——刘冰来说明这个情况。当刘冰第一次遇到丁元英,对丁是什么态度?当时,压根就没把丁当回事,在刘冰的眼里,丁元英就是一个很落魄的小市民,没有豪表,没有豪车,穿的也不是名牌,目的还是来卖唱片换钱的,是有求于刘冰的人。他觉得丁的生活状态还不如他,所以在刘冰的心里,对丁是有心理优势的,所以才会说出,帮丁卖唱片就是交情的这种蠢话。直到刘冰看到了丁元英的宝马,这才觉得丁是高人。后来,刘冰主动积极参与了丁元英的计划,这是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改变他自身命运的机会。紧接着,因为格律诗事件,乐圣公司的创始人林雨峰出现。此时,刘冰觉得林雨峰可以轻易终结格律诗的未来。这时,林雨峰就是强于丁元英的强人。刘冰怎么做的?先是退股,然后又想出卖格律诗。自始至终,刘冰有自己的意识吗?都是跟随,跟着强者走,哪怕强者从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作者写了这么多,说明了一个什么情况?就是在说,我们的落后源于我们有一个弱势文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文化。我在编辑的过程中已经指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前些日子,一直在和某个群友辩论“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有毒,中国要想进步,是否要抛弃儒家”的问题。这个群友就一口认定儒家有毒,中国要想进步,就是要首先抛弃儒家文化。我就感觉很奇怪,文化有有毒和无毒之分吗?如果有的话,请问,三星堆文化是有毒的还是无毒的?玛雅文化是有毒的还是无毒的?看来,在他眼里,就只有西方的基督文化才是无毒的文化,才是最好的文化,如果是这样,那么请问,同样处于基督文化圈的德国怎么会产生希特勒这样的纳粹?这么善的文化怎么会结出这么恶的果来的?

你看看,多年以来,如《遥远的救世主》这类书籍对我们国人的影响有多大,这类书籍才是最大的毒,严重毒害了我们的思想,使我们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并开始讨厌自己的文化,甚至于要抛弃自己的文化,其目的就是要灭亡我们的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和这个民族所在国家的政策有关,这个国家的政策是开放的,包容的,多元的,他的文化就是强势文化,如汉唐;反之,这个国家的政策是封闭的,排他的,单一的,他的文化就是弱势文化,如满清。难道说,汉唐和满清,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不是一种文化?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3

翻完了《遥远的救世主》这篇作品。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丁元英在柏林私募基金分红会议上突然宣布私募基金解散,结束了他在法律真空地带利用文化密码对中国股市屠杀性掠取,孑孑一人回到中国某古城隐居下来。后其与女警芮晓丹相遇,擦出激情的火花,之后为了送给芮晓丹所谓的“得救之道”的礼物,以非常规的“劫富济贫”方式帮助王庙村扶贫,从而引发社会对于文化属性的思考。最终丁被渲染成传统文化的批判者,一个“得道之人”。大有“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的特立独行的个性。

中定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属于官本位即强权文化,属于救主救恩的文化,死结在一个“靠”字上。所以丁就是要反其道而为之,打破救主救恩的这种文化的束缚,因此在扶贫,也就是在帮助弱势群体上,规避了一些法律上的真空,采用一些不是传统文化所能接受的“非道德”的手段,出其不意打败了大品牌企业乐圣公司,从而让格律诗公司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丁的方式,让我想起伟人的话:“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丁元英也让我想起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这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悲哉壮哉!

丁元英这个形象的刻画也与现实的主旋律遥相呼应。中国要打破计划经济搞市场经济,势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传统的观念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点一点受到冲击,自然会引发文化属性的思考。

那么丁元英得道了吗?无论是佛学、基督、道学,还是王守仁心学都是在强调内心的修为与平和。丁元英扶贫的动机源于是送给芮晓丹“礼物”;其已意识到中国股市是提款机,但为了芮晓丹,还是经常性的破戒,指点芮及欧阳雪买卖股票;芮在临死前给丁电话,丁显得淡然,而芮死后又口吐鲜血;对于乐圣林雨峰几乎是赶尽杀绝之势;对于杀富济贫,却又上五台山求个心安。从丁的所作所为,从未感受到丁的“空”,只能感受到丁犹如一个杀手般的“冷”,冷静冷血,为寻求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其所做的一切在冷上再添个利字。当然这个人把钱看得很淡,有时甚至有仗义疏财的感觉。但钱并不等同利。利可以有另一种说词:有目的性。这个人每一点每一滴都算计得很清楚,即使他当骂名也是为了日后混个先驱的声誉。

另外从丁的身上,充斥的好斗的特性。在他的大脑里,利益的获得就是竞争,就是抢夺。股市一样,扶贫也一样。对于股市,丁的观点就是中国股市就是一台提款机,所以他赚的钱势必是掠压来的。对于股市这样的认识显得很偏激,从股市有人赚钱就必定就有人亏钱的这种想法,只能说丁的投资格局本身就不大。买卖双方对股票的炒作影响了股票的账面价值,超过真实价值,就是通常说的泡沫;也会有低于真实价值的时候,这叫低估。不论高估还是低估,股票所代表的企业价值是真实存在的,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个价值还会不断增长。所以不能简单以人赚钱就必定就有人亏钱的想法来衡量。对于扶贫,丁的想法,市场就那么大,所以就得以你死我活的争夺美其名曰竞争来实现。扶贫有很多种方式,但丁却将其引入已是市场红海的音像市场,并通过非常规的手段通过打击竞争对手以获得其市场地位。

在丁的`身上充斥着痞气,好斗,世俗的不满,愤青的激动,强烈的控制欲。他的心何曾有一点的平和。没有内心的安宁自然谈不上何等修为,尽管满嘴的得道与大悟。丁元英将一些传统的习俗观念与内心修为混淆起来。习俗观念只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基本反映,只是在修脑的层面,无关内心。修心是内心世界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协同。这属于不同的境界。

修心并不代表需要特立独行,并不代表一定要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芳自赏。人生处处皆在修心,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当内心不再受外界影响,并且与外界和谐一体,即是得道。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4

一场由“极品混混”送给“天国的女儿”的神话,一个虽然文学性上还欠了一些火候但深度与道行却着实让人感到惊叹的长篇故事。豆豆其人,神秘而不为人所知,但《遥远的救世主》这样的作品,足以做到让人铭记。这部作品对文化属性、强势文化、救主文化、传统文化和神、主、道的思考与探讨不得不让人从一个更深层次的角度出发去回味这些年所接受的教育,也让人不由自主地结合自身的阅历与感受去反思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所发生的由文化属性所决定的命运。

丁元英,一个神秘的中年男人,德国柏林大学毕业,先后就职于柏林的国际金融投资公司、北京的证券公司并担任过柏林《世界经济周刊》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员,其创办的个人私募基金在中国股市卷走了2亿之多,但却因为“心里不是滋味”而选择中道退出,于是资金被冻结,公司倒闭,自己单枪匹马来到了古城这个繁华落尽、风云退去的小地方过起了类似隐居的生活。不在乎住房的舒适,不在乎饭菜的可口,不寻求别人的帮助,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每日与一壶清茶、一盒555烟为伴,唯一与“高大上”接轨的,只有那两台IBM笔记本和一套价值40多万的音箱,以及他挚爱并珍藏的上千套原装进口CD。

芮小丹,一个普通的女刑警,每天忙碌于捉贼缉凶、保国卫民的枪火战线,看似普通,却拥有着傲人的家世背景和据作者所说美的不可方物的女性的身体。当然,她这样的人,是被普罗大众觉得“很不正常”、甚至于“病态”的人,用现代的话来说,属于明明可以靠颜值或家庭背景吃饭但却选择靠自己的奋斗吃饭的人。

这两个本来没有任何交集、甚至远隔了十万八千里的人,因为女主角的好友肖亚文有意为之,让他们产生了擦出火花的可能,虽然肖亚文早早的“警告”过自己的好友不能走火入魔,否则会“下地狱”,但女主还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爱”,由刚开始对这个一身酒气的男人的一脸鄙视到后面出于礼貌的关照,再到油然而生的爱恋、主动投怀送抱的献身,直到经历过生死险境之后的一通哭诉电话,终于让这个无欲无求的佛系男人承认了自己的“红颜知己”地位,于是一场看似平平淡淡却注定要轰轰烈烈的“天国之恋”就这样拉开帷幕。作为爱的礼物,芮小丹想让丁元英给自己创造一个神话,通透如丁元英,却告诉小丹“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而“神话的实质就是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就这样,贫困县的贫困村王庙村迎来了发家致富的新希望,异军突起的格律诗在中国音响界掀起了一番轩然大波,直到一纸诉讼让三个扒到井沿看了一眼又掉进井里的“原始股东”退股,让经受过丁元英文化熏陶的肖亚文接过格律诗的指挥棒有了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并打赢官司迎来新的际遇,一切都在朝着丁元英“预谋”的方向发展,而芮小丹在执行任务时的意外自杀、乐圣掌门人林雨峰在“完败”后的坠崖自杀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刘冰跳楼自杀无疑让这场神话蒙上了一种悲情的色彩。这场“神话”以这样的方式收场,虽然结局让人唏嘘,但作者的本意无非是想借这个故事来引发读者的思索,传递一种信息,让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教科书或师长从未告诉过我们的理念与思想。通过芮小丹与王阳明的对话,通过丁元英与智玄大师的对话,通过芮丁二人的讨论与思辨,让我们对佛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等那些“文化属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基督道德理想的最高价值是进窄门”“‘窄门’是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进了窄门,神立刻就会告诉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而“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对于佛教、佛法而言,“佛乃觉性,非人”,“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再到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的文化,是“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对于宗教而言,真正的得道实为“自悟”、“自觉”,而非生搬硬套教义教理,或寄希望于上帝恩典与佛光普照而成为得道之人;对于人民来说,真正的救世主只有自己,而神,就是那个能够自救的人,再无其他。这就是强势文化的体现,自己造血而非等待输血,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而非寄希望于不切实际的恩典与幻梦,强势文化造就强者,遥远的救世主并不遥远就在眼前。用《国际歌》的话来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回过头来再看这部小说,用书中的话来讲,算是做到了让读者“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吧!抛开作者写作上的瑕疵不说,本书深刻、睿智的思想确实值得我们反复揣摩!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5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静,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书中主人公丁元英在经历了私募资金后决定回国归隐,这种归隐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归隐。先看看书中其他人物是怎么评价丁元英的吧。肖亚文,一个典型的职场女白领,浑身透漏着精明、干练。她对书中女主角芮小丹描述丁元英时说:说他是魔、是鬼都可以,但是就不是人。当然了,这是一种思维方式问题,正常人有一套被定义为正常的社会思维方式。就像芮小丹所说丁元英,这社会不缺执着于出人头地的人,但丁元英属于执着于不出人头地的人。

芮小丹作为故事的女主角,她是一个非常独立自主的女人,因为肖亚文的嘱托和主人公丁元英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天国之恋。开始了一段所谓的神话。

丁元英为了送给芮小丹一个礼物,就是芮小丹所谓的神话,改变一个贫困村的.现状,至此,三个音乐发烧友开始进入故事。从丁元英的商业计划到最后的落实,都无疑步步都在其预料之中,就像丁元英所说,中国股市犹如一个ATM机,只要掌握文化密码,就能开箱取钱。

丁元英在与正天集团总裁韩楚峰对话时就谈及文化属性,丁元英说:咱们的文化属性是救世主文化,黄天在上的文化,这是一种和社会发展及其不符合的文化,是弱势文化。

故事的最后伴随着芮小丹的自杀而结束,这其中太多曲折、精彩无法用文字来描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6

近日看了作者署名为豆豆写的一部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颇对口味,一读之下甚为惊艳,不禁再读、三读,难以释手。本人读书不多,见识浅薄,本不应厚着脸皮胡说八道的,但又不吐不快,聊以遣怀,方家一笑一笑。

第一个感觉——“懂得”,只有互相懂得的两个人才是同类,说话能听懂,眼神能看懂,心思能读懂,小说中引用了据说是尼采的一句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这就是“懂得”的一种概括吧。

如她的第一个本能反应就是给丁元英打电话,这也是她这次出来执行任务第一次与丁元英通话。她一边开车一边打开手机,马上就接通了:“元英吗……听着,别打断我。我在陕北风沙滩区的一条返回县城的土路上,不管怎么巧了,总之是碰见了通缉犯黄福海,他是古城三起武装抢劫银行案的首犯,还有3个没看清楚,他们正在路边给吉普车换轮胎。这儿离秦谷县城只有15公里,开车20分钟就到。”

丁元英在电话里沉默了,一个字也没说,就这样沉默了几秒钟

第二个感觉——“自知之明”,书中有那么一个人物最后跳楼而亡,因为他误以为自己知道很多,了解很多,殊不知他的结局别人都已经安排好,而他其实茫然不知,即便是临死的时候还说原本给他机会的那个人在撒谎,从头到尾他都不自知,有此下场算是报应。而书中别的人物也表现出了一种自知之明,如欧阳雪说:“我这儿你不用考虑,只要不让我管公司,股不股份的没关系。我就认一个傻理儿,守住餐馆就能活命。别的事再好,我去做可能会饿死

第三个感觉——“实实在在做事”,书中人形容男主人公“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 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像魔,柏林有个居士说他是极品混混。”可真正做起事情来,走的是正常的路,做的是正常的'事,统统合情合理,只是用一种略有颠覆性的思想把这些东西串联在一起。究其根本不过四个字“实实在在”。

第四个感觉——书中原话:“当一个人决定购买一套音响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一种标志了,首先标志着生存能力,其次标志着生活品位。毕竟,这是文化消费而不是生存的必须。”不是生存必须的,只是人生达到某个状态时的标的物,可能一生都没有过这样的东西,也可能会随着生命推进到下一个状态时有新的变化,或是延续,或是摒弃,这能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生命的态度。

第五个感觉——“容”,男主人公容得下,看的开,个人认为他总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世事,是个看客,于是他能看的明白,看的透彻,才能把想做的事情捋顺了,而他总是一个容字为本,即便别人叛他,弃他,他都只是笑笑,容得下的。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7

《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虽然很类近于西方高智力、高智商畅销小说模式,但是其内涵却是浓浓的中国式文化,最大的闪光处在于给读者打开了一扇窗,能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最喜欢书里的一句话:人原来可以这样活着,灵魂原来可以这样滋润。我常常在想,作者究竟是有过怎样的人生阅历,竟然可以写出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书中广泛触及人生、宗教、法律、文化、音乐、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命题,这该需要多么深的知识广度与深度来支撑,所喻言揭示的深层哲理,个人觉得已远超出自己知识架构下的认识境界。

书中有许多经典对白,充满智慧处比比皆是,特别能引起人思考:当生则生,当死则死。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没有主,主义,主意从哪儿来?主无处不在,简单得说,支配人得价值取舍行为得那东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属性。

神是道,道法自然,如来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人从根本上要面对两个问题:一、生存,得活下来。二、是要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这个年代,执着于出人头地并不难,难的恰恰是不执着于出人头地。

其实这本书,真的不好讲,书中关于文化属性、宗教、关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很难去讨论,因为一说就错,还是很推荐大家去读一下,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的话:它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就像开了一扇窗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8

看完《遥远的救世主》觉的不过瘾,而后又看一遍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天道》。

电视剧的剧情基本上忠于了原著,几位演员的表演也都很到位,小说中主人公的精彩对白无一缺漏,只是在结尾高潮部门做了有益于过审情节的处理,想必编剧(原书作者)也是迫不得已。

正是这段故事(剧情)的高潮部分,让我两次泪目,所以我想我极有必要为此写点什么。

如果让我说既将过去的20xx年,给我留下什么有益的.收获,我的这篇文字及文字之外所不能表达尽的,因这本小说而产生的思考和感悟,无疑就是我这一年最为之庆幸的巨大收获。

神既道,道法自然,如来。”这句偈迷一般的话,是贯穿这部小说的主题,作者用并不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简单的故事情节解释了“文化属性”这个听似耳熟,却又不能详解的词汇。

这本书我只是看了一遍,就收获甚多,当然我所说收获甚多,是基于我以往的肤浅,而相对于书中真正的精华主旨,我却仍知之甚少。

想必需要多次拜读后,才能进一步有所参悟吧!

我一直曾试图用我淡薄的认识和更淡薄的智慧把这自己这十几年来所学到能让我产生思考的东西整合出一条线索,可一直是苦苦无果,而这本小说中这句话恰恰正是我想要的答案,就如同一道光,瞬间照亮了黑喑的井底。

这对于像我这样的“精神病患者”,这种感觉无疑能让我手舞足蹈。

我知道有一定许多和我一样的读者(观众),喜欢这部(篇)作品,会对“文化属性”所对应人生宿命感兴趣,也会对“丁元英”式的价值观产生思考和疑问,甚至是膜拜。

就我而言,对应“文化属性”一词,我应归属于“弱势文化”一方,也就是说,我的原生家庭、我的受教育程度、我的心胸眼界都注定把我推到弱势文化一方。

而我当前的生活处境也恰恰印证了弱势文化群体的生存状态,果然是因果不虚。这里面可以引出这样一种疑问?

“弱势文化”有没有可能被什么内在力量催生而转变为“强势文化”。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作者在文中也揭露了这个答案,剧中欧阳雪与肖亚文之所以能实现了草根到精英的华丽转身(当然在一点上,肖亚文因与丁元英有过工作交往而表现的更为优秀),恰恰是内心深处文化属性的悄然转变。

所以重要不是你想做什么样人而是你能做什么样的人,如果掌握了通过表象看本质的本领,做任何事成功都是大概率事件,而耗费心机同时寄于天助的偶然幸运,只不过是扒着井沿看风景,最终还是要跌下去的。

刘冰就归于这类。

这本书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我希望在日后的某一天我的内心深处也会产生这种量变,从而我也能让自己变得更为优秀,更接近实质意义上成功。

就用我今年年初填的第一首词做为此文的结尾吧!

江南春《新年抒怀》

春咏柳,夏叹花。

光阴乘白马,辞别不归家。

初心未遂何言老,凭倚东风揽蔚霞。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9

遥远的救世主是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

文化属性是这小说的核心观点,文化属性又分两种相互对立的文化,一是强势文化,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文化;二是弱势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

在故事情节中,丁元英用事实告诉我们无论是思维的转变或提升还是简单的生存之道,都只能靠强势文化的自强不息。对于思维能力,他不断的引导芮小丹思考,最后芮甘心放弃已报读的律师学业,而去学习文化行业的想法。然后,又在王庙村证实了生存之道只是靠自己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的生存法则。如果,非要说有“救世主”,那么你就是你的“救世主”,没有之一。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20

电视剧《天道》就是从《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电视剧已经很老了,小说完稿于2004年,但现在读来,小说依旧让人有很多思考。整本书,从佛教、人生价值、强势弱势文化以及在市场、职场、人心等等方面的描写,都刻画的非常深入,这是我第二次读,但这一次我没有把它当成小说,而是当成一场修行。

由小说的.立意来反思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佛学和价值理论来思考我自己的未来。

比如“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跟佛经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再比如“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果说,过去上学读书,是一场文化救赎,那经历了市场和人生洗礼的现在,就该要思考继续等待被救赎(上班、打工等),还是努力寻找自救的问题了(理想、理财等)。如果想从弱势上升到强势,不仅是经济独立这一个方面,还要从思想上上升一个台阶,看问题要本质,多往前看三步。要继续学习,继续用功,才能把丢失的时间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