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2024/08/22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此生未完成》有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篇1

学校要求假期每个人完成一篇读书心得,我在网上买了一本书,是复旦大学于娟博士写得《此生未完成》。

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很遗憾于娟已经驾鹤西去了。读到这本用生命写就的书,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留恋、坚强和那一份无奈。

于娟是超级坚强的,得癌症的那种痛入骨髓的感觉,正常人无法体会到。那一连串的化疗和我叫不出名字的各种化验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求生意志。然而于娟却咬紧牙关不让自己哭,不让自己呻吟,目的就是减轻父母和爱人的心理压力。

说实话,读这本书我流泪了,不是因为她是复旦的博士,也不因为她是成功的海归。我同情,我流泪,只因她是一名不到两岁孩子的母亲。

我想这名年轻的母亲之所以面对绝症能够笑出来,不仅仅是她那阳光灿烂的性格使然,更是因为她那幼小的儿子需要她,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孩子失去母亲更令人心碎的事了。

我本是抱着沉重的心情来读这本书的,可是这个性格坚强的女子把书写的风趣,幽默,并且像散文一样的美。于娟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于娟说:偷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使你名声四海皆知,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一时的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摩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后,你依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在别人谈论你的时候,你忘了你自己是谁而已。

让我的眼泪掉的'最多的是下面一段写给孩子的话:虽然我知道,我注定不能陪他走完他的路,但是我宁可放弃自己的路程也想多陪他走一段是一段。为了他,我宁可放弃我最坚守的自我,放弃我视若生命的自由与独立。那种超越生命和生活本体的自由,那种感情和精神上的独立。

我也是一名母亲,于娟说的也正是我愿意做的。说道孩子,我特别认同龙应台的一段话:子女与父母的缘分,就是父母看着子女的背影越走越远,而且不必追。

我难过,但我必须承认龙应台是对的。可惜的是于娟没有这个机会看她儿子越走越远的背影,但是我坚信那个叫土豆的男孩子长大后,一定会知道那个坚强的母亲为了他在极度痛苦中挣扎着,拼命的想活下来,尽管她失败了,但是她从未放弃过。

我想于娟的书我会好好珍藏的,闲时拿来读一读,反思自己的言行,顿悟自己的生命,改变自己的个性,珍惜人间的至爱。还是那句话,不要等到即将要失去时再去珍惜,已经来不及了。

活着,要感恩,活着要履行生命的责任。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篇2

“珍惜当下,不留遗憾。”大家常常赠人祝福时会用类似的话。那如何算是珍惜当下呢?看《此生未完成》让我们对于娟的一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尽管于娟自认此生未完成的事有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若厄运如彩票一般总是让人失望,我相信于娟未完成的事都能一一实现。而坚信这一点的理由是:于娟前30年正如她自己的规划那样,可以说是顺风顺水,接姥姥来上海天天吃枫斗也不无可能。是多少莘莘学子羡慕、奋斗、希冀的对象。

于娟的母亲是我读文章时最觉得不可思议的,她和于娟可以说是心有灵犀。她知道女儿需要她做什么,她能理解女儿的想法。凭我近30年的生活经历:不管是自己的母亲,还是朋友的母亲或是同学的母亲能像于娟母亲那样,在女儿生死时刻还能远离女儿,去完成她未完成的事。一般的母亲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如此的。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理想的母亲,母亲万岁!

读到娟姐最幸福的时光(嵊泗怀孕期间),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亲身感受过嵊泗和即将为人父母的喜悦。我想我更能理解娟姐当时的幸福。在半个月前因工作刚去过嵊泗,对嵊泗的.情况比较了解(跑业务走遍了整个集市),嵊泗县共7个乡镇:菜园镇、洋山镇、嵊山镇、枸杞乡、花鸟乡、五龙乡、黄龙乡。但所谓的嵊泗一般是指嵊泗岛,它是嵊泗县最大的岛,我也只去过这里。它只有唯一一个集市在菜园镇,可以说菜园镇基本是嵊泗商业的全部。据当地居民以前都靠打渔为生,基本家家都一样没有什么钱,所幸前几年发展旅游行业大搞建设拆迁让他们成了暴发户,他们可能有几套价值百来万的房子,但他们赚着20xx元一个月的工资度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物价飞涨到当地人吃不起以前天天吃的海鲜。在嵊泗唯一的感受:凉爽的海风,新鲜的空气,慢节奏的生活。

光头哥可谓是把老公角色扮演到极致的人。作为理工男,他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有平平淡淡的生活。他们的爱情不会因为天南地北的分居被稀释,因为他们生活都无比的充实,甚至连一点点间隙都没有。我知道光头哥最大的遗憾是黄山事件,我相信娟姐把此事件写给后来人尽管是大头,以自己的真实经历来帮助那些无助、迷茫、乱求医的人,尽可能的让他们少走弯路,多留时间和金钱去寻生路。还有一小部分是写给你看的,她更多的是强调自己的坚韧和自己乱混了头,如此简单的骗局都能深信不疑。其实娟姐怕你对此事耿耿于怀,尽管你们都是那么了解对方,不过她越是了解越担心你。

娟姐的伟大在于自己都朝不保夕了,还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兴趣,开始写文字把满满的正能量和正解传递给后来人。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直到生命的尽头,娟姐坚信自己会更强。她要给宝宝、亲人、朋友以及关注她的世人留下一份独特的思辨财富,给人勇气、激励与爱。特别是后几篇对同学,朋友婚姻和生活方式的描写。特别是描写陈世美和秦香莲的那段,用轻松幽默的方式称他们为同学,用现代的眼光挑战古人的认知观,充分展示什么是“爱”。毕竟我们不能要求自己的配偶不进步,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和自己的配偶保持同速进步。那样大家的认知和价值观才在同一个平面。如果守不住,那就放手好了,讲理需要付出代价,对一个让你伤心的人,何必纠缠过多?你以他付出已经够多了,何必再多花心力在不值得的人身上?在我看来偕老之人,朝夕相处都不能同速进步,肯定是不够努力和惰性使然,人一旦没有信念和毅力就变和猪差不多了。尽管有人会说那样的人,难道当时瞎了眼不知道?我的回答是:每个人不同的阶段的努力展现出不一样的形态和形象示人,当时合适不一定现在适合,宇宙万物都在变化,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变则生,不变则死。”在这里好像也解释的通。

正如娟姐说的:我们更需要明白,真正能对自己负责和可依赖的,只有自己。对于这一点我是双手赞成,我把这一点定义为一个人真正长大成人的标志,成熟的人都是深深明白这一点,只是每人表述的方式各不相同罢了。不做一个只长年龄,不长心智的浑浑噩噩度一生的人。

人生总是要付出代价才会明白活着的意义,只是每个人的领悟力不一样而已,才导致付出的代价各不相同。娟姐的伟大在于尽量减小我们领悟的成本。

最后祝:小土豆和光头哥幸福快乐!我还幻想着小土豆你长大接过姥姥手中的能源林为祖国能源发展和环保改革添砖加瓦。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篇3

其实我并不是很想看这种充满着悲剧的书,虽然文字中透露着轻松,但是背后却是对生命的无奈和生命的渺小。正如之前看周国平的《妞妞》。而这一本《此生未完成》作者于娟也已经离开了人世间,仅仅三十多个春秋。

往往在生命的最后关心,人们才会停下来去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生命的一些意义和不舍。书中有一段文字在微博和网络上流传的很广。“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些话是多么真实,却同样是多么难得去做得到。

在分析自己得癌的原因是,讲到了饮食、睡眠、身体透支、环境污染等等因素。这些都是自身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当一个人失去健康的时候,才会觉得健康的可贵。而真到了这一天,一切又已经晚了

从书中,可以看到于娟的乐观与坚强,做了一次次地化疗。还是有了强烈的求生欲望。在书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中国人绕不过的,想通过中医和一些土方法去治疗。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于娟还是去尝试了。一些看似有道理的饥饿、碱性治疗差点要了她的命,也确实要了医友的命。在生命消失面来,再理性的人有时候也会失去方向。

在这个时候,亲情和友情也出来了。我想于娟最感到欣慰的一点就是家里的父母和丈夫对她的照顾和爱,一直不离不弃地坚持。最不舍得还是自己才十几个月的儿子。书中有一段读起来让人动容。“有一回化疗结束后回家,才19个月的儿子“土豆”开心地围着我转来转去,他奶奶说,“唱支歌给妈妈听吧?”“土豆”就趴在我膝盖上,奶声奶气地唱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也许,就差那么一点点,我的孩子就成了“草”。”读完之后,确实让人心酸,但是就是这么苦短的人生,有多少不舍。

书中还讲到她的一个病友,怀孕五个月的时候发现得癌。为了把孩子生下来,坚持等了几个月再治疗。最后孩子平安,自己经过治疗后还是离开了人世。母爱的伟大和宽广,人性这种可以舍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毕竟是癌症晚期和全身扩散,于娟还是敌不过病魔走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徒留下一些文字让人感叹。其实还是千千万万的于娟似的人,同样是用生命去抗争,坚强地活着。而生与死本来就是人生的大问题,对于这一本用生命的最后关头写出来的文字。每句话都是充满了生命的智慧,能够这样从容地渡过最后的时光,本来也是活着的一种境界了。她能够把这些感悟再带给千千万万的读者,让他们去重新能够暂停一下忙碌地生命,思考一下生命,这种功德更是无量。此生未完成,那就再待来生吧,相信生命不息,只要有人的一天,故事总是不断地上演。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篇4

学校要求假期每个人完成一篇读书心得,我在网上买了一本书,是复旦大学于娟博士写得《此生未完成》。

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很遗憾于娟已经驾鹤西去了。读到这本用生命写就的书,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留恋、坚强和那一份无奈。

于娟是超级坚强的,得癌症的那种痛入骨髓的感觉,正常人无法体会到。那一连串的化疗和我叫不出名字的各种化验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求生意志。然而于娟却咬紧牙关不让自己哭,不让自己呻吟,目的就是减轻父母和爱人的心理压力。

说实话,读这本书我流泪了,不是因为她是复旦的博士,也不因为她是成功的海归。我同情,我流泪,只因她是一名不到两岁孩子的母亲。

我想这名年轻的母亲之所以面对绝症能够笑出来,不仅仅是她那阳光灿烂的性格使然,更是因为她那幼小的儿子需要她,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孩子失去母亲更令人心碎的事了。

我本是抱着沉重的心情来读这本书的,可是这个性格坚强的女子把书写的风趣,幽默,并且像散文一样的美。于娟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于娟说:偷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使你名声四海皆知,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一时的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摩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后,你依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在别人谈论你的时候,你忘了你自己是谁而已。

让我的眼泪掉的最多的是下面一段写给孩子的话:虽然我知道,我注定不能陪他走完他的'路,但是我宁可放弃自己的路程也想多陪他走一段是一段。为了他,我宁可放弃我最坚守的自我,放弃我视若生命的自由与独立。那种超越生命和生活本体的自由,那种感情和精神上的独立。

我也是一名母亲,于娟说的也正是我愿意做的。说道孩子,我特别认同龙应台的一段话:子女与父母的缘分,就是父母看着子女的背影越走越远,而且不必追。

我难过,但我必须承认龙应台是对的。可惜的是于娟没有这个机会看她儿子越走越远的背影,但是我坚信那个叫土豆的男孩子长大后,一定会知道那个坚强的母亲为了他在极度痛苦中挣扎着,拼命的想活下来,尽管她失败了,但是她从未放弃过。

我想于娟的书我会好好珍藏的,闲时拿来读一读,反思自己的言行,顿悟自己的生命,改变自己的个性,珍惜人间的至爱。还是那句话,不要等到即将要失去时再去珍惜,已经来不及了。

活着,要感恩,活着要履行生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