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进击的智人》读后感

2024/08/21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进击的智人》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进击的智人》读后感 篇1

河森堡本名袁硕,国家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袁老师会讲故事,把博物馆里的故事讲得活灵活现,让我们穿越了时空,了解了百万年人类史。本书主要是围绕着“匮乏”这个命题展开,讲解人类演化过程中许多科学知识,让我长见识、拓视野。书中讲到:为了应对匮乏的压力,我们直立行走,拿起工具;为了应对匮乏的压力,我们褪去毛发,开口说话;为了应对匮乏的压力,我们走出繁茂的雨林,挺进苍凉的草原;为了应对匮乏的压力,我们组建更大的团体,共振彼此的心灵。总之,匮乏让人类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穿上衣服、学会语言;匮乏让人类走出非洲、发明文字、熔化金属、驯化动物;匮乏让人类组建城市、建立王朝、孕育文明、拥抱科学。其实,“匮乏”也体现了人类在演化过程中丑陋的一面:因为匮乏互相残杀,因为匮乏出现吃人的现象,因为匮乏出现种族灭亡……

《进击的智人》,所谓的进击,就是与匮乏的对抗中,一边搏斗,一边前行。河森堡说:“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化行为都有其自然科学的.底层逻辑。”匮乏是一个无穷的话题,人类无论发展到哪一个阶段都有其匮乏之物,如优质生活的匮乏、权力的匮乏、知识的匮乏、科技的匮乏等等,所以我们要一边搏斗,一边前行,不断弥补匮乏。当然,匮乏也罢,演化也好,河森堡探究社会文化行为的自然科学逻辑,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思路和视角,让我们可以沉浸在亘古绵延的历史里,漫步在新鲜有趣的故事里,徜徉在日新月异的科学里,更好地读懂历史、读懂人类、读懂自己。谢谢袁老师!

《进击的智人》读后感 篇2

看到17%的时候发了一条朋友圈吐槽,觉得这本书只能给3星;看完之后,唔,勉强给四星吧。

河森堡是国家博物馆的解说员,似乎在微博上也颇有名。河森堡是笔名,据说是仿着他的偶像海森堡起的。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叫“匮乏塑造了我们”,讲智人的来历,史前史;下半部叫“匮乏塑造了历史”,挑选了中国历史上几个“匮乏”的时间点,讲自然乃至宇宙的巨变,如何造成生存环境的恶劣,进而影响历史走向。

河森堡的文字还是挺吸引人的,逻辑方面有些欠缺,感觉有些地方为了套他的“匮乏决定论”,硬把一些事情往一处凑,先有结论再找证据的感觉,不是很严谨。另外,虽然提了个“匮乏”论,但是其实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感觉就是进化论换了个说法;很多观点感觉在《人类简史》和《第三种黑猩猩》里面看到过。不过也正常,作者肯定看过这些书的,他还说了贾雷德?戴蒙德是他偶像的呢。

总的来说算还可以的科普书吧。不过要是看过《人类简史》之类的,就不要看这个的前半部分了,看看后半部就可以了。

《进击的智人》读后感 篇3

先后看过《人类简史》,《枪炮,病菌和钢铁》和本书,三个作者都从一个更大的视角让人去感受平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和存在,给人茅塞顿开的通透感。

河森堡利用”匮乏”这个核心主线来为我们打开了一次人类始源探索之旅,可以说是匮乏挤压、打击、迫害、推动、塑造和成就了从古猿到人类的惨淡悲苦历史。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充满更多的是深深的`苦难,即使高度发达的今天(其实也只有不足百年),绝大多数人类虽然摆脱了绝对的物质匮乏告别了饥寒交迫,可人类仍然在精神层面踌躇不前作茧自缚,难以称之为幸福。

可是无论直立行走,煺掉毛发,增加脑容量,使用工具,驾驭语言,还是驯化谷物和动物,构建更复杂的科学和文明,人类冥冥之中被历史和自然所推动,是我们塑造了历史,还是自然塑造了我们?

人类摆脱当下的束缚,释放了折叠的时间,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近亲尼安德特人赶尽杀绝,到现在我们俨然凌驾于万物之上,自封为地球的主人。可是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几次气候的变迁如何渺小和轻易的摧毁了人类的自信,以前是洪水,火山,寒冷和干旱,以后可能会是地震,是日照,是流星。

我们欣喜我们来源的伟大与辉煌,同时我们也应心存感恩与谦卑。我们不是为了主宰,我们是和谐的融于万物,不带走一片云彩。

《进击的智人》读后感 篇4

河森堡本名袁硕,国家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袁老师会讲故事,把博物馆里的故事讲得活灵活现,让我们穿越了时空,了解了百万年人类史。本书主要是围绕着“匮乏”这个命题展开,讲解人类演化过程中许多科学知识,让我长见识、拓视野。书中讲到:为了应对匮乏的压力,我们直立行走,拿起工具;为了应对匮乏的压力,我们褪去毛发,开口说话;为了应对匮乏的压力,我们走出繁茂的雨林,挺进苍凉的草原;为了应对匮乏的压力,我们组建更大的团体,共振彼此的心灵。总之,匮乏让人类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穿上衣服、学会语言;匮乏让人类走出非洲、发明文字、熔化金属、驯化动物;匮乏让人类组建城市、建立王朝、孕育文明、拥抱科学。其实,“匮乏”也体现了人类在演化过程中丑陋的一面:因为匮乏互相残杀,因为匮乏出现吃人的现象,因为匮乏出现种族灭亡……

《进击的智人》,所谓的进击,就是与匮乏的对抗中,一边搏斗,一边前行。河森堡说:“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化行为都有其自然科学的底层逻辑。”匮乏是一个无穷的话题,人类无论发展到哪一个阶段都有其匮乏之物,如优质生活的匮乏、权力的匮乏、知识的匮乏、科技的匮乏等等,所以我们要一边搏斗,一边前行,不断弥补匮乏。当然,匮乏也罢,演化也好,河森堡探究社会文化行为的自然科学逻辑,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思路和视角,让我们可以沉浸在亘古绵延的历史里,漫步在新鲜有趣的故事里,徜徉在日新月异的科学里,更好地读懂历史、读懂人类、读懂自己。谢谢袁老师!

《进击的智人》读后感 篇5

在序中,河森堡从新几内亚岛富雷部落食人习俗所引起的库鲁病为我们揭露了骇人听闻的事实:食人基因普遍存在现金人类基因库里,这意味着相当数量的人口竟是古代食人族的后裔!无论是出于猎奇心态还是学术探究真相的心态,这样的开篇能不紧紧攫住人们的目光吗?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二战期间于国会致辞时对未来提出美好的愿景:未来人类社会应该建立在四大基本自由之上,其一乃免于匮乏的自由。对于自由,美国革命功臣帕特里克?亨利也有自己一番慷慨激昂的感怀“不自由,毋宁死”河森堡的《进击的智人》也回应了两位先贤的呼吁。

人类演化的历史长河,人类以蝼蚁之力对抗匮乏的巨涛骇浪,为了从匮乏的桎梏中解脱,前仆后继以亿计的生命换得后代的存续。虽然相同题材的书籍汗牛充栋,由哈拉瑞撰写的《人类简史》掀起的的风潮绝对是现象级的。但两本书籍侧重点各有不同,哈拉瑞回顾古昔是为了展望未来,对人类未来的命运发出深刻的人文关怀。河森堡则着墨于人类如何在一波又一波匮乏的考验中披荆斩棘演化成今日的我们。

他把其他造成人类之间的不同矛盾统合在匮乏之下,而不是以略嫌偏额的单一角度来论述。为了提高论点的可信度,河森堡引用的论据跨足不同领域,历史、考古、化学、人类学、地质学、气候学、心理学等。令人佩服的'是他能在庞杂纷乱的资料中爬梳钩沉,整理出一条清晰脉络,看似毫无关联的旁枝末节被被主脉络一串起,事物与事物之间确立了因果关系,论述严谨,环环相扣,读起来不自觉点头如捣蒜,捣出一个大脑洞。

哈拉瑞在《人类大历史》中提及人类演化的过程,如智人在认知能力的获得以及智人战胜尼安德特人的情况都轻描淡写地带过,仅以表明原因带过。这困惑一直到了这本书才获得解答。除了环境和生理行为的变化,河森堡还深入到分子阶层为读者拨开云雾。基因突变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如人类头部负责咀嚼的肌肉以及和语言有关的基因,分别是MYH16和FOXP2。人类基因在复制时会出现微小的错误,因这催生出的突变却赋予了智人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能力。

收继婚是古中国北方民族(匈奴、鲜卑等)蛮普遍的习俗,即父亲去世,儿子或弟弟可取其为妻。自诩为受文明熏陶的我们,自古至今,谈及这习俗总是嗤之以鼻。但,河森堡为这习俗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古中国北方民族所生存的环境和以肉为主的饮食习惯导致该族妇女长期处于严重缺锌的状态。生育率低婴儿夭折孕妇高死亡率成了常态,因此能顺利生产的妇女成了延续民族的重要财产。在女权被践踏和民族存亡的两难情况下,你会做何选择呢?所以即使“文明”如我们,看待事物开明的思想也是需要的。

看完了《进击的智人》,作为一本由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所写的书,其价值比一些学者的著作有过之而无不及。哈拉瑞为人类演化学说架构一副框架,那河森堡就为其滋养了脂膏,至于细腻的肌理由谁谁来润饰呢?我满怀期待。

《进击的智人》读后感 篇6

看完此书,不得不感叹,我们生而为人,只是在数百万年生命与匮乏的博弈中侥幸胜出的一个物种。这种因为匮乏所带来的前进力量,是如此暴力,又是如此浪漫。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物种与物种的`相遇、竞争与淘汰又是那么的惊心动魄。在自然界的规矩和变化下,人类应该更加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因为,说不定太阳稍微伸伸懒腰几个太阳黑子偷偷懒降低温度,地球感冒了打个喷嚏火山喷出火焰,人类,可能又要面临前人也面临过的匮乏了吧!

现今的人们呀,总是和历史分割得很远。殊不知,人类的底层逻辑和基因,从古至今是一个延续的过程,自以为文明程度高的人,饥荒时可能会吃人吃的更凶。所以,以史为鉴,才能更加理解人性。

考古和现代科学的结合,无论是全人类的基因都指向同一个“亚当夏娃”,还是中国的五大基因源头,都使远古变得鲜活有趣。

感谢河森堡的这本书,带我走进了古人类的浩瀚知识中。使我深深的感受到,当古代智人走出非洲的那一刻、与尼安德特人相遇的那一刻,确实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王朝更迭,更加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