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教育即唤醒》读后感

2024/08/19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教育即唤醒》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教育即唤醒》读后感 篇1

最近读了杨聪老师写的一本书——《教育即唤醒——走近问题学生》,让我对教育这一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虽然从教已经12年了,但对于教育认识还一直停留在成绩和学生的品行这一层面上,总感觉费尽心思使学生的成绩上来了,学生在班上不犯什么大的错误就是好的教育了,其实,教育还有另一个层面,那就是“唤醒”《教育即唤醒》这本书中,杨聪老师记录下了他与后进生相处的点点滴滴,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唤醒学生心灵,使后进生真正爱上老师、爱上学习。

书中《蒲公英的约定》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故事中,让我感叹杨老师成功“唤醒”几乎人见人厌的徐龙的良苦用心,并伤心徐龙的悲惨命运。徐龙短暂的生命,让我深思教育的目的。学校生活不是徐龙的全部,但和杨老师短短一年的相处中,却是徐龙一生中心灵最绚烂的时光。对于学生来说,成绩真的比什么都重要吗?我要说不,学生更需要快乐。我并不否认学生应当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但对于后进生,他们真的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爱护。他们觉得学习吃力,在家长、教师的高压政策下苦苦挣扎,对学习心怀排斥,以至于他们在班上的言行举止都会产生负面的变化,如何能够好学、学好?他们比优秀学生更希望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心灵的释放。所以作为教师,要转化后进生,就要先释放他们的心灵。

《你会遇见谁》中小童的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园就被老师定义为头脑迟钝的小童,终于转到城里一所非常知名的学校,爸爸妈妈终于看到了希望。可是,教学成绩重压下的老师,根本没有足够的耐心来关照小童,成绩不理想,小童一次次被老师罚站、羞辱,还常常被为生活所困的妈妈恶语相加,小童对老师、对学习充满了恐惧。后来无奈地转回乡下,由当老师的表叔介绍进入了表叔所在的学校,表叔特意将小童安排进了朋友的班级。亲切的表叔老师给年幼的小童带来一丝希望。经过老师的`补课,小童虽然有了一点点起色,但还是没能摆脱老师对他成绩的苛求,老师把他看成是甩不开的包袱……最后,当老师因小童逃课而罚他进办公室时,小童毅然选择了回家,不来读书。幸好表叔决定下学期送走毕业班,就转到低年级来带小童所在的班,才让小童对老师、对学校没有彻底绝望。这真的是一件令人痛心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可能还有存在。教师“唯分论”、过分严厉,而不去关注学生的身心,会使学生感到厌学、对老师疏远,不自信,这将会贻误学生的一生。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最需要教育的对象是后进生,教师如何面对后进生,将决定着是给他们打开一扇窗户,还是关闭一扇大门。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教育是片面的,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学习,即使被老师、家长逼着提高一点点分数,又有什么意义呢?给老师家长带来一时的喜悦,却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创伤,而且这种提高是没有源动力的,不可持续的。所以,教育需要唤醒,唤醒后进生的喜好、唤醒后进生的心灵,让他们先敞开心扉接纳老师,对待学习怀有快乐,才会有信心去面对,才会取得真正的转化效果。

《教育即唤醒》读后感 篇2

利用寒假期间我终于有空静下心来读了彭兴顺老师的《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结合自己这一学年的实际,收获颇多。让我明白了,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唤醒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融,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人先育心,浇树要浇根。唤醒孩子,就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

全书分为八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每一章节传递着教育的伟大,“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引导”。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

唤醒的过程就是如此,不是要求别人做什么,而是我知道我应该主动去做什么,只有这样做就能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自己的潜力、体验到生命的活力与无限发展的可能,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一个唤醒的生命才会让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而充满阳光。

《教育即唤醒》读后感 篇3

寒假的时候读了彭兴顺老师的书《教育就是唤醒》里面的内容很丰富,包括如何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如何成为名师,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等等。其中我记忆最深的是要让自己成为发展型教师成为教育活动的研究者,创造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文中举了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例子,介绍魏老师仅用六年成为特级教师的成功秘诀,就是“边学边研究”。

人们从事某项劳动大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重复式,一种是科研式。重复式就是用同一种方式日复一日的做事情,没有思考和提高,虚度光阴。而科研式则是千方百计地想比昨天干得更好、更巧、劳动效率更高。这句话打动我的不是“千方百计地干得更好、更巧和劳动效率更高。”,而是“昨天”这一个词。虽然我是读师范的,但是毕业后的两年因为从事别的工作,而脱离了学校的环境氛围和老师的岗位。等我重新回到学校当老师,心里其实没有底气和自信,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我很困惑也茫然失措。迫切地想让自己尽快的适应环境,让工作走上正轨,焦急地想要提高自己更方面能力好胜任这份工作。在很多书籍、网络文章或者讲座上面我都听过要努力奋斗要让自己更优秀更强大,当时看完听完的确会有一时的感概想要做点什么,可是总觉得以现在的状态,优秀离我好远,可望不可即,所以通常都是没有多久热情就冷却下来,要让自己变优秀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加上“昨天”这一个词之后瞬间就觉得只要比昨天更好,那我就有进步了,每一个今天比昨天有进步,那我岂不是在一天天一步步地在慢慢靠近优秀?要我一步登天很难,但是一天改变一点东西这是我可以做到的事情!我可以做到什么?今天讲课比昨天有新的突破,语言比昨天更吸引人、更有感染力;表情比昨天更使人愿意接受;姿态比昨天更自然;板书要比昨天更富启发性;学生的感情要比昨天融洽。我还可以今天比昨天多表扬一个学生,今天比昨天多跟一位家长沟通,今天比昨天我早一点备完课,今天比昨天我多指导一个学生……刚出来工作的时候我的座右铭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但是都给我慢慢地淡忘了,现在又看到这段话的时候,依然被感动了。想起以前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我进步了吗?在前进的时候,也需要偶尔回头看。

《教育即唤醒》读后感 篇4

最近读了杨聪老师写的一本书——《教育即唤醒——走近问题学生》,让我对教育这一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虽然从教已经12年了,但对于教育认识还一直停留在成绩和学生的品行这一层面上,总感觉费尽心思使学生的成绩上来了,学生在班上不犯什么大的错误就是好的教育了,其实,教育还有另一个层面,那就是“唤醒”。《教育即唤醒》这本书中,杨聪老师记录下了他与后进生相处的点点滴滴,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唤醒学生心灵,使后进生真正爱上老师、爱上学习。

书中《蒲公英的约定》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故事中,让我感叹杨老师成功“唤醒”几乎人见人厌的徐龙的良苦用心,并伤心徐龙的悲惨命运。徐龙短暂的生命,让我深思教育的目的。学校生活不是徐龙的全部,但和杨老师短短一年的相处中,却是徐龙一生中心灵最绚烂的时光。对于学生来说,成绩真的比什么都重要吗?我要说不,学生更需要快乐。我并不否认学生应当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但对于后进生,他们真的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爱护。他们觉得学习吃力,在家长、教师的高压政策下苦苦挣扎,对学习心怀排斥,以至于他们在班上的言行举止都会产生负面的变化,如何能够好学、学好?他们比优秀学生更希望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心灵的.释放。所以作为教师,要转化后进生,就要先释放他们的心灵。

《你会遇见谁》中小童的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园就被老师定义为头脑迟钝的小童,终于转到城里一所非常知名的学校,爸爸妈妈终于看到了希望。可是,教学成绩重压下的老师,根本没有足够的耐心来关照小童,成绩不理想,小童一次次被老师罚站、羞辱,还常常被为生活所困的妈妈恶语相加,小童对老师、对学习充满了恐惧。后来无奈地转回乡下,由当老师的表叔介绍进入了表叔所在的学校,表叔特意将小童安排进了朋友的班级。亲切的表叔老师给年幼的小童带来一丝希望。经过老师的补课,小童虽然有了一点点起色,但还是没能摆脱老师对他成绩的苛求,老师把他看成是甩不开的包袱……最后,当老师因小童逃课而罚他进办公室时,小童毅然选择了回家,不来读书。幸好表叔决定下学期送走毕业班,就转到低年级来带小童所在的班,才让小童对老师、对学校没有彻底绝望。这真的是一件令人痛心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可能还有存在。教师“唯分论”、过分严厉,而不去关注学生的身心,会使学生感到厌学、对老师疏远,不自信,这将会贻误学生的一生。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最需要教育的对象是后进生,教师如何面对后进生,将决定着是给他们打开一扇窗户,还是关闭一扇大门。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教育是片面的,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学习,即使被老师、家长逼着提高一点点分数,又有什么意义呢?给老师家长带来一时的喜悦,却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创伤,而且这种提高是没有源动力的,不可持续的。所以,教育需要唤醒,唤醒后进生的喜好、唤醒后进生的心灵,让他们先敞开心扉接纳老师,对待学习怀有快乐,才会有信心去面对,才会取得真正的转化效果。

《教育即唤醒》读后感 篇5

《教育即唤醒》是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灵江小学语文教师杨聪老师的教育手记。一位比我还小三岁的老师教育上却比我有思想的多。他觉得教育的乐趣来自对孩子的兴趣,教育的真正任务和目的,不是评判,而是唤醒,更是善的传递、爱的共鸣。

“问题学生”一直都是广大学校、家长所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我们这些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采用的教育态度,采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著名的基层教学老师杨聪,摒弃了面对“问题学生”采取忽视、监管、批评等教育手段,而是在自身教育实践过程中,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关注,尊重孩子幼小的心灵,重塑他们的自尊与自信,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和学校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

他用以朴实无华的文笔,记录了教师与孩子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与情况,一个个小故事《蒲公英的约定》《我的“雕虫小技”》《我让学生哭了》《 小敏的课外书》……一个个最直接、最真实的教学案例,叩击心灵,引发思考。让我深受感动。在为我们这些身处基础教育前线的教师们道出更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的同时,也为“问题学生”指明了新的方向,让孩子回归最本真的情怀,解放孩子思想。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是母爱,一是师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对于问题生的思想工作应做实做细,沟通要有艺术,那种以批评为主,教育为辅,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的做法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对于问题学生更是如此,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心里去,用充满感情的言辞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是心与心的碰撞,用真挚的情感燃起学生的希望。

《教育即唤醒》读后感 篇6

利用寒假期间我终于有空静下心来读了彭兴顺老师的《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结合自己这一学年的实际,收获颇多。让我明白了,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唤醒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融,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人先育心,浇树要浇根。唤醒孩子,就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

全书分为八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每一章节传递着教育的伟大,“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引导”。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

唤醒的过程就是如此,不是要求别人做什么,而是我知道我应该主动去做什么,只有这样做就能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自己的潜力、体验到生命的活力与无限发展的可能,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一个唤醒的生命才会让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而充满阳光。

《教育即唤醒》读后感 篇7

《教育即唤醒》是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灵江小学语文教师杨聪老师的教育手记。一位比我还小三岁的老师教育上却比我有思想的多。他觉得教育的乐趣来自对孩子的兴趣,教育的真正任务和目的,不是评判,而是唤醒,更是善的传递、爱的共鸣。

“问题学生”一直都是广大学校、家长所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我们这些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采用的教育态度,采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著名的'基层教学老师杨聪,摒弃了面对“问题学生”采取忽视、监管、批评等教育手段,而是在自身教育实践过程中,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关注,尊重孩子幼小的心灵,重塑他们的自尊与自信,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和学校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

他用以朴实无华的文笔,记录了教师与孩子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与情况,一个个小故事《蒲公英的约定》《我的“雕虫小技”》《我让学生哭了》《 小敏的课外书》……一个个最直接、最真实的教学案例,叩击心灵,引发思考。让我深受感动。在为我们这些身处基础教育前线的教师们道出更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的同时,也为“问题学生”指明了新的方向,让孩子回归最本真的情怀,解放孩子思想。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是母爱,一是师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对于问题生的思想工作应做实做细,沟通要有艺术,那种以批评为主,教育为辅,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的做法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对于问题学生更是如此,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心里去,用充满感情的言辞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是心与心的碰撞,用真挚的情感燃起学生的希望。

《教育即唤醒》读后感 篇8

利用寒假期间我终于有空静下心来读了彭兴顺老师的《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结合自己这一学年的实际,收获颇多。让我明白了,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唤醒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融,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人先育心,浇树要浇根。唤醒孩子,就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

全书分为八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每一章节传递着教育的伟大,“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引导”。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

唤醒的过程就是如此,不是要求别人做什么,而是我知道我应该主动去做什么,只有这样做就能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自己的潜力、体验到生命的活力与无限发展的可能,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一个唤醒的生命才会让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而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