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实操课心得
倚栏轩整理的信息技术实操课心得(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信息技术实操课心得 篇1
我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学习,提高了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认识,更新了教学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二、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首先通过自学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给学生提供自学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四、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教材的观念和形式,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紧迫的。
因此,教育技术培训对我的教学受益匪浅,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教育的优势,引导学生善于置疑,积极探索,大胆联想,多方位,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科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这次自主学习学到许多新的知识,但是更让我看到我自己的不足,我还要努力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将
会对新课程理念有更加深入地把握,也会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实操课心得 篇2
在担任整个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学习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我觉得,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去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以下就我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作一浅谈:
一、课堂演示,讲解为主
近年来,大多数学校都陆续建成了新的电脑室,同时配备了几十台多媒体电脑,从而形成了一个功能较为强大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我们教师在上课期间,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广播系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作出适当的演示并加以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Windows98系统操作时,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上机实践(当然上该节课前已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因为各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在他们预习后自己再在无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看自己的自学能力有多强,从而证实自己的理论理解与实践是否一致。然后我运用了“跃龙门”多媒体教学软件,将正确的操作过程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一边进行适当讲解,使学生们看到完整的操作过程。这样做就进一步证实了学生们对自己预习后自行上机实践是否全部正确。再让学生们上机实践一次,这样就收到了很好的教与学效果。同时,为了配合演示式的教学,我又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
二、强化练习
学生要熟练使用计算机,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如课堂问答,上机操作,课内外作业演示等。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一般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例如,在讲完“Word”软件中的文字录入及排版知识后,要求学生课后准备一篇50字左右的短文,在下一节上课时使用Word软件进行录入、排版,并对排版提出合理的要求;又如在讲完IE浏览器的使用后,就让每位学生运用IE浏览器浏览本市的网站和其他教育网站。这样,每教学一项新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定量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新课内容,熟练掌握操作要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进行网络教学
自从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出现,上级领导对培养学生的上网操作能力非常重视,因此,我们学校也少不了增加上网这项功能。在计算机教学中,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知识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获得丰富的信息知识。我们教师还可指导学生从网上下载学习软件,收集各类学习网站以及学习资源,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收集、处理、吸收能力;让学生在节日时,发送电子邮件给亲戚同学问好、祝福;让学生在因特网上阅读新闻、参加各网站的BBS、收发电子邮件等。采取各种方式设计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例如,我在因特网的教学中,我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订阅电子杂志、加入邮件讨论组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把同一个文件发送给多个接收者、成批发送信件等子任务。
五、实现分组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上机操作时,学生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一一解答操作,不仅教师感到忙碌、时间紧迫,而且还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分组教学可以避免诸多弊端,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根据上课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要太多(控制6--8名),每个小组有固定的机位并设两名小组长,上课前先进行培训。当本组同学遇到问题时,由小组长充当小老师进行辅导。当有些问题较难时,教师要鼓励全组成员一起研究解决。如果处理得当,教师要及时表扬,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样一来能够极大地激发小组成员的动手能力。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可由其它小组提出方案或由教师进行指导。
六、实现课堂教学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可以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仅能使学生更扎实的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而且还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例如:我让初中二年级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上网技能,到因特网上查找文字、图片、照片等资料,制作一个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PowerPoint幻灯片。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查找有关环保资料,精心制作出一套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幻灯片。这样,让学生完成了课堂学习内容的同时,还增长了课外知识,实现了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信息采集、处理、加工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实践能力。
七、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各班要出手抄报展览,我就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使用Word20xx软件来制作更美观的电子手抄报,然后交给老师打印出来,在校园内展出,学生积极性大大增强了,部分学生做出版面新颖、内容丰富的电子手抄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还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来出版班上的墙报。这些实际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所学过的知识,还能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增强了信息意识。
八、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
记得在20xx年五月,我到云浮市教师进修学校参加课改学习,在学习期间,令我最深刻难忘的就是,广东省信息技术科科长要志东同志说过一句话,她是这样说的:“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低,而要在上机操作中真正体现出来”。她所说的正好与我所想的所做的一致。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所学内容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后,我采取了“作品展示,开放式评价”的方法,由其他学生一起来打分评价。在教学“写字板”、“Word”一类的软件后,采取“指定内容、单人考核”的方法,先提出具体考试要求,并限定时间完成。例如:要求每位学生使用“Word”软件输入一篇文章,规定排版要求,完成后上交到教师机,由教师当堂给分。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采取相应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以上是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都运用过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信息技术实操课心得 篇3
在担任整个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学习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我觉得,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去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以下就我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作一浅谈:
一、课堂演示,讲解为主
近年来,大多数学校都陆续建成了新的电脑室,同时配备了几十台多媒体电脑,从而形成了一个功能较为强大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我们教师在上课期间,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广播系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作出适当的演示并加以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Windows98系统操作时,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上机实践(当然上该节课前已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因为各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在他们预习后自己再在无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看自己的自学能力有多强,从而证实自己的理论理解与实践是否一致。然后我运用了“跃龙门”多媒体教学软件,将正确的操作过程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一边进行适当讲解,使学生们看到完整的操作过程。这样做就进一步证实了学生们对自己预习后自行上机实践是否全部正确。再让学生们上机实践一次,这样就收到了很好的教与学效果。同时,为了配合演示式的教学,我又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
二、强化练习
学生要熟练使用计算机,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如课堂问答,上机操作,课内外作业演示等。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一般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例如,在讲完“Word”软件中的文字录入及排版知识后,要求学生课后准备一篇50字左右的短文,在下一节上课时使用Word软件进行录入、排版,并对排版提出合理的要求;又如在讲完IE浏览器的使用后,就让每位学生运用IE浏览器浏览本市的网站和其他教育网站。这样,每教学一项新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定量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新课内容,熟练掌握操作要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进行网络教学
自从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出现,上级领导对培养学生的上网操作能力非常重视,因此,我们学校也少不了增加上网这项功能。在计算机教学中,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知识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获得丰富的信息知识。我们教师还可指导学生从网上下载学习软件,收集各类学习网站以及学习资源,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收集、处理、吸收能力;让学生在节日时,发送电子邮件给亲戚同学问好、祝福;让学生在因特网上阅读新闻、参加各网站的BBS、收发电子邮件等。采取各种方式设计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例如,我在因特网的教学中,我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订阅电子杂志、加入邮件讨论组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把同一个文件发送给多个接收者、成批发送信件等子任务。
五、实现分组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上机操作时,学生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一一解答操作,不仅教师感到忙碌、时间紧迫,而且还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分组教学可以避免诸多弊端,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根据上课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要太多(控制6--8名),每个小组有固定的机位并设两名小组长,上课前先进行培训。当本组同学遇到问题时,由小组长充当小老师进行辅导。当有些问题较难时,教师要鼓励全组成员一起研究解决。如果处理得当,教师要及时表扬,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样一来能够极大地激发小组成员的动手能力。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可由其它小组提出方案或由教师进行指导。
六、实现课堂教学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可以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仅能使学生更扎实的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而且还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例如:我让初中二年级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上网技能,到因特网上查找文字、图片、照片等资料,制作一个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PowerPoint幻灯片。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查找有关环保资料,精心制作出一套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幻灯片。这样,让学生完成了课堂学习内容的同时,还增长了课外知识,实现了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信息采集、处理、加工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实践能力。
七、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各班要出手抄报展览,我就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使用Word20xx软件来制作更美观的电子手抄报,然后交给老师打印出来,在校园内展出,学生积极性大大增强了,部分学生做出版面新颖、内容丰富的电子手抄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还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来出版班上的墙报。这些实际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所学过的知识,还能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增强了信息意识。
八、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
记得在20xx年五月,我到云浮市教师进修学校参加课改学习,在学习期间,令我最深刻难忘的就是,广东省信息技术科科长要志东同志说过一句话,她是这样说的:“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低,而要在上机操作中真正体现出来”。她所说的正好与我所想的所做的一致。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所学内容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后,我采取了“作品展示,开放式评价”的方法,由其他学生一起来打分评价。在教学“写字板”、“Word”一类的软件后,采取“指定内容、单人考核”的方法,先提出具体考试要求,并限定时间完成。例如:要求每位学生使用“Word”软件输入一篇文章,规定排版要求,完成后上交到教师机,由教师当堂给分。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采取相应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以上是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都运用过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信息技术实操课心得 篇4
信息技术的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素养,在21世纪,不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将被定义为新世纪的文盲。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迅速,而信息技术教学却显得有些滞后,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素质,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教学行为和方法,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要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吸引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其次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开展有效性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著名教学模式之一,也是新课程理念强调的一种教学活动模式。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和建构意义。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能够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反应和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想学,乐学,这对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有效。
例如在讲《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时,我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先让学生看一个“虚假短信”的短片,看完后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故事当中收到短信的人,你会怎么做呢?在讲《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我事先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班级电子报刊,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要做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班级的电子报刊,你会怎么做呢?通过以上的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教师创建的情景,跟着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有效教学。
2、规范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经常要使用到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协作、自主探究等教学方式。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而学生刚刚接触,需要时间适应,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教学方式的规范性,使学生容易适应;切忌教学方式混乱,演示操作不一致,使学生无所适从。
例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统一作业的保存命名(班级+座号+姓名)和提交方法(使用学生端提交作业);在共享案例和欣赏作品的时候,统一案例和欣赏作品的共享方式(只读)和存放位置(网上邻居èTeacherè共享文件夹);第一节上机课便分配小组(4人一组)并选出小组组长;教师在演示操作时,还应该注意操作的规范,操作速度适中,操作方法简单一致。这样学生才会慢慢适应这种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曾经有一位实 习老师,在讲WORD段落的操作时,演示了三种方法,通过菜单、工具栏、标尺和右键来操作,结果那节课很多学生无法完成任务,下课时,学生跟我说,实习老师讲得太复杂了,操作太快,记不住。其实,教师只需要演示一种操作,其它操作可以留给有能力的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教学要与时俱进,联系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信息技术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关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思考,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当谈到生活中的新鲜事时,学生马上会竖起耳朵来听,这些内容学生爱听、乐学。把这些新鲜事组织到教学过程当中,不但能够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也可以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一举两得。
例如,在讲信息的基本特征时,我安排了几个校园生活当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信息的特征:
①小李中午从图书馆看书回来后,告诉小明已经有《读者》可以借了,小明下午去借的时候却没有借到(时效性);
②食堂第三窗口李阿姨打菜比较大方,没两天,排在她窗口打菜的队伍就比别人长(传递性);
③小张的父亲收到这样的一条短信:贵子女因攀爬围墙,摔到头部,急需2万元手术费,请尽快把钱汇到农行,帐户:0123456789,户名:张网,联系电话:13800138000(真伪性)。像这样的案例源于生活,摆脱理论教学的枯燥无味,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合理安排任务,巩固知识,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教育内容融入到任务教学之中,强调“做中学”。“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巩固知识,自主探究,维持学习兴趣,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如何做到合理安排呢?首先是任务的设计不仅要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而且要联系实际;其次是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例如在《多媒体作品加工与表达》这一节,布置任务的时候考虑到学生接触PowerPoint少,基础差,我分为4个课时来讲,并分别设置以下几个任务还让学生巩固知识。
①以“江南。PPT”为例,建立一个有四张幻灯片,名为“班级-座号-姓名”的演示文稿;
②打开你演示文稿,为它添加自定义动画效果,并保存;
③打开你演示文稿,为它添加幻灯片切换效果(鼠标点击或自动播放),并保存;
④打开你演示文稿,添加超级链接或动作按钮,实现作品的交互性。任务的布置与上课内容相适应,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学情,难度适中,逐个深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巩固。教师还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以后,自主探究,精心制作出更加优秀的多媒体作品。
5、“小老师”协助教学,确保完成教学任务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习好、操作强的同学充当“小老师”协助教学,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的个人能力是有限的,一节课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教师无法关心和帮助每一位同学,“小老师”的出现,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相互的交流和学习,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使更多学生得到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通过一段时间的发现和观察,我在每个班级中选取几名能力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当班级“小老师”,很快这些“小老师”便发挥作用了,使课堂的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小老师”不但可以为其他同学提供帮助,还可以指导其他同学学习和完成任务,并在交流学习中不断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6、量化评价标准,点评学生作品,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非常注重教学评价,在评价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实地反应出学生的潜能、学习成就,把学习过程与评价过程结合在一起,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要量化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在自评中自我肯定、改进提高,在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强化激励效果。教师的点评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学习成果的肯定,激发学生自豪感,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量化评价标准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的自评、互评观念,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评价氛围;在课堂中,教师可展示一些学生的作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作品的互评工作,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互评、交流学习气氛中获得进步,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不足;一节课结束,教师给予学生所完成任务及时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有效性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观察,认真钻研,因材施教,采用各种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到知识。
信息技术实操课心得 篇5
一、应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信息设备等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若思想保守、教学形式单一,不与时俱进,不跟踪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就很难将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活泼,更谈不上去吸引学生,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时时关注计算机的发展动态,通过阅读计算机杂志、报纸、自学、进修、进行网络交流等方式来拿握新的计算机知识,在专业方面不断给自己“充电”。
二、应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为了使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兴趣,教师应熟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使教学达到预定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具备熟练高超的导入、讲授、提问、组织教学、控制教学及媒体应用等教学技能。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媒体应用等进行精心安排,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应具有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地给予学生指导,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从而改进教学效果,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有教学设计能力,针对教学进度进行评价,不断反思,改进教学,不断总结经验,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体会,以达到“纳百川而成大海”之功效。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通过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学生的不懈努力,使学生真正愿学、能学、学好。
信息技术实操课心得 篇6
我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学习,提高了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认识,更新了教学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二、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首先通过自学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给学生提供自学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四、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教材的观念和形式,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紧迫的。
因此,教育技术培训对我的教学受益匪浅,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教育的优势,引导学生善于置疑,积极探索,大胆联想,多方位,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科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这次自主学习学到许多新的知识,但是更让我看到我自己的不足,我还要努力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将
会对新课程理念有更加深入地把握,也会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实操课心得 篇7
一、应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信息设备等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若思想保守、教学形式单一,不与时俱进,不跟踪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就很难将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活泼,更谈不上去吸引学生,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时时关注计算机的发展动态,通过阅读计算机杂志、报纸、自学、进修、进行网络交流等方式来拿握新的计算机知识,在专业方面不断给自己“充电”。
二、应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为了使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兴趣,教师应熟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使教学达到预定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具备熟练高超的导入、讲授、提问、组织教学、控制教学及媒体应用等教学技能。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媒体应用等进行精心安排,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应具有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地给予学生指导,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从而改进教学效果,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有教学设计能力,针对教学进度进行评价,不断反思,改进教学,不断总结经验,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体会,以达到“纳百川而成大海”之功效。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通过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学生的不懈努力,使学生真正愿学、能学、学好。
信息技术实操课心得 篇8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正如陈莹老师讲的:业务上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既:具有大学本科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学历;具有在学校信息技术化教育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学历;具有在本科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能力;有帮助学生利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有帮助其他学科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研究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另一大支柱,是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许多成果的热门课题。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对中小学整体的教学结构改革和素质教育都有重要的意义。
2、计算机媒体资源应用实例
这一部份内容是由闫铁莹老师讲授的,主要讲授如何对资源进行整理和搜集,主要是指对各类资源进行修改和完善,融入自己的理解,使之与实际教学相匹配。修改和完善既包括对资源的结构进行修改,也包括对资源的元素进行修改。
另外,还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几种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指导,使我们能够对声音、视频、图像进行简单的处理,对我们平时的教学课件制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研究这一部分主要是由王建群老师讲授的,这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他的课简单又实用,主要是2个部分"一、存在的问题;二、对策研究"。对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我们和老师一起互动,我们也把我们实际教学中的问题说了出来,由老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处理意见。使我对教堂教学中的问题有了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使我提高不少。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辨析
董德宝老师的课也是比较有效的课,他对课程整合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什么是整合?为什么要整合?怎么整合?这三个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使我们对模糊的问题有了明确、有效的认识,使我们不但在理论上有了提高,而且还对我们的实际教学也有引路性的指导。
其中"整合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使我体会到教学监控能力是指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高级形式,是其他教学能力和教学行为的调节中枢。
5、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