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实习心得
倚栏轩整理的高中教育实习心得(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教育实习心得 篇1
在高中生活学习过的我们经历了大学的学习后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当我们重新回到这个让我们既爱又恨的叫做“高中”的场域时,我的感受是复杂的。因为在那种地方生活过所以感觉有点亲近和熟悉,由于已经不可返回地离开了那个与高考紧密相连的“高中”阶段所以与之产生了疏离感,更因为经历过大学的生活所以我似乎不认识那个让我经常失眠的地方。这所高中被外界称为济南最好的重点高中,以其学生高升学率和高出国率而出名,这与我生活过得默默无闻的普通县城高中很不一样,这让我感到陌生与不适。在听公开课的时候我常常走神,思绪飘散得很远,但我还是愿意谈谈我的一些学习的感受。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需要进行入职以前的教育培训,接受教育的过程是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需要学习具体的学科知识,也需要掌握教育教学的知识,这些学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都是必须的,也作为不证自明的前提而存在,但是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对于教师来说不是全部,更不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对于教师的成长来说最多只能算作底线,教师作为一个有效的实践者必定会具有自身无法摆脱的风格,而不是技能的存在或类似于工具的存在,一个良好的教师是应该具有丰富的感受力和文化底蕴的存在者。
教师在走向讲台以前就不断地把自己的童年经历、个人生活史和专业训练无意识地整合到一起了,这种联合不可抵抗而且会强烈地影响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这就是为何有的老师风趣幽默,有的老师的课堂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有的课堂会枯燥无聊让人不堪忍受的原因。因为教师本人是个内心丰富细腻的人,所以他的课堂才会丰富多彩,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令人乏味的庸俗的个体能够组织起有意义的课堂生活。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最有文气的生活,他们不断亲近文字,感受童心,有充足的时间和方式表达自己的精神向度,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一种文化的表达。
同时,教师又是一个实践者,文化的深邃和悠远能够也更多地在他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展现为一种精神气质,形成能够吸引和感染、感动学生的气场。教师的工作是一种文化的'实践,一种文化背景下的教师是这个背景文化的表达,他的教学活动是他自己的,也是他所在的文化的。在我看来看来,不经常阅读的教师是无法承担这种文化实践的,不幸的是,很多教师真的不读书,在课堂中显示不出书卷气。一个好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实践者,举手投足间都散发出让人感动的人文气息,让人在充满俗气的世俗生活中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形上芬芳,一种人文精神浸润在课堂各个环节之中使课堂进行的流畅而不生硬。
人文精神对于教师工作来说是一种积淀,课堂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行为的外在的表达,两者相互渗透互为表里。
高中教育实习心得 篇2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非常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高中教育实习心得 篇3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非常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高中教育实习心得 篇4
人生总有许多的第一次,而初为人师,对于师范生的我而言却是件极具挑战、颇具好奇心的事情。xx年9月23日,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和队友来到金华一中,开始了为期八周的教育实习,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让我体验到太阳底下最光荣事业的崇高和艰辛。
在高师指导老师学科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
一个多月里,我从一个只会“纸上谈教”的大学生到一个能在课堂上“讲课自如”的准老师;从一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到一个对平行班有一定处理能力的班主任,这一切无不见证着我所付出的每一分耕耘所得到的收获。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我的实习进行总结。
一.进驻学校,统筹规划,全面做好前期工作
我们于9月23日早上到达实习学校?金华一中,一进校园就为金中美丽的新校园所惊叹,再加上这所百年名校处处洋溢着的人文底蕴,使我一下子爱上了这所学校。一切安顿好了以后,学校组织我们开了个简短的教育实习准备会。会上我们和各自的老师都有了接触,并且明确了实习期间的一些要求及实习内容安排。会后我立即根据会议内容制定了详细的实习计划,并且着手准备一些教育教学资料。良好的开端为我后面教育实习的顺利、完满地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名师指导,虚心学习,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实习的开展,我们分为两个阶段:
实习的前两周为见习阶段,在这个星期里,我全面熟悉高二生物新教材,认真听指导老师的每一堂课,做好听课纪录,课后与老师探讨,虚心求教,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过程,认真批改学生的每一份作业。学习如何备课、如何更好地将新课改的'理念与落实考纲考点的要求相结合。
第二阶段是上课,我的指导老师是科组长,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并且带着连个理科实验班,所以每堂课前我都细心琢磨教材、详细写教案、做课件,每一样都是改了又改,直到自己认为能教好的符合班级情况为止,这样才交给指导老师审批,在指导老师的批改和建议下再做修改,并且在上课前进行试讲。我的每一节课指导老师都坚持听课,在课后细心帮我评课,针对我课堂上出现的缺点提出宝贵意见,并且肯定了我的一些可取之处,让我倍受鼓舞,在课后努力改正,提高教学水平,以确保在下一次的教学中不出现同样的错误,在这样的努力下,我在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老师的赞赏和学生成绩的提高是对我的教学水平充分的肯定。
三.认真负责,勤恳他是,为人师表,积极开展班主任工作
做班主任是辛苦的,每天都要检查学生的出操情况,自修课要维持班级纪律,好在一中的学生个个都很自觉,自修课总是很安静。
同时做班主任又是幸福的,在第一周我基本上就了解了班级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姓名及班委组成。和学生熟悉以后学生们对我都表现的很友好,我和他们亦师亦友的关系能让我很好地发现班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我总能以大哥哥的身份来开导他们。
班主任工作中最难忘的是和学生一起准备校运会开幕式的表演,那一周虽然我连嗓子都喊哑了,虽然吃了四天的泡面,但那种与学生一起奋斗的感觉真的很好。尤其当得知最终我们班获得了一等奖的时候,我和学生们几乎喜极而泣。
在班主任的实习中,我学会了如何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学会了维持班级纪律,学会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学会写班主任工作计划,学会怎样开好主题班会,学会……..,这一切都是我班主任工作实习进步的真实写照。
四. 团结协作,积极做好调研与实习工作
在实习期间,除了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我在实习队里也尽力尽责,与队友团结合作完成该完成的任务;一起探讨调研课题,一起研究调查问卷;与队友相互帮忙,相互听课,互相借鉴经验,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这一方面巩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给我的实习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我从不同的队友身上学到了很多,如不同的教学风格,班主任工作技巧等等。
虽说我们的实习已近尾声,但我对教学的追求和努力将一如既往,我对学生的关爱也将永不消减,作为准老师的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努力、不断成长,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中教育实习心得 篇5
在高中生活学习过的我们经历了大学的学习后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当我们重新回到这个让我们既爱又恨的叫做“高中”的场域时,我的感受是复杂的。因为在那种地方生活过所以感觉有点亲近和熟悉,由于已经不可返回地离开了那个与高考紧密相连的“高中”阶段所以与之产生了疏离感,更因为经历过大学的生活所以我似乎不认识那个让我经常失眠的地方。这所高中被外界称为济南最好的重点高中,以其学生高升学率和高出国率而出名,这与我生活过得默默无闻的普通县城高中很不一样,这让我感到陌生与不适。在听公开课的时候我常常走神,思绪飘散得很远,但我还是愿意谈谈我的一些学习的感受。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需要进行入职以前的教育培训,接受教育的过程是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需要学习具体的学科知识,也需要掌握教育教学的知识,这些学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都是必须的,也作为不证自明的前提而存在,但是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对于教师来说不是全部,更不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对于教师的成长来说最多只能算作底线,教师作为一个有效的实践者必定会具有自身无法摆脱的风格,而不是技能的存在或类似于工具的存在,一个良好的教师是应该具有丰富的感受力和文化底蕴的存在者。
教师在走向讲台以前就不断地把自己的童年经历、个人生活史和专业训练无意识地整合到一起了,这种联合不可抵抗而且会强烈地影响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这就是为何有的老师风趣幽默,有的老师的课堂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有的课堂会枯燥无聊让人不堪忍受的原因。因为教师本人是个内心丰富细腻的人,所以他的课堂才会丰富多彩,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令人乏味的`庸俗的个体能够组织起有意义的课堂生活。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最有文气的生活,他们不断亲近文字,感受童心,有充足的时间和方式表达自己的精神向度,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一种文化的表达。
同时,教师又是一个实践者,文化的深邃和悠远能够也更多地在他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展现为一种精神气质,形成能够吸引和感染、感动学生的气场。教师的工作是一种文化的实践,一种文化背景下的教师是这个背景文化的表达,他的教学活动是他自己的,也是他所在的文化的。在我看来看来,不经常阅读的教师是无法承担这种文化实践的,不幸的是,很多教师真的不读书,在课堂中显示不出书卷气。一个好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实践者,举手投足间都散发出让人感动的人文气息,让人在充满俗气的世俗生活中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形上芬芳,一种人文精神浸润在课堂各个环节之中使课堂进行的流畅而不生硬。
人文精神对于教师工作来说是一种积淀,课堂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行为的外在的表达,两者相互渗透互为表里。
高中教育实习心得 篇6
人生总有许多的第一次,而初为人师,对于师范生的我而言却是件极具挑战、颇具好奇心的事情。xx年9月23日,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和队友来到金华一中,开始了为期八周的教育实习,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让我体验到太阳底下最光荣事业的崇高和艰辛。
在高师指导老师学科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
一个多月里,我从一个只会“纸上谈教”的大学生到一个能在课堂上“讲课自如”的准老师;从一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到一个对平行班有一定处理能力的班主任,这一切无不见证着我所付出的每一分耕耘所得到的收获。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我的实习进行总结。
一.进驻学校,统筹规划,全面做好前期工作
我们于9月23日早上到达实习学校?金华一中,一进校园就为金中美丽的新校园所惊叹,再加上这所百年名校处处洋溢着的人文底蕴,使我一下子爱上了这所学校。一切安顿好了以后,学校组织我们开了个简短的教育实习准备会。会上我们和各自的老师都有了接触,并且明确了实习期间的一些要求及实习内容安排。会后我立即根据会议内容制定了详细的实习计划,并且着手准备一些教育教学资料。良好的开端为我后面教育实习的顺利、完满地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二.名师指导,虚心学习,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实习的开展,我们分为两个阶段:
实习的前两周为见习阶段,在这个星期里,我全面熟悉高二生物新教材,认真听指导老师的每一堂课,做好听课纪录,课后与老师探讨,虚心求教,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过程,认真批改学生的每一份作业。学习如何备课、如何更好地将新课改的理念与落实考纲考点的要求相结合。
第二阶段是上课,我的指导老师是科组长,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并且带着连个理科实验班,所以每堂课前我都细心琢磨教材、详细写教案、做课件,每一样都是改了又改,直到自己认为能教好的符合班级情况为止,这样才交给指导老师审批,在指导老师的批改和建议下再做修改,并且在上课前进行试讲。我的每一节课指导老师都坚持听课,在课后细心帮我评课,针对我课堂上出现的缺点提出宝贵意见,并且肯定了我的一些可取之处,让我倍受鼓舞,在课后努力改正,提高教学水平,以确保在下一次的教学中不出现同样的错误,在这样的努力下,我在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老师的赞赏和学生成绩的提高是对我的教学水平充分的肯定。
三.认真负责,勤恳他是,为人师表,积极开展班主任工作
做班主任是辛苦的,每天都要检查学生的出操情况,自修课要维持班级纪律,好在一中的学生个个都很自觉,自修课总是很安静。
同时做班主任又是幸福的,在第一周我基本上就了解了班级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姓名及班委组成。和学生熟悉以后学生们对我都表现的很友好,我和他们亦师亦友的关系能让我很好地发现班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我总能以大哥哥的身份来开导他们。
班主任工作中最难忘的是和学生一起准备校运会开幕式的表演,那一周虽然我连嗓子都喊哑了,虽然吃了四天的泡面,但那种与学生一起奋斗的感觉真的很好。尤其当得知最终我们班获得了一等奖的时候,我和学生们几乎喜极而泣。
在班主任的实习中,我学会了如何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学会了维持班级纪律,学会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学会写班主任工作计划,学会怎样开好主题班会,学会……..,这一切都是我班主任工作实习进步的真实写照。
四. 团结协作,积极做好调研与实习工作
在实习期间,除了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我在实习队里也尽力尽责,与队友团结合作完成该完成的任务;一起探讨调研课题,一起研究调查问卷;与队友相互帮忙,相互听课,互相借鉴经验,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这一方面巩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给我的实习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我从不同的队友身上学到了很多,如不同的教学风格,班主任工作技巧等等。
虽说我们的实习已近尾声,但我对教学的追求和努力将一如既往,我对学生的关爱也将永不消减,作为准老师的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努力、不断成长,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中教育实习心得 篇7
在高中生活学习过的我们经历了大学的学习后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当我们重新回到这个让我们既爱又恨的叫做“高中”的场域时,我的感受是复杂的。因为在那种地方生活过所以感觉有点亲近和熟悉,由于已经不可返回地离开了那个与高考紧密相连的“高中”阶段所以与之产生了疏离感,更因为经历过大学的生活所以我似乎不认识那个让我经常失眠的地方。这所高中被外界称为xx最好的重点高中,以其学生高升学率和高出国率而出名,这与我生活过得默默无闻的普通县城高中很不一样,这让我感到陌生与不适。在听公开课的时候我常常走神,思绪飘散得很远,但我还是愿意谈谈我的一些学习的感受。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需要进行入职以前的教育培训,接受教育的过程是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需要学习具体的学科知识,也需要掌握教育教学的知识,这些学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都是必须的,也作为不证自明的前提而存在,但是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对于教师来说不是全部,更不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对于教师的成长来说最多只能算作底线,教师作为一个有效的实践者必定会具有自身无法摆脱的风格,而不是技能的存在或类似于工具的存在,一个良好的教师是应该具有丰富的感受力和文化底蕴的存在者。
教师在走向讲台以前就不断地把自己的童年经历、个人生活史和专业训练无意识地整合到一起了,这种联合不可抵抗而且会强烈地影响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这就是为何有的'老师风趣幽默,有的老师的课堂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有的课堂会枯燥无聊让人不堪忍受的原因。因为教师本人是个内心丰富细腻的人,所以他的课堂才会丰富多彩,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令人乏味的庸俗的个体能够组织起有意义的课堂生活。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最有文气的生活,他们不断亲近文字,感受童心,有充足的时间和方式表达自己的精神向度,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一种文化的表达。
同时,教师又是一个实践者,文化的深邃和悠远能够也更多地在他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展现为一种精神气质,形成能够吸引和感染、感动学生的气场。教师的工作是一种文化的实践,一种文化背景下的教师是这个背景文化的表达,他的教学活动是他自己的,也是他所在的文化的。在我看来看来,不经常阅读的教师是无法承担这种文化实践的,不幸的是,很多教师真的不读书,在课堂中显示不出书卷气。一个好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实践者,举手投足间都散发出让人感动的人文气息,让人在充满俗气的世俗生活中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形上芬芳,一种人文精神浸润在课堂各个环节之中使课堂进行的流畅而不生硬。人文精神对于教师工作来说是一种积淀,课堂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行为的外在的表达,两者相互渗透互为表里。
在观摩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相互切磋的过程,评课专家的共识也是年轻的教师有改进的空间,讲课的高手经过了实践的摸索和时间的打磨。好的教学是教师不断摸索,善于反思的结果,教师不断地在日常生活中琢磨教学的每个环节,不断总结自己工作的失误,不断改进才有了精彩流畅的课堂。
教师任何一节课都不是以后可以照搬照抄不断复制的经典,别人无法复制,自己由于自身各种因素的变动也不会重复。任何一节课的结束都是一段教学的终结,另外,这种结束也是新的教学旅程的开端,教师会重启另一段行程。人是宇宙的匆匆过客,我们不断地在时空的界域中进行一去不复返的穿梭,进行着生命的流动。走完一段路,我们能够做的也只是回望而已。除了向后回望以外,我们还经常地向前展望,确定我们未来的走向。我们在回望与展望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前行和已经到达的地方。我们也是在不断地回望中确定自己的宇宙人生的文化坐标,清醒地自己来自何方,身在何处,即将走向哪里。也是在这种不断反思之中,决定着“我是谁”的构想,使得存在的可能性从多个方面向我们清楚地展开。
事实上,我们进行学习和思考也构成了自我前行的过程,我们也是在路上的过程,人的生命是一段路,一座桥,我们不断地行走,拥有广阔的胸怀的人才能够行者无疆。教师在课堂以外和对于课堂外的关注东能够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中,都形成了路上得风景。
高中教育实习心得 篇8
时间过得很快,为期六个星期的教育教学实习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在这次实习中,我再次体验到为人师的滋味,真正体会到处于教育第一线的酸甜苦辣。很难说,我能做出怎样的成绩。不过,我收获很多。这对于我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来说是如此的重要。我们的实习主要包括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这两项,在这两个方面我都获益良多。其中,班主任教育实习工作主要是贯穿于主题班会来进行。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组织主题班会来进行教育实习工作。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人们逐渐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师生平等。怎么去把握这个“平等”的度呢?我这次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回答:在做导师的同时,也要做朋友。我想这才是我们的教育所需要的“师生平等”。“导师”,这是教育者的基本角色。“朋友”却是对我们教育者新的要求。我们都知道,要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而要了解学生绝非平时耳闻目睹就可以做得到的。这需要我们近距离地接近学生,耐心聆听学生的心声,逐步取得学生地信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在整个主题班会的筹备过程中,我们有了契机跟学生接触。期间,我们和学生们进行交谈,并取得了他们一定的信任。他们其中的一部分可以很真诚地把心声告诉我们。就是这样,我们对学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我们也惊讶:我们的学生心有着如此多彩斑斓的想法、经历。就有一个学生,有姐妹俩,姐姐学习成绩好,并升上了重点大学。于是,父亲就一直拿她跟姐姐比较。所以,她感到压力很大,灰心,觉得自己怎样努力都不可以了令父亲满意。于是,她的行为变得更加叛逆……。又有一个女学生觉得她和爸爸妈妈一直也演着一部长篇的电视连续剧,爸爸妈妈都是此剧的导演和编剧,而她,则只可以永远是此剧的演员。导演和编剧不停地导演着,演员不停地演出着。他们编导些什么,演员便演出些什么。演员不可以为自己编一些剧情,也不可私自把自己的感情、表情、动作表露出来。只能麻木地按着导演和编剧所编制的表演。她觉得很累,很想表达出来,改变这种情况。了解了这个情况后,我们对她们做了一定的疏导,并为她提供了机会,让其在班会上以表演形式述说自己的心声。就是这样,在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们聆听到很多不同的小故事,从而逐渐了解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不断地充实了主题班会的内容,并逐步做好了各种筹备工作。
在主题班会筹备的开始阶段,我们实施的是跟踪指导的方式,具体跟着学生进行排练,发现有问题及时纠正。但我们逐渐地发觉这样做不妥。因为,我们的学生是初一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本来就很难坐稳,站好来听讲学教,而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好动性,好问性,易受干扰性。所以,当我们在一旁进行监督指导时,他们就吵吵闹闹,乱成一窝蜂。我们只能丢下排练,来整理纪律,这样子搞了一个晚上,结果,进度缓慢,效果不高,而且我们也很累。
后来我们决定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学生自主管理。采用这种方式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
1、学生有着相当强的表演欲,很希望能够有机会进行表演,并希望所表演的节目能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认可。所以他们很珍惜班会这个机会,以便大显身手。
2、学生中间有着一些组织管理能力很强的人,他们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就是发挥出来,主要是因为没有被赋予充当管理者的权利。我们借鉴了心理学上的“强化”方法,把每个节目都分成一个小组,指定一个管理负责人,有他全权负责指挥组织。并跟每个组定下一个约条:“经过一定时间进行检查,排演得好的话,就上台表演,否则,取消该组节目”。这种方式的实施效果是立杆见影的。每个组都希望得到强化物,一下子激发起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认真进行排练,管理负责人也发挥了他们重要的作用。到检查之时,他们表演得很出色。可见,这种方式的效果很好,而且我们也可以省下很多时间下来,进行班会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
可以说,这种方式的实施是我们班会之所以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育工作主要目标是什么呢?我想很多教育工作者都会有这样一个理想——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也就有了所谓的“素质教育”之提法。在这一点上,我们主要的问题在于把学生素质的培养过于形式化。组织学生在活动里唱唱歌,跳跳舞,表演一下,有时甚至只在上级领导巡查时才草草作个样子。认为这就代表“素质教育”的成果。明显这种做法是欠妥的。
我们这次的教育实习同样进行班会活动。在活动组织、筹备、演出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很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首先,我们的管理实施学生自主管理,从良好的效果来看,锻炼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其次,学生上台表演,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一次锻炼。就有这样一个女学生。她平时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令人想不到的是,她争取了这次班会的机会,担当了班会一舞台剧的主要角色,而且,演出也得到其他同学的好评。
再次,在班会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才能。其实班会的雏形很不成熟,内容也显得有点与班里同学的特点不相符。但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很多有才能的学生为班会出谋划策,主动为班会编排节目,从而充实了整个班会的内容,为班会的举行作好了铺垫。其中有一个女同学热心地向我们提出为班会编写一个舞台剧,结果写了一个长达21页剧本,为班会填充上了一份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把她的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最后,我们深入到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导师”和“朋友”。学生的'很多心声都向我们倾诉,我们可以尽我们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对待困难,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我们的主题班会主要是针对家长与子女之间的相互理解日渐削减这一现象而提出来的。我们为亲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敲响了警钟。同时在完成了班会后,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学校应该为亲子之间的交流多尽一分力。班会中,我们倾听到了学生的真切心声,所以,更加坚定了我们搞好这个班会的决心。结果,我们为很多父母提供了机会来聆听学生的心里话。我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拉进了亲子间的距离。有一个母亲在会后,热泪满腔地拉着女儿、原班主任进行更深的对话。这是我们所期待的,我想也是我们学校教育所能所希望做到的。
总之,通过实习的一个多月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觉到自己的不足。可以说我们的实习只不过是是我们以后教育工作的一种开端。它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