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白岩松白说的读后感

2024/08/13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白岩松白说的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白岩松白说的读后感 篇1

《白说》之所以能在近期畅销书榜单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题目比较搞怪,以及作者仍然拥有一定的人气指数这样的因素之外,近日频频爆出的央视播音员、主持人“勇敢出走”的故事,显然也是“功不可没”的幕后推手。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在各大电商推出的图书促销活动中,白岩松的新书《白说》始终占据着十分显眼的位置。从《痛并快乐着》开始,这差不多已经是人过中年的“白大哥”出版的第十本书了。说是新书,其实内容并不新鲜:书里所收的大多是最近五年以来作者在各种场合的讲演文字记录,从大学到政府部门,从媒体沙龙、文化论坛到公益讲座,甚至连看似颇为专业的医疗改革研讨会也将其列为主讲嘉宾,让这位央视名嘴过够了一把嘴瘾,最后还不忘攒起来做成书,图的就是再赚取一回眼球。

如今名人出书易如反掌,而想当年开此风气之先的,正是包括作者在内的一众央视名主播,如今自然更有理由当仁不让,至于质量参差不齐,大概也是早已在人们意料之中的。不过说实在的,刚开始读这书时,还真被它吸引过一阵。虽然明知作者在大学演讲,听者主要是冲着其“成功人士”的光环而去,不过读了这部分演讲内容,我琢磨着,换作是我,在上大学的年纪,估计也会觉得花时间去听一场这样的讲座还算值得。比如他说到,年轻人要敢于“做点无用的事儿”,“不仅要懂得如何成功,还要懂得如何有尊严地失败”,“每一次失败都开启了一种更好人生的可能”,还反复提及阅读与音乐的“治愈力”。诸如此类的话题,虽说和更有意思的学术讲座不可同日而语,但至少证明此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也证明白岩松此人在投听者所好上的确下过一些工夫,归结起来这还是要拜其本职工作所赐。

众所周知,央视著名主持人出走非自今日始。前几年黄健翔、崔永元、李咏、柴静等人的离职,就震动程度而言,绝不亚于如今张泉灵、郎永淳的告别。只不过,之前的数人虽已离职,但其新东家不是别的媒体,就是中国传媒大学,仍然身处广义的传媒圈中,并未跨界。而此番张、郎二人的离去,则是彻底告别这个行业,转战投资领域和互联网医疗行业,对比之前央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身份,似乎令人感觉过于“穿越”。而在此二者之中,郎永淳的出走更为出人意料,因为他创造了一个历史:《新闻联播》栏目有史以来第一位主动选择离职的主播。在此之前,这档“第一传声筒”栏目的`主播,要么是退休或病亡的,要么是退居二线的或被下岗的,哪里会有人捧着这个据说工资高达二十六万的金饭碗不要,而去投身一家如时间黑洞一般的初创公司呢?但据说,郎永淳的出走,主因是妻子生病,孩子在美上学,仅靠郎一人的工资入不敷出。也许这仅仅是传闻,不过此前他们夫妇合著的家庭抗癌日记出版,似乎为这一说法提供了某种背书,毕竟公开私人记录,无论对于家庭还是个人都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何况是郎永淳这样的公众人物——如今看来,除了经济原因,为跳槽做准备可能也是郎永淳夫妇决定出版此书时的另一层考虑。

如此之多的央视主播选择离开,以至于白岩松说他在出席一些场合时总在被周围的人暗示“你怎么还不走?”这听起来似乎令被问者哭笑不得的疑问,也许正凸显出了白岩松所在的这家头牌媒体的逐渐式微。的确,二十六万的高薪难得,但也并非舍此无处得;央视的工作稳定、声名在外,可也并非人人都留恋。

“走有走的理由,留有留的理由,”这是白岩松面对“你为何不走?”的疑问给出的回答。如果说这样的回答不够坦诚,那么可以说,事实上任何处于作者这样位置的人,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应该都很难做到真正的真诚与坦率,因为说到底,在任何时代,决定一个人的言说姿态和内容的,正是他身处的那个位置。在《白说》这本书的后半段,出现了《打造一副让世界喜欢的面孔》这类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甚至情不自禁将自己想象成政府幕僚的败笔——对于一位本应将社会公众作为第一受众人群的新闻评论者而言,这类“瞎操心”的表述应该越少越好。一个人为了新闻评论的需要对社会或政府说长道短是一回事,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全知全能的“谋士”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传媒人企图“越位”,事情却完全可能早已不在他的掌控中。很可能,他此时所说的一切,都将沦为不折不扣的“白说”。

白岩松白说的读后感 篇2

主持人出书,我一直很关注,如果是白岩松、敬一丹这样的主持界大腕的书,我一定要买来,认真地读。因为他俩的主持风格与自身的文化底蕴是我一直欣赏崇敬的。他俩都很好地利用了央视这个平台、得天独厚的稀有资源来发展自己、积累感悟,厚积薄发,他们的视角也一定会带给我们启迪与收益。此文先谈谈白岩松的新书《白说》。先说文章的题目起得妙,人的主要器官嘴是用来说话的,而说是主持人的职业,他们靠嘴安身立命,巧的是岩松姓白,我们乍看题目,首先理解为这是他说的,其次还可引深为其他含义,比如他自己说的,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白说也要说就另当别论了。

很早就特别爱看白岩松主持的节目,他讲话的最大特点是思辩性、逻辑性特强,层次递进中一口气能说完很长一段话。比如,白岩松曾在《东方时空》中慷慨陈词中国足球:主场不行、客场也不行;白球衣不行、红球衣也不行;中国教练不行、外国教练也不行……一口气说了十几个“不行”,淋漓尽致地吐出了球迷久积于心的郁闷,那凌厉的、咄咄逼人的语势,让听众与观众特别解渴。这本书的绝大多数章节都是他5年以来不同场合的演讲集锦,请看这本书的五部分小标题:岁月———活着不是非赢即输;价值———得失不是非有即无;沟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态度———进退不是非取即舍;时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哪一句不是充满了哲理与辩证思维?人生的参悟就在每句话里。

作为新闻人的敏感与社会责任感,他不得不说,但他尽可能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套话。常言道:一言即出,驷马难追,这种风险对主持人无处不在,面对误解和非议还得有勇气担当。无论对于古典音乐、体育、阅读等生活话题,还是对于医改、公益等社会和政治话题,白岩松在书中都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给予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角。

可以说长久以来做为新闻一线的主持人,他见多识广,博采众长,绝不人云亦云,这与他的读书密不可分。所以掩卷深思,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与我们分享了:“说出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第一个10年,阅读打开一个远方的世界,带着他走出自己狭窄的空间;第二个10年,阅读与他的情绪产生共鸣,陪伴着他走过青春的岁月,看似无用实则有用;第三个10年,阅读曾国藩等引导他面对内心、人性和社会,学会为人处世;第四个10年,阅读《道德经》提供智慧、抚慰和解决之道,接受平淡平和。”他最后说:“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好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阅读的滋养不是一朝一夕,是岁月慢慢积淀,是由内而发的魅力和气质。”从阅读中,白岩松积累着故事:在讲述成功与失败的时候,众多的历史人物出来佐证失败是另一种新的开始;在论述观点时,众多作家的名言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而又有说服力,这都缘于他阅读的滋养:“生活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人们格外需要学会在不完美中让内心得到纾缓和解脱,回归到正常的日子当中。”直达读者心里的同时,他的阅历与读者的经验得到了共振与印证。

作者用锐利的目光去观察和沉思整个人类与人性,把“思辩”这颗看不见的种子,经过加工、培养,使之与形象、语言、情感相碰撞,迸射出美丽的思辩之“花”,进而熔铸成一个整体的、自成一体的世界,表现了作者博大的思辩胸怀,展示着思辩的永恒艺术魅力。读着他的书,眼前就能浮现出他的声音与姿态。这是他独特的魅力,尽管他不是帅哥。

记不得了好像是在“感动中国”十年的一期节目里,他说过的一段话:“这是一个和好人的约会,约会了十年。十年前我只姓白,头发还没白呢,现在头发一半都白了。它就是每年最冷的季节的时候,一个最温暖的期盼。不同的人总结过去的一年有不同的方法,有人用GDP,有人用挣了多少钱。什么都在变但是人们心底里的,对于美好的那种感觉,对于善良的感觉,是不会变的。这就是每年的一种收成,这样的收成对于中国来说比GDP重要。感动它呼应人们心里本来就有的那种向善之心。感动应该是防止人的心沙漠化的那种水,有水这个世界不会干枯,上善若水嘛。希望下一年呢又会认识到一些好人,跟这样的一群人,生活在一个时代里头,你就会一下子觉得心理特别踏实,好人很多的这种素养是咱们这个人群当中的DNA吧,不会消失。”他的一些主持话语就如同冬季里喝一碗热乎乎的高汤,慢慢滋养你的身心,让你通体舒畅又令人回味,不仅仅是心灵鸡汤,给别人讲好每一个故事不容易。

再回到“说”上,我们没有从事主持人的职业,但除了睡觉与独处,每天也在说话。能否学着艺术点说,废话少说,伤人的话少说,放慢语速,不求金玉良言。小事,幽默点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点说;没发生的事,不胡说;做不到的事,不乱说;伤心的事,对人要选择性地说;自己的事,听别人怎么说;长辈的事多听少说;夫妻的事,商量着说;孩子们的事,开导着说。脑子总有一根弦绷着:说,还是不说?这是个问题。

虽说是《白说》不会白说,他以主持人的身份传播正能量,引领和提升了听众与观众。那我们寻常人好多的话可能是白说,但白说还是得说,只是尽量要开口有益,说好话,这也算《白说》没白读。

白岩松白说的读后感 篇3

读了白岩松的白说,让我对幸福有了更深的理解。

幸福像鞋,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小时候吃不饱肚子,谁能给两个包子就是幸福的,就像有句古话说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就是在最需要水的时候,一滴水就能让人记住一辈子,有水就是幸福的。终于有一天绝大多数人饱了,但是才发现欲望更强了,想拥有的东西更多了,所以不饿了,却有了更多的麻烦。

现阶段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不幸福,不满足现状,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物质、情感和精神,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

如果没有物质基础,情感和精神也是脆弱。因为基础不牢靠,地动山摇。所以吃饱、穿暖了,对一个人的幸福太重要。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忽略了情感和精神的作用,所以物质是基础,情感和精神生活的缺少,依然不会幸福。正如花钱可以买来房子,却买不来家的温馨,花钱可以买的开书籍,却买不来文化。当有一天你再次回到母校或者童年玩耍过地方时,会不会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很多开心的不开心的事,会不由得涌上心头,那一刻你肯定是幸福的。回想起小时候玩过的游戏,会不由得喜上心头,因为在那个玩具匮乏的年代,我们那些简单而玩过千遍的游戏是有感情,有精神的。

每次回去神木,我总是不由得想去吃一碗老街上的杂酱面,那是我七岁的时候,第一次吃过那么香的饭,直到今日,无法忘怀,虽然在怎么吃也找不回那个时候的那种感觉了,但还是会大口大口的吃完,最后在倒一碗面汤才会满足。让我有时会感慨,所谓想老家了,也许就是想吃老街上的杂酱面而已。

人生中得意和失意都占5%,剩下的90%都是平淡的,能不能把这90%过得不那么平淡,是我们一生去琢磨的。有时候我们会去问别人,你过的幸福吗?一百个有一百个回答,但总之离不开物质和精神这两个方面。我认为没有标准答案,谁说的都对。

百米比赛会有一条固定的终点线,即使你跑的再慢,十几秒、二十几秒总能撞线,但是幸福没有终点线,有的人刚跑不久接近幸福,有的人跑了很久还是没到。我们喜欢的不是成熟,而是走向成熟的过程,也许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追求幸福的过程。

黄金没有百分之百的黄金,最多有99%、99.9%,幸福也许就像百分之百的黄金一样,没有绝对的到达,但可以无限靠近。

人生路上总会有坎坷和挫折,希望我身边的人都可以走出低谷,将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滋有味,向着幸福无限靠拢,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

白岩松白说的读后感 篇4

提起白岩松,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央视新闻频道著名主持人,资深媒体人。前些日子凭借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解说,又火了一把,当了回网络红人,被网友戏称为一本正经地说段子。一本正经,那是央视特色,尤其是说新闻的,不正襟危坐好像都对不起这份职业;但说段子,那可就不大容易了,得挖空心思、突显主题,又得接地气、有笑料,说白了就是让人心甘情愿地被撩,这可就是个技术活了。当今最火的段子手薛之谦曾自曝写一个段子要花上六七个小时,这还是自己闷头在家搞创作只为搏你一乐。要是真正想做好一档直播节目呢?那背后所花费的时间、耗费的精力可能要成数倍累计了。读这本《白说》时便已体会一二。

《白说》与其说是白岩松的一本自述,不如说他是在以新闻人的角度与你聊天、话家常,态度诚恳,言语平实,容易接受又发人深思。用简单的语言诉说并不简单的事是一种本领,而能撼动人心则更需要智慧。显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的付出与努力。就拿白岩松本人来说,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白岩松爱读书,这从他的经历中看得出,从小泡在图书馆,以书为友共度了几十年,在全家去搞“历史”的情况下,他毅然选择了从事“新闻”行业,多年后才猛然发现,其实搞“新闻”的人才最狠,其他人都在“挖”历史,而自己却是在“做”历史。二要有独特的思维见解。白岩松曾说“一个人的价值和社会地位,跟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不可替代性来自哪里?同一条新闻,怎么报道能抓人眼球,入木三分?同一件事情,怎么做能彰显特色,体现价值?这就要从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上做文章。三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古语说,实践出真知,此话不假。理论再好,不去实践,也只是空中楼阁、秀花枕头。唯有在困难中磨砺,在挫折中奋起,在失败中顿悟才能淌出一条通往成功的血路。四要有一流的口才表达。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有了前面知识、思想、阅历的积淀,现在需要的就是一点“口才”的东风,借新闻人之口表述事实,还原真相,至于对错,交于观众评说。人们常用少说多做来警醒自己,但少说不等于不说,合理的诉求、善意的提醒、正确的引导都需要平等地沟通、有效地表达、深入地交流。而媒体人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报道让这个世界变得好一点、更好一点。

此外,还是想说下关于阅读的事。《白说》里白岩松提到了成长道路上影响他最大的三本书。一是少年时期读的《朦胧诗选》。通过那些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字表达,与诗歌碰撞共鸣,开启了心灵之门。二是青年时期读的《曾国藩》。通过与别人的对话,读别人的故事,也跟自己对话,丰富自己的人生。三是壮年时期读的《道德经》。让人到中年的他豁然开朗,内心更加平静。对于我自己,近年来也有两本书帮助颇大。一本是几年前在豆瓣上偶然遇见的meiya的《慢慢来,一切都还来得及》。让那时正处于迷茫混沌中的我理清了方向,重拾了信心。也让我明白,只要你愿意启程,不论30、40,都不算晚,都可以通过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让人生多些精彩记忆。另一本是今年年初微博网友推荐的梭罗的《瓦尔登湖》。每当焦躁不安、情绪难抑之时,都会想起许多年前宁静美丽的瓦尔登湖畔,那个尽情享受天地灵气,与大自然拥抱共舞的身影,当你把自己置身其中,心灵也就不自觉得到净化,内心自然而然回归平静。

最后,就引用《白说》里这段话来做个结尾吧。想来,阅读的作用大抵也应如此:它帮你打开世界,带你走出自己狭窄的空间;它与你的情绪产生共鸣,陪伴你度过一段时光,让你品味出无用为大用的乐趣;它带你面对内心,面对人性,面对生命;它还可以提供智慧、抚慰和解决之道,在你行走艰难时,为无门之处开门,让无光之处有光。

愿我们都能用书籍之光照亮人生之路,让我们在未来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