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新课改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2024/08/13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新课改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新课改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

近三年来,我参与了教育局组织的多次新课改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素质教育讨论活动,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新课改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2

近三年来,我参与了教育局组织的多次新课改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素质教育讨论活动,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新课改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3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中考”改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

新课改在我省已开展了一年多,可这期间我一直没有机会真正的接触新教材,仅对新课程理念有一些了解。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恍然大悟,开始真正的了解了新课改的实质。以下是我这几天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本次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可以叫做报告)。“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拓宽知识结构。

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要给人一杯水,不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老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第三、积极探索,创新教法学法。

新课改不仅体现在教学观念、教材体系、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教法学法的创新上,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上。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二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而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新课改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4

什么是分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是形式、“合作学习”是操作办法,这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以老师为课堂主体转换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老师仅起到辅助的作用,这样做可以使优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也可以以优带差,让全体学生齐头并进。针对这种教育模式,老师看似不重要,其实老师比以往做的工作更多、更辛苦。课堂虽然还给了学生,但是老师课前的准备工作要求更充分、更全面,特别是导学案的编写,要求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精、做细,因为导学案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的结果。下面是本人对“分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重要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些想法:

一、预习

学生的预习仍然像以前一样,仅仅是简单的浏览教材和完成课后的练习,并没有依依照导学案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预习。另外,学生在预习后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即使发现问题,也不愿意去多想。同时,许多教材中无法找到的拓展知识点,学生没有注意去思考。因此,这要求导学案在预习提问中一定要有针对性、有概括性,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在预习后就能对本节知识有大概的掌握。而针对预习自测题,一定不要太难或者太简单,太难会打击学生的预习积极性,而太简单又无法达到预习的目的,所以题目的设置不义益太多,要精、有层次性,难易结合,达到对本节知识初步掌握的目的`。预习一般在课前,对预习质量的监控由小组长来完成,这要求小组长必须负责任。预习环节做好了,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认真完成预习任务以后所进行的自主解决新知识点的过程。自主学习的重点是“自主”二字,意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这一环节的主要问题正在于“独立思考”。针对B、C层次的学生,他们的问题肯定偏多,他们针对自己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偏难一点的问题,不是主动去思考,而是等待合作学习时A层次的同学来讲解,依赖思想特别严重。针对这个问题,一是要求导学案的设置必须要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二是老师要加强巡视,对不主动积极思考问题的学生及时的教育,老师也可采用点拨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思考兴趣。这一环节的另一个问题是A层次的学生完成的速度肯定快一些,他们完成后就无所事事,这就要求导学案的设置一定要有层次性。老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适当注意拔高,这些拔高的地方就是留给A层次的学生去完成的,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而B、C层次的学生选作这一部分即可,这样也可以达到时间的一致性。

三、合作学习

这一环节是课改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不好把握的一个环节。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时要积极主动参与到讨论中去,对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积极去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就提出来全班解决。刚开始合作时,学生没有固定的模式,显得乱七八糟,所以老师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什么是合作学习?首先交流在预习和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掌握了什么?什么又没有掌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交流没有掌握的地方,会做的地方大家也应该交流自己的想法;其次,合作学习很多时候要讨论题目是否正确,这是学生最容易犯得错误就是仅仅订正一下答案正确与否,而并不是讨论这个题目为什么做错或是说谁的方法更简单,也就是说大家并没有交流道最精华的东西。所以在合作学习时,首先定要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要发言,以A层次的同学为中心,各抒己见,交流思路;另外老师要反复强调讨论什么?讨论的重点是什么?老师要到每个小组去听一听,甚至可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对讨论不积极的,讨论方法或者方向错误的小组要及时提醒,对讨论不认真的同学要及时批评。所以老师在合作学习时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老师的引导对学生的讨论至关重要。

四、当堂反馈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加以点评和小结,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反馈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反馈小组无法解决而需要全班共同解决的问题。前者的完成可以采取小组轮流发言的形式完成,若时间允许老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都发言,让每个小组都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如果出现小组概括的不完整,可采取其他小组补充的形式来完成;后者比较重要,往往每个小组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这也就是本节的难点,这时候若已有小组完成或者某个同学单独完成,老师应该先让学生展示,而不应该采取直接讲解的方式,若没有小组完成,老师应该让小组展示存在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后再作讲解。展示完成后,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本节小结并做好笔记。

五、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主要是完成课后作业以及对本节知识的复习,复习任务可以布置给小组长去监督完成,而针对课后作业,完成的质量非常重要,主要在于是否独立完成。对C层次的同学而言,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肯定偏多,这是就会出现抄袭的现象。针对抄袭,老师首先应该加强教育,同时要培养好小组长,他们的监督至关重要。而对于作业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一下思路,共同解决,如果仍无法解决就应该向老师询问。作业完成的真实性非常重要,而恰巧这一点又是老师最不好监督的,所以老师只有通过培养优秀的小组长和课代表来代替自己。另外,为了避免抄袭的现象,老师也可以采取分层次作业的办法来解决,让C层次的同学只做基础一点的题目,而难度大的只要求A和B层次的同学去完成。

以上是本人在一学期的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自己的解决办法,和大家共勉。

新课改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5

今天我学习《有效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深有感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5、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他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6、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自主探索是在教室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问题答案的,应大胆地放手,放的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只有巧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师生教学互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新课改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6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中考”改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

新课改在我省已开展了一年多,可这期间我一直没有机会真正的接触新教材,仅对新课程理念有一些了解。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恍然大悟,开始真正的了解了新课改的实质。以下是我这几天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本次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可以叫做报告)。“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拓宽知识结构。

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要给人一杯水,不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老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第三、积极探索,创新教法学法。

新课改不仅体现在教学观念、教材体系、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教法学法的创新上,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上。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二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而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新课改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7

什么是分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是形式、“合作学习”是操作办法,这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以老师为课堂主体转换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老师仅起到辅助的作用,这样做可以使优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也可以以优带差,让全体学生齐头并进。针对这种教育模式,老师看似不重要,其实老师比以往做的工作更多、更辛苦。课堂虽然还给了学生,但是老师课前的准备工作要求更充分、更全面,特别是导学案的编写,要求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精、做细,因为导学案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的结果。下面是本人对“分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重要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些想法:

一、预习

学生的预习仍然像以前一样,仅仅是简单的浏览教材和完成课后的练习,并没有依依照导学案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预习。另外,学生在预习后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即使发现问题,也不愿意去多想。同时,许多教材中无法找到的拓展知识点,学生没有注意去思考。因此,这要求导学案在预习提问中一定要有针对性、有概括性,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在预习后就能对本节知识有大概的掌握。而针对预习自测题,一定不要太难或者太简单,太难会打击学生的预习积极性,而太简单又无法达到预习的目的,所以题目的设置不义益太多,要精、有层次性,难易结合,达到对本节知识初步掌握的目的。预习一般在课前,对预习质量的监控由小组长来完成,这要求小组长必须负责任。预习环节做好了,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认真完成预习任务以后所进行的自主解决新知识点的过程。自主学习的重点是“自主”二字,意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这一环节的主要问题正在于“独立思考”。针对B、C层次的学生,他们的问题肯定偏多,他们针对自己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偏难一点的问题,不是主动去思考,而是等待合作学习时A层次的同学来讲解,依赖思想特别严重。针对这个问题,一是要求导学案的设置必须要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二是老师要加强巡视,对不主动积极思考问题的学生及时的教育,老师也可采用点拨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思考兴趣。这一环节的另一个问题是A层次的学生完成的速度肯定快一些,他们完成后就无所事事,这就要求导学案的设置一定要有层次性。老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适当注意拔高,这些拔高的地方就是留给A层次的学生去完成的,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而B、C层次的学生选作这一部分即可,这样也可以达到时间的一致性。

三、合作学习

这一环节是课改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不好把握的一个环节。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时要积极主动参与到讨论中去,对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积极去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就提出来全班解决。刚开始合作时,学生没有固定的模式,显得乱七八糟,所以老师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什么是合作学习?首先交流在预习和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掌握了什么?什么又没有掌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交流没有掌握的地方,会做的地方大家也应该交流自己的想法;其次,合作学习很多时候要讨论题目是否正确,这是学生最容易犯得错误就是仅仅订正一下答案正确与否,而并不是讨论这个题目为什么做错或是说谁的方法更简单,也就是说大家并没有交流道最精华的东西。所以在合作学习时,首先定要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要发言,以A层次的同学为中心,各抒己见,交流思路;另外老师要反复强调讨论什么?讨论的重点是什么?老师要到每个小组去听一听,甚至可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对讨论不积极的,讨论方法或者方向错误的小组要及时提醒,对讨论不认真的同学要及时批评。所以老师在合作学习时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老师的引导对学生的讨论至关重要。

四、当堂反馈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加以点评和小结,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反馈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反馈小组无法解决而需要全班共同解决的问题。前者的完成可以采取小组轮流发言的形式完成,若时间允许老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都发言,让每个小组都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如果出现小组概括的不完整,可采取其他小组补充的形式来完成;后者比较重要,往往每个小组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这也就是本节的难点,这时候若已有小组完成或者某个同学单独完成,老师应该先让学生展示,而不应该采取直接讲解的方式,若没有小组完成,老师应该让小组展示存在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后再作讲解。展示完成后,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本节小结并做好笔记。

五、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主要是完成课后作业以及对本节知识的复习,复习任务可以布置给小组长去监督完成,而针对课后作业,完成的质量非常重要,主要在于是否独立完成。对C层次的同学而言,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肯定偏多,这是就会出现抄袭的现象。针对抄袭,老师首先应该加强教育,同时要培养好小组长,他们的监督至关重要。而对于作业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一下思路,共同解决,如果仍无法解决就应该向老师询问。作业完成的真实性非常重要,而恰巧这一点又是老师最不好监督的,所以老师只有通过培养优秀的小组长和课代表来代替自己。另外,为了避免抄袭的现象,老师也可以采取分层次作业的办法来解决,让C层次的同学只做基础一点的题目,而难度大的只要求A和B层次的同学去完成。

以上是本人在一学期的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自己的解决办法,和大家共勉。

新课改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8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上学期的阶段通识培训、教材培训、听课评课、教研讨论等,感到这一实验工作的迷惘,面对新的教科书,教学设计真感到无从下手。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这一步,实觉有些力不从心。通过与老师们的切磋、讨论和自己的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就上学期的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课改需要加强各实验区、校之间的对话。

“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实验区、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周六上午学区的研讨和下午学片的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2、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

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3、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

教师在对话中要注意做到:

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