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2024/08/12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篇1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为了使他人幸福而奉献出自己的精神力量,并由此享受到高尚的、无私的欢乐——这种榜样是照耀青年一代生活道路的强大的光源。让学生在刚刚开始认识生活的时候,就能遇到一位可敬爱的老师,这种学校才会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

每个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孩子就能走的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孩子可能就不得不徘徊。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光源,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恪守教育常识,具有人道精神,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教师要有文化判断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在多元化的价值追求方面明辨是非,用自己挺直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辉,照耀孩子人生的道路。

魏洁老师接手这个小学毕业班之后,发现班级里有一个留过三级的15岁的孩子,数学成绩极差,应用题不会分析数量关系。魏老师找他聊天,他的一句话让老师格外酸楚:“老师,我笨,我学不会应用题。”魏老师去家访,才知道该同学的父母在菜场的旁边开了一个小面店,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孩子正帮着父母算账收钱。顾客报出所消费的类型,他很快就通过心算报出钱数,而且正确无误。能连续做出如此复杂的运算,为什么不会算应用题?魏老师尝试用孩子熟悉的生活背景作题材,编成各类应用题,结合不同的“卖面条”的场景,帮助他学习。孩子逐渐有了兴趣,后来遇到难题的时候自己还知道先转换成“卖面条”的情境,然后解答……终于有一天,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老师,原来应用题并不难啊。”

周五下午放学的路上,李刚老师上街买东西时看到一个学生站在路边在翻自己的口袋,还原地打转,好像在找什么。李老师过去询问才知道,这位同学掉了一元钱,无法乘车回家。李老师给了他一元钱,让他早点回家,他非常感激地说,老师,我会还你的。一个多星期之后,李老师在校园里再次看到了这个学生,但他丝毫也没有还钱的意思。找到一个没有他人的地方,李老师问他是否忘记了什么事情,提问了几次,他才说忘了还老师的一元钱了。李老师对他说,老师知道你不在意这一元钱,老师也不在乎,但自己既然承诺要还,就一定要说话算数,同时,要知道感激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读李老师讲述的这个故事,我很有感触。一个老师追着学生去讨一元钱,是否显得太小家子气?恰恰相反,这正是对孩子爱的表现,是在给孩子指引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我们都在痛斥今天的社会缺乏诚信、很多商家违背诺言等等,为什么不在孩子成长的阶段就让他们保有诚信的品格,让他们能庄重地履行自己的诺言呢?当我们将一盏盏灯点亮,讲诚信、守德的光辉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的时候,我们还会为未来的社会担心吗?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篇2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为了使他人幸福而奉献出自己的精神力量,并由此享受到高尚的、无私的欢乐——这种榜样是照耀青年一代生活道路的强大的光源。让学生在刚刚开始认识生活的时候,就能遇到一位可敬爱的老师,这种学校才会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

每个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孩子就能走的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孩子可能就不得不徘徊。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光源,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恪守教育常识,具有人道精神,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教师要有文化判断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在多元化的价值追求方面明辨是非,用自己挺直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辉,照耀孩子人生的道路。

魏洁老师接手这个小学毕业班之后,发现班级里有一个留过三级的15岁的孩子,数学成绩极差,应用题不会分析数量关系。魏老师找他聊天,他的一句话让老师格外酸楚:“老师,我笨,我学不会应用题。”魏老师去家访,才知道该同学的父母在菜场的旁边开了一个小面店,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孩子正帮着父母算账收钱。顾客报出所消费的类型,他很快就通过心算报出钱数,而且正确无误。能连续做出如此复杂的运算,为什么不会算应用题?魏老师尝试用孩子熟悉的生活背景作题材,编成各类应用题,结合不同的“卖面条”的场景,帮助他学习。孩子逐渐有了兴趣,后来遇到难题的时候自己还知道先转换成“卖面条”的情境,然后解答……终于有一天,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老师,原来应用题并不难啊。”

周五下午放学的路上,李刚老师上街买东西时看到一个学生站在路边在翻自己的口袋,还原地打转,好像在找什么。李老师过去询问才知道,这位同学掉了一元钱,无法乘车回家。李老师给了他一元钱,让他早点回家,他非常感激地说,老师,我会还你的。一个多星期之后,李老师在校园里再次看到了这个学生,但他丝毫也没有还钱的意思。找到一个没有他人的地方,李老师问他是否忘记了什么事情,提问了几次,他才说忘了还老师的一元钱了。李老师对他说,老师知道你不在意这一元钱,老师也不在乎,但自己既然承诺要还,就一定要说话算数,同时,要知道感激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读李老师讲述的这个故事,我很有感触。一个老师追着学生去讨一元钱,是否显得太小家子气?恰恰相反,这正是对孩子爱的表现,是在给孩子指引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我们都在痛斥今天的社会缺乏诚信、很多商家违背诺言等等,为什么不在孩子成长的阶段就让他们保有诚信的品格,让他们能庄重地履行自己的诺言呢?当我们将一盏盏灯点亮,讲诚信、守德的光辉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的时候,我们还会为未来的社会担心吗?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篇3

一盏一盏的灯一书由吴非所著,书籍收录了多名教师的教育随笔,以及他们身边感到的事迹,对于今天的教育很有借鉴意义。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教师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1500字。

夜色阑珊,华灯初上。

远处高楼里亮起的一盏盏灯,那是家的温暖;

风浪中守望的一盏盏灯,那是迷途船只的依靠;

墙角坚守的一盏盏夜灯,那是最好的陪伴和支持。

而我们老师就是那一盏盏灯,给予孩子们家的温暖,为他们指路领航。

或许“这盏灯”并不能陪伴他们太远的路,但每当在他们人生道路最迷茫、最灰暗的时候,那盏灯将永远都在他们心里。

手捧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品读着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六十多个朴实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读着读着仿佛置身其中,许多故事又是那么似曾相识。

这些短小而令人感动的故事充满了暖暖的温情。

《我想听你把话说完》中的老师在做公开课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宁肯因延时扣分也让学生把话讲完,她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是一名优秀的好老师,这不是以公开课“得分”来计量的。她的“分数”永远的记在了孩子的心中。

《穿透乌云的那束光》中,类似“小舒”这样的孩子我也遇到过,而我也曾与文中的老师相似,自以为是不听解释,到头来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后悔不已。但我要为文中的教师拍手称赞,因为她的临时改变使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灿烂明媚的阳光穿透了头顶上聚集已久的乌云。

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辑的第一篇《每个儿童都是珍贵的唯一》。文中老师一句“一切从教育者出发的‘为我所用’”一下子点醒了我,让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我们班里有个年级人人皆知的皮大王——小石。要说起小石干得“好事”,真是一箩筐也搬不完。小石在厕所里和人打架了,把人家的镜片都打碎了;上课上到一半,突然听到“哐啷当”一声巨响,循声望去,小石摔了个四脚朝天;教室里的簸箕坏了,一调查,是小石在追打同学的时候踩坏的……当我在教育小石时,他眼神中透露出的冷漠和不屑,让我屡屡受挫。很多人都对我说放弃吧,这孩子真的没药救了,管好班级剩下的那39个孩子吧——————直到有一天……“叮咚”,你有一个新朋友提醒!我还纳闷是谁,原来是小石!就这样,小石在微信上记录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全都展现在我的眼前。

“今天下课后,小金竟然没做值日生溜走了!算了,好兄弟,我帮你做!”原来我并不知道,那天干净整洁的教室都是小石的功劳!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悄悄起床给妈妈做早餐,这个蛋煎得不错吧!”原来我并不知道,小石还是个很有孝心的孩子。

“今天爸妈又不回家吃饭了,哎,又得我一个人解决晚饭了。”原来我并不知道,小石也有他的烦恼……

就这样在微信上的互动,使得我和小石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叮咚,你有一新消息!”是谁?我心中隐约已有了答案,果然是小石!

“刘老师,我今天数学只考了85分,没到妈妈规定的95分,你能和我妈妈说一声,让她别打我,行吗?”

小石的话深深地触及到我的内心。我了解到小石的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几乎都由母亲一手承担。而小石在学校又总是调皮捣蛋,母亲也对他毫无办法,只能用打骂的形式来教育他。长此以往,使得小石在学校里也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同学,同学们对他也避而远之了……终于了解到了病因,我和小石的母亲坐了下来,促膝长谈……

第二天一早,我又收到了小石的微信,只有简简单单的六个字:

“刘老师,谢谢您!”

但这六个字却让我内心翻江倒海。

是我没能蹲下身子,好好了解小石的内心。

是我太缺少一份静待花开的从容和淡定,差点错失了这么一朵美丽的花。

每个孩子都需要老师去精心呵护,静待花期。

吴非老师说:“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而现在我们的这盏灯更需要清洁和维护,不能让太多功利激进的想法降低了我们的亮度。让教育还原本真,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篇4

"教师是一盏灯,人的能力也许有差异,但我们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仅此而已。一个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个老师,你就是其中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过于黯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在春暖花开的四月天,读到吴非老师在《一盏一盏的灯》的序言,心头微微一震:温暖的文字,敞开的情怀,深邃的灵魂,让我遇见你,何其有幸!

读着书中60多个美丽隽永的幸福故事,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心底的灯被吴老师的爱与呵护逐渐点亮,孩子们笑靥如花。记得曾经有人说,鲜艳的红领巾就是跳动的火苗,孩子的笑脸就是绽放的花朵,他们的声音如风铃般空灵,他们的眼睛如夜空中闪亮的明珠。每天能与他们这些无暇的`童心相伴,还有谁能说我们不幸福呢?读罢,我心底的那盏灯已然被吴老师点亮,我愿成为孩子心中那盏最亮的灯!点亮那盏灯的是什么呢?我掩卷沉思:是爱。

教师,教书是功能,育人才是真正幸福的源泉。育人,育进大的胸怀、大的格局、育进活泼泼的创造力,育进对爱的信任与热情。唯有用爱点亮的心灯,用爱编织的人生,才是扎实的,独立的,才能生长出健全的生命,自由的灵魂,挺拔的未来。

犹记得,在师范学习的青涩岁月里,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深深烙印我心。当他看到学生王友在校门口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找他。等陶校长走到校长室时,看见王友已经在等他了,没想到他竟掏出一块糖果给王友,说:"这是我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接着他又掏出第二块糖果,看着王友说:"因为我当时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而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他把第三块糖果放到王友手中,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这时他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学生时代我惊叹的是陶行知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的是他独特的批评教育方式,随着年岁逐增,再读这个故事,撼动心灵的是陶行知对学生赤诚的爱和 纯粹的教育情怀!带着绝对尊重和爱的眼睛凝望孩子,点亮的是孩子向上、向善的心灯。 尽管现今评价功利,人心之浮躁, 唯有爱,能点亮孩子的心灯。

爱,像一个有魔法的小精灵,用春天般的温暖感化迷途的精灵,用春风般的柔情唤醒孩子沉睡的心灵,用春雨般的情怀滋润干涸的心田,用春草般柔韧的力量,守望孩子生命的成长!

孩子,我愿用我的爱,成为你心中最亮的那盏灯······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篇5

寒假,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著作《一盏一盏的灯》,这里面收录了十多个省市各学段老师的六十个故事,他们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连成了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像天空中闪闪发亮的星星,点缀成美丽的银河。更像一盏一盏的明灯,照亮了前行的路。

他们都以朴实无华的笔调,讲述了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故事真切感人,以小见大,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展现了一线教师的教育智慧。这些故事中,我最爱的是《不一样的“阿慢”》。

《不一样的“阿慢”》讲的是学生“阿慢”凡事都比别人慢一拍,但总是能做到最好。三千米比赛时,“阿慢”慢慢地跑,但很稳健,最后获得了第三名,成为了班级的英雄。十多年过去后,他做事依然慢,但细节很完美,博士毕业还获得了四项专利,他的.成功与读书时张小兵老师“纵容”他的慢密不可分。其实在我们班也有这样的“阿慢”,是一个男孩,他其貌不扬,不爱说话,做作业总是很慢。当其他孩子把作业按时交上来后,只有他,还在埋头写着。

看着他不急不慢的样子,我着急了,走在他座位旁,一个劲地催他。可是他并没有多大改变,我只好向他妥协。到了期末考试,我就更加为这孩子担心了:他能把试题做完吗?结果成绩出来,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获得了高分。读了《不一样的“阿慢”》,我深有体会,孩子是可以慢慢来的,作为教师,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只是想做得更好一点。慢不是错,我们要“纵容”孩子的慢,静静等待花开,正如林海音所说:“一步一步走,总会走到的,一口一口吃,总会吃饱的。”我们的教育不正需要这样吗?

在教育过程中,容许孩子慢慢来,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不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尊重孩子的个性,做孩子心中的一盏明灯!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篇6

近段时间以来,按照学校的要求,我认真阅读了王非老师所编写的《一盏一盏的灯》。走进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之后,我的心情越来越难以平静。看着一位位同行所讲述的自己从教的故事,我感慨良多。是啊,他们所点燃的一盏一盏的明灯,或明,或暗,但都为他们的学生照亮了前行的路。

从诸多的小故事中,我得到了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爱。正是用爱点燃的心灯,指引着学生们不断前行。

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的学者、诗人用他们热情的笔触对“教师”二字进行了诠释:园丁,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些,都无疑是对教师这一行业极高的赞誉。但是,我个人认为,用王非老师所说的灯来进行比喻则更为恰当。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学识,引领学生走过人生中的某一段路,每个学段的教师均是如此。我们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而已,至于怎么走,这全靠学生自己。在这一条路上,不可能永远一路坦途,这其中会有荆棘,有坎坷,有暗流,有波涛。学生们途经险阻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心生恐惧,甚至退缩,而我们教师若是能用爱点燃心灯,那将能使引路之光更亮,更温馨,让学生有更足的勇气迈步前行。

从教多年,我无可避免地也产生了一些职业倦怠。耳边时常听到一些同行在抱怨学生,抱怨家长,却很少听到有人抱怨过自己。是啊,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家长变了,学生也变了,其实,我们做教师的何尝不也是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呢?

还记得我刚刚毕业的时候,年富力强,劲头十足,那时候,我是以一位大哥哥的身份与学生们相处在一起,很容易就同他们打成一片,学生们也很乐意同我交心。那时我住校,周末的时候,时常跟着一些学生到他们的家里去,深入家访,所有的村落,所有的学生家庭,我都一一走过,对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我了然于胸,那时的学生思想稍微有点变化,我便能立刻察觉,并以一位大哥哥的.身份去做好思想工作。那时的我,心中从不会想着放弃某一位学生,哪怕他的学习再差。可是后来,在这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我发觉自己却渐渐地失去了教育的耐心,对几个吊里啷当的学生,我狠狠地批评了几次并告知家长之后,就在潜意识里给那些学生贴上了一种标签——“差生,无可救药”。从此之后,对这类学生选择略过。而这一类学生也真的不负所“望”,变得越来越糟糕,朝着“无可救药”的方向发展。现在想想,对于那一类学生,我又何曾有过当年的那一份耐心?若是对他们多一分关爱,他们又怎会沦落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这一点,其实在近年来就得到了验证。现在我任教的班级里面有一名学生赖某非常特殊,由于小时候他受伤的缘故,他的智力大概保留在七八岁的水平,自制能力极差,偷窃、撒谎、旷课、钻女生厕所……身上毛病一大堆。初一年刚入学的时候,他一有违纪行为,我就打电话向其家长投诉,并对该学生严厉训斥,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收效为零,而且还将自己的心情搞得乱七八糟。后来我转念一想:“对这样的学生我何必太过较真呢?只要他能够按时来到学校,能够好好地坐在教室里,又何必再强求他做到什么呢?”一放宽对他的要求,我发觉他身上的毛病似乎少了不少。有一次,班里有几位同学要欺负他,我狠狠地批评了其他几位同学,并在班上强调任何人都不得欺负他。他居然对我心存感激,并经常主动打扫讲台桌的卫生,班里的脏活累活他也抢着干。在班会课上对他进行几次表扬之后,除了学习之外,在其他很多方面他做得越来越好了。我对他也多了几分关爱,并同他几番交谈之后,他的自我约束能力似乎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进入初二年以后,虽然他身上还有不少的毛病,但是我惊喜地发现,很多老师以及班上所有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很讨厌他的,甚至有时还会觉得他很可爱。我很庆幸,一年多以前我对他没有选择放弃,那些许的耐心,那些许的关爱,正在使他一点一点地转变。

是啊,如果在对待所有学生的时候,我们都能多一分耐心,多一分关爱,那结果或将大不一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愿我们都能用爱来点燃心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