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精选1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
推荐刚开始看这本书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书中所提的要求都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真正开始对这本书感兴趣时是在白鹿培训时,和学员们一起观看由这部书改编的电影《热血教师》。
在寒假里,我又再次拜读了这本书,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好学生要靠老师的激励、引导、督促教育才能成功。作者克拉克先生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对55个教育细节的处理,创造出教育奇迹。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例子,让读者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让绝大多数的老师感到比较头疼的就是如何处理后进生的问题,比较听话的还好,虽然完成质量不是很高,但至少作业还是能基本完成的,而对于作业经常拖拉不做的,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联系家长,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和后进生谈话,刚开始还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的,但久而久之,家长听惯了孩子在学校的“不好表现”,也会对孩子失去信心,而孩子则会认为自己在老师的眼里就是一个差生,就更不想学习了。
作者克拉克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他的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他马上想到了和他的家长联系,但都没能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他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但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得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非常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读完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回想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也是把孩子的不好表现直截了当地告诉家长,而孩子表现好的方面就很少会去告之家长了。
还记得去年任教五年级时,我也碰到过类似的学生,打电话给家长告诉她孩子经常不做作业,家长直接跟我说;“我管不了她,我都放弃她了,老师你也别管她了。”后来再打电话她就再也没接过。如果那时我也象克拉克先生一样,先让家长了解孩子优秀的一面,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优秀是教出来的,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氛围,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更优秀。
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2
读了《西游记》这本书后,我知道了做任何事情只有诚心诚意,永不放弃,才能实现最终的愿望,就像唐僧师徒那样,克服了千难万险,最终取得了真经。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唐朝高僧玄奘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收了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天蓬元帅下凡的猪八戒;卷帘大将下凡的沙和尚,分别为自己的大徒弟、二徒弟、三徒弟。他们在去西天灵山的途中克服了重重困难,一共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到真经,功德圆满,修成正果。唐僧被封为功德佛;悟空为斗战胜佛;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因为他不但本领高超、能言善辩、尊师重道,而且有猴子的天性、顽皮可爱;我对唐僧有意见,因为他人妖不分,悟空好心救他,唐僧不但不感激,反而多次误解悟空,还时不时念念紧箍咒惩罚悟空,直到看到了妖怪的真面目才想到了悟空的种种好处。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坚持就是成功,正是唐僧师徒的真诚和坚持感动了上天,这才取得了真经。我不禁联想到了我自己,经历了一点点的困难,就不愿意继续了,不是主动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直接放弃或生气了;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上遇到多少比自己厉害的妖魔鬼怪,碰到多少威力无比的武器,当然也有很多享福的机会,他们没有放弃继续西行,每一次都通过师徒四人的团结和智慧找到了解决方案。
读了这本书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向唐僧师徒那样朝着目标努力,永不放弃,并给自己写了座右铭:不达目标决不放弃!
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3
今天我有幸读了西方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一本书,此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这是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书中提到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孩子——比利,因为他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而被勒令退学了。
还有一个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原因是她总是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其实年仅六岁的她原本就是一个活泼好学的孩子,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的第一天她是何等地激动,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她眼睛里充满了迷惑,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却被认为是“痴呆生”。
其实,教育是一门神秘的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无论古今中外不乏许多大器晚成的伟人,中国就有齐白石,年少时只能以木匠为生,五十岁时开始学习绘画,终成一代国画大师;而外国就有爱因斯坦,年幼时数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没阻碍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发展,“最伟大的发明家”桂冠无可分非议的属于他。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一块玉,一块可雕之玉,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另类学生”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
无论进步、落后,都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经常生活在否定中。一个学生如果很少得到表扬和激励,总是受到副面的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进而自暴自弃。关注缺点,只会让学生在充满挑剔的眼神下,变的越来越不自信、甚至绝望;关注优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取前进的动力,奔向成功的彼岸。据说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渔夫在深海里打捞到一个硕大的珍珠,他无比兴奋,因为珍珠实在很大,但美中不足的是这颗黑珍珠上有一个白点,渔夫不满意。拿到家后小心的剥掉白点,就在渔夫细心而谨慎的剥离下,珍珠越来越小,到最后渔夫泪流满面——珍珠没了。其实,渔夫的心态和我们的选择思路有着相同之处,就是错误的钟情于缺点,更可悲的是总跟在缺点后面,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无法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实际上人从愚昧到觉悟、由混沌到开化,总有一个过程。教师决不能因为学生的暂时混沌,便将其看扁看死;也不能为了让学生所谓的早日开化、醒悟,而不惜违背教育规律去拔苗助长。教师要坚信学生将被唤醒的必然,要学会等待。等待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积极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品质、智慧、浅能,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得以显现。这种显现,往往稍纵即逝,我们要有灵动的心与锐利的眼光,善于于无声处听即将响起的惊雷。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然而,唤醒,离不开对话。对话,不止是语言的勾通,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或许可以提及“牧师”这一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牧师与教师的工作一样,都以净化他人心灵为己任,只不过前者以上帝的名义,后者以知识及技能的名义。在牧师的字典里没有“命令”,只有“对话”。因为在其眼中,教徒、教友或求助者与自己一样,都是上帝的子民——倘若对话,双方永远平等。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勾通与交流,不也正是民主的、平等的对话吗?因为,他们都是真理的子民。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妨以诗歌般温暖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使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到极致。
同时,唤醒需设置情境。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所以,教师要创造对话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决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对话双方有足够的空间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发掘……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这本书值得一看。
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4
《夏洛的网》这本书主要讲述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住着一群小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夏洛的网读后感一: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爱。没有爱,我们就会像夜幕下迷途的小鸡,孤苦无依。在对爱特别敏感的年代,我们也因为爱的存在而同喜同悲。读了《夏洛的网》,我就被牢牢地粘在夏洛用生命编织的爱网中了。
这张网纵横交错,挂满了无私、勇敢和真挚的爱。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在一群动物作为邻居各自生活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真挚友谊。当威尔伯得知自己未来的命运要成为熏肉火腿时,就陷入悲痛绝望中,他已经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了。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毅然伸出了友谊之手,用坚决的声音说:我救你,用果断的行动在猪栏上耗尽自己的精力与蛛丝,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帮他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特别奖,得到一个安享天命的.未来。舍弃蛛身维系猪命,小小的蜘蛛竟然有这样的大爱。
这张网密密麻麻,刻满了夏洛的真诚与高尚。最感人肺腑的还是夏洛的那几句话:我为你织网,是因为我喜欢你、一只蜘蛛在一生中只忙碌着捕捉、吞食小飞虫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我才可能试着在我的生命里找到一点价值。老天知道,每个人活着时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才好吧。这一张网网着夏洛对朋友的友谊,这一张网也直接网掉了夏洛的生命,但是这一张网也网出了夏洛高尚的心灵。
透过若隐若现的网格,我也发现了阴暗的角落里一些刺眼的痕迹。比如疑心,夏洛从来没这么怀疑过威尔伯,但是威尔伯在开始的时候以为夏洛是一个残忍的、凶猛的、狡诈的嗜血动物,不相信她的爱心和善意。又如自私,那只叫坦普尔曼的老鼠,为了吃可以付出一切,就在夏洛快死的时候,威尔伯要他帮助摘卵囊他还计较报酬,太令人气愤了。
一只小小的蜘蛛在我的抽泣声中死了,但是我知道永远记住夏洛的不仅仅是威尔伯,只要人人心中装满爱,爱就会在全世界流淌。蛛丝有迹,大爱无痕,就让我们用爱心编织一张大网,挂遍世界各个角落吧。
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5
当前,素质教育已越来越多地为社会、家长和学校所接受,逐渐形成共识,已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列入议事日程的一项中心工作。而小学教师正历史性地站在这一前沿。为此,小学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从全面提高小学儿童素质的角度,对小学儿童的品德、学习、生活、心理,交往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指导。
基础教育阶段,正是学生的知识技能、品德意识、行为习惯逐渐养成的时期,教师的正确引导极为重要。热爱和关心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基本条件。如果仍抱着陈腐的观念;或不思进取,修养低下;或屈从升学压力,方法粗暴,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心理压抑,情绪低沉,学生的身心必然会受到伤害。教育名著是经过历史反复验证的、得到世人公认的优秀或知名的教育著作,具有以下特点:它穿越历史的重重烟云而光辉不减,其核心部分积淀着深邃的思想精华,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传达了科学性较强的育人精神,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具有启发性,能使人从过去的经验中领悟到教育法则和规律;具有暗示性和感染性,能使人感悟、煽起激情;具有相对完整的结构,有血有肉;具有可操作性,能使读者有章可循、有模可仿、有法可学;能照应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全面理解教育问题。
学习教育名著,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研读教育名著,从中获得理论、思想、观点,把成功的经验上升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性认识。
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被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问题学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有的孩子见到书就想撕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问题学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
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问题学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
这样的教育名著值得一读。研读教育名著不只是局限于阅读那些“适用性”较强的学科杂志,吸取那些“可操作的”点滴经验,而要真正阅读教育理论专著,要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要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必须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必须研读一定数量的教育名著,理解和掌握教育现象的历史和全貌,获得真正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
基础教育阶段,少年儿童一般都是六到十二岁的孩子,他们正处在长身体、
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老师是他们学习生活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对每个学生全面负责,使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在学校生活中,老师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正在成长的儿童随时地都在用自己的那双敏感的眼睛观察着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着老师的言行举止。因此,老师的良好修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最生动的教育力量,它不仅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而且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已的文化素养。
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6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西游记》,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新时代下的好少年应该具备的品质。
当我一翻开这一本书,就被里面的故事深深地迷住了——多么精彩的故事啊!它描述了唐僧一行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路途中齐心协力,团结一心,抱着取得真经的信念、决心和勇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而变身成佛。
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孙悟空。看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时候,我又忍不住赞叹他的勇敢和法术的神通广大。他一心一意地保护师父,不让师父受到一点儿伤害,虽然他老是被师父误解,但是他还是全心全意地保护师父西天取经。
唐僧一心向佛,心地善良,西天取经的路上,困难重重,妖魔甚多,但他从畏惧,勇往直前。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他取西经的决心,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我敬佩。
猪八戒虽然贪生怕死又好吃贪睡,但是他也在西天路途中努力地保护着师父;沙和尚老实忠诚、默默无闻,也一路上任劳任怨一路上照顾着大家,和大家一起打败各路妖怪,西行取经。
整本书都感动着我,让我懂得当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能害怕、不要退缩,要勇往直前,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也要努力读书,认真学好真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繁荣、富强。
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7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讲了三国时期吴,蜀,魏三国鼎立。一场刀光剑影的战争还清晰可见,显示三国时期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动荡不安的现象。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非常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一定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一定能联吴抗曹。
接着就是诸葛亮,这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起去找刘备,最后终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写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可以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8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些书,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成语故事》、《唐诗300首》等等。其中《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第一篇“小精灵”令我印象深刻。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调皮粗野的小男孩。他趁父母做礼拜的时候,拔家禽的毛,并在母亲的衣柜里调戏一个小精灵,被它变成了小人儿,随着大雁去旅行。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不能伤害和调戏动物。如果我们伤害野生动物,你会得到应有的惩罚。所以,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9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人物有师徒四人和各路妖魔,师徒四人为取得真经奔赴十万八千里,西行路上坎坷不断,他们历经艰险,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里故事纷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片段了,据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白骨精就打起了唐僧的主意,怎么样才可以吃掉唐僧呢?唐僧作为一个凡人不足为惧,可是他的身边还有三大高手呢!特别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曾经大闹天宫,几十万天兵天将都拿他无可奈何,武功甚是了得。“只有趁着悟空给唐僧化缘的时机了,我到时候再变成凡人的模样,他们定然认不出我的,一旦骗过他们,就可以逮住唐僧,吃到唐僧肉啦!”白骨精暗暗地计划着。
白骨精摇身一变,化成一个芳华正茂的二八少女,扭了扭腰肢,仔细端详了自己的模样,阴恻恻地笑了起来。果然,悟空一走,白骨精就来到了唐僧、八戒、沙僧的面前,八戒一看,眼睛都瞪直了,脑子里全都是美女,丝毫没有怀疑她的身份。白骨精还没来得及下手,悟空就回来了,他的火眼金睛可不是吃素的,一下子便认出了妖精,劈头就打,白骨精抛下假尸,化成青烟落荒而逃。
唐僧三人还蒙在鼓里,还责怪悟空,冤枉他打死了平民百姓,让悟空心里好生委屈。我读到这里,不禁想到了悟空平日里为唐僧斩妖除魔,可是唐僧却常常误会他,动不动就念紧箍咒,让悟空疼痛到翻滚在地上。但是尽管这样,悟空还是坚持保护唐僧,识破妖精的奸计,将妖精打得现出原形,真的是了不起的英雄啊!
在《西游记》中,我最佩服孙悟空,我要学习他高强的本领,学习他坚持不懈、坚守正义的精神。
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0
西游记这本书相信大家都是不会陌生的,因为作为中国的古典名著,书中的故事被改编成了电视剧、电影、话剧等很多艺术作品,从小我们就可以看到、听到。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他真是个了不起的文学家,书中的故事看似是讲述了一些神话故事,但实际上是对现实社会的影射和反讽。
比如里面关于灭法国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些道人占据了原来僧人们的寺院和底盘,并获取了国王的信任,虐待这些和尚们。
这个故事就很有意思,如果我们去了解一些明朝的历史,会发现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当过和尚,因此朱元璋也是排斥佛教的,在整个明朝,道教一直比佛教兴盛。
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1
今天我有幸读了西方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一本书,此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这是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书中提到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孩子——比利,因为他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而被勒令退学了。
还有一个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原因是她总是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其实年仅六岁的她原本就是一个活泼好学的孩子,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的第一天她是何等地激动,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她眼睛里充满了迷惑,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却被认为是“痴呆生”。
其实,教育是一门神秘的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无论古今中外不乏许多大器晚成的伟人,中国就有齐白石,年少时只能以木匠为生,五十岁时开始学习绘画,终成一代国画大师;而外国就有爱因斯坦,年幼时数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没阻碍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发展,“最伟大的发明家”桂冠无可分非议的属于他。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一块玉,一块可雕之玉,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另类学生”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
无论进步、落后,都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经常生活在否定中。一个学生如果很少得到表扬和激励,总是受到副面的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进而自暴自弃。关注缺点,只会让学生在充满挑剔的眼神下,变的越来越不自信、甚至绝望;关注优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取前进的动力,奔向成功的彼岸。据说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渔夫在深海里打捞到一个硕大的珍珠,他无比兴奋,因为珍珠实在很大,但美中不足的是这颗黑珍珠上有一个白点,渔夫不满意。拿到家后小心的剥掉白点,就在渔夫细心而谨慎的剥离下,珍珠越来越小,到最后渔夫泪流满面——珍珠没了。其实,渔夫的心态和我们的选择思路有着相同之处,就是错误的钟情于缺点,更可悲的是总跟在缺点后面,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无法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实际上人从愚昧到觉悟、由混沌到开化,总有一个过程。教师决不能因为学生的暂时混沌,便将其看扁看死;也不能为了让学生所谓的早日开化、醒悟,而不惜违背教育规律去拔苗助长。教师要坚信学生将被唤醒的必然,要学会等待。等待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积极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品质、智慧、浅能,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得以显现。这种显现,往往稍纵即逝,我们要有灵动的心与锐利的眼光,善于于无声处听即将响起的惊雷。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然而,唤醒,离不开对话。对话,不止是语言的勾通,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或许可以提及“牧师”这一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牧师与教师的工作一样,都以净化他人心灵为己任,只不过前者以上帝的名义,后者以知识及技能的名义。在牧师的字典里没有“命令”,只有“对话”。因为在其眼中,教徒、教友或求助者与自己一样,都是上帝的子民——倘若对话,双方永远平等。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勾通与交流,不也正是民主的、平等的对话吗?因为,他们都是真理的子民。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妨以诗歌般温暖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使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到极致。
同时,唤醒需设置情境。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所以,教师要创造对话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决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对话双方有足够的空间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发掘……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这本书值得一看。
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2
读罢红楼梦,只觉一股清风扑面,亦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作者以贾雨村开篇,道出了这出悲剧本就是梦游蛮荒之作,而贾府的繁华兴衰也就自然是一场梦,可罢了,作者痴其味,读者痴其事。
而我也是众多痴人中的一个,也曾偷偷地为宝黛抹了不少眼泪,暗恨自己不在小说的章节中,不能帮他们一把。有时会为了它坐在角落里暗自伤神,因为,大观园里有在我心中留下抹不去痕迹的人。
此人便是林黛玉,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黛玉是美的。她原是三生河畔的一株仙草,集天地之灵气,下世为人,故,她是有灵性的,她的诗也是有灵性的。然而,她的身世却让她的性格十分敏感,有些偏颇,旁人叹她尖刻,而我却觉得恰是如此,她才能诗风玉琢,因为敏感是诗人的神经。“质本洁来还洁去”道尽心中无限事,在我心中,她是纤尘不染的仙子。
此人便是贾宝玉,他生的好皮囊,性虽闹,骨子里却不乏诗气,不乏温柔,他是一块极具情感,极具灵性的顽石。依旧记得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他总说男儿是须眉浊物。他从不吝惜财物珍宝,只为一情字,他愿舍千金万金。天下难得有情人,于是他便出家了。
此人便是薛宝钗,兴儿说:“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儿暖了,吹化了性薛的。”一个小厮的话折射出宝钗的模样和气质。宝钗是冰雪聪明的,也是人情练达的,她深受疼爱。可是,她又是不幸的,她终究是屈从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的。于是,她少了那份不羁和仙气。宝玉也一心只有林妹妹。
一部红楼梦,它是声声控诉,封建思想毁了多少有情之人,然而,文笔却是美好的,它是用金钗雕刻美玉而成的,扫帚扫去的尘土的都是玉屑。
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3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们就会想起那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了。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去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读着它,我仿佛看到了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取经路上的身影。
孙悟空可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他英勇无畏,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敢与玉皇大帝斗,敢与如来佛祖斗,敢与妖魔鬼怪斗。我们真应该学习他这种天不怕地不怕顽强不屈的精神,敢与一切恶势力斗,敢与一切不良现象斗,敢与一切困难斗,不战胜它,誓不罢休!
唐僧是个善良之人,以慈悲为怀,一路上洒下了爱的种子。但是他凡人俗眼,人妖不分,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错怪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先后变成的年轻女子、老婆婆、老翁。以致于将孙悟空驱走,自己多次落入妖怪手中的可悲下场。我们应该学习他富有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是不能像他那样不辨是非,冤枉好人,上坏人的当啊!
总之,师徒四人个性鲜明。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点,克服其不足。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力争做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4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尤其是里面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互帮互助,永不放弃的精神感染了我。
《西游记》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孙悟空。他不仅武功盖世,还能腾云驾雾,来无影去无踪。当然我最敬佩的还是他的知恩图报,宽宏大量。俗话说的好:“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我想孙悟空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像五百年前他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唐三藏帮他逃出了五行山,他便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在取经途中他勇往直前,斩妖除魔,为了唐三藏舍命相救,毫无怨言,这么多可贵的精神。而我呢,只要爸妈稍微说我几句,我就觉得很烦,和他们顶嘴,这样的我和孙悟空差远了。想到这我惭愧的地下了头,同时对孙悟空这样的精神敬佩不已,我暗暗发誓要像他学习。
《西游记》里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大白骨精。白骨精变化多端,变成人形来迷惑唐三藏这样的肉眼凡胎,为了白骨精三番四次对孙悟空动怒,最后把他赶走,然后被抓才醒悟过来,错怪了孙悟空。但孙悟空听到师傅有难时,二话不说就去救唐三藏,这才化险为夷。
读完《西游记》,我才明白感恩的意思,不要去计较别人给予你多少,然后再去衡量给别人多少,要学会包容,这样世界上才会没有那么多纷争和冲突,才会和平美好。
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5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讲了三国时期吴,蜀,魏三国鼎立。一场刀光剑影的战争还清晰可见,显示三国时期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动荡不安的现象。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非常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一定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一定能联吴抗曹。
接着就是诸葛亮,这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起去找刘备,最后终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写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可以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6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现选一例作以说明。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所以读了这本书,我想给自己,也给我的同行朋友们说一句:读书吧,朋友!
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7
其实《爱情心理学》这本书所蕴含的爱情非常的广泛,但我把它切合了一下大学生的心理实际,倒是也确立了一个属于我自己,适合我自己的爱情观。
爱情,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普遍赞颂、普遍追求的事物,也是人们一直无法真正看透的事物,它不仅是诗人和艺术家们永恒讴歌的主题,也是每个热爱生活的人所向往的美好钥匙。到底爱情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是莫大的喜悦和幸福吧,它使人们充满了巨大的内在动力,使那些陷入绝境中的人们能够勇敢的去面对困难,鼓励他们重新站起来去获得生的希望,然后继续努力的去追寻那份自己想要的幸福。费尔巴哈曾经说过:对于恋爱对象来说,最大的幸福就在于以自身的存在而使对方感到快乐…只消瞥一眼心爱的人,我们就会心醉。”但是我们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所以爱情除了会带给我们幸福之外,它还会带给我们无尽的痛苦和悲伤,使人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处于失恋中的人就常常因此失态。当我们在爱的很深的时候要承受恋人的离逝时,那种痛就更是让人难以承受,那一下子憔悴的脸容让人看了心酸不已。
现在的大学生存在着各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了恋爱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我心中的爱情始终是纯洁高尚的代名词,而不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我觉得对于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来说,培养健康的爱情观与恋爱行为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
首先,我们必须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因为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坚固,能够坚不可摧的爱情,要知道,两个人在一起要有话可聊,感情才能日益渐进嘛。试想一下,如果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一点话题都没有,闷闷的,那感情还怎样培养啊!当然我不能否认,也会有特殊的情况存在,但那毕竟只是少数。所以我觉得两个人两个人在一起的话,最好是志同道合。
其次,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仍然要把建设伟大祖国这一目标放在首位,先努力的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而不是把大部分的宝贵时间都用在了谈情说爱上,简言之,就是我们在谈恋爱的时候,要分清孰轻孰重。不要误了自己也误了对方。
名著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8
今天我有幸读了西方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一本书,此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这是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书中提到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孩子——比利,因为他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而被勒令退学了。
还有一个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原因是她总是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其实年仅六岁的她原本就是一个活泼好学的孩子,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的第一天她是何等地激动,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她眼睛里充满了迷惑,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却被认为是“痴呆生”。
其实,教育是一门神秘的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无论古今中外不乏许多大器晚成的伟人,中国就有齐白石,年少时只能以木匠为生,五十岁时开始学习绘画,终成一代国画大师;而外国就有爱因斯坦,年幼时数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没阻碍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发展,“最伟大的发明家”桂冠无可分非议的属于他。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一块玉,一块可雕之玉,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另类学生”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
无论进步、落后,都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经常生活在否定中。一个学生如果很少得到表扬和激励,总是受到副面的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进而自暴自弃。关注缺点,只会让学生在充满挑剔的眼神下,变的越来越不自信、甚至绝望;关注优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取前进的动力,奔向成功的彼岸。据说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渔夫在深海里打捞到一个硕大的珍珠,他无比兴奋,因为珍珠实在很大,但美中不足的是这颗黑珍珠上有一个白点,渔夫不满意。拿到家后小心的剥掉白点,就在渔夫细心而谨慎的剥离下,珍珠越来越小,到最后渔夫泪流满面——珍珠没了。其实,渔夫的心态和我们的选择思路有着相同之处,就是错误的钟情于缺点,更可悲的是总跟在缺点后面,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无法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实际上人从愚昧到觉悟、由混沌到开化,总有一个过程。教师决不能因为学生的暂时混沌,便将其看扁看死;也不能为了让学生所谓的早日开化、醒悟,而不惜违背教育规律去拔苗助长。教师要坚信学生将被唤醒的必然,要学会等待。等待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积极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品质、智慧、浅能,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得以显现。这种显现,往往稍纵即逝,我们要有灵动的心与锐利的'眼光,善于于无声处听即将响起的惊雷。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然而,唤醒,离不开对话。对话,不止是语言的勾通,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或许可以提及“牧师”这一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牧师与教师的工作一样,都以净化他人心灵为己任,只不过前者以上帝的名义,后者以知识及技能的名义。在牧师的字典里没有“命令”,只有“对话”。因为在其眼中,教徒、教友或求助者与自己一样,都是上帝的子民——倘若对话,双方永远平等。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勾通与交流,不也正是民主的、平等的对话吗?因为,他们都是真理的子民。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妨以诗歌般温暖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使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到极致。
同时,唤醒需设置情境。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所以,教师要创造对话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决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对话双方有足够的空间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发掘……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这本书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