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诸子百家读后感

2024/08/06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诸子百家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诸子百家读后感 篇1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学思想的盛世,诸子百家,学派林立。他们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化,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

提起诸子百家,就不得不说说“儒墨法道”四家。道家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无为而治”,他们是“隐士”,儒家提倡“仁爱礼仪”,他们是“文士”,墨家提倡“兼爱非攻”,他们是“武士”。而法家提倡“严刑峻法”他们是“谋士”。这四家的思想各有不同,正是因为思想的不同引发了他们之间的争辩。

墨子一书中提到“四非”。有我们熟悉的“非攻”,还有“非儒”。很显然墨子很排斥儒家,他们之间的隔阂,必须从“爱”说起,墨子和孔子虽同生于春秋战国,但年龄之间的差距却是百岁有余,在这个礼坏乐崩的时代,他们都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缺少爱。这不假,但我们都知道,儒家提倡“仁爱”,墨家提倡“兼爱”,按照理论讲它们应该和谐相处,可现实却并非如此。儒家的仁爱是有等级划分的,上至国君,亲人,下至动物,植物,他们虽然都给予每一种生物爱,可是这种爱的层次与多是都是不一样的。而墨家的兼爱,则与仁爱不同,他们提倡的是一种平等的爱,就是说你爱别人的父母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一个人都平等。

从理论上讲,墨家的说法更符合我们现在社会的要求,但从实际行动上来说,几乎与不可能画约等号,但是墨子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思想,他又在兼爱的基础上加入了利益的诱使,鬼神的威胁。儒家的孟子对此则是不屑一顾,墨子的兼爱与事实不符,而自家的仁爱更能被人们接受。于是这场由“爱”引发的思想之争,就这样拉开了。对于此,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对于我们个人而言,爱应该博爱,应该兼爱。我们应遵循着党和国家的脚步。但同时,人是一种有思想,有私心,有欲望的高级动物,自是不可能做到待人平等。所以相比之下,儒家的说法,更具有现实意义,但这也并不是否认墨家的兼爱,只是要求太高而已。

儒家和墨家都是思想大家,他们传承下来的是不朽的经典,他们的思想既可以救世,也可以爱人,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诸子百家读后感 篇2

近一段时间借调省联社工作后,利用午睡和晚上睡觉前的时间,读了易中天先生所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在易先生极富逻辑而又幽默风趣的阐述中,对这些中华民族先贤哲人们的思想脉络、争鸣焦点和前因后果等有了大致了解。

老庄的自由、辨证、无为,墨子的.平等、兼爱、非攻,孔孟的仁爱、正义、自强,法家的公平、公正、公开等思想足以闪烁古今,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优秀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但老庄的避世消极,墨子的鬼神专制,孔孟的等级虚伪,法家的残忍苛刻,也是其难以避免的不足和问题。

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任何思想体系都有其独有价值和历史进步性,否则便不会有较多人信服、接受,很难引起反响而成为思想或主义,成名成家;另一方面,任何思想都有其不足和历史局限性,只能如易先生所倡导的除去其时代色彩后,抽象地继承其内核价值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建立形成新时代的新思想。顶礼膜拜并着力推行过去或许正确的思想,想要其放之四海皆准和古今中外通行,只能是无知者的浅薄妄想,或是当惯了奴才者的懒惰行径。

诸子百家读后感 篇3

《诸子百家故事》是一本概括中国历史上广为认知的思想家、教育家故事的书,这本书里讲述了诸子百家更多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书中介绍了孔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孟子、晏子等诸子的故事,比如故事记载儒家孔子时就说明了一个人学问越大,越平和。在孔子和学生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因为没米大家饿的饥肠辘辘,本来想让身体很弱的颜渊去借到的可能性更大,这时孔子的学生子路毛遂自荐要去借,孔子阻止,但子路不听。子路敲响主人的门报上孔子的'“名片”,老人并没有看在孔子的身份上借给他米。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好奇自高奋勇去借,也吃了闭门羹。孔子却表现的胸襟开阔,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斤斤计较。书中还叙述了孟母三迁、浩然之气无法摆脱被辞退的命运等故事……

这本书给我印象十分深刻,原来,一名伟人在辉煌的人生中,付出了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汗水和经历。可以很坎坷,也可以很悲伤,但绝不是一帆风顺比如,吕不韦被迫迁蜀,孙膑剜脚,但是,他们都成功了,无一例外都付出了,承受了。

今天,我读完了这本书,思绪万千。《诸子百家故事》可谓我的知己,我们互相读懂对方,我知晓了古人的艰辛、处事之道,他读懂了我以前的不懂事。

这个世界并不是可以白吃白喝过长久的,只有付出,耕耘,才能收获果实。也许中途会刮风下雨,但只要挺过,你就会发现世界多美好。

今后,我不说做伟人,也要做君子。学习伟人,做一个有知识的君子。

诸子百家读后感 篇4

周末在家听易中天老师讲的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主要讲了百家中的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和老子、庄子、荀子。前四个是一组,后三个是一组。

孔子,“仁”。仁就是爱人,亲亲,爱别人,发展到爱动物,有恻隐之心。讲到了南京的虐狗事件,还解释了“君子远庖厨”的理解。人事杂食动物,要吃肉才能维持大脑思维,但人杀动物可以,但要注意方法,如若虐待动物而死,是残忍之极,使大家不能接受的。所以虐猫、虐狗事件都一致遭到大家谴责。孔子的仁就是要世界充满爱。

孟子,虽然也是儒家,与孔子合称“孔孟”,但二者思想却有一定差别。孔子讲“仁”,孟子讲“义”。义,要靠气来支撑。要人们恶恶,讲道义,能大义灭亲。孔子有阴柔之美,孟子有阳刚之气。这和他们所处时代有关。春秋时期礼乐尚存,人们绅士、儒雅,战国混战,政治倾轧,造成他们思想上的不同之处。

墨子,被孟子骂为“禽兽”,因为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孟子也主张爱,但是有等级的`爱,墨子则不然。墨子是行“义”的,所以是“侠”,孟子只是讲“义”的而已。虽然被骂为禽兽,但他们思想还是有共同处的,就是“义”。

韩非子,冷眼看世界,“直面惨淡人生”。韩非子主张“法”。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关系,告戒君王不能相信任何人。

老子,“无为”,无为而有为。哲学大家,“否定之否定”的运用。

庄子,虽也被人称为“老庄”,但他们思想也是有差别的。庄子的“无为”是“真无为”,强调自由,一切自然,为了自由、活着而否定一切。

荀子,“天人结合”把自然和人结合在了一起。

“仁”、“义”“智”“慧”“信”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