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的秘密何在》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兴趣的秘密何在》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兴趣的秘密何在》读后感 篇1
“每一个老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的有趣呢?是不是所有的课都能上的有趣呢?兴趣的源泉何在呢?”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深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那么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才能调动起来呢?怎样才能激发其兴趣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近学期上课,四年级有一个小男孩,座位就在讲桌的旁边(也许是个特殊座位),估计他也是个“相当”淘气的孩子。我讲完课后,布置作业让同学们画想象画《太空植物》,大家都陶醉在太空世界里,几分钟后我站在他的旁边,可他丝毫没有开始画画的意思,更有趣的是,他看到我并没有批评他,小声的给我说:“老师我给你说个脑筋急转弯吧?”当时我觉的特奇怪,这个小精灵的胆还挺大,不但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敢给我讲脑筋急转弯。我打趣的问他:“你是不是对脑筋急转弯特别感兴趣?”他说:“有一点感兴趣。”问他对什么最感兴趣?他说对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最最有兴趣,他使用了“最最”两个字表示了喜欢的程度。提到《动物世界》他更是滔滔不绝,连说带比划:老虎怎样扑食、袋鼠妈妈怎样带宝宝、北极熊怎样在冰封时节破冰捉鱼的动作,真是惟妙惟肖,他那夸张的动作让教室里几乎乱了套,我决定让其他同学继续画《太空植物》,让他画他最感兴趣的、喜欢的动物世界。只见非常兴奋的走回了自己桌子前,他拿出自己的作业、拿出了画笔直接往纸上画了起来。一边画,一边比划着的动作,好象在扑食、奔跑。我默默地看着他全身似乎都在舞动的姿势,可以看出,他真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中去了。我想:不管他最后画的怎么样,实际已经达到了我们的教育效果。为了不打扰他的情绪,我一直没有到他身边,最后,当他用很短的时间把这张画完成,高兴地交给我时,上衣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他的画面表现的就是一个大草原上,生活着各种动物在捕食、嬉戏的情景。我只是在颜色上给他提出了一些建议。这幅画就这么定稿了。通过画这幅画提高了他的信心,使他对美术课一直表现出很高的兴趣。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大胆的让学生用画笔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画出他们所感兴趣的人物、动物、植物,并给予恰当的辅导,我们的艺术教育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素质的培养在于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源于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我在教学上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兴趣作为点燃智慧火花的导火索,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而且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套的、过时的、枯燥无味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求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创造新作品,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兴趣的秘密何在》读后感 篇2
在读到《给教师的建议》第2 条《兴趣的秘密何在》时,心中一直困惑的问题有了新的答案。
书中说到:“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它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这个源泉像潺潺的小溪,就在我们的眼前,你只要走近去看,在你面前就会展示一幅令人惊异的大自然的秘密的图画;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兴趣的源泉则藏在深处,你得去攀登、挖掘,才能发现它;而很常见的情况是,这个”攀登“、”挖掘“自然万物的实质及其因果联系的过程本身,这是兴趣的重要源泉。”
从书中我明白了: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的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连起来的那些线索。我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接合点和线索,因为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中揭示出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
书中还说到:“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如果不给它提供食物(与事实和现象进行生动的接触,体验到认识的欢乐),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我认为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借助一些专门的工作方法来实现他的愿望。”
可见,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这一点是何等重要!当然,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强烈。此外,还有一种纯粹思考(运用智慧进行概括、系统化的活动)带给学生的欢乐。
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
《兴趣的秘密何在》读后感 篇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捷径。“每一个老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的有趣呢?是不是所有的课都能上的有趣呢?兴趣的源泉何在呢?”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一文中提出的。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说到:所谓课上的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把课上的有趣”说起来容易,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很发达,教育网站有许多精美的课件,特别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在教学时充分运用了这些手段进行教学,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尽量把每堂课都上的活泼生动。
2、创设情景激起学习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孩子求知欲望强,喜欢听故事。每次上新课时,我尽量以讲故事开头,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入手,创设一种情景,逐步把学生引到课文中;接着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会根据课文的需要为学生创设出不同的情境,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课文。
3、开展竞赛小学生表现欲特别强,希望自己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扬。教学中,我从不吝啬小红花。回答问题出色的孩子,积极动脑的孩子,书写工整的孩子,特殊进步的孩子……我都会及时给他们打上一朵鲜艳的小红花,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但是,以上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兴趣的秘密何在》中还提到: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是啊,有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创造来源与兴趣,如果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不能满足学生内心深处的这种需要,有何来创造呢?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机会,不断地鼓励孩子们去观察、去发现,让他们感到发现的快乐;带领孩子们去研究一些问题,让他们在自己的研究中去获取结果;经常给孩子们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孩子们通过自己阅读,查找资料得到答案。让孩子们感到自己是成功的,从而使他们能保持兴趣盎然的学习状态。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我们要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努力,让每一个孩子把兴趣作为点燃智慧火花的导火索,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的秘密何在》读后感 篇4
在读到《给教师的建议》第2 条《兴趣的秘密何在》时,心中一直困惑的问题有了新的答案。
书中说到:“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它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这个源泉像潺潺的小溪,就在我们的眼前,你只要走近去看,在你面前就会展示一幅令人惊异的大自然的秘密的图画;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兴趣的源泉则藏在深处,你得去攀登、挖掘,才能发现它;而很常见的情况是,这个”攀登“、”挖掘“自然万物的实质及其因果联系的过程本身,这是兴趣的重要源泉。”
从书中我明白了: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的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连起来的那些线索。我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接合点和线索,因为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中揭示出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
书中还说到:“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如果不给它提供食物(与事实和现象进行生动的接触,体验到认识的欢乐),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我认为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借助一些专门的工作方法来实现他的愿望。”
可见,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这一点是何等重要!当然,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强烈。此外,还有一种纯粹思考(运用智慧进行概括、系统化的活动)带给学生的欢乐。
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