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心得体会 篇1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学理论中的精彩一笔,陶先生认为'做'就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只有采用'做'这样的实践环节才能让'教'与'学'合一。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重要的其指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即要让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做'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语文的规律。可以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具体的做',将教师'教'授语文知识技能的过程与学生在应用中'学'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整合为一种综合的教学活动。
首先,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语文活动,紧密结合语文教材的各种'做'的活动应当是语文综合活动的基本内容。其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语文活动,各学科与语文相关的做'的活动都应该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再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语文综合活动,各种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做'的活动,也应该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下面谈一谈以'做'为中心进行三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紧扣教材'做',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三年级首次出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全新的内容,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却是完全陌生的。再加上三年级的'学生往往问题意识淡薄,他们还不太会主动引发问题进行思考。因此教师首先要紧扣教材,巧妙地设计和安排各种'做'的活动,缩短学生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对于活动内容的高度关注,以此来落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的每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篇佳作,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最主要的途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可以紧扣每课文展开:
1、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陶行知先生指出,唤起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学科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个人简历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直觉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们经常性地安排一些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如在《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掩耳盗铃》等多篇课文的教学中进行课本剧表演,在《西湖》、《东方明珠》等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比绝招'、'小导游'表演等。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熔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气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审美情趣。
2、紧扣课文内容的制作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头脑。紧扣课文内容进行各种有趣的制作活动既能让学生动手动脑,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三年级课文中有不少制作活动的切入点,如学习《槐乡五月》一课后,可引导学生编写'咱们可爱故乡'习作等。在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想像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紧扣课文内容的拓展活动
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的课文,不是以传统'课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组一组课文的形式出现的。一组课文一个主题气将篇课文融合在一起,范文写作根据这样的编排特点,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内容除了可以紧扣课文'做',也可以紧扣一组课文的主题进行设计,拓展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二、整合教材'做',丰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寻找各学科之间的关联点,设计出多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后的活动不仅在数量上添砖加瓦,而且在质量上高屋建领,极大地丰富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三、联系生活'做',激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陶先生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我们的教育不限于学校的形式','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他极力主张把学生从学校这个'鸟笼'中放飞到大自然中去自由朝翔,到生活的大风大浪中接受人生洗礼。的确,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选择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必然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环保主题的课文。为了从小搞羌学生的环保意谅,我们在三年级下学期安排了主题为'关心周围的环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先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共同商定一个活动计划,想一想开展的方式和内容,然后大家分头行动。有的小组进行了细心的观察和记录:'称了称家里每天产生多少垃圾'、'算了算自己家一年用掉多少吨水'。活动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劲头十足,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小学三年级语文心得体会 篇2
时间如流水般消失,在这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有苦有甜,课堂是我和学生交流互补的平台,下课时我们一起畅谈生活的经历和乐趣。暑假即将来临,反思一学期的教学经历,现做如下总结:
一、设置宽松的教学环境。
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表现是,面对全体学生,选择灵活的教学形式,动员全体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要认真设计和安排活动形式。我按照听说读写的要求,安排好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思考,个个踊跃发言。集体活动、个体发言交替进行,要切实避免老师和几个尖子学生反复“表演”的现象。对能力差的学生先让他们回答浅而易懂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优秀生则让他们回答难度大一点的问题。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思维的火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思维更加开阔。同时,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探究的积极性。俗话说“泉有泉眼,文有文眼”,于是我紧扣这篇课文的文眼,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最大限度的串起爱的主线。“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揣摩到作者将要写的内容。因此,导入新课之后,我便让学生就题质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不假思索就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1、沉默是什么意思?2、孩子们为什么沉默?3、孩子们在什么情况下沉默?4、为什么说这是“可贵的沉默“?紧接着,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以上几个问题。在汇报、交流之后学生便弄明白了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当然,此时学生对文章的把握还是浅层次的,为挖掘其深层次的东西,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我让学生再度细读质疑,品味意味深长的句子。经过一番点拨、讨论、交流,学生终于明白家庭之爱等于父母之爱加上孩子之爱,子女应当回报父母,给予父母关爱。只要每个人拥有爱心,整个世界就充满了爱,充满了温暖。至此,爱的主旋律在课堂上奏响,爱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四、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1、课堂上,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将唱歌,讲故事,画画等穿插其间,使课堂动起来,学生思维活跃,能在活动中认知并巩固。给学生更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是他们轻松学习的游乐园。
2、课外,鼓励学生多参与有益的活动,收集各种名人故事、自然知识、社会动态……让课外成为认知的第二课堂,多实践多积累,不断充实自己。有了课外的积累,才有课堂的生气,就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五、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如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六、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任何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己的,我会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个更称职更优秀的语文老师!
小学三年级语文心得体会 篇3
xx年10月21——22日,我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不但观摩了四位优秀教师的课,而且有幸听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两位专家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多。帮助我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并且指明了以后阅读教学的方向。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从几位特邀专家评委老师给四位优秀教师的评课中,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
2)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
3)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5)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
6)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2、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教师要时刻学好反思。伴随着反思才能进步,才会有发展,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要让识字写字贯穿始终;要重视语言文字教学,真正让学生踏踏实实学好母语,提高语文素养。要注重文章整体的把握;要整合的提问;在语言学习中渗透人文情感的熏陶;做到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为学生的将来考虑,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它必将在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将是阅读教学的未来之路。
小学三年级语文心得体会 篇4
时间如流水般消失,在这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有苦有甜,课堂是我和学生交流互补的平台,下课时我们一起畅谈生活的经历和乐趣。暑假即将来临,反思一学期的教学经历,现做如下总结:
一、设置宽松的教学环境。
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表现是,面对全体学生,选择灵活的教学形式,动员全体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要认真设计和安排活动形式。我按照听说读写的要求,安排好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思考,个个踊跃发言。集体活动、个体发言交替进行,要切实避免老师和几个尖子学生反复“表演”的现象。对能力差的学生先让他们回答浅而易懂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优秀生则让他们回答难度大一点的问题。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思维的火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思维更加开阔。同时,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探究的积极性。俗话说“泉有泉眼,文有文眼”,于是我紧扣这篇课文的文眼,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最大限度的串起爱的主线。“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揣摩到作者将要写的内容。因此,导入新课之后,我便让学生就题质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不假思索就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1、沉默是什么意思?2、孩子们为什么沉默?3、孩子们在什么情况下沉默?4、为什么说这是“可贵的沉默“?紧接着,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以上几个问题。在汇报、交流之后学生便弄明白了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当然,此时学生对文章的把握还是浅层次的,为挖掘其深层次的东西,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我让学生再度细读质疑,品味意味深长的句子。经过一番点拨、讨论、交流,学生终于明白家庭之爱等于父母之爱加上孩子之爱,子女应当回报父母,给予父母关爱。只要每个人拥有爱心,整个世界就充满了爱,充满了温暖。至此,爱的主旋律在课堂上奏响,爱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四、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1、课堂上,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将唱歌,讲故事,画画等穿插其间,使课堂动起来,学生思维活跃,能在活动中认知并巩固。给学生更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是他们轻松学习的游乐园。
2、课外,鼓励学生多参与有益的活动,收集各种名人故事、自然知识、社会动态……让课外成为认知的第二课堂,多实践多积累,不断充实自己。有了课外的积累,才有课堂的生气,就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五、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如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六、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任何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己的,我会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个更称职更优秀的语文老师!
小学三年级语文心得体会 篇5
xx年10月21——22日,我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不但观摩了四位优秀教师的课,而且有幸听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两位专家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多。帮助我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并且指明了以后阅读教学的方向。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从几位特邀专家评委老师给四位优秀教师的评课中,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
2)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
3)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5)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
6)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2、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教师要时刻学好反思。伴随着反思才能进步,才会有发展,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要让识字写字贯穿始终;要重视语言文字教学,真正让学生踏踏实实学好母语,提高语文素养。要注重文章整体的把握;要整合的提问;在语言学习中渗透人文情感的熏陶;做到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为学生的将来考虑,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它必将在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将是阅读教学的未来之路。
小学三年级语文心得体会 篇6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学理论中的精彩一笔,陶先生认为'做'就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只有采用'做'这样的实践环节才能让'教'与'学'合一。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重要的其指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即要让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做'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语文的规律。可以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具体的做',将教师'教'授语文知识技能的过程与学生在应用中'学'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整合为一种综合的教学活动。
首先,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语文活动,紧密结合语文教材的各种'做'的活动应当是语文综合活动的基本内容。其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语文活动,各学科与语文相关的做'的活动都应该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再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语文综合活动,各种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做'的活动,也应该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下面谈一谈以'做'为中心进行三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紧扣教材'做',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三年级首次出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全新的内容,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却是完全陌生的。再加上三年级的学生往往问题意识淡薄,他们还不太会主动引发问题进行思考。因此教师首先要紧扣教材,巧妙地设计和安排各种'做'的活动,缩短学生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对于活动内容的高度关注,以此来落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的每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篇佳作,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最主要的途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可以紧扣每课文展开:
1、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陶行知先生指出,唤起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学科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个人简历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直觉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们经常性地安排一些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如在《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掩耳盗铃》等多篇课文的教学中进行课本剧表演,在《西湖》、《东方明珠》等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比绝招'、'小导游'表演等。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熔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气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审美情趣。
2、紧扣课文内容的制作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头脑。紧扣课文内容进行各种有趣的制作活动既能让学生动手动脑,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三年级课文中有不少制作活动的切入点,如学习《槐乡五月》一课后,可引导学生编写'咱们可爱故乡'习作等。在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想像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紧扣课文内容的拓展活动
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的课文,不是以传统'课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组一组课文的形式出现的。一组课文一个主题气将篇课文融合在一起,范文写作根据这样的编排特点,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内容除了可以紧扣课文'做',也可以紧扣一组课文的主题进行设计,拓展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二、整合教材'做',丰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寻找各学科之间的关联点,设计出多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后的活动不仅在数量上添砖加瓦,而且在质量上高屋建领,极大地丰富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三、联系生活'做',激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陶先生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我们的教育不限于学校的形式','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他极力主张把学生从学校这个'鸟笼'中放飞到大自然中去自由朝翔,到生活的大风大浪中接受人生洗礼。的确,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选择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必然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环保主题的课文。为了从小搞羌学生的环保意谅,我们在三年级下学期安排了主题为'关心周围的环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先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共同商定一个活动计划,想一想开展的方式和内容,然后大家分头行动。有的小组进行了细心的观察和记录:'称了称家里每天产生多少垃圾'、'算了算自己家一年用掉多少吨水'。活动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劲头十足,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