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精选20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1
“心想事成”是我从懂事起就一直想的事情,从未断过,但是并不是件件都如我心愿。看完张德芬老师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我发现是自己的发愿和方法不对,主要是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计划梦想,或是鼓励我们去让梦想成真。中国现下的教育,都是注重于外在的一步一脚印的扎实功夫,不可以好高骛远,但却让我们忽视了心灵的力量,也忽视了这个有形世界其实是受无形世界操控的!
在读《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的时候有有惊喜,有领悟,也有不解。惊喜的是发现自己和作者一样都时常做白日梦,关键这种想法是普遍存在的。小时候我总觉得将来长大一定能够让父母住大房子,出门就是大海,真所谓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现在还是坚持。领悟就是让我见识到信念对我们命运的影响有多大,它还让我懂得,做多少挑战自己的事情,不是真正的心灵强大,更重要的是和内心各种情绪和平相处。
全书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心想事成的秘密,讲述了心想事成的重要步骤及注意事项。个人非常喜欢作者对于童话故事的构思,故事衔接性合理巧妙,对我们今后的行动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还增加了一些实际的生活案例,作者用生动的实例和精彩的语言做了解答,并进行了详细的剖析,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受益匪浅。
我看完书感觉,人首先要有健康积极的信念,通过静默冥想用觉知赶走自身思想情绪里的黑暗劣性,感知他人的点滴帮助,再通过积极的行动来争取心想的,建立一个健康积极的人生模式,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等待接受,学习放下,让宇宙的力量带领你。
感恩张德芬老师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故事,震撼人心的叩问,感恩《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给予我正面的能量,宇宙的力量,信念的强大,感恩易效能各位老师和伙伴们,让我有所改变,有所进步,让我们下周继续努力寻找心灵深处的秘密!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2
我一直以为“心想事成”应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领,可是,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心想事不成,甚至常常事与愿违呢?没看完心灵作家张德芬写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我找到了答案。
本文以一个天方夜谭似的浪漫童话的故事情节和架构为基调,引出来平民百姓阿南的故事。阿南是一个普通的贫穷农民,为了娶得漂亮的公主,赢得可观的财富,而踏上了一条神秘且危险的道路。
故事曲折有趣,书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语句,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得便是那可以察觉自己感受的欢乐树和愁苦树。欢乐树和愁苦树可以通过人的意念和思想所产生的振动频率共鸣,但结果却完全不同:那颗长得特别好的欢乐树,是因为人们一直对它说开心或赞美的话,一直接受快乐的情绪,而那棵接近枯萎的树,是因为无人理睬或接受了太多的愁苦情绪。
通过这两棵树,我明白了一个人的态度,将决定自己的人生。世界不会因你大决定而改变,但你的决定却会改变你的.世界。要用爱和善意的眼光看待你周遭的一切人、事、物。以一颗乐观向上,懂得接纳和放手,并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全心全意的相信自己的目标能够实现,并且时常让自己处于这样的状态,目标的实现就不会离自己太远了。如果整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遇到一点挫折就动摇自己的决心,开始打退堂鼓,那么就将像那棵愁苦树一样,毫无生机可言,最后郁郁而终。
其实人生也就这两种态度:悲观与乐观。但不同的人赋予了他们不同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是每个人的人生都颜色各异,各有各的精彩,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永远都相信会有希望,相信自己的感觉,那么最后就一定会品尝到心想事成的幸福果实!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3
前几天,我阅读了张德芬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故事讲述了遥远大陆的神秘传说:神秘国拥有一个秘密,所以人民的生活都很美好。公主招亲宣布:只要有人可以找到那个秘密,公主就跟他结婚。阿南一心想娶公主,他懂得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所以能够在旅途中克服重重困难,也从中学会了心想事成的秘密,并收获了真爱。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觉得,很多人都没有想清楚,那是否是自己真的想要的,所以当他们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时,发现失去了很多,而变得不快乐。其实追求自己想要的没有错,但追求任何一个目标时,要明白自己为什么想要,要想到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些得失,要明白什么是自己不能失去的。只有这样,才不会在一开始出发的时候,就错了方向。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盏阿拉丁的神灯,心里想着什么,吹一下神灯,结果就会如愿以偿。这是多么美妙的好事情啊!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盏神灯,那就是我们的信念,是内心真正迫切渴望实现的愿望。我们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内心才会生出源源不断的力量,指引着我们的方向,我们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这样我们才有勇气克服各种困难,最终能够心想事成,得到内心真正想要的。
诚如书中所言“心想事成”确实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但为什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能事事都“心想事成”呢?最主要是我们没有听到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心灵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但他们又是如此脆弱,外界的太多想法遏制了他们的呐喊。我们从一生下来,耳边充斥的就是父母教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再大一点,是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到底有没有停下来,好好想想,我们没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老师的话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里,成了那所谓的信念。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我国古代的陋习缠足。缠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间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白天一双脚痛得寸步难行,到了晚上一双脚放在被子里不但痛,而且蒸热燠闷,有时简直像炭火烧着一样痛苦,睡觉时只能把脚放在被子外,半夜起来捱着脚痛哭是常有的事。如此陋习,在当时竟如此风行,这恰恰就是我们忽视了心灵的'呐喊,我们听不到那悲凉的哭声,听不到女子在被裹时的痛呼。
我们要正视自己的心灵,倾听心灵深处的呼喊,让自己时刻都能“心想事成”。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4
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
一、学到什么这本书道理浅显易懂,其中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你要的东西非到手不可,其实你是在推开这个东西;要学习防守,学习信赖,你才会轻松得到你真正渴望的东西。这两句也存在相同之处,说的是一个道理,在做了自己所有该做的之后,就该等待本应顺其自然的结果。
二、联系实际
刚上面提到的两个观点,有的人会误解为放弃。放手和放弃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放弃是牺牲本来属于你的,放手是放下那些不该属于你的东西。说道这里也许又有迷糊了,既然前面都一直在努力的实现自己的愿景,怎么到这里又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了。其实是忽略了神秘学院里炼金师的解释,他说了,当做了该做的.一切之后,宇宙只要接收了你的讯号,接下来就是宇宙的事情,你只要保持好自己的正确态度,而不是强求,急于求成,这只能增强了负面的能量。类似于这样句子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凡是一切都如同沙子一般,握得越紧就越容易失去他。当这样的情绪特别强烈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的整颗心都扑在这个结果上,而不是全心全意地对待实现心想事成的路程中。我们往往说过程是最美的,因为其中包含了太多看得见看不见的东西,内在与外在的,思想与行动的,而结果只能代表着我们最后获得的东西。
三、重构反思
往往当某个东西被赋予力量时,我们就会特别紧张,特别在意这个结果,反而没法把这个事情做好。最郁闷的时候变成越在意一件事情就越事与愿违。在"心想事成"的尝试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一个规律:当你有两个愿望想要实现时,如果你选择实现你认为最重要的而放弃另一个,往往这个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愿望会某种程度的实现。一个人应以什么样的心态生活:以一种乐观向上,懂得接纳和放手,并且时常感恩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全心全意相信这个目标能够实现,时常让自己处于这样的状态,目标的实现就不会离自己太远。人的一生其实也就这两种状态,只是我们每个人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和价值,才会有了各自精彩的人生。坚定自己的信念,尊重自己的感觉,把希望变成一种习惯,最后就能品尝到心想事成的幸福!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5
我用三天的时间就看完了《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主要是因为想和书中的主人公阿南一样,尽早找到心想事成的秘密,可以早日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吧。
全书以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怀疑的阿南为线索,因为见到美如天人的月叶公主,一心想得到她而走上了寻找可以让人得到永恒幸福的镇国秘密为引线。
德芬老师依次安排了各个人物出场,逐渐引导阿南找到心想事成的法则。无论《遇见未知的自己》还是《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德芬老师想阐述的理论条理清晰地逐步铺展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看清小我,进而在生活中练习,让自己活得更加自在、快乐。勿容赘叙,书中充满了睿智,充满着正能量,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阅读、认真思索的两本书。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组合而成,我们的思想、意念也一样是有能量的,当它们发生振动的时候,根据吸引力法则: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会互相吸引引起共鸣。我们的正能量振动频率很高,当我们把它散发到宇宙之后,就会吸引振动频率相同的充满正能量的人、事、物来到身边,反之亦然。
因此,我们所思所想这些无形的东西就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日常的情绪,以致于进一步影响我们采取的行动,最后导致了结果。但我们不应该纠结于结果,而是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所做的只要感恩就好。
但在看完之后,回过头去看第二遍的时候,却变得越来越混乱,有时候甚至像乱麻一样,没有半点头绪。难道真的因为心想事成的后面藏着秘密的秘密吗?
我觉得不是,而是因为人生有许多的无奈,并不是因为你努力了,你做得有多么好,就会有成功有收获,也因此才会说不应该纠结于结果,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吧!
我理解的是真正让自己得到心想事成的结果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然后把成败都付与笑谈中,成亦感恩,败亦感恩。只有经过不同的结果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坚强起来,睿智起来,我们的人生才会像陈年的醇酒一样发出醉人的芬芳。
看过渔夫的心想事成,就觉得很费人思量,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像渔夫一样活着,我也一样。渔夫原本很满意他的生活,每天早上在湖边和朋友聊天、打渔;中午回家吃饭,和老婆睡个午觉,晒晒太阳,做做家里的事;傍晚孩子放学回来,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却因陌生人的一番展望而动了心,求教于王子,王子问:“那样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你辛苦了半天,兜了一个大圈,还不是回到原点。”于是就把他打回了原形,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样满足于现状就算达成心想事成了吗?
但在若干年后,当他老了,回过头来不会因为年轻时没有奋斗却甘于平庸而留下遗憾吗?
如果陌生人点燃了他的梦想,并且付诸于行动,虽然会辛苦,而且也不一定会成功。但我却认为他若成功,生活环境会得到质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到更好的教育,实是可喜可贺;但若没成功,身为父亲,已经尽力,尽管事与愿违,毕竟努力过,奋斗过,也给孩子做了榜样。
确实,心想事成必须脚踏实地,而不应该好高骛远,异想天开,否则也不会有“不配得的情结”,但也不该紧抓不放原有的人生模式,必须重新设定自己的信念。无论如何,社会都是因为一群“不满足于现状的人”而在飞速发展中。
既然心想事成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为什么我们不去努力达成呢?虽然真正能够达到的又有几人?
确实,很多人都困在自己设置的陷阱中。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我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外界各种各样的思想、言行的影响,经年累月的集聚,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反应和行为,从而形成很多错误的人生模式。我们应该从迷雾般的思绪中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才能找到真心想要的,从而付诸于行动。
很多时候,失败和平庸也不过是一种习惯,常常会制约着我们,让我们甘于平庸,屡遭失败。因此要想达到心想事成的彼岸,必须破茧而出,重新审视,塑造新的人生模式,建立新的信念,这是寻求心想事成的第一步,其实这也是最痛的一步。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6
一、认同的观点
1、心想事成的第一步就是清除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2、当你向宇宙宣布你的愿望时,你必须要非常相信你会得到它,甚至已经得到了。所以,你要散发出去的,应该是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的感觉。
3、感恩会从情绪中带动出正确的行为。因为有感恩的心,所以我们会去关注生活中对我们目标有帮助的点点滴滴,并且以相应的行动来呼应。
4、所谓接受的原则,就是:能量是来去流动的,要接受之前,一定要有付出。
5、所谓付出,除了是要虚位以待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帮助别人。你想要什么就给别人什么。
二、联系实际
生活给予我挫折的同时,也赐予了我坚强,我也就有了另一种阅历。对于热爱生活的人,它从来不吝啬。要看你有没有一颗包容的心,来接纳生活的恩赐。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一定是生活的全部。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来体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不要因为冬天的寒冷而失去对春天的希望。我们感谢上苍,是因为有了四季的轮回。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就没有了埋怨,没有了嫉妒,没有了愤愤不平,你也就有了一颗从容淡然的心!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学生懂得感恩。
付出是一种快乐,我们享受其中。懂得付出的人是最懂爱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读后感《《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二)》。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回报,就必须先对别人付出。没有付出,哪里来的别人对你的回报?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然,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对别人的付出也是有限的。人常说"穷则独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不是百万富翁,我们也不是慈善家,我们没有充足的资本去帮助众多的人,我们只能根据我们的实际能力,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去付出我们的爱心。常常听到一些人在发牢骚,抱怨自己的工资待遇低等等。每至于此,我不禁想问:你到底为单位付出了多少,为单位做出了多大贡献?因为一个人不能老是想着别人对自己有多少回报,我们首先应该无心自问,我们到底为别人付出了多少?我们应该知道,没有付出就没回报这个浅显的道理。你既然付出了,该是你得到的,自己总会得的,不是你自己的`,你想的再多也没有用。
三、反思重构
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也曾为学生不学习而大动肝火;曾为作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泪。我犹豫过,消沉过,有时候问自己,自己是不是太累了。但是当看到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当生病时看到学生关切的目光,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时;当经过自己和同学们努力班级取得成绩时,一种感动和自豪就会油然而生,原来付出就有收获,爱的付出就有爱的回报。每当这时我就又燃起了对工作的热情,又充满了对事业的执着,因为我心里一直坚信有付出有回报。
感恩是一种心情。感恩的心情能带来一种良好的人生感觉,使我们感受到愉悦和温暖。心存感恩,生活中就会少些怨气和烦恼;心存感恩,心灵就会获得宁静和安祥。心存感恩地生活,就会敬畏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珍爱大自然一切的惠赐,时时感受生活中众多的"拥有",而不是缺少。感恩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素质。感恩是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产生的一种责任心情,使人与人、人与社会自然形成和谐。在这种和谐氛围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平心静气地对待。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7
暑假以来已经断断续续读完《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一书,刚开始的时候,总觉得这本书写得着实有些荒诞和不切实际,但随着书中故事的发展,渐渐有了一些脚踏实地的感觉,在感慨作者的良苦用心之余,对照自己的人生际遇,开始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与所处的环境,也因此有了一些收获。
一、学到的知识这是一本类似于童话的书,讲述了一个叫阿南的青年从梦想出发,寻找人生秘密的故事。故事生动,层层设置悬念,层层铺进,层层解剖,让读者与阿南一起经历了心灵的成长历程。
1、 阿南的心灵成熟的过程就如同我们的成长过程,有些尽管显得稚嫩,但也符合人成长的渐进过程。
2、每个人对梦想的追求,有些时候尽管并不是正确的,如同阿南对公主的追求,也是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的,读后感《《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一》。
3、实现梦想需要付出代价,但也会因此获得诸多的际遇,就如同,阿南为此付出了很多代价,最终取得了进行神学院学习的机会。
4、为实现梦想就必须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努力,不断修正实现梦想的方法,有时甚至要修正或改变自己的梦想。阿南在神学院学习的历程,就像我们为自己梦想努力的历程一样。
二、联系实际“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模式都是经过长年累月的习惯养成的,每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按照它的方式过生活。”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触动。想想自己所经历的或者说所成长的这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确实应验了这句话。人的一生由于生活的际遇和成长的环境会不知不觉中形成许许多多无所谓好也无所谓不好的习惯,习惯成自然,为自己打造了一个自己乐于接受,每天都例行的程序和框框。正由于此,我养成了凡事执着的习惯,一旦自己认定的事,总会想方设法去完成,很难再接受别人的意见,因此获得了一些自己原先想要的东西,但也因此失去了许多。
三、反思重构首先我想我要找一个梦想,当青春逝去,当年华老去,儿时的梦想一些依稀已经成为了现实,但更有一些还活跃在我的脑海里。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愿景便逐渐企清晰,此刻我也更加明白,要实现她,等、靠、要,每天的冥思苦想,甚至打坐静思,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走出去:让自己从心灵上、从工作上、从生活上走出自己所习惯的这个圈,去看看外面的精彩,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然后我要给我的家人、我的学生一个广大的空间,让他们种植自己的梦想,学习争取,学习放手,学习信赖,得到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我想我们要的不是炼金师的咒语,要的是心灵上的震撼与成长,要的是青春与活力,要的是与时俱进的能力,生活才能像童话般美好!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8
在读《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的时候有很多种情绪此起彼伏,有惊喜,有领悟,也有迷惑不解。
惊喜的是发现自己以前的很多想法都和作者一样。原先这种想法是普遍存在的,不是自己的脑袋出了问题。
记得小时候就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存在一个世界,所有的力量都是由意志力控制的就好了。只要你的意志力比别人更加强大,你就是战无不胜的,自然也是心想事成的了。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当时我觉得自己的意志力比同龄的小孩要坚定,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必须会坚持下去。这有好的一面——从不半途而废;也有坏的一面——倔强,不知变通。
真正开始尝试“心想事成”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那时我的姨姥姥入了基督教,去她家玩的时候就常常借机熏陶我们这些孩子们,带我们去教堂,教我们唱圣歌。那个时候不懂什么是信仰,更多的是好奇。只明白如果你有什么愿望能够向神祈祷。于是我就开始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偷偷的向神祈祷能得到好成绩。结果自然是有的时候灵验,有的时候不灵验。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的盛夏深夜,狂风夹着暴雨,姥姥突然心脏病发作,状况十分危急。爸爸把姥姥从楼上背到车里,打算送她去医院。我一向在后面扶着她,当时慌忙之间根本顾不上换衣服拿雨具。坐在车里,我的睡裙都湿透了。看着奄奄一息的姥姥,我当时个性的无助。很自然地,我开始祈祷,全神贯注的祈祷,我在心里默默的说:神阿,只要姥姥能好起来,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之后姥姥就真的被抢救过来了,但是我不明白我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从那以后我就确定这世界上是真的有神存在的,他也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并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虽然我相信神的存在,但是我并不能确定他是基督还是佛祖。有的时候我就在想也许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个神,只但是理解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自那件事情之后,我发觉只要把注意力全力地集中在一点上,想着自己要实现的愿望。它就很可能被实现。
但是之后我渐渐地停止了这样去做。因为当发愿的时候我就会个性紧张,个性在意这个结果,反而没法把这个事情做好。最郁闷的时候转成越在意一件事情就越事与愿违。我怕这样会转成强迫症,于是就有意识的不让自己发愿。
我是一个很爱幻想的人,一不留神就会神游太虚。上学的时候同学都以为我爱沉思,其实我是在发呆。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我很容易的就会开始幻想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而且十分的具体。这些幻想似乎是无意识的,不知不觉就开始了。但让我不解的是事实却往往和我幻想的不一样,甚至相反。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的这些幻想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吗?
在“心想事成”的尝试过程中,我还渐渐发现一个规律:当你有两个愿望想要实现时,如果你选取实现你认为最重要的而放弃另一个,往往这个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愿望会某种程度的实现。今年年初,我在等清华MBA笔试的成绩,并且在紧张的准备面试,就在这个时候父亲查出了癌症,当时情绪十分的沉重。很想父亲的病赶紧好,也很想考上MBA。最后我默默的发愿:如果父亲的病能好起来,我愿意放弃这次MBA。到此刻为止,父亲的放疗和化疗都结束了,医生说各项指标都很不错,以后定期复查就能够了。虽然此刻说治好了还为时尚早,但毕竟闯过了一大关。而我因为笔试成绩差了2分没能参加面试,今年清华的分个性高,比北大高出十几分,因为往年他们两所校园分数都差不多。如果我报的北大的话,也许就考上了。所以我宁愿相信是我的愿望成真了。
说到MBA我又想起书中提到的另一个资料:找到你真正想实现的愿望。就像书中所说的,很多人追求的未必是自己想要的。但是怎样才能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呢?我还没有找到答案。就拿MBA来说,当初考是觉得这个方面很有发展,但是当我真正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和这方面的人的时候,我却发现自己的很多观点跟他们格格不入。记得当时一个辅导班的女老师,在这个圈里小有名气。她说她就是喜欢强者,她认为搞艺术的都是弱者。从她的语气上能感觉出来她很看不起弱者。对于她的这些观点我很不能理解。虽然我也承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我一向认为人类最终极的目标就应是追求心灵上的升华。作为心灵层面的一种反映,艺术一向是我所喜欢和追求的。这使我开始思考MBA是不是我想要的。从小我就很喜欢画画,周围的人都认为我有必须的天赋。但是当时由于家里条件不好没能系统的学习。上大学的时候也是思考到好找工作而学了理科。我一向想从事和艺术、设计、文化相关的工作,但是身边的人都说这样不太现实。作者说鼓励身边的人“做梦”,这也算是给我的一种鼓励吧^_^
很佩服像作者这样丢弃浮华而潜心灵性修为的人。我也期盼着自己有这样的觉悟。以前读过一篇文章这样说,女人的面容30岁之前是父母给的,30岁之后就是自己修来的。我很期望我能有容纳天地的心胸和平和的笑脸,但我明白我此刻还远远没有做到。自从接触瑜伽之后我就觉得这就应是一条引领我到达我所期盼的目的地的路,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我都没能坚持不懈地习练。
对于“心想事成”我并没有很大的野心,想如何的功成名就。我只想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走在这条路上我天天都是开心的,天天都觉得有期望。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9
我写下了梦想句,列出了有可能影响自己心理事成的因素,同时我也开始将在神秘学院学到的东西付诸实施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所谓心想事成,其实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所遵循的法则,就是先想,再做,然后成。心想事成可以概括为3个词:思想、变成、现实。而在这个让思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情况,正是这样的一些情况阻止了我们的心想事成。为了减少各种因素对我们的影响,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做好下面两点:
1、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心想事成。人是有意识的,积极向上的意识能够让我们变得乐观、顽强、坚不可摧,不论对什么事,不论对什么人,都是如此。"心想事成"是一条规律。很多人在做事的过程中,老在心里嘀咕"能行吗""可别怎么怎么着"疑心生暗鬼啊,当你很怀疑的时候,其实你是在想不想要的事。所以一定要对自己的目标非常明确,并且坚信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2、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自我意识。把梦想、渴望、价值观念、奋斗目标深深地刻在潜意识中,并主动地采取行动、付出代价,向着自己期望的目标一步步迈进,最终心想事成。懦弱平庸的人总是叹息自己没有机遇,总是等待特别的机遇。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机遇。相信自己能赢,就一定能赢。
一个人把自己当作什么人,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至少会比较接近那种人,这似乎是一种唯心论,但却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预言的自我实现效应"。为了能够真正做到心想事成,以上两点是我目前最先要做到的,我会努力的,相信你们也一样。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10
一:认同的观点:
当你向宇宙宣布你的愿望时,你必须要非常相信你会得到它,甚至已经得到了。所以,你要散发出去的,应该是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的感觉。因此,你的思想应该是:我已经有个温柔美丽的老婆了。"在这个章节中,张德芬老师告诉我们,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就是自己的信念,在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地检验和审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尊重自己的感觉,最后就能体会到心想事成的幸福!我赞同她的这个观点,相信她的这一观点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市息息相关的。
二:联系实际:
尊重自己,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步,经历过的每一件事以及此刻或即将流转于指间的事,都似乎可以与"尊重你自己"牵手,而我们需要做的是重新审视自己,属于你的那些"牵手"是否正确了方向"成功是做一件事,别人死活不相信你能做到,但你确实做到了,这就是成功。"也许这句话带有"绝对"色彩,管中窥豹。然而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实际上是一个个对自己的证明,从小到大,以少见多。证明自己的每一步,你一正在寻找着一个有一个"被别人尊重"的理由。这样看来,似乎是当你成功之后,才找到了那个让别人尊重的理由,而我固执的认为,当你找到了那个让别人尊重的理由之后,你才真正的接近成功。以退为进,要学会忍耐,一直忍耐到有一天你的"敌人"不敢再抬头看你的眼睛。一个人的眼镜会说话,有时候"无言以对"胜过"百感交集",只需要一个坚定的眼神,所有人便都知道你已经找到了那个让别人尊重的理由。尊重有时候并不对等,因为表面的尊重与内心的折服根本无法同时放在一个天平上。只有你比别人强很多事,别人才有可能来适应你。尊重自己的人,才有被别人尊重的可能,而将可能变为"确实"这才是我们真正寻找的答案。"背后的故事"是一个著名电视栏目的名称,而这五个简单的文字却组成了一个如此发人深思的词语。"尊重"的背后一定有故事,而且是一个个独家记忆。
三:重构:
在教学过程中,曾经的汗水和泪水,流过,流出一道道记忆的痕迹,留下更加坚定的步伐和心态。曾经的不解和嘲笑,忍过,忍出一步步前行的力量,懂得了忍者无敌的内涵和真谛。曾经的打击和挫折,爬起来过,跌倒冷静出方法,起来找到到达终点信心。一个人奋斗,便要耐得住寂寞,放得下欲望,舍得下享乐。尊重自己,更懂得尊重别人,尊重自己,更尊重自己的学生!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11
“心想事成”是我从懂事起就一直想的事情,从未断过,但是并不是件件都如我心愿。看完张德芬老师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我发现是自己的发愿和方法不对,主要是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计划梦想,或是鼓励我们去让梦想成真。中国现下的教育,都是注重于外在的一步一脚印的扎实功夫,不可以好高骛远,但却让我们忽视了心灵的力量,也忽视了这个有形世界其实是受无形世界操控的!
在读《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的时候有有惊喜,有领悟,也有不解。惊喜的是发现自己和作者一样都时常做白日梦,关键这种想法是普遍存在的。小时候我总觉得将来长大一定能够让父母住大房子,出门就是大海,真所谓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现在还是坚持。领悟就是让我见识到信念对我们命运的影响有多大,它还让我懂得,做多少挑战自己的事情,不是真正的心灵强大,更重要的是和内心各种情绪和平相处。
全书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心想事成的秘密,讲述了心想事成的重要步骤及注意事项。个人非常喜欢作者对于童话故事的构思,故事衔接性合理巧妙,对我们今后的行动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还增加了一些实际的生活案例,作者用生动的实例和精彩的语言做了解答,并进行了详细的剖析,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受益匪浅。
我看完书感觉,人首先要有健康积极的信念,通过静默冥想用觉知赶走自身思想情绪里的黑暗劣性,感知他人的点滴帮助,再通过积极的行动来争取心想的,建立一个健康积极的人生模式,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等待接受,学习放下,让宇宙的力量带领你。
感恩张德芬老师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故事,震撼人心的叩问,感恩《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给予我正面的能量,宇宙的力量,信念的强大,感恩易效能各位老师和伙伴们,让我有所改变,有所进步,让我们下周继续努力寻找心灵深处的秘密!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12
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
一、学到什么这本书道理浅显易懂,其中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你要的东西非到手不可,其实你是在推开这个东西;要学习防守,学习信赖,你才会轻松得到你真正渴望的东西。这两句也存在相同之处,说的是一个道理,在做了自己所有该做的之后,就该等待本应顺其自然的结果。
二、联系实际
刚上面提到的两个观点,有的人会误解为放弃。放手和放弃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放弃是牺牲本来属于你的,放手是放下那些不该属于你的东西。说道这里也许又有迷糊了,既然前面都一直在努力的实现自己的愿景,怎么到这里又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了。其实是忽略了神秘学院里炼金师的解释,他说了,当做了该做的一切之后,宇宙只要接收了你的讯号,接下来就是宇宙的事情,你只要保持好自己的正确态度,而不是强求,急于求成,这只能增强了负面的能量。类似于这样句子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凡是一切都如同沙子一般,握得越紧就越容易失去他。当这样的情绪特别强烈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的整颗心都扑在这个结果上,而不是全心全意地对待实现心想事成的路程中。我们往往说过程是最美的,因为其中包含了太多看得见看不见的东西,内在与外在的,思想与行动的,而结果只能代表着我们最后获得的东西。
三、重构反思
往往当某个东西被赋予力量时,我们就会特别紧张,特别在意这个结果,反而没法把这个事情做好。最郁闷的时候变成越在意一件事情就越事与愿违。在"心想事成"的尝试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一个规律:当你有两个愿望想要实现时,如果你选择实现你认为最重要的而放弃另一个,往往这个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愿望会某种程度的实现。一个人应以什么样的心态生活:以一种乐观向上,懂得接纳和放手,并且时常感恩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全心全意相信这个目标能够实现,时常让自己处于这样的状态,目标的实现就不会离自己太远。人的一生其实也就这两种状态,只是我们每个人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和价值,才会有了各自精彩的人生。坚定自己的信念,尊重自己的感觉,把希望变成一种习惯,最后就能品尝到心想事成的幸福!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13
我用三天的时间就看完了《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主要是因为想和书中的主人公阿南一样,尽早找到心想事成的秘密,可以早日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吧。
全书以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怀疑的阿南为线索,因为见到美如天人的月叶公主,一心想得到她而走上了寻找可以让人得到永恒幸福的镇国秘密为引线。
德芬老师依次安排了各个人物出场,逐渐引导阿南找到心想事成的法则。无论《遇见未知的自己》还是《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德芬老师想阐述的理论条理清晰地逐步铺展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看清小我,进而在生活中练习,让自己活得更加自在、快乐。勿容赘叙,书中充满了睿智,充满着正能量,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阅读、认真思索的两本书。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组合而成,我们的思想、意念也一样是有能量的,当它们发生振动的时候,根据吸引力法则: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会互相吸引引起共鸣。我们的正能量振动频率很高,当我们把它散发到宇宙之后,就会吸引振动频率相同的充满正能量的人、事、物来到身边,反之亦然。
因此,我们所思所想这些无形的'东西就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日常的情绪,以致于进一步影响我们采取的行动,最后导致了结果。但我们不应该纠结于结果,而是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所做的只要感恩就好。
但在看完之后,回过头去看第二遍的时候,却变得越来越混乱,有时候甚至像乱麻一样,没有半点头绪。难道真的因为心想事成的后面藏着秘密的秘密吗?
我觉得不是,而是因为人生有许多的无奈,并不是因为你努力了,你做得有多么好,就会有成功有收获,也因此才会说不应该纠结于结果,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吧!
我理解的是真正让自己得到心想事成的结果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然后把成败都付与笑谈中,成亦感恩,败亦感恩。只有经过不同的结果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坚强起来,睿智起来,我们的人生才会像陈年的醇酒一样发出醉人的芬芳。
看过渔夫的心想事成,就觉得很费人思量,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像渔夫一样活着,我也一样。渔夫原本很满意他的生活,每天早上在湖边和朋友聊天、打渔;中午回家吃饭,和老婆睡个午觉,晒晒太阳,做做家里的事;傍晚孩子放学回来,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却因陌生人的一番展望而动了心,求教于王子,王子问:“那样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你辛苦了半天,兜了一个大圈,还不是回到原点。”于是就把他打回了原形,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样满足于现状就算达成心想事成了吗?
但在若干年后,当他老了,回过头来不会因为年轻时没有奋斗却甘于平庸而留下遗憾吗?
如果陌生人点燃了他的梦想,并且付诸于行动,虽然会辛苦,而且也不一定会成功。但我却认为他若成功,生活环境会得到质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到更好的教育,实是可喜可贺;但若没成功,身为父亲,已经尽力,尽管事与愿违,毕竟努力过,奋斗过,也给孩子做了榜样。
确实,心想事成必须脚踏实地,而不应该好高骛远,异想天开,否则也不会有“不配得的情结”,但也不该紧抓不放原有的人生模式,必须重新设定自己的信念。无论如何,社会都是因为一群“不满足于现状的人”而在飞速发展中。
既然心想事成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为什么我们不去努力达成呢?虽然真正能够达到的又有几人?
确实,很多人都困在自己设置的陷阱中。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我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外界各种各样的思想、言行的影响,经年累月的集聚,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反应和行为,从而形成很多错误的人生模式。我们应该从迷雾般的思绪中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才能找到真心想要的,从而付诸于行动。
很多时候,失败和平庸也不过是一种习惯,常常会制约着我们,让我们甘于平庸,屡遭失败。因此要想达到心想事成的彼岸,必须破茧而出,重新审视,塑造新的人生模式,建立新的信念,这是寻求心想事成的第一步,其实这也是最痛的一步。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14
一、认同的观点
真正阻止我们成功的,并不是我们不懂或是不明白的事,而是我们深信不疑、但其实不然的事情或是观念,这是我们的最大阻碍,成功的秘密。
的确,就智商而言,大部分人都是处在同一个水平的,但为何同等智力水平的人,有些人能事业成功,而有些人却默默无闻,甚至还犯下大错。我想,这就是每个人对事物的思想认识以及是非对错判断的偏差。
二、联系实际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一直会跟学生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对事物是非对错有个正确的认识观,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和岔路。发生在2002年的清华大学大四学生的伤熊事件仍让我记忆犹新。我想,作为一名清华学子,无可厚非是大家公认的优等生了,但是由于他思想认识上的偏差,酿成了如此惨剧,也阻碍可他个人的发展。对于我们职校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相对的落后,一直被视为劣等生,但被视为劣等生的他们并非不能成功,相反的,只要他们对事物有个正确的认识,相信他们会比一些所谓的优等生更成功。
而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你身处重点学校或是职业高中,我们的职责都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其中,"传道"被摆在了首位。但是现在社会上的普遍认识都是把学习成绩--也就是教师"授业解惑"的成效,来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作为教师本身,我觉得我们对学生应该先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我们要真正的履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在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的同时,再传授知识给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疑问。
三、反思与重构
成功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和美好的愿望,有事业的成功,家庭的成功等等。虽然每个人都有如此美好的追求,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这就要看我们各自的努力了。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想要做一名成功的人,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而想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除了自身在思想上要有严格的要求外,还要及时的反思自己和听取身边人的意见,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自己错误的思想及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付出,我们才能获得成功。
作为老师,更要在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以及及时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样才能把正确的思想传输给我们的学生,才不枉为人师。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15
暑假以来已经断断续续读完《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一书,刚开始的时候,总觉得这本书写得着实有些荒诞和不切实际,但随着书中故事的发展,渐渐有了一些脚踏实地的感觉,在感慨作者的良苦用心之余,对照自己的人生际遇,开始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与所处的环境,也因此有了一些收获。
一、学到的知识这是一本类似于童话的书,讲述了一个叫阿南的青年从梦想出发,寻找人生秘密的故事。故事生动,层层设置悬念,层层铺进,层层解剖,让读者与阿南一起经历了心灵的成长历程。
1、 阿南的心灵成熟的过程就如同我们的成长过程,有些尽管显得稚嫩,但也符合人成长的渐进过程。
2、每个人对梦想的追求,有些时候尽管并不是正确的,如同阿南对公主的追求,也是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的,读后感《《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一》。
3、实现梦想需要付出代价,但也会因此获得诸多的际遇,就如同,阿南为此付出了很多代价,最终取得了进行神学院学习的机会。
4、为实现梦想就必须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努力,不断修正实现梦想的方法,有时甚至要修正或改变自己的梦想。阿南在神学院学习的历程,就像我们为自己梦想努力的历程一样。
二、联系实际“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模式都是经过长年累月的习惯养成的,每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按照它的方式过生活。”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触动。想想自己所经历的或者说所成长的这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确实应验了这句话。人的一生由于生活的际遇和成长的环境会不知不觉中形成许许多多无所谓好也无所谓不好的习惯,习惯成自然,为自己打造了一个自己乐于接受,每天都例行的程序和框框。正由于此,我养成了凡事执着的'习惯,一旦自己认定的事,总会想方设法去完成,很难再接受别人的意见,因此获得了一些自己原先想要的东西,但也因此失去了许多。
三、反思重构首先我想我要找一个梦想,当青春逝去,当年华老去,儿时的梦想一些依稀已经成为了现实,但更有一些还活跃在我的脑海里。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愿景便逐渐企清晰,此刻我也更加明白,要实现她,等、靠、要,每天的冥思苦想,甚至打坐静思,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走出去:让自己从心灵上、从工作上、从生活上走出自己所习惯的这个圈,去看看外面的精彩,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然后我要给我的家人、我的学生一个广大的空间,让他们种植自己的梦想,学习争取,学习放手,学习信赖,得到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我想我们要的不是炼金师的咒语,要的是心灵上的震撼与成长,要的是青春与活力,要的是与时俱进的能力,生活才能像童话般美好!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16
前几天,我阅读了张德芬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故事讲述了遥远大陆的神秘传说:神秘国拥有一个秘密,所以人民的生活都很美好。公主招亲宣布:只要有人可以找到那个秘密,公主就跟他结婚。阿南一心想娶公主,他懂得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所以能够在旅途中克服重重困难,也从中学会了心想事成的秘密,并收获了真爱。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觉得,很多人都没有想清楚,那是否是自己真的想要的,所以当他们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时,发现失去了很多,而变得不快乐。其实追求自己想要的没有错,但追求任何一个目标时,要明白自己为什么想要,要想到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些得失,要明白什么是自己不能失去的。只有这样,才不会在一开始出发的时候,就错了方向。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盏阿拉丁的神灯,心里想着什么,吹一下神灯,结果就会如愿以偿。这是多么美妙的好事情啊!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盏神灯,那就是我们的信念,是内心真正迫切渴望实现的愿望。我们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内心才会生出源源不断的力量,指引着我们的方向,我们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这样我们才有勇气克服各种困难,最终能够心想事成,得到内心真正想要的。
诚如书中所言“心想事成”确实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但为什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能事事都“心想事成”呢?最主要是我们没有听到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心灵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但他们又是如此脆弱,外界的太多想法遏制了他们的呐喊。我们从一生下来,耳边充斥的就是父母教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再大一点,是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到底有没有停下来,好好想想,我们没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老师的话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里,成了那所谓的.信念。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我国古代的陋习,缠足。缠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间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白天一双脚痛得寸步难行,到了晚上一双脚放在被子里不但痛,而且蒸热燠闷,有时简直像炭火烧着一样痛苦,睡觉时只能把脚放在被子外,半夜起来捱着脚痛哭是常有的事。如此陋习,在当时竟如此风行,这恰恰就是我们忽视了心灵的呐喊,我们听不到那悲凉的哭声,听不到女子在被裹时的痛呼。
我们要正视自己的心灵,倾听心灵深处的呼喊,让自己时刻都能“心想事成”。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17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书中通过一个神话故事,给我们讲述关于心想事成的提示、探索、引导等。故事大致内容是关于一个农夫阿南为迎娶公主踏上了一段寻求“秘密”的旅程,在一个神秘学院学成“心想事成”,之后又遇见了“心想事成”的创始人“王子”,在“王子“的指引下,他最终学会了心想事成的真正的秘密,而他也明白了,其实他真正所爱的人其实并非公主,而是那个对他无微不至的宫女。
心想事成,我想是每个人的愿望吧。要如何使人相信,真的可以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呢?我带着这个问题看完了全书以后才知道,这个心想事成的方法,是不能转让的,要本人亲自去实践。一边看,我一边将这本书与我自己所有的知识(包括宗教、哲学,甚至武学等知识)融合贯通在一起,用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联想和分析,尝试以自己最易接受的途径去理解这里所阐述的观点。
一、认同的观点:
书中从科学的角度讲到万物之间频率共振和宇宙中正负能量的吸引原理,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有形的世界也受到无形的世界的掌控,这个无形的世界,有其内在的运作规律。因为宇宙万物都有各自不同的频率,频率相近的事物就会产生共振,正面的能量能聚集吸引过来,负面的能量也互相吸引,所以掌握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趋吉避凶”了。
对于张德芬老师的这一观点我很赞同。
二、联系实际:
我们的思想影响我们的行为,行为影响我们的结果,所以心想事成就要先改变我们的思想,更深刻地说应该是先形成我们强烈的信念。这个信念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正面的东西才能产生正面的能量,向宇宙不断地发放这个强烈的信息,将美好的事物吸引过来,通往心想事成之路。凡是我们所关注的,一定会因我们所聚焦的能量而扩大、增强,凡是我们所抗拒的,亦会更加地持续,因为抗拒而赋予了它能量,它的能量会因我们的抗拒而增强,形成一个像钩子一样的东西,从周围招引这些事物来到我们的生命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明明很不喜欢某种负面情绪,但却一直在生活中招惹到它的原因。嫉妒、怨恨、怒气等都是负面的能量,当我们升起负面能量时,其实会让我们想要的东西离自己更远。消极负面的思想只会吸引到不良的人和事到我们的身边,我们身上积压的情绪是一种堵塞的能量,它们会阻碍宇宙的能量流向自己,因此,我们要关注所有正面的事物,时刻保持积极的思想。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18
我用三天的时间就看完了《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主要是因为想和书中的主人公阿南一样,尽早找到心想事成的秘密,可以早日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吧。
全书以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怀疑的阿南为线索,因为见到美如天人的月叶公主,一心想得到她而走上了寻找可以让人得到永恒幸福的镇国秘密为引线。
德芬老师依次安排了各个人物出场,逐渐引导阿南找到心想事成的法则。无论《遇见未知的自己》还是《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德芬老师想阐述的理论条理清晰地逐步铺展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看清小我,进而在生活中练习,让自己活得更加自在、快乐。勿容赘叙,书中充满了睿智,充满着正能量,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阅读、认真思索的两本书。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组合而成,我们的思想、意念也一样是有能量的,当它们发生振动的时候,根据吸引力法则: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会互相吸引引起共鸣。我们的正能量振动频率很高,当我们把它散发到宇宙之后,就会吸引振动频率相同的充满正能量的人、事、物来到身边,反之亦然。
因此,我们所思所想这些无形的东西就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日常的情绪,以致于进一步影响我们采取的行动,最后导致了结果。但我们不应该纠结于结果,而是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所做的只要感恩就好。
但在看完之后,回过头去看第二遍的时候,却变得越来越混乱,有时候甚至像乱麻一样,没有半点头绪。难道真的因为心想事成的后面藏着秘密的秘密吗?
我觉得不是,而是因为人生有许多的无奈,并不是因为你努力了,你做得有多么好,就会有成功有收获,也因此才会说不应该纠结于结果,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吧!
我理解的是真正让自己得到心想事成的结果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然后把成败都付与笑谈中,成亦感恩,败亦感恩。只有经过不同的结果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坚强起来,睿智起来,我们的人生才会像陈年的醇酒一样发出醉人的芬芳。
看过渔夫的心想事成,就觉得很费人思量,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像渔夫一样活着,我也一样。渔夫原本很满意他的生活,每天早上在湖边和朋友聊天、打渔;中午回家吃饭,和老婆睡个午觉,晒晒太阳,做做家里的事;傍晚孩子放学回来,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却因陌生人的一番展望而动了心,求教于王子,王子问:“那样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你辛苦了半天,兜了一个大圈,还不是回到原点。”于是就把他打回了原形,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样满足于现状就算达成心想事成了吗?
但在若干年后,当他老了,回过头来不会因为年轻时没有奋斗却甘于平庸而留下遗憾吗?
如果陌生人点燃了他的梦想,并且付诸于行动,虽然会辛苦,而且也不一定会成功。但我却认为他若成功,生活环境会得到质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到更好的教育,实是可喜可贺;但若没成功,身为父亲,已经尽力,尽管事与愿违,毕竟努力过,奋斗过,也给孩子做了榜样。
确实,心想事成必须脚踏实地,而不应该好高骛远,异想天开,否则也不会有“不配得的情结”,但也不该紧抓不放原有的人生模式,必须重新设定自己的信念。无论如何,社会都是因为一群“不满足于现状的人”而在飞速发展中。
既然心想事成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为什么我们不去努力达成呢?虽然真正能够达到的又有几人?
确实,很多人都困在自己设置的陷阱中。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我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外界各种各样的思想、言行的影响,经年累月的集聚,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反应和行为,从而形成很多错误的'人生模式。我们应该从迷雾般的思绪中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才能找到真心想要的,从而付诸于行动。
很多时候,失败和平庸也不过是一种习惯,常常会制约着我们,让我们甘于平庸,屡遭失败。因此要想达到心想事成的彼岸,必须破茧而出,重新审视,塑造新的人生模式,建立新的信念,这是寻求心想事成的第一步,其实这也是最痛的一步。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19
生命现象是一个很奇特深奥的现象,有时阅读报章杂志,常常读到一些感叹生命的篇章。例如:在几千米的高空上,都可以发现蝴蝶;在几乎接近沸点的温泉里,也有生命在活动;深深的大洋底层,有水生动物在繁殖;南冰洋零度下的冰水里,也有不少的水族等等。由此可知,我们的生命是很奇妙的。因此,我们要珍爱生命,学会快乐成长。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在喜马拉雅山谷里有许多蝴蝶扑打着翅膀向高空冲去。一次又一次,尽管屡次失败,它们仍然奋斗不懈,雪地上终于覆盖着大量蝴蝶的黄翅膀……这些蝴蝶用极不平常的行动谱写着生命的壮歌。和这类事情异曲同工的数不胜数,它们在生活中的那种不畏困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生命又是脆弱的,不可复制。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同时让自己快乐的生活,让生命有价值。
暑期,我阅读了中国心理咨询师张徳芬创作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它给我的启发很大。
书是从一个遥远的故事开始的.。我真为书中的主人公而高兴,他一路上通过不断努力,寻找心想事成的秘诀,并靠着小王子等人的提示与帮助,克服种种困难,成功到达心想事成的彼岸。从中我知道了真正心想事成的境地,是在处理了自己的人生模式,知道自己真心向往的是什么,而且对阻挠的信念,连接上你的源头之后,自然而然发生的状态。
看完这本书,我为自己选了一个远大的梦想,然后照着心想事成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向着目标迈进。当然,我还是会记住:生命是如此巨大的一条河流,我们要做的是在生命之河中愉快徜徉,顺流而行,而不是辛苦地用各种手段要求河流以我们想要的方式流动。
梦想是人的翅膀,有了它,人才能飞翔;梦想是最温暖的光芒,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他也能把前方的路照亮。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梦想,我们的梦想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是我们真心想要的,这一点很关键。当然,在生活中,在心想事成的过程中,是不能没有快乐的,就像大地上不能没有阳光。快乐在哪里?快乐在读书明理的过程中,快乐在追求事业的旅途中,快乐在抛却物欲后的淡泊恬静中,快乐在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从容境界中,快乐在奉公守法本分做人的平凡人格中……总的说,快乐就在生命的成长中。
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心想事成的过程中,我们总要有许多支撑,少年的理想,青春期的恋情,事业和友情,许许多多。然而这一切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人生中总有几段黑暗的隧洞要我们独自穿行,这些路上没有乐队和鲜花,这时,我们需要学会为自己伴奏,高歌向前。
我成长,我快乐!我们要真心悦纳生命,呵护生命的成长。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20
我用三天的时间就看完了《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主要是因为想和书中的主人公阿南一样,尽早找到心想事成的秘密,可以早日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吧。
全书以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怀疑的阿南为线索,因为见到美如天人的月叶公主,一心想得到她而走上了寻找可以让人得到永恒幸福的镇国秘密为引线。
德芬老师依次安排了各个人物出场,逐渐引导阿南找到心想事成的法则。无论《遇见未知的自己》还是《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德芬老师想阐述的理论条理清晰地逐步铺展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看清小我,进而在生活中练习,让自己活得更加自在、快乐。勿容赘叙,书中充满了睿智,充满着正能量,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阅读、认真思索的两本书。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组合而成,我们的思想、意念也一样是有能量的,当它们发生振动的时候,根据吸引力法则: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会互相吸引引起共鸣。我们的正能量振动频率很高,当我们把它散发到宇宙之后,就会吸引振动频率相同的充满正能量的人、事、物来到身边,反之亦然。
因此,我们所思所想这些无形的东西就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日常的情绪,以致于进一步影响我们采取的行动,最后导致了结果。但我们不应该纠结于结果,而是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所做的只要感恩就好。
但在看完之后,回过头去看第二遍的时候,却变得越来越混乱,有时候甚至像乱麻一样,没有半点头绪。难道真的因为心想事成的后面藏着秘密的秘密吗?
我觉得不是,而是因为人生有许多的无奈,并不是因为你努力了,你做得有多么好,就会有成功有收获,也因此才会说不应该纠结于结果,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吧!
我理解的是真正让自己得到心想事成的结果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然后把成败都付与笑谈中,成亦感恩,败亦感恩。只有经过不同的结果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坚强起来,睿智起来,我们的人生才会像陈年的醇酒一样发出醉人的芬芳。
看过渔夫的心想事成,就觉得很费人思量,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像渔夫一样活着,我也一样。渔夫原本很满意他的生活,每天早上在湖边和朋友聊天、打渔;中午回家吃饭,和老婆睡个午觉,晒晒太阳,做做家里的事;傍晚孩子放学回来,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却因陌生人的一番展望而动了心,求教于王子,王子问:“那样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你辛苦了半天,兜了一个大圈,还不是回到原点。”于是就把他打回了原形,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样满足于现状就算达成心想事成了吗?
但在若干年后,当他老了,回过头来不会因为年轻时没有奋斗却甘于平庸而留下遗憾吗?
如果陌生人点燃了他的梦想,并且付诸于行动,虽然会辛苦,而且也不一定会成功。但我却认为他若成功,生活环境会得到质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到更好的教育,实是可喜可贺;但若没成功,身为父亲,已经尽力,尽管事与愿违,毕竟努力过,奋斗过,也给孩子做了榜样。
确实,心想事成必须脚踏实地,而不应该好高骛远,异想天开,否则也不会有“不配得的情结”,但也不该紧抓不放原有的人生模式,必须重新设定自己的信念。无论如何,社会都是因为一群“不满足于现状的人”而在飞速发展中。
既然心想事成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为什么我们不去努力达成呢?虽然真正能够达到的又有几人?
确实,很多人都困在自己设置的陷阱中。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我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外界各种各样的思想、言行的影响,经年累月的集聚,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反应和行为,从而形成很多错误的人生模式。我们应该从迷雾般的思绪中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才能找到真心想要的,从而付诸于行动。
很多时候,失败和平庸也不过是一种习惯,常常会制约着我们,让我们甘于平庸,屡遭失败。因此要想达到心想事成的彼岸,必须破茧而出,重新审视,塑造新的人生模式,建立新的信念,这是寻求心想事成的第一步,其实这也是最痛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