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
通过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再一次深刻的认识到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实质意义。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支配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怎样才能创设轻松愉快、合作探究、和谐好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现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改变观念,树立全新人才培养观。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从客体走向主体,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二、创设情境,轻松学习。
《新课标》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强化语言实践便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其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堂成功的课,就是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我认为,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如何拓展、创新语文学习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描述的生动情景,轻松愉快的学习,水到渠成的获取知识。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四、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如不会利用时间就难于捕捉到那些闪光的东西。没功夫理会,常常使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逝,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本次培训,给我们教师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有充裕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教师回顾反思的平台,知得失,识是非,又能更好地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新课标关于教学方面的建议是多么的贴心。通过两天的认真学习,我对课标的理解和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以达到有效教学有了认识上的提高,为今后的教学,将理论结合实践,让理论指导实践,明确教学方向,以提高学生素养为责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一、识字教学
我认识到了教学低年级儿童对于识字写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新课标对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不要求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儿童识字起步阶段就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方法来优化识字的途径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才能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如何把这么大的识字量落实下去呢?经过这次的学习,我才发现,我们教师在“认识”和“学会”两项要求的把握上出现了一些混乱。“会认”的字只要整体上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就可,不需要做任何的字形分析等一些拔高要求的举措。我们要明确:新教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识字量,目的是让学生尽早进入提前阅读,也就是说,识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阅读。大量的生字在要求会写的时候还会出现,根本无须过早地进行分析,这样就可减少大量的识字时间,更好地用于课外阅读。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认得准,记得快呢?就要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二、写字教学
我认识到了教学低年级儿童对于写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现在,我们很多孩子的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写字质量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而我们很多教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把字写正确就行了,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他的问题是小问题。新课标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三、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学生读书的时间少,对内容的理解就不够深入,即使老师讲得再动听也是事倍功半,因为我们不能代替学生也无法代替学生,只有让他们通过读去感悟才能真正体会。
四、习作教学
我明白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写作课程的设计,写作教学的过程,都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让他”愿意“”高兴“”能够“”容易“进行书面表达。就如专家说的那样,给孩子一百分的作文那又如何?只要孩子愿意学、乐学, 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新课程培训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作为新教材的执教者,既倍感幸运,又觉任重而道远。手持新教材,该如何使用它呢?显然,我们要杜绝那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它。力求转变教材的地位,转变师生的角色,转变教学的方式,创设充满生命、充盈快乐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创,以此来提高教学的功效。现将本学期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一、开放学法,让学生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1、在唱一唱中感受音律美。音乐不仅能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还能激活大脑、引起遐想。教材中的《春天在哪里》描述了春天的风、雨、雾、阳光,在学文之后让孩子跟着音乐唱一唱,孩子们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在情感上与课文产生强烈的共鸣。
2、在画一画中感受色彩美。色彩缤纷的图画是一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北师大教材很好的把握了学生的这一认识规律。很多课文都可以通过让学生将语言还原为画面来加深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家是什么》,我就让学生画一画全家福来感受家的温馨。《忆江南》让学生通过画江南美景来体会江南风光的美丽。学生通过画一画,在感受色彩美的同时,对课文也会有所感悟。
3、在演一演中感受角色情感。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表演。我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给孩子表演的机会,让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课文形象进行再创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狼和小羊》一文中,让学生合作表演,体验文章情境,在互动表演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角色,体会狼的凶狠,羊的温和。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信进取的空间
新课程走进学校后,教师们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注重引导教师形成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逐步地发生变化。如教师在上《小水滴去旅游》这课时,教师先出示小水滴,学生随文识字“滴”。老师板书课题,随即小水滴不见了,到哪去了?生发挥想象得到答案:去旅游了。进而交流理解“旅游”。学生的思维广泛而活泼,令教师激动不已,于是也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新课程实验中,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课堂成为自信进取的空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隔绝的,他们之间不像以往那样是为“表演”而捏在一起的,而是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自发和自主地建构起来的。如:王燕萍老师上的《萧伯纳和小女孩》的课上,对萧伯纳的扬头动作,学生从文中去理解,提出了和老师不一样的见解和理由。那一刻,我为这个学生的可爱,也为他的聪明好学而感到激动。如果是在以往的课堂,学生哪敢自己走上讲台主动站在老师面前来表现自己啊牐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识字方面
新教材的识字教学提倡在阅读中识字,就是用课文识字取代一个个生字的孤立识字,使识字的语言环境变得丰富多彩。我们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字字过目读文的习惯,一开始让学生用手指指着读的地方,手指到那里就读到那里,帮助学生眼睛跟着字跑,这样做就是帮助学生在读文,多与文字见面,从而达到文熟字悉的目的。但识字如果仅靠课本内的短文还是不够的。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中多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因此,识字教学必须是开放式的。除了课文,我还规定学生每天保证有15分钟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此外,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如认认校名、专用室名、路名等。
2、“听”的方面。
听的要求就是要学生做到听人讲话态度认真,注意力集中,还要边听边想,边听边记。我就根据这些要求设计了评价表,从听得态度、习惯、方法上去评价,并采取用自评、同伴评、家长评与老师评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效果较好。比如第三周我们评比“听”具体评价目标就是学生是否听得认真,是不是像录音机一样把老师讲的内容听清了。学生刚开始对要求还不能完全明白,老师就有意识地随堂评价:“××听得很认真,因为他把老师刚才说的话记住了。”“××听得真认真,因我老师说的这句句子他能一字不差地重复一遍。”“老师发现××听得似乎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小耳朵竖得直直的,老师知道他一定听得很认真。”经过一周的训练,学生明白了认真听的要求,初步学会了“听”,于是在评价表上绝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笑脸奖章。经过几周后,我们又再评价“听”,但评价的要求提高了,如专心听别人的发言,听清主要意思,不重复别人说的话。如此循序渐进,学生就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
3、“读”的方面。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水平有限,朗读时容易出现唱读、顿读的现象。作为教师不可操之过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急于求成,但要狠抓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即用小手指读,读到那儿指到那儿,眼睛跟着字“跑”,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加以纠正,传授正确的指读方法——及手指点在字的下面,眼睛跟着小手“走”,只有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才能做到口到。渐渐地,孩子们养成了字字过目练朗读的良好习惯,识字的效益大大提高,由此学生读文时的障碍也逐步减少了,朗读的速度也开始渐渐加快。此外,我们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习惯,允许学生带喜欢的书到学校里和同伴一起读,鼓励学生每天回家读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的课外书,经常组织同学交流,爱看书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巩固生字,发展语言,做到识字、阅读、发展语言三促进。
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4
一、识字教学
我认识到了教学低年级儿童对于识字写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新课标对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不要求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儿童识字起步阶段就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方法来优化识字的途径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才能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如何把这么大的识字量落实下去呢?经过这次的学习,我才发现,我们教师在“认识”和“学会”两项要求的把握上出现了一些混乱。“会认”的字只要整体上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就可,不需要做任何的字形分析等一些拔高要求的举措。我们要明确:新教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识字量,目的是让学生尽早进入提前阅读,也就是说,识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阅读。大量的生字在要求会写的时候还会出现,根本无须过早地进行分析,这样就可减少大量的识字时间,更好地用于课外阅读。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认得准,记得快呢?就要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二、写字教学
我认识到了教学低年级儿童对于写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现在,我们很多孩子的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写字质量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而我们很多教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把字写正确就行了,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他的问题是小问题。新课标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三、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学生读书的时间少,对内容的理解就不够深入,即使老师讲得再动听也是事倍功半,因为我们不能代替学生也无法代替学生,只有让他们通过读去感悟才能真正体会。
四、习作教学
我明白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写作课程的设计,写作教学的过程,都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让他”愿意“”高兴“”能够“”容易“进行书面表达。就如专家说的那样,给孩子一百分的作文那又如何?只要孩子愿意学、乐学, 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新课程培训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作为新教材的执教者,既倍感幸运,又觉任重而道远。手持新教材,该如何使用它呢?显然,我们要杜绝那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它。力求转变教材的地位,转变师生的角色,转变教学的方式,创设充满生命、充盈快乐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创,以此来提高教学的功效。现将本学期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一 、开放学法,让学生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1、在唱一唱中感受音律美。音乐不仅能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还能激活大脑、引起遐想。教材中的《春天在哪里》描述了春天的风、雨、雾、阳光,在学文之后让孩子跟着音乐唱一唱,孩子们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在情感上与课文产生强烈的共鸣。
2、在画一画中感受色彩美。色彩缤纷的图画是一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北师大教材很好的把握了学生的这一认识规律。很多课文都可以通过让学生将语言还原为画面来加深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家是什么》,我就让学生画一画全家福来感受家的温馨。《忆江南》让学生通过画江南美景来体会江南风光的美丽。学生通过画一画,在感受色彩美的同时,对课文也会有所感悟。
3、在演一演中感受角色情感。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表演。我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给孩子表演的机会,让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课文形象进行再创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狼和小羊》一文中,让学生合作表演,体验文章情境,在互动表演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角色,体会狼的凶狠,羊的温和。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信进取的空间
新课程走进学校后,教师们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注重引导教师形成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逐步地发生变化。如教师在上《小水滴去旅游》这课时,教师先出示小水滴,学生随文识字“滴”。老师板书课题,随即小水滴不见了,到哪去了?生发挥想象得到答案:去旅游了。进而交流理解“旅游”。学生的思维广泛而活泼,令教师激动不已,于是也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新课程实验中,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课堂成为自信进取的空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隔绝的,他们之间不像以往那样是为“表演”而捏在一起的,而是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自发和自主地建构起来的。如:王燕萍老师上的《萧伯纳和小女孩》的课上,对萧伯纳的扬头动作,学生从文中去理解,提出了和老师不一样的见解和理由。那一刻,我为这个学生的可爱,也为他的聪明好学而感到激动。如果是在以往的课堂,学生哪敢自己走上讲台主动站在老师面前来表现自己啊牐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识字方面
新教材的识字教学提倡在阅读中识字,就是用课文识字取代一个个生字的孤立识字,使识字的语言环境变得丰富多彩。我们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字字过目读文的习惯,一开始让学生用手指指着读的地方,手指到那里就读到那里,帮助学生眼睛跟着字跑,这样做就是帮助学生在读文,多与文字见面,从而达到文熟字悉的目的。但识字如果仅靠课本内的短文还是不够的。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中多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因此,识字教学必须是开放式的。除了课文,我还规定学生每天保证有15分钟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此外,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如认认校名、专用室名、路名等
2、“听”的方面。
听的要求就是要学生做到听人讲话态度认真,注意力集中,还要边听边想,边听边记。我就根据这些要求设计了评价表,从听得态度、习惯、方法上去评价,并采取用自评、同伴评、家长评与老师评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效果较好。比如第三周我们评比“听”具体评价目标就是学生是否听得认真,是不是像录音机一样把老师讲的内容听清了。学生刚开始对要求还不能完全明白,老师就有意识地随堂评价:“××听得很认真,因为他把老师刚才说的话记住了。”“××听得真认真,因我老师说的这句句子他能一字不差地重复一遍。”“老师发现××听得似乎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小耳朵竖得直直的,老师知道他一定听得很认真。”经过一周的训练,学生明白了认真听的要求,初步学会了“听”,于是在评价表上绝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笑脸奖章。经过几周后,我们又再评价“听”,但评价的要求提高了,如专心听别人的发言,听清主要意思,不重复别人说的话。如此循序渐进,学生就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
3、“读”的方面。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水平有限,朗读时容易出现唱读、顿读的现象。作为教师不可操之过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急于求成,但要狠抓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即用小手指读,读到那儿指到那儿,眼睛跟着字“跑”,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加以纠正,传授正确的指读方法——及手指点在字的下面,眼睛跟着小手“走”,只有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才能做到口到。渐渐地,孩子们养成了字字过目练朗读的良好习惯,识字的效益大大提高,由此学生读文时的障碍也逐步减少了,朗读的速度也开始渐渐加快。此外,我们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习惯,允许学生带喜欢的书到学校里和同伴一起读,鼓励学生每天回家读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的课外书,经常组织同学交流,爱看书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巩固生字,发展语言,做到识字、阅读、发展语言三促进。
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6
新课程培训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作为新教材的执教者,既倍感幸运,又觉任重而道远。手持新教材,该如何使用它呢?显然,我们要杜绝那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它。力求转变教材的地位,转变师生的角色,转变教学的方式,创设充满生命、充盈快乐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创,以此来提高教学的功效。现将本学期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一 、开放学法,让学生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1、在唱一唱中感受音律美。音乐不仅能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还能激活大脑、引起遐想。教材中的《春天在哪里》描述了春天的风、雨、雾、阳光,在学文之后让孩子跟着音乐唱一唱,孩子们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在情感上与课文产生强烈的共鸣。
2、在画一画中感受色彩美。色彩缤纷的图画是一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北师大教材很好的把握了学生的这一认识规律。很多课文都可以通过让学生将语言还原为画面来加深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家是什么》,我就让学生画一画全家福来感受家的温馨。《忆江南》让学生通过画江南美景来体会江南风光的美丽。学生通过画一画,在感受色彩美的同时,对课文也会有所感悟。
3、在演一演中感受角se情感。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表演。我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给孩子表演的机会,让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课文形象进行再创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狼和小羊》一文中,让学生合作表演,体验文章情境,在互动表演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角色,体会狼的凶狠,羊的温和。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信进取的空间
新课程走进学校后,教师们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注重引导教师形成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逐步地发生变化。如教师在上《小水滴去旅游》这课时,教师先出示小水滴,学生随文识字“滴”。老师板书课题,随即小水滴不见了,到哪去了?生发挥想象得到答案:去旅游了。进而交流理解“旅游”。学生的思维广泛而活泼,令教师激动不已,于是也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新课程实验中,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课堂成为自信进取的空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隔绝的,他们之间不像以往那样是为“表演”而捏在一起的,而是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自发和自主地建构起来的。如:王燕萍老师上的《萧伯纳和小女孩》的课上,对萧伯纳的扬头动作,学生从文中去理解,提出了和老师不一样的见解和理由。那一刻,我为这个学生的可爱,也为他的聪明好学而感到激动。如果是在以往的课堂,学生哪敢自己走上讲台主动站在老师面前来表现自己啊牐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识字方面
新教材的识字教学提倡在阅读中识字,就是用课文识字取代一个个生字的孤立识字,使识字的语言环境变得丰富多彩。我们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字字过目读文的习惯,一开始让学生用手指指着读的地方,手指到那里就读到那里,帮助学生眼睛跟着字跑,这样做就是帮助学生在读文,多与文字见面,从而达到文熟字悉的目的。但识字如果仅靠课本内的短文还是不够的。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中多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因此,识字教学必须是开放式的。除了课文,我还规定学生每天保证有15分钟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此外,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如认认校名、专用室名、路名等
2、“听”的方面。
听的要求就是要学生做到听人讲话态度认真,注意力集中,还要边听边想,边听边记。我就根据这些要求设计了评价表,从听得态度、习惯、方法上去评价,并采取用自评、同伴评、家长评与老师评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效果较好。比如第三周我们评比“听”具体评价目标就是学生是否听得认真,是不是像录音机一样把老师讲的内容听清了。学生刚开始对要求还不能完全明白,老师就有意识地随堂评价:“××听得很认真,因为他把老师刚才说的话记住了。”“听得真认真,因我老师说的这句句子他能一字不差地重复一遍。”“老师发现××听得似乎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小耳朵竖得直直的,老师知道他一定听得很认真。”经过一周的训练,学生明白了认真听的要求,初步学会了“听”,于是在评价表上绝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笑脸奖章。经过几周后,我们又再评价“听”,但评价的要求提高了,如专心听别人的发言,听清主要意思,不重复别人说的话。如此循序渐进,学生就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
3、“读”的方面。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水平有限,朗读时容易出现唱读、顿读的现象。作为教师不可操之过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急于求成,但要狠抓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即用小手指读,读到那儿指到那儿,眼睛跟着字“跑”,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加以纠正,传授正确的指读方法——及手指点在字的下面,眼睛跟着小手“走”,只有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才能做到口到。渐渐地,孩子们养成了字字过目练朗读的良好习惯,识字的效益大大提高,由此学生读文时的障碍也逐步减少了,朗读的速度也开始渐渐加快。此外,我们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习惯,允许学生带喜欢的书到学校里和同伴一起读,鼓励学生每天回家读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的课外书,经常组织同学交流,爱看书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巩固生字,发展语言,做到识字、阅读、发展语言三促进。
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7
经过两天的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大致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初中语文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部分大学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
对于一个初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
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初中语文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初中语文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初中语文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初中语文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初中语文新课程。
整体把握初中语文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语文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运算,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初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初中语文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语文的主线,对于一个初中语文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语文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3、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
“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使自己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8
8月24日,我参加了全区语文教师统编教材培训,观摩了吴迪老师执教的《端午粽》,聆听了陈主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体系构建、编排创新及育人价值》的讲座和沈校长对二年级教材的深刻解读。虽然只有短短一天时间,但这次培训让我对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有了些认识,真的是意犹未尽,收获良多。
新教材中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多年来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强调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语文课的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
新教材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我们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怎样的双线?这就要我们自己进行梳理,所以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梳理出单元的主线。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其次,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我们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而言之,在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语文的天地是宽广的,我们语文人要携手共进,共同开启语文课程的新天地。
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9
通过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再一次深刻的认识到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实质意义。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支配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怎样才能创设轻松愉快、合作探究、和谐好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现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改变观念,树立全新人才培养观。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从客体走向主体,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二、创设情境,轻松学习。
《新课标》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强化语言实践便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其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堂成功的课,就是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我认为,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如何拓展、创新语文学习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描述的生动情景,轻松愉快的学习,水到渠成的获取知识。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四、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如不会利用时间就难于捕捉到那些闪光的东西。没功夫理会,常常使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逝,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本次培训,给我们教师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有充裕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教师回顾反思的平台,知得失,识是非,又能更好地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新课标关于教学方面的建议是多么的贴心。通过两天的认真学习,我对课标的理解和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以达到有效教学有了认识上的提高,为今后的教学,将理论结合实践,让理论指导实践,明确教学方向,以提高学生素养为责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我参加了这次小学语文远程训练。这次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一些对教育教育工作有见解的专家给了我们具体的指导,进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真的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这次训练中专家们的讲座,我理解了读书的`真正好处,从大部分来说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从小就是为了每个学生,每个教师的成长和生活。因此,读书不应该是虚无的口号,而应该具体地体现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们经常说:如果你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该有一桶水。那么,这桶水从哪里来,从书里来,历史,哲学,自然,科学……我们都应该涉猎。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时时处于更新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而不是为应付读书而读书。
二、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理解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在所有场合学习语文意识,参加各种课程改革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新课程中,语文是实践性强的课程,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培养这种潜力的主要方法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学生应该更多地接触语文资料,在很多语文实践中直接培养潜力。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真的理解了新课的真正意义,老师也告诉我们我们的教师。
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他的优势智能,为他们的“成才”带给方向,让每一个人都能为社会发展尽己所能。
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只有把学习的选取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应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首要的是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这也是我在阅读教学方面最大的感悟。语文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有特定的目标和任务,有独特的个性,这就是语文的本。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本,从关注资料到关注语言,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汲取传统教学中可取的东西。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面,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把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起来,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这一称号。
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有感一:本次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各县市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小学语文教师。一线教师可以亲自现场聆听专家教授对于新课程的解读,也不用出任何费用,这是一次多么好的机会。主讲老师从下午1:30分开始一直讲到4:30分,中间没有休息,而且是一直站着。可是几百人的会场里,时不时有手机铃声想起的音乐声,甚至还可听到个别大声接听电话的声音。我坐在第一排,我身边的一位老师毫无回避的接听了铃声响过后的电话,我扭头狠狠的看了她一眼,心里对这种行为和素质充满了鄙夷。
因为没有课间休息,不断有老师出出进进去洗手间,这倒可以理解,在大约四点钟的时候,出现了部分老师提包离开现场的现象,无疑是中途早走,接着,不断地有老师提包提前退场。讲课老师幽默的说,没关系,如果有老师有事可以离开,我受得了。并不是老师讲得不好,但讲课毕竟有它枯燥的成分,可以说这位老师,讲得惟妙惟肖,很有低年级的童趣,而且幽默感十足,我听得似乎不愿意错过他的任何一句话。
有感二:在我中途去洗手间的时候,又发现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有一个老师在学区上班,不用任课。我问,你们怎么也来听?原来,他是替身,一年级老师没来,我问为什么?他说,我们那里老师紧缺,都走不开。我不禁发问,你们来听有意义吗?这么好的机会浪费掉,该听得不来,来的跑到外边玩手机。临近结束了,仍然有老师大摇大摆的结伴离开会场。我想或许是边远山区急着赶车吧!或者想尽快回家赶着家人的晚餐吧!但不管什么理由,哪怕是出于礼貌都不应该这样做的。
我不禁为我们的孩子堪忧,这等素质的教师,如何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我也为我们的教育堪忧,还有多少人去潜心研究教育的本质呢!讲课老师并没有因为会场的秩序而影响讲座,他依然从容淡定,激情满满,我在心里默默为老师点赞,更加专注的沉浸在他每一个悉心的讲解。我想我能做的就是不断审视自己,管理好自己,把别人当做一面镜子,恰好可以正自己的衣冠。
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通过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再一次深刻的认识到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实质意义。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支配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怎样才能创设轻松愉快、合作探究、和谐好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现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改变观念,树立全新人才培养观。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从客体走向主体,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二、创设情境,轻松学习。
《新课标》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强化语言实践便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其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堂成功的课,就是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我认为,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如何拓展、创新语文学习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描述的生动情景,轻松愉快的学习,水到渠成的获取知识。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四、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如不会利用时间就难于捕捉到那些闪光的东西。没功夫理会,常常使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逝,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本次培训,给我们教师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有充裕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教师回顾反思的平台,知得失,识是非,又能更好地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新课标关于教学方面的建议是多么的贴心。通过两天的认真学习,我对课标的理解和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以达到有效教学有了认识上的提高,为今后的教学,将理论结合实践,让理论指导实践,明确教学方向,以提高学生素养为责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新课程标准》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发变的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第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二、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哪些变化,有哪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第三、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听说读写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沟通课堂内外,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语文教师在教学上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在本次培训中,我较系统地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找出了和以往课程标准的异同,明确了今后的教学侧重,为自己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主要采取以下几点作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提高阅读、背诵的地位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引导学生自悟探究
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己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己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四、树立大语文观
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以儿童的自己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