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教育的十字路口》读后感

2024/07/26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教育的十字路口》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教育的十字路口》读后感 篇1

不知不觉,在教育这片圣土上已前行两年。我曾感动过,幸福过,对自己肯定过;也曾彷徨过,困惑过,对自己质疑过。非常有幸的是,我读到张文质老师的《教育的十字路口》一书,它为我指明方向。在细细品味中看出张文质先生对于教育有着怎样的爱与抉择,而他选择了从尊重生命出发的教育。

“我怎么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对教育耐心而又细致的观察者呢?然而,一旦进入其中,我却因为生命,因为爱而得到了真正的力量”这是作者心灵的独白,也是本书的意味。

纵观许多的教育名家的书,无不是从对生命的“爱”出发。因为爱,巴学园的小豆豆如此幸福;因为爱,薛瑞萍老师将书带给了她所有的学生;因为爱,雷夫老师25年坚守在教室里;因为爱,才有了苏赫姆林斯基100条的建议……爱不仅是教育最原始的力量,还是教育的本质和对话的基础。

然而爱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依然在爱的十字路口选择了前行,毫不犹豫。在教育生涯中,我们也会遇到诸多十字路口,希望怀着对生命的热情、对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爱,一如既往,坚定信念,踏实的走好每一步。

《教育的十字路口》读后感 篇2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张先生的《教育的十字路口》一书,读这本书与读其它的书感觉有很大不同,因为张先生这本书里的文章是细细碎碎的。记录的或是一个场景,或是某人的一句话,或是听课后的几句感悟。有时驻足,有时行走,都围浸于教育深长的思绪……在这些“细细碎碎”中,我读到了耐心、伤感、渴望、期盼……我特别喜欢这种形式,它让我拿得起放得下,随时随地拿起书来读,不必回顾上文,随时随地放下书思考,不必冥想下文。对于时间零碎的我来说,课间也可以读上一条两条。它让我感觉到,原来细细碎碎也是一种写作方式。

“教育就是反思与行动,爱抚与照料,对话与合作,引导与建构,促进与成长,教育就是互动与彼此成全。以追求完整人性为目标的教育,以人性的不完整作为关注的起点,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独个性而赋予了主体的价值,并因此成为责任的主体,主体意识的萌发恰似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炽。”书中的这两段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那么谁来进行教育呢?自然是教师。教师的责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必先修身。因此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要加强自身涵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多学习理论知识,记好笔记,认真写心得体会。要认真备课、上课,同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对照新课改精神,明确不足,找准差距,争取提高。要学会“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善待每一个学生,用心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聪明之门”。

书中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提出了基础教育中的10个人文要害词:自主、互动、开放、质疑、活力、宽容、同情、爱、觉悟、生命。人文精神是当代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背景和追求目标,这些名词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被赋予了坚实、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尊重生命,爱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跑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布满活力。

我尽管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但也要加强自身涵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学习,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尊重爱护学生,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我会在学生的成长中、进步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教师工作的乐趣!

这本书友一个震撼的`名字,更有着震撼人心的教育的思考。新的教育,创生于十字路口,如果没有彷徨,就无需选择,无需择断,也无需有随时承担责任的勇气。十字路口,意味着多元,多样好自由,如果这个世界上有真正的爱,必然会有自由。十字路口,实际上是我们期待中的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十字路口,意味着对价值的重新发现重新认定,在彷徨中孕育着独具的慧眼。真正的教育,在出发时是未知的,只有在相遇时,在共同的参与中,在对话的过程中,意义才日渐清晰起来。

《教育的十字路口》,呼唤着教育的爱,教育的自由!

《教育的十字路口》读后感 篇3

一本近300页的《教育的十字路口》摆在我的床边已经有三个多月了,每天临睡前翻上几页早已成了一种习惯。这本随笔式的散文集不但表达了作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困惑、担忧,体现出了他对一线教师的理解,而且也反映了作者作为一位学生父亲的无奈,里面的不少文章引起我的强烈共鸣,有些文章我甚至读了不止一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必需要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教育,认清教育的本质,这样才能明确自己的职能和职责,才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教育就是反思与行动,爱抚与照料,对话与合作,引导与建构,促进与生长,教育就是互动与相互成全。以追求完整人性为目标的教育,以人性的不完整作为关注的起点,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独特性而赋予了主体的价值,并因此成为责任的主体,主体意识的萌发恰似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点。

书中的这两段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那么谁来进行教育呢?答案当然是——教师。教师的责任就是教育。由此我也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怎样教育学生呢?

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必先修身。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所以我首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其次,要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学历和掌握的知识,而应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全面进行素质教育,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在如今,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人员,还应该是“求是、求真、求新”的教学研究人员。因此,我以后一定要加强业务学习,多学习一些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二期课改及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记好笔记,认真写心得体会。要认真备课、上课,同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对照新课改精神,明确不足,找准差距,争取提高。要积极主动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一同探讨研究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35分钟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选择当教师就意味着奉献与付出,要有充满关爱、热情大度的胸怀。要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相信、善待每一个学生,要用心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要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之门,而要做到这些,我就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从改善与学生的交往方式,改善与学生的对话方式,改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开始,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安全感的教学环境,以宽容和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班级、学校就像是一个温馨的家,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这位老师,既而喜欢上你的'课,喜欢这所学校,成绩也就一定会有所提高,也就必然会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从而步入一种良性发展的循环。由此可见,虽然一名普通教师的日常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但我们就像是一块块石头,一同构筑起了中国教育这座大厦。

书中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提出了基础教育中的10个人文关键词:自主、互动、开放、质疑、活力、宽容、同情、爱、觉悟、生命。人文精神是当代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背景和追求目标,这些名词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被赋予了坚实、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尊重生命,爱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活力。

至于本书中作者所表露的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困惑,绝非是我们这种小人物所能改变的,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所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当教师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一种不断的成熟,一种不断的进步。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我们只有在自己“打拼”的日子里才能感受得到这笔财富的不易。我们会在学生的成长中、进步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教师工作的乐趣。现在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正需要我们“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而努力工作”!

《教育的十字路口》读后感 篇4

在看《爱的教育》时,每被书中那些平凡事迹而感动,《争吵》、《班长》、《感恩》、《穷人》、《我的女教师》、《虚荣》等等和孩子有关,歌颂了儿童的纯真,同时书中也讲了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

《我爱教育》,这本书,是我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没有流泪,可是我已经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那种深厚、浓厚的情感力量,真是伟大。〈爱的教育〉在告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使爱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一样,可是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以往历的那些类似的情感。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我明白,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

《教育的十字路口》读后感 篇5

暑假里我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书中的故事有趣而又非常的感人,虽然没有因动人的剧情而落泪,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洗劫心灵的书。在这个平凡而细腻里的笔触中体现出了亲子之爱、师生之情、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含的是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真是伟大啊!

《爱的教育》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和同班同学之间的喜怒哀乐,以及触动人心的每月例话,书中的人都有着鲜明的人物特点:乐于助人的卡隆,严谨认真的斯带地,活泼可爱的“小石匠”,坚持不懈的耐利,骄傲自大的诺琵,心地善良的卡洛斐……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更是让人难忘。例如有人欺负残疾的特洛熙时,卡隆挺身而出保护了他,当同学有困难时帮助他。虽瘦小,但勇敢的耐力在体育课上顽强地爬上了平台的顶端。

虽然每个人的经历都不相同,但当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你就会感受到那些仿佛就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它感动了我们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爱的探索,当看到书面上题目,会想到在这缤纷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爱,仿佛是空气,每天都会出现在我们身边,它无影无踪常常被我们忽略,但它又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就如同父母对我们的爱,老师与身边的同学们对我们的关心,朋友间的倾诉……爱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它不常被发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是对自己而言,更是对所有人而言。

《爱的教育》这本书仿佛融入了我的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里面的人物也让我不时的想到身边的某某某,是同学们朋友之间的友情,是爸妈对我的爱,是对老师的敬爱……

《教育的十字路口》读后感 篇6

一本近300页的《教育的十字路口》摆在我的床边已经有三个多月了,每天临睡前翻上几页早已成了一种习惯。这本随笔式的散文集不但表达了作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困惑、担忧,体现出了他对一线教师的理解,而且也反映了作者作为一位学生父亲的无奈,里面的不少文章引起我的强烈共鸣,有些文章我甚至读了不止一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必需要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教育,认清教育的本质,这样才能明确自己的职能和职责,才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教育就是反思与行动,爱抚与照料,对话与合作,引导与建构,促进与生长,教育就是互动与相互成全。以追求完整人性为目标的教育,以人性的不完整作为关注的起点,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独特性而赋予了主体的价值,并因此成为责任的主体,主体意识的萌发恰似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点。

书中的这两段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那么谁来进行教育呢?答案当然是——教师。教师的责任就是教育。由此我也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怎样教育学生呢?

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必先修身。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所以我首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其次,要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学历和掌握的知识,而应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全面进行素质教育,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在如今,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人员,还应该是“求是、求真、求新”的教学研究人员。因此,我以后一定要加强业务学习,多学习一些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二期课改及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记好笔记,认真写心得体会。要认真备课、上课,同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对照新课改精神,明确不足,找准差距,争取提高。要积极主动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一同探讨研究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35分钟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选择当教师就意味着奉献与付出,要有充满关爱、热情大度的胸怀。要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相信、善待每一个学生,要用心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要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之门,而要做到这些,我就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从改善与学生的交往方式,改善与学生的对话方式,改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开始,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安全感的教学环境,以宽容和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班级、学校就像是一个温馨的家,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这位老师,既而喜欢上你的课,喜欢这所学校,成绩也就一定会有所提高,也就必然会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从而步入一种良性发展的循环。由此可见,虽然一名普通教师的日常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但我们就像是一块块石头,一同构筑起了中国教育这座大厦。

书中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提出了基础教育中的10个人文关键词:自主、互动、开放、质疑、活力、宽容、同情、爱、觉悟、生命。人文精神是当代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背景和追求目标,这些名词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被赋予了坚实、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尊重生命,爱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活力。

至于本书中作者所表露的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困惑,绝非是我们这种小人物所能改变的,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所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当教师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一种不断的成熟,一种不断的进步。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我们只有在自己“打拼”的日子里才能感受得到这笔财富的不易。我们会在学生的成长中、进步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教师工作的乐趣。现在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正需要我们“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而努力工作”!

《教育的十字路口》读后感 篇7

我读了张文质的《教育的十字路口》一书。书中写的都是一个个教育故事,从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我感受到他对教育的一丝丝忧愁,他就一个站在教育十字路口的人,为我们指引着方向。

“教育就是反思与行动,爱抚与照料,对话与合作,引导与建构,促进与生长,教育就是互动与相互成全。以追求完整人性为目标的教育,以人性的不完整作为关注的起点,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独特性而赋予了主体的价值,并因此成为责任的主体,主体意识的萌发恰似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点。”书中的这两段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那么谁来进行教育呢?自然是教师。教师的责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必先修身。因此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多学习理论知识,记好笔记,认真写心得体会。要认真备课、上课,同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对照新课改精神,明确不足,找准差距,争取提高。要学会“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善待每一个学生,用心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之门。”

书中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提出了基础教育中的10个人文关键词:自主、互动、开放、质疑、活力、宽容、同情、爱、觉悟、生命。人文精神是当代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背景和追求目标,这些名词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被赋予了坚实、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尊重生命,爱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活力。

《教育的十字路口》读后感 篇8

不知不觉,在教育这片圣土上已前行两年。我曾感动过,幸福过,对自己肯定过;也曾彷徨过,困惑过,对自己质疑过。非常有幸的是,我读到张文质老师的《教育的十字路口》一书,它为我指明方向。在细细品味中看出张文质先生对于教育有着怎样的爱与抉择,而他选择了从尊重生命出发的教育。

“我怎么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对教育耐心而又细致的观察者呢?然而,一旦进入其中,我却因为生命,因为爱而得到了真正的力量”这是作者心灵的独白,也是本书的意味。

纵观许多的教育名家的书,无不是从对生命的“爱”出发。因为爱,巴学园的小豆豆如此幸福;因为爱,薛瑞萍老师将书带给了她所有的学生;因为爱,雷夫老师25年坚守在教室里;因为爱,才有了苏赫姆林斯基100条的建议……爱不仅是教育最原始的力量,还是教育的.本质和对话的基础。

然而爱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依然在爱的十字路口选择了前行,毫不犹豫。在教育生涯中,我们也会遇到诸多十字路口,希望怀着对生命的热情、对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爱,一如既往,坚定信念,踏实的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