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阅读名著心得体会

2024/07/24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阅读名著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阅读名著心得体会 篇1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部书,就仿佛跟著作者进入到了教学中未知的“自我”领域进行一次旅行。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在一系列富有洞察力和说服力且充满激情的著作中,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者的理解。

帕克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中这样说: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很多教师非常热爱教学,但他们却时常遇到很多困难,并因此感到无助和恐惧。是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初上讲台时如履薄冰的紧张,辛苦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时的烦恼,满腔的热忱得不到理解时的苦闷,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前的无奈。有时,那热爱教育的心会怀疑、会动摇、会退缩。

作为一个教师,该如何在热爱教学的同时又不失勇气呢?这种勇气又来自哪里呢?帕克以他的实践经验给出了我们答案:他提出了作为一个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之外一个特殊的、不被人重视的领域——教师的内心。他指出了好老师与不好老师的区别:他认为,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而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学科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学科和学生联合起来,也就是说,好的教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好老师形成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即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所在。帕克是这样生动地描述这种联合能力的:“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他进一步阐述,对热爱教学的教师来说,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很容易理解他的这种所谓的“联合力”,每一个教师,不论他优秀与否,肯定都过几节自己满意的课,这些成功的课是他把自身、学科和学生结合得最完美的。帕克认为: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问题比技巧更重要。

作为教师,想要成长,想要做个好教师,该怎样才能找到自身、学科和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呢?以我对本书的理解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勤学习。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学理论。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生活学习,向我们的学生学习。谈到向学生学习,许多老师可能会皱起眉头感叹:我们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我们的学生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吗?当我们的学生坐在电脑前娴熟灵巧玩着游戏,嘴里唱着周杰伦的说唱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有优于我们的能力。帕尔默的发现是:教师要让自己处于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变革之中。如果不学习,教师很快就会陷入不适应、不稳定、不平静的恐惧之中。正如《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知己、知彼主要通过学习。

2)多钻研。

教师要钻研教材、教法、研究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在备课的时候,要把握教材的要求、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正如那些名师所说:一堂精彩的课,功夫在课外。例如,听名师于漪老师的课,可看出她的功夫全在课外,首先是修身、好学,而后是管理自己的课堂。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践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帕尔默就是以他的导师为榜样,在漫长的实践中不断反思,寻找到一种与他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的。

3)保持心灵的开放。

帕尔默认为: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比技巧更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成长,就必须作一些学术以外的事:交流内心生活。“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许多人都问过于漪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这种人格的完美与帕尔默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应该是一致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心灵应该是开放的,他有勇气把他的一切展示给学生,包括他的思想、他的内心世界,他不仅在教学科,而是在教自己——即展示自己。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中有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帕克告诉我们,教师的威信、教师在课堂的那种泰然自若的定力,来自教师的内心。当教师唤回了自身的认同和自身的完整时,也就是他的人格趋于完美时,就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和共鸣。因此,教师应该经常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正如帕克所说:“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无论我们做什么,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情。我们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愿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我们都能找到教学的勇气、保持教学的勇气——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阅读名著心得体会 篇2

读了《小王子》这本书,我觉得小王子是个天真、善良、单纯、敏感、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的孩子。

这本书讲述的是:外星人小王子和地球人“我”结为朋友,后来,小王子由于要照顾自己星球上,唯一的一朵花,小王子不得不与地球人“我”分开,回到自己的星球。那时,他们虽然离得很远,但他们互相思念,互相关心,遥遥相望,心心相印。他们是一对实实在在的好朋友,他们的友谊并没有受到距离的影响。我们应该学习,小王子和地球人“我”这种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生日那天,妈妈送给我一份很有意义的生日礼物,是一本名叫《小王子》的童话书,妈妈对我说:“孩子,妈妈希望你能像小王子一样,永远有一颗纯净的心。”

读了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什么叫纯净的.心灵了。小王子深深爱着他的玫瑰花,为了不让花儿被羊吃掉,他还请飞行员给羊画了几只口罩。对他来说,他的玫瑰和地球上所有的玫瑰都不一样,如果花儿没有了,就好像所有的星球都失去了光芒。这是多么真挚的感情啊!还有那只狐狸,即使小王子离开了它,也永远会记得那麦子的颜色。

我现在知道了,原来大人们也会做很多蠢事,大人们也不一定都对,我们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才能找到我们真正追寻的东西。

阅读名著心得体会 篇3

近段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阅读名著心得体会 篇4

近段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阅读名著心得体会 篇5

“可否请你帮我画只绵羊?”第一次见面时他这么问。既然如此“我”就帮他画了一只绵羊,可这位小鉴定家似乎在考验“我”的耐心――四只羊中竟无一只满意。就当“我”耐心被磨光敷衍的画了一个空箱子,并告诉他要的绵羊就在里面时,他却露出了喜色。这就是“我”认识小王子的经过。

这部书讲述了一个世界上最伤心的故事,是一则关于爱与责任的寓言。

小王子曾经去过一些别的小行星,见到的全都是些大人,例如:国王、酒鬼、自负者、商人、数学家等等。

当他到达第五个星球时,他遇到了一位灯夫,他每分钟都必须点亮和熄灭一次灯,因为那颗小行星旋转的速度极奇快,一天只有一分钟那么短,他嘴里总嘀咕着:“我在忙着很重要的事,这是我的职责……”

这个人一定会被其他人嘲笑,像国王、酒鬼、商人他们一样。虽然如此,他却是他们之中我惟一不会觉得荒谬可笑的人。或许,那是因为他思索的是他自身以外的事。至少,他的工作较有意义。当他点燃路灯时,就好像又多了一颗星星或一朵花苏醒过来。当他熄灯时,就好像送这颗星星和花进入了梦乡。

是啊,为了别人的事情而努力,不论在哪个国度,为之所做的事情都会被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

第七个行星便是地球,在那里他遇到了一只狐狸,他请求与它一起玩耍,它却拒绝了:“因为我还没有被驯养。”“驯养是什么意思?”“那是一种常常被忽略的行为,他的意思是建立关系。对我来说,你不过是个小孩,就跟其他成千上万的小孩没什么不同,我对你来说也一样。但是,如果你驯养我,那么,我们就会被彼此需要了。对我们来说彼此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和某人建立关系,例如成为朋友,是很美好的事。若我和某人成为朋友,我的生活便有如阳光照耀般充满光彩。我就会辨认出那与众不同的脚步声,是独一无二声音。

每个人都拥有星星,但是对不同的人而言,他们有着不同的意义。不过所有的星星都是缄默的。但,惟有你所拥有的与他人不同,对你而言它是最最耀眼的。

其实最重要的事情,是眼睛无法看见的。它对每个人而言都不同。

阅读名著心得体会 篇6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部书,就仿佛跟著作者进入到了教学中未知的“自我”领域进行一次旅行。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在一系列富有洞察力和说服力且充满激情的著作中,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者的理解。

帕克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中这样说: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很多教师非常热爱教学,但他们却时常遇到很多困难,并因此感到无助和恐惧。是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初上讲台时如履薄冰的紧张,辛苦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时的烦恼,满腔的热忱得不到理解时的苦闷,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前的无奈。有时,那热爱教育的心会怀疑、会动摇、会退缩。

作为一个教师,该如何在热爱教学的同时又不失勇气呢?这种勇气又来自哪里呢?帕克以他的实践经验给出了我们答案:他提出了作为一个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之外一个特殊的、不被人重视的领域——教师的内心。他指出了好老师与不好老师的区别:他认为,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而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学科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学科和学生联合起来,也就是说,好的教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好老师形成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即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所在。帕克是这样生动地描述这种联合能力的:“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他进一步阐述,对热爱教学的教师来说,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很容易理解他的这种所谓的“联合力”,每一个教师,不论他优秀与否,肯定都过几节自己满意的课,这些成功的课是他把自身、学科和学生结合得最完美的。帕克认为: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问题比技巧更重要。

作为教师,想要成长,想要做个好教师,该怎样才能找到自身、学科和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呢?以我对本书的理解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勤学习。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学理论。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生活学习,向我们的学生学习。谈到向学生学习,许多老师可能会皱起眉头感叹:我们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我们的学生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吗?当我们的学生坐在电脑前娴熟灵巧玩着游戏,嘴里唱着周杰伦的说唱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有优于我们的能力。帕尔默的发现是:教师要让自己处于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变革之中。如果不学习,教师很快就会陷入不适应、不稳定、不平静的恐惧之中。正如《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知己、知彼主要通过学习。

2)多钻研。

教师要钻研教材、教法、研究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在备课的时候,要把握教材的要求、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正如那些名师所说:一堂精彩的课,功夫在课外。例如,听名师于漪老师的课,可看出她的功夫全在课外,首先是修身、好学,而后是管理自己的课堂。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践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帕尔默就是以他的导师为榜样,在漫长的实践中不断反思,寻找到一种与他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的。

3)保持心灵的开放。

帕尔默认为: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比技巧更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成长,就必须作一些学术以外的事:交流内心生活。“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许多人都问过于漪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这种人格的完美与帕尔默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应该是一致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心灵应该是开放的,他有勇气把他的一切展示给学生,包括他的思想、他的内心世界,他不仅在教学科,而是在教自己——即展示自己。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中有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帕克告诉我们,教师的威信、教师在课堂的那种泰然自若的定力,来自教师的内心。当教师唤回了自身的认同和自身的完整时,也就是他的人格趋于完美时,就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和共鸣。因此,教师应该经常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正如帕克所说:“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无论我们做什么,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情。我们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愿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我们都能找到教学的勇气、保持教学的勇气——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阅读名著心得体会 篇7

今天有幸拜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它给了我心灵极大的震撼,思如潮涌。我们教师的一个个绚烂的梦在朱永新先生朴实的阐述和鲜活的事例中逐渐真实,它们变得是那么清晰,甚至只要你一伸手便能触摸到它们。全书没有空泛的说教,也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笔调清新、通俗,从小事着眼,小中见大,催人深思。

朱永新先生提倡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只着眼于眼前,一切只看分数、升学,只会成为学生发展的绊脚石,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朱永新先生说,新教育实验的目的不单单是让人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人拥有智慧。他说,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很通俗的讲述,让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甚至家长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学和教的目标清晰异常的摆在了我们眼前。

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无不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充分融合。这就是我们打开新教育之门的钥匙。成功的教育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者只有静下心来,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开始,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只有从这一个起点出发,我们才能真正走上新教育的康庄大道。

细读全书,不仅给人以新颖的感觉,更有内心的激扬,它不但让我们清楚了我们的目标,也教会了我们方法,更让我们深刻理解到,学校的师生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让相当部分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最后有一定的成就。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阅读名著心得体会 篇8

学习外国名著导读,可以说是给了我一个机会去接触更多有关外国文学方面的知识,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我本来是缺少读文学的热情的,但是这门课程却点燃了我的热情。跟着孙老师学习几个月以来,老师的激情深深的感染了我们每一位学生,感觉我们的心灵接受了一次外国文学与文化的洗礼,真是受益匪浅。

学习古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让我们从文学中对外国历史有了一个深度的了解;学习但丁的《神曲》让我们了解了关于宗教的点点滴滴,;学习《哈姆雷特》,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莎士比亚大师以及他的写作风格,而且也让我们学会了认识自己。不同的名著,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西方思想家的智慧熏陶,这些名著都是前人思想智慧的结晶,学习着这些智慧的结晶,我们会不断的发现一个又一个惊喜,在这些惊喜中,我们自身的思想也得到不断的扩充,不断的提高人们常说书本是精神的粮食,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种感觉只有亲身体验才能体会得到。虽然我没有把这些名著全部都读下来,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外国文学有了更全方面,更多方位的认识。

这些名著给我有较深刻以印象的有和 。简爱中成功的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她从小寄人篱下,饱尝人情冷暖,但是苦难磨练了他的意志,使他养成了坚毅倔强,外柔内刚的性格。他聪明好学,自尊自爱,尽管社会地位卑微,但她不甘堕落。简爱是历史人物中独立女性的杰出代表,她鼓励我们学会坚强独立,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丽还是相貌平平,我们都应该拥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我们应该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曲折动荡的故事情境,激情的对白,让我们对人世,人性,死亡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悲惨地背后,我们感受到了它对人类精神的撞击和心灵的.悲怜。看完戏剧仔细想想,其实哈姆莱特所反映的就是我们自己。在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都是快乐的,充满梦想的王子,在我们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那么新鲜与好奇。但是当我们经历了一些残酷的现实之后,我们做任何事都会左思右想,顾虑太多这样只会错过一次又一次机会,有时候我们做事情考虑不够周全,或者行动过于鲁莽,我们往往会为自己找各种理由来完善,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但是不管怎样,经理是一种财富,我们应该学会呵护心灵,慢慢的成长,慢慢的走向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期待自己一点点靠近梦想,决不放弃!

名著导读的课上完了,但是我们的收获却都已经揣在身上,这些都是我们的财富,我们将带着这些财富在求知的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攀升!

最后谢谢老师给我们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