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2024/07/23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精选2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1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园领导与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我总结出幼儿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幼儿创设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提出的问题要仅仅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幼儿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这些问题。

其次,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作为数学老师,在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幼儿,幼而对于颜色、声音、肢体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生的`魅力去吸引幼儿,让幼儿多感受、多运用,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主动。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气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还利用幼儿好奇、好动、好问的心里特点,紧密结合数学科学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幼儿感到真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幼儿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并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同步发展。

大家都知道幼儿对故事,小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幼儿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在游戏中学数学,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组织大班教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教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中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与操作活动效果还好。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与生活的游戏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与应用,如:在复习整点钟、半点钟,我就用游戏来报数。让一名幼儿扮演公鸡,我就扮太阳公公…..当公鸡叫:“喔、喔、喔…..天亮了,太阳公公敲了六下锣鼓,全体幼儿将时针、分针分别指着12和6,表示6点钟。通过游戏,幼儿扮演的各种角色参与活动,通过模仿与想象,体验活动的乐趣。如:商品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在买卖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去购物、结账,充分对人民币单位有更高的认识。并且在买卖的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法。其他如:抢椅子、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分解、序数等知识,为幼儿提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与材料。

三、在教学中必须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别异。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的,是不以老师意志为转移的。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悟快、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维迟缓、感悟慢、总不开窍。在数学中,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练习、也可以让幼儿按不同要求练习。如:在认识1----10的排序,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提供6种以上的图片进行排序,能力差的幼儿可提供3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实践证明,只有承认幼儿的差异,让幼儿在进行有层次的操作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去探索与表达。”俗话说:“千人千面”。说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老师只有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

总之,我认为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方法。通过动手实践、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2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 以及园领导与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我总结出幼儿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幼儿创设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提出的问题要仅仅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幼儿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这些问题。

其次,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作为数学老师,在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幼儿,幼而对于颜色、声音、肢体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生的魅力去吸引幼儿,让幼儿多感受、多运用,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下面就是我在大班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总结:

一、创设情境,激发主动。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气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还利用幼儿好奇、好动、好问的心里特点,紧密结合数学科学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幼儿感到真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幼儿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并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同步发展。

大家都知道幼儿对故事,小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幼儿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在游戏中学数学,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组织大班教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教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中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与操作活动效果还好。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与生活的游戏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与应用,如:在复习整点钟、半点钟,我就用游戏来报数。让一名幼儿扮演公鸡,我就扮太阳公公…当公鸡叫:“喔、喔、喔…天亮了,太阳公公敲了六下锣鼓,全体幼儿将时针、分针分别指着12和6,表示6点钟。通过游戏,幼儿扮演的各种角色参与活动,通过模仿与想象,体验活动的乐趣。如:商品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在买卖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去购物、结账,充分对人民币单位有更高的认识。并且在买卖的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法。其他如:抢椅子、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分解、序数等知识,为幼儿提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与材料。

三、在教学中必须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别异。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的,是不以老师意志为转移的。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悟快、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维迟缓、感悟慢、总不开窍。在数学中,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练习、也可以让幼儿按不同要求练习。如:在认识1—10的排序,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提供6种以上的图片进行排序,能力差的幼儿可提供3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实践证明,只有承认幼儿的差异,让幼儿在进行有层次的操作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去探索与表达。”俗话说:“千人千面”。说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老师只有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

总之,我认为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方法。通过动手实践、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3

来到幼儿园的日子里,我一直在不断学习中前进,这条路上充斥着荣耀和光辉,作为幼儿园的一名数学教师,我真的倍感荣幸,同时我的身上也背负了厚厚的责任。这一年就要结束了,面对过去的点点滴滴,我想在此为自己的教学做一次总结,希望将来也可以继承这一年中的优点,摒弃缺点,将教学更好的进行下去。

一、注重兴趣教育

孩子们来到幼儿园是为了接受更好的启蒙教育,这时候孩子们的年纪及相对而言都比较小,很多孩子们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容易出现哭闹的情况。小班的话这类情况居多,但是中班的孩子们相对而言就更加沉稳一些了,很少在课堂上出现违反纪律的情况,孩子们在学校一年,也逐渐的了解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更是明白了来学校是来学习的,所以在往常的课上,孩子们也会认真的听课。我也从中发现教育还是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的。尤其是对于数学这门科目来说,刚开始对于孩子们来说会是比较的枯燥,也比较的烦躁,很多孩子很难耐下心来,所以一个最好的切入点就是要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可以找一些比较生动活泼的方法来刺激孩子们的求知欲,这就会引导孩子们培养一个好的思考习惯。

二、培养合作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独立思考的学科,但是我认为现在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说,独立思考是首次,其次就是要培养合作能力,我常常会出一个题目,然后分成组,让孩子们合作思考,互相讨论,从中找出答案,然后一起收获关于知识的力量。这种方法在我看来时非常有用的,有时候孩子们沉不住气一个人思考,一个小组合作起来也增添了他们的兴趣,更是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三、承载责任,付诸实践

我很荣幸也很庆幸自己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感到非常开心,虽然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只要自己愿意思考,就一定会有办法解决。这是我一路上坚持的,也是我处理事情的思维方式。我身上背负着一份责任,这份责任来自不同的额家庭,来自我们的社会,来自我们的祖国。我不得不告诉自己要努力下去,坚强下去。只有好好的承载着这份责任了,才有可能在今后创造一些不同的东西出来。就让我将这份责任付诸于实践吧!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4

一、教师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情竟,易于幼儿感受数学

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主动活动的氛围,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真实情景变成幼儿容易接受的具体事物,为幼儿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与其发展相应的帮助,幼儿就能学得轻松、变得积极主动。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时,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模拟生活中的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行挑选喜欢的水果,主动学习加减运算,算出需要的钱数,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运算能力;如在学习时间,认识整点和半点时,可以美美小朋友从早到晚一日活动时间安排来进行,在具体认识时针和分针时,可巧妙地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创设情境,把时针走比作乌龟爬,把分针比作兔子跑,在一日活动,在故事中,将抽象难解的时间问题回归生活,化为游戏,这不是更好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吗?我们运用谈话、午间、离园时间请孩子们讲讲自己家中的人数及相互间的关系称谓,交流家中的住址、电话号码,甚至父母的手机号码;说说各自家中电视的频道数目与感兴趣的内容;谈谈家中的电器数量和名称功用;吃饭时几个人,几个饭碗、几双筷子、几把椅子理解对应关系,演演打电话的情景和等分蛋糕的技巧等等。

二、教师提供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丰富实用的操作材料和玩教具,易于幼儿感知数学

幼儿的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操作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幼儿学习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在参与、探索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尤其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在对周围环境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的认知上,幼儿需要通过真实的感知实际的探索才能有所得,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该结合活动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最佳的操作材料,使操作材料在数学活动中发挥最大效应。如有幼儿所熟悉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树叶、各种种子,果核像这些材料,可以在幼儿练习计数活动中;如日常生活中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罐、冰糕棒,瓶盖,像这些材料在幼儿学习几何形体认知方面,幼儿可以通过观察触摸直观形象感知平面与立体,远比老师空洞的说教来的具体;成品材料如扑克、积木、形状串珠,积塑玩具等等,在小班排序活动中,我们可以在玩送给妈妈礼物,请幼儿用准备好的色彩鲜艳的串珠,按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标准把串珠交替排列,为妈妈制作一条彩色项链。在操作过程中不自觉的学习了形式排列,还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幼儿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探索,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因此,数学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很有必要。

三、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游戏化,易于幼儿学以至用

《纲要》中数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中提到: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的简单数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使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玩沙玩水时,我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引导他们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扑克游戏时,我们指导他们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孩子整理玩具时,可以玩玩具回家的游戏,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在绘画泥工、剪贴的美术活动中,幼儿要准确辨认物体的形状大小比例以及位置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也可进行画糖葫芦的绘画,要求画出几个一个比一个大的糖葫芦并连成串(大小序列),这些内容都拓展了孩子学数学用数学的天地。

四、总结

总之,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园课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探索出一条融于生活寓于游戏的激发幼儿兴趣,适合幼儿学习的教育方式和策略,从而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生活化游戏化有效、甚至高效。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5

首先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本次继续教育的学习,通过本次学习我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上都得到了很多的收获,通过学习我对今后的语言教育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分析教材要透,注重提问的设计。

要明确教材仅仅起一个桥梁作用,主要是决定于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为教材的内容服务,要注重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听懂作品,并善于把握整体信息。提问不能过于模式化,教师的主体地位主要是体现在提问上,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在提问的设计上能大则大,能变则变。提问要注重个体差异,要符合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注重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幼儿具有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创设情境,构筑语言学习的新舞台。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情境,就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幼儿特点,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室的摆设、教具等都可作为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素材,让孩子在训练中提高动手能力,对形成孩子良好的思维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语言情境,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角色,有了说话的机会和说话的内容。我带的是小班,针对小班年龄特点,我经常给予主动与老师交谈的孩子以表扬和拥抱。这样做以后,他们都非常亲近老师,都主动地将自己生活中的快乐与不高兴都与老师讲。孩子们与人交往的意识有了,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效果非常好。

三、沟通心灵,撩开语言学习的灿烂天空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是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的事业。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离不开循循善诱,更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法则,如果只顾“齐步走”、搞“一刀切”,那么就会伤害到许多幼小的心灵:进步快的“吃不饱”,进步慢的则跟不上。尤其对一些“后进”的幼儿来说,由于教师的一时疏忽,教学策略上的“粗枝大叶”,说不定,从此就会了断了孩子语言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举一个例子:当我每次组织孩子听录音故事的时候,我经常这样边做动作边说:“插上电源,再按键,好听的故事就出来。教师的多次重复,孩子们就自然而然会说这句话了,不会再对我说:“老师,这个,这个。”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四、走向生活,寻找语言学习的活水源头。

语言,源于生活,源于实践。语言是人们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工具。人们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积累各种精神财富都主要利用语言来完成。为了引领孩子走向生活,在天广地阔的生活空间里,寻找学习的活水源头,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孩子的个性化语言的发展,饶有兴趣地去学习语言,热爱语言。如每周可举行一次活动,活动形式应丰富多样,有:新闻角、口述稿、绘画日记等,人人参与、个个发言。这是孩子们“亮相”的大舞台,也是语言训练的极好机会,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把自己在一周的所“得”,全心全意地捧到同伴和老师的面前,这样,每一次活动,就显得特别生动有趣,因为,这一天是孩子捕捉“语言”的好日子。通过交流,既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潜意识地培养了幼儿关心周围事物变化的习惯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孩子们已不把学习看作负担,而处于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的境地。因为,这样的学习,使他们轻松愉悦,乐趣无穷。

五、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

我们也应尝试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扩展幼儿的经验,从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处处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为孩子提供一定的游戏材料,模拟和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幼儿能在游戏中触景生情,边玩边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故事大王评选、做广告、演哑剧、创编故事、猜谜语、说相声等,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说他们在实际生活不可能遇到的事情,这也是幼儿个性化语言能力提高非常重要的途径。同时,也应注意在一些日常小事上发掘幼儿的语言能力,如:当一个人拿起一张废纸正准备扔掉的时候,很随意的卷了一下,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扔掉废纸。但是,对于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来说,那完全成了他认识事物,学习知识和语言的小小一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素质的核心就是能力,能力是不会遗忘的,记忆却是要退化的'、遗忘的。因此我们在语言教学中不应拘泥于孩子会讲多少故事,会背多少儿歌,而是更要注重对孩子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有义务通过语言教育,让孩子们拥有与人交往的语言交际能力,更好的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让每一名孩子享受到语言表达与交流的快乐。

3月31日,首次瑞安市半西部幼儿园联片教研活动隆重举行。局义教副主任亲自到场,为当天4个活动做了现场评价分析。其中我园2为青年骨干教师自己设计的园本课程中班综合活动《好吃的牛肉干》语言《索面长长》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作为西部山区的龙头公办幼儿园,我园近几年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幼儿的和谐发展,探索研究本土资源的开发。家乡的特色取材易,成本低,成了幼儿园的首选研究对象。孩子们早在《工艺品》《老街》《特色小吃》等主题中感受到了家乡的浓浓气息。两节活动均来自大主题家乡特色小吃中。好吃的牛肉干以认识牛肉干的制作过程为主线,让孩子通过观看课件,肢体表现与情境游戏了解了牛肉干的制作过程:煮熟、切片、调味、烘干、包装后推销到全国各地。活动的亮点是孩子们亲身演绎(肢体表现)从牛肉到牛肉干的过程,游戏中得到了情感的体验、游戏的愉悦。《索面长长》更是以其方言的独特形式、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活动过程赢得了听课老师的掌声,更赢得了孩子们的欢笑声。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可。

任何一个起点都是困难的,但是任何起点都是有收获的。当幼儿园老师真的很辛苦,但是看到孩子们因为完美的努力而笑声多一点,完美的辛苦也值得。我们的课题研究很难,老师的参与很辛苦,但是对于我们的孩子却是受益匪浅的。愿每一次辛苦都有收获,让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有成效,让每一个孩子都有笑容,让每一位老师都有魅力。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6

暑期,认真聆听了胡贵平园长的讲座《如何进行幼儿园的数学活动》,胡老师围绕“如何进行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如何投放数学材料”两大块面,采用通通俗易懂的理论结合生动形象的范例展开讲述,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尤其是数学操作材料的投放方面指明了方向、习得了有效的方法。

数学操作材料是数学活动中用来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一个媒介,数学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一对突出的矛盾,需要依靠这一媒介,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孩子理解习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因此,直观的数学操作材料在幼儿数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索过程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感悟。现就胡老师的讲座中说到数学操作材料投放中应该注意七个问题举例说明。

一、材料能够体现近期目标,并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在材料投放时,教师应了解并围绕各年龄段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及本班幼儿近期的培养目标,投放一些有目标指向性且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如,在学习使用序数“第一、第二……第八”或方位词表示物体的位置时。我设计了横8格、竖6格的格子图,提供:小老虎、小鸭、小鸡、小猪、熊猫、小兔、小狗、小青蛙等动物头像图片及1~8的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让小动物住在什么地方,然后用“第×排第×个”的说法,表示动物在格子图中的位置。用现场操作的方法,使幼儿意识到还需要规定数数的方向,否则会有两种及以上答案。

二、依据幼儿的不同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材料能够体现出不同的层次

数学操作活动要考虑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同一班级内的幼儿他们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投放数学操作材料时也应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如在中班进行关于分类的教学时,我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形状、颜色、花瓣大小各异的花朵,要求按不同的特征分类;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图形片,如颜色不同,而大小、形状相同的花朵,这样分类时没有干扰,就显得简单了;能力更弱一些的,则提供颜色不同、花朵大小、花瓣形状相同(或是颜色相同,花朵大小、花瓣形状不同)进行分类。只有让每个幼儿进行适合自己层次的操作,数学活动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意个别。

三、材料安全、卫生

选取的物品要安全、无毒,大小适宜,选取的物品尽量以塑料、木材、塑料泡沫、布等轻便、耐用、不易碎的东西为原料。对于收集来的一些材料需要进一步筛选,特别是一些容器需要清洗、清毒。对于在使用的材料也要定期进行清洁、修补,以确保安全与卫生。如:小班区域活动中利用废旧易拉罐制作的“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必须把罐子清洗干净并将开口处封好,幼儿操作前强调注意事项确保安全。

四、材料能够根据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变化,不断增加、更换

如原定一周的阶段目标,幼儿可能在前三天内就已经完成得很好了,或者幼儿对此材料已经不感兴趣了,那么教师要灵活调整,提供新的材料。假如原定一周内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幼儿的兴趣正浓,教师可以适当延长活动的时间,以满足幼儿的需要。我们要根据孩子认知的变化进行调整。

五、突出趣味性和操作性,具有探究的空间,能够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幼儿的兴趣越高,活动的有效时间就维持得越长。因此,提供的活动材料一定要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这样更容易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时,我提供了许多趣味性强的材料:串烧烤串(提供海绵纸制作的各种替代食材)串树叶项链等,又可以在玩角色游戏时巩固;给宝宝喂饭、扣花瓣等,让幼儿边操作边数数……这些材料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使活动更生动有趣。再如小班的幼儿都很喜欢玩钓鱼的游戏,在学习“1”和“许多”时,我提供许多和幼儿一起制作的小鱼(鱼纹硬纸板材料),让幼儿边钓边说:“一条大鱼是鱼妈妈,她带着许多小鱼做游戏。”……这些富有娱乐性的材料不但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好奇心,还能使他们与材料的互动保持持久性。

六、材料的种类丰富多彩,幼儿可选择的空间大

指使用材料的丰富多样,同等层次的材料种类不同。例如:在开展排序活动中,我们还在区域游戏中提供多种色彩珠子、排序卡,让幼儿按不同颜色间隔规律进行窜珠子活动,还提供彩色纸、小剪刀,让幼儿自己制作彩色纸条进行排序活动等。根据孩子能力的不同,分别提供难易度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七、材料体现生活化,能够引发幼儿自觉地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离不开数学,因此我们要挖掘让孩子感到亲切的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如石子、树叶、种子;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罐、果壳、冰糕棒、瓶子、盒子、纽扣、纸杯;成品材料如积木、积塑玩具等可以说幼儿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可以成为数学活动中的材料。幼儿操作的材料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操作的过程中,使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在中班数学“认识数字10,感知数字10的实际意义”的活动中,我们结合主题设计了“点心屋”的活动情境,设计了四种点心的卡片,请幼儿点数,操作活动又以“面包屋”的形式呈现,这种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在点数不同点心的过程中过程中,生动形象地理解了10的实际意义。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探索,使孩子学得开心、学的快乐。使幼儿在轻松的情境之下,思维更加的活跃,充分的挖掘幼儿的潜能。所以我们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应该尽量将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乐于进行数学活动。从而在轻松的氛围内接受知识,并消化知识。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7

—年上学期工作又结束了,本期我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认真实施了本班的数学实验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我认真落实各项实验活动,较好的完成了本期实验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对幼儿进行了操作习惯的培养

1、教孩子认识数学书,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学会怎样爱惜书。

2、教孩子怎样运用学具,怎样保管好自己的学具。

我班经过一学期的强化训练,孩子们已熟练的掌握了学具的操作方法,没有一人的学具和书丢失。

二、游戏式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画好挂图,准备好所需教具。以培养孩子“主动学习、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活动以“游戏式数学”的精神为主轴,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习历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建构完整的数理概念,让孩子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品质。

特别是在本期的《组合建构篇》活动中,孩子对变化万千的方块学具非常感兴趣,我充分抓住孩子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做中学、玩中学、学知识、练思维”的方式,以“手、眼、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学具教学操作活动。通过对学具的嵌入、翻转、排列、组合,将所需传授的知识展开,螺旋式深化,运用学具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把零散的感性知识概括化,促进学习的迁移,形成举一反三的认知能力。并且在活动中我注重增强教学的多样性,提高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自学的能力。

通过一期的学习,孩子在听故事、玩游戏的快乐环境中学习了量、数、计数、空间与数概念,并进一步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一生都受用的基础。

三、密切的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的对象,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孩子的认知与学习,家长不仅不能缺席或忽视,更该担负部分的责任。所以在活动中我非常注重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协助幼儿园共同构建孩子的心智与学习能力发展。

本学期,孩子们完成的《亲子手册》我都认真的检查过,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得非常好。可见,密切的家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取得的成果

1、孩子们对数学活动非常感兴趣,知道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3、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很有信心,并愿意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

3、孩子们能正确翻阅书籍了,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

4、孩子们主动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能用多想法、多方法、多模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造思考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有探新的强烈愿望。

5、家长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受的家长和领导的好评。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8

在培训期间,我们上午听课、评课,下午听专家讲座,老师们以鲜活的课堂和智慧的评价及活跃的氛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专家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深深的理论引领。整个学习过程紧张而充实,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对幼儿的发展施加影响的。

1、有助于幼儿对事物数量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虽能获得很多的数学经验,如对物体数量、形状特征的认识,但幼儿获得的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星的、片断的,有时甚至是表面的,不能使幼儿感受到数概念的本质属性。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的情境,提供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将物体的数量、形状特征,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鲜明的凸现出来,使幼儿能注意到物体的这些特征,感受到蕴含于物体中的数量关系,或者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物体的数、形特征和数量关系,从而有助于幼儿数概念的建构。

2、通过幼儿与材料之间、师幼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互、交流、对话,有助于帮助幼儿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学习经验。首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与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对话。在反复操作、探索中,幼儿感受和发现材料数量、形状特征,感受和体验蕴含其中的数量关系,同时幼儿还会根据新的发现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法。

二、幼儿通过亲身的经历、感受、体验来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数学课程的核心。新《纲要》的这种表述使我们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首先,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幼儿认识周围环境、表现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科学方法。

其次,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宗旨是引导幼儿学习生活中的、能在生活中应用的数学。(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第三,“生活中的数学”可以理解为“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通过幼儿的现实生活,引导幼儿对生活和游戏中的现象用数学知识去认识和理解”。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9

本期数学一开始是学习10以内的正确书写,接着学习了单双数、相邻数,让孩子知道相邻的两个数多1少1的关系,由于多种原因,孩子一开始接触这些感觉非常茫然,老师教的也很累。于是,通过不断的反思实践,现在孩子们对单双数、相邻数已经非常熟悉了,多数孩子能写出100以内的单双数和相邻数。认识10以内的基数和序数,通过游戏,能从不同的方位进行数数。

学习了10以内的分成以及10以内的加减运算。通过数的组成的学习,使孩子们初步理解数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了对数概念的认识。学习数的组成是学习加减的基础,幼儿掌握好数的组成,有利于他们摆脱扳手指头逐一进行加减运算,提高了孩子们按数群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在教孩子们数的组成时,每次都是分发实物,老师创设一个情景,孩子们通过玩一玩、摆一摆,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把两个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份合同时进行),幼儿积累了数的分合的感性经验,初步理解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运算就会显得简单多了。一开始还要老师示范讲解,到5以后的数孩子们已经完全自己找到了规律,因此,本期原计划是学习6以内的加减,结果是大大提前了。而且在计算的时候,很少有孩子扳手指头。每次,课前我都让孩子们读几分钟的数的分成,(一般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避免枯燥)这样日积月累,孩子们对数的组成非常熟悉,计算起来当然就轻松多了。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10

生活中到处都有图形的物体存在,不管是用的、穿的、摆设的、还是吃的,都离不开几何形体。这样就使幼儿园的图形教育变得更丰富多彩,不再单调、枯燥、无味。更是教育幼儿数学生活应用的良好途径。

这周的数学活动是《复习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目的是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物体。让幼儿把枯燥的几何形体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在准备阶段,我让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家里或超市寻找这三种图形的物体或食品。结果家长们各显神通,有的拿来家里的盘子、时钟,项链盒、蚊香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蛋糕、饼干等等。可以看出家长带幼儿收集这些物体的时候,就已经对幼儿进行图形教育。后来,我就对这些物品进行整理,摆设,创设一个《娃娃图形》超市。让幼儿带着三种图形车票到《娃娃图形》超市进行参观(自己寻找、发现象这三种图形的各种物体)、找家(按架子的不同图形标志帮物体找到自己的家)、游戏(带着不同的图形玩找朋友的游戏)、分享食品(引导幼儿说出各种食品的形状并让幼儿品尝)。通过此次活动,可以让家长了解是如何进行数学生活化的,同时也让家长知道该怎样对幼儿进行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在这次活动之后,幼儿不仅对这三个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能在实际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加以应用。在一次吃点心的时候,豪豪很高兴地跑过来跟我说:“老师,这是圆形的蛋糕”。在玩玩具的'时候,培培也找到正方形的塑料格子。在午休的时候,悦悦找到了圆形的藤球。还有家长说,幼儿进入超市看到各种形象的图形物体都会显得很兴奋,而且还大声说给家长听。还有添添小朋友还从家里拿来一个罐头,很高兴地跟老师说:“老师,这是圆形的”等等这一系列幼儿的发现,说明幼儿对图形的认识,并且能将图形应用到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或物品当中。

因此,幼儿的数学教育已不再是纯粹上的书面教育,它将是将书面的内容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教师、家长都是幼儿的直接受益者,所以,要让幼儿的数学不再枯燥无味。教师、家长应创设有数学教育的生活环境,让幼儿能轻松地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的能力。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11

幼儿园处于孩子成长的懵懂期,调皮、好动、想象力丰富,但理解力有限。照顾这个时期的孩子,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了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要有无限的爱,否则,还真容易被孩子的不听话气坏呢。小朋友喜欢的老师长头发的、可以梳辫子的、漂亮的、年轻的、知识的、懂科学的、有本事的。

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我都向家长介绍老师的工作是非常琐碎和清贫的,这是由幼教的任务和性质决定的。幼儿园是保教机构,既要保育又有教育,保育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是指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地成长发展。幼儿园教师还有解决家长后顾之忧、支持家长工作的任务,所以对幼教来说师德更重要。幼儿园阶段处于一个奠基的阶段,从大的方面说要对孩子终身可持续发展负责,从细的方面讲就是对孩子人身安全、喜怒哀乐、当天的`心情负责。

如果没有爱心,幼教工作可能根本不能干下去。孩子非常需要老师关爱,比如经常要抱着他们,小朋友也特别喜欢老师,可能鼻涕、眼泪就都蹭到老师的衣服上了,这是很正常且经常发生的事。这就是孩子,他们就是这样的,这就需要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呵护。

幼教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一天8个小时都得目不转睛地跟着孩子,必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小孩子有很多事情需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下班时间还要给孩子做教具、备课、布置环境,周末还经常组织亲子活动,自己的业余时间非常少。一个孩子出现问题对幼儿园来说是1/200,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100%。所以无论在生活照顾上还是教育教学上都要精益求精。

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他一出生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并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成长,我们的教育也会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与个性特点。比如:小班宝宝的思维是形象具体的,他们的思维必须依据形象生动的参照物,并且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小白兔,红萝卜是他们易于理解的,而抽象数字1、2、3的实际意义,对于他们来说理解起来就很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会使用孩子易懂易于模仿的语言,使用简单不会让孩子混淆的概念,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具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等等。

幼儿园教师就像百宝箱,什么知识都要通晓一二,要有较强的综合艺术素质,包括对色彩的理解能力、对音乐的感觉能力,包括穿着,怎么样穿着得体,让小朋友喜欢又符合教师的身份,这些都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还有语言表达能力也很重要,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幼儿教师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对小朋友说话要简练,听得懂同时注意层次性。对家长的建议要有指导意义,对孩子的评价措辞要准确、委婉。

作为幼儿教师,我认为理解、爱和尊重是与孩子沟通必不可少的方面,因为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再有,爱和尊重是贯穿教育始终的,肯定与支持孩子按照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对他们的自然发展表示尊重,为他们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精神与物质环境,我们的幼儿园就提出过这样的教育思想“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这一切都体现了我们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同时让孩子在自然发展中体验到了无尽的爱和自由,这对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铺垫辉煌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的学习活动与日常的游戏、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游戏和生活中不断出现在幼儿面前的真实问题情景使他们不断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经验,并在不断地面临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因此在我平日的工作中总是将教育生活化———让孩子不知不觉地会了,让环境问题化———让孩子玩着玩着就学了。这种说法看似简单,其实对老师的观察、分析、提炼、创设能力则有着较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支持幼儿解决问题,进而引导幼儿将经验迁移到社会生活中去。

幼儿教师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只要会唱歌跳舞就可以了,作为幼儿教师必须要有事业心、爱心、责任心。幼教是通往儿童心灵世界的桥梁,是孩子的忘年交,老师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作为教师应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关注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同时我觉得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应必备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素质是发展的眼光和未来社会意识。因为我们现在教育的孩子是为未来世界服务的,那么我们就要用未来社会的眼光、标准培养教育我们今天的孩子。未来的世界将会是一个环境资源匮乏、竞争激烈、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世界。

在幼儿园时期,我们就要树立孩子的环境意识,通过各种活动、情景让孩子们懂得节约资源、珍惜资源、如何将资源再利用等等。我们的教育要多元化、开放化,要使幼儿善于与他人合作,能够与他人交流。

国家的未来靠教育,教育的基础要从幼儿抓起。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12

一、教师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情竟,易于幼儿感受数学

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主动活动的氛围,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真实情景变成幼儿容易接受的具体事物,为幼儿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与其发展相应的帮助,幼儿就能学得轻松、变得积极主动。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时,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模拟生活中的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行挑选喜欢的水果,主动学习加减运算,算出需要的钱数,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运算能力;如在学习时间,认识整点和半点时,可以美美小朋友从早到晚一日活动时间安排来进行,在具体认识时针和分针时,可巧妙地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创设情境,把时针走比作乌龟爬,把分针比作兔子跑,在一日活动,在故事中,将抽象难解的时间问题回归生活,化为游戏,这不是更好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吗?我们运用谈话、午间、离园时间请孩子们讲讲自己家中的人数及相互间的关系称谓,交流家中的住址、电话号码,甚至父母的手机号码;说说各自家中电视的频道数目与感兴趣的内容;谈谈家中的电器数量和名称功用;吃饭时几个人,几个饭碗、几双筷子、几把椅子理解对应关系,演演打电话的情景和等分蛋糕的技巧等等。

二、教师提供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丰富实用的操作材料和玩教具,易于幼儿感知数学

幼儿的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操作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幼儿学习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在参与、探索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尤其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在对周围环境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的认知上,幼儿需要通过真实的感知实际的探索才能有所得,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该结合活动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最佳的操作材料,使操作材料在数学活动中发挥最大效应。如有幼儿所熟悉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树叶、各种种子,果核像这些材料,可以在幼儿练习计数活动中;如日常生活中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罐、冰糕棒,瓶盖,像这些材料在幼儿学习几何形体认知方面,幼儿可以通过观察触摸直观形象感知平面与立体,远比老师空洞的说教来的具体;成品材料如扑克、积木、形状串珠,积塑玩具等等,在小班排序活动中,我们可以在玩送给妈妈礼物,请幼儿用准备好的色彩鲜艳的串珠,按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标准把串珠交替排列,为妈妈制作一条彩色项链。在操作过程中不自觉的学习了形式排列,还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幼儿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探索,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因此,数学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很有必要。

三、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游戏化,易于幼儿学以至用

《纲要》中数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中提到: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的简单数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使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玩沙玩水时,我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引导他们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扑克游戏时,我们指导他们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孩子整理玩具时,可以玩玩具回家的游戏,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在绘画泥工、剪贴的美术活动中,幼儿要准确辨认物体的形状大小比例以及位置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也可进行画糖葫芦的绘画,要求画出几个一个比一个大的糖葫芦并连成串(大小序列),这些内容都拓展了孩子学数学用数学的天地。

四、总结

总之,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园课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探索出一条融于生活寓于游戏的激发幼儿兴趣,适合幼儿学习的教育方式和策略,从而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生活化游戏化有效、甚至高效。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13

非常荣幸可以参加这期的情境数学微课堂,李老师的讲课清晰明白,生动有趣,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学到了许多,也让我认识到自己以前讲课的一些不足,受益匪浅!

在指导语上,李老师讲“要简单明了不啰嗦”,这让我发现自己以前讲课就有点啰嗦,唯恐孩子听不明白总是重复,就导致上课拖沓,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李老师讲完后我在备课讲课时就注意了指导语的应用,运用了几节课后孩子们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所改善。

关于布题,也和李老师学到了许多新的方法,运用到课堂上效果很是不错。让孩子自己多动手多参与,这样孩子们就比较容易理解明白,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比较高,学习效果相比较以往也是有所提高的!比如一些教具的布置摆放可以指导着幼儿来动手,在变换布题时,也让幼儿自己来操作,参与其中。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也尝试地运用了“同构联想”和“高度模仿”的方法来设计教学活动,并根据幼儿的情况运用反推来开拓、发展孩子的思维逻辑,明显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了。

通过参加这次情境数学微课堂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我会结合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把所学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不断地来督促自己、提升自己!再次谢谢老师们耐心、细心的付出!辛苦了!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14

本期数学一开始是学习10以内的正确书写,接着学习了单双数、相邻数,让孩子知道相邻的两个数多1少1的关系,由于多种原因,孩子一开始接触这些感觉非常茫然,老师教的也很累。于是,通过不断的反思实践,现在孩子们对单双数、相邻数已经非常熟悉了,多数孩子能写出100以内的单双数和相邻数。认识10以内的'基数和序数,通过游戏,能从不同的方位进行数数。

学习了10以内的分成以及10以内的加减运算。通过数的组成的学习,使孩子们初步理解数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了对数概念的认识。学习数的组成是学习加减的基础,幼儿掌握好数的组成,有利于他们摆脱扳手指头逐一进行加减运算,提高了孩子们按数群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在教孩子们数的组成时,每次都是分发实物,老师创设一个情景,孩子们通过玩一玩、摆一摆,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把两个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份合同时进行),幼儿积累了数的分合的感性经验,初步理解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运算就会显得简单多了。一开始还要老师示范讲解,到5以后的数孩子们已经完全自己找到了规律,因此,本期原计划是学习6以内的加减,结果是大大提前了。而且在计算的时候,很少有孩子扳手指头。每次,课前我都让孩子们读几分钟的数的分成,(一般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避免枯燥)这样日积月累,孩子们对数的组成非常熟悉,计算起来当然就轻松多了。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15

非常荣幸可以参加这期的情境数学微课堂,李老师的讲课清晰明白,生动有趣,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学到了许多,也让我认识到自己以前讲课的一些不足,受益匪浅!

在指导语上,李老师讲“要简单明了不啰嗦”,这让我发现自己以前讲课就有点啰嗦,唯恐孩子听不明白总是重复,就导致上课拖沓,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李老师讲完后我在备课讲课时就注意了指导语的应用,运用了几节课后孩子们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所改善。

关于布题,也和李老师学到了许多新的方法,运用到课堂上效果很是不错。让孩子自己多动手多参与,这样孩子们就比较容易理解明白,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比较高,学习效果相比较以往也是有所提高的!比如一些教具的布置摆放可以指导着幼儿来动手,在变换布题时,也让幼儿自己来操作,参与其中。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也尝试地运用了“同构联想”和“高度模仿”的方法来设计教学活动,并根据幼儿的情况运用反推来开拓、发展孩子的思维逻辑,明显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了。

通过参加这次情境数学微课堂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我会结合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把所学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不断地来督促自己、提升自己!再次谢谢老师们耐心、细心的付出!辛苦了!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16

一、教师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情竟,易于幼儿感受数学

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主动活动的氛围,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真实情景变成幼儿容易接受的具体事物,为幼儿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与其发展相应的帮助,幼儿就能学得轻松、变得积极主动。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时,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模拟生活中的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行挑选喜欢的水果,主动学习加减运算,算出需要的钱数,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运算能力;如在学习时间,认识整点和半点时,可以美美小朋友从早到晚一日活动时间安排来进行,在具体认识时针和分针时,可巧妙地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创设情境,把时针走比作乌龟爬,把分针比作兔子跑,在一日活动,在故事中,将抽象难解的时间问题回归生活,化为游戏,这不是更好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吗?我们运用谈话、午间、离园时间请孩子们讲讲自己家中的人数及相互间的关系称谓,交流家中的住址、电话号码,甚至父母的手机号码;说说各自家中电视的频道数目与感兴趣的内容;谈谈家中的电器数量和名称功用;吃饭时几个人,几个饭碗、几双筷子、几把椅子理解对应关系,演演打电话的情景和等分蛋糕的技巧等等。

二、教师提供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丰富实用的操作材料和玩教具,易于幼儿感知数学

幼儿的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操作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幼儿学习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在参与、探索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尤其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在对周围环境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的认知上,幼儿需要通过真实的感知实际的探索才能有所得,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该结合活动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最佳的操作材料,使操作材料在数学活动中发挥最大效应。如有幼儿所熟悉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树叶、各种种子,果核像这些材料,可以在幼儿练习计数活动中;如日常生活中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罐、冰糕棒,瓶盖,像这些材料在幼儿学习几何形体认知方面,幼儿可以通过观察触摸直观形象感知平面与立体,远比老师空洞的说教来的具体;成品材料如扑克、积木、形状串珠,积塑玩具等等,在小班排序活动中,我们可以在玩送给妈妈礼物,请幼儿用准备好的色彩鲜艳的串珠,按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标准把串珠交替排列,为妈妈制作一条彩色项链。在操作过程中不自觉的学习了形式排列,还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幼儿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探索,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因此,数学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很有必要。

三、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游戏化,易于幼儿学以至用

《纲要》中数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中提到: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的简单数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使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玩沙玩水时,我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引导他们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扑克游戏时,我们指导他们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孩子整理玩具时,可以玩玩具回家的游戏,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在绘画泥工、剪贴的美术活动中,幼儿要准确辨认物体的形状大小比例以及位置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也可进行画糖葫芦的绘画,要求画出几个一个比一个大的糖葫芦并连成串(大小序列),这些内容都拓展了孩子学数学用数学的天地。

四、总结

总之,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园课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探索出一条融于生活寓于游戏的激发幼儿兴趣,适合幼儿学习的教育方式和策略,从而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生活化游戏化有效、甚至高效。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17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 以及园领导与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我总结出幼儿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幼儿创设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提出的问题要仅仅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幼儿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这些问题。

其次,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作为数学老师,在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幼儿,幼而对于颜色、声音、肢体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生的魅力去吸引幼儿,让幼儿多感受、多运用,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下面就是我在大班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总结:

一、创设情境,激发主动。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气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还利用幼儿好奇、好动、好问的心里特点,紧密结合数学科学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幼儿感到真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幼儿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并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同步发展。

大家都知道幼儿对故事,小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幼儿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在游戏中学数学,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组织大班教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教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中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与操作活动效果还好。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与生活的游戏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与应用,如:在复习整点钟、半点钟,我就用游戏来报数。让一名幼儿扮演公鸡,我就扮太阳公公…当公鸡叫:“喔、喔、喔…天亮了,太阳公公敲了六下锣鼓,全体幼儿将时针、分针分别指着12和6,表示6点钟。通过游戏,幼儿扮演的各种角色参与活动,通过模仿与想象,体验活动的乐趣。如:商品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在买卖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去购物、结账,充分对人民币单位有更高的认识。并且在买卖的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法。其他如:抢椅子、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分解、序数等知识,为幼儿提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与材料。

三、在教学中必须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别异。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的,是不以老师意志为转移的。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悟快、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维迟缓、感悟慢、总不开窍。在数学中,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练习、也可以让幼儿按不同要求练习。如:在认识1—10的排序,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提供6种以上的图片进行排序,能力差的幼儿可提供3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实践证明,只有承认幼儿的差异,让幼儿在进行有层次的操作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去探索与表达。”俗话说:“千人千面”。说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老师只有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

总之,我认为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方法。通过动手实践、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18

非常荣幸可以参加这期的情境数学微课堂,李老师的讲课清晰明白,生动有趣,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学到了许多,也让我认识到自己以前讲课的一些不足,受益匪浅!

在指导语上,李老师讲“要简单明了不啰嗦”,这让我发现自己以前讲课就有点啰嗦,唯恐孩子听不明白总是重复,就导致上课拖沓,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李老师讲完后我在备课讲课时就注意了指导语的应用,运用了几节课后孩子们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所改善。

关于布题,也和李老师学到了许多新的方法,运用到课堂上效果很是不错。让孩子自己多动手多参与,这样孩子们就比较容易理解明白,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比较高,学习效果相比较以往也是有所提高的!比如一些教具的布置摆放可以指导着幼儿来动手,在变换布题时,也让幼儿自己来操作,参与其中。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也尝试地运用了“同构联想”和“高度模仿”的方法来设计教学活动,并根据幼儿的情况运用反推来开拓、发展孩子的思维逻辑,明显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了。

通过参加这次情境数学微课堂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我会结合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把所学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不断地来督促自己、提升自己!再次谢谢老师们耐心、细心的付出!辛苦了!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19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便是结束了,面对这一学期中的教学成果,我也是有非常多的感悟,从工作的结果上来分析,也明白了这一学期在工作上做出的努力,更是为自己的下学期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一、教育任务的完成

小班的小朋友是第一次进入到学校的生活,最开始的时候对于任何的事项都非常的不熟悉,尤其是面对全新的环境,身边没有家长的陪伴,更是会做出哭闹的行为。所以在这一学期中我更多的是让小朋友熟悉这个环境,能够在这样的学校的方式下去找寻到快乐,收获到成长。而我也是抓着小朋友们对于世界的新奇这一点,不断地引导他们在学校中去感受这里的美好,也是慢慢地引导他们相互间有更好的促进作用。他们的天真,他们的活泼,他们的善良都是一点一点的在幼儿园中得到成长,也是慢慢对新的校园生活有了更多的感知。这一学期过去了,虽然还是有小朋友会哭闹,但是一切的情况都已经好转,更是让小朋友们在幼儿园度过了较为快乐的一学期生活。

二、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在开展教学工作中,更多的还是依靠着个人的随机应变能力,毕竟小朋友的心思是无法猜测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应该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将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一些,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教学工作进行下去。虽然我在幼儿园也是有较长的教学经验,但是还是在教学上有很多的地方都是需要去努力,去改变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也是需要更多的去反思自己,争取能够让我在这份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我相信我是可以将这份工作做好。

三、下学期的调整

身为小班的教师,我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为小朋友们做到较好的照顾,陪伴着他们的成长,另外与家长的沟通也是非常的重要,所以在下一学期中我更需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对小朋友的各个方面都有更好的认识。对于我自己的工作来说,我也是非常地庆幸自己能够有这般的成长,毕竟在接下来的教学上我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下一学期的工作,我也是为自己做了严谨的计划,希望自己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成长,也是为自己接下来的工作做更多的努力与付出。

已经结束的工作也是让我对下学期的工作有更多的认识,我会更加努力地在其中去发展,去成长,我相信未来的努力是能够促成我在接下来生活上的更好的发展,我对我的未来有非常大的期待!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20

本期数学一开始是学习10以内的正确书写,接着学习了单双数、相邻数,让孩子知道相邻的两个数多1少1的关系,由于多种原因,孩子一开始接触这些感觉非常茫然,老师教的也很累。于是,通过不断的反思实践,现在孩子们对单双数、相邻数已经非常熟悉了,多数孩子能写出100以内的单双数和相邻数。认识10以内的基数和序数,通过游戏,能从不同的方位进行数数。

学习了10以内的分成以及10以内的加减运算。通过数的组成的学习,使孩子们初步理解数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了对数概念的认识。学习数的组成是学习加减的基础,幼儿掌握好数的组成,有利于他们摆脱扳手指头逐一进行加减运算,提高了孩子们按数群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在教孩子们数的组成时,每次都是分发实物,老师创设一个情景,孩子们通过玩一玩、摆一摆,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把两个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份合同时进行),幼儿积累了数的分合的感性经验,初步理解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运算就会显得简单多了。一开始还要老师示范讲解,到5以后的数孩子们已经完全自己找到了规律,因此,本期原计划是学习6以内的加减,结果是大大提前了。而且在计算的时候,很少有孩子扳手指头。每次,课前我都让孩子们读几分钟的数的分成,(一般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避免枯燥)这样日积月累,孩子们对数的组成非常熟悉,计算起来当然就轻松多了。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21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学数学不光是为了计算和应用,更不是为了无休止的做题;学数学,是在学一种化繁为简,解决问题要有依据的数学思想,是在学一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应是数学课程的中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主动探索,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过程。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只有树立“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如:多翻阅报刊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到兄弟园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三、在数学教育中,注意尊重和呵护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要相似于幼儿生活,相似于幼儿心理发展,相似于动物性,相似于幼儿的好模仿、好户外活动、好奇、好合群、好成功、好称赞、好动、好游戏。

四、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幼儿行为的真正目的,理解幼儿自发的学习数学的良好动机

教师应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倾听孩子们的谈话,了解幼儿表面看似错误行为的真正目的,避免误解和伤害幼儿,保持他们永久的乐于探究身边数学现象的欲望。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五、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

六、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如:小班学数字“4”。我讲了《4的故事》:小白兔问妈妈:“妈妈,今天我们认什么字呢?”兔妈妈拿起一张写有“4”的卡片,说:“教你认‘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说:“妈妈,我会认4了。”兔妈妈说:“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张桌子。桌子问:“小白兔,到哪儿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数一数我的腿吧!”小白兔钻到桌下数起来:“1、2、3、4,你有4条腿,对,你是4的朋友。”讲到这里,我开始问:谁还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条腿,都是4的朋友。这样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一定能够自觉地、毫无负担地、积极地接受知识。这样,既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 篇22

生活中到处都有图形的物体存在,不管是用的、穿的、摆设的、还是吃的,都离不开几何形体。这样就使幼儿园的图形教育变得更丰富多彩,不再单调、枯燥、无味。更是教育幼儿数学生活应用的良好途径。

这周的数学活动是《复习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目的是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物体。让幼儿把枯燥的几何形体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在准备阶段,我让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家里或超市寻找这三种图形的物体或食品。结果家长们各显神通,有的拿来家里的盘子、时钟,项链盒、蚊香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蛋糕、饼干等等。可以看出家长带幼儿收集这些物体的时候,就已经对幼儿进行图形教育。后来,我就对这些物品进行整理,摆设,创设一个《娃娃图形》超市。让幼儿带着三种图形车票到《娃娃图形》超市进行参观(自己寻找、发现象这三种图形的各种物体)、找家(按架子的不同图形标志帮物体找到自己的家)、游戏(带着不同的图形玩找朋友的游戏)、分享食品(引导幼儿说出各种食品的形状并让幼儿品尝)。通过此次活动,可以让家长了解是如何进行数学生活化的,同时也让家长知道该怎样对幼儿进行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在这次活动之后,幼儿不仅对这三个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能在实际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加以应用。在一次吃点心的时候,豪豪很高兴地跑过来跟我说:“老师,这是圆形的蛋糕”。在玩玩具的时候,培培也找到正方形的塑料格子。在午休的时候,悦悦找到了圆形的藤球。还有家长说,幼儿进入超市看到各种形象的图形物体都会显得很兴奋,而且还大声说给家长听。还有添添小朋友还从家里拿来一个罐头,很高兴地跟老师说:“老师,这是圆形的”等等这一系列幼儿的发现,说明幼儿对图形的认识,并且能将图形应用到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或物品当中。

因此,幼儿的数学教育已不再是纯粹上的书面教育,它将是将书面的内容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教师、家长都是幼儿的直接受益者,所以,要让幼儿的数学不再枯燥无味。教师、家长应创设有数学教育的生活环境,让幼儿能轻松地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