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2024/07/23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精选1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篇1

转眼间三个月的实习生活就要结束了。这几个月,在教师们的精心培育和下,自身的努力。学习上工作上,我领悟到了。下面对这次实习的体会。

在我参加学习,四项原则,拥护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法规。以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习“八荣八耻”的内容来要求。

在工作中,我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护士职责,尊敬、团结同事、病人、不迟到、不旷工、踏实工作,努力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并理论学习有计划,有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工作期间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努力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我更遵守科室制度,按时参加护理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能看待问题,规范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医嘱无菌技术,“三查七对”操作。

从实习至今,我从放弃学习理论知识和知识,我要用理论知蚀实践工作才能更新。我抱着进取的求知信念,在专业知识的也努力自身的素质修养。了的社会实践能力,积累了的社会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深知: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每人都终身学习的观念。我培养了较强的学习能力,相信能够对新的工作和新的知识的学习和,从而较快的胜任新的工作。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篇2

二门诊的一周很快就过去了,这七天里,我对社区医院的环境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也让我有了一些思考。

大概是受小的时候家属区里的医务室的温馨环境的影响,我一直在心中保留着做一个社区医生的小愿望。因为我觉得社区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和患者的家庭形成良好的信任和情感基础,这在中国这一特定的环境下,非常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就医依从性。门诊的患者每天来来去去,其中有很多患者,不过是走马观花的看医生,并没有好的依从性,这一点对于中国广大的慢性病患者是非常不好的;还有一些患者对于医生有着强烈的不信任感,这与现在的医疗大环境不无关系,但也与医生因为自身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关。对于这两点问题,我一直认为,有责任感和医术高超的社区医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社区门诊的这些天,让我对这一点有了更多的信心,因为我在这里收获了很多知识和感动。

二门诊的老师们,学识都很渊博,很受患者尊重。这也是我很喜欢全科医生的一点,他们看上去都亲切而低调,但他们却是有着大医院专科医生不能小觑的广博的知识,看似信手拈来的功夫,却是患者就诊的第一道守护者。虽然看每个病人的时间还是有限,但是他们还是比专科医生多了一份热情和亲切,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也要多一些。尤其是很多患者已经在大医院就过医,他们在二门诊开药的同时,医生们也不错过任何宣教的机会,这一点,使我更加坚信,也许大医院的医生对于最新的知识有着更深入的了解,用药更有把握,但是社区医生在患者教育这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绝不亚于他们的。

很遗憾,给我安排入户的那天并没有入户,所以我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深入了解社区医生工作的机会。但是那天在儿童保健的智力筛查门诊,我还是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社区医生在患者的基础保健工作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在家属区里医务室里疫苗接种或是看病的温馨经历。可以想见,入户这种更加体贴周到的医疗行为,对于很多医疗观念比较淡薄的患者的母婴健康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二门诊有很多好处,我还是感受到了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总体上,二门诊还是北医三院的一部分,所以综合水平是很好的,这带来了很多除了一万五千人的社区居民以外的临近的社区患者。虽然很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十分方便,但是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每个诊室还是门庭若市,患者还是要等待,医生们也是很忙碌,每个病人获得的时间并没有比大医院多上多少,医生们与患者也并不是特别熟悉,对患者的宣教也不是特别有效,这一点让我觉得还是有点小遗憾的。但是这个也许是国内现在医疗条件不均衡下的必然产物,所有好的医院都是人山人海,二门诊也不除外。依托着三院的强大的支持,二门诊的医生们有了较好的再教育的条件,但是相对于大医院的专科医生,他们还是少了许多参加高水平研讨会和国际会议等高水平的学习机会。所以在治疗上,很可能会有一些与专科医生不同的治疗意见,这点不仅会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也不利于全科医生自己的成长。与此相应的,在这个化验检查对高精医疗检验仪器高度依赖的时代,社区医院与大医院也有一定差距,这个也是限制社区医院的诊疗范围的一个因素吧。

新的医疗改革正在进行,我这短短一周的实习感受使我相信,社区医院作为医改的重要环节,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获得越来越多的医疗资源,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篇3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工作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这门课见习的地点是到某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我们所到的社区是广州荔湾逢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内开展了临床医疗、临床康复、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社区诊断、家庭病床等服务项目。在医疗方面,中心在医学领域不断开创了自己的特色,满足辖区内病人的医疗需求。中心内设全科诊室、中医诊室,中西医治疗相结合,并将针灸、推拿、按摩、拔火罐、中药穴位注射等中医适宜技术普遍推广。该社区在早段时间还评为以中医为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该中心在医疗方面与其他中心大致相同,主要是针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治疗。设立了三个诊室,其中还包括发热诊室和肠道诊室。还有急诊室,不过是与治疗诊室是公用地方的。虽然这个设计不大符合规矩,但在广州这寸土尺金的地方是难免的。虽然急诊室与治疗室公用,但里面急诊的器具是齐全的。一旦有急症病人来到,急诊治疗还是能够正常运作的。总体上,中心的综合水平是很好的,这个社区区民六万多,在这里的门诊量也是很多的,特别是这里的中医治疗具有特色。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十分方便,但是患者大都集中在上午来看病,所以早上每个诊室还是门庭若市,患者还是要等待,医生们也是很忙碌,所以每个病人获得的时间就会减少了,对患者的宣教也不是特别有效。但是这个也许是国内现在医疗条件不均衡下的必然产物,所有好的医院都是人山人海。本中心设备精良,拥有200mAX光机、B超诊断仪、激光治疗仪、红外线乳腺诊断仪、电脑中频治疗仪、生化、电解质检验分析仪等一大批先进仪器和设备,为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有力的保障,但这是相对于其他社区来说。对于大医院来说只是一小部分的东西。却能够基本满足中心病人的要求。在这个化验检查对高精医疗检验仪器高度依赖的时代,社区医院与大医院也有一定差距,这个也是限制社区医院的诊疗范围的一个因素吧。

这里所有的药物清单都公示出来了,分别有国基和省基药物,社区只有这些药物。都是国家统一购置的。清单显示购入价和售价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社区里的医生是没有回购药物的,开的药也没有一点利润。医生的收入与医院的收入是分开的,就是收支两条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业务收入、医保预付资金、预防保健经费全部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范畴,实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的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将收入上缴专户,支出按计划和规定用途从专户中拨付的资金管理形式,使单位收入与个人分配利益脱钩,从机制上切断社区卫生服务的趋利因素。我们就有疑问了,既然医生固定有收入,而不与社区的收入挂钩,那么医生不就很容易成为驻米大虫? 其实不然,因为每一年都有人来到社区来考核,如果你一年内没有完成需要考核的工作量,就会相应的扣除工资。这样一种方式我觉得是不错的,不仅仅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也能使社区开展更多的健康宣教的活动,使老百姓认识到更多健康的知识。

中心除负责对地段辖区内易感人群,7岁以下儿童建卡“七苗”全程接种,1周岁内儿童“四苗”全程接种,以及新生儿访视、婴幼儿定期保健、高危新生儿追踪、体弱儿管理及营养咨询、儿童心理咨询和妇女保健、围产期保健外,还对辖区内居民进行基线调查,建立家庭、个人及社区健康档案,开展老年人保健指导,建立60岁以上老人、孤寡、残疾人登记册,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系统管理,建立保健卡,对慢性病实施微机管理和动态随访管理。中心还根据老年人的要求定期组织针对各个季节、各个时期的多发病进行知识讲座,宣传养生保健,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疗法、体质调养等有自我保健知识。还开展了一项新的项目----“健康小屋”,在健康小屋里,来到社区的人可以自行测自己的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指标。加强居民的自我管理,减少危险因素。我觉得安全小屋的应用发展还是要看居民的依从性。如果居民的依从性低,这个安全小屋就毫无用处了。所以要提高居民的自我管理意识。所以健康宣教一定要落到实处。

虽然社区医院发展的飞快,但是很多人还是无论什么病都是去大医院。社区医院在发达国家有上百年历史,在我国起步不过10年。成长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不足为奇,如何解决这种烦恼更不容忽视。让百姓信赖并自发选择社区医院,让社区医院更好地发挥在城市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就必须跨越限制社区医院发展的资金、设备、人才等门槛,使之真正做到便捷、有效。只有让社区医院茁壮地长大,社区卫生服务才能赢得人心,逐步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篇4

时间过的真快啊!转眼我即将结束儿科的实习,心里有很多的不舍。记得初来儿科的时候,护士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带领我们熟悉环境,介绍儿科疾病的预防。

儿科是我第一个科室,患儿因感冒引起的咳嗽有痰液咳不出,发热所引起的肺炎比较多见,所以要定时给患儿量体温,告知家长多给她喝水,拍背。

第一次跟带教老师老师进病房给孩子们输液,因为是第一次看着可爱的孩子们有点紧张,我就对孩子们微笑着说不要怕,不疼不疼,可是孩子哭着喊着说我要回家,打针就有点困难了,这时候必须叫家长帮忙抓住小孩的手,这样更好的扎针,也避免弄疼小孩。所以我就对孩子说不要哭,要乖,等会就好了。

记得有个56床的小女孩是她奶奶带着她,带教老师叫我给她输液,我对着小女孩微笑,心里头有点紧张好像被小女孩看出了,她问奶奶,奶奶这位姐姐是新来的吗?我不怕疼的,我给小女孩输液的过程中她没有哭特别的勇敢,我夸她特别乖。从那以后小女孩看见我都会说姐姐你来了啊,冲着我笑。

那种笑很温暖,给了我种力量,让我充满信心,在以后的`操作中要更加努力的去学,二周以后我已经适应了医嘱的工作,带教老师亦将许多相关知识传授给我,冲管,雾化吸入,换药水,拔针,学会了有效的与病人沟通,在这里,我要深深的感谢带教老师,以及所有曾给过我指教和帮助的老师。

看到孩子们一天天的康复,身体一天天的在成长。心里很是高兴,给我传递了孩子们的快乐。我相信当我们付出了收获是喜悦的,我们都应该感谢在校老师灌溉了我们这些重要的医学知识,看见患儿的笑容是自己最大的收获!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篇5

在社区医院的见习转眼已经过了一周多了,我们从一开始的对一级医院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不仅熟知社区医院的运转模式、主要职能,而且还能在其下属的社区卫生站点协同完成特定的课题调查,不能不说,这一周半的对我们来说是漫长的,也是飞逝的。

把我们的工作总结一下的话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在社区卫生站点的见习。

其实在我家的楼下就有这样的一个卫生站点,我也曾经因为配药而去过,但是我却从来不知道这个卫生站点的一般职能为何,总觉得这就是一个配药的地方。要不是那里还能挂盐水的话,其实在我心目中是更接近于药房的。而直到这次见习,我才真正了解了社区卫生中心作为我们国家整体医疗结构的一部分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到达临汾街道社区医院的第一天,带教的老师就向我们具体的介绍了不同分级的医院具体的功能划分。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第一次明白了原来像以前我们说的地段医院之类的一级医院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的基层医院,是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其主要功能是直接对人群提供一级预防,在社区管理多发病常见病现症病人并对疑难重症做好正确转诊,协助高层次医院搞好中间或院后服务,合理分流病人。而二级医院比如各区的中心医院则是跨几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地区性医院,是地区性医疗预防的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指导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接受一级转诊,对一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和科研。三级医院就是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了,是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专科(包括特殊专科)的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二级转诊,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人才;完成培养各种高级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和承担省以上科研项目的任务;参与和指导一、二级预防工作。简而言之,就是一级医院以预防宣传为主,二级医院以治疗为主,至于三级医院则是兼顾治疗与研究。

接着我们就在老师的安排下,个人分散下去了各个居民社区的卫生站点,深入的了解社区的医疗结构究竟是如何完成其相应功能的。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篇6

通过与以往在三级医院的就诊与见习经历的比较,我发现一级医院与三级医院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医患关系的不同。在三级医院就诊的时候,由于人数很多,而且大部分人的病情比较重活比较复杂,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每个走廊里会有很多病人在等待就诊,而且通常一等就要等很长时间。所以就造成了有很多人为了排队的时间少一点而在天不亮的时候就到医院排队挂号。但是真正到了看的时候,又由于医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么多的病人全部看完而造成了就诊过程的仓促,往往等等几小时,看看几分钟,病人们怨声载道,医生们也并不轻松。而通常我们所说的看病难、治病难的矛盾就体现在这里。但是一级的街道社区医院及其下属的社区卫生站点就截然不同。在卫生站点的时候,虽然每天的病人总数远没有三级医院的一个医生要看的多,而且也多集中在上午特定的时间段,有的时候也会出现较多的人排队等待的现象。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这里等待的病人没有大医院里那种焦躁的感觉,他们更多的是一种邻里街坊之间谈笑风生的悠闲之态。而且在看病的时候,也由于和医生比较熟,所以常常能够得到一些细节之处的关照,使看诊之时不再只有冰冷的求助与被求助关系,更多的是一种融洽的朋友关系。三级医院虽然也不是不愿意做,但是人数方面的限制决定了他们不会有这个时间,也就只好加快速度草草结束了。

同时社区卫生中心对于居民来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便利性。一些不方便的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他们通常都是一些常见的慢性病,需要维持治疗但是病情又不是很严重和复杂,这时候卫生站点就可以就近解决他们的医疗问题,同时又为二、三级医院的分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大致熟悉了一级医院的运转模式以后,我们接到了老师安排的调查高血压患者以及独居老人的任务。通过这个任务,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社区医院的运转方式及其在居民间的影响力。通常我们在医院做调查的时候是不太会有人拒绝我们的',那些我们自己都觉得繁琐的调查,那些病人们却能够耐心的一项项做完。后期我们以上门访问的调查方式为主。虽然上门访问的时候确实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态度很不耐烦,但是一旦我们讲明了情况,并且具体说明是社区卫生站的某某医生让我们上门的以后,他们通常都会很客气的回答我们的问题。虽然拒绝的也有,但态度上就没有那么粗暴了。由此可见,那些站点的老师们在是一名医生之前,首先是一名病人的朋友。更让我佩服的是,有好多站点的老师,她们都不用看病人的相关资料,只凭借记忆,就能对病人的病情状况、性格脾气甚至家庭状况都能一一道来,为我们的调查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是调查问卷本身。我们发现,高血压的那份问卷缺少多个正常状态的选项,而且对于面色观察的选项也太少,建议改成像舌脉象一样的开放式填写。还有独居老人的那份调查,虽然它是国际化量表有助于调查结果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但是我认为这样的一份量表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上面的很多问题最多只适合于老人自己看了填写,而并不适应于调查者直接开口问,尤其是在还有第三方或更多人在场的情况下。我认为这些问题中的相当一部分,不但现在我们国家的老人不能理解,而且它们的尺度也不是现在我国的老人们可以接受的。除了一些问题太直接回给采访人造成不礼貌的感觉之外,也有些问题过于开放,比如对于老人关于与异性接触的看法之类的问题,我不认为那些老人愿意回答。再比如有些像“您是否觉得自己对于别人是个负担”之类的问题,我们都不是很问得出口,基本上都是用别的一些问题来旁敲侧击,那么必然最后的结果会呈现相当的误差。总之,我认为,如果要调查我国独居老人的状况的话,最好那些量表还是要做一定程度修改。

回头看看,这短短一段时间的见习使我们对社区医院的体制及其运转方式有了更深更透的认识,对于医院的分级制度也有了进一步的体认。但这些都只是一些感性的认知,而真正的理性程度的理解,我想还有待于我们以后实践过程中的操作与锻炼。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篇7

在社区医院的见习转眼已经过了一周多了,我们从一开始的对一级医院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不仅熟知社区医院的运转模式、主要职能,而且还能在其下属的社区卫生站点协同完成特定的课题调查,不能不说,这一周半的对我们来说是漫长的,也是飞逝的。

把我们的工作总结一下的话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在社区卫生站点的见习。

其实在我家的楼下就有这样的一个卫生站点,我也曾经因为配药而去过,但是我却从来不知道这个卫生站点的一般职能为何,总觉得这就是一个配药的地方。要不是那里还能挂盐水的话,其实在我心目中是更接近于药房的。而直到这次见习,我才真正了解了社区卫生中心作为我们国家整体医疗结构的一部分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到达临汾街道社区医院的第一天,带教的老师就向我们具体的介绍了不同分级的医院具体的功能划分。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第一次明白了原来像以前我们说的地段医院之类的一级医院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的基层医院,是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其主要功能是直接对人群提供一级预防,在社区管理多发病常见病现症病人并对疑难重症做好正确转诊,协助高层次医院搞好中间或院后服务,合理分流病人。而二级医院比如各区的中心医院则是跨几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地区性医院,是地区性医疗预防的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指导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接受一级转诊,对一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和科研。三级医院就是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了,是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专科(包括特殊专科)的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二级转诊,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人才;完成培养各种高级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和承担省以上科研项目的任务;参与和指导一、二级预防工作。简而言之,就是一级医院以预防宣传为主,二级医院以治疗为主,至于三级医院则是兼顾治疗与研究。

接着我们就在老师的安排下,个人分散下去了各个居民社区的卫生站点,深入的了解社区的医疗结构究竟是如何完成其相应功能的。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篇8

时间过的真快啊!转眼我即将结束儿科的实习,心里有很多的不舍。记得初来儿科的时候,护士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带领我们熟悉环境,介绍儿科疾病的.预防。

儿科是我第一个科室,患儿因感冒引起的咳嗽有痰液咳不出,发热所引起的肺炎比较多见,所以要定时给患儿量体温,告知家长多给她喝水,拍背。

第一次跟带教老师老师进病房给孩子们输液,因为是第一次看着可爱的孩子们有点紧张,我就对孩子们微笑着说不要怕,不疼不疼,可是孩子哭着喊着说我要回家,打针就有点困难了,这时候必须叫家长帮忙抓住小孩的手,这样更好的扎针,也避免弄疼小孩。所以我就对孩子说不要哭,要乖,等会就好了。

记得有个56床的小女孩是她奶奶带着她,带教老师叫我给她输液,我对着小女孩微笑,心里头有点紧张好像被小女孩看出了,她问奶奶,奶奶这位姐姐是新来的吗?我不怕疼的,我给小女孩输液的过程中她没有哭特别的勇敢,我夸她特别乖。从那以后小女孩看见我都会说姐姐你来了啊,冲着我笑。

那种笑很温暖,给了我种力量,让我充满信心,在以后的操作中要更加努力的去学,二周以后我已经适应了医嘱的工作,带教老师亦将许多相关知识传授给我,冲管,雾化吸入,换药水,拔针,学会了有效的与病人沟通,在这里,我要深深的感谢带教老师,以及所有曾给过我指教和帮助的老师。

看到孩子们一天天的康复,身体一天天的在成长。心里很是高兴,给我传递了孩子们的快乐。我相信当我们付出了收获是喜悦的,我们都应该感谢在校老师灌溉了我们这些重要的医学知识,看见患儿的笑容是自己最大的收获!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篇9

通过与以往在三级医院的就诊与见习经历的比较,我发现一级医院与三级医院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医患关系的不同。在三级医院就诊的时候,由于人数很多,而且大部分人的病情比较重活比较复杂,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每个走廊里会有很多病人在等待就诊,而且通常一等就要等很长时间。所以就造成了有很多人为了排队的时间少一点而在天不亮的时候就到医院排队挂号。但是真正到了看的时候,又由于医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么多的病人全部看完而造成了就诊过程的仓促,往往等等几小时,看看几分钟,病人们怨声载道,医生们也并不轻松。而通常我们所说的看病难、治病难的矛盾就体现在这里。但是一级的街道社区医院及其下属的社区卫生站点就截然不同。

在卫生站点的时候,虽然每天的病人总数远没有三级医院的一个医生要看的多,而且也多集中在上午特定的时间段,有的时候也会出现较多的人排队等待的现象。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这里等待的病人没有大医院里那种焦躁的感觉,他们更多的是一种邻里街坊之间谈笑风生的悠闲之态。而且在看病的时候,也由于和医生比较熟,所以常常能够得到一些细节之处的关照,使看诊之时不再只有冰冷的求助与被求助关系,更多的是一种融洽的朋友关系。三级医院虽然也不是不愿意做,但是人数方面的限制决定了他们不会有这个时间,也就只好加快速度草草结束了。

同时社区卫生中心对于居民来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便利性。一些不方便的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他们通常都是一些常见的慢性病,需要维持治疗但是病情又不是很严重和复杂,这时候卫生站点就可以就近解决他们的医疗问题,同时又为二、三级医院的分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大致熟悉了一级医院的运转模式以后,我们接到了老师安排的调查高血压患者以及独居老人的任务。通过这个任务,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社区医院的运转方式及其在居民间的影响力。通常我们在医院做调查的时候是不太会有人拒绝我们的,那些我们自己都觉得繁琐的调查,那些病人们却能够耐心的一项项做完。

后期我们以上门访问的调查方式为主。虽然上门访问的时候确实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态度很不耐烦,但是一旦我们讲明了情况,并且具体说明是社区卫生站的某某医生让我们上门的以后,他们通常都会很客气的回答我们的问题。虽然拒绝的也有,但态度上就没有那么粗暴了。由此可见,那些站点的老师们在是一名医生之前,首先是一名病人的朋友。更让我佩服的是,有好多站点的老师,她们都不用看病人的相关资料,只凭借记忆,就能对病人的病情状况、性格脾气甚至家庭状况都能一一道来,为我们的调查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是调查问卷本身。我们发现,高血压的那份问卷缺少多个正常状态的选项,而且对于面色观察的选项也太少,建议改成像舌脉象一样的开放式填写。还有独居老人的`那份调查,虽然它是国际化量表有助于调查结果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但是我认为这样的一份量表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上面的很多问题最多只适合于老人自己看了填写,而并不适应于调查者直接开口问,尤其是在还有第三方或更多人在场的情况下。

我认为这些问题中的相当一部分,不但现在我们国家的老人不能理解,而且它们的尺度也不是现在我国的老人们可以接受的。除了一些问题太直接回给采访人造成不礼貌的感觉之外,也有些问题过于开放,比如对于老人关于与异性接触的看法之类的问题,我不认为那些老人愿意回答。再比如有些像“您是否觉得自己对于别人是个负担”之类的问题,我们都不是很问得出口,基本上都是用别的一些问题来旁敲侧击,那么必然最后的结果会呈现相当的误差。总之,我认为,如果要调查我国独居老人的状况的话,最好那些量表还是要做一定程度修改。

回头看看,这短短一段时间的见习使我们对社区医院的体制及其运转方式有了更深更透的认识,对于医院的分级制度也有了进一步的体认。但这些都只是一些感性的认知,而真正的理性程度的理解,我想还有待于我们以后实践过程中的操作与锻炼。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篇10

在社区医院的见习转眼已经过了一周多了,我们从一开始的对一级医院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不仅熟知社区医院的运转模式、主要职能,而且还能在其下属的社区卫生站点协同完成特定的课题调查,不能不说,这一周半的对我们来说是漫长的,也是飞逝的。

把我们的工作总结一下的话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在社区卫生站点的见习。

其实在我家的楼下就有这样的一个卫生站点,我也曾经因为配药而去过,但是我却从来不知道这个卫生站点的一般职能为何,总觉得这就是一个配药的地方。要不是那里还能挂盐水的话,其实在我心目中是更接近于药房的。而直到这次见习,我才真正了解了社区卫生中心作为我们国家整体医疗结构的一部分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到达临汾街道社区医院的第一天,带教的老师就向我们具体的介绍了不同分级的医院具体的功能划分。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第一次明白了原来像以前我们说的地段医院之类的一级医院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的基层医院,是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其主要功能是直接对人群提供一级预防,在社区管理多发病常见病现症病人并对疑难重症做好正确转诊,协助高层次医院搞好中间或院后服务,合理分流病人。而二级医院比如各区的中心医院则是跨几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地区性医院,是地区性医疗预防的技术中心。

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指导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接受一级转诊,对一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和科研。三级医院就是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了,是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专科(包括特殊专科)的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二级转诊,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人才;完成培养各种高级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和承担省以上科研项目的任务;参与和指导一、二级预防工作。简而言之,就是一级医院以预防宣传为主,二级医院以治疗为主,至于三级医院则是兼顾治疗与研究。

接着我们就在老师的安排下,个人分散下去了各个居民社区的卫生站点,深入的了解社区的医疗结构究竟是如何完成其相应功能的。通过与以往在三级医院的就诊与见习经历的比较,我发现一级医院与三级医院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医患关系的不同。

在三级医院就诊的时候,由于人数很多,而且大部分人的病情比较重活比较复杂,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每个走廊里会有很多病人在等待就诊,而且通常一等就要等很长时间。所以就造成了有很多人为了排队的时间少一点而在天不亮的时候就到医院排队挂号。但是真正到了看的时候,又由于医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么多的病人全部看完而造成了就诊过程的仓促,往往等等几小时,看看几分钟,病人们怨声载道,医生们也并不轻松。而通常我们所说的看病难、治病难的矛盾就体现在这里。

但是一级的街道社区医院及其下属的社区卫生站点就截然不同。在卫生站点的时候,虽然每天的病人总数远没有三级医院的一个医生要看的多,而且也多集中在上午特定的时间段,有的时候也会出现较多的人排队等待的现象。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这里等待的病人没有大医院里那种焦躁的感觉,他们更多的是一种邻里街坊之间谈笑风生的悠闲之态。而且在看病的时候,也由于和医生比较熟,所以常常能够得到一些细节之处的关照,使看诊之时不再只有冰冷的求助与被求助关系,更多的是一种融洽的`朋友关系。

三级医院虽然也不是不愿意做,但是人数方面的限制决定了他们不会有这个时间,也就只好加快速度草草结束了。

同时社区卫生中心对于居民来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便利性。一些不方便的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他们通常都是一些常见的慢性病,需要维持治疗但是病情又不是很严重和复杂,这时候卫生站点就可以就近解决他们的医疗问题,同时又为二、三级医院的分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大致熟悉了一级医院的运转模式以后,我们接到了老师安排的调查高血压患者以及独居老人的任务。通过这个任务,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社区医院的运转方式及其在居民间的影响力。通常我们在医院做调查的时候是不太会有人拒绝我们的,那些我们自己都觉得繁琐的调查,那些病人们却能够耐心的一项项做完。后期我们以上门访问的调查方式为主。虽然上门访问的时候确实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态度很不耐烦,但是一旦我们讲明了情况,并且具体说明是社区卫生站的某某医生让我们上门的以后,他们通常都会很客气的回答我们的问题。

虽然拒绝的也有,但态度上就没有那么粗暴了。由此可见,那些站点的老师们在是一名医生之前,首先是一名病人的朋友。更让我佩服的是,有好多站点的老师,她们都不用看病人的相关资料,只凭借记忆,就能对病人的病情状况、性格脾气甚至家庭状况都能一一道来,为我们的调查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是调查问卷本身。我们发现,高血压的那份问卷缺少多个正常状态的选项,而且对于面色观察的选项也太少,建议改成像舌脉象一样的开放式填写。还有独居老人的那份调查,虽然它是国际化量表有助于调查结果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但是我认为这样的一份量表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上面的很多问题最多只适合于老人自己看了填写,而并不适应于调查者直接开口问,尤其是在还有第三方或更多人在场的情况下。

我认为这些问题中的相当一部分,不但现在我们国家的老人不能理解,而且它们的尺度也不是现在我国的老人们可以接受的。除了一些问题太直接回给采访人造成不礼貌的感觉之外,也有些问题过于开放,比如对于老人关于与异性接触的看法之类的问题,我不认为那些老人愿意回答。再比如有些像“您是否觉得自己对于别人是个负担”之类的问题,我们都不是很问得出口,基本上都是用别的一些问题来旁敲侧击,那么必然最后的结果会呈现相当的误差。总之,我认为,如果要调查我国独居老人的状况的话,最好那些量表还是要做一定程度修改。

回头看看,这短短一段时间的见习使我们对社区医院的体制及其运转方式有了更深更透的认识,对于医院的分级制度也有了进一步的体认。但这些都只是一些感性的认知,而真正的理性程度的理解,我想还有待于我们以后实践过程中的操作与锻炼。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篇11

二门诊的一周很快就过去了,这七天里,我对社区医院的环境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也让我有了一些思考。大概是受小的时候家属区里的医务室的温馨环境的影响,我一直在心中保留着做一个社区医生的小愿望。因为我觉得社区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和患者的家庭形成良好的信任和情感基础,这在中国这一特定的环境下,非常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就医依从性。

门诊的患者每天来来去去,其中有很多患者,不过是走马观花的看医生,并没有好的依从性,这一点对于中国广大的慢性病患者是非常不好的;还有一些患者对于医生有着强烈的不信任感,这与现在的医疗大环境不无关系,但也与医生因为自身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关。对于这两点问题,我一直认为,有责任感和医术高超的社区医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社区门诊的这些天,让我对这一点有了更多的信心,因为我在这里收获了很多知识和感动。

二门诊的老师们,学识都很渊博,很受患者尊重。这也是我很喜欢全科医生的一点,他们看上去都亲切而低调,但他们却是有着大医院专科医生不能小觑的广博的知识,看似信手拈来的功夫,却是患者就诊的'第一道守护者。虽然看每个病人的时间还是有限,但是他们还是比专科医生多了一份热情和亲切,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也要多一些。

尤其是很多患者已经在大医院就过医,他们在二门诊开药的同时,医生们也不错过任何宣教的机会,这一点,使我更加坚信,也许大医院的医生对于最新的知识有着更深入的了解,用药更有把握,但是社区医生在患者教育这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绝不亚于他们的社区医院。很遗憾,给我安排入户的那天并没有入户,所以我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深入了解社区医生工作的机会。

但是那天在儿童保健的智力筛查门诊,我还是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社区医生在患者的基础保健工作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在家属区里医务室里疫苗接种或是看病的温馨经历。可以想见,入户这种更加体贴周到的医疗行为,对于很多医疗观念比较淡薄的患者的母婴健康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二门诊有很多好处,我还是感受到了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总体上,二门诊还是北医三院的一部分,所以综合水平是很好的,这带来了很多除了一万五千人的社区居民以外的临近的社区患者

虽然很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十分方便,但是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每个诊室还是门庭若市,患者还是要等待,医生们也是很忙碌,每个病人获得的时间并没有比大医院多上多少,医生们与患者也并不是特别熟悉,对患者的宣教也不是特别有效,这一点让我觉得还是有点小遗憾。但是这个也许是国内现在医疗条件不均衡下的必然产物,所有好的医院都是人山人海,二门诊也不除外。

依托着三院的强大的支持,二门诊的医生们有了较好的再教育的条件,但是相对于大医院的专科医生,他们还是少了许多参加高水平研讨会和国际会议等高水平的学习机会。所以在治疗上,很可能会有一些与专科医生不同的治疗意见,这点不仅会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也不利于全科医生自己的成长。

与此相应的,在这个化验检查对高精医疗检验仪器高度依赖的时代,社区医院与大医院也有一定差距,这个也是限制社区医院的诊疗范围的一个因素吧。新的医疗改革正在进行,我这短短一周的实习感受使我相信,社区医院作为医改的重要环节,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获得越来越多的医疗资源,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篇12

在儿科实习的日子里,每天都是既热闹又很闲。这一切都源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只要一走进儿科的病房,少不了听见“哇哇”的哭声和嘻哈的.笑声。还记得儿科老师在课堂上说过的一句话,儿科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科室。因为儿童本身都疾病较敏感,一旦有任何不适,就会表现出来护士儿科实习心得。儿科疾病本来就急,病程短,治愈的效果好。

儿科的病种较单一,小儿肺炎和小儿腹泻是在科室比较常见的疾病。它主要的用药是消炎,抗病毒,保肝,营养心肌,保护胃粘膜之类。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小儿用药,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不同年纪的儿童对药物反应也不同;因此,小儿用药必须慎重、准确。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更加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凡事多想想,多看!

在儿科最困难的一件事莫过于静脉穿刺。也许在其他科室,我们实习生静脉穿刺的操作能力强,但是在儿科也只能在旁边看看。由于现在一家一个孩,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公主或者小少爷,父母都舍不得让实习生来练手。另一点是,小儿的手背静脉较深,只能选择头皮静脉。在穿刺过程中,小儿不停地动,这又增加穿刺的难度。在儿科,家长们评论护士能力强否都在于是否一针见血。这就要求我们护生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在静脉穿刺上不断精益求精,同时掌握与小儿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儿科实习的日子里,看着老师们细心地照顾每一个孩子,内心觉得暖暖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也会觉得累,但是看见小儿的一笑,瞬间身上也轻松了不少,我想这就是儿科的魅力。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篇13

在社区医院的见习转眼已经过了一周多了,我们从一开始的对一级医院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不仅熟知社区医院的运转模式、主要职能,而且还能在其下属的社区卫生站点协同完成特定的课题调查,不能不说,这一周半的对我们来说是漫长的,也是飞逝的。

把我们的一下的话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在社区卫生站点的见习。

其实在我家的楼下就有这样的一个卫生站点,我也曾经因为配药而去过,但是我却从来不知道这个卫生站点的一般职能为何,总觉得这就是一个配药的地方。要不是那里还能挂盐水的话,其实在我心目中是更接近于药房的。而直到这次见习,我才真正了解了社区卫生中心作为我们国家整体医疗结构的一部分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到达临汾街道社区医院的第一天,带教的老师就向我们具体的介绍了不同分级的医院具体的功能划分。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第一次明白了原来像以前我们说的地段医院之类的一级医院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的基层医院,是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其主要功能是直接对人群提供一级预防,在社区管理多发病常见病现症病人并对疑难重症做好正确转诊,协助高层次医院搞好中间或院后服务,合理分流病人。而二级医院比如各区的中心医院则是跨几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地区性医院,是地区性医疗预防的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指导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接受一级转诊,对一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和科研。三级医院就是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了,是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专科(包括特殊专科)的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二级转诊,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人才;完成培养各种高级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和承担省以上科研项目的任务;参与和指导一、二级预防工作。简而言之,就是一级医院以预防宣传为主,二级医院以治疗为主,至于三级医院则是兼顾治疗与研究。

接着我们就在老师的安排下,个人分散下去了各个居民社区的卫生站点,深入的了解社区的医疗结构究竟是如何完成其相应功能的。

通过与以往在三级医院的就诊与见习经历的比较,我发现一级医院与三级医院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医患关系的不同。在三级医院就诊的时候,由于人数很多,而且大部分人的病情比较重活比较复杂,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每个走廊里会有很多病人在等待就诊,而且通常一等就要等很长时间。所以就造成了有很多人为了排队的时间少一点而在天不亮的时候就到医院排队挂号。但是真正到了看的时候,又由于医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么多的病人全部看完而造成了就诊过程的仓促,往往等等几小时,看看几分钟,病人们怨声载道,医生们也并不轻松。而通常我们所说的看病难、治病难的矛盾就体现在这里。但是一级的街道社区医院及其下属的社区卫生站点就截然不同。在卫生站点的时候,虽然每天的病人总数远没有三级医院的一个医生要看的多,而且也多集中在上午特定的时间段,有的时候也会出现较多的人排队等待的现象。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这里等待的病人没有大医院里那种焦躁的感觉,他们更多的是一种邻里街坊之间谈笑风生的悠闲之态。而且在看病的时候,也由于和医生比较熟,所以常常能够得到一些细节之处的关照,使看诊之时不再只有冰冷的求助与被求助关系,更多的是一种融洽的朋友关系。三级医院虽然也不是不愿意做,但是人数方面的限制决定了他们不会有这个时间,也就只好加快速度草草结束了。

同时社区卫生中心对于居民来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便利性。一些不方便的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他们通常都是一些常见的慢性病,需要维持治疗但是病情又不是很严重和复杂,这时候卫生站点就可以就近解决他们的医疗问题,同时又为二、三级医院的分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大致熟悉了一级医院的运转模式以后,我们接到了老师安排的调查高血压患者以及独居老人的任务。通过这个任务,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社区医院的运转方式及其在居民间的影响力。通常我们在医院做调查的时候是不太会有人拒绝我们的,那些我们自己都觉得繁琐的调查,那些病人们却能够耐心的一项项做完。后期我们以上门访问的调查方式为主。虽然上门访问的时候确实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态度很不耐烦,但是一旦我们讲明了情况,并且具体说明是社区卫生站的某某医生让我们上门的以后,他们通常都会很客气的回答我们的问题。虽然拒绝的也有,但态度上就没有那么粗暴了。由此可见,那些站点的老师们在是一名医生之前,首先是一名病人的朋友。更让我佩服的是,有好多站点的老师,她们都不用看病人的相关资料,只凭借记忆,就能对病人的病情状况、性格脾气甚至家庭状况都能一一道来,为我们的调查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是调查问卷本身。我们发现,高血压的那份问卷缺少多个正常状态的选项,而且对于面色观察的选项也太少,建议改成像舌脉象一样的开放式填写。还有独居老人的那份调查,虽然它是国际化量表有助于调查结果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但是我认为这样的一份量表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上面的很多问题最多只适合于老人自己看了填写,而并不适应于调查者直接开口问,尤其是在还有第三方或更多人在场的情况下。我认为这些问题中的相当一部分,不但现在我们国家的老人不能理解,而且它们的尺度也不是现在我国的老人们可以接受的。除了一些问题太直接回给采访人造成不礼貌的感觉之外,也有些问题过于开放,比如对于老人关于与异性接触的看法之类的问题,我不认为那些老人愿意回答。再比如有些像您是否觉得自己对于别人是个负担之类的问题,我们都不是很问得出口,基本上都是用别的一些问题来旁敲侧击,那么必然最后的结果会呈现相当的误差。总之,我认为,如果要调查我国独居老人的状况的话,最好那些量表还是要做一定程度修改。

回头看看,这短短一段时间的见习使我们对社区医院的体制及其运转方式有了更深更透的认识,对于医院的分级制度也有了进一步的体认。但这些都只是一些感性的认知,而真正的理性程度的理解,我想还有待于我们以后实践过程中的操作与锻炼。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篇14

我是一位学临床的医学生。根据我们的实习大纲,最近正好被安排到社区医院的防保科实习预防医学。实习之后感觉我们的社区卫生问题实在太多太多。我在自己的blog上写过一篇相关的文章,但似乎少人问津,现又补充了一些内容,贴于此处,与大家交流。

目前上海的基层预防工作和流行病学的数据采集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其他地区具体的操作方式不详。就拿上海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我们熟知的地段医院,是构成三级医疗体系的第一环,其主要职能是为所在社区的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对疾病进行一二级预防,同时承担着部分重大疾病的疗养、康复工作,在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负责对该地区的疾病发生情况进行监测。一个很不错的想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很多问题。

一、服务对象覆盖率低。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疾病监控的对象同样是社区居民,疾病的监控应该是在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完成的。但究竟有多少社区居民接受了相关的卫生服务?以下这些问题就出现了:

1、在可以选择更好医疗服务的情况下,社区居民是否愿意接受社区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

2、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是否适应社区居民的需要;

3、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质量是否能得到保证;

4、是否能保证大部分的社区居民均能在社区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

5、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收费是否合理;

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左右了社区居民的选择。由于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工作时间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时间相同,所以大部分在职职工及其子女,小病不上医院,大病则上大医院就医,不会选择地段医院的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诊疗手段单一,也成为了人们不选择社区医院的原因之一。按我们带教的话说来地段医院就医的人开药的比看病的`多。最近一段时间,不少社区卫生服中心推出了类似于家庭病房的家床服务,虽有些类似于国外的家庭保健医生,但实际差距却很大。同时由于疾病涉及个人隐私,多数人对于类似的上门服务不甚信任,同样造成了一定服务困难。由于服务对象与监控对象是一致的,也直接导致了疾病监控覆盖率的下降。

二、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应用。

由于服务对象覆盖率低,而疾病监控需要全覆盖,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工作量的增大。很多工作靠社区卫生人员上门完成,即便这样依然不能达到有效的覆盖率,加上流动人口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疾病监控(尤其是传染病)的困难。同时由于一级医院覆盖率的下降,上级医院的工作量随之明显增大,造成了人手相对短缺的有趣场面,大医院急诊的繁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医院的工作效率,在治疗重病和疑难杂症的同时还要忙于应付社区常见疾病。在社区医院资源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下,又造成了大医院医疗资源的浪费。曾几何时,和一位英国医生聊起了英国的全民医疗体系。她说,在英国,要进入大医院就医,必须由社区医生的转诊,否则医药费一律自付,这就大大提高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相关从业人员不足,学历层次不高。

从各大医学院的就业趋向来看,更多的医学生倾向于去二级或三级医院就业,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少之又少。其实这一点是容易理解的,培养一个医学生需要至少五年的时间,多则七年、八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自身的发展都是需要考虑的。一个硕士或博士去地段医院当医生是很多医学生和家长所不能接受的,而培养全科医生又是现在国家培养医学生的一个方向,任重而道远。其实在国外,医生兼职的情况也并非鲜见,我上次碰到的那位英国医生,既做家庭医生,又为当地的一家大医院做心彩超。同时医院的联合也是加强各级医院联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可以将若干一二三级医院整合起来,促进医生交流,共负盈亏,情况可能会更好一些。(补充:在后来实习的几天里越来越发现社区医院的工作效率实在是低得可怕,重复劳动率高得惊人。换句话说就是整天都在忙,但不知道在忙些啥。真正随访病人的时间少,用在输入、核对数据的时间多。社区医院的大部分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直接导致了工作方法落后。)

四、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亟待加强。

在大医院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小病不医成大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现代人常见病较以前也有明显上升。但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些问题了呢?在社区服务时,我们为病人量血压,发现高血压不在少数,有些居民的血压高达180/110mmHg,自己却浑然不知,他们中不少是中年人和烟民。今天老师的课上说到一些病人到地段医院配药,但不听医生医嘱,比如患了糖尿病仍然不控制饮食,结果吃了药血糖还是一塌糊涂。小病不治成大病,心脑血管意外一旦发生,不但害苦了自己,社会还要承担很大的经济负担。同时还有一些人会以涉及隐私为由拒绝调查,甚至给予调查者假资料,给流行病学调查造成很大的麻烦。

五、疾控传报网络不完善。

该不完善指的不是传报制度,而是电脑网络。有一些疾病,如精神病,已经可以做到全市网络一体化,在任何市级或区级精神病医院,只要发现精神病人就能直接传到网上,相关社区医院即刻派人进行随访。但有很多疾病的随访传报都是人工制表、打印,没有相关的网络,人力花费极大,尤其是患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其实如果可以建立一个全市统一的数据库,将相关数据定期输入,就可以减少很多了劳动力。甚至于可以将一部分数据记录在社保卡或者身份证上,只要卡一刷,数据自动传报不就可以快很多。(仅是一种设想,不知道有没有可行性。)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篇15

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做一个好医生,一定要有良好的医德,对病人和疾病负责,这是每个临床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临床学习中,要学会做精明的医生,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医疗纠纷,大胆谨慎,耐心向患者家属说明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改善医患关系,更好地促进医患与家属的沟通。医患关系很重要。只有相互理解和合作,才能有利于疾病的.转归。他们应该“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去体验。疾病的艰难,病人的焦虑,医生的尽力,都需要良好的沟通。我们的医生应该把病人和疾病放在第一位,以治病为目的,以减轻病人痛苦为原则,认真耐心地治疗每一个病人和每一种疾病。

在医院实习期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病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我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所有操作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骨科、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儿科等科室,我认真做好各项工作,遵守无菌原则,执行检查制度,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这应该算是第四个收获吧。虽然不能说很伟大,但也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收获。

时间过得真快,日月如梭,一年过去了。理论学习后刚开始临床,临床经验需要很大程度的积累,临床技能需要很大程度的加强。在这段学习期间,我也开始收获临床的点点滴滴。这是我第一次临床实习,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对自己缺点的总结,对自己学医的体验,对自己学医方式的反思,也包含了对医疗事业的一些期待。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篇16

二门诊的一周很快就过去了,这七天里,我对社区医院的环境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也让我有了一些思考。大概是受小的时候家属区里的医务室的温馨环境的影响,我一直在心中保留着做一个社区医生的小愿望。因为我觉得社区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和患者的家庭形成良好的信任和情感基础,这在中国这一特定的环境下,非常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就医依从性。

门诊的患者每天来来去去,其中有很多患者,不过是走马观花的看医生,并没有好的依从性,这一点对于中国广大的慢性病患者是非常不好的;还有一些患者对于医生有着强烈的不信任感,这与现在的医疗大环境不无关系,但也与医生因为自身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关。对于这两点问题,我一直认为,有责任感和医术高超的社区医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社区门诊的这些天,让我对这一点有了更多的信心,因为我在这里收获了很多知识和感动。

二门诊的老师们,学识都很渊博,很受患者尊重。这也是我很喜欢全科医生的一点,他们看上去都亲切而低调,但他们却是有着大医院专科医生不能小觑的广博的知识,看似信手拈来的功夫,却是患者就诊的第一道守护者。虽然看每个病人的时间还是有限,但是他们还是比专科医生多了一份热情和亲切,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也要多一些。

尤其是很多患者已经在大医院就过医,他们在二门诊开药的同时,医生们也不错过任何宣教的.机会,这一点,使我更加坚信,也许大医院的医生对于最新的知识有着更深入的了解,用药更有把握,但是社区医生在患者教育这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绝不亚于他们的社区医院。很遗憾,给我安排入户的那天并没有入户,所以我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深入了解社区医生工作的机会。

但是那天在儿童保健的智力筛查门诊,我还是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社区医生在患者的基础保健工作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在家属区里医务室里疫苗接种或是看病的温馨经历。可以想见,入户这种更加体贴周到的医疗行为,对于很多医疗观念比较淡薄的患者的母婴健康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二门诊有很多好处,我还是感受到了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总体上,二门诊还是北医三院的一部分,所以综合水平是很好的,这带来了很多除了一万五千人的社区居民以外的临近的社区患者

虽然很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十分方便,但是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每个诊室还是门庭若市,患者还是要等待,医生们也是很忙碌,每个病人获得的时间并没有比大医院多上多少,医生们与患者也并不是特别熟悉,对患者的宣教也不是特别有效,这一点让我觉得还是有点小遗憾。但是这个也许是国内现在医疗条件不均衡下的必然产物,所有好的医院都是人山人海,二门诊也不除外。

依托着三院的强大的支持,二门诊的医生们有了较好的再教育的条件,但是相对于大医院的专科医生,他们还是少了许多参加高水平研讨会和国际会议等高水平的学习机会。所以在治疗上,很可能会有一些与专科医生不同的治疗意见,这点不仅会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也不利于全科医生自己的成长。与此相应的,在这个化验检查对高精医疗检验仪器高度依赖的时代,社区医院与大医院也有一定差距,这个也是限制社区医院的诊疗范围的一个因素吧。新的医疗改革正在进行,我这短短一周的实习感受使我相信,社区医院作为医改的重要环节,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获得越来越多的医疗资源,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篇17

在儿科实习的日子里,每天都是既热闹又很闲。这一切都源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只要一走进儿科的病房,少不了听见“哇哇”的哭声和嘻哈的笑声。还记得儿科老师在课堂上说过的一句话,儿科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科室。因为儿童本身都疾病较敏感,一旦有任何不适,就会表现出来护士儿科实习心得。儿科疾病本来就急,病程短,治愈的`效果好。

儿科的病种较单一,小儿肺炎和小儿腹泻是在科室比较常见的疾病。它主要的用药是消炎,抗病毒,保肝,营养心肌,保护胃粘膜之类。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小儿用药,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不同年纪的儿童对药物反应也不同;因此,小儿用药必须慎重、准确。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更加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凡事多想想,多看!

在儿科最困难的一件事莫过于静脉穿刺。也许在其他科室,我们实习生静脉穿刺的操作能力强,但是在儿科也只能在旁边看看。由于现在一家一个孩,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公主或者小少爷,父母都舍不得让实习生来练手。另一点是,小儿的手背静脉较深,只能选择头皮静脉。在穿刺过程中,小儿不停地动,这又增加穿刺的难度。在儿科,家长们评论护士能力强否都在于是否一针见血。这就要求我们护生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在静脉穿刺上不断精益求精,同时掌握与小儿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儿科实习的日子里,看着老师们细心地照顾每一个孩子,内心觉得暖暖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也会觉得累,但是看见小儿的一笑,瞬间身上也轻松了不少,我想这就是儿科的魅力。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篇18

在脑外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脑外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师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