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为学与为人读后感

2024/07/23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为学与为人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为学与为人读后感 篇1

我很荣幸读到彭端淑的作品《为学》。故事里讲了富僧对贫僧的嘲笑,我们大家只会对他批评,然而大家都忽视了他的惭色。当贫僧从南海回来对富僧说到过南海的事,他有惭色,这说明了他有悔改之意,这是该赞扬的。

《为学》,我一看便像磁铁似的深深地吸引了我,看了后,我深受教育。愧为立志之始,志为行动之先。因未实现理想,于惭愧之际立志奋发,而获得成功者,大有人在。

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无论当代还是现代,都举不胜举。让我们谈谈当代吧!

当代保尔,张海迪,她躺在病床上,别的病人拿了瓶药递到她眼前,问她瓶纸上的英文讲什么,可她摇了摇头,觉得很惭愧。从此,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激发了她的自信心,使她更努力学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海迪学会了多种外国语言。

每个人以及每个人做的每件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缺陷或失败的。有些人失败了一两次,就失去了自信心,就垂头丧气。“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对一些有自信的人来说,这样的一两次失败,是他们对成功的补充,给他们多了一次成功的经验,这样的失败,使人们对希望和挫折多了一份自信。失败了,有惭愧之意是可贵的,这样使思索、奋斗努力的力量包围着全身,激发信心,变压力为动力,继续前进,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

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年们,做错了事,可贵的是爬起来,有悔改之意,重新改正错误;可怕的是不会改,不肯改,越陷越深,甚至跌进万丈深渊!

我们有错就改,难道不能做到吗?我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让我们用科学技术建设新中国吧!

知错而愧,以愧促行,能如此,何事不成焉?

学了《为学》,真是发人深思,使我受益匪浅!

为学与为人读后感 篇2

冯院长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从儿童本身的角度去看待学习,教师要不时回到儿童时代,用那时的心与理来“度”孩子的内心感受、学习体验,不能以为自己懂的东西学生也该懂。做到回归“童我”,以己“度”人。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有反问或检讨过自我,甚至成为许多人共同的追求:追求在最短时间里给学生最多知识,追求最高正确率,追求课堂零缺陷、零遗憾、零阻碍……

此刻,头脑中浮现出那则著名的寓言:好心人不忍心看着毛毛虫在蛹中苦苦挣扎,帮它破茧而出,结果这只早出的蝴蝶永远失去了飞翔的力量。想来不禁一身冷汗,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是否也在急功近利地摧残着学生们的未来?平日里那些所谓立竿见影、行云流水的课堂,是否也在背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需做真人的初衷呢?

如今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如此,有时一堂课中的教师讲得口若悬河,会被认为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学生口若悬河,往往又被认为忽略老师的引导作用,浮躁而缺乏深度。因此,每一堂课后,教者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静心思索,课的遗憾有没有“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以部分学生的学代替全体学生的学,以“机显”代替“人思”,以结果代替过程,以告诉代替体验,以示范代替试错”的原因呢?于是,学生缺席了,真学离场了。

甘地曾经说过:“要想改变别人,先从改变自己开始”。为真学而教,说难也易,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学会尊重儿童的学习愿望,将其引领到核心价值、核心素养的方向;尊重儿童的学习能力,科学地干预和指导;尊重儿童的学习个性和学习差异。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调动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他们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冯老师带领我们回到教育原点,回到儿童,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和辨析多与少、好与坏、快与慢、流畅与阻碍、圆满与缺憾。让我们静心追忆,与童年对话,找寻真学的影子。

为学与为人读后感 篇3

这是一篇梁先生于20XX年12月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梁先生首先发问问什么要上学,他得回答是:为的是学做人。实际上,不光是那个时代需要这样的回答,我们这个时代,时隔86年多,也仍然需要这样的回答。因为,有太多的学生迷失在智识教育中。其结果就是迷失自我,沦落人生。

在这个中产阶级不断崛起的时代,人们经历了几次工业革命,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是,安逸使人累。在旧社会尚且有无数大学生思考探索救国之道,而如今,大学校园里满是刁着奶嘴的洋娃娃们,忙着谈恋爱、办社团、享受大学校园美好生活的莘莘学子们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讨论,甚至没有时间上课,于是衣服袜子集了一大摞,带回家去洗。

梁先生强调教育分为智育、情育和意育三方面,智育教人不惑,情育教人不忧,意育教人不惧。然而,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们削尖了脑袋要进名牌大学而不思考自己为什么要进大学。带着入名门,耀祖宗的想法踏进大学的人往往会被各种诱惑迷倒,无从选择。在徘徊和随波逐流中度过的大学生活将会是遗憾而浪费青春的'。都说大学就是个社会。这个社会给人陷阱,给人选择的权利,你可以选择任何一条路,没有人会管你。

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大学生活。唯有两个时间段是值得回味的。一段是我大二下学期刚刚从暗恋师兄中解脱出来,每天早起去花园背英语,之后整天整天的泡在图书馆里,除了上课。我的成果就是记了一厚本的读书思考笔记。之后和一挚友交流,获益匪浅。再之后开始初恋,开始迷失。另一段则是我大四分手后潜心考研的经历。

这一段是我认为自己战胜痛苦,训练意志的过程。回想起来,只有这两段让我觉得自己有所获。之间的日子大部分被迷茫充斥着。看看身边的同学,也大都如此。名牌大学的学生也不过如此。为什么上大学?为上大学有的背着一身债,有的让父母背着一身债,即使没债也是一大笔开支。在这个缺少大师的时代,我们的思想也禁锢了。大学的自由仿佛成了我们的债,不知所措,不堪重负。善恶变得不那么重要,正义或者真理也是另一个世界的理想。大学生仿佛已经变成一个丑态百出的群体,享乐是紧要的。偶像辈出的年代,这个群体却缺少思想领袖。

为学与为人读后感 篇4

“为人不易,为学实难”。不久前,我读了一篇名为《为学与为人》的课文。对于这篇课文,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而且,在看的过程中,我一边看一边思考着人生的感悟,从而联想到了生活还有学习的方方面面。

对于我来说,读《为学与为人》有感这篇课文给了我很多的思考与启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特别是在这个21世纪的今天,学习变得很重要。我们要生存就必须学习。学习与做人都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够失去两者中的任何一方面。但是,我们要学习首先就必须先学会做人,做人是关健,更是前提条件。

然而,“为人不易”。特别是对我们这帮年轻人来说,为人更加不易。现在的我们正处在血气方刚、生命健旺的青壮年时期,对于人生的阅历尚浅。所以,当一个人发挥其英雄气得时候,觉得天下的事情没有什么困难,做人更是没有什么困难,认为我可以随意挥洒,到处都会迎刃而解。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要先学会做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生活扮演不同的角色。然而,生活是最现实的。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要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去做人。做人,我们首先要心怀感恩,勇敢面对内心的责任感,真真切切地感受生活的存在,真实地去生活,承担一切,做一个真正的、真实的自己。

正如课文提到的孔夫子,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充分地去感受生活的存在,真实的地去生活,去做一个现实的人,去面对内心真实的责任感。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所以,他不断地去学习,去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去不会感到厌倦。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更应该学会做一个像孔夫子一样的人,面对内心的责任感,真实地去生活,脚踏实地,做一个真实的人。同时,我们学会了做人还要学会学习。但是,“为学实难”,我们学习不要光会去学而不会去思考,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什么都学一点。学识广泛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学习要学会充分地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优点与缺点,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全面综合分析自身的特点,然后再给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重点学习适合自己的东西。这样,我们就会学有所成,真正的把自己生命的核心地方展露出来。

正如文中提到的,鲁迅当年是一个学医的,后来他醒悟到,学医不是自己生命的核心。所以,他便走上了弃医从文这么一条人生之路。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他通过不断地努力,用手中不起眼的笔唤醒了麻木的国人,挽救国人于水深火热之中。最终,他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总之,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脚踏实地,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拼搏,力争在为人上做一个真人,在为学上把自己生命的核心地方展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