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2024/07/22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学习”一词,在本次培训学习中出现频率比较多的一个词。不管是从专家的讲座中,小组讨论中,还是研讨交流中频频提到。给我的感触很大。

常言道:“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因此学习对于教研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陆云老师在“注重专业素养、文化底蕴”中要求教研员加强读书、积极反思,“为了理念而读书”。李家栋老师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研员,就要“加强修养,重视学习”。邓文珍老师也要求我们教研员“能吃苦耐劳,潜下心来看书、学习”。

邢益宝老师认为教研员不但要读书,并且读的书量要大,只有书读多了量变了才能导致质变,质不变,是因为因为量不够大。

是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发生着重大的改变。由原来的工业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的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在不断的创新,老化加速。据调查显示,一个人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了。而每个人都遭受着知识半衰期的困扰,据了解一个工程师知识的半衰期是5年,一般技术人员的知识半衰期也只有7年。也就是说,如果不继续学习,那么5年后这个工程师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一般技术人员7年后也将面临这样的命运。所以学习要实行社会化、终身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与时代同步,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搞教研亦如此。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仔细算来,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已有22年;算上求学时光,自己有36年的学校生涯。可以说亲身见证了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全过程。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特别注重双基训练,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小学低学段,每年级有厚厚的一本《每日一题》《每日一句》;后来,有一段时间,还推行过“标准化测试”,各科试题,全部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答案绝对客观统一。结果呢?记忆力较强的学生往往会脱颖而出,对知识记得特别牢固,却不会灵活运用,更别提掌握学科技能了。比如我,九九乘法表背的滚瓜烂熟,可母亲问我一包火柴5毛钱,买一包半要多少钱?我算了三天,都没算明白。集市上的菜贩子,一斤白菜3毛7,买12斤半白菜要多少钱张口就来。母亲嘲笑我念书白花钱。后来上了初中,接触了物理化学。还是死记硬背,只会学不会用。至今记得,有一次爸爸用扳手卸螺丝,用一个扳手就是卸不下来,只见他又在扳手头上接上了一个,结果很轻松的就卸了下来。当时就是弄不明白,为什么同一个螺丝,同一个人,扳手长了就那么容易卸下来了?考试的时候,仅凭记忆,却也能考出高分。上高中的时候,三年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是大摞大摞的试卷,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但是,死记硬背似乎也不是那么好用了,所以高考失利,只上了个专科学校。

21世纪初,我走上了教育岗位。如果没记错的话,到今天我至少经历了三次教材的改变。上班后教的第一套教材,叫“义务教育教材(实验版)”,很快就改为了“义务教育教材(修订版)”直到的“部编版”。教学要求也经历了“三维目标”到素质教育,再到现在的“核心素养”的变化。

初期的语文课,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确立目标,而且要逐一落实。虽然明显的“模式化”,但是学生的活动明显增多,开始注重学生的切身感受,联系生活实际,特别是强调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再后来,素质教育大行其道,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退居幕后,充当导演,放手发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也和生活越来越密切,实用性越来越强。但是,仍然感觉学生们学用两层皮。

随着高中新课标的.修订完成,“学科素养”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情境化教学,项目式学习,正让我们的教学日益发生深刻的变化。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掌握学科思维方式,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换言之,我们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用,是为了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种适应现代生活的基本素养,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纯记忆性的知识将越来越贬值;而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要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和评价中,我们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用全新的眼光开展教学工作。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县研训学校于20xx年6月16日——17日在乐东中学多媒体教室组织举办的全县教研员培训学习已经结束。这次培训虽然时间短,但学习内容多,涉及面广。特别是几位专家、领导精辟的专题讲座,给我印象深刻,感触颇深,获益匪浅。

可以这么说,这次培训是给我县全体教研员很好的充电。

教研员顾名思义,就是指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人员。作为教研员,在课改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怎样去调整好自已的心态,摆好排已的位置,如何去应对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一步强化教研员的职责,提升教研工作能力,使教研工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这是一个舍得大家关注和引起重视的热点话题。

记得这次培训,蔡运慎主任作《中小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和管理》专题讲座时,他以缜密的理论思维方式和超前的意识以及生动有力的案例,使我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讲座给我们今后去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辟了新的路子。

教研员怎样去听课评课,这是对教研员最根本的要求。而王斌老师的《教研员怎样听课评课》专题报告是一个很好的解读。他以从事教育教学几十年且来自最基层的有效经验,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课。的确,听课评课,在众人看来,似乎容易,其实不然,它不仅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还包含着以人为本的哲理。对于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以及不同的对象,只有采取不同的策略和多维度的点评方式,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提高他们自身的教学水平。这一点,我作为老教研员深有同感。

网络时代,教育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网络教研。陈泽良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当今网络教研的地位,与其功能作用。过去单一的传统教研已被打破,我们不仅要构建一个强大的教研平台,而且还必须培养一大批懂得运用、熟练操作的教研员,使他们成为网络教研的领头军。这又是教研员的重大课题和严峻的挑战。

陈生发副校长在谈到有效教研时,他针对当今的教研教学现状作了全面的剖析,并用“困惑、感悟、期待”六个字来概括。值得在座的听者深思。

海南省研训院的陈夫义院长的互动式讲座值得提倡,周积昀副院长的幽默令人兴奋不已。他们的专题报告全面地诠释了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误区。为我解开了课程实施中产生的困惑。改变了我过去的一些看法,消除了曾经的顾虑,增强了对课程改革的信心。

我认为,这次培训是及时的,富有成效的。我身为教研员,只有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不断地探索、钻研和创新,才能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经得起考验的教研员。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4

担任教研员一职,屈指一算已有一载有余,但每次开展工作总是觉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想想这也许和自己的业务水平有关吧。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们有幸聆听了省内外专家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陆云老师的《教研创新与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为我们教研员找到了角色定位,他深入浅出,摆事实、举案例为我们为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李家栋老师在《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研员》的讲座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触动,开启了心灵之门。

1、故事启发。

开讲伊始和结尾的两则故事,故事虽小,但寓意深远,他为我们揭示了,教研员要像《人生如水》中的水那样具有柔韧性,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能适应环境,善于改变环境。要像《谷仓里的金表》里那小男孩那样坚定执着,满怀信心,摒弃浮躁,排除杂念,静下心来,才能听到“嘀嗒”的金表声,才会找到教研硕果这块无价“金表”。

2、理论支持。

李老师对教研员的另一种诠释是: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所谓老师也就是“师傅”,要成为“师傅”首先要“功夫”超群,技压群雄,能独挡一面;其次是德高望重,只有这样才能服众。所以作为一名教研员来说想成为老师中的老师,就要做到:一,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增加威信度;二、重视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防止自己职业倦怠;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总结教育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反思、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校、服务于老师;五、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与创造性能力。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成为“师傅”,成为一名优秀的“师傅”。否则,就如陆云老师所说:“我拿什么来征服你,我的老师?”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5

短短的几天的培训学习,我感受颇深,县里为我们搭建这次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有幸聆听了海南省教培院的陈夫义、周积昀两位院长及县培训学校各位领导的学术报告,使我茅塞顿开,受益非浅。

坦白地说,我是第一次参加教研员培训学习,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对教研员的职责认识还模糊不清。这次学习,使我了解了教研员工作的宗旨,教研员的岗位要求,在新时期里,教研工作如何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怎样有效地推动教育基础改革,促进发展等等。使自己找准了角色,找准了位置,明确了责任,明确了目标。可几天的培训,我却茫然了,感觉到心头的压力很大,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一个老师到一个教研员的差距!教研员是教师中的教师,是教学中的评价者、监督者、管理者、研究者,是教学改革的带头人,肩负着教育的重任。我想:自己要成长为一名教研员,还要不断地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有经验的教研员学习,并注意与自身的工作联系,活学活用,逐渐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

这次培训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我将以自己的不足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为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研员而不懈的努力!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6

首先让我感受到专家广博丰厚的知识功底,也使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奋学习,充实自我的重要性。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的素养。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我们平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充电,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做一个踏实实的学习者。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有效教学、引起学生学习的意象,即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经常观察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他们的生活环境、范围及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们最愿意接受那中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不断的与孩子们谈,与孩子们交流,了解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困惑与体验成功的快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贴近孩子们的胸脯,斟酌孩子们的脉搏,洞察孩子们一切心理反应,然后根据教材特点去设计,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就是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因此我们在备课时,总是心中装着教学目标,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眼睛盯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我们有时通过把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文字变成学生理解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听觉加强学生的'理解,获得良好的收获。做一些让孩子们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教具,通过教具的演示,把一些抽象的理性化的难理解的知识变的具体化,形象化,带学生一起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关注学生的进步发展。首先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唱独角戏,不过高的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把学科价值定位在一学科上,而是尽力的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新课程使我们走到一起来,大家合作,研究交流,提出发现的问题,与同行们共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有效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最后得到的方案为大家公享。这是共同提升理论与教学水平的好办法。研究的过程中,是有很多困难的,可能要占据我们休息的时间。但是用研究的眼光去对待我们的工作,去证明我们的价值,在研究中体验研究的快乐。在研究中得到成长,占用一点时间,有何妨呢?当我们对教育科研产生了兴趣,在集体科研中找到了乐趣。不再把工作当成负担,我们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我们的幸福感就找到了。不断学习。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果我们仍抱着吃老本的心理来组织教学,那将无异于“旧瓶装新酒”,根本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我们才能“天光云影清如许”,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创造出更为新颖的课型和更为科学更为人性化的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因此,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向书本学习,向学生学习;创新、创新、再创新,大胆改革大胆实验,不被传统所束缚,不断总结成败得失,将成为我们教师毕生的课题。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7

紧张充实的教研员培训结束了,首先感谢县研训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这次培训就像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几个专题讲座,使我受益非浅,感触颇深。

教研员是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教研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工作。因此教研员就是教师中的教师。这次培训虽然时间短且较辛苦,但我感到值得,且收获非常大,这是给自己的一次充电机会,使我对教研员的工作有了一个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听课评课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作为教研员我们应该怎样听课评课。通过本次的培训,使我更进一步掌握了听课评课的模式,特别是陈夫义院长对教研员“兵法六”的强调,使我茅塞顿开,真不虚此行。

教研员培训让我重新感受了一次学习的幸福,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但培训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作为教研员,要想有所作为,有所发展,需要的是自己平时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研员。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8

4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大庆市骨干教研员(培训者)培训学习,聆听了辽宁省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郑重老师的讲座——《教研员的沟通艺术》。我想从我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来谈几点体会:

一、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蓄含着深刻的寓意。

郑老师的讲座没有华丽的语言,一上台便深鞠一礼更是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平易近人的谈话中能让你明白很深刻的道理;简单的道理经郑老师口中讲出亦有别样的韵味。让你在回忆和细细品味中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着郑老师春风雨露般的教育指引。沟通的艺术不仅仅对于我们教研员以及培训者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沟通也要讲究艺术。沟通无处不在,学会艺术的与人沟通会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更加精彩。我们教研员(培训者)还要学会在自己头脑中设置不良信息的防火墙,学会自己和自己沟通,多想想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没做好,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完善,尽量不要去指责别人做没做好,人们往往把成功归功于自己,把失败归于他人,我们要做积极的归因,有效归因才有意义,才会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出色。

二、简单生动的例子让讲座精彩纷呈。

郑老师的课中没有生搬硬套,用案例贯穿了讲座全过程,每次都是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一个道理,让人一看就懂一点就透,不用费心思再去琢磨,很放松。例如:课一开始就讲了一个案例以此来诠释沟通的重要性,紧接着又出示了一张图片,让听课的老师说说看到了什么。有的说看到了一个少女,有的则说看到了一个老妇人,有的说两个都看到了,由此引出沟通的前提是信息不对称,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是这样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加上郑老师一环扣一环的生动讲解,让我们觉得三个小时的讲座是那么短暂,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教研员(培训者)在培训基层老师的的时候是否也能像郑老师一样用案例来说明道理,来打开老师们的心中的困惑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不是说一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这样不仅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而且让培训更加人性化。

三、师生间的互动让我们在笑声中体会沟通的艺术。

郑老师的课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时时与听课的老师们互动,让短短三个小时的课堂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四、感悟:

正如郑老师课中讲到的,教研员要给自己个定位:先做师之生,再做师之友,后做师之师。这个定位我觉得很有道理,尤其像我这样刚接触教研员(培训者)岗位的新人,更应该多学习、多交流、多请教。我会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珍惜每次成长的机会!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9

20xx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而从20xx年1月开始,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发文,提出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10月,全国人大表示:双减拟明确入法,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

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如何提质增效,变得尤其重要。

为此,20xx年11月18日和19日,德州市教科院组织了全市中小学教研员培训。来自上海市的王月芬博士给我们作了报告《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王鼎博士作报告《大规模测评与命题策略应用》。

王月芬博士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教育部第x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王鼎博士是上海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命题专家,PISA测试项目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

上海市作为展现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窗口,20xx年,上海市教委印发了《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专业(专项)能力提升计划》中,作业设计和命题能力作为教师的专业能力之一,被正式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中得以确认。

王月芬博士和王鼎博士用了两个下午的时间,给我们详细解读了单元作业设计和命题策略。王月芬博士的报告层次清楚,思路清晰,解释透彻。王鼎博士的报告专业性特别强,理论研究水平非常高。

如果说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学习的过程,那么作业从本质上说是学生自主学习、内化的`过程。长期以来,相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命题能力是相对被忽视的。作业是老师们平时做得最多却探讨得最少的教学环节,也是未被重视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整体提升教师的命题能力。

作业设计和命题具有相似性,但也有一定差异。作业与命题在任务设计的目的、内容、方式和完成要求等方面不完全相同。比如,作业主要指向每天进行的课外学习,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可以查阅各种工具和书本;而命题主要指向具有诊断或选拔功能的考试评价,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或许还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质。

这两场报告,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作业设计和命题的重要性,对于我们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落实双减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信我们一定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做好作业设计和命题工作。

那么你今天的心情指数如何呢?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开学初,参加了“延边州高效课堂集训营”学习培训,对“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全新认识。特别是亲历“小组深度建设”、“导学案编制”,将更有利于今后在工作中具体操作,进而创新突破。然而也心生疑惑,觉得诸多问题需要再细细思量……

一、高效模式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个人认为,“高效课堂”不是凭空出世,而是“传统教学”衍生而来。传统课堂特别是新课改以后的课堂从来不反对“以生为本”,反而是极力倡导生本课堂,反对“以本为本”。在传统教学评价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学习有实效的课才被评为好课。凡是能蹲下来与学生为友,以学生的视角解读文本,解读生活;教授的内容、方法新颖、活泼;且形成风格的老师,一定是好老师,深受学生爱戴,也被学界首肯。因此,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其实并不矛盾,绝非死敌。高效课堂不过是将传统课堂的优质资源、先进理念、最优方法“拿来”形成“模式”。

当然,传统教学确实存在严重问题;但绝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和批判。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应该采取一种扬弃的态度,继承并发扬精华部分,改革或摒弃的应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无需将课程改革神秘化、神圣化,使其高深莫测,让人望而怯步,不敢去实施和探索。所谓高效课堂不应该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形式,另起炉灶。如何才能有效地将高效课堂理念与传统教学中的精华结合起来,恰当地进行相互平衡和渗透,从而构建开放而扎实、具有生命力的课堂,真需要我们深度研究和勇敢探索。

二、高效课堂中教师主导角色的认知。

为师之道,贵在于导。“主导”何为?

其一是引导。它是启发式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手段,“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无论是新课的引入,还是新知识、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的引出,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灵活多变的引导,使学生尽快地“上路”。

其二是疏导。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而“卡壳”时,教师如果及时疏通,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便能化难为易,使学生茅塞顿开。疏导要热情、灵活。教师若能满腔热忱,学生的思维易被激发而活跃,教师若疏导有道,学生的.思维就会走向深远。

其三是指导。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学,而且随时用正确的方法去组织学生学习,直到学生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为止。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能越俎代庖。只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摸索与总结出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为自己所运用。总之,“善教者,善导”。

另外,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离开“精讲”。

要做到精讲,教师必须要言不繁,善于一语道破。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潜心钻研教学方法,把难点用最通俗、最精练、最鲜明的语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讲明白。科学的讲授才能准确无误、事半功倍,艺术的讲授才能化繁为简、出神入化。

以上是想说,课堂需要教师倾情关注,全身心的投入。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自我发现的过程,也是师生双向生命激发的过程。离开教师基于学生渴求的善导、精讲提升,课堂极容易流于肤浅,缺乏深度,阻碍部分学生的深层需求和高品质快速发展。所以个人不赞成模糊教师的专业性以及任何人都能在“模式”下上英语课、语文课等等论调。三个人同时上十个班的课,也让人疑窦丛生,课堂难道是流水线吗? 能不能做好高效课堂模式化教学,教师是关键,优秀教师可以一课多式、一人多式、一时多式。反过来说,好模式也对教师教学的随意性等加以约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模式化探索的路上,无论教师还是教研员,都只是过客,不是主人。新课堂更需要渊博笃学、业务精湛、视野广阔、思想深邃、文化素养一流的高品位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因此教师的自我提升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尤为重要。

这几年我们也一直提倡高效课堂模式教学,初衷是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但模式本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能做为教学成果来争取荣誉。改革的目的是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回归教育的本质。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非常有幸参加德州市教研员远程培训活动,进过聆听各位专家的讲座,让我的教学思路逐渐明晰起来。

考试评价的改革意味着教学的变革,我们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上立足,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认真学习考试评价改革的方向,及时纠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学就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真正的实现教育的价值。学习中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三种魅力:人格魅力、教学魅力、知识魅力。在人格魅力中,教师必须做到尊重学生。时代不同,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在变化,这属于正常的过程,教师只有真正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才是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教学魅力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学设计、教学艺术和教学评价。做好教学设计是一位教师必备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教学艺术,注重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才是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我们需要开展的生物学科的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最终落实在学生身上,核心是学生有没有提高,如果学生有成长,这个教学就是有效的。作为教师始终应该把课程标准放在首位,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思维品质。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用的恰到好处。重点是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流于形式化和粗糙化,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恰如其分地使用,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功效。

教学设计是每一位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设计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安排和决策。只要以生物学科核心思想为引导的教学设计,才是更有底蕴的教学设计。有效的生物教学设计,必须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1、合理分析与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2、组织教学要素,这是教与学的结合点。

3、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这是教与学的成果所在。

命题是评价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我们只有做好教学工作才能培养出现代需要的各种人才,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双减政策的开展要求教育更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五育并举,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通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自身知识的缺乏,更加坚定了终身学习的信念。“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善于思考和学习的人,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也就永远落后于别人,成不了职场的成功者。就像托普勒说的:“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为我们提供了无限机会的时代。传统作用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小,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面临无数条新的路径”人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这个社会,不被时代所淘汰。

我更加坚定信心,努力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20xx年4月27日和29日,我参加了z市组织的乡镇数学教研员培训活动。在这几天里我们观摩了七节课,这些课都是在全国比赛获得一致好评的优质课,也听了优秀教师的点评,自己也参与了点评,可以说通过短短两天的学习收获很多。所以,我简要的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传统教学模式并不是适应所有的教学内容。

这期间我听了z老师的《垂直》一课,感受颇深,这堂课打破原来教学模式,没有创设情境,也没有让学生探索交流,而是直接给出垂直定义,然后逐步分析定义,实现对定义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听我这节课,我心里打了好几个问号。这节课为什么可以这样上?别的课这样上行不行?什么样的课可以这样上?最后我当初这样的结论,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所有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这节课能用是因为,垂直这个概念是人为定义的,不是说可以通过推理,交流得出来的,比如说,太阳,月亮这些名词一样,是前辈给起的名字,我们就没有必要费劲再起一遍。也就是说类次于这种定义性的知识可以。还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公理,比如在初中才学到的,两点之间有且只有一条线段,这种也是可以的。

(二)还数学课堂安静

尤其是听完z主任的讲话。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套用潘主任的话就是一节课就那么些时间,话都让老师说了,学生说什么?时间都让老师占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哪里?

(三)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这几节课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本次学习培训中,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z老师和梁少美老师,张老师幽默,梁老师和蔼可亲。

总之,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尤其是一名教研员,需要学习的更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非常有幸参加德州市教研员远程培训活动,进过聆听各位专家的讲座,让我的教学思路逐渐明晰起来。

考试评价的改革意味着教学的变革,我们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上立足,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认真学习考试评价改革的方向,及时纠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学就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真正的实现教育的价值。学习中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三种魅力:人格魅力、教学魅力、知识魅力。在人格魅力中,教师必须做到尊重学生。时代不同,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在变化,这属于正常的过程,教师只有真正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才是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教学魅力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学设计、教学艺术和教学评价。做好教学设计是一位教师必备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教学艺术,注重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才是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我们需要开展的生物学科的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最终落实在学生身上,核心是学生有没有提高,如果学生有成长,这个教学就是有效的。作为教师始终应该把课程标准放在首位,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思维品质。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用的恰到好处。重点是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流于形式化和粗糙化,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恰如其分地使用,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功效。

教学设计是每一位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设计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安排和决策。只要以生物学科核心思想为引导的教学设计,才是更有底蕴的教学设计。有效的'生物教学设计,必须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1、合理分析与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2、组织教学要素,这是教与学的结合点。

3、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这是教与学的成果所在。

命题是评价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我们只有做好教学工作才能培养出现代需要的各种人才,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双减政策的开展要求教育更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五育并举,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通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自身知识的缺乏,更加坚定了终身学习的信念。“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善于思考和学习的人,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也就永远落后于别人,成不了职场的成功者。就像托普勒说的:“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为我们提供了无限机会的时代。传统作用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小,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面临无数条新的路径”人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这个社会,不被时代所淘汰。

我更加坚定信心,努力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4月27日和29日,我参加了z市组织的乡镇数学教研员培训活动。在这几天里我们观摩了七节课,这些课都是在全国比赛获得一致好评的优质课,也听了优秀教师的点评,自己也参与了点评,可以说通过短短两天的学习收获很多。所以,我简要的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传统教学模式并不是适应所有的教学内容。

这期间我听了z老师的《垂直》一课,感受颇深,这堂课打破原来教学模式,没有创设情境,也没有让学生探索交流,而是直接给出垂直定义,然后逐步分析定义,实现对定义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听我这节课,我心里打了好几个问号。这节课为什么可以这样上?别的课这样上行不行?什么样的课可以这样上?最后我当初这样的结论,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所有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这节课能用是因为,垂直这个概念是人为定义的,不是说可以通过推理,交流得出来的,比如说,太阳,月亮这些名词一样,是前辈给起的名字,我们就没有必要费劲再起一遍。也就是说类次于这种定义性的知识可以。还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公理,比如在初中才学到的,两点之间有且只有一条线段,这种也是可以的。

(二)还数学课堂安静

尤其是听完z主任的讲话。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套用潘主任的话就是一节课就那么些时间,话都让老师说了,学生说什么?时间都让老师占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哪里?

(三)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这几节课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本次学习培训中,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z老师和梁少美老师,张老师幽默,梁老师和蔼可亲。

总之,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尤其是一名教研员,需要学习的更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三月十日我参加了县英语教研员培训,会议时间为一天。这一天的学习时间带给我的不仅有收获,还给我留下了深深地思考。下面我就把我学习的一点体会总结一下:

感悟:

一、王主任讲话中的感触。

大会的第一项是县教研室王主任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从王主任的讲话中,我了解了作为一名英语教研员索要担负的责任。

1、教研员要担起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重任。要指导教师运用好教学策略,抓实、抓好常规教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2、要明确责任,扎实工作,着力提高英语教师的教育教育教学能力。督促教师做到8个精心。教研员自己要做到主动工作、创新工作、团结协作。

二、李艳红老师典型发言的感触。

听了李艳红老师的典型发言,我为二小的团结感动,羡慕他们优良的研讨氛围。特别是他们的集体备课形式让我记忆深刻。发挥集体力量集中讨论,完成预设教案,经过上课实验后,在讨论研讨,反思评课形成二次教案。这些活动听起来简单,但他们背后付出的心血我们很难知道。

三、听课感触。

下午,我们集中听了一节研讨课。讲课的是一位新教师,从这位老师身上能看到所有新教师的影子。也找到在以后在指导教师或自己上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任务型活动的趣味性和全员参与性。

2、注意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3、注意自身口语、肢体语言的运用。

反思:

经过一天的学习,我在收获的同时也深深的陷入了反思。反思我一年以来的英语教研工作,虽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很多不足。

1、作业教学还不尽完美。我校的英语作业只是在作业本上布置了简单的题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准备除了作业本外,再设计一套课堂达标作业。尽量使作业教学有实效性。

2、学生养成教育差得不够。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学习成绩提高的保证。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准备设计一项学生常规检查表,以督促教师对学生常规检查的.培养。

3、教学质量还不是很高。教师的课堂质量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以后教研工作中,我要把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放在第一位。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能对我校英语教师有所帮助。

4、教研活动仍缺乏实效。好的教研活动是英语教师提升的平台。我打算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加强互动研讨。利用好订购的优秀光盘,学习优秀教师的口语、活动设计等,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感动

“春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这句歌词,虽然已是阳春四月,伴随着天空中飘落的小雨,空气中还是弥漫着冷的气息,可是我们乡镇教研员的心却是滚热的,温暖的,因为全市的教研员有幸坐在一起,共同聆听陈大伟教授《有效观课议课》的讲座,共同聆听六节精彩的原生态的课例,共同研究探讨这六节课例,共同聆听市教研室徐老师《读书·写作》的报告,我们的思维在碰撞,我们的水平在提高。会议虽然短短两天,却留给我们太多的“痕迹”。

成长

“教研员的高度决定了一个区域的高度,教研员的思想决定了一个区域的思想。”我深深地记住了市教研室徐老师的这句话。本学期,我刚刚加入教研员的队伍,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的,而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乡镇教研员培训的活动,真的.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干渴的心田。两天的培训,带给我的“痕迹”有:

观课议课要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老师

就像陈教授所讲的那样,我们在平时的听课活动中,往往小板凳一放,就坐在教室的后面去听老师讲课,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一无所知。听了陈教授的讲座,我才懂得这样做的坏处,我们真的应该做到学生的中间,心中有学生。课前做到与身边的学生有效的沟通,这样才可能更有效地收集感受学生的学习信息。观课时,我们是信息的收集者,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理解者,同时也是执教教师的助教,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和讲课教师一起议课时,要“眼中有教师”,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要和授课教师彼此之间平等的对话,不要只针对授课教师提问,要学会相互提问。授课老师也不要只是被动接受询问,要学会主动出击,向观课教师提问。议课时,不是去建议别人怎么教,而是主动说“如果我来教……”因为你的建议对别人未必合适。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上课评课异彩纷呈,演绎精彩

六位讲课教师各显神通,给我们上了六节异彩纷呈的课。重点说一说三节品德与社会课。三节课都抓住了品德与社会课的灵魂:生活性和活动性。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讲课教师都密切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把真实的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谢士芹老师教授的《随时伸出我的手》,课前,老师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向生活。课中,学生“寻找身边爱的故事”。 课后,老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坚持做好事,并且每做一件好事就存入储蓄罐,进行爱心储蓄。李利老师教授的《圆明园的诉说》,课前,老师也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老师也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了解圆明园的兴亡。

活动是品德课的灵魂,讲课教师都充分挖掘活动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谢老师精心设计了四个活动:走近残疾女孩古红柳——寻找身边爱的故事——传递爱心——制作爱心卡片。李德英老师教授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以篇章的形式巧妙的设计活动,引领学生去体验,去探究。学生充分地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各位教研员的精彩评课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他们的评课既有理论,又能结合讲课教师的实际情况。“如果我来教……”这句话评课教师说得最多,他们真正做到了尊重讲课教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效度。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读书,写作是教研员成长的阶梯

市教研室的徐老师给我们教研员的成长指明了方向:读书,写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一句句话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徐老师同时告诉我们所读书籍的种类和阅读时的方法,谆谆教导我们用心读书。写作更是提升自己好的方法。工作中的困惑和难处,工作中的点滴收获和真实体会,教育现象等等都可以写下来,用我们的笔记录着教育中的真实生活。阅读与写作就如同蜜蜂采百花而后酿蜜一样。没有见多识广、博采众长的“厚积”,就不可能有教研员的“薄发”或“多发”。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为期两天的XX市小学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乡镇教研员培训已圆满结束,这为每个教研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受益匪浅,陈大伟教授的讲座;每位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徐文达主任的“读书 写作”报告都在我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受。

学习期间,正赶上阴雨天气,很多老师都是冒雨赶往二小,活动安排的也很紧凑。但没有一个老师有怨言,一方面是与会人员的素质较高,主要的还是学习内容本身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累并收获而快乐着。

本次所听的几节课优点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课标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观摩六节展示课,感受到每位教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

二、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1、授课教师普通话标准,表达清晰,语言感染力强。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尤其是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的每次回答都能得到及时恰当的评价。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如张萍老师在《谁的本领大》一课中,用课件展示电路图,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检测器怎么使用。公绪兰老师在《蚂蚁》一课中的图片应用,比实物更加清晰。三节品德与社会课更是借助视频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课中,每位教师都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突破了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3、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李德英老师执教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课前就让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学习素材,为课上的交流打下很好的基础。三节科学课,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知识。很好的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4、上课时精神饱满,充满激情,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都需要教师付出创造性的劳动,都需要教师的激情和智慧。教师的激情不仅可以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而且可以有效地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李德英老师执教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一课,老师激情澎湃,给听课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几位教师本身扎实的基本功。吸引了所有听课者的眼球,课后听到最多的就是某某老师的素质太好了,这种高素质带来的积极性一面毋庸置疑,但也给我留下了一点思考,老师太强势了,太过于表现自己了,是否从另一个方面弱势了学生呢,几节课听下来,总感觉热闹有余,但感觉还缺点什么,学生真的喜欢这样的课堂吗?学生的表现机会是否在老师的强势下,已经被压缩了很多呢?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好像不是这个样子。尽管徐主任也指出研讨课不同于优质课评比,但是授课教师却没有很好的落实这一点,想放手又担心不好收,这种犹豫使得课堂本身有点意犹未尽。

21日晚上的各县区分组议课是本次活动的中心主题,我参加的科学一组的议课气氛热烈,在王鑫主任的引导下,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次活动,也从其他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想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学习应该是议课的最终目的。听了徐主任的“读书 写作-----教研员成长的阶梯”报告,感触很深,以前因为懒惰不愿及时记录个人的成长过程,不愿意写一些总结感悟。我想以后要改变自己,可能一开始会写不好,但我会坚持下去。

这次活动,留给老师们最大的“痕迹”应该是陈大伟教授讲座中的几句经典语录,我也从中领悟了许多,“不要轻易剥别人的衣服”,这句话让我认识到在评课时,要想让别人接受你,首先要尊重他,只有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对话,才能更好的让别人接纳你的见解。这需要我们很好的反思。“假如我来教”,一句简单的话语很好的体现了这一思想,这种不带强制的温馨话语,应该是教研员所必备的。

总之,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就要不断学习。今后,希望能多参加类似的学习活动,使我能不断地进步。就像徐文达主任讲的那样,一个教研员水平的高低就代表了一个地区讲课水平的高低。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既肯定了教研员的指导作用,又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必将激励我们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从而促使本地区教师授课水平的不断提高。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18

4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大庆市骨干教研员(培训者)培训学习,聆听了辽宁省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郑重老师的讲座——《教研员的沟通艺术》。我想从我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来谈几点体会:

一、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蓄含着深刻的寓意。

郑老师的讲座没有华丽的语言,一上台便深鞠一礼更是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平易近人的谈话中能让你明白很深刻的道理;简单的道理经郑老师口中讲出亦有别样的韵味。让你在回忆和细细品味中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着郑老师春风雨露般的'教育指引。沟通的艺术不仅仅对于我们教研员以及培训者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沟通也要讲究艺术。沟通无处不在,学会艺术的与人沟通会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更加精彩。我们教研员(培训者)还要学会在自己头脑中设置不良信息的防火墙,学会自己和自己沟通,多想想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没做好,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完善,尽量不要去指责别人做没做好,人们往往把成功归功于自己,把失败归于他人,我们要做积极的归因,有效归因才有意义,才会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出色。

二、简单生动的例子让讲座精彩纷呈。

郑老师的课中没有生搬硬套,用案例贯穿了讲座全过程,每次都是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一个道理,让人一看就懂一点就透,不用费心思再去琢磨,很放松。例如:课一开始就讲了一个案例以此来诠释沟通的重要性,紧接着又出示了一张图片,让听课的老师说说看到了什么。有的说看到了一个少女,有的则说看到了一个老妇人,有的说两个都看到了,由此引出沟通的前提是信息不对称,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是这样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加上郑老师一环扣一环的生动讲解,让我们觉得三个小时的讲座是那么短暂,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教研员(培训者)在培训基层老师的的时候是否也能像郑老师一样用案例来说明道理,来打开老师们的心中的困惑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不是说一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这样不仅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而且让培训更加人性化。

三、师生间的互动让我们在笑声中体会沟通的艺术。

郑老师的课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时时与听课的老师们互动,让短短三个小时的课堂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四、感悟:

正如郑老师课中讲到的,教研员要给自己个定位:先做师之生,再做师之友,后做师之师。这个定位我觉得很有道理,尤其像我这样刚接触教研员(培训者)岗位的新人,更应该多学习、多交流、多请教。我会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珍惜每次成长的机会!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19

20xx年4月27日和29日,我参加了xx市组织的乡镇数学教研员培训活动。在这几天里我们观摩了七节课,这些课都是在全国比赛获得一致好评的优质课,也听了优秀教师的点评,自己也参与了点评,可以说通过短短两天的学习收获很多。所以,我简要的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传统教学模式并不是适应所有的教学内容。

这期间我听了xx老师的《垂直》一课,感受颇深,这堂课打破原来教学模式,没有创设情境,也没有让学生探索交流,而是直接给出垂直定义,然后逐步分析定义,实现对定义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听我这节课,我心里打了好几个问号。这节课为什么可以这样上?别的课这样上行不行?什么样的课可以这样上?最后我当初这样的结论,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所有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这节课能用是因为,垂直这个概念是人为定义的,不是说可以通过推理,交流得出来的,比如说,太阳,月亮这些名词一样,是前辈给起的名字,我们就没有必要费劲再起一遍。也就是说类次于这种定义性的知识可以。还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公理,比如在初中才学到的,两点之间有且只有一条线段,这种也是可以的。

(二)还数学课堂安静

尤其是听完xx主任的讲话。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套用潘主任的话就是一节课就那么些时间,话都让老师说了,学生说什么?时间都让老师占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哪里?

(三)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这几节课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本次学习培训中,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xx老师和梁少美老师,张老师幽默,梁老师和蔼可亲。

总之,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尤其是一名教研员,需要学习的更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20

20××年“区培计划”小学教研员培训项目培训于7月23日至29日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由广西教育厅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承办。在这为期7天的培训学习中,我有幸聆听了梧州市万秀区教研室李国魂老师主讲的《教研员的职业价值与职业追求》和桂平市西山镇城北小学杨艺校长主讲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研员》。通过学习,使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他们的报告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是能力的提升。培训时间虽短,但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让我明确了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深刻地领悟出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努力的方向。通过学习,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

通过培训,使我了解了教研员的发展历程,了解了教研员的职业尴尬,更明白了教研员的职业价值与职业追求。使我对教研员这个角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研员不只是听课、评课、检查常规教学工作这么简单,而应是老师的老师,是立于天地之间的精灵,定位于研究、指导、服务、合作、引领、开发等,是专业的引领者,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师们一起研究,探讨存在的具体问题,看到教师们看不到的',想到教师想不到的,有着榜样作用。

二、提高理论水平

教研员是学校教研工作的引领者和指导者,是老师的老师,要想真正成为老师的老师就要学无止境。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研究能力,这样教学研究才能深入,教学质量才能保障,教学成果才能丰硕。专家们的精彩讲座给了我一次次心灵的撞击。聆听了有着资深经验的教研员和一线骨干校长的讲座,使我了解到一线的学校和老师需要什么样的教研员,使我认识到想成为优秀的教研员,就必须重视学习,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高研究能力,不断提升人格魅力;要有底气、秀气、灵气、正气、大气,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课程专家,教学专家,评价专家。才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三、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有培训就有学习,有学习就会有收获,构建有效教研,才能提升教学质量。我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准切入点,开展教研活动从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明确教研活动目标;

(二)找准教研活动的切入点;

(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精心设计教研活动内容,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五)让教师带着问题,困惑来明明白白的回去。在每次的教研活动后,要认真反思,教研员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完成每次的教研活动,既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研员,更要做一个求真务实的教研员。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目标明确了,理念更新了。今后,我将好好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实践,运用本次所学知识引领和指导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21

20xx年4月27日和29日,我参加了z市组织的乡镇数学教研员培训活动。在这几天里我们观摩了七节课,这些课都是在全国比赛获得一致好评的优质课,也听了优秀教师的点评,自己也参与了点评,可以说通过短短两天的学习收获很多。所以,我简要的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传统教学模式并不是适应所有的教学内容。

这期间我听了z老师的《垂直》一课,感受颇深,这堂课打破原来教学模式,没有创设情境,也没有让学生探索交流,而是直接给出垂直定义,然后逐步分析定义,实现对定义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听我这节课,我心里打了好几个问号。这节课为什么可以这样上?别的课这样上行不行?什么样的课可以这样上?最后我当初这样的结论,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所有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这节课能用是因为,垂直这个概念是人为定义的,不是说可以通过推理,交流得出来的,比如说,太阳,月亮这些名词一样,是前辈给起的名字,我们就没有必要费劲再起一遍。也就是说类次于这种定义性的知识可以。还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公理,比如在初中才学到的,两点之间有且只有一条线段,这种也是可以的。

(二)还数学课堂安静

尤其是听完z主任的'讲话。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套用潘主任的话就是一节课就那么些时间,话都让老师说了,学生说什么?时间都让老师占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哪里?

(三)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这几节课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本次学习培训中,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z老师和梁少美老师,张老师幽默,梁老师和蔼可亲。

总之,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尤其是一名教研员,需要学习的更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22

开学初,参加了“延边州高效课堂集训营”学习培训,对“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全新认识。特别是亲历“小组深度建设”、“导学案编制”,将更有利于今后在工作中具体操作,进而创新突破。然而也心生疑惑,觉得诸多问题需要再细细思量……

一、高效模式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个人认为,“高效课堂”不是凭空出世,而是“传统教学”衍生而来。传统课堂特别是新课改以后的课堂从来不反对“以生为本”,反而是极力倡导生本课堂,反对“以本为本”。在传统教学评价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学习有实效的课才被评为好课。凡是能蹲下来与学生为友,以学生的视角解读文本,解读生活;教授的内容、方法新颖、活泼;且形成风格的老师,一定是好老师,深受学生爱戴,也被学界首肯。因此,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其实并不矛盾,绝非死敌。高效课堂不过是将传统课堂的优质资源、先进理念、最优方法“拿来”形成“模式”。

当然,传统教学确实存在严重问题;但绝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和批判。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应该采取一种扬弃的态度,继承并发扬精华部分,改革或摒弃的应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无需将课程改革神秘化、神圣化,使其高深莫测,让人望而怯步,不敢去实施和探索。所谓高效课堂不应该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形式,另起炉灶。如何才能有效地将高效课堂理念与传统教学中的精华结合起来,恰当地进行相互平衡和渗透,从而构建开放而扎实、具有生命力的课堂,真需要我们深度研究和勇敢探索。

二、高效课堂中教师主导角色的认知。

为师之道,贵在于导。“主导”何为?

其一是引导。它是启发式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手段,“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无论是新课的引入,还是新知识、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的引出,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灵活多变的引导,使学生尽快地“上路”。

其二是疏导。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而“卡壳”时,教师如果及时疏通,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便能化难为易,使学生茅塞顿开。疏导要热情、灵活。教师若能满腔热忱,学生的思维易被激发而活跃,教师若疏导有道,学生的思维就会走向深远。

其三是指导。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学,而且随时用正确的方法去组织学生学习,直到学生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为止。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能越俎代庖。只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摸索与总结出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为自己所运用。总之,“善教者,善导”。

另外,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离开“精讲”。

要做到精讲,教师必须要言不繁,善于一语道破。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潜心钻研教学方法,把难点用最通俗、最精练、最鲜明的语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讲明白。科学的讲授才能准确无误、事半功倍,艺术的讲授才能化繁为简、出神入化。

以上是想说,课堂需要教师倾情关注,全身心的投入。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自我发现的过程,也是师生双向生命激发的过程。离开教师基于学生渴求的善导、精讲提升,课堂极容易流于肤浅,缺乏深度,阻碍部分学生的深层需求和高品质快速发展。所以个人不赞成模糊教师的专业性以及任何人都能在“模式”下上英语课、语文课等等论调。三个人同时上十个班的课,也让人疑窦丛生,课堂难道是流水线吗?

能不能做好高效课堂模式化教学,教师是关键,优秀教师可以一课多式、一人多式、一时多式。反过来说,好模式也对教师教学的随意性等加以约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模式化探索的路上,无论教师还是教研员,都只是过客,不是主人。新课堂更需要渊博笃学、业务精湛、视野广阔、思想深邃、文化素养一流的高品位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因此教师的自我提升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尤为重要。

这几年我们也一直提倡高效课堂模式教学,初衷是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但模式本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能做为教学成果来争取荣誉。改革的目的是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回归教育的本质。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23

担任教研员一职,屈指一算已有一载有余,但每次开展工作总是觉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想想这也许和自己的业务水平有关吧。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们有幸聆听了省内外专家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陆云老师的《教研创新与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为我们教研员找到了角色定位,他深入浅出,摆事实、举案例为我们为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李家栋老师在《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研员》的'讲座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触动,开启了心灵之门。

1、故事启发。开讲伊始和结尾的两则故事,故事虽小,但寓意深远,他为我们揭示了,教研员要像《人生如水》中的水那样具有柔韧性,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能适应环境,善于改变环境。要像《谷仓里的金表》里那小男孩那样坚定执着,满怀信心,摒弃浮躁,排除杂念,静下心来,才能听到"嘀嗒"的金表声,才会找到教研硕果这块无价"金表"。

2、理论支持。

李老师对教研员的另一种诠释是: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所谓老师也就是"师傅",要成为"师傅"首先要"功夫"超群,技压群雄,能独挡一面;其次是德高望重,只有这样才能服众。所以作为一名教研员来说想成为老师中的老师,就要做到:

一,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增加威信度;

二、重视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

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防止自己职业倦怠;

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总结教育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反思、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校、服务于老师;

五、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与创造性能力。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成为"师傅",成为一名优秀的"师傅"。否则,就如陆云老师所说:"我拿什么来征服你,我的老师?"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24

今年11月12日,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培训会如期而至。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大家相聚一堂,研讨交流,倍感收获颇丰。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学习的内容与形式都很丰富。

首先,听取了丈八丘小学董春玲校长的报告,大家都深深为董校长勤奋敬业的精神所折服。她独特的办学特色,于细微处见真谛,于平凡中见伟大,思路超前,理念先进,精神不倒,永不言败。由此我深感到:

一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丈八丘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加快发展,自主发展,有思路,有想法,有目标,有梦想。

二是扎实推进教科研团队建设,培养优秀教师团队,以教科研促发展。应该说我们的起点要比他们高,我们的`条件要比他们好,我们可以跨越式发展。因此要着力建好四级教科研网络,真正做到校校有课题,人人有课题,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再有,敬爱的市小学语文专家陈中杰、李玉华老师的讲话,是我今后工作前瞻性的指导。从他们的讲话中使我更清楚的明白了教研员的角色,教研员是新课程理念的传递者,承担着对一线教师的培训任务。虽然面对崭新的课改理念,使我们和一线教师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教研员对于新课程理念的态度、理解程度,却将直接影响着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的执行力度。

总之,此次学习让我更深刻的去思考作为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作为教研员要在不断学习中更新观念,创新学科教研工作思路,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前的意识,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在教育教学指导工作中,营造民主的氛围,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为实施素质教育尽职尽责。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25

短短的几天的培训学习,我感受颇深,县里为我们搭建这次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有幸聆听了海南省教培院的陈夫义、周积昀两位院长及县培训学校各位领导的学术报告,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坦白地说,我是第一次参加教研员培训学习,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对教研员的职责认识还模糊不清。这次学习,使我了解了教研员工作的'宗旨,教研员的岗位要求,在新时期里,教研工作如何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怎样有效地推动教育基础改革,促进发展等等。使自己找准了角色,找准了位置,明确了责任,明确了目标。可几天的培训,我却茫然了,感觉到心头的压力很大,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一个老师到一个教研员的差距!教研员是教师中的教师,是教学中的评价者、监督者、管理者、研究者,是教学改革的带头人,肩负着教育的重任。我想:自己要成长为一名教研员,还要不断地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有经验的教研员学习,并注意与自身的工作联系,活学活用,逐渐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

这次培训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我将以自己的不足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为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研员而不懈的努力!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26

4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大庆市骨干教研员(培训者)培训学习,聆听了辽宁省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郑重老师的讲座——《教研员的沟通艺术》。我想从我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来谈几点体会:

一、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蓄含着深刻的寓意。郑老师的讲座没有华丽的语言,一上台便深鞠一礼更是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平易近人的谈话中能让你明白很深刻的道理;简单的道理经郑老师口中讲出亦有别样的韵味。让你在回忆和细细品味中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着郑老师春风雨露般的教育指引。沟通的艺术不仅仅对于我们教研员以及培训者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沟通也要讲究艺术。沟通无处不在,学会艺术的与人沟通会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更加精彩。我们教研员(培训者)还要学会在自己头脑中设置不良信息的防火墙,学会自己和自己沟通,多想想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没做好,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完善,尽量不要去指责别人做没做好,人们往往把成功归功于自己,把失败归于他人,我们要做积极的归因,有效归因才有意义,才会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出色。

二、简单生动的例子让讲座精彩纷呈。郑老师的课中没有生搬硬套,用案例贯穿了讲座全过程,每次都是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一个道理,让人一看就懂一点就透,不用费心思再去琢磨,很放松。例如:课一开始就讲了一个案例以此来诠释沟通的重要性,紧接着又出示了一张图片,让听课的老师说说看到了什么。有的说看到了一个少女,有的则说看到了一个老妇人,有的.说两个都看到了,由此引出沟通的前提是信息不对称,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是这样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加上郑老师一环扣一环的生动讲解,让我们觉得三个小时的讲座是那么短暂,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教研员(培训者)在培训基层老师的的时候是否也能像郑老师一样用案例来说明道理,来打开老师们的心中的困惑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不是说一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这样不仅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而且让培训更加人性化。

三、师生间的互动让我们在笑声中体会沟通的艺术。郑老师的课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时时与听课的老师们互动,让短短三个小时的课堂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四、感悟:正如郑老师课中讲到的,教研员要给自己个定位:先做师之生,再做师之友,后做师之师。这个定位我觉得很有道理,尤其像我这样刚接触教研员(培训者)岗位的新人,更应该多学习、多交流、多请教。我会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珍惜每次成长的机会!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27

今年11月12日,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培训会如期而至。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大家相聚一堂,研讨交流,倍感收获颇丰。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学习的内容与形式都很丰富。

首先,听取了丈八丘小学董春玲校长的报告,大家都深深为董校长勤奋敬业的精神所折服。她独特的办学特色,于细微处见真谛,于平凡中见伟大,思路超前,理念先进,精神不倒,永不言败。由此我深感到:

一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丈八丘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加快发展,自主发展,有思路,有想法,有目标,有梦想。

二是扎实推进教科研团队建设,培养优秀教师团队,以教科研促发展。应该说我们的起点要比他们高,我们的条件要比他们好,我们可以跨越式发展。因此要着力建好四级教科研网络,真正做到校校有课题,人人有课题,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再有,敬爱的市小学语文专家陈中杰、李玉华老师的讲话,是我今后工作前瞻性的指导。从他们的讲话中使我更清楚的明白了教研员的.角色,教研员是新课程理念的传递者,承担着对一线教师的培训任务。虽然面对崭新的课改理念,使我们和一线教师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教研员对于新课程理念的态度、理解程度,却将直接影响着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的执行力度。

总之,此次学习让我更深刻的去思考作为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作为教研员要在不断学习中更新观念,创新学科教研工作思路,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前的意识,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在教育教学指导工作中,营造民主的氛围,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为实施素质教育尽职尽责。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28

4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大庆市骨干教研员(培训者)培训学习,聆听了辽宁省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郑重老师的讲座——《教研员的沟通艺术》。我想从我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来谈几点体会:

一、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蓄含着深刻的寓意。郑老师的讲座没有华丽的语言,一上台便深鞠一礼更是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平易近人的谈话中能让你明白很深刻的道理;简单的道理经郑老师口中讲出亦有别样的韵味。让你在回忆和细细品味中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着郑老师春风雨露般的教育指引。沟通的艺术不仅仅对于我们教研员以及培训者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沟通也要讲究艺术。沟通无处不在,学会艺术的与人沟通会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更加精彩。我们教研员(培训者)还要学会在自己头脑中设置不良信息的防火墙,学会自己和自己沟通,多想想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没做好,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完善,尽量不要去指责别人做没做好,人们往往把成功归功于自己,把失败归于他人,我们要做积极的归因,有效归因才有意义,才会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出色。

二、简单生动的例子让讲座精彩纷呈。郑老师的课中没有生搬硬套,用案例贯穿了讲座全过程,每次都是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一个道理,让人一看就懂一点就透,不用费心思再去琢磨,很放松。例如:课一开始就讲了一个案例以此来诠释沟通的重要性,紧接着又出示了一张图片,让听课的老师说说看到了什么。有的说看到了一个少女,有的则说看到了一个老妇人,有的说两个都看到了,由此引出沟通的前提是信息不对称,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是这样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加上郑老师一环扣一环的生动讲解,让我们觉得三个小时的讲座是那么短暂,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教研员(培训者)在培训基层老师的的时候是否也能像郑老师一样用案例来说明道理,来打开老师们的心中的困惑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不是说一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这样不仅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而且让培训更加人性化。

三、师生间的互动让我们在笑声中体会沟通的艺术。郑老师的课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时时与听课的老师们互动,让短短三个小时的课堂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四、感悟:正如郑老师课中讲到的,教研员要给自己个定位:先做师之生,再做师之友,后做师之师。这个定位我觉得很有道理,尤其像我这样刚接触教研员(培训者)岗位的新人,更应该多学习、多交流、多请教。我会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珍惜每次成长的机会!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29

培训第三周,也是我们比较期待的有关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专题讲座,分别听取了杨向东教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与考试命题》,方张松老师《数据驱动评价改革与教育教学改进》两个报告。两位专家高屋建瓴、鞭辟入里、同中有异,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专业性都很强。他们均针对中高考评价、命题的改革提出了问题,指出了解决路径;杨教授侧重于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考试命题中的问题和方法。方老师则利用大数据下的考试评价结果与教育教学的关联,分析了其中的问题成因。

两位专家站位高,理论强,具有前瞻性。学习起来颇感吃力。但是,细细思考之后,这对于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是一次引领和启发。现总结如下:

一、考试评价的指挥棒已发生变化

根据《高中课程标准》(20xx版)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20xx年)的明确要求,看考试评价的改变:以知识点为目标为以核心素养为纲。由传统的“知识、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评价的转变。

学业质量标准即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摘录杨教授的理解就是:“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整合了特定课程领域的知识、技能、方法或观念,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整体描述和界定。这种学业质量标准扬弃以学科知识点为纲,以识记、理解和应用为质量水平,转而采用一种整合的、实践取向的学业成就观。

首先,它强调的不是学科固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特定学段结束后学科核心素养表现及其特征。每个学科核心素养都是在整合或重组学科知识,以学科特有的观念、思维方式、探究模式应对现实情境中形成的。

其次,学业质量标准提供了对各学科核心素养不同水平及其表现特征的刻画。与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同,核心素养的每个水平都指向现实问题或任务的解决。

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各学科的育人价值和质量要求,系统阐明了学生在高中阶段素养发展水平及其表现特征。像身高、体重刻画物理属性的水平一样,特定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刻画了该学段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上的水平。在设计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时,要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确定考试命题的价值方向、理论框架和水平依据。”

也就是说,以素养本位的考试评价取代过去的知识本位的评价。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要及时更新理念,积极开展新的研究,与时俱进,方能顺应时代所需。

二、重建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观

余文森教授曾提出: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教学改革必须从改革观念开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确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这些观念包括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三大基本观念。其中,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旨在解决为什么而教的问题;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旨在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旨在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1、立德是前提,树人是目的,培育健康完整的人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使命。人,才是教学的共同对象。我们不是教语文、教数学,而是用语文、数学教人。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必须首要确立的教学观念。

2、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意识而言,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教学意识是战术,着眼于学生的眼前,注重一时的得失;课程意识是战略,面向未来,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是一种教育的专业意识,是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核心,是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背后的“假设”和依据。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从深层次的角度来说,教学改革之中的存在的各种问题就是缘于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所以,教学改革的必要前提就是确立正确的课程意识,教学改革唯有进入课程层面,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3、学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教学的中心、重心在学而不在教,教学应该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展开。检验一种教是不是好的教,就是看它是不是有助于学生的学。所以教学改革要正本清源、回归初心,要以学习为中心来重建教学体系和模式。为了构建真正意义的学习中心课堂,我们在教与学关系的具体操作上要变“先教后学、以教定学、多教少学”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

三、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要高度重视

方张松老师深入为我们解析了当前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一点,大家都深以为然,但是,实际生活和教育教学中,阅读能力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那些靠刷题提成绩的方法,是不能够提高阅读能力的。方老师还给我们指出了具体的方法:买书,读书。还针对怎样让孩子看书的问题,具体进行了讲解。出门带书的习惯,经常去图书馆、新华书店,记下孩子的疑问。如何进行读书的任务驱动,评价问题。

我们县教体局大力实施的“书香家校一体化星级建设”项目,真得需要我们所有教育人的共同关注和积极实践。不仅是小学生,我认为,中学生更需要来参与这个项目。读书,会使知识得到丰富,读书的过程就是提升个人修养的杰作。一个人,当他热爱阅读,内在的精神就会纯净如水,外露的气质自然而然的让人感到舒适,淡雅。

学生有了知识和能力,有了素养的提升。我想,无论什么样的考查方式,都会从容应对的;有了素养,孩子们也才会更加自信、乐观;也定会获得一个幸福、充实、美好的人生。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30

20xx年4月27日和29日,我参加了z市组织的乡镇数学教研员培训活动。在这几天里我们观摩了七节课,这些课都是在全国比赛获得一致好评的优质课,也听了优秀教师的点评,自己也参与了点评,可以说通过短短两天的学习收获很多。所以,我简要的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传统教学模式并不是适应所有的教学内容

这期间我听了z老师的《垂直》一课,感受颇深,这堂课打破原来教学模式,没有创设情境,也没有让学生探索交流,而是直接给出垂直定义,然后逐步分析定义,实现对定义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听我这节课,我心里打了好几个问号。这节课为什么可以这样上?别的课这样上行不行?什么样的课可以这样上?最后我当初这样的结论,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所有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这节课能用是因为,垂直这个概念是人为定义的,不是说可以通过推理,交流得出来的,比如说,太阳,月亮这些名词一样,是前辈给起的名字,我们就没有必要费劲再起一遍。也就是说类次于这种定义性的知识可以。还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公理,比如在初中才学到的,两点之间有且只有一条线段,这种也是可以的。

(二)还数学课堂安静

尤其是听完z主任的讲话。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套用潘主任的话就是一节课就那么些时间,话都让老师说了,学生说什么?时间都让老师占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哪里?

(三)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这几节课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本次学习培训中,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z老师和梁少美老师,张老师幽默,梁老师和蔼可亲。

总之,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尤其是一名教研员,需要学习的更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31

听了两位专家老师的讲座,我收获很多,极具现实指导意义。两个讲座,一个主要关于“教学写作”,一个主要关于“教研开展”,表面看来不相关,实质上相辅相成,无论是“好课写成好作品”,还是“有效开展教研活动”,都需要我们思考、创新、总结,更促使我反思:自己怎么做才能更好,团队如何带真正成长,印迹怎样留才能看见。

一、自己怎么做才能更好

冯教授的报告,我最大的想法就是“该写了,该动笔了”,我们每节课上课之前都有很多精心准备的思路;上课之后,也会有新的发现;上课中的灵感闪现,我们会觉得真好;教学的时间长了,我们每个人肯定有自己的一些经验,或者想给年轻老师的一些指导的想法;但是你要让我们说出个123来,好像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我们没有精心的去整理过我们的思路,没有归纳过我们的经验,没有随手把它记下来,也没有把他归纳梳理一下。近些天,我也正在给我的主持的小课题结题整理所有的资料,课题研究的事我们都做了,资料也都有,但是要把结题总报告写流畅,还是觉得不知道怎么下笔,好像有一大堆的东西,要按照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写明白,让别人也能看明白,好不容易啊!反思原因就是在行动中没有随手记下来把想法写清楚。

原来为什么没写啊?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懒,“不动笔”的懒,更是“思想上”的懒。那些专家教授,也是从我们的普通教师中走来,为什么他们会成为我们的榜样?关键是因为他们有思想,在每一次行动当中去思考,去总结,听了冯教授的讲课,我突然信心倍增,如果我能够写,坚持写,把我平时的教学偶尔闪现的思想火花总结归纳,说不定也会成为专家呢!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深入思考,每节课后都要分析自己得意和不足的地方,想办法提高,不能故步自封,不能原地不动。

每次参加局里的教研会,郭局长多次提到教师要有写作的能力,现在看来,这是逼着我们不能不写了。我们看作家的文章,很多细节感觉好像都在我们身上发生过,他们就是写出了我们想说,而没能说出来的话,那么,这些教育专家就是写出了我们的行动,并在行动的基础上深挖了一点,这些深挖,就是他们的思想总结,是他们在需要写出来的时候,进一步的思想创造。希望我们都不要停留在原地,讲座让我发现,现在有一个很好的成就我们爬的更高的梯子,那就是“写作”,把“好课”写成好“文章”。

二、团队如何带真正成长

反思:作为学校的教研组长和学科中心的带头人,我如何带好我的团队?两年的学科中心团队教研能力开发了多少?有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怎样才能真正成长。

两年多来,学科中心执行主任的重担倒逼着我成长了很多。比如,我们成员都是优秀教师,在每次活动中,尤其是在听课后的'评课过程中,很多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最后需要我来总结,那我总结什么呢?“我重复老师们的话?我推倒老师们的理论?我一句话总结很好很好?”都不行,所以在每次活动之前,我都要在心里多次的想,我把话怎么说大家更明白,把这个事怎么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评课老师们研讨的时候,我思想飞转,我有什么更深的理解能让大家眼前一亮,让大家能够深入领会每次听课评课的深度。所以我觉得成长是逼出来的。

怎样带动团队教研能力的提升?张志伟老师的讲座真是“及时雨”。听了张教授的教研活动开展过程的案例,我收获了一些直接可用的方法,比如教研先从“分享自己的教学故事”开始,既能让大家有话可说,又能发现问题,展开对问题解决的思考,总结经验规律,这个方法我会马上运用在下次的教研活动中。

教研活动的开展,还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做创新的研究,用心思考活动如何开展才能有效。不做流于表面形式的教研,只为所有教师通过教研有收获有提高。

三、印迹怎样留才能看见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觉得我们教书也要留印迹,在讲台上留下了几十年的足迹的同时,还能留下点什么呢?希望留下几篇好作品,留下一点教研成果,当我们离开讲台的时候,能看到自己的回忆,为自己而骄傲。但是不容易啊,任重道远!

趁我们现在还站在讲台上,努力思考和总结,留下我们教学路上成长的印迹,这样也能“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了。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32

翘首以盼,本周的培训如期而至。11月25日下午,我们再次相聚教体局七楼会议江苏省室,聆听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冯卫东老师的讲座——《让“好课”成为“好作品”》。

冯老师结合一线老师的课堂实例,分享自己团队的教育科研经验,他独到的分析、理性的评价、精辟的见解让老师们佩服不已。两个小时的讲座,生动精彩,冯老师深入浅出地让老师们了解了如何让好课成为好“作品”。冯院长从创新“做课”精彩写、推开“微窗”有景深、“主张”催放花满树等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的解读。冯老师还给老师们提了关于教师写作的几点建议:不要小视课例研析及其在此基础上的论文写作,它是最适合于我们的'写作样态;论题角度要小,开掘要深;要做到“语勿惊人意开新”,努力拟出新而不险、美而不媚的文题,努力做到让文题“无须解释就能明白,一经诠释非常深刻”。

今天的讲座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让“好课”成为“好作品”,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路上多走一步。

一、教学设计多走一步——新创意

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分层融合的过程。在融合过程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根据不同的英语学科素养和知识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时量体裁衣。例如:在教学外研九上Module3HeroUnit2Myhero-DrNormanBethune时,将学生分为三个梯队币进行一下不同的作业设计:第一梯队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并使用英语学会介绍自己心中的英雄;第二梯队能够理解白求恩医生的品质,并进行评价;第三梯队只需要掌握本文的重点词汇、句型和基础语法。

二、课堂教学多走一步——增厚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需要花时间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做到“两个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做到既把丰富的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又要凸显教材的本质,让整个教学设计有“生命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互动让学生暴露思维弱点,使其思维互相碰撞,内化语感。我们更要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其求知欲,要在重难点的地方质疑,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这样,我们的课才会有厚度。

三、课堂语言多走一步——强美感

教师的语言美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在作用。如果学生经常受到“语言美”的教师的熏陶,自然而然在语言表达和兴趣等方面远远超越其他学生。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所以,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

对好课的追寻,是我内心不竭的渴求。古人说:“十年磨一剑”。今后,我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适时地“反刍”,不断地“斟酌损益”……我相信:我的课也可以升华为“好课”,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来一番“教后思”,做一些“教后记”,写一点“教育随笔”,我也能写出“好作品”。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33

我们参加了新课程培训暨"空间与图形"有效教学,本次培训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为主题,通过教材研读、教学观摩、专家讲座等培训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次培训是新课程的最后一册教材解读,对老师们的帮助很大,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探讨、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我提供了一次总结经验,反思自己的机会。我觉得十二次的教材培训,始终围绕"有效"两字进行,也使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

一、狠下功夫"备教材"。

新课标中突显了一系列的教学理念,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了有益的发展,但很多教材的主题,大多适合于城镇的孩子,对渔农村的教师来说,就需要我们深刻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教材、驾驭教材。让学生经历分析比较、动手操作、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始终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投入学习活动,学得高效,学得深入,学得兴奋。

二、努力寻求自己教法中的特色

只有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真正设计出灵活适用奏效的.优良教法,才能真正体现出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我们应该创设合理的情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在练习上精心设计,有的放矢。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灵活多样。

当然,我们也要把观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学生,延伸到课后,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一堂课的三十五分钟。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34

紧张充实的教研员培训结束了,首先感谢县研训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这次培训就像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几个专题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教研员是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教研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工作。因此教研员就是教师中的教师。这次培训虽然时间短且较辛苦,但我感到值得,且收获非常大,这是给自己的一次充电机会,使我对教研员的工作有了一个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听课评课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作为教研员我们应该怎样听课评课。通过本次的培训,使我更进一步掌握了听课评课的模式,特别是陈夫义院长对教研员“兵法六”的强调,使我茅塞顿开,真不虚此行。

教研员培训让我重新感受了一次学习的幸福,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但培训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作为教研员,要想有所作为,有所发展,需要的是自己平时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研员。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35

4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大庆市骨干教研员(培训者)培训学习,聆听了辽宁省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郑重老师的讲座——《教研员的沟通艺术》。我想从我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来谈几点体会:

一、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蓄含着深刻的寓意。郑老师的讲座没有华丽的语言,一上台便深鞠一礼更是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平易近人的谈话中能让你明白很深刻的道理;简单的道理经郑老师口中讲出亦有别样的韵味。让你在回忆和细细品味中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着郑老师春风雨露般的'教育指引。沟通的艺术不仅仅对于我们教研员以及培训者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沟通也要讲究艺术。沟通无处不在,学会艺术的与人沟通会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更加精彩。我们教研员(培训者)还要学会在自己头脑中设置不良信息的防火墙,学会自己和自己沟通,多想想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没做好,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完善,尽量不要去指责别人做没做好,人们往往把成功归功于自己,把失败归于他人,我们要做积极的归因,有效归因才有意义,才会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出色。

二、简单生动的例子让讲座精彩纷呈。郑老师的课中没有生搬硬套,用案例贯穿了讲座全过程,每次都是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一个道理,让人一看就懂一点就透,不用费心思再去琢磨,很放松。例如:课一开始就讲了一个案例以此来诠释沟通的重要性,紧接着又出示了一张图片,让听课的老师说说看到了什么。有的说看到了一个少女,有的则说看到了一个老妇人,有的说两个都看到了,由此引出沟通的前提是信息不对称,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是这样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加上郑老师一环扣一环的生动讲解,让我们觉得三个小时的讲座是那么短暂,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教研员(培训者)在培训基层老师的的时候是否也能像郑老师一样用案例来说明道理,来打开老师们的心中的困惑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不是说一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这样不仅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而且让培训更加人性化。

三、师生间的互动让我们在笑声中体会沟通的艺术。郑老师的课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时时与听课的老师们互动,让短短三个小时的课堂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四、感悟:正如郑老师课中讲到的,教研员要给自己个定位:先做师之生,再做师之友,后做师之师。这个定位我觉得很有道理,尤其像我这样刚接触教研员(培训者)岗位的新人,更应该多学习、多交流、多请教。我会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珍惜每次成长的机会!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36

我很荣幸加入中小学教研员培训班学习,倾心聆听了各位专家生动精彩的报告,使我的理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许多不足,当我刚加入教研员培训班学习行列时,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尤其在教育科研这一块我感到十分的茫然,不知如何去组织教师开展这方面的活动。但聆听了几位专家的报告。给我奠定了理论基础,指点了迷津,明确了作为一名教研员今后的工作方向。下面谈谈我这次学习培训的体会:

一、提高认识,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河水。”这是现在常说的一句话,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知识。是的,学习是现代社会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教研员,学习尤为重要,教研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己服人,使自己真正成为老师们值得信赖的参谋长。所以平时要多读书、尤其要研读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还要多看报、听广播、看新闻,汲取政治营养,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在业务方面,要虚心向老教研员学习,经常翻阅教育教学杂志,上网查阅资料,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观看教学光盘,并随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

二、做一名甘于奉献的教研员

奉献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无怨无悔的积极行为。奉献应当是默默的,不是为了做一件好事、有一点付出,唯恐天下不知,大肆宣扬、到处吹嘘。无私奉献是不求回报的才是幸福。作为一名教研工作者,我一定要敢于奉献、勇于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愿把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地奉献给我所挚爱的教育教研事业,在教研工作中寻找和品尝快乐人生。

三、求真务实,深入一线解决问题

教育科研离不开老师,离不开学生,离不开课堂,因此,教研员要走进课堂,走近教师,走近学生。教研员只有深入教学一线,才能倾听他们的困惑,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薄弱环节,汲取成功经验。掌握了真实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后,评课指导才能一针见血,教学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教研员不能远离一线,闭门造车,也不能应付差事,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地进行听课调研,而要面向基层,融入课堂,使自己的双脚踏在实践的土壤上。作为教研员,我们要走近一线教师,扎到学校课堂中去,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通过听课、评课、座谈、问卷调查、查看教案作业、指导校本教研等形式,及时了解老师们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倾听他们的困惑,并采取多元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雪中送炭,切实提高视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听课评课要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老师

听课评课是我作为教研员工作的重点。但我在平时的听课活动中,往往有许多欠缺,常常就坐在教室的后面去听老师讲课,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一无所知。通过学习培训,我才懂得这样做的不足,我真的应该坐到学生的中间,心中有学生。课前做到与身边的学生有效的沟通,这样才可能更有效地收集感受学生的学习信息。观课时,我们是信息的收集者,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理解者,同时也是执教教师的助教,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和讲课教师一起评课时,要做到“眼中有教师”,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要和授课教师彼此之间平等的对话,不要只针对授课教师提问,要学会相互提问。授课老师也不要只是被动接受询问,要学会主动出击,向观课教师提问。议课时,不是去建议别人怎么教,而是主动说“如果我来教……”因为你的建议对别人未必合适。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让授课老师感觉到你是在帮他,而不是在挑他的毛病。

通过培训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我收获颇多。同时也感到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教研员,压力很大,但我不会退缩,在教研员工作的主阵地上,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竭尽全力彰显自己的工作特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我的这份工作做的更实、更好。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37

三月十日我参加了县英语教研员培训,会议时间为一天。这一天的学习时间带给我的不仅有收获,还给我留下了深深地思考。下面我就把我学习的一点体会总结一下:

感悟:

一、王主任讲话中的感触。

大会的第一项是县教研室王主任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从王主任的讲话中,我了解了作为一名英语教研员索要担负的责任。

1、教研员要担起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重任。要指导教师运用好教学策略,抓实、抓好常规教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2、要明确责任,扎实工作,着力提高英语教师的教育教育教学能力。督促教师做到8个精心。教研员自己要做到主动工作、创新工作、团结协作。

二、李艳红老师典型发言的感触。

听了李艳红老师的典型发言,我为二小的团结感动,羡慕他们优良的研讨氛围。特别是他们的集体备课形式让我记忆深刻。发挥集体力量集中讨论,完成预设教案,经过上课实验后,在讨论研讨,反思评课形成二次教案。这些活动听起来简单,但他们背后付出的心血我们很难知道。

三、听课感触。

下午,我们集中听了一节研讨课。讲课的是一位新教师,从这位老师身上能看到所有新教师的.影子。也找到在以后在指导教师或自己上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任务型活动的趣味性和全员参与性。

2、注意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3、注意自身口语、肢体语言的运用。

反思:

经过一天的学习,我在收获的同时也深深的陷入了反思。反思我一年以来的英语教研工作,虽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很多不足。

1、作业教学还不尽完美。我校的英语作业只是在作业本上布置了简单的题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准备除了作业本外,再设计一套课堂达标作业。尽量使作业教学有实效性。

2、学生养成教育差得不够。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学习成绩提高的保证。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准备设计一项学生常规检查表,以督促教师对学生常规检查的培养。

3、教学质量还不是很高。教师的课堂质量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以后教研工作中,我要把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放在第一位。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能对我校英语教师有所帮助。

4、教研活动仍缺乏实效。好的教研活动是英语教师提升的平台。我打算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加强互动研讨。利用好订购的优秀光盘,学习优秀教师的口语、活动设计等,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38

4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大庆市骨干教研员(培训者)培训学习,聆听了辽宁省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郑重老师的讲座——《教研员的沟通艺术》。我想从我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来谈几点体会:

一、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蓄含着深刻的寓意。

郑老师的讲座没有华丽的语言,一上台便深鞠一礼更是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平易近人的谈话中能让你明白很深刻的道理;简单的道理经郑老师口中讲出亦有别样的韵味。让你在回忆和细细品味中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着郑老师春风雨露般的教育指引。沟通的艺术不仅仅对于我们教研员以及培训者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沟通也要讲究艺术。沟通无处不在,学会艺术的与人沟通会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更加精彩。我们教研员(培训者)还要学会在自己头脑中设置不良信息的防火墙,学会自己和自己沟通,多想想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没做好,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完善,尽量不要去指责别人做没做好,人们往往把成功归功于自己,把失败归于他人,我们要做积极的归因,有效归因才有意义,才会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出色。

二、简单生动的例子让讲座精彩纷呈。

郑老师的课中没有生搬硬套,用案例贯穿了讲座全过程,每次都是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一个道理,让人一看就懂一点就透,不用费心思再去琢磨,很放松。例如:课一开始就讲了一个案例以此来诠释沟通的重要性,紧接着又出示了一张图片,让听课的老师说说看到了什么。有的'说看到了一个少女,有的则说看到了一个老妇人,有的说两个都看到了,由此引出沟通的前提是信息不对称,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是这样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加上郑老师一环扣一环的生动讲解,让我们觉得三个小时的讲座是那么短暂,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教研员(培训者)在培训基层老师的的时候是否也能像郑老师一样用案例来说明道理,来打开老师们的心中的困惑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不是说一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这样不仅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而且让培训更加人性化。

三、师生间的互动让我们在笑声中体会沟通的艺术。

郑老师的课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时时与听课的老师们互动,让短短三个小时的课堂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四、感悟:

正如郑老师课中讲到的,教研员要给自己个定位:先做师之生,再做师之友,后做师之师。这个定位我觉得很有道理,尤其像我这样刚接触教研员(培训者)岗位的新人,更应该多学习、多交流、多请教。我会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珍惜每次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