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

2024/07/22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野外地质实习心得(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 篇1

野外地质实习是我们学习基础地质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及实习报告的编写,使我们在外观,规模及深度上,都对自然界的真实风貌和地质现象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学会了对三大类岩石和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观察地层剖面;识别古生物化石;判别褶皱类型及断层性质;了解内外力地质作用等。将在学校所学的课本知识更好地与野外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地认识了常见岩石矿物的鉴定方法。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作为一名普通地质工作者应有的一些基本技能,如:学习使用地质罗盘;观察并描述地质现象;绘制地质剖示意面图;采集岩石标本等等。通过对这些新技能的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学习地质科学的兴趣。

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是建立在对实际事物的观察研究之上,地质学自然也属于这一范畴。在野外实际观察学习中,有一些地质现象与老师的讲述存在一些细小的偏差,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带队的专业老师积极进行探讨交流,在互帮互教中学习知识。

在野外,面对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我们个人的力量显得是那么的渺小,这就需要我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努力攻关,完成课题研究。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六人一组,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你采标本,我测产状,认真、高效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在实践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

总体说来,通过这次野外地质实习,我们看到了蔚为壮观的'地质构造,听到了老师细致生动的讲解,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专业知识,体会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艰辛和大自然的令人震撼的神奇力量!

短短三天的野外地质实习已经结束,时间匆匆,带走了身心的疲惫,却留给我们值得珍藏的宝贵经验。在这里,我也呼吁学校能适当延长实习时间,能让我们在实践中更好的感受一名地质工作者的魅力所在!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 篇2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与任务

地质地貌实习是深刻认识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此次肇庆地质地貌实习,使我们更加详细的了解地质地貌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特别是加深了对岩溶地貌的理解,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野外地质地貌实习,让我们提前体验了自己今后将要做的工作,特别是作为一名城市的规划人员,对地质地貌的认识和判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素质,只有对某一区域的地形具有一定的观察和洞悉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规划。

2、实习地点:广东省肇庆市七星岩地质公园

3、实习单位: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4、实习时间:20xx年9月7日——20xx年9月9日

5、指导老师:刘希林老师及三位博士生助教

6、实习简介:

本次实习从9月7日下午开始,我们一行人从南校区出发,傍晚时分到达肇庆市,整顿休息一晚后,9月8日开始进入肇庆市七星岩公园进行考察,主要考察了岩溶地貌的表现,如峰群、孤峰、石林、落水洞、地下河、溶洞等地貌类型,爬上了天柱岩后,还看到了从南向北的冲积平原,同时还有其他地貌类型。9月9日早晨,吃完早饭返回中山大学南校区,结束了三天的地质地貌课程考察实习。

7、实习目的地简介

肇庆七星岩位于肇庆市区北约4公里处,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8.23平方公里。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被誉为xxxx。

七星岩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主体由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20多公里长的林荫湖堤,如绿色带飘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和里湖连结在一起,湖光山色,绰约多姿。

二、肇庆七星岩公园主要地貌类型

1、实习路线

9月8日早晨,从入住宾馆出来后,我们乘车经过星湖中心开辟的湖心路一路驶至七星岩公园西门,从西门出发,进入七星岩公园,首先到达的是双源洞,其次是阿坡岩,然后沿湖线返回,攀爬天柱岩,最后在龙岩洞进行洞内参观游览。下面在(2)中按地貌类型具体叙述行程。

2、肇庆七星岩公园主要地貌类型

(1)喀斯特地貌

a、洞穴

喀斯特地貌中的洞穴,即溶洞,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成的地下孔道。当地下水流沿着可溶性岩石的较小裂隙和孔道流动,其运动速度很慢,这是只能进行溶蚀作用,随着裂隙的不断扩大,地下水除继续进行溶蚀作用外,还产生机械侵蚀作用,使孔道迅速扩大为洞穴。

七星岩公园中有许多因为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如双源洞、龙岩洞等。

我们首先到达的是双源洞,由于双源洞地下水位过高,船只无法进入,因此没能进入洞内观察,只能在洞外观测。双源洞是一段喀斯特地下河,发育在阿坡岩中,地下河上游的地表河源于北岭山地,穿越阿坡岩流向星湖。双源洞有两个洞口,两个洞口上方均刻有历代名家在上留下的名迹。在由一个洞口前往另一个洞口的途中,还可以观察到路边石壁上悬挂着的残留石钟乳奇观,通过钙化作用,这些石钟乳都是地下河流顶板坍塌后出露地表的。

详细观察的溶洞为龙岩洞,是七星岩诸洞中开辟最早的洞穴,景物最多。以水洞为主洞,洞内低于洞外,经过改造,洪水期再不淹洞,冬季保持水位。洞内有地下水面溶蚀和侵蚀形成的边槽两层,呈明显的石床状;洞顶有一条沿岩面裂缝溶蚀的凹坑,呈天沟状。龙岩洞顶高达30多米,下为湖水,向东直通黑岩,东南紧连副黑岩,西北为斗光室,上石蹬为旋玑台。旋玑台为洞顶崩落的巨石。台底高出洞底6~7米,平台顶豁然开朗,坐落于洞北口,高宽开敞。龙岩洞上方有许多石钟乳,构成了很多千奇百怪的物品和人物,使人浮想联翩。其中在洞的北边,向上还可以通过落水洞看到天空。

b、地下河

双源洞和龙岩洞内的水流均为地下河,地下河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沿裂隙溶蚀而成的地下水汇集和排泄的通道。地下河的水流主要由地表降水沿岩层渗流或由地表河流经落水洞进入地下河,少数地下河水流由深源和远源地下水补给。通过观察可以明显知道,双源洞的地下河上游的地表河源于北岭山地,穿越阿坡岩流向星湖,形成地下河。

c、落水洞

经过双源洞继续向前走,可以看到阿坡岩,登上阿坡岩前面的山坡,在山坡的一侧树丛的掩映下,可以隐约见到一个落水洞,落水洞是岩溶地区地表水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由垂直方向流水对裂隙不断进行溶蚀并伴随塌陷而成。落水洞常分布在溶蚀洼地和岩溶沟谷内,也有在斜坡上。

d、漏斗

七星岩公园内的喀斯特漏斗位于阿坡岩不远的马栏岗上,漏斗是岩溶化地面上的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数十米,深十几米至数百米。

马栏岗位于背斜的轴部,因岩层为抗侵蚀能力差的测水组砂页岩,这里呈现“背斜成谷”的倒置地形景观。

背斜轴部节理发育,再加上马栏岗位于测水组砂页岩与壶天群灰岩交界,是喀斯特水溶是作用特别旺盛的地方。因此,地表水汇集处形成一巨大的`喀斯特漏斗,下面有暗流与西江相通,形成这里流水的一个出口。除了溶蚀、侵蚀作用外,主要还有重力作用。落水洞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裂隙状的,一种是井状的。在这里看到的是井状的,其深度和宽度都比较大。

e、峰林、峰丛

七星岩就是喀斯特丘陵,原来的许多喀斯特峰林都被后来的流水冲积作用破坏了,现在仅仅残余下七座石灰岩石峰。

这七座喀斯特石峰是阆风岩(峰顶高程103.3m)、玉屏岩(99.8m)、石室岩(89.8m)、天柱岩(108.0m)、蟾蜍岩(89.9m)、仙掌岩(61.8m)和阿坡岩(119.6m)。

我们考察经过的石峰有蟾蜍岩、阿坡岩和天柱岩。

峰林是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相对高度100m~200m,坡度较陡,分散或成群出现在平地上,形似树林。山峰的表面发育石芽和溶沟,构成峰林平原。峰丛洼地是由连座的山峰和其间的洼地组成,山峰形似锥形,洼地的平面形状为多边形,山峰之间洼地有落水洞或溶洞,形成峰丛洼地。

峰林地貌的发育,通常用地貌循环理论来解释,即峰丛是岩溶发育初期由岩溶水的垂直渗入溶蚀扩大而成,所以峰洼之间的相对高度较小,山峰下部尚有未溶蚀的基座相连。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演化而成。当峰丛之间进一步溶蚀向深处发展,直到水平循环带,这是地下河可能出露成地表河,使侵蚀作用加强,峰丛基座被切开,山峰相互分离成为峰林。

在七星岩公园内,既有处于壮年期的峰林,也有处于衰老期的孤峰。

f、溶蚀洼地

七星岩公园中还有很多由溶蚀洼地形成的湖泊。溶蚀洼地的形成是由多个溶斗逐渐扩大融合而成。因此,地壳相对稳定时期越长,溶蚀洼地面积越大。有时溶蚀洼地积水,可形成湖,称岩溶湖。如七星岩公园内的星湖(包括波海湖、青莲湖、中心湖、红莲湖、里湖),就是溶蚀洼地积水所成的岩溶湖。它们四周多被峰林围绕,山水缠绕形成了秀丽迷人的风景。

(2)河流地貌:洪积扇

在攀爬到天柱岩的顶端后,可以明显观察到位于七星岩公园东部的北岭,北岭山前是典型的洪积扇。

山麓带常处于构造下沉状态,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河流水流分散,流速减慢,一部分水渗漏地下,因而山地河流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半锥形的堆积体,平面成扇形,成为洪积扇。

在七星岩公园北面

山地的麓部谷口发育着洪冲积阶地和洪冲积扇,在地貌形态上看,从北到南是由北岭侵蚀中山向洪积扇过度再向冲积平原过度,侵蚀风化剥蚀产物被山区沟谷携带至山麓地带发生堆积,形成洪积扇。

三、七星岩与桂林山水

经过考察得知,肇庆七星岩内的主要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景区内的峰林丛立,星湖荡漾,树木环绕,景色优美。中国另外一处以喀斯特地貌作为景区的地点就是桂林,所谓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所以这么壮观,就是因为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处于壮年期,峰丛和峰林都发育的极为蓬勃。下面从几个方面简单对比七星岩与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发育时期

七星岩的峰丛峰林和溶洞大多数处于壮年期甚至幼年期,部分发育比较壮阔,而少数山峰还在发育中,溶蚀作用还没有深入或者大规模进行,所以未显得十分壮阔,少数孤峰已经步入老年期。

桂林山水的峰丛峰林和溶洞90%处于壮年期和老年期,有大规模的高高耸立的峰林峰丛,还有桀骜独立的孤峰,与漓江结合在一起,平地拔起,千姿百态,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十分优美。

总体来说,两个景区的峰丛峰林和溶洞大部分处于壮年期,因为七星岩范围较小,所以没有桂林山水表现的壮阔。

2、形成原因

七星岩和桂林山水都是喀斯特地貌,不管是峰林、峰丛还是地下溶洞,形成原因主要都是溶蚀作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化学作用过程(分解和化合)和物理作用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在七星岩和桂林地区,具备了溶蚀作用的因素,如气候适宜,温度较高,降水较多,气压较高,水的溶蚀性大,碳酸钙溶解度大,同时两地区又存在了大量的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等,因此溶蚀作用大规模发生,产生了一系列岩溶形态,形成七星岩和桂林山水。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七星岩景区的形成大部分原因是溶蚀作用,而桂林山水除了溶蚀作用,还有崩塌作用,林石山地形是以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四坡壁立峭峻为特征。石山四周峭峻,是由于石灰岩体多被溶蚀而成向下透的通路。因此,石山坡面是以崩塌为主。一部分景区也是由于崩塌作用而形成的。

四、对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认识

通过以上实践并结合课本知识,总结喀斯特地貌发育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岩石必须是可溶的,如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等。

2、岩石必须是透水的,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和裂隙度。

3、水具有侵蚀性,CO?溶解在水里面,生成HCO3—离子,HCO3—离子可以溶解CaCO3,使CaCO3形成Ca(HCO3)2,Ca(HCO3)2溶解度大于CaCO3。

4、地下水必须是流动的,流动的水具有增加溶蚀力的作用。因为停滞的水,很快会使溶液达到饱和而失去溶蚀力。

五、结语

三天的实习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都期望着实习能够再长一点,我们可以学到多一点的野外实习知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这次实习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而且也引到了我们对将来工作在地质地貌方面的认识作用,在城市规划之前进行地质地貌的考察,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参考文献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 篇3

野外地质实习是我们学习基础地质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及实习报告的编写,使我们在外观,规模及深度上,都对自然界的真实风貌和地质现象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学会了对三大类岩石和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观察地层剖面;识别古生物化石;判别褶皱类型及断层性质;了解内外力地质作用等。将在学校所学的课本知识更好地与野外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地认识了常见岩石矿物的鉴定方法。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作为一名普通地质工作者应有的一些基本技能,如:学习使用地质罗盘;观察并描述地质现象;绘制地质剖示意面图;采集岩石标本等等。通过对这些新技能的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学习地质科学的兴趣。

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是建立在对实际事物的观察研究之上,地质学自然也属于这一范畴。在野外实际观察学习中,有一些地质现象与老师的讲述存在一些细小的偏差,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带队的专业老师积极进行探讨交流,在互帮互教中学习知识。

在野外,面对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我们个人的力量显得是那么的渺小,这就需要我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努力攻关,完成课题研究。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六人一组,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你采标本,我测产状,认真、高效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在实践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

总体说来,通过这次野外地质实习,我们看到了蔚为壮观的地质构造,听到了老师细致生动的讲解,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专业知识,体会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艰辛和大自然的令人震撼的神奇力量!

短短三天的野外地质实习已经结束,时间匆匆,带走了身心的疲惫,却留给我们值得珍藏的宝贵经验。在这里,我也呼吁学校能适当延长实习时间,能让我们在实践中更好的感受一名地质工作者的魅力所在!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 篇4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与任务

地质地貌实习是深刻认识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此次肇庆地质地貌实习,使我们更加详细的了解地质地貌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特别是加深了对岩溶地貌的理解,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野外地质地貌实习,让我们提前体验了自己今后将要做的工作,特别是作为一名城市的规划人员,对地质地貌的认识和判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素质,只有对某一区域的地形具有一定的观察和洞悉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规划。

2、实习地点:广东省肇庆市七星岩地质公园

3、实习单位: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4、实习时间:20xx年9月7日——20xx年9月9日

5、指导老师:刘希林老师及三位博士生助教

6、实习简介:

本次实习从9月7日下午开始,我们一行人从南校区出发,傍晚时分到达肇庆市,整顿休息一晚后,9月8日开始进入肇庆市七星岩公园进行考察,主要考察了岩溶地貌的表现,如峰群、孤峰、石林、落水洞、地下河、溶洞等地貌类型,爬上了天柱岩后,还看到了从南向北的冲积平原,同时还有其他地貌类型。9月9日早晨,吃完早饭返回中山大学南校区,结束了三天的地质地貌课程考察实习。

7、实习目的地简介

肇庆七星岩位于肇庆市区北约4公里处,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8.23平方公里。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被誉为xxxx。

七星岩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主体由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20多公里长的林荫湖堤,如绿色带飘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和里湖连结在一起,湖光山色,绰约多姿。

二、肇庆七星岩公园主要地貌类型

1、实习路线

9月8日早晨,从入住宾馆出来后,我们乘车经过星湖中心开辟的湖心路一路驶至七星岩公园西门,从西门出发,进入七星岩公园,首先到达的是双源洞,其次是阿坡岩,然后沿湖线返回,攀爬天柱岩,最后在龙岩洞进行洞内参观游览。下面在(2)中按地貌类型具体叙述行程。

2、肇庆七星岩公园主要地貌类型

(1)喀斯特地貌

a、洞穴

喀斯特地貌中的洞穴,即溶洞,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成的地下孔道。当地下水流沿着可溶性岩石的较小裂隙和孔道流动,其运动速度很慢,这是只能进行溶蚀作用,随着裂隙的不断扩大,地下水除继续进行溶蚀作用外,还产生机械侵蚀作用,使孔道迅速扩大为洞穴。

七星岩公园中有许多因为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如双源洞、龙岩洞等。

我们首先到达的是双源洞,由于双源洞地下水位过高,船只无法进入,因此没能进入洞内观察,只能在洞外观测。双源洞是一段喀斯特地下河,发育在阿坡岩中,地下河上游的地表河源于北岭山地,穿越阿坡岩流向星湖。双源洞有两个洞口,两个洞口上方均刻有历代名家在上留下的名迹。在由一个洞口前往另一个洞口的途中,还可以观察到路边石壁上悬挂着的残留石钟乳奇观,通过钙化作用,这些石钟乳都是地下河流顶板坍塌后出露地表的。

详细观察的溶洞为龙岩洞,是七星岩诸洞中开辟最早的洞穴,景物最多。以水洞为主洞,洞内低于洞外,经过改造,洪水期再不淹洞,冬季保持水位。洞内有地下水面溶蚀和侵蚀形成的边槽两层,呈明显的石床状;洞顶有一条沿岩面裂缝溶蚀的凹坑,呈天沟状。龙岩洞顶高达30多米,下为湖水,向东直通黑岩,东南紧连副黑岩,西北为斗光室,上石蹬为旋玑台。旋玑台为洞顶崩落的巨石。台底高出洞底6~7米,平台顶豁然开朗,坐落于洞北口,高宽开敞。龙岩洞上方有许多石钟乳,构成了很多千奇百怪的物品和人物,使人浮想联翩。其中在洞的北边,向上还可以通过落水洞看到天空。

b、地下河

双源洞和龙岩洞内的水流均为地下河,地下河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沿裂隙溶蚀而成的地下水汇集和排泄的通道。地下河的水流主要由地表降水沿岩层渗流或由地表河流经落水洞进入地下河,少数地下河水流由深源和远源地下水补给。通过观察可以明显知道,双源洞的地下河上游的地表河源于北岭山地,穿越阿坡岩流向星湖,形成地下河。

c、落水洞

经过双源洞继续向前走,可以看到阿坡岩,登上阿坡岩前面的山坡,在山坡的一侧树丛的掩映下,可以隐约见到一个落水洞,落水洞是岩溶地区地表水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由垂直方向流水对裂隙不断进行溶蚀并伴随塌陷而成。落水洞常分布在溶蚀洼地和岩溶沟谷内,也有在斜坡上。

d、漏斗

七星岩公园内的喀斯特漏斗位于阿坡岩不远的马栏岗上,漏斗是岩溶化地面上的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数十米,深十几米至数百米。

马栏岗位于背斜的轴部,因岩层为抗侵蚀能力差的测水组砂页岩,这里呈现“背斜成谷”的倒置地形景观。

背斜轴部节理发育,再加上马栏岗位于测水组砂页岩与壶天群灰岩交界,是喀斯特水溶是作用特别旺盛的地方。因此,地表水汇集处形成一巨大的喀斯特漏斗,下面有暗流与西江相通,形成这里流水的一个出口。除了溶蚀、侵蚀作用外,主要还有重力作用。落水洞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裂隙状的,一种是井状的。在这里看到的是井状的,其深度和宽度都比较大。

e、峰林、峰丛

七星岩就是喀斯特丘陵,原来的许多喀斯特峰林都被后来的'流水冲积作用破坏了,现在仅仅残余下七座石灰岩石峰。

这七座喀斯特石峰是阆风岩(峰顶高程103.3m)、玉屏岩(99.8m)、石室岩(89.8m)、天柱岩(108.0m)、蟾蜍岩(89.9m)、仙掌岩(61.8m)和阿坡岩(119.6m)。

我们考察经过的石峰有蟾蜍岩、阿坡岩和天柱岩。

峰林是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相对高度100m~200m,坡度较陡,分散或成群出现在平地上,形似树林。山峰的表面发育石芽和溶沟,构成峰林平原。峰丛洼地是由连座的山峰和其间的洼地组成,山峰形似锥形,洼地的平面形状为多边形,山峰之间洼地有落水洞或溶洞,形成峰丛洼地。

峰林地貌的发育,通常用地貌循环理论来解释,即峰丛是岩溶发育初期由岩溶水的垂直渗入溶蚀扩大而成,所以峰洼之间的相对高度较小,山峰下部尚有未溶蚀的基座相连。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演化而成。当峰丛之间进一步溶蚀向深处发展,直到水平循环带,这是地下河可能出露成地表河,使侵蚀作用加强,峰丛基座被切开,山峰相互分离成为峰林。

在七星岩公园内,既有处于壮年期的峰林,也有处于衰老期的孤峰。

f、溶蚀洼地

七星岩公园中还有很多由溶蚀洼地形成的湖泊。溶蚀洼地的形成是由多个溶斗逐渐扩大融合而成。因此,地壳相对稳定时期越长,溶蚀洼地面积越大。有时溶蚀洼地积水,可形成湖,称岩溶湖。如七星岩公园内的星湖(包括波海湖、青莲湖、中心湖、红莲湖、里湖),就是溶蚀洼地积水所成的岩溶湖。它们四周多被峰林围绕,山水缠绕形成了秀丽迷人的风景。

(2)河流地貌:洪积扇

在攀爬到天柱岩的顶端后,可以明显观察到位于七星岩公园东部的北岭,北岭山前是典型的洪积扇。

山麓带常处于构造下沉状态,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河流水流分散,流速减慢,一部分水渗漏地下,因而山地河流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半锥形的堆积体,平面成扇形,成为洪积扇。

在七星岩公园北面

山地的麓部谷口发育着洪冲积阶地和洪冲积扇,在地貌形态上看,从北到南是由北岭侵蚀中山向洪积扇过度再向冲积平原过度,侵蚀风化剥蚀产物被山区沟谷携带至山麓地带发生堆积,形成洪积扇。

三、七星岩与桂林山水

经过考察得知,肇庆七星岩内的主要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景区内的峰林丛立,星湖荡漾,树木环绕,景色优美。中国另外一处以喀斯特地貌作为景区的地点就是桂林,所谓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所以这么壮观,就是因为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处于壮年期,峰丛和峰林都发育的极为蓬勃。下面从几个方面简单对比七星岩与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发育时期

七星岩的峰丛峰林和溶洞大多数处于壮年期甚至幼年期,部分发育比较壮阔,而少数山峰还在发育中,溶蚀作用还没有深入或者大规模进行,所以未显得十分壮阔,少数孤峰已经步入老年期。

桂林山水的峰丛峰林和溶洞90%处于壮年期和老年期,有大规模的高高耸立的峰林峰丛,还有桀骜独立的孤峰,与漓江结合在一起,平地拔起,千姿百态,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十分优美。

总体来说,两个景区的峰丛峰林和溶洞大部分处于壮年期,因为七星岩范围较小,所以没有桂林山水表现的壮阔。

2、形成原因

七星岩和桂林山水都是喀斯特地貌,不管是峰林、峰丛还是地下溶洞,形成原因主要都是溶蚀作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化学作用过程(分解和化合)和物理作用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在七星岩和桂林地区,具备了溶蚀作用的因素,如气候适宜,温度较高,降水较多,气压较高,水的溶蚀性大,碳酸钙溶解度大,同时两地区又存在了大量的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等,因此溶蚀作用大规模发生,产生了一系列岩溶形态,形成七星岩和桂林山水。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七星岩景区的形成大部分原因是溶蚀作用,而桂林山水除了溶蚀作用,还有崩塌作用,林石山地形是以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四坡壁立峭峻为特征。石山四周峭峻,是由于石灰岩体多被溶蚀而成向下透的通路。因此,石山坡面是以崩塌为主。一部分景区也是由于崩塌作用而形成的。

四、对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认识

通过以上实践并结合课本知识,总结喀斯特地貌发育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岩石必须是可溶的,如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等。

2、岩石必须是透水的,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和裂隙度。

3、水具有侵蚀性,CO?溶解在水里面,生成HCO3—离子,HCO3—离子可以溶解CaCO3,使CaCO3形成Ca(HCO3)2,Ca(HCO3)2溶解度大于CaCO3。

4、地下水必须是流动的,流动的水具有增加溶蚀力的作用。因为停滞的水,很快会使溶液达到饱和而失去溶蚀力。

五、结语

三天的实习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都期望着实习能够再长一点,我们可以学到多一点的野外实习知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这次实习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而且也引到了我们对将来工作在地质地貌方面的认识作用,在城市规划之前进行地质地貌的考察,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参考文献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 篇5

通过今天对莲花山的野外地质实习,我深刻的了解了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认识了岩石的类型、结构和构造。同时,也使我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这周的工程地质学实习,让我们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了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在基本技能方面的到初步训练,提高了我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掌握了对岩石类型、结构和构造的判别,还有对岩石岩性、层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能够分析一些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的地质问题。

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对一些地形图、地质图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各种地质作用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也学会了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并且能对其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分析。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 篇6

第一章:绪言

(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

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野外地质实习报告。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

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实习报告《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

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

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

第二章: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多呈黑色风化面黄褐色或灰绿色。细粒或隐晶结构呈斑状结构并长有气孔、杏仁等构造。火成岩根据其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排列,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根据岩石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第三章:构造。

实习地区构造概况:少华山在大一级地质构造中属于秦岭构造带,进一步划分属于东秦岭地质构造带。

少华山隶属于秦岭山系,是由于渭河地带地壳下陷同时又由于上古时期形成古地台时的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以及印支运动等,其中海西运动的影响之为明显:在晚古生代末期伴随着广泛的岩浆侵入活动秦岭及其周围山脉相继隆起。少华山山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构成复杂,背斜较易观察,向斜成山不明显。岩层层理较清晰。岩石表面风华严重,节理较为明显。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 篇7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严峻。为了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地质工作无可厚非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地质专业人才成为了问题探索、研究和解决的关键。

高等地质教育肩负着培养我国地质事业人才的使命,大学正是培养这些人才最主要的场所。近年来,地质行业受到国家重视,然而受社会价值取向、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地质类学生由于思想准备不充分,对于地质工作的认识不足,在择业时紧盯条件优越的大中城市、科研院所,不愿意深入基层和一线工作。一些地质类毕业生不能适应地质工作的艰苦环境,思想基础不牢固。有的甚至试用期未满就出现辞职或跳槽的现象。“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精神有所淡化。

在与陕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和专业人员一起的座谈会中,他们突出强调了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吃苦耐劳的重要性。“如果你热爱这一行,就要时刻做好出野外的准备,我就出了二十年的野外。”其中一个主任如是说。当谈到地球物理专业的就业问题时,他们表示地球物理现在已经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是如果能真正掌握好专业知识,就业还是不成问题的,他们还表示,个人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不会因为是本科生就不让其带项目,只要能力够,都可以带。公司对各个层次的人才都很需要,并不会只收研究生。当然研究生在以后的竞争中会占优势,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

“现在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已经偏向于西部偏远地区和深部地区。”,其中一位领导这样强调。随着地球物理的发展,深部地球物理勘探有了各种新技术,如多波地震勘探等。现在国内地球物理不是钱的问题,有进口的.装备,技术也不是问题,关键是人才的问题,有没有真才实学,能不能分析处理,反演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后勤保障这一块,你们大可放心,我们的车上会有专门的做饭工具,保证能让大家每顿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讲到这里,大家不由得都笑起来。地质行业也不会完全不收女生,只要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地质行业也绝不会将女生拒之门外,这是一种性别歧视。不过,企业会对女生有特殊照顾,一般情况下是绝不会让女生出野外的。

陕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的相关领导还给我们一行人提出了一些建议,也是对所有地球物理本科生的一些建议:“对于你们大二的本科生而言,现在就关注就业还为时过早,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学好基础知识,工作后你们会发现,专业基础知识甚至比你学到的专业知识更重要。”“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这一块,一定要掌握得非常过硬。还有就是地质方面的知识,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一定都要扎扎实实的学,现在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偏向于通才,不仅仅是掌握你主修的一门技术,而是对重、磁、电、震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会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听了他的一番话,我们获益匪浅。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获取了与专业相关的很多重要信息,进一步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坚定了自己学习的信心,纠正了自己对专业很多认识上的错误,相信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也会大有裨益。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 篇8

野外地质实习是我们学习基础地质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及实习报告的编写,使我们在外观,规模及深度上,都对自然界的真实风貌和地质现象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学会了对三大类岩石和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观察地层剖面;识别古生物化石;判别褶皱类型及断层性质;了解内外力地质作用等。将在学校所学的课本知识更好地与野外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地认识了常见岩石矿物的鉴定方法。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作为一名普通地质工作者应有的一些基本技能,如:学习使用地质罗盘;观察并描述地质现象;绘制地质剖示意面图;采集岩石标本等等。通过对这些新技能的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学习地质科学的兴趣。

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是建立在对实际事物的观察研究之上,地质学自然也属于这一范畴。在野外实际观察学习中,有一些地质现象与老师的讲述存在一些细小的偏差,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带队的专业老师积极进行探讨交流,在互帮互教中学习知识。

在野外,面对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我们个人的'力量显得是那么的渺小,这就需要我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努力攻关,完成课题研究。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六人一组,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你采标本,我测产状,认真、高效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在实践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

总体说来,通过这次野外地质实习,我们看到了蔚为壮观的地质构造,听到了老师细致生动的讲解,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专业知识,体会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艰辛和大自然的令人震撼的神奇力量!

短短三天的野外地质实习已经结束,时间匆匆,带走了身心的疲惫,却留给我们值得珍藏的宝贵经验。在这里,我也呼吁学校能适当延长实习时间,能让我们在实践中更好的感受一名地质工作者的魅力所在!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 篇9

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20xx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阅。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这也说明了今日事今日必须完成的重要性。事实上,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每天必做的至少包括晚上留出一段时间来复习一天的功课,回顾一天的收获。无论是实习还是其它的学习,绝对不能再像有些学生一样在最后一个月临时抱佛脚。

学习不能只是死读课本,如果只看文字,永远不能真正理解,只有实际观察,配合书本上的理论,如此一来不但能加深印象,也能学到书上没有的东西、经验,说不定还会发现新的问题。

一个实习最终就是要得到一个报告,这也是实习的目的之一。因此对实习报告的准备一点也不能含糊,除了前面讲的实习前的预习之外,还包括每天的日志整理。每天整理的时候就应该标出来重点,绘出必要的图形,如此一来完成报告也就很轻松了。

一边写着文章,一边好像又回到了在北碚实习的时候,一切都历历在目。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书本转移到实际的操作,更能让我们掌握和领会到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而且同学之间的友情也更深了。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表现在男生对女生的照顾上,在爬山时,男生总是走在最前面。但是对于我,感觉最深、收获最大的还是在于对自己的锻炼上。这次出来实习,是对自己的一次很好的磨练,虽然被太阳晒黑了,人也瘦了,但是我更结实了,在意志上更强了。每一次对体能的突破,都是一次意志力的锻炼,这对于今后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 篇10

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20xx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阅。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这也说明了今日事今日必须完成的重要性。事实上,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每天必做的至少包括晚上留出一段时间来复习一天的功课,回顾一天的收获。无论是实习还是其它的学习,绝对不能再像有些学生一样在最后一个月临时抱佛脚。

学习不能只是死读课本,如果只看文字,永远不能真正理解,只有实际观察,配合书本上的理论,如此一来不但能加深印象,也能学到书上没有的东西、经验,说不定还会发现新的问题。

一个实习最终就是要得到一个报告,这也是实习的目的之一。因此对实习报告的准备一点也不能含糊,除了前面讲的实习前的预习之外,还包括每天的日志整理。每天整理的时候就应该标出来重点,绘出必要的图形,如此一来完成报告也就很轻松了。

一边写着文章,一边好像又回到了在北碚实习的时候,一切都历历在目。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书本转移到实际的操作,更能让我们掌握和领会到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而且同学之间的友情也更深了。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表现在男生对女生的照顾上,在爬山时,男生总是走在最前面。但是对于我,感觉最深、收获最大的还是在于对自己的锻炼上。这次出来实习,是对自己的一次很好的磨练,虽然被太阳晒黑了,人也瘦了,但是我更结实了,在意志上更强了。每一次对体能的突破,都是一次意志力的锻炼,这对于今后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 篇11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严峻。为了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地质工作无可厚非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地质专业人才成为了问题探索、研究和解决的关键。

高等地质教育肩负着培养我国地质事业人才的使命,大学正是培养这些人才最主要的场所。近年来,地质行业受到国家重视,然而受社会价值取向、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地质类学生由于思想准备不充分,对于地质工作的认识不足,在择业时紧盯条件优越的大中城市、科研院所,不愿意深入基层和一线工作。一些地质类毕业生不能适应地质工作的艰苦环境,思想基础不牢固。有的甚至试用期未满就出现辞职或跳槽的现象。“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精神有所淡化。

在与陕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和专业人员一起的座谈会中,他们突出强调了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吃苦耐劳的重要性。“如果你热爱这一行,就要时刻做好出野外的准备,我就出了二十年的野外。”其中一个主任如是说。当谈到地球物理专业的`就业问题时,他们表示地球物理现在已经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是如果能真正掌握好专业知识,就业还是不成问题的,他们还表示,个人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不会因为是本科生就不让其带项目,只要能力够,都可以带。公司对各个层次的人才都很需要,并不会只收研究生。当然研究生在以后的竞争中会占优势,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

“现在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已经偏向于西部偏远地区和深部地区。”,其中一位领导这样强调。随着地球物理的发展,深部地球物理勘探有了各种新技术,如多波地震勘探等。现在国内地球物理不是钱的问题,有进口的装备,技术也不是问题,关键是人才的问题,有没有真才实学,能不能分析处理,反演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后勤保障这一块,你们大可放心,我们的车上会有专门的做饭工具,保证能让大家每顿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讲到这里,大家不由得都笑起来。地质行业也不会完全不收女生,只要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地质行业也绝不会将女生拒之门外,这是一种性别歧视。不过,企业会对女生有特殊照顾,一般情况下是绝不会让女生出野外的。

陕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的相关领导还给我们一行人提出了一些建议,也是对所有地球物理本科生的一些建议:“对于你们大二的本科生而言,现在就关注就业还为时过早,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学好基础知识,工作后你们会发现,专业基础知识甚至比你学到的专业知识更重要。”“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这一块,一定要掌握得非常过硬。还有就是地质方面的知识,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一定都要扎扎实实的学,现在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偏向于通才,不仅仅是掌握你主修的一门技术,而是对重、磁、电、震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会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听了他的一番话,我们获益匪浅。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获取了与专业相关的很多重要信息,进一步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坚定了自己学习的信心,纠正了自己对专业很多认识上的错误,相信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也会大有裨益。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 篇12

第一章:绪言

(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

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野外地质实习报告。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

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实习报告《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

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

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

第二章: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多呈黑色风化面黄褐色或灰绿色。细粒或隐晶结构呈斑状结构并长有气孔、杏仁等构造。火成岩根据其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排列,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根据岩石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第三章:构造。

实习地区构造概况:少华山在大一级地质构造中属于秦岭构造带,进一步划分属于东秦岭地质构造带。

少华山隶属于秦岭山系,是由于渭河地带地壳下陷同时又由于上古时期形成古地台时的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以及印支运动等,其中海西运动的影响之为明显:在晚古生代末期伴随着广泛的岩浆侵入活动秦岭及其周围山脉相继隆起。少华山山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构成复杂,背斜较易观察,向斜成山不明显。岩层层理较清晰。岩石表面风华严重,节理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