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孝经有感

2024/07/20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孝经有感(精选1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孝经有感 篇1

玖《孝经》有感《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着作。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时,我坚持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向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当节假日时,我就和父母谈谈心,为父母捶捶背。为了实现父母对我的期望,在学校好好学习。当父母因工作繁忙时,我就自己煮饭,做些家务活,以此来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生病时,像他们关心我一样,我会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端水送药,嘘寒问暖。当我和父母发生争吵时,我便会做出一些必要的让步,当自己做错事情或顶撞了父母后,我就会主动向他们承认错误并道歉。时常会和父母在一起讲个笑话,说说我在学校的状况,让他们对我的学习放心。

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们再也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我们更不要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和无限关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怨气冲天。因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现在要行动起来,动一动手,搬一把椅子给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给父母痛饮;动一动口,说一句真诚温暖的.话语给父母听听,解除他们的疲劳,驱散他们的心病。孝敬父母原来就这么简单。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让我的爸爸妈妈欣慰,高兴和快乐。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感恩是有意义的。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因此,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优异成绩,我们的健康成长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读孝经有感 篇2

最近,我很荣幸拜读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诗的神圣着作——《孝经》,它恰若无声的细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缓缓润泽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文明底蕴。

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装扮,才显得静谧安详;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家庭,因为有了亲情的滋润,才显得平和温馨;一个人,因为有了孝悌的熏陶,才显得稳重踏实。而孝则是绽放在人伦之理里面最美、最香的一支七色花朵。

孝是什么?孝就如童心未眠的孩子嘴下溜出的半粒糖,亲切而又纯真。

孝是什么?孝就如一盅回报恩情似海深父母情的香茗,温馨而又甜美。

孝是什么?孝就如久经事态沧桑蓦然回首时的一丝微笑,真诚而又安详。

孝是什么?孝就如灵魂深处盛开的一朵鲜花,它比大自然盛开的更为持久永恒,永远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孝是所有徳行的根本,一切的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所谓“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百善孝为先,百行孝为本。孝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孝心是酷暑里投撒的一片绿荫,遮住了炙烤的骄阳;孝心是久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孝心是汪洋中的'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你知道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于毁,孝之始也”。我的全部都来自于父母,作为儿女,应该像孔子一样,时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保护、爱惜好自己;作为儿女,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能够拥有一个严父慈母,应该满怀感激;作为儿女,父母无私的给了我们这样一副容颜、这样一个躯体、这样一颗心灵,我们还有什么感到不满足的呢,我们还有什么什么值得抱怨的呢?然而,事实却相反,有的人抱怨父母给了自己这样一副面孔,羞涩闭门不出,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自己的容貌;有的人抱怨父母给了自己这样一个身材,整日忧心忡忡、惶惶不得日终,矮的想尽办法把自己拉高,胖的想尽办法减肥,甚至是绝食;还有那么一些自残、甚至轻生的人,如此般不爱惜自己,回头想想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浮云般的虚荣心吗?到头来还不是逃不过岁月的雕琢,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呢?

你有听过吗?“夫孝,始于侍亲”。孝最基本的就是供养父母,给予父母最基本的生活物质保障,至少不要让父母跟着我们受冻挨饿。但是,转眼看看现在,我们都已经二十多岁了,又有几个人可以拍着自己的胸膛说:“我已经不再需要父母的帮助了”,“我每个月还可以给父母存一些钱”吗?又有几家父母闲居在家里,享受着子女的孝行呢?恐怕大多数父母仍在辛勤的劳作,仍在流汗、流血。甚至现在社会上还出现了一群新人类——啃老族,他们从小吃父母的,喝父母的,长大了还在吃父母的,喝父母的,这种人的孝又在何方呢?

你有听过吗?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挚虞说:“事亲以敬,美过三牲。”。其实,他们说的主旨只有一个——尊敬父母。反观现在,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父母不知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父母都在尽力培养一个最优秀的儿子,一个最优秀的女儿,但我们呢?在外面大手大脚的花父母的钱,转过脸就又和父母吵架,顶撞父母,父母辛辛苦苦养了我们二十多年,到最后却连子女一句感恩的话,甚至一句“爸、妈,您们辛苦了”也听不到,是我们害羞吗,是我们应该做的吗?可笑又无奈的是很多人,借用同学的一块橡皮擦,知道要说声“谢谢”;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要说一句“对不起”;托欠别人的东西,很久不还,内心还会很愧疚,遇见彼此还挺不好意思的。可面对父母呢?父母无私的给了我们多少,买了多少学习、生活用具给我们,我们又何曾说过一声“谢谢”;我们顶撞过父母多少次,我们又惹父母生过多少次气,我们又何曾对父母说过一句“对不起”;我们拿了父母那么多东西,借了父母那么多钱,父母有要我们还过吗,我们有感到过愧疚吗?难道真的是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达,让我们的感情淡化了吗?

你有听过吗?孔子曾说过“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孟子也曾说过:“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他们所描述的是孝的更高的境界——孝顺父母,顺从父母的意愿。古语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如今,我们不需要像王祥一样,赤身卧寒冰,求鲤归奉母;不需要像仲由一样,百里负米为亲食;也不需要像孟宗一样,抱竹而泣,持笋归做羹。我们能做的就是:听父母的话,顺从父母的意愿,父母让做的,我们努力去做,父母不让做的,我们呆着不去做,不要惹父母生气;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父母口渴了,静静的帮父母倒上一杯温水;父母累了,轻轻的擦掉父母额头上的汗珠;父母孤单了,默默的陪伴在他们身边;父母生病了,送去一次又一次的温馨的问候。这样,父母只要看到这些眼睛里面也会满含泪水;我们只要可以做到这些就很不错了,而不是让父母洗自己的衣袜,也不是坐在电视前面和父母争遥控,更不是一声不响的出去玩,而让父母为我们担忧。

你有听过吗?“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最高的境界乃是——修身立大志,做大事,留名于青史,以彰显父母的恩德。每一个父母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儿女成才,希望儿女能健健康康的长大,希望儿女在学校能吃好、睡好、学好。为此,他们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供我们上学、给我们买复习资料、为我们请家教,等我们长大了还为我们的婚姻、事业奔波忙碌,还为我们的子女担忧。而作为子女呢?在学校经常逃课,浑浑噩噩,虚无缥缈,没有自己的志向,更没有实现志向的不懈努力,终日无所事事,不时还会违反校纪校规,让父母来学校,家长会丢尽父母的脸面,让父母为我们担心、难过。我们又何曾好好的为我们的父母想过呢?不要以为这些都是父母应该做的。在这个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社会里,又有多少人会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呢?他们希望子女早些回家,可他们的子女又不知道在哪里彻夜狂欢呢,我们会经常郁闷,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和对生活的得过且过,又是为了什么呢?有时候经常看着忙忙碌碌的人群、林立的高楼和宽敞的马路发呆,总是在不停的问自己,这个社会是进步,还是退步了呢?

你知道吗?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岁月赋予了母亲鱼尾纹,上帝带走了她青春的美丽,母亲放弃了这一却只为让子女幸福快乐,当你身处异地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那位白发沧桑的母亲,多少次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呆呆的坐在门槛上,青筋满布、瘦骨如柴的双手捧着你留下来的照片,松弛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她多么希望儿女能来一通电话,多么希望儿女能够回家来看看,哪怕是回家吃顿饭,陪她静静的坐一会。晓寒凛冽、北风呼呼,冬雪寒彻了整个大地,雪野里一位银丝缕缕的老人,静静的立在雪地里,手里夹着一支点燃的香烟,他缓缓的将烟递进嘴里微微的吸了一口,眯起眼睛来,吐出一片烟雾,老人呆呆的望着远方,那是儿女离开的地方,快过年了,他在等待,等着儿女们回来团聚,等着儿女们回来叫他一声“爸”,岁月的磨砺,使他的背在坚挺,却使他的步履在蹒跚。天边一行大雁飞过,似乎演绎着回家的序曲,远方的儿女,为了金钱四处奔波,何时想过家中的父母已经年迈,需要他们的陪伴。物质的生活是美好的,但父母不会向我们索求任何东西,难道作为子女的不应该时常回家看看吗?

也许,同学、朋友、爱人的生日我们牢牢的记在心里,并时时准备一份美好的礼物,而父母呢?又有多少人记住了自己父母的生日,又有多少人亲自送上了一份美好的祝福?父亲节的时候,给爸爸买条鱼,学习、工作再忙,也要亲自给爸爸送过去,爸爸会乐的嘴也合不上;母亲节的时候,给妈妈买双袜子,亲自给妈妈穿上,妈妈眼睛里也会含着泪水,实在抽不出时间,三天两头打个电话,问问好,拉拉家常,父母不求别的,只需望子女能够惦记着。这些,你能做到吗?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有一缕最温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送给我亲爱的父母。曾记得,著名作家毕淑敏告诉我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最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责任和根基。”,我们更应该牢牢的铭记: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

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

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自费心。

沾益一中高三:倾晨

读孝经有感 篇3

首先我们来看看“孝”这个字,上面是“老”字的头,下面是“子”体现了孩子应对父母的恭敬。

《孝经》云“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汉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国,国家也都非常强大。自古以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孝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爱的基础。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古人还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几乎所有的祠堂都上书“入孝”和“出悌”,门口还刻有二十四孝。

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爱他人,爱国家呢孝经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弟子规》说“首孝悌,次谨信”。《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父母给予我们一切,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我们,父母对孩子是无微不至,劳而无怨。

谁请我们吃一顿饭,或者我们饥饿时,别人给我们一杯水或一块面包,我们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给我们做过多少顿饭,给与我们多少吃的,用的,给我们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给孩子。

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

读孝经有感 篇4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的一个“孝”字,它的上半部分是“老”,下面则是“子”,它的含义就是让晚辈尊敬长辈。孝,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字,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提到“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孝敬父母。的确,“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都是因为有父母的精心呵护,培养。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感谢的,就是父母。孝经父母,应该有两个方面:精神上与物质上。在物质方面,应是等到我们成年后,工作时,给予他们物质享受。但是精神方面的孝会比物质上的更重要。对待父母,我们应尊重他们,不能用伤人的言语对待他们。父母的教诲我们要接受,因为父母一定会是为我们的前程而着想。当我们与父母有相反意见的时候,也应该耐心的和他们讨论。遇到开心的事情,也可以学着去与父母分享,多和他们交流,不让我们与父母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我相信,父母会乐于倾听我们的想法,尊重我们的感受。

几乎所有的父母和长辈都把自己的爱无私的献给了儿女,但是他们却根本没想得到回报;也并没想把自己的爱给儿女,让儿女多孝顺自己一些,多回报社会。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尽孝。用我们的爱去感动父母,去感动他们内心的每一处,让亲情在我们之间传递。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除了父母,我们也应该尊敬老师。我们不能随意顶撞老师,认真听取老师对于我们的学习上的建议。上课时认真听讲,思维活跃。

“孝”这个含有传统美德的字,必将世世相传,必将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因为,“孝”是一种传统美德!

读孝经有感 篇5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现代作家毕淑敏也曾经告诉过我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更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责任和根基"。

《孝经》共分十八章,是儒家十三经中篇幅最短的一部,也是儒典中称"经"最早的一部。《孝经》虽篇幅不长,但是当我们读它时,感觉就像是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与父母之间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带我领略古时家国、君臣中的孝与忠。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理论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它主张把"孝"贯穿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名扬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其中,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枝叶繁茂的树木,扎根也厚实的土地;流水汤汤的江河,溯源于雪岭山脉的蕴藏;乌鸦孝亲反哺。羊羔感恩跪乳,动物尚且懂得回报于亲恩,万物之灵的人类,必定发挥到极致。世事沧桑,岁月无情,而人有情,你的关爱会抚平父母额头上的皱纹。然而"最美不过夕阳红",呵护这份美吧!百善孝为先,用心去碰撞出音符,奏出世间最温馨、最美好的孝顺乐章吧!让"孝"在广阔的天地间永远回荡。

读孝经有感 篇6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的一个“孝”字,它的上半部分是“老”,下面则是“子”,它的含义就是让晚辈尊敬长辈。孝,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字,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提到“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孝敬父母。的确,“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都是因为有父母的精心呵护,培养。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感谢的,就是父母。孝经父母,应该有两个方面:精神上与物质上。在物质方面,应是等到我们成年后,工作时,给予他们物质享受。但是精神方面的孝会比物质上的更重要。对待父母,我们应尊重他们,不能用伤人的言语对待他们。父母的教诲我们要接受,因为父母一定会是为我们的前程而着想。当我们与父母有相反意见的时候,也应该耐心的和他们讨论。遇到开心的事情,也可以学着去与父母分享,多和他们交流,不让我们与父母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我相信,父母会乐于倾听我们的想法,尊重我们的感受。

几乎所有的父母和长辈都把自己的爱无私的'献给了儿女,但是他们却根本没想得到回报;也并没想把自己的爱给儿女,让儿女多孝顺自己一些,多回报社会。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尽孝。用我们的爱去感动父母,去感动他们内心的每一处,让亲情在我们之间传递。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除了父母,我们也应该尊敬老师。我们不能随意顶撞老师,认真听取老师对于我们的学习上的建议。上课时认真听讲,思维活跃。

“孝”这个含有传统美德的字,必将世世相传,必将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因为,“孝”是一种传统美德!

读孝经有感 篇7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千秋万代,流传至今。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

可见,孝在中国古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说中有一则关于“孝感动天”的故事,是说舜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虽为传说,却实实在在说明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意义所在。在中华文明还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就已经将孝融入了那五千年的漫漫长河之中。可见,孝在中国古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说中有一则关于 “孝感动天”的故事,是说舜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虽为传说,却实实在在说明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意义所在。在中华文明还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就已经将孝融入了那五千年的漫漫长河之中。

孝做为华夏民族固有的道德观念,又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孝道在古代确实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佛教传入中国,最后也不得不把"无夫无君" 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当我们面对清晨早升的太阳时,我们是否会想起,不知多久以前,我们的父母,在同样的红霞中,给怀中酣睡的我们,留在额间的那一吻。

读孝经有感 篇8

“百行孝为先”是古代的一句俗语,原本,我对“孝”字还不大了解,自从我读了《孝经》之后,我渐渐对“孝”字有了深刻的理解。

就拿“黄香敬父”来说吧:黄香母亲早逝,为此黄香十分孝顺自己的父亲。当严寒时,黄香会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间,脱下自己的衣服,钻进父亲被子里,用自己的体温暖被子,直到被子暖和为止。父亲为此感到很感动,也很自豪。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想到自己的母亲,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所以母亲要独自照顾我和姐姐的生活和学习,但我平时却很少帮母亲做些什么,这时,两行热泪不由自主滑过我的脸庞。“融四岁,能让梨。”我们的孝心也指引着我们的.行为,我们其实能为父母做的还有很多。

“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自己的父母,让我们学会分担,学会感恩。

读孝经有感 篇9

今天,我和妈妈一块读孝经 卿大夫章第四。这章孝经教会我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

卿大夫是王朝和诸侯国中的高级官员,又称上大夫,地位比大夫高点。这一章里面讲到,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现代圣明君王所说的合乎礼法的语言,不该说;不是现代圣明君王所说的合乎礼法的.语言,不敢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实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不敢去做。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诗经》里说:“要从早到晚勤勉不懈,专心奉事天子。”

法服就是按照礼法制定的服装。古代服装的样式、颜色、花纹和布料,是根据不同的等级,不同的身份,有着不同的规定。法言是合乎礼法的言论,德行是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要做一个遵纪守法、懂文明、知礼仪的好孩子,要勤奋学习不懈努力!

读孝经有感 篇10

首先我们来看看“孝”这个字,上面是“老”字的头,下面是“子”体现了孩子应对父母的恭敬。

《孝经》云“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汉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国,国家也都非常强大。自古以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孝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爱的基础。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古人还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几乎所有的祠堂都上书“入孝”和“出悌”,门口还刻有二十四孝。

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爱他人,爱国家呢孝经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弟子规》说“首孝悌,次谨信”。《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父母给予我们一切,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我们,父母对孩子是无微不至,劳而无怨。

谁请我们吃一顿饭,或者我们饥饿时,别人给我们一杯水或一块面包,我们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给我们做过多少顿饭,给与我们多少吃的,用的,给我们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给孩子。

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

读孝经有感 篇11

“百行孝为先”是古代的一句俗语,原本,我对“孝”字还不大了解,自从我读了《孝经》之后,我渐渐对“孝”字有了深刻的理解。

就拿“黄香敬父”来说吧:黄香母亲早逝,为此黄香十分孝顺自己的父亲。当严寒时,黄香会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间,脱下自己的衣服,钻进父亲被子里,用自己的体温暖被子,直到被子暖和为止。父亲为此感到很感动,也很自豪。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想到自己的母亲,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所以母亲要独自照顾我和姐姐的生活和学习,但我平时却很少帮母亲做些什么,这时,两行热泪不由自主滑过我的脸庞。“融四岁,能让梨。”我们的孝心也指引着我们的行为,我们其实能为父母做的还有很多。

“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自己的父母,让我们学会分担,学会感恩。

读孝经有感 篇12

最近,我很荣幸拜读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诗的神圣着作——《孝经》,它恰若无声的细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缓缓润泽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文明底蕴。

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装扮,才显得静谧安详;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家庭,因为有了亲情的滋润,才显得平和温馨;一个人,因为有了孝悌的熏陶,才显得稳重踏实。而孝则是绽放在人伦之理里面最美、最香的一支七色花朵。

孝是什么?孝就如童心未眠的孩子嘴下溜出的半粒糖,亲切而又纯真。

孝是什么?孝就如一盅回报恩情似海深父母情的香茗,温馨而又甜美。

孝是什么?孝就如久经事态沧桑蓦然回首时的一丝微笑,真诚而又安详。

孝是什么?孝就如灵魂深处盛开的一朵鲜花,它比大自然盛开的更为持久永恒,永远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孝是所有?行的根本,一切的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所谓“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百善孝为先,百行孝为本。孝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孝心是酷暑里投撒的一片绿荫,遮住了炙烤的骄阳;孝心是久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孝心是汪洋中的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你知道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于毁,孝之始也”。我的全部都来自于父母,作为儿女,应该像孔子一样,时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保护、爱惜好自己;作为儿女,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能够拥有一个严父慈母,应该满怀感激;作为儿女,父母无私的给了我们这样一副容颜、这样一个躯体、这样一颗心灵,我们还有什么感到不满足的呢,我们还有什么什么值得抱怨的呢?然而,事实却相反,有的人抱怨父母给了自己这样一副面孔,羞涩闭门不出,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自己的容貌;有的人抱怨父母给了自己这样一个身材,整日忧心忡忡、惶惶不得日终,矮的想尽办法把自己拉高,胖的想尽办法减肥,甚至是绝食;还有那么一些自残、甚至轻生的人,如此般不爱惜自己,回头想想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浮云般的虚荣心吗?到头来还不是逃不过岁月的雕琢,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呢?

你有听过吗?“夫孝,始于侍亲”。孝最基本的就是供养父母,给予父母最基本的生活物质保障,至少不要让父母跟着我们受冻挨饿。但是,转眼看看现在,我们都已经二十多岁了,又有几个人可以拍着自己的胸膛说:“我已经不再需要父母的帮助了”,“我每个月还可以给父母存一些钱”吗?又有几家父母闲居在家里,享受着子女的孝行呢?恐怕大多数父母仍在辛勤的劳作,仍在流汗、流血。甚至现在社会上还出现了一群新人类——啃老族,他们从小吃父母的,喝父母的,长大了还在吃父母的,喝父母的,这种人的孝又在何方呢?

你有听过吗?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挚虞说:“事亲以敬,美过三牲。”。其实,他们说的主旨只有一个——尊敬父母。反观现在,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父母不知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父母都在尽力培养一个最优秀的儿子,一个最优秀的女儿,但我们呢?在外面大手大脚的花父母的钱,转过脸就又和父母吵架,顶撞父母,父母辛辛苦苦养了我们二十多年,到最后却连子女一句感恩的话,甚至一句“爸、妈,您们辛苦了”也听不到,是我们害羞吗,是我们应该做的吗?可笑又无奈的是很多人,借用同学的一块橡皮擦,知道要说声“谢谢”;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要说一句“对不起”;托欠别人的东西,很久不还,内心还会很愧疚,遇见彼此还挺不好意思的。可面对父母呢?父母无私的给了我们多少,买了多少学习、生活用具给我们,我们又何曾说过一声“谢谢”;我们顶撞过父母多少次,我们又惹父母生过多少次气,我们又何曾对父母说过一句“对不起”;我们拿了父母那么多东西,借了父母那么多钱,父母有要我们还过吗,我们有感到过愧疚吗?难道真的是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达,让我们的感情淡化了吗?

你有听过吗?孔子曾说过“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孟子也曾说过:“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他们所描述的是孝的更高的境界——孝顺父母,顺从父母的意愿。古语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如今,我们不需要像王祥一样,赤身卧寒冰,求鲤归奉母;不需要像仲由一样,百里负米为亲食;也不需要像孟宗一样,抱竹而泣,持笋归做羹。我们能做的就是:听父母的话,顺从父母的意愿,父母让做的,我们努力去做,父母不让做的,我们呆着不去做,不要惹父母生气;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父母口渴了,静静的帮父母倒上一杯温水;父母累了,轻轻的擦掉父母额头上的汗珠;父母孤单了,默默的陪伴在他们身边;父母生病了,送去一次又一次的温馨的问候。这样,父母只要看到这些眼睛里面也会满含泪水;我们只要可以做到这些就很不错了,而不是让父母洗自己的衣袜,也不是坐在电视前面和父母争遥控,更不是一声不响的出去玩,而让父母为我们担忧。

你有听过吗?“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最高的境界乃是——修身立大志,做大事,留名于青史,以彰显父母的恩德。每一个父母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儿女成才,希望儿女能健健康康的长大,希望儿女在学校能吃好、睡好、学好。为此,他们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供我们上学、给我们买复习资料、为我们请家教,等我们长大了还为我们的婚姻、事业奔波忙碌,还为我们的子女担忧。而作为子女呢?在学校经常逃课,浑浑噩噩,虚无缥缈,没有自己的志向,更没有实现志向的不懈努力,终日无所事事,不时还会违反校纪校规,让父母来学校,家长会丢尽父母的脸面,让父母为我们担心、难过。我们又何曾好好的为我们的父母想过呢?不要以为这些都是父母应该做的。在这个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社会里,又有多少人会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呢?他们希望子女早些回家,可他们的子女又不知道在哪里彻夜狂欢呢,我们会经常郁闷,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和对生活的得过且过,又是为了什么呢?有时候经常看着忙忙碌碌的人群、林立的高楼和宽敞的马路发呆,总是在不停的问自己,这个社会是进步,还是退步了呢?

你知道吗?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岁月赋予了母亲鱼尾纹,上帝带走了她青春的美丽,母亲放弃了这一却只为让子女幸福快乐,当你身处异地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那位白发沧桑的母亲,多少次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呆呆的坐在门槛上,青筋满布、瘦骨如柴的双手捧着你留下来的照片,松弛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她多么希望儿女能来一通电话,多么希望儿女能够回家来看看,哪怕是回家吃顿饭,陪她静静的坐一会。晓寒凛冽、北风呼呼,冬雪寒彻了整个大地,雪野里一位银丝缕缕的老人,静静的立在雪地里,手里夹着一支点燃的香烟,他缓缓的将烟递进嘴里微微的吸了一口,眯起眼睛来,吐出一片烟雾,老人呆呆的望着远方,那是儿女离开的地方,快过年了,他在等待,等着儿女们回来团聚,等着儿女们回来叫他一声“爸”,岁月的磨砺,使他的背在坚挺,却使他的步履在蹒跚。天边一行大雁飞过,似乎演绎着回家的序曲,远方的儿女,为了金钱四处奔波,何时想过家中的父母已经年迈,需要他们的陪伴。物质的生活是美好的,但父母不会向我们索求任何东西,难道作为子女的不应该时常回家看看吗?

也许,同学、朋友、爱人的生日我们牢牢的记在心里,并时时准备一份美好的礼物,而父母呢?又有多少人记住了自己父母的生日,又有多少人亲自送上了一份美好的祝福?父亲节的时候,给爸爸买条鱼,学习、工作再忙,也要亲自给爸爸送过去,爸爸会乐的嘴也合不上;母亲节的时候,给妈妈买双袜子,亲自给妈妈穿上,妈妈眼睛里也会含着泪水,实在抽不出时间,三天两头打个电话,问问好,拉拉家常,父母不求别的,只需望子女能够惦记着。这些,你能做到吗?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有一缕最温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送给我亲爱的父母。曾记得,著名作家毕淑敏告诉我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最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责任和根基。”,我们更应该牢牢的铭记: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

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

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自费心。

读孝经有感 篇13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的一个“孝”字,它的上半部分是“老”,下面则是“子”,它的含义就是让晚辈尊敬长辈。孝,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字,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提到“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孝敬父母。的确,“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都是因为有父母的精心呵护,培养。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感谢的,就是父母。孝经父母,应该有两个方面:精神上与物质上。在物质方面,应是等到我们成年后,工作时,给予他们物质享受。但是精神方面的孝会比物质上的更重要。对待父母,我们应尊重他们,不能用伤人的言语对待他们。父母的教诲我们要接受,因为父母一定会是为我们的前程而着想。当我们与父母有相反意见的时候,也应该耐心的和他们讨论。遇到开心的事情,也可以学着去与父母分享,多和他们交流,不让我们与父母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我相信,父母会乐于倾听我们的想法,尊重我们的感受。

几乎所有的父母和长辈都把自己的爱无私的献给了儿女,但是他们却根本没想得到回报;也并没想把自己的爱给儿女,让儿女多孝顺自己一些,多回报社会。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尽孝。用我们的爱去感动父母,去感动他们内心的每一处,让亲情在我们之间传递。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除了父母,我们也应该尊敬老师。我们不能随意顶撞老师,认真听取老师对于我们的学习上的建议。上课时认真听讲,思维活跃。

“孝”这个含有传统美德的字,必将世世相传,必将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因为,“孝”是一种传统美德!

读孝经有感 篇14

“百行孝为先”是古代的一句俗语,原本,我对“孝”字还不大了解,自从我读了《孝经》之后,我渐渐对“孝”字有了深刻的理解。

就拿“黄香敬父”来说吧:黄香母亲早逝,为此黄香十分孝顺自己的'父亲。当严寒时,黄香会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间,脱下自己的衣服,钻进父亲被子里,用自己的体温暖被子,直到被子暖和为止。父亲为此感到很感动,也很自豪。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想到自己的母亲,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所以母亲要独自照顾我和姐姐的生活和学习,但我平时却很少帮母亲做些什么,这时,两行热泪不由自主滑过我的脸庞。“融四岁,能让梨。”我们的孝心也指引着我们的行为,我们其实能为父母做的还有很多。

“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自己的父母,让我们学会分担,学会感恩。

读孝经有感 篇15

老师给我们发了一套《国学经典》教材,里面有《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孝经》......

我们学了《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孔子在家闲坐,问他的学生:“古代的帝王有至高无上的品行和道德,可以让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无论是尊贵的还是卑贱的,他们都没有怨恨和不满,你知道为什么吗?”他的学生站起来说:“学生不知道”孔子说:“一切德行的`根本就是孝。我们的身体皮肤毛发,都是父母给的,不能随便损毁伤残。所谓孝,从孝顺侍奉父母开始”。

我感觉《孝经》就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教育我们从小以“孝”为本的道德品质。

妈妈的话:百善孝为先。

读孝经有感 篇16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千秋万代,流传至今。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

可见,孝在中国古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说中有一则关于“孝感动天”的故事,是说舜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虽为传说,却实实在在说明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意义所在。在中华文明还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就已经将孝融入了那五千年的漫漫长河之中。可见,孝在中国古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说中有一则关于“孝感动天”的故事,是说舜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虽为传说,却实实在在说明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意义所在。在中华文明还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就已经将孝融入了那五千年的漫漫长河之中。

孝做为华夏民族固有的道德观念,又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孝道在古代确实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佛教传入中国,最后也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当我们面对清晨早升的太阳时,我们是否会想起,不知多久以前,我们的父母,在同样的红霞中,给怀中酣睡的我们,留在额间的那一吻。

读孝经有感 篇17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千秋万代,流传至今。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

可见,孝在中国古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说中有一则关于“孝感动天”的故事,是说舜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虽为传说,却实实在在说明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意义所在。在中华文明还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就已经将孝融入了那五千年的漫漫长河之中。可见,孝在中国古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说中有一则关于 “孝感动天”的故事,是说舜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虽为传说,却实实在在说明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意义所在。在中华文明还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就已经将孝融入了那五千年的漫漫长河之中。

孝做为华夏民族固有的道德观念,又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孝道在古代确实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佛教传入中国,最后也不得不把"无夫无君" 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当我们面对清晨早升的太阳时,我们是否会想起,不知多久以前,我们的父母,在同样的红霞中,给怀中酣睡的我们,留在额间的那一吻。

读孝经有感 篇18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在《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并被儒家视为“仁之内核”。

这是关于孔子与弟子的事情:孔子在家中闲坐。孔子说:“先代的圣帝贤王,有一种至为高尚的品行,至为重要的道德,用它可以使得天下人心归顺,百姓和睦融洽,上上下下没有怨恨和不满。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曾子连忙起身离开席位回答说:“我生性愚钝,哪里能知道那究竟是什么呢?”孔子说:“那就是孝!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的品行的教化都是孝行派生出来的。你还是回到原位去,我讲给你听。一个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那里得来的,所以要特别地加以爱护,不敢损坏伤残,这是孝的开始,是基本的孝行。一个人要建功立业,遵循天道,扬名于后世,使父母荣耀显赫,这是孝的.终了,是完满的、理想的孝行。孝,开始是从侍奉父母做起,中间的阶段是效忠君王,最终则要建树功绩,成名立业,这就是孝的圆满结束。”是啊,我们的身体和毛发都来自于父母,使自己的身体毛发无损,这就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顺。因为每个父母都不愿看到自己的子女生病,或者白发人送黑发人。

还有一件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对于孔子的礼制很推崇。临终前,曾子要躺在季孙赐的竹席上,当时曾子翻身很困难了,他让弟子把他移到竹席上,他的弟子不肯,他坚持要换,弟子没办法就换了,结果曾子经此翻身很快就去世了,但他很欣慰,因为他在临终前的身体完好无损。我想到了那些自残的,想不开的人,他们多么不孝顺父母,就算有再不幸的事发生,也不该放弃希望,他们就没有想过父母该有多担心吗?父母虽然经常批评我们,但那都是为我们好,如果不是因为爱我们,父母为什么要因为你的小错误而生气呢?好好珍惜这些来自父母的爱吧,他们不会陪伴我们走完这一生,不要等他们不在了,才后悔,才感悟,那时做什么都没用了。我希望读完这篇文章的人都够进一步的孝顺父母,领悟父母的爱。

书,提醒着我们,警告着我们;书,帮助着我们,领导着我们。书中有很多道理,我们要慢慢学会,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不爱读书。书,在你寂寞时,无聊时陪着你。书,在你绝望时,失败时激励着你。书,在你伤心时,心情不好时,把快乐送给你。你仔细阅读书时,他是你谈心的朋友;你想不开时,他又是你的导师。所以热爱读书吧,他会给予你希望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