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龙应台的优秀散文集读后感

2024/07/12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龙应台的优秀散文集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龙应台的优秀散文集读后感 篇1

闷热的暑假让人喘不过气来,为了让这个暑假不至于太过无聊,我没有选择上网玩游戏,而是选择了阅读。臧克家说过:读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我的这位益友便是龙应台散文集。

龙应台出生在台湾,她的这本散文集被誉为“港台文学的龙卷风”。她曾被邀请到北大做有关“中国梦”的演讲。

本书第一辑的标题便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里面的语言十分犀利,甚至是在骂人,骂一些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但她没有用到任何不雅词汇。她的语言深度与力度将我征服。其中辛辣讽刺的文笔虽遭人反对、谩骂、或密投书至zf单位,但她仍秉著客观批判的精神,持续而正中要害的不断写出她的社会观察,龙应台无所畏惧,因为她笔下台湾的丑恶和腐化,是源自于她爱台湾的不舍与心疼。

作品既有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又有对家庭生活的描述。

“孩子,你慢慢来”这一辑则充分显示了她是位好妈妈。她的前夫是位德国人,他们在大学中相爱,他们的生活虽然不是很好,但她爱着自己的孩子。她的孩子或许是个语言小天才,龙应台本人毕业于外文系,会多种语言,他的丈夫又是位外国人,并且她到过各种国家。他们的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候说出来的话让父母都很惊讶。甚至龙应台不敢在她孩子面前说一些辱骂人的话。

文章的最后一辑是“银色仙人掌”。她自己透露了自己离婚的消息。离婚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她或许十分消极,于是她以小说的形式写了这篇文章。她去沙漠旅游,在岔路时被一株银色仙人掌所吸引。于是走上了一条不可挽回的路,迷失在茫茫大漠。她的食物与水很快消失殆尽。她最终陷入了绝望······

暑假因为有了她,我的生活变得充实,她的字里行间让我感到阵阵清凉。

龙应台的优秀散文集读后感 篇2

网络时代真的伟大,龙应台八月在台湾出的书,我也能在-十-月中旬看到。繁体竖排的电子版,很吃力,完全没有阅读的享受。还是一气看完了,翻过最后一页时,居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终于结束了。

起笔前,本想再细读一遍。却发现已没有重新打开那本书的勇气了。重负原来在这里。

一个早已愈合的伤口,被重新撕开。过往的痛楚,随无声的撕裂,一一重现。

据龙氏的夫子自道,这本书是“下历史的功夫进去,乘着文学的翅膀出来”,所以这本书不是历史,只是被重新撕开的历史伤口。

龙氏用十年的时间酝酿,一年闭关修炼。最终将这一切化成一滴十五万字的泪。背后的东西,恐怕真的无法从这滴泪折射出来。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引用昆德拉的一句话说,第一滴泪是感动,第二滴泪就是媚俗。无论是感动还是媚俗,都不是历史,历史是冷冰冰的,没有感情的真-相。这样的真-相往往被人用利益掩盖,用感情装饰,而渐渐模糊。

溃逃(撤离)的国-军,无助的妇幼,被历史洪流裹协的学生,海港边象开锅的饺子一样沉浮着的人头,还有那沉入千岛湖的淳安古城;四五年台湾原住民老辈心中的解放,少年心中的沦陷。是这本书呈现给我们的画卷。

全书以淳安古城为起点,应该不是偶然,而是一种用心的编排。有什么比陆沉的故乡更让人伤感的呢?渐渐被历史淹没的,并不只是淳安。第一次付印之前,龙氏用了一天半的时间重新编排,现在的第一章,原为第五章。

水底的淳安,还在。那些失败者心中的家园又在哪儿呢?

自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四五年,原住民用五十年的时间,将家乡从”解放”演进为”沦陷,从日据时代开始时的反抗,演变为四十万年轻人争抢一千个日本军人名额。自一九四九年至二00九年,六十年过去了,那些当初以胜利者身份出现在原住民眼前的后来的失败者,他们心中的家园又在哪儿呢?龙氏说所有这些失败者,后来创造了一个不同的社会,奠定了不同于以往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会,流失的时间,渐渐模糊的故乡和过往!

现在,我们是不是有人,象龙应台一样,努力回到过去,寻找水底的淳安,过去的家园?

将来,会不会还有人,象龙应台一样,重走父辈的路,去拾起先人失落的记忆?

将来的将来,有没有人,能够用另一种方法,超越时空的分隔,重新凝聚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

将来的将来的将来……,这样的伤口以及无数其他大小小的伤口,是不是都能被熨平?无数的生者,是不是都能幸福?无数的亡灵,是不是都能被超渡?

龙应台的优秀散文集读后感 篇3

网络时代真的伟大,龙应台八月在台湾出的书,我也能在-十-月中旬看到。繁体竖排的电子版,很吃力,完全没有阅读的享受。还是一气看完了,翻过最后一页时,居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终于结束了。

起笔前,本想再细读一遍。却发现已没有重新打开那本书的勇气了。重负原来在这里。

一个早已愈合的伤口,被重新撕开。过往的痛楚,随无声的撕裂,一一重现。

据龙氏的夫子自道,这本书是“下历史的功夫进去,乘着文学的翅膀出来”,所以这本书不是历史,只是被重新撕开的历史伤口。

龙氏用十年的时间酝酿,一年闭关修炼。最终将这一切化成一滴十五万字的泪。背后的东西,恐怕真的无法从这滴泪折射出来。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引用昆德拉的一句话说,第一滴泪是感动,第二滴泪就是媚俗。无论是感动还是媚俗,都不是历史,历史是冷冰冰的,没有感情的真-相。这样的真-相往往被人用利益掩盖,用感情装饰,而渐渐模糊。

溃逃(撤离)的国-军,无助的妇幼,被历史洪流裹协的学生,海港边象开锅的饺子一样沉浮着的人头,还有那沉入千岛湖的淳安古城;四五年台湾原住民老辈心中的解放,少年心中的沦陷。是这本书呈现给我们的画卷。

全书以淳安古城为起点,应该不是偶然,而是一种用心的编排。有什么比陆沉的故乡更让人伤感的呢?渐渐被历史淹没的,并不只是淳安。第一次付印之前,龙氏用了一天半的时间重新编排,现在的第一章,原为第五章。

水底的淳安,还在。那些失败者心中的家园又在哪儿呢?

原住民用五十年的时间,将家乡从”解放”演进为”沦陷,从日据时代开始时的反抗,演变为四十万年轻人争抢一千个日本军人名额。自一九四九年至二00九年,六十年过去了,那些当初以胜利者身份出现在原住民眼前的后来的失败者,他们心中的家园又在哪儿呢?龙氏说所有这些失败者,后来创造了一个不同的社会,奠定了不同于以往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会,流失的时间,渐渐模糊的故乡和过往!

现在,我们是不是有人,象龙应台一样,努力回到过去,寻找水底的淳安,过去的家园?

将来,会不会还有人,象龙应台一样,重走父辈的路,去拾起先人失落的记忆?

将来的将来,有没有人,能够用另一种方法,超越时空的分隔,重新凝聚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

将来的将来的将来……,这样的伤口以及无数其他大小小的伤口,是不是都能被熨平?无数的生者,是不是都能幸福?无数的亡灵,是不是都能被超渡?

龙应台的优秀散文集读后感 篇4

闷热的暑假让人喘不过气来,为了让这个暑假不至于太过无聊,我没有选择上网玩游戏,而是选择了阅读。臧克家说过:读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我的这位益友便是龙应台散文集。

龙应台出生在台湾,她的这本散文集被誉为“港台文学的龙卷风”。她曾被邀请到北大做有关“中国梦”的演讲。

本书第一辑的标题便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里面的语言十分犀利,甚至是在骂人,骂一些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但她没有用到任何不雅词汇。她的语言深度与力度将我征服。其中辛辣讽刺的文笔虽遭人反对、谩骂、或密投书至zf单位,但她仍秉著客观批判的精神,持续而正中要害的不断写出她的社会观察,龙应台无所畏惧,因为她笔下台湾的丑恶和腐化,是源自于她爱台湾的不舍与心疼。

作品既有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又有对家庭生活的描述。

“孩子,你慢慢来”这一辑则充分显示了她是位好妈妈。她的前夫是位德国人,他们在大学中相爱,他们的生活虽然不是很好,但她爱着自己的孩子。她的孩子或许是个语言小天才,龙应台本人毕业于外文系,会多种语言,他的丈夫又是位外国人,并且她到过各种国家。他们的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候说出来的话让父母都很惊讶。甚至龙应台不敢在她孩子面前说一些辱骂人的话。

文章的最后一辑是“银色仙人掌”。她自己透露了自己离婚的消息。离婚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她或许十分消极,于是她以小说的形式写了这篇文章。她去沙漠旅游,在岔路时被一株银色仙人掌所吸引。于是走上了一条不可挽回的路,迷失在茫茫大漠。她的食物与水很快消失殆尽。她最终陷入了绝望······

暑假因为有了她,我的生活变得充实,她的字里行间让我感到阵阵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