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昆仑殇》读后感

2024/07/12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昆仑殇》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昆仑殇》读后感 篇1

《昆仑殇》是毕淑敏处女作,她以自己在西藏当兵的所见所闻写下了这篇小说,发表后一举成名。她所描写的是边疆一支兵团在世界最极端残酷的条件在昆仑山进行拉练的故事,故事中的几位主人公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人生、结局,但他们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创造世界军事史上拉练的一个传奇,让中国军人铁一般坚硬的军魂屹立世界。

故事中头号是主人公是一位代号为一号的首长,这里也许不方便写出他的名字,但他却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军人,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他带领着他的军队行走了世界气候最严酷的无人区之一,只为了保护他所坚信的信念。也许有人会觉得他不近人情,为了完成目标不惜让士兵们冒险,以致有人还失去了生命。这也是他最矛盾的地方,要完成任务就要不惜一切代价。

作为首长,他心痛自己的部下;作为首长,他必须完成任务,因为他要为中国军队训练一支世界是最强大的军队、最能克服任何恶烈环境的军队、最能吃苦的军队,所以他必须狠、必须绝情、必须下令,甚至可以为牺牲战士年轻的生命。号手李铁为了吹响前进的冲锋号,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金喜蹦为救甘蜜蜜被大风卷下了深渊;年轻而美丽的女兵肖玉莲倒下后,再也没能爬起来,郑伟强坐在一号为了赶时间不让检修的车中,和汽车司机一起车毁人亡……

金喜蹦因为一点可有可无的政治问题不能以烈士之名安葬,郑伟良和肖玉莲是一对情侣,因为政治问题不能在一起,为了战士的荣誉和军人的纪律,他们生前不能在一起,死后不能埋在一起,甚至在甘蜜蜜的恳求下不能埋在一起,正如一号所说,死了也是战士,就要为战士荣誉分开。看到这里,觉得一号很残酷无情,人都死了,为什么不能给死人一点温暖,让他们的墓离得近点,仅此而已。只因他们是军人。军人只是军人。

书的最后,一号把自己唯一的儿子,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送到那里,没有几个人知道他其实是一号唯一的儿子,他来这里是要走过前辈们走过的路,看到这里,又觉得一号大公无私,为了祖国,他们可以一代一代的牺牲,一次又一次的奉献。对他的怨恨又少了一些。一号最后的愿望是和永远留在昆仑,留在这片他付出和令他感动的土地上,虽然没能如愿,但他曾经来过。

这里是没有硝烟战场,有的只是昆仑山的静寂和人心的痛,有的只是寒冷的风和一支无畏的军队,但是用什么来弥补人心的痛呢。也许只有昆仑山呼啸的风低低的为他们痛哭了。

毕淑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细腻的笔法写下了这本书,写得真实感人,质朴而纯,也只有这样真实的故事才能真正打动读者的心,震撼读者的心。是要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群年轻的人用生命与尊严铸就了一段传奇、一段历史、一段军事胜利。“殇”与“伤”同音,但“殇”更能体现出悲壮,所以毕淑敏选择了“殇”,用它来寄托作者的情情和感情,不只是为了表达作者情感和衰痛,也是为祭奠那群年轻而可歌可泣的生命,为了让人们不会忘记在祖最遥远的边疆,有一群平凡也最不平凡的人在守卫着,为此,他们献出了青春、热血、亲情、爱情,乃至生命。

《昆仑殇》读后感 篇2

《紫色人形》这部小说给我一种强烈的震撼,毕淑敏用一种几近残酷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用生命作为誓言的爱情故事。一块看似普通的油布,一段相隔已久的时间,一次穿越流年的讲述,描绘出一双相守不渝的恋人所经历的最初的也是最后的爱情。

两张相距很近的病床,却足以构成隔断了一对恋人的距离,但是有谁说过,在最远的距离,心丽的最近,因此他们选择了将歌声化为翅膀,在拘束的病房中就能展翅翱翔。

最终,当呻吟的低沉割断了歌声的命脉,冥冥之中已经为这对恋人判了死刑。我想,他们并不是失败的,他们的爱情短暂的,正如他们的身影永远镌刻在陈旧的油布上却总也无法清洗一样,不要说什么海誓山盟,刻骨铭心的爱情最终是刻在两个人的心里,可在时间的流沙中的。

紫色人形,我一直在想,他们的皮肤应该不是紫色而是黑色的吧,但是读到文章的最后我才明白,他们,拥有了最浪漫的颜色,最耀眼的.爱情。

《昆仑殇》一群普通的军人,用生命与感情写就了一段回响在世界最伟岸山脉上的凯歌。作者之所以用"殇"这个字,不是为了夸张深重的面对死亡的悲痛,也不仅仅是为了弘扬军人的光辉,我想或者毕淑敏有着最单纯的表达,这只是一群人的祭歌,但是这群人,却让整个昆仑背负了难以排遣的沉重。

在拉练的一路上,太多的军人有着想说却说不出的话,他们已经没有机会诉说。有太多的军人失去了本可以成为亲人的战友,他们已经没有机会表达。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行军队伍如一条巨龙盘卧在昆仑的脊梁,但是谁都知道,他们又是那样的脆弱,因为在自然的面前没有谁能称的上是坚强。

人是如此,感情亦是如此。爱情,亲情,它们都被埋在了昆仑的冰封白雪之下,铸就了永远却不久远的殇。

看完这篇文章,沉重的不是见证生命的陨落,只是为那总也不能说明的,久久不能排遣的情感纠结不清,念念不忘。

《预约死亡》文章开头的幽默让人觉得心情沉重。一张预约死亡的诊断书,一段临终呼吸的录音,不得不说,这是震撼人心最好的证据。"临终关怀"四个字有多少人不屑去了解,有多少人不敢走近,又有多少挣扎在死亡边缘的人们期待着社会的关注。

从临终关怀医院普通的护士,到院长,再到迫于出国又无法承受道德谴责的儿子,一个个人物形象展现的不仅仅是不同的人对于死亡不同的看法,我想更多的还是我们每个人内心中对于死亡的矛盾心理。

文章想要唤起的是人们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关注,更多的也是对于生命的关注,如果亲情不再,责任不再,那么,生命的尊严也就不再。或者,这也是血缘所不能解释的存在吧。

《昆仑殇》读后感 篇3

毕淑敏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知性女人。原先从医的她,对生命的感悟比一般都深刻。《昆仑殇》是她的处女作,也是我阅读的第一篇她的作品。《昆仑殇》主要讲述了昆仑防区部队进行军事拉练过程中发生的事。这项军事拉练是严格和残酷的,有许多士兵被高原严寒的气候冻伤冻残,有的甚至失去了年轻宝贵的.生命。当那些年轻的生命消逝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军事拉练,我们需要以生命为代价来磨练意志吗?

小说的主人公一直没有被写出名字,而是用"一号"来代替。这个"一号"代表了一种最高的威严。"一个除了零以外最小的数字,又是一切天文数字的开始。谁能逾越过一呢!"一号在小说中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心里备受煎熬。一方面他痛惜那些在拉练中牺牲的战士,感到悲痛,不断地谴责自己,因为是他要在海拔五千公尺的高原上拉练,是他要进入无人区。可以说战士们的牺牲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的个人决断。

另一方面他是一名军人,作为昆仑防区最高军事指挥官,他必须重视使命,他必须为国家和人民训练出一支高素质,能吃苦的边疆守卫军。小说结尾一号要被调离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地方--昆仑,离开埋在这儿的战友和士兵们,但他的心永远地留在了这一片土地上,因为他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我们追求生活的品味,美味的食物的时候,有那么一群人默默在祖国的边疆守卫着。我想我们不该遗忘他们!

《昆仑殇》读后感 篇4

读完这本书,心里很不是滋味。《昆仑殇》作为毕淑敏的处女作,似乎本书的出版意图很明了,就是引导青少年去向书中的青年军人学习。是的,书中的青年军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崇高的爱国热情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可是,我并没有为他们的牺牲所感动,而是感到悲愤和沉痛。

故事里的一号是贯穿全书的主角,他是昆仑防区的最高指挥官,一位曾是英雄的一号首长,一个曾经历过残酷战火洗礼的老将军。他的品格他的刚毅他的斗志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却成了极左的、僵化的落后的治军观念的代表而不自知。为了争面子,不惜以牺牲年青军人生命为代价,以一个不切实际的“在海拔五千公尺以上高原永冻地带进行冬季长途野营拉练”的方案,为自己贴金。不错,荣誉是军人的生命,但是极左思想却害人。在副统帅的荣誉、军区的荣誉、部队的荣誉、将军的荣誉狂热驱动下,不切实际的“死亡拉练”被一号强行推进了。

结果,无法躲避的李铁、金喜蹦等许多年青军人葬身在冰天雪地山里,可以避免的司机、参谋、女兵肖玉莲也“光荣”地死了,他们都还是那么年青,他们的人生之旅本不该这么短暂,是极左的教条和利欲熏心的功利葬送了他们,让他们死得毫无意义,死得凄凉,最可悲的是还自以为死得很光荣。所以,这本书不应该标为“励志”,而应该标为“教训、反思”。其实这也是作者的本意,“昆仑殇”,一个“殇”字饱含了作者多少悲愤多少怜悯。

在书中,作者就借用青年军官郑伟良参谋的嘴,对害人的极左思想进行了无情鞭挞,发出了“吃苦不是目的,只是一种达到胜利的手段。”“单纯追求苦难而忽略军人的生命价值,正是对(革命)传统的背判。”“军人不怕牺牲,但不能据此漠视军人的生命”的呼号和呐喊。这确实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所有国民去读,去深刻反思,去批判,才能使类似悲剧少一些发生······

《昆仑殇》读后感 篇5

《昆仑殇》是毕淑敏处女作,她以自己在西藏当兵的所见所闻写下了这篇小说,发表后一举成名。她所描写的是边疆一支兵团在世界最极端残酷的条件在昆仑山进行拉练的故事,故事中的几位主人公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人生、结局,但他们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创造世界军事史上拉练的一个传奇,让中国军人铁一般坚硬的军魂屹立世界。

故事中头号是主人公是一位代号为一号的首长,这里也许不方便写出他的名字,但他却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军人,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他带领着他的军队行走了世界气候最严酷的无人区之一,只为了保护他所坚信的信念。也许有人会觉得他不近人情,为了完成目标不惜让士兵们冒险,以致有人还失去了生命。这也是他最矛盾的地方,要完成任务就要不惜一切代价。

作为首长,他心痛自己的部下;作为首长,他必须完成任务,因为他要为中国军队训练一支世界是最强大的军队、最能克服任何恶烈环境的军队、最能吃苦的军队,所以他必须狠、必须绝情、必须下令,甚至可以为牺牲战士年轻的生命。号手李铁为了吹响前进的冲锋号,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金喜蹦为救甘蜜蜜被大风卷下了深渊;年轻而美丽的女兵肖玉莲倒下后,再也没能爬起来,郑伟强坐在一号为了赶时间不让检修的车中,和汽车司机一起车毁人亡……

金喜蹦因为一点可有可无的政治问题不能以烈士之名安葬,郑伟良和肖玉莲是一对情侣,因为政治问题不能在一起,为了战士的荣誉和军人的`纪律,他们生前不能在一起,死后不能埋在一起,甚至在甘蜜蜜的恳求下不能埋在一起,正如一号所说,死了也是战士,就要为战士荣誉分开。看到这里,觉得一号很残酷无情,人都死了,为什么不能给死人一点温暖,让他们的墓离得近点,仅此而已。只因他们是军人。军人只是军人。

书的最后,一号把自己唯一的儿子,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送到那里,没有几个人知道他其实是一号唯一的儿子,他来这里是要走过前辈们走过的路,看到这里,又觉得一号大公无私,为了祖国,他们可以一代一代的牺牲,一次又一次的奉献。对他的怨恨又少了一些。一号最后的愿望是和永远留在昆仑,留在这片他付出和令他感动的土地上,虽然没能如愿,但他曾经来过。

这里是没有硝烟战场,有的只是昆仑山的静寂和人心的痛,有的只是寒冷的风和一支无畏的军队,但是用什么来弥补人心的痛呢。也许只有昆仑山呼啸的风低低的为他们痛哭了。

毕淑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细腻的笔法写下了这本书,写得真实感人,质朴而纯,也只有这样真实的故事才能真正打动读者的心,震撼读者的心。是要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群年轻的人用生命与尊严铸就了一段传奇、一段历史、一段军事胜利。“殇”与“伤”同音,但“殇”更能体现出悲壮,所以毕淑敏选择了“殇”,用它来寄托作者的情情和感情,不只是为了表达作者情感和衰痛,也是为祭奠那群年轻而可歌可泣的生命,为了让人们不会忘记在祖最遥远的边疆,有一群平凡也最不平凡的人在守卫着,为此,他们献出了青春、热血、亲情、爱情,乃至生命。

《昆仑殇》读后感 篇6

《昆仑殇》是毕淑敏处女作,她以自己在西藏当兵的所见所闻写下了这篇小说,发表后一举成名。她所描写的是边疆一支兵团在世界最极端残酷的条件在昆仑山进行拉练的故事,故事中的几位主人公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人生、结局,但他们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创造世界军事史上拉练的一个传奇,让中国军人铁一般坚硬的军魂屹立世界。

故事中头号是主人公是一位代号为一号的首长,这里也许不方便写出他的名字,但他却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军人,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他带领着他的军队行走了世界气候最严酷的无人区之一,只为了保护他所坚信的信念。也许有人会觉得他不近人情,为了完成目标不惜让士兵们冒险,以致有人还失去了生命。这也是他最矛盾的地方,要完成任务就要不惜一切代价。

作为首长,他心痛自己的部下;作为首长,他必须完成任务,因为他要为中国军队训练一支世界是最强大的军队、最能克服任何恶烈环境的军队、最能吃苦的军队,所以他必须狠、必须绝情、必须下令,甚至可以为牺牲战士年轻的生命。号手李铁为了吹响前进的冲锋号,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金喜蹦为救甘蜜蜜被大风卷下了深渊;年轻而美丽的女兵肖玉莲倒下后,再也没能爬起来,郑伟强坐在一号为了赶时间不让检修的车中,和汽车司机一起车毁人亡……

金喜蹦因为一点可有可无的政治问题不能以烈士之名安葬,郑伟良和肖玉莲是一对情侣,因为政治问题不能在一起,为了战士的荣誉和军人的纪律,他们生前不能在一起,死后不能埋在一起,甚至在甘蜜蜜的恳求下不能埋在一起,正如一号所说,死了也是战士,就要为战士荣誉分开。看到这里,觉得一号很残酷无情,人都死了,为什么不能给死人一点温暖,让他们的墓离得近点,仅此而已。只因他们是军人,军人只是军人。

书的最后,一号把自己唯一的儿子,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送到那里,没有几个人知道他其实是一号唯一的儿子,他来这里是要走过前辈们走过的路,看到这里,又觉得一号大公无私,为了祖国,他们可以一代一代的牺牲,一次又一次的奉献。对他的怨恨又少了一些。一号最后的愿望是和永远留在昆仑,留在这片他付出和令他感动的土地上,虽然没能如愿,但他曾经来过。

这里是没有硝烟战场,有的只是昆仑山的静寂和人心的痛,有的只是寒冷的风和一支无畏的军队,但是用什么来弥补人心的痛呢。也许只有昆仑山呼啸的风低低的为他们痛哭了。

毕淑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细腻的笔法写下了这本书,写得真实感人,质朴而纯,也只有这样真实的故事才能真正打动读者的心,震撼读者的心。是要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群年轻的人用生命与尊严铸就了一段传奇、一段历史、一段军事胜利。“殇”与“伤”同音,但“殇”更能体现出悲壮,所以毕淑敏选择了“殇”,用它来寄托作者的情情和感情,不只是为了表达作者情感和衰痛,也是为祭奠那群年轻而可歌可泣的生命,为了让人们不会忘记在祖最遥远的边疆,有一群平凡也最不平凡的人在守卫着,为此,他们献出了青春、热血、亲情、爱情,乃至生命。

《昆仑殇》读后感 篇7

我看了一本能体现中国军人钢铁般意志的书。它的名字叫《昆仑殇》。这本书是毕淑敏的处女作。毕淑敏,17岁,赴西藏阿里地区当兵,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据说,《昆仑殇》这部书的名字是她梦到的。

这本书描写了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永冻地区,中国驻昆仑山的边防部队进行了一次特殊的野外拉练,在与大自然生命极限的挑战和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生命搏斗中,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和精神向雪山致以骄傲的军礼。

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永冻地带,十分冷,痛彻心脾的冷,人极有可能陷入一种梦幻般的世界:四肢百骸均已消失,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大脑,浮游于冰雪之中,苍白的脑屏幕上只留下一个字体—— “走”。

走!此时此刻,它不但是命令,而且是人类生存本能的呼唤。如果这个“走”字被擦掉了,那人就会陷入昏迷当中。所以,昏迷当中的人,必须尽快苏醒,否则将会有生命危险,而唯一能使昏迷中的人苏醒过来就必须要用热水,否则谁也救不了他。而唯一能获取热水的方法,就是火。高原上最容易产生火的物质,就是汽油。一小桶汽油把亿万年前某一丛绿色植物从太阳那里得到的热量奉献出来,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但是由于首长规定过在任何情况下,不得用汽油取暖,所以有的士兵跌倒后就再也没爬起来。在拉练中不免有很多山,由于绕过山去,耗费的时间太多,所以,部队就要开始登山了。

生与死的分界,再也没有比登山更分明了,向上,是生;向下,是死。这一刻,你生命的丝线,系在你的左手上,那儿有一道岩缝,可以作攀岩支点,你把左手五指揳进岩缝,尽量揳深一点,不要管指尖已经出血,在这一瞬间,你的皮肤要硬过山的肌肤,直到手指上的簸箕和斗同山石的每一条纹路紧紧嵌合,像一套严丝合缝的螺钉螺母拧在一起,锈成一坨,你就胜利了!这看上去不是人能做到的,但是这些年轻的军人能做到!

《昆仑殇》读后感 篇8

《昆仑殇》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惨烈,最为悲壮的史诗般的中篇小说。没有硝烟,没有战火,有的只是昆仑山的静默和心中沉甸甸的痛。

恨死了一号,他的冷酷无情,他的固执强硬,他的我行我素,他的愚昧爱国,他的争强好胜,驱使他近乎丧心病狂的率领队伍进行一场惨绝人寰的拉练——向海拔5000米以上的昆仑山下战书,这岂止是以卵击石?

为什么?仅仅是一次军事演习,值得这么多人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吗?大手一挥,千百个忠贞不渝的战士写好遗书,然后无比信任地将生命交到你的手中。

号手李铁为了在零下四十度的恶劣天气中吹响振奋人心的冲锋号,耗尽了最后一丝真气;战士金喜蹦为阻挡甘蜜蜜即将被飓风卷入悬崖的身体,跌进了万丈深渊;年轻貌美的女兵肖玉莲毫无征兆的倒下后,再也没能爬起来,永远长眠在荒凉的无人区;烈士后代郑伟强坐在一号不让检修的中,中途坠落山涧,车毁人亡······

这都是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啊!它们不是牺牲在最仇恨的敌人刀下,竟是葬送在最敬重的上司手里!这种死法值得吗?

“军人不惧怕死亡,但不能因此漠视军人的生命。”一号,你听到了吗?难道你只会用愤怒的咆哮和恶毒的咒骂来掩饰自己的理亏和心虚吗?

是的,你很敬业,是一名合格的军人,为稳定军心,你轰走了自己的老婆;在异国军官面前,你表现的不卑不亢;为给士兵充饥,你亲手杀了心爱的白马。但你想过没有,当兵是要吃苦,可他们也是人哪!你为了建立功勋,竟对自己的兵苛刻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你的心残忍的可怕,比莽昆仑冷峻的冰川和威猛的山风更可怕!

当你孤零零的站在没有尸体只有数字的墓坑前,你感到难以自制的悲哀,你终于后悔了,不要升迁,不要登报,不要和呢军帽比高低,只求这高耸的土丘填回,填回坑去,让地面重新结成钢铁一样坚硬······

只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你请求上级将调令收回,决定终生留在昆仑山,陪伴这些死去的魂灵。我不感到诧异,因为你本不配升迁,不配离开这个你欠了太多良心债的昆仑。请你看看脚下,那通往功勋道路上的累累白骨。你,还怎么下脚?

对于军人,到底什么更重要,是荣誉,还是生命?或许答案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一号啊一号,我真的读不懂你,但我永远都不想读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