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2024/07/11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注意学科渗透,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强调的教学是教师引导下的教与学,教师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科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与科学精神等。因此,作为一线物理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注重继承与发展

从2011年版课标到2022年版课标,一以贯之的课程改革目标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实践者应注意理解课程标准在这些方面的继承与发展,更好地践行课程理念、落实课程育人功能,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体验和基本概念等,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年版课标在一级主题中新增了“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内容主题,因此,在与此有关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内容主题一并进行,这样既能降低课程难度,又能凸显物理课程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实验,发挥实验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在进行与“跨学科实践”有关的教学中,注意选择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题,制定合理的实践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实践,同时注意控制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会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日常教学

日常教学中的具体教学内容(与物理概念、规律、实验等有关),皆蕴含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例如,在机械运动“动与静”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对参照物(初中阶段)的学习,其实,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含有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契机与元素。大自然的运动现象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可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如:诗人用意境和语言的韵律描写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那么,物理学怎样描述“动与静”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这里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为参照物。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从物理学视角描述物体“动与静”的物理观念。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自然观,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三、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凸显“做中学”育人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提出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课程理念,并继承至今,但要真正落实此理念仍有一定挑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年后的今天,教学方式已明显多样化,但很多教师仍更擅长使用传授式教学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做中学”的育人价值还未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为体现“做中学”的育人价值,教师在“做中学”的教学中,要有精心的教学设计,科学探究要有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要关注学生“做”的过程、预期实验现象的出现等,而且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明晰通过这些过程和现象是为了培育学生哪方面的核心素养。“做”不是目的,通过“做”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才是目的,这些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是具有相当意义的。

总之,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物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物理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为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高一物理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能及时更新

1、习惯于浅显的定性研究,不肯动脑进行深入的定量探究。

2、不认真看教材,不习惯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3、不肯花功夫记忆知识,基本概念、公式、原理不去熟练掌握。

4、做作业时图完成任务,过分的依赖教材、参考资料或同学,独立完成作业的意识不强。

相应措施及设想:

课堂上尽可能的把定量探究的实验交给学生去完成,强化探究意识,培养科学、严谨的探究态度;课堂上进行教材阅读训练,先是由老师就教材内容提问,让学生讨论回答,逐步过度到要学生对教材内容质疑,学生讨论、老师指导解决,从而培养认真阅读、深入钻研的学习品质;为了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公式、原理的理解和记忆,课堂上增加一些小测验,用几分钟的时间对上一堂课学过的重点知识进行检测,并请成绩优劣不同的学生上台展示,练习中增加一些对概念的判断、公式的推理、原理的一解多题训练;为了增强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意识,除了从道理上讲清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之外,还适当布置当堂练习,在老师督查下完成。

二、学生基础薄弱

1、描述物理现象、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解答物理问题时,文字表达能力差,不能较准确的使用物理语言。

2、解题素养差:不规范、不严谨,缺乏条理和逻辑。

3、数学运算和推理能力太差,必备的数学知识如函数、方程、平面几何等掌握不好,给学习物理造成很大障碍。

相应措施及设想:

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去描述物理现象并通过自己的抽象、归纳出物理概念,练习中增加问答题和论述题的份量,还布置课外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操作过程、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论、实验误差分析和反思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规范,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时,先让学生上台板书他们的解答过程,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讲评,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应该怎样表达更规范;督促学生复习巩固相关的数学知识,当课堂上要用到某一个数学知识点时,课前提醒学生做好准备。

三、课时安排不够

虽然在36个课时内能免强完成一个模块基本内容的学习,但缺少时间在课堂上进行训练和解题指导,难于达到熟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相应措施及设想: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上,挤时间进行解题方法的训练和指导。

几点建议:

1.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2.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3.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4.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5.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

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小结: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我反思我在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再有就是教学过于死板,平时让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总是满足于自己一言堂。不给学生机会出错,而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断的向周围的人学习和请教,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努力。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3

通过线上学习,听了专家的讲座,收获满满。首先明白了教师要通过研读课程标准,认识物理课程性质,理解课程理念,明确课程目标,领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教学设计时,要明确“内容标准”部分的一、二级主题,理解三级主题中内容要求的行为动词含义,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每个主题的“学业要求”,合理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根据“教学提示”可从教学策略建议、情境素材建议两个方面灵活选用教学式。充分利用“活动建议”列举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注重物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学科实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工程实践或社会热点问题设置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其次要重视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最主要的呈现方式,通过精研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从总体把握每节课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清各知识板块的呈现顺序和逻辑体系,挖掘教材隐含的科学思想与方法。充分重视并认识教材中各个栏目的功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可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实际适当增减内容或调整教学顺序,也可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课时划分、教学建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适当丰富或创新实验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易错或者易混淆的内容。在确定教学难点时,应将学生的学习情况放在首位,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困惑点,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条件、评价方式等要素,科学预测教学难点。教学设计中应明确重点,难点的区别和联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寻找最佳途径和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发展阶段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既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的课堂教学,也要重视传授式、讨论式、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应注重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物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4

初中物理成绩差怎么办?先别急,有问题,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要找出自己成绩差的原因,是不用功学习,还是学习方法不对。其次,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是哪部分的知识点薄弱,是力学太难掌握?还是质量守恒不容易理解?还是实验题不会做?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有众多的概念和规律。首先课本应是我们的立足点。每个知识点都有各自的位置,它们背后有相互联系。归纳和总结的工作,对于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同学能有一个总结本,用于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一方面要立足课本,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进一步的提高,适量的习题是不可缺的。做题,要把握住两个字:一个“精”,一是“思”。“精”,主要对题目的选择而言,最好是请教一下老师或往届的学生,参考他们的意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宜的选择。像我们初中的时候物理老师推荐给我们物理化学都是用VCM仿真实验,是做实验的软件,里面每个实验都有针对的中考考点训练,做完实验再做题,我觉得效果很好。而且我觉得最主要这套资料综合性很强,适合大多数同学。

再就是,做题要注意“思”,“思”是“题后思”,每道题都对应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一种或几种解题方法,解完题后要想一想,如果这些知识点或解题方法自己掌握不好,那么在这个题上做一个记号,同时把这个知识点或方法总结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如果这道题自己没能解出来,看过答案之后,自己最好再独立地解一遍,以便更深入的领会和掌握这种方法,若能把握住这点,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5

通过为期一天的集中线下学习,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xx年版)》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非常有利于我们今后制定学习重难点,也是今后物理中考命题的根本依据。现将学习心得做如下总结:

一、课程性质

物理学的概念

心得: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的是物理学研究的部分,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需要我们即教会其知识又要培养其兴趣。

物理学的发展和作用

心得: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应对挑战,加快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已是我国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成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作为物理教育工作者应对物理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有个清醒的认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任务、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

心得:20xx版课标中更重视物理学科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更看重从义务教育到高层次物理学习的整体性,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物理从知识学习,能力提高,思维培养,到科学态度等综合协调育人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目的)

心得: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是体现教育的公平。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的全息演绎,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所以从课程教学论角度讲,它是学科与课程的全息回归。让每一节课成为撬动学生学科整体素养和人生素养发展的全息概念。少即是多,核心素养少的关键在于能够以少胜多,以小撬大,撬动学科本质,撬动教育整体发展。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课程内容)

心得: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注重物理与科技、社会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课程结构)

心得:教学因教学主题的延展而有序发展,而主题与各个教学点断续互动、有效交融后建构起来的课堂教学,教学点之间彼此相连,融通共生,建立意义关系,生成完整的意义链,学生心中生成的学习主题是由自身的实践运行结构转化而来的,进而使分散的知识有机交融,平面的教学循序渐进,孤立的活动互涵共振。

(4)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课程教学)

心得: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课堂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它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促使学生的素质水平、科学素养、能力水平等方面获得大幅度提高。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以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5)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课程评价)

心得:拓展课程评价,是拓展课程教学过程极其重要的一环。有效的评价方式,能使教师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加以断定,进而对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和改进依据:同时,还可以通过学习评价这一教学环节激励学生、教育学生,真正意义上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6

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培养目的,现代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一、“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小组和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探究的方式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内外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的,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激发其对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觉得物理不再那么高高在上,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生活离不开物理 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学物理”转变为“用物理”。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但物理课程的教学却常常重解题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不太注重物理知识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而让物理脱节于生活,没有实用性。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物理的强烈欲望,变“学物理”为“用物理”。

三、“向老师学”转变“共同探讨”。

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将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转变为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将一言堂多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物理教学中,不仅仅是直接灌输给学生某些知识,而是给学生一个话题,调动他们自己去看书、查资料、甚至写论文,这样可以逐步培养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从一大堆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开阔思路,利于创新。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习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和应用物理,使物理课堂真正成为现实生活与科学知识的联系枢纽。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7

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神秘感,不利于理解,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紧跟新课程标准,合理开展初中物理实验,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初中生物理思维能力,让初中生在课堂上可以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

例如,教师在讲解初中物理知识《大气压》时,由于内容难以理解,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展开实验,提前准备玻璃杯、塑料卡片等试验道具,然后将玻璃杯内部装满水,等到玻璃杯内部水装满后,教师再使用一张塑料卡片将玻璃杯的杯口盖住,然后按压卡片将玻璃杯倒置,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将手移开之后,玻璃杯口的塑料卡片不会掉落,充分展现出大气压的'存在,通过物理实验的观察,可以有效帮助初中生领会物理知识,提高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8

20xx年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新鲜出炉,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认真地研读了课标内容,也观看了许多专家对课标的解读,感觉受益匪浅。

一、学习新课标

1、20xx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新课标中提出了将核心素养渗透到物理教学中,要求物理教师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要学到基础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出了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又细分了若干个要素,其中“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运动和相互作用观、能量观等要素,是从物理学角度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等内容的总体认识。它概括了初中物理的所有内容,是初中物理的三大领域,是从知识层面进行划分的,这样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初中物理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是构建初中物理知识的主脉络;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也可以将这三个要素归纳为物理观念的形成和物理观念的应用两大方面。

二、反思实际教学

随着岁月的流逝,物理学研究的事实和结论很容易被学生忘记,但通过具体物理知识的学习凝练而成的物理观念却根植于学生头脑中而被长时间保留,从而成为他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应重视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和应用。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着手:

1、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和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之间存在的某种差异而导致的心理平衡。在物理教学中可巧妙地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内部动机,从而主动投入到知识生成、发展、运用的过程,进而完善已有的知识构建,更好地发展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呢?例如,在讲解力与运动这节课时,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那么力还有没有其他作用效果呢?在学生的前观念中认为,有了力物体就可以运动,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比如静止在地上的足球,只有给它施加了力,它才可以运动,不给它施加力,它就不会运动。所以,学生就会普遍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教师提出问题,滚出去的足球,我们会发现这时候在阻力的作用下它最终反倒会停下来。学生就会意识到力与运动的关系并非他们之前所认识的,此时便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利用来自于学生的认知冲突来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学习的本质和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创造力,充分展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愿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应保证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足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氛围中。为强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堂教学应侧重运用物理实验,问题情境,多媒体,生活实例等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实施有效培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大气压”一节课时,为避免单纯地进行理论讲解让学生生厌,随着大气压知识的讲解,教师可适时的演示“瓶吞鸡蛋”、“覆杯实验”等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让学生倍感学习物理的趣味性,亲眼目睹大气压的神奇力量,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了解到兴趣对于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时,必须侧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保证学生能够自主开展物理知识学习活动,逐步丰富物理知识,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全面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在20xx年新课标的学习中,我只是针对其中一个小的内容发表了自己的一点感想。学无止境,我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努力把握课堂生成的资源,生成课堂亮点,从学生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9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是初中物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方向标,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从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目标一脉相承,不断提炼和升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度切合。

随着2022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颁布,”跨学科”成为初中物理教育的热词。如何立足物理学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有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每位初中物理教师深入思考并积极进行教学实践。

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从理念到行动,积极落实素养导向下的课标要求,从明确目标,设置驱动任务,实验探究,有效评价四个维度,突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跨学科育人功能。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0

暑假中一起去津参加了由新教材编写者之一苏明义老师讲解《北师大版物理》修订说明的讲座。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的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对课程性质的重新认识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初中学习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教育。而新课标更强调了探究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学习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应用基本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的研究。

(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基本的推理分析概括能力。

二、对课程基本理念的新认识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差异教学。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解题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课程改变了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新方法、新途径进行教学,多样化地教学。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结合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新的物理课程体系,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物理课程应该改革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1

20xx年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新鲜出炉,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认真地研读了课标内容,也观看了许多专家对课标的解读,感觉受益匪浅。

一、学习新课标

1、20xx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新课标中提出了将核心素养渗透到物理教学中,要求物理教师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要学到基础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出了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又细分了若干个要素,其中“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运动和相互作用观、能量观等要素,是从物理学角度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等内容的总体认识。它概括了初中物理的所有内容,是初中物理的三大领域,是从知识层面进行划分的,这样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初中物理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是构建初中物理知识的主脉络;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也可以将这三个要素归纳为物理观念的形成和物理观念的应用两大方面。

二、反思实际教学

随着岁月的流逝,物理学研究的事实和结论很容易被学生忘记,但通过具体物理知识的学习凝练而成的物理观念却根植于学生头脑中而被长时间保留,从而成为他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应重视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和应用。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着手:

1、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和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之间存在的某种差异而导致的心理平衡。在物理教学中可巧妙地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内部动机,从而主动投入到知识生成、发展、运用的过程,进而完善已有的知识构建,更好地发展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呢?例如,在讲解力与运动这节课时,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那么力还有没有其他作用效果呢?在学生的前观念中认为,有了力物体就可以运动,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比如静止在地上的足球,只有给它施加了力,它才可以运动,不给它施加力,它就不会运动。所以,学生就会普遍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教师提出问题,滚出去的足球,我们会发现这时候在阻力的作用下它最终反倒会停下来。学生就会意识到力与运动的关系并非他们之前所认识的,此时便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利用来自于学生的认知冲突来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学习的本质和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创造力,充分展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愿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应保证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足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氛围中。为强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堂教学应侧重运用物理实验,问题情境,多媒体,生活实例等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实施有效培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大气压”一节课时,为避免单纯地进行理论讲解让学生生厌,随着大气压知识的讲解,教师可适时的演示“瓶吞鸡蛋”、“覆杯实验”等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让学生倍感学习物理的趣味性,亲眼目睹大气压的神奇力量,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了解到兴趣对于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时,必须侧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保证学生能够自主开展物理知识学习活动,逐步丰富物理知识,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全面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在20xx年新课标的学习中,我只是针对其中一个小的内容发表了自己的一点感想。学无止境,我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努力把握课堂生成的资源,生成课堂亮点,从学生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2

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培养目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因此,对今后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我们除了认真分析和处理教材,还要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新方法、新途径进行教学,多样化地教学,努力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实验知识点的教学中,不应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是注重怎样将它灵活应用,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更要不断学习,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

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尽快适应新的形势,大胆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其次,注重科学探究,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再次,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最后

三、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物理课程教学中。

总之,新的课标体系更加注重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加实用,更具体,更加贴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切合时代发展,我们会努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实施教学,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3

最近一段时间认真研读了新课标,使我受益匪浅。20xx年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物理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为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一、对新课标的学习:

1、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使其具有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注重课程基础性与综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即以主题为引领,围绕物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完善课程内容结构。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凸显物理实验整体设计。

3、关注跨学科渗透,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即以主题为引领,围绕物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完善课程内容结构。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凸显物理实验整体设计,关注跨学科渗透,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4、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倡通过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了解物理学的本质,从物理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5注重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二、对自己教学的启示

1、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的课堂是要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课堂该是鼓舞人心的: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清晰的尊严感,能使学生找到自信;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到非常轻松,感受学习的快乐,学习活动达到人人参与;课堂要体现自主性,也就是学生自愿学习,要想让学生自愿学习,就要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要让学生产生集体感,也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共享合作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2、教学中,我们要保证课堂的和谐,首先就是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要做到这一点,当然老师的心态很重要,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当成平等的人来看待,学生就会跟你越来越亲近,你的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3、科学探究中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具有相当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是一个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环节。这个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但是,如果说真正要让学生去进行深入探究的话,我们可以由老师启发引导学生去建构自己的问题。这就比由我们老师自己提出问题来更有意义。然后是探究过程,探究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形成探究能力的一个过程,要有精心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做”的过程、预期实验现象的出现等,而且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明晰通过这些过程和现象是为了培育学生哪方面的核心素养。

经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我一定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找准自己的出发点和位置,并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4

从教十几年了,从最初的教学大纲到新课程标准,我一直在考虑这样的问题,物理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科?到底应当怎样教?通过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我有了新的体会。我认为教学是面向全体同学的,是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对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应该采用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通过李彩梅老师的讲座,我了解了新课程对比以前的变化。娈化的宗旨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老师不要替代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一个旁观者。我认为我们现在进行的新课改下的双案导学,其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帮助者,老师起引导和引领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所以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二)针对新课程,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为辅导,注重教材,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

2 、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

3 、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

因此这几天的培训我的收获还是挺大的,它使我对进行的新课程教学作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不过有一点我总觉得不够的地方就是培训还应当对新课程的评价多一些讲解。还有就是培训时间有点短了,才一天时间,要是能长一点就好了。其实在教学中并不是老师自己喜欢搞题海战术,问题出在中考的制度上面是由中考决定的,如果中考不进行改革而还是老样子,那老师的教学要改变可能有点困难,就象专家说的如果中考有考探究性的题目,那老师肯定会在教学中使用,不用我们来强调它的好处了。那么新课程改革的结果是学生的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培养,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呢?这次课程改革是一场根本性的、全方位的变革,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等各方面有众多的问题亟待研究。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5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课改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就是要改变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式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那么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理念,三维目标就必须融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师要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新构建自己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在学生自己做实验时,应要求他们弄清实验原理、目的,理清实验步骤,严格按实验规则操作,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的解决实验问题,得出实验结果。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事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该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创造意识、创新能力。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理学最核心、最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是物理学本身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新大纲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教育部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

①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

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

③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④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学生,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实验知识点的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是注重怎样将它灵活应用,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使他们为自己的探索成果而感到自豪。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慎密的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校学习,不仅是学习科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好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为了将来更好的学习,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和深化知识,同时提出一些拓展知识的思考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后抢先回答,对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课后共同讨论,甚至争辩,知识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高的好群体。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依然是一个对学生仍能起到帮助,指导作用的教师,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陈旧的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育方法,学习应用新的教学手段,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反思、改善,分析其中的问题,并不断地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断地把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合理地贯通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根据环境对象内容的变化改变教学策略,即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完善自己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生的自学拓展能力增强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挥独特见解,显现创造才能。

因此,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同时,渗透科学物理方法教育不仅是物理学科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且也是学生思维素质发展的主观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物理方法等于交给了他们打开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他们终生受益。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6

从教十几年了,从最初的教学大纲到新课程标准,我一直在考虑这样的问题,物理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科?到底应当怎样教?通过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我有了新的体会。我认为教学是面向全体同学的,是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对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应该采用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通过李彩梅老师的讲座,我了解了新课程对比以前的变化。娈化的宗旨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老师不要替代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一个旁观者。我认为我们现在进行的新课改下的双案导学,其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帮助者,老师起引导和引领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所以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二)针对新课程,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为辅导,注重教材,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

2 、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

3 、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

因此这几天的培训我的收获还是挺大的,它使我对进行的新课程教学作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不过有一点我总觉得不够的地方就是培训还应当对新课程的评价多一些讲解。还有就是培训时间有点短了,才一天时间,要是能长一点就好了。其实在教学中并不是老师自己喜欢搞题海战术,问题出在中考的制度上面是由中考决定的,如果中考不进行改革而还是老样子,那老师的教学要改变可能有点困难,就象专家说的如果中考有考探究性的题目,那老师肯定会在教学中使用,不用我们来强调它的好处了。那么新课程改革的结果是学生的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培养,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呢?这次课程改革是一场根本性的、全方位的变革,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等各方面有众多的问题亟待研究。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7

从初中就开始学习物理,到现在教物理,已经有十几年了。手里捧着物理课程标准,在思考一个久远的问题,物理这门学科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老师在传播着什么?如何传播?终于可以静下心认真领悟了!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科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雪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现代版曹冲称象;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用脉搏、步长测时间和距离;学读汽车速度表; 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用绝缘导线、铁钉、铁片等自制有线电报机…。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新课标还强调了知识与技能、科学能力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实现。如“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方法设计如下:第一步,问题的提出;第二步,让学生猜想;第三步,用钩码和弹簧称进行实验;第四步,数据处理(数据表格、图象作图);第五步,探究得出结论(数学函数表达式)。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8

一、对新课标的学习及认识

新课标对物理教学的要求要贴近生活,能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课程内容要求具有时代性,紧跟前沿科技发展的脚步。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对传统文化进行相关的渗透。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发扬传统文化,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我国科技发展有一定的宣传作用,启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二、对今后自身教学的指导和改进

1、树立教学的整体性,能够创设积极的相关的物理情境,从情境引入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提倡收集与选择切合学习实际的音像资料,展示真实的物理情境,帮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原理。音像资料的选材可以是多方面的:收集学生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现象,以及反映科学技术发展实况的录像,如卫星发射、风力发电、山村水磨、激光手术等工作情境的录像;利用快录、慢录、显微摄影等技术手段拍摄的音像资料,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如用慢录快放展示颜料在液体中的扩散,用快录慢放展示足球受力后的形变及运动方向的变化等;收集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录像资料,如用水银柱测量大气压等。

2、强化实验探究,注重发展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合理安排演示实验,如“低压沸腾”、碘的升华和凝华等,让学生在实验情境中提出探究问题。尤其在物态变化特点、规律的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基于证据进行归纳、总结、解释及交流,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3、丰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知道物理学是对相关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物理学研究需要观察、实验和推理,体会物理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对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心我国古代和现代科技成就,为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感到自豪,逐步养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4、合理制订跨学科实践方案,科学引导、循序渐进实施跨学科实践。

布置适当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活动的流程和要求,以及所需知识、方法和设备等;进行合理分组,使学生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设计、敢于创新,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5、以学生发展为本,强化素养导向,着力推进评价观念、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的改革

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更要关注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收集证据时,既要重视学生在特定任务情境下生成的结果,又要重视在结果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认识、反思和调整。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重复性、持续性的测量和证据收集,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反映学生不断发展的状况。以评导学,以评促学,激励学生进步。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与生产生活实践及时代发展相联系的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我将继续深入学习物理课程标准,并在教学过程中践行课程标准的理念,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