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2024/07/10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______、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一年一度的培训学习,都是为了搞好教学工作,适应新一轮,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工作,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更富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为期一周的新课程培训让我学到了新的东西

通过一周的远程培训,引发了老师们对于教育、教学诸多方面的思考。每位老师都对新课程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对于这次远程培训我个人感到:

1.这个培训平台不仅提供了老师们一个学习的空间,同时也给老师们一个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意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这种形式的培训很好,希望以后各级教育部门尽可能多的采用这样的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2.加强了对高中新课改的整体了解,对教材的结构,教材的内容,实施与评价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新课程更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新课改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保护学生的探索兴趣,学习欲望。

3.关于教学方式改革的几个具体专题,包括探究教学,实验教学及概念规律教学这几个问题的讨论,老师们一致认为对他们以后的教学实践参考帮助很大;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的研修内容,包括新课程中的疑难问题案例,课程资源开发等几个方面,使老师们对新课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次培训,老师们也产生了一些疑问,现归纳如下:

1、尽管培训中在线研讨了今后高考怎么考得问题,但是并没有一个结果,那么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就不能减少,为了高考题海战术又不可避免了。

2、对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评价制度、评价标准

3、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的评价制度、评价标准

4、对学生的.评价制度、评价标准

许许多多的心得与感触却不是这么一两句话可以说完的,这次培训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期待能有机会再学习。远程培训让老师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教学的新思路,真是学有所得,培训结束后每位老师的培训心得,发自内心,感人肺腑,每位老师以新课标写的一堂课教案,虽说不一定完全适应新课程教学,但也是一种大胆尝试,理念已先行,但实践才刚刚开始!相信我们一定会在新理念的引导下,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克服困难,开拓进取,探索规律,开拓出我校教改的硕果。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3

研读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后,本人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研读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一线的物理教师,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仔细对比新版与旧版课标之间的变化,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

(二)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学科育人

新课标指出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业成就的考核,更要发挥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

(三)注重实践教学,解决真实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四)多种方法并举,促进全面育人

物理教学应发挥不同教学方式的育人功能。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5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下,我有幸成为“榆阳区初中教师潍坊培训班”的一员,到山东潍坊培训。四天的学习考察,走访了五所学校,观摩了四堂语文示范课,听取了三场专题报告,时间虽短,但“271高效课堂”和广文中学的课程开发讲座,让我坚定了课改的信念,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我深感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一、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去潍坊前,我对课改一直抱有质疑,总认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任何课改都是换汤不换药,更何况教无定法,对于各种课改模式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层。但前往昌乐二中听第一节课时,我就被学生在课堂上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敏捷的才思所震惊。

报告会上,发言人先进的教育理念阐述和“不惟模式惟高效”的课改原则,让我顿悟:“271模式”实则是借助课堂这一主阵地,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走出“题海+时间”的应试教育泥淖,同时开展海量阅读、大德育社会实践、学生自主管理等实践活动,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进取。当我们还将目光停留于抓成绩,当我们的思想还徘徊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冲突时,昌乐二中己高瞻远瞩,把目光转向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271模式”为我们如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践行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做了很好的表率。

二、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

1、改理念。“教育是对人的成全、培养完整的人”;“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深刻的体验”;“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透过这些教育语录,回想潍坊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我们不得不发自内心的感慨:昌乐二中的教育理念着眼于人性,指向孩子更长远的发展。虽然这里的孩子也有压力,但他们是快乐而主动进取的;虽然这里的老师也很辛劳,但他们懂得教育的真谛。潍坊的老师教学有法,教有所成;潍坊的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2、改课程。“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听讲座、与讲课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里的几所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重视阅读,课外活动丰富。昌乐二中给初一学生一周内安排6节阅读课,学生人手一本习作,一本作文,一本阅读摘录(均为16K方格本)。潍坊外国语学校的课文,一个单元只精讲一篇,其余均被结合课外教材重新整合。潍坊一中两周安排一次自由阅读,每次阅读固定为一个下午。为学生安排固定的时间、空间落实阅读,以读促学,以读促教。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纯净的'精神世界,还为学生人生的发展积蓄了巨大的能量。确实,语文是读出来的,而非教出来的。有了阅读的厚度与深度,方可开拓人生的

高度与气度。

微笑的脸庞源于丰富的校园活动,除阅读被纳入学科课程外,这些学校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特色课程也丰富多彩且能借助多方外力如实展开。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相比我们只抱着教材不放的单一课程设置,不仅学生学得枯燥,老师也越教越乏味。

课改,改课程比改课堂更重要。我们是否也应考虑将阅读纳入学科课程,在校内,给学生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同时丰富学校的课程设置呢?

3、改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

改革需大环境。就昌乐二中的成功而言,考核评价体系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管理的自主性功不可没。潍坊对学生的考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各占30%,参与各种活动和创新创意占40%。我们单以一纸成绩定优劣,潍坊学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潍坊能够串起脚踏实地的每一天,青春自然能无悔!潍坊在看似学生自主管理的背后,有着精细的类似企业化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还有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条例层层牵引。当然,我们在借鉴这些管理条例时,还须考虑榆阳区的教育大环境,切不可只看片面。

总之,这次潍坊之行,使我的教育理念有了质的飞跃,对课改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我深深的体会到,践行“道(通“导”)而弗牵、关注内驱”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素质教育,其实真不是水中月与镜中花。感怀于齐鲁大地厚重的书香底蕴,钦佩潍坊教育同仁付诸素质教育的务实精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定竭己所能,为榆阳课改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我有幸于20xx年8月27日—30日参加了在xx师校举办的高中历史新课改培训。本次培训会由西藏教育厅主办,在培训期间邀请了人教社的专家和内地优秀教师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实践角度向我们解读了新教材理念及应对方法。通过此培训,我获得很多启示,现进行心得体会总结。

培训课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xx教授做了《新课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若干教学问题》的专题讲座,海南xx中学xx老师还做课《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xx教授和xx老师也就课改相关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详尽的讲解。专家们的热情充分给了我们参与培训的老师们解决困惑的信心和力量。

在讲解中,专家对新旧教材进行了横纵对比。高中历史新教材是用专题形式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在内容上,新教材与通史体例的传统教材显然不同,相对减少了过程、线索、人物、事件,而以历史状况、现象、制度、格局、面貌等为主进行分析,与传统教材相比加大了难度。另外,中外历史内容按时间进行整合,跳跃性大,一些内容生僻,教学内容含量大、任务重,讲解清楚不太容易等。面对这些新问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细节:搞清历史事实,尤其是把探究的专题放到历史的实际进程中来考察,把握史实的本来面貌。

在专题基础上,教师要感悟历史的情境,要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中,使他们感受到历史的.脉动,由此产生探究的欲望。只有感受到历史的变化与发展进而探讨历史影响才有意义。除此之外,还应归纳历史特点,因为教学模块内容涉及多个领域的历史发展,认识历史发展特征至关重要,这有益于我们把握教学重点。在关注教学重点上,我们要认真研究课标的内容表述并探索专题在历史上的地位,然后努力构建历史的联系,包括各模块之间、主题之间和课题之间的联系。从构建历史观的角度来深掘历史的意义,这需要探索课本内容之外的空白内容并以唯物主义的历史视野来审视历史事件的地位与影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特别在新的学习观和习惯上下工夫,使他们尽快转变思维,适应新课程教学。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习视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意识的逐渐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看作是变化的、独特的,并且具有独立思想的人,让其在原有基础上,可以独立观察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促成自己的自由发展。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懂得,在即将开始的新课程改革中:

(1)必须要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上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

(2)必须身体力行,践行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精髓,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必须不断反思,不断进取,与学生一起成长等。

总之,经过四天的培训,使我感悟到了专家与老师们的新教育理念,领会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收获颇多,感悟很深,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讲,这次培训来的很及时,培训内容很深刻,培训的效果很好。最后,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坚持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践行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做创新型教师,为西藏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6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益非浅,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学习与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课改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课程改革以来,我参加了几次培训,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一、转变教师角色,关注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是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合作者。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想法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改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合作,努力创设民主、轻松、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在培训中,我不仅认识了许多音乐教育的同行,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充实而又愉悦,使我受益匪浅。为我在以后更好的搞好音乐教学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课改教学工作展开以来,新的理念使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进行了反思和重新审视。要积极学习和贯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懂得"爱学"与"如何学?"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及高尚的情操。

二、如何上好音乐课

如何上好音乐课?怎样才能把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到音乐课堂中去?音乐课堂该注意哪些问题……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真的还不少,要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能够放在学习者的视角,围绕本课的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生理特点与心理需要。音乐审美符合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从头到尾贯穿着浓郁的教学情境,清晰的展示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体现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发展的特征。同时注重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对教材人文教育的内化和发扬。

首先,这次我们音乐教师的培训对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来说是及时而有效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从观念上,从理论知识水平上,方法与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认识与提高,在某些方面有了质的进步。如罗文忠老师讲的电脑多媒体制作软件。

其次,通过这次培训,促使我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道德层面,借用这句话,我觉得对自己的教学也进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一名教师能成为教学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磨练,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过去我自以为自己的音乐水平应该可以教好学生了,对与教学中的深层次的思考认识不足,反思不够。通过培训,我更加清楚了音乐课应该怎样教。我们以往的照本宣科确实很重要,但是要看到教材提供的内容与方法;要正确把握学生唱会与唱好的关系,唱会是目标,唱好则是过程;对于音乐作品,我们音乐老师要做出艺术化的设计与诠释;我们音乐教师要强化示范作用,音乐教学部需要捉迷藏;在对音乐的表现,往往教师的一手势更胜过于教师的说教;对于一首歌曲来说,旋律永远比歌词更重要;而我们平时的检测,不仅只在于期末进行;我们音乐老师一定要要教会学生聆听歌曲的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我要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以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方面作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三、重视音乐实践,深化学生体验

《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音乐教师应该认真地贯彻上述原则,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全体学生提供接触、表现音乐的机会。通过培训发现,音乐课若仅依靠每一节课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是很难达到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合唱团、舞蹈队只能使部分学生得到锻炼,校级歌咏比赛、艺术节虽然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时间较短,仍属短期性活动,不能满足多数学生对艺术的强烈需求。课堂教学,仅仅是引起学生喜欢,亲近音乐的动机,使此动机更积极地加以升华、而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变被动为主动、更应该让音乐走出教室,增加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促成更多的音乐氛围环境,寓教于乐、在课堂上给学生自己表现的机会,灵活而自然地发挥学生的无限潜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爱乐风,增加爱乐人口、让音乐走进各班教室、走进每个家庭、甚至走进社会、与生活结合,从而进入每个人的心灵、在教学上,能引导学生更多、更大的思考创作的空间,并赋予更多更大的弹性,让学生在自由生活中自己成长,懂得关怀自己、包容别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7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学习与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课改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课程改革以来,我参加了几次培训,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一:转变教师角色,关注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是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合作者。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想法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改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合作,努力创设民主、轻松、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在培训中,我不仅认识了许多音乐教育的同行,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充实而又愉悦,使我受益匪浅。为我在以后更好的搞好音乐教学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课改教学工作展开以来,新的理念使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进行了反思和重新审视。要积极学习和贯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懂得“爱学”与“如何学?”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及高尚的情操。

二:如何上好音乐课;

如何上好音乐课?怎样才能把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到音乐课堂中去?音乐课堂该注意哪些问题……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真的还不少,要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能够放在学习者的视角,围绕本课的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生理特点与心理需要。音乐审美符合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从头到尾贯穿着浓郁的教学情境,清晰的展示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体现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发展的特征。同时注重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对教材人文教育的内化和发扬。

首先,这次我们音乐教师的培训对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来说是及时而有效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从观念上,从理论知识水平上,方法与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认识与提高,在某些方面有了质的进步。如罗文忠老师讲的电脑多媒体制作软件。

其次,通过这次培训,促使我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道德层面,借用这句话,我觉得对自己的教学也进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一名教师能成为教学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磨练,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过去我自以为自己的音乐水平应该可以教好学生了,对与教学中的深层次的思考认识不足,反思不够。通过培训,我更加清楚了音乐课应该怎样教。我们以往的'照本宣科确实很重要,但是要看到教材提供的内容与方法;要正确把握学生唱会与唱好的关系,唱会是目标,唱好则是过程;对于音乐作品,我们音乐老师要做出艺术化的设计与诠释;我们音乐教师要强化示范作用,音乐教学部需要捉迷藏;在对音乐的表现,往往教师的一手势更胜过于教师的说教;对于一首歌曲来说,旋律永远比歌词更重要;而我们平时的检测,不仅只在于期末进行;我们音乐老师一定要要教会学生聆听歌曲的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我要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以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方面作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三、重视音乐实践,深化学生体验

《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音乐教师应该认真地贯彻上述原则,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全体学生提供接触、表现音乐的机会。通过培训发现,音乐课若仅依靠每一节课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是很难达到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合唱团、舞蹈队只能使部分学生得到锻炼,校级歌咏比赛、艺术节虽然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时间较短,仍属短期性活动,不能满足多数学生对艺术的强烈需求。课堂教学,仅仅是引起学生喜欢,亲近音乐的动机,使此动机更积极地加以升华。而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变被动为主动。更应该让音乐走出教室,增加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促成更多的音乐氛围环境,寓教于乐。在课堂上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灵活而自然地发挥学生的无限潜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爱乐风,增加爱乐人口。让音乐走进各班教室。走进每个家庭。甚至走进社会。与生活结合,从而进入每个人的心灵。在教学上,能引导学生更多。更大的思考创作的空间,并赋予更多更大的弹性,让学生在自由生活中自我成长,懂得关怀自己。包容别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xx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8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中考”改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

新课改在我省已开展了一年多,可这期间我一直没有机会真正的接触新教材,仅对新课程理念有一些了解。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恍然大悟,开始真正的了解了新课改的实质。以下是我这几天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本次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可以叫做报告)。“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拓宽知识结构。

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要给人一杯水,不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老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第三、积极探索,创新教法学法。

新课改不仅体现在教学观念、教材体系、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教法学法的创新上,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上。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二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而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9

11月30日至12月5日,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河一小一行8人赴浙江省,在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的精心组织下,参加了紧张的培训学习。学习方式包括聆听讲座和实地参观,培训学习内容紧紧围绕“浙江省义务教育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这一核心主题安排设计。

培训学习期间,依次听取了杭州市学军小学汪培新校长做的《童心校园与童心课程打造》,嘉兴实验小学张晓萍校长做的《嘉兴实验小学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价值追求》,浙江省教研室主任腾春友做的《浙江省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方案解读》,杭州师范大学王凯教授做的《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意见》,杭州采荷三小黄升昊校长做的《做一点让孩子和老师感到幸福的事》,阐述了“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质”的价值追求,同时听取和学习了富春七小张振乐校长做的《劳动润泽金色童年》,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俞国娣校长做的《新班级理念下的课程建设》等讲座。讲座紧扣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脉搏,立意高远,措施新颖,既着眼课程改革前沿,突出前瞻性,又立足学校实际,接地气,重实效,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期间,实地参观了杭州市采荷三小,近距离了解了该校基于深化新课程改革,围绕“做一点让孩子和老师感到幸福的事”这一主题,强调如何开发适合儿童成长需要的课程,而不是仅仅做让儿童适应的课程,从而实现了该校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三个总体目标:

即整合国家、地方以及原有的校本课程,使其校本化;开发特色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实施个性化教育;变革教学方式,深化评价体系改革,促进学生全面棉而有个性地发展。其最突出的做法是,通过适度整合国家课程,凸显综合性课程,保障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实现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让社会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让全体教师拥有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能力。

杭州市富春区富春七小给我们学员展示了该校深化新课程改革,积极探索课程整合,构建拓展型课程取得的累累硕果,为学员们呈献了一份异彩纷呈的教育教学精神大餐。尤其该校“开心农场”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学校通过创建“开心农场”校本课程,讲数学、语文、科学、美术、习作、营销、劳动技术、体育、社会与生活等基础课程有效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田园大课堂”。在如此美妙的“田园大课堂”里,孩子们忙忙碌碌了解日常蔬菜种植的知识,熟悉不同植物生长的条件,了解种子与农家肥的配比,换算果实的市场价格,学习营销的专业技巧,聆听蝉叫虫鸣,体悟草长莺飞,用画笔描绘司机的田园,体会劳作的艰辛,品尝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开心农场”作为该校拓展型课程,将传统的学科课堂编成了趣味盎然的实践活动,变成了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实践的竞赛场”,锻炼了孩子们的体魄,强化了学科知识在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在这里,劳动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孩子们的作业练习,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

期间,实地参观了浙江省教研室附属小学,他们介绍了学校基于网络创建的“学校教育教学云平台”,以英语教学为例,展示了“教育教学云平台”对于转化后进生工作所提供的便利和取得的成果。同时,该校“墨香书韵”拓展性课程的有效实施,配合书香校园建设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果,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最后,实地考察的是一所民办学校——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两个特点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一是给予民办学校的体制,他们充分利用雄厚的社会资源,使学校呈现出浓厚的现代化气息。

二是学校教学管理理念超前,彰显出超前的意识和广阔的眼界。例如,聘请10多名外教、专家参与新课程改革实验,积极尝试与国际接轨,精心捕捉和吸纳国外先进的办学思想、办学举措。实施“走班制”,在每门课程的教学中,让在某单元或某课最擅长的教师,在同年级各班轮流教学,这种教师专业合作互助的方式,促进了校内教师的均衡发展,也使得学生享受到了校内优质均衡的教学。

再比如,他们建立并完善了“免试生”制度,一个学生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免试生”,有一套明确的实施方案和程序,“免试生”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为孩子们参加综合实践课程训练、自主选择选修课程,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目标,赢得了时间、空间。

没有反思的学习永远不能解决认识问题!反思是为了求得自身的进步!永昌县河西堡第一小学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引领下,在新课程改革的征程中应该说做了诸多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社会效益。以年级为单位的大课间活动课程异彩纷呈,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七相”教育校本课程已经纳入课表,常态化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校园科技活动节课程有声有色,节日课程蓓蕾初绽,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十多项特色类自选课程硕果累累……

诚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中,也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观上讲,学校对基础课程的整合和拓展型课程的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对立足学校实际,基于地方特色的教育素材挖掘不充分。整个教师队伍的课程观念淡漠,课改意识不强,还不能完全胜任“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角色,课堂教学方式、课程评价方式还有许多不适应课改的做法,与“保障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能力”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所幸的是,自杭州满载而归之时,扑入眼帘的是案头上陈列着的《永昌县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计划指标体系》《永昌县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估细则》。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校应该怎么做,这次的杭州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浙江省《关于深化指导意见》就是让教育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有效实践,我们的所见所闻,已经充分展示了浙江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丰硕成果——教育实现现代化,必须深化课程改革。令人振奋的是,河一小一班人,胸怀“向阳精神”,在深化课改的征程中,牢牢把住“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个方向舵,敢于担当,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能够最大限度凝聚集体的智慧,振奋精神,奋力拼搏,稳妥推进,擎起“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大旗,虽然深感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仍旧义无反顾地前行,不畏难,不言败!

感谢学校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本次以“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题的培训学习,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尤其是启迪了我们的思想,加深了我们对深化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无疑为学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特色向阳”、“品牌向阳”,锻炼了队伍,储备了力量,赢得了主动,积蓄了优势!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11月30日至12月5日,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河一小一行8人赴浙江省,在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的精心组织下,参加了紧张的培训学习。学习方式包括聆听讲座和实地参观,培训学习内容紧紧围绕“浙江省义务教育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这一核心主题安排设计。

培训学习期间,依次听取了杭州市学军小学汪培新校长做的《童心校园与童心课程打造》,嘉兴实验小学张晓萍校长做的《嘉兴实验小学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价值追求》,浙江省教研室主任腾春友做的《浙江省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方案解读》,杭州师范大学王凯教授做的《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意见》,杭州采荷三小黄升昊校长做的《做一点让孩子和老师感到幸福的事》,阐述了“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质”的价值追求,同时听取和学习了富春七小张振乐校长做的《劳动润泽金色童年》,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俞国娣校长做的《新班级理念下的课程建设》等讲座。讲座紧扣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脉搏,立意高远,措施新颖,既着眼课程改革前沿,突出前瞻性,又立足学校实际,接地气,重实效,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期间,实地参观了杭州市采荷三小,近距离了解了该校基于深化新课程改革,围绕“做一点让孩子和老师感到幸福的事”这一主题,强调如何开发适合儿童成长需要的课程,而不是仅仅做让儿童适应的课程,从而实现了该校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三个总体目标:

即整合国家、地方以及原有的校本课程,使其校本化;开发特色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实施个性化教育;变革教学方式,深化评价体系改革,促进学生全面棉而有个性地发展。其最突出的做法是,通过适度整合国家课程,凸显综合性课程,保障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实现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让社会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让全体教师拥有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能力。

杭州市富春区富春七小给我们学员展示了该校深化新课程改革,积极探索课程整合,构建拓展型课程取得的累累硕果,为学员们呈献了一份异彩纷呈的教育教学精神大餐。尤其该校“开心农场”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学校通过创建“开心农场”校本课程,讲数学、语文、科学、美术、习作、营销、劳动技术、体育、社会与生活等基础课程有效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田园大课堂”。在如此美妙的“田园大课堂”里,孩子们忙忙碌碌了解日常蔬菜种植的知识,熟悉不同植物生长的条件,了解种子与农家肥的配比,换算果实的市场价格,学习营销的专业技巧,聆听蝉叫虫鸣,体悟草长莺飞,用画笔描绘司机的田园,体会劳作的艰辛,品尝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开心农场”作为该校拓展型课程,将传统的学科课堂编成了趣味盎然的实践活动,变成了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实践的竞赛场”,锻炼了孩子们的体魄,强化了学科知识在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在这里,劳动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孩子们的作业练习,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

期间,实地参观了浙江省教研室附属小学,他们介绍了学校基于网络创建的“学校教育教学云平台”,以英语教学为例,展示了“教育教学云平台”对于转化后进生工作所提供的便利和取得的成果。同时,该校“墨香书韵”拓展性课程的有效实施,配合书香校园建设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果,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最后,实地考察的是一所民办学校——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两个特点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一是给予民办学校的体制,他们充分利用雄厚的社会资源,使学校呈现出浓厚的现代化气息。

二是学校教学管理理念超前,彰显出超前的意识和广阔的眼界。例如,聘请10多名外教、专家参与新课程改革实验,积极尝试与国际接轨,精心捕捉和吸纳国外先进的办学思想、办学举措。实施“走班制”,在每门课程的教学中,让在某单元或某课最擅长的教师,在同年级各班轮流教学,这种教师专业合作互助的方式,促进了校内教师的均衡发展,也使得学生享受到了校内优质均衡的教学。

再比如,他们建立并完善了“免试生”制度,一个学生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免试生”,有一套明确的实施方案和程序,“免试生”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为孩子们参加综合实践课程训练、自主选择选修课程,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目标,赢得了时间、空间。

没有反思的学习永远不能解决认识问题!反思是为了求得自身的进步!永昌县河西堡第一小学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引领下,在新课程改革的征程中应该说做了诸多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社会效益。以年级为单位的大课间活动课程异彩纷呈,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七相”教育校本课程已经纳入课表,常态化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校园科技活动节课程有声有色,节日课程蓓蕾初绽,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十多项特色类自选课程硕果累累……

诚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中,也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观上讲,学校对基础课程的整合和拓展型课程的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对立足学校实际,基于地方特色的教育素材挖掘不充分。整个教师队伍的课程观念淡漠,课改意识不强,还不能完全胜任“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角色,课堂教学方式、课程评价方式还有许多不适应课改的做法,与“保障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能力”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所幸的是,自杭州满载而归之时,扑入眼帘的是案头上陈列着的《永昌县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计划指标体系》《永昌县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估细则》。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校应该怎么做,这次的杭州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浙江省《关于深化指导意见》就是让教育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有效实践,我们的所见所闻,已经充分展示了浙江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丰硕成果——教育实现现代化,必须深化课程改革。令人振奋的是,河一小一班人,胸怀“向阳精神”,在深化课改的征程中,牢牢把住“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个方向舵,敢于担当,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能够最大限度凝聚集体的智慧,振奋精神,奋力拼搏,稳妥推进,擎起“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大旗,虽然深感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仍旧义无反顾地前行,不畏难,不言败!

感谢学校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本次以“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题的培训学习,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尤其是启迪了我们的思想,加深了我们对深化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无疑为学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特色向阳”、“品牌向阳”,锻炼了队伍,储备了力量,赢得了主动,积蓄了优势!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 "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使自己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上星期的周四,周五,我们备课组参加了在嘉善举行的嘉兴市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两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简单的开幕式之后,嘉兴一中等6位老师给我们作了简短的报告。接下来就是吴林华和吴明华两位教研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必修2和必修5的具体内容。通过这次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让我对高中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本学期要上的必修5和必修2。不仅了解了新教材的设计思路,还了解了新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学习新课标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主角的转化!

1、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把自我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x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忙、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忙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透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潜力。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我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职责,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群众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取和确定专题,透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构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心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潜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我的方向!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11月30日至12月5日,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河一小一行8人赴浙江省,在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的精心组织下,参加了紧张的培训学习。学习方式包括聆听讲座和实地参观,培训学习内容紧紧围绕“浙江省义务教育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这一核心主题安排设计。

培训学习期间,依次听取了杭州市学军小学汪培新校长做的《童心校园与童心课程打造》,嘉兴实验小学张晓萍校长做的《嘉兴实验小学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价值追求》,浙江省教研室主任腾春友做的《浙江省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方案解读》,杭州师范大学王凯教授做的《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意见》,杭州采荷三小黄升昊校长做的《做一点让孩子和老师感到幸福的事》,阐述了“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质”的价值追求,同时听取和学习了富春七小张振乐校长做的《劳动润泽金色童年》,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俞国娣校长做的《新班级理念下的课程建设》等讲座。讲座紧扣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脉搏,立意高远,措施新颖,既着眼课程改革前沿,突出前瞻性,又立足学校实际,接地气,重实效,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期间,实地参观了杭州市采荷三小,近距离了解了该校基于深化新课程改革,围绕“做一点让孩子和老师感到幸福的事”这一主题,强调如何开发适合儿童成长需要的课程,而不是仅仅做让儿童适应的课程,从而实现了该校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三个总体目标:

即整合国家、地方以及原有的校本课程,使其校本化;开发特色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实施个性化教育;变革教学方式,深化评价体系改革,促进学生全面棉而有个性地发展。其最突出的做法是,通过适度整合国家课程,凸显综合性课程,保障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实现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让社会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让全体教师拥有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能力。杭州市富春区富春七小给我们学员展示了该校深化新课程改革,积极探索课程整合,构建拓展型课程取得的累累硕果,为学员们呈献了一份异彩纷呈的教育教学精神大餐。尤其该校“开心农场”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学校通过创建“开心农场”校本课程,讲数学、语文、科学、美术、习作、营销、劳动技术、体育、社会与生活等基础课程有效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田园大课堂”。在如此美妙的“田园大课堂”里,孩子们忙忙碌碌了解日常蔬菜种植的知识,熟悉不同植物生长的条件,了解种子与农家肥的配比,换算果实的市场价格,学习营销的.专业技巧,聆听蝉叫虫鸣,体悟草长莺飞,用画笔描绘司机的田园,体会劳作的艰辛,品尝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开心农场”作为该校拓展型课程,将传统的学科课堂编成了趣味盎然的实践活动,变成了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实践的竞赛场”,锻炼了孩子们的体魄,强化了学科知识在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在这里,劳动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孩子们的作业练习,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

期间,实地参观了浙江省教研室附属小学,他们介绍了学校基于络创建的“学校教育教学云平台”,以英语教学为例,展示了“教育教学云平台”对于转化后进生工作所提供的便利和取得的成果。同时,该校“墨香书韵”拓展性课程的有效实施,配合书香校园建设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果,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最后,实地考察的是一所民办学校——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两个特点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一是给予民办学校的体制,他们充分利用雄厚的社会资源,使学校呈现出浓厚的现代化气息。

二是学校教学管理理念超前,彰显出超前的意识和广阔的眼界。例如,聘请10多名外教、专家参与新课程改革实验,积极尝试与国际接轨,精心捕捉和吸纳国外先进的办学思想、办学举措。实施“走班制”,在每门课程的教学中,让在某单元或某课最擅长的教师,在同年级各班轮流教学,这种教师专业合作互助的方式,促进了校内教师的均衡发展,也使得学生享受到了校内优质均衡的教学。

再比如,他们建立并完善了“免试生”制度,一个学生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免试生”,有一套明确的实施方案和程序,“免试生”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为孩子们参加综合实践课程训练、自主选择选修课程,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目标,赢得了时间、空间。

没有反思的学习永远不能解决认识问题!反思是为了求得自身的进步!永昌县河西堡第一小学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引领下,在新课程改革的征程中应该说做了诸多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社会效益。以年级为单位的大课间活动课程异彩纷呈,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七相”教育校本课程已经纳入课表,常态化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校园科技活动节课程有声有色,节日课程蓓蕾初绽,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十多项特色类自选课程硕果累累……

诚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中,也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观上讲,学校对基础课程的整合和拓展型课程的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对立足学校实际,基于地方特色的教育素材挖掘不充分。整个教师队伍的课程观念淡漠,课改意识不强,还不能完全胜任“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角色,课堂教学方式、课程评价方式还有许多不适应课改的做法,与“保障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能力”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所幸的是,自杭州满载而归之时,扑入眼帘的是案头上陈列着的《永昌县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计划指标体系》《永昌县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估细则》。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校应该怎么做,这次的杭州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浙江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指导意见》就是让教育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有效实践,我们的所见所闻,已经充分展示了浙江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丰硕成果——教育实现现代化,必须深化课程改革。令人振奋是,河一小一班人,胸怀“向阳精神”,在深化课改的征程中,牢牢把住“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个方向舵,敢于担当,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能够最大限度凝聚集体的智慧,振奋精神,奋力拼搏,稳妥推进,擎起“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大旗,虽然深感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仍旧义无反顾地前行,不畏难,不言败!

感谢学校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本次以“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题的培训学习,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尤其是启迪了我们的思想,加深了我们对深化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无疑为学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特色向阳”、“品牌向阳”,锻炼了队伍,储备了力量,赢得了主动,积蓄了优势!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天半的小学数学课改培训。通过培训,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

一、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启动,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教材编写、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

1、数学课程在教材编写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精神的数学课程新体系。

新教材在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在此思想指导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题、习题形式,而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安排的。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如:"实践活动"、"数学小调查"、"做一做"等栏目。加强了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题材上引入了"奥运"、"环保"等内容,着眼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材还设计了"数学故事"

2、数学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

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数学课程在评价体系上,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关注过程。

《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贯穿着评价观念的转变。强调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课程评价应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和过程。这样的评价体系应做到评价目标多维性,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法多样性,评价结果激励性。

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我是这样抓住数学本质的问题解读教材的。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是解决现实生活中按比分配的问题。

主题情境: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

(1)把这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把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么分?分一分,并与同学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3)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又应该怎么?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上述问题串,是逐步递进的;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

(1)是理解按比分配的合理性。

(2)是体验按比(3∶2)分配的过程与结果。

(3)是把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是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是关联数学本质的问题。

从按比分配的操作中可以体会到,尽管按比分配要分几次才分完,每次分掉的橘子的个数可以变,但大、小两班分得橘子个数的比(3∶2)不能变。最后分的结果就是把这几次分的'结果累加起来,相当于把全部橘子分成5份,大班得到其中3份,小班得到2份。

怎样画线段图表征这个实际问题?

x个

140个

大班:

小班:

x个

这个线段图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根据这个线段图,可以发现许多解题的方法。

解法1:3+2=5

140÷5=28

28×3=84(个)

28×2=56(个)

解法2:3+2=5

140× =84(个)

140× =56(个)

解法3:设大班分到x个橘子,则小班到x个橘子。

x+ x=140

解得x=84,x= ×84=56

学生学会画按比分配问题的线段图,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比掌握具体的解法更为重要,因为前者是源,后者是流。读懂教材,方能正本清源。

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缩"也是比的实际应用。图形放缩是研究图形的相似变换,图形变换的本质问题是变换下的不变量问题。图形放缩的不变量是什么,始终是这节教材探究的主题。

图形是长方形时,容易观察到长方形放缩前后长的比等于相应的宽的比。这是可以从主题情境中观察到的。

如果是一般图形(没有特定的边叫长或宽),它的放缩是什么保持不变呢?

教材通过"画一画"感受关于一般图形的放缩,在放缩前后图形中任意两点之间水平距离的比与相应的竖直距离的比保持不变。

教材又创设探究活动,体验一般图形放缩前后,图形上点所对应的数对中的两个数,必须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上述关于图形放缩变换下什么是不变量的发现、描述及其逐步抽象化的过程是学生需要经历的数学化过程。

学校数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学会阅读,学会与教材文本对话。教师的责任不是直接教教材,而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学教材,鼓励学生自己与教材对话,然后针对学生自学教材中发现与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高明不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旁征博引,而是靠教材搭起师生的互动平台,捕捉契机,传授方法,启迪智慧,引导价值。这一切都必须源于教材;都必须立足于个性化地解读教材,不仅读懂而且读通教材的基础之上。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我国正面临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培训和学习,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新课程它打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全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层次的核心目标,新课程培养出来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向人格培育者。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建构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新课程对教师给了我们教师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新课程内容的出现迫使教师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十几年的寒窗苦换来的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生活的热情,没有稳定而深刻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学生将来怎样生活在社会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课程改革后一定会培育出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一年一度的培训学习,都是为了搞好教学工作,适应新一轮,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工作,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更富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为期一周的新课程培训让我学到了新的东西

通过一周的远程培训,引发了老师们对于教育、教学诸多方面的思考。每位老师都对新课程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对于这次远程培训我个人感到:

1.这个培训平台不仅提供了老师们一个学习的空间,同时也给老师们一个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意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这种形式的培训很好(在网络顺畅的情况下),希望以后各级教育部门尽可能多的采用这样的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2.加强了对高中新课改的整体了解,对教材的结构,教材的内容,实施与评价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新课程更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新课改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保护学生的探索兴趣,学习欲望。

3.关于教学方式改革的几个具体专题,包括探究教学,实验教学及概念规律教学这几个问题的讨论,老师们一致认为对他们以后的教学实践参考帮助很大;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的研修内容,包括新课程中的疑难问题案例,课程资源开发等几个方面,使老师们对新课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次培训,老师们也产生了一些疑问,现归纳如下:

1、尽管培训中在线研讨了今后高考怎么考得问题,但是并没有一个结果,那么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就不能减少,为了高考题海战术又不可避免了。

2、对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评价制度、评价标准

3、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的评价制度、评价标准

4、对学生的评价制度、评价标准

许许多多的.心得与感触却不是这么一两句话可以说完的,这次培训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期待能有机会再学习。远程培训让老师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教学的新思路,真是学有所得,培训结束后每位老师的培训心得,发自内心,感人肺腑,每位老师以新课标写的一堂课教案,虽说不一定完全适应新课程教学,但也是一种大胆尝试,理念已先行,但实践才刚刚开始!相信我们一定会在新理念的引导下,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克服困难,开拓进取,探索规律,开拓出我校教改的硕果。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高中数学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它是对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通过这一年多的课堂实践和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新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转变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更多地采取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主张把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作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上,主张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多进行探究式教学,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通过这一年多的课堂实践和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

1、落实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 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对中小学而言,大致 可分为十个方面:即符号思想、映射思想、化归思想、分解思想、转换思想、参数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演绎思想和模型思想。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 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

3、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意识,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 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做到。

(1)、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教师说:“你想得真不错,谁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你们组表现得很好!”“谁想给大家汇报一下?”“他还没有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哪组希望老师和你们一起做呀?”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备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可以预见,自信心与民主精神会在学生身上逐步得到体现。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也是课堂教学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时,教师结合学校运动会,设计了一个统计参加不同运动项目人数的问题情境,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献计献策。

(3)、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必然成为一种趋势。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材料进行再加工处理时不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进行再审视,明确情境的优势与不足。还要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考量,以便为学生多样的思考、表述、选择策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考虑如何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或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了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使自己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上星期的周四,周五,我们备课组参加了在嘉善举行的嘉兴市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两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简单的开幕式之后,嘉兴一中等6位老师给我们作了简短的报告。接下来就是吴林华和吴明华两位教研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必修2和必修5的具体内容。通过这次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让我对高中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本学期要上的必修5和必修2。不仅了解了新教材的设计思路,还了解了新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学习新课标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主角的转化!

1、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x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忙、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忙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潜力。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职责,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群众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取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构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潜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8

我听了太谷县教研室张四保主任所作的“做智慧型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课改报告,听过后受益匪浅,触动很大。结合自己看的《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知道原来老师也可以这样当,这样教,教得轻松,教得幸福。更重要的是知道了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我首先从思想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作为教师不只是给学生讲明白,学生听明白,更重要的是学生会自己思考、会自己学习。不仅对学生的教法要改变,更重要的是对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改变。张老师的讲话对我是触动特别大,我除了要当好老师,也要当好家长。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张老师的《24字教学模式》,使自己要有一个全新的改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师生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困此教学是师生互助、互惠的关系。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下面几点: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做到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尤其要尊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或缺陷的学生、智力发展不好的`学生、孤独的学生、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同时要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不体罚学生、辱骂、训斥等等,我们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专长、微小的成绩进步,赞赏他们的善意,赞赏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多给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使学生感到自己价值是肯定,从而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促使积极上进。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己,使学生在明白学习什么、获得什么、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能和性向。

3、对待自己上,强调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己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教学后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可使教学更专业化。

总之,在自己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新思想、新教法。使自己的学生在收获知识是同时,也体验到获得知识是乐趣。力争使自己向“智慧型”教师靠近。我相信,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定能达到成功教育的彼岸。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9

近三年来,我参与了教育局组织的多次新课改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素质教育讨论活动,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 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20

11月30日至12月5日,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河一小一行8人赴浙江省,在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的精心组织下,参加了紧张的培训学习。学习方式包括聆听讲座和实地参观,培训学习内容紧紧围绕“浙江省义务教育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这一核心主题安排设计。

培训学习期间,依次听取了杭州市学军小学汪培新校长做的《童心校园与童心课程打造》,嘉兴实验小学张晓萍校长做的《嘉兴实验小学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价值追求》,浙江省教研室主任腾春友做的《浙江省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方案解读》,杭州师范大学王凯教授做的《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意见》,杭州采荷三小黄升昊校长做的《做一点让孩子和老师感到幸福的事》,阐述了“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质”的价值追求,同时听取和学习了富春七小张振乐校长做的《劳动润泽金色童年》,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俞国娣校长做的《新班级理念下的课程建设》等讲座。讲座紧扣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脉搏,立意高远,措施新颖,既着眼课程改革前沿,突出前瞻性,又立足学校实际,接地气,重实效,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期间,实地参观了杭州市采荷三小,近距离了解了该校基于深化新课程改革,围绕“做一点让孩子和老师感到幸福的事”这一主题,强调如何开发适合儿童成长需要的课程,而不是仅仅做让儿童适应的课程,从而实现了该校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三个总体目标:

即整合国家、地方以及原有的校本课程,使其校本化;开发特色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实施个性化教育;变革教学方式,深化评价体系改革,促进学生全面棉而有个性地发展。其最突出的做法是,通过适度整合国家课程,凸显综合性课程,保障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实现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让社会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让全体教师拥有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能力。

杭州市富春区富春七小给我们学员展示了该校深化新课程改革,积极探索课程整合,构建拓展型课程取得的累累硕果,为学员们呈献了一份异彩纷呈的教育教学精神大餐。尤其该校“开心农场”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学校通过创建“开心农场”校本课程,讲数学、语文、科学、美术、习作、营销、劳动技术、体育、社会与生活等基础课程有效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田园大课堂”。在如此美妙的“田园大课堂”里,孩子们忙忙碌碌了解日常蔬菜种植的知识,熟悉不同植物生长的条件,了解种子与农家肥的配比,换算果实的市场价格,学习营销的专业技巧,聆听蝉叫虫鸣,体悟草长莺飞,用画笔描绘司机的田园,体会劳作的艰辛,品尝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开心农场”作为该校拓展型课程,将传统的学科课堂编成了趣味盎然的实践活动,变成了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实践的竞赛场”,锻炼了孩子们的体魄,强化了学科知识在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在这里,劳动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孩子们的作业练习,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

期间,实地参观了浙江省教研室附属小学,他们介绍了学校基于网络创建的“学校教育教学云平台”,以英语教学为例,展示了“教育教学云平台”对于转化后进生工作所提供的便利和取得的成果。同时,该校“墨香书韵”拓展性课程的有效实施,配合书香校园建设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果,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最后,实地考察的'是一所民办学校——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两个特点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一是给予民办学校的体制,他们充分利用雄厚的社会资源,使学校呈现出浓厚的现代化气息。

二是学校教学管理理念超前,彰显出超前的意识和广阔的眼界。例如,聘请10多名外教、专家参与新课程改革实验,积极尝试与国际接轨,精心捕捉和吸纳国外先进的办学思想、办学举措。实施“走班制”,在每门课程的教学中,让在某单元或某课最擅长的教师,在同年级各班轮流教学,这种教师专业合作互助的方式,促进了校内教师的均衡发展,也使得学生享受到了校内优质均衡的教学。

再比如,他们建立并完善了“免试生”制度,一个学生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免试生”,有一套明确的实施方案和程序,“免试生”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为孩子们参加综合实践课程训练、自主选择选修课程,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目标,赢得了时间、空间。

没有反思的学习永远不能解决认识问题!反思是为了求得自身的进步!永昌县河西堡第一小学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引领下,在新课程改革的征程中应该说做了诸多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社会效益。以年级为单位的大课间活动课程异彩纷呈,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七相”教育校本课程已经纳入课表,常态化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校园科技活动节课程有声有色,节日课程蓓蕾初绽,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十多项特色类自选课程硕果累累……

诚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中,也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观上讲,学校对基础课程的整合和拓展型课程的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对立足学校实际,基于地方特色的教育素材挖掘不充分。整个教师队伍的课程观念淡漠,课改意识不强,还不能完全胜任“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角色,课堂教学方式、课程评价方式还有许多不适应课改的做法,与“保障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能力”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所幸的是,自杭州满载而归之时,扑入眼帘的是案头上陈列着的《永昌县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计划指标体系》《永昌县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估细则》。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校应该怎么做,这次的杭州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浙江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指导意见》就是让教育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有效实践,我们的所见所闻,已经充分展示了浙江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丰硕成果——教育实现现代化,必须深化课程改革。令人振奋的是,河一小一班人,胸怀“向阳精神”,在深化课改的征程中,牢牢把住“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个方向舵,敢于担当,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能够最大限度凝聚集体的智慧,振奋精神,奋力拼搏,稳妥推进,擎起“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大旗,虽然深感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仍旧义无反顾地前行,不畏难,不言败!

感谢学校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本次以“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题的培训学习,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尤其是启迪了我们的思想,加深了我们对深化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无疑为学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特色向阳”、“品牌向阳”,锻炼了队伍,储备了力量,赢得了主动,积蓄了优势!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21

新课改在我省已开展了一年多,可这期间我一直没有机会真正的接触新教材,仅对新课程理念有一些了解。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恍然大悟,开始真正的了解了新课改的实质。以下是我这几天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本次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可以叫做报告)。“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拓宽知识结构。

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要给人一杯水,不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老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第三、积极探索,创新教法学法。

新课改不仅体现在教学观念、教材体系、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教法学法的创新上,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上。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二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而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22

我国正面临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培训和学习,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新课程它打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全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层次的核心目标,新课程培养出来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向人格培育者。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建构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新课程对教师给了我们教师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新课程内容的出现迫使教师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十几年的寒窗苦换来的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生活的.热情,没有稳定而深刻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学生将来怎样生活在社会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课程改革后一定会培育出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23

新学期伊始我参加了新课改培训,受益匪浅。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想,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就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教师要面对的学生,是富有时代气息的活生生的人。尤其是现在的大多数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新思想和新主张,他们善于思考,会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假如我们教师仍然死抱自己的传统,满足于现状,不愿意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势必跟不上形势。因此,教师的职后再教育再学习就显的尤为的重要。这次培训实际上是一次更新观念的活动。同时,我认识到新课改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为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并使他们具备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有的基本英语素养。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高中英语新课改的理念:

(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5)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我们了解到高中课程的总目标:高中英语课程包括五个维度的基本目标,即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它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知识和熟练的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要培养学生开放的、接纳的文化意识。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要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有了理论上的正确认识,我们的教学就有了依据,我们的教学就更有针对性,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在今后开展每项教学活动前,都要充分论证是否符合课改精神,是否有利于课程总目标的实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更不是“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搞高考”。要在教学中,大胆实践英语新课标理念,把我们的日常行为变成新课标新理念的具体体现,全力以赴地开展以运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成为落实课程理念的战场。通过培训学习,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优化课堂教学。首先,在课堂组织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性注定了英语课必然是参与型的课堂。英语课堂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场所。只有学习外语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才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必须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浓厚的英语气氛。教师应从第一节课开始就用英语授课,不能迁就学生。这也是一种听力训练。教师用,学生也会用英语回答问题,用英语去思维。不要怕学生听不懂。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由不懂到懂的过程。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欲,教师提供机会给学生,学生自然会热情投入。活学活用,效果就好。新的中学英语教学动向要求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加阅读量。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每周拿出一节课去指导学生博览课外读物,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丰富他们的各种文化知识是大有帮助的。其次,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模拟交际,让语言有用武之地是优化教学内容的一个方面。作为高中教师则可抛开现成的表层理解的问题,设计掌握文脉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关系的问题,并提出深层次理解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习策略。提高课堂质量的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新课程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重视的是过程,让学生掌握研究学问的方法。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就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负责介绍实用的东西给学生。教师应精选相应的内容推荐给水平不同的学生,让他们自学、探究。所选内容要有时代感或选自英文报纸等。学生通过自学,知识面扩大了,英语水平提高了,自学习惯也逐渐形成了。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开端。所以,我们要消除教学观念中的误区,不要把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中,局限在教材上,局限在教室里,局限在教师的水平之内,要有超越意识,才能有超越的发展。

三、重视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结构体系、难易程度与分量以及活动与任务的设计等方面,都力求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注重激发其兴趣,有较强的感染力。教材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文化信息量大;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改变单纯重视讲解与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安排语言材料,以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设置真实而生动的情景和“任务型”的活动,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其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提高其用英语做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和发展能力。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客观地评价传统教学法,让活动课堂真正地动起来,拒绝做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不能夸大,但也绝不可抹杀,不能“不认可教师与文本对话对学生的启迪,不承认教师在课堂对话中具有的组织作用和支撑作用”(周仁良语)。只有教师必要的介入,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的兴趣,也才能将探讨引向深入。因此,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我们的教师要静下心来,理解课程标准,实践课程标准,发展课程标准。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更要注意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有义务进行正确、深入的点拨和指导,有义务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创新学习习惯的养成,而绝不仅仅只是学生意见的简单欣赏者、总结者,而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所以,仅仅改变座位的安排不是新课改,每堂课上都有几分钟的肤浅讨论也不是新课改,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法更不是新课改。在课堂上,我们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我们每周可以安排一组学生进行showandtell活动,学生自由结合,题目自定,分工协作,发挥所长,真正让学生动了起来,达到了活动的目的。新课改的课堂上并非是活动越多越好,学生活动在精而不是在多。传统教学法中也有大量值得借鉴的东西,不能全盘放弃。

五、开展教育科研,实施课堂观察,倡导反思性教学。课堂是一个特殊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在与学生的频繁互动中,教师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学生以及学科知识传授上,这使他们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觉意识,无论这些行为是有效还是无效。课堂观察是教师从事课堂研究较好的起点。正是通过教师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观察,增进了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促使其系统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行为,发展其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观察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职业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精心设计、打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是适当的模式有利于新老教师的共同进步。我们提倡在模式基础上的个性张扬,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推陈出新,保持活力。因此,我们要集中全体英语教师的智慧,设计出不同课型的基本模式。如阅读课模式,词汇课模式,语法课模式,复习课模式等等。比如在阅读课上,我们应形成通过跳读、速读和精读由浅入深地获取信息,并通过不同的学生活动获得情感体验,以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发展,依托课文并超越课文的情景教学模式。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学到了很多,我明白了新课改下教师职责的转变,明确了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对于这一主体要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运用多种学习策略等。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贯彻新课改的要求,真正全面地推行,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24

我听了太谷县教研室张四保主任所作的“做智慧型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课改报告,听过后受益匪浅,触动很大。结合自己看的《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知道原来老师也可以这样当,这样教,教得轻松,教得幸福。更重要的是知道了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我首先从思想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作为教师不只是给学生讲明白,学生听明白,更重要的是学生会自己思考、会自己学习。不仅对学生的教法要改变,更重要的是对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改变。张老师的讲话对我是触动特别大,我除了要当好老师,也要当好家长。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张老师的《24字教学模式》,使自己要有一个全新的改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师生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困此教学是师生互助、互惠的关系。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下面几点: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做到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尤其要尊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或缺陷的学生、智力发展不好的学生、孤独的学生、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同时要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不体罚学生、辱骂、训斥等等,我们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专长、微小的成绩进步,赞赏他们的善意,赞赏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多给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使学生感到自己价值是肯定,从而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促使积极上进。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己,使学生在明白学习什么、获得什么、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能和性向。

3、对待自己上,强调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己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教学后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可使教学更专业化。

总之,在自己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新思想、新教法。使自己的学生在收获知识是同时,也体验到获得知识是乐趣。力争使自己向“智慧型”教师靠近。我相信,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定能达到成功教育的彼岸。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25

我国正面临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透过培训和学习,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新课程它打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全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层次的核心目标,新课程培养出来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主角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向人格培育者;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建构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新课程对教师给了我们教师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务必更新知识结构。新课程资料的出现迫使教师更新自我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透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我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务必有开发课程的潜力。教学资料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资料。教师还务必发展整合课程资料的潜力。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理解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思考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潜力、获取新知识的潜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力以及交流与合作潜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十几年的寒窗苦换来的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完美的回忆,没有对生活的热情,没有稳定而深刻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学生将来怎样生活在社会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我的主角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简单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用心、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课程改革后必须会培育出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26

新学期伊始我参加了新课改培训,受益匪浅。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想,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就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教师要面对的学生,是富有时代气息的活生生的人。尤其是现在的大多数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新思想和新主张,他们善于思考,会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假如我们教师仍然死抱自己的传统,满足于现状,不愿意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势必跟不上形势。因此,教师的职后再教育再学习就显的尤为的重要。这次培训实际上是一次更新观念的活动。同时,我认识到新课改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为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并使他们具备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有的基本英语素养。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高中英语新课改的理念:

(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5)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我们了解到高中课程的总目标:高中英语课程包括五个维度的基本目标,即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它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知识和熟练的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要培养学生开放的、接纳的文化意识。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要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有了理论上的正确认识,我们的教学就有了依据,我们的教学就更有针对性,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在今后开展每项教学活动前,都要充分论证是否符合课改精神,是否有利于课程总目标的实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更不是“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搞高考”。要在教学中,大胆实践英语新课标理念,把我们的日常行为变成新课标新理念的具体体现,全力以赴地开展以运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成为落实课程理念的战场。通过培训学习,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优化课堂教学。首先,在课堂组织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性注定了英语课必然是参与型的课堂。英语课堂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场所。只有学习外语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才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必须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浓厚的英语气氛。教师应从第一节课开始就用英语授课,不能迁就学生。这也是一种听力训练。教师用,学生也会用英语回答问题,用英语去思维。不要怕学生听不懂。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由不懂到懂的过程。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欲,教师提供机会给学生,学生自然会热情投入。活学活用,效果就好。新的中学英语教学动向要求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加阅读量。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每周拿出一节课去指导学生博览课外读物,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丰富他们的各种文化知识是大有帮助的。其次,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模拟交际,让语言有用武之地是优化教学内容的一个方面。作为高中教师则可抛开现成的表层理解的问题,设计掌握文脉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关系的问题,并提出深层次理解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习策略。提高课堂质量的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新课程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重视的是过程,让学生掌握研究学问的方法。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就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负责介绍实用的东西给学生。教师应精选相应的内容推荐给水平不同的学生,让他们自学、探究。所选内容要有时代感或选自英文报纸等。学生通过自学,知识面扩大了,英语水平提高了,自学习惯也逐渐形成了。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开端。所以,我们要消除教学观念中的误区,不要把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中,局限在教材上,局限在教室里,局限在教师的水平之内,要有超越意识,才能有超越的发展。

三、重视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结构体系、难易程度与分量以及活动与任务的设计等方面,都力求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注重激发其兴趣,有较强的感染力。教材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文化信息量大;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改变单纯重视讲解与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安排语言材料,以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设置真实而生动的情景和“任务型”的活动,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其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提高其用英语做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和发展能力。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客观地评价传统教学法,让活动课堂真正地动起来,拒绝做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不能夸大,但也绝不可抹杀,不能“不认可教师与文本对话对学生的启迪,不承认教师在课堂对话中具有的组织作用和支撑作用”(周仁良语)。只有教师必要的介入,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的兴趣,也才能将探讨引向深入。因此,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我们的教师要静下心来,理解课程标准,实践课程标准,发展课程标准。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更要注意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有义务进行正确、深入的点拨和指导,有义务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创新学习习惯的养成,而绝不仅仅只是学生意见的简单欣赏者、总结者,而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所以,仅仅改变座位的安排不是新课改,每堂课上都有几分钟的肤浅讨论也不是新课改,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法更不是新课改。在课堂上,我们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我们每周可以安排一组学生进行showandtell活动,学生自由结合,题目自定,分工协作,发挥所长,真正让学生动了起来,达到了活动的目的。新课改的课堂上并非是活动越多越好,学生活动在精而不是在多。传统教学法中也有大量值得借鉴的东西,不能全盘放弃。

五、开展教育科研,实施课堂观察,倡导反思性教学。课堂是一个特殊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在与学生的频繁互动中,教师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学生以及学科知识传授上,这使他们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觉意识,无论这些行为是有效还是无效。课堂观察是教师从事课堂研究较好的起点。正是通过教师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观察,增进了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促使其系统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行为,发展其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观察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职业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精心设计、打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是适当的模式有利于新老教师的共同进步。我们提倡在模式基础上的个性张扬,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推陈出新,保持活力。因此,我们要集中全体英语教师的智慧,设计出不同课型的基本模式。如阅读课模式,词汇课模式,语法课模式,复习课模式等等。比如在阅读课上,我们应形成通过跳读、速读和精读由浅入深地获取信息,并通过不同的学生活动获得情感体验,以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发展,依托课文并超越课文的情景教学模式。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学到了很多,我明白了新课改下教师职责的转变,明确了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对于这一主体要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运用多种学习策略等。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贯彻新课改的要求,真正全面地推行,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27

从教十多载,一直在喊素质教育,但实际一直在应试教育这片泥潭中角逐、跋涉。为新课改的第一批参与者,在假期培训过程中,我再一次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的重大,但一想到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师们要做的事情将越来越多,偶尔地也有一丝丝懒意、一丝丝埋怨、一丝丝想墨守成规的念头袭来。如今,这些斗争已经过去,想想自己已经坚定为祖国教育事业奋斗了,难道还要止步吗?——我不课改谁课改!新课程变“一纲一本”一统天下为“一标多本”百花齐放新课改势在必行,教师应该做一个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

第一、把握新课标,吃透新教材

新教材的着眼点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给予,而是把形成知识的过程的体验、把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放到了突出的位置。我们在给予学生知识的.时候,并不是像过去那样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要个学生提供案例、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值不值,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第二、自觉转变教师角色,大力推进开放式教学

新课改势在必行,教师应该做一个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老师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却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三、深入学生,交流情感,打造民主和谐课堂

有时学生往往认为老师所讲的,除了应付考试外,和自己再无任何关系。这时要与学生沟通,及时转变其思想,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甚至网上教学的优势。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28

首先,内容编排呈现新的特点。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大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日常的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其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他们通过对学习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与“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电脑的普及,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方便。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数学几何中的图形变换,如对称、平移、折叠、旋转等,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画函数的图象,以及函数的拟合等等。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印象,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走出传统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培训让我更加了解了新课程,在今后将以实际行动来实践新课程。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

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

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

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

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29

通过为期一天半的小学数学课改培训,我对于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更涌动起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

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因此,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应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众所周知,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现代教学理论越来越强调,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生活空间。课改理念必须真正体现于课堂教学,必须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今天的课堂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而不是在学习中生活。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生活代替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代替学生的生活经验"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应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老师,任重而道远!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30

经过一年的培训学习及教学实践,听取了学景专家们的指导和介绍,在课改的道路上我又成长了一步。学景专家们异彩纷呈、深入扎实的专题讲座,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讲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的教育经验和课改新理念、新举措、新方法,总结了三点心得体会:

第一,务必转变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第二,务必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第三,务必转变教师主角,做课堂的引领者而不是包办者。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按以下方式进行操作: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学生自主创新创设条件。在教学前,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实质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弥补教材的某些不足,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通过精心备课,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教案。

2、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情景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

3、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创新,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

4、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创新。活动是学生学习乃至培养创新意识的最根本途径,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应对同一难题,有的学生采取独立探索的方式,有的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终都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可见学生依据自己的`潜力状况,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完全能够到达很好效果。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此刻的教学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基本上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过度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学生追求惟一的正确答案。教学资料偏难、偏多,学生对书本知识关注比较多,而对情感、态度关注比较少。

2、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经常要用到,教师不自觉地把每一个要教学的资料,分得很细很细。这样不利于学生思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潜力。能够采用“大步骤”提问方法,多留点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探索其中的奥秘,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

3、有时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流于形式。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有些讨论时间时间过少,学生在叽叽喳喳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课堂讨论效果有限。

4、展示用心,但是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到达所有人都参与的效果,并且学生们还没有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每个教师都不期望自己的课堂规规矩矩、死气沉沉,而是期望还课堂一派生机与活力。努力改变我们教师自己,用心探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所有教师应当努力去做的!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3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中考”改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

新课改在我省已开展了一年多,可这期间我一直没有机会真正的接触新教材,仅对新课程理念有一些了解。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恍然大悟,开始真正的了解了新课改的实质。以下是我这几天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本次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可以叫做报告)。“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拓宽知识结构。

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要给人一杯水,不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老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第三、积极探索,创新教法学法。

新课改不仅体现在教学观念、教材体系、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教法学法的创新上,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上。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二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而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32

7月25日,26日的新课标培训在xx二中举行,虽然炎热难熬,但老师们都在认真地听,细心的做笔记。培训当中最让我有收获的就是崔老师的新课标解读。

崔老师那生动的事例感染着我们,抑扬顿挫的讲述吸引着我们,我坐在里面,好像把炎热抛在脑后,汲取着来自崔老师输送给我们的新知识。崔老师在讲座中提出的新课标体现的.教材时代性,教材特别注重了现代意识和多样化,力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三维目标。这样的改革,让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再无头绪,而是有重点地进行教学设计,有目标的钻研教材,减轻了教师的压力。

最引人注目的是,的亮色,其中提到了六个"坚持",三个"突出"。在阅读教学中,图书语文的理解和运用,重点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用"是"学"的终极目标。新增加了非连续文本的要求。

所以说,为了能够清楚明白的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认真学习,潜心钻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让学生真正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努力。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33

20xx年5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下,我有幸成为“榆阳区初中教师潍坊培训班”的一员,到山东潍坊培训。四天的学习考察,走访了五所学校,观摩了四堂语文示范课,听取了三场专题报告,时间虽短,但“271高效课堂”和广文中学的课程开发讲座,让我坚定了课改的信念,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我深感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一、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去潍坊前,我对课改一直抱有质疑,总认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任何课改都是换汤不换药,更何况教无定法,对于各种课改模式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层。但前往昌乐二中听第一节课时,我就被学生在课堂上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敏捷的才思所震惊。

报告会上,发言人先进的教育理念阐述和“不惟模式惟高效”的课改原则,让我顿悟:“271模式”实则是借助课堂这一主阵地,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走出“题海+时间”的应试教育泥淖,同时开展海量阅读、大德育社会实践、学生自主管理等实践活动,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进取。当我们还将目光停留于抓成绩,当我们的思想还徘徊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冲突时,昌乐二中己高瞻远瞩,把目光转向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271模式”为我们如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践行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做了很好的表率。

二、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

1、改理念。“教育是对人的成全、培养完整的人”;“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深刻的体验”;“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透过这些教育语录,回想潍坊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我们不得不发自内心的感慨:昌乐二中的教育理念着眼于人性,指向孩子更长远的发展。虽然这里的孩子也有压力,但他们是快乐而主动进取的;虽然这里的老师也很辛劳,但他们懂得教育的真谛。潍坊的老师教学有法,教有所成;潍坊的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2、改课程。“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听讲座、与讲课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里的几所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重视阅读,课外活动丰富。昌乐二中给初一学生一周内安排6节阅读课,学生人手一本习作,一本作文,一本阅读摘录(均为16K方格本)。潍坊外国语学校的课文,一个单元只精讲一篇,其余均被结合课外教材重新整合。潍坊一中两周安排一次自由阅读,每次阅读固定为一个下午。为学生安排固定的时间、空间落实阅读,以读促学,以读促教。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纯净的精神世界,还为学生人生的发展积蓄了巨大的能量。确实,语文是读出来的,而非教出来的。有了阅读的厚度与深度,方可开拓人生的

高度与气度。

微笑的脸庞源于丰富的校园活动,除阅读被纳入学科课程外,这些学校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特色课程也丰富多彩且能借助多方外力如实展开。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相比我们只抱着教材不放的单一课程设置,不仅学生学得枯燥,老师也越教越乏味。

课改,改课程比改课堂更重要。我们是否也应考虑将阅读纳入学科课程,在校内,给学生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同时丰富学校的课程设置呢?

3、改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

改革需大环境。就昌乐二中的成功而言,考核评价体系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管理的自主性功不可没。潍坊对学生的考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各占30%,参与各种活动和创新创意占40%。我们单以一纸成绩定优劣,潍坊学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潍坊能够串起脚踏实地的每一天,青春自然能无悔!潍坊在看似学生自主管理的背后,有着精细的类似企业化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还有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条例层层牵引。当然,我们在借鉴这些管理条例时,还须考虑榆阳区的教育大环境,切不可只看片面。

总之,这次潍坊之行,使我的教育理念有了质的飞跃,对课改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我深深的体会到,践行“道(通“导”)而弗牵、关注内驱”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素质教育,其实真不是水中月与镜中花。感怀于齐鲁大地厚重的书香底蕴,钦佩潍坊教育同仁付诸素质教育的务实精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定竭己所能,为榆阳课改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34

我国正面临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培训和学习,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新课程它打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全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层次的核心目标,新课程培养出来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向人格培育者。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建构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新课程对教师给了我们教师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新课程内容的出现迫使教师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十几年的寒窗苦换来的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生活的热情,没有稳定而深刻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学生将来怎样生活在社会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课程改革后一定会培育出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35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中考”改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

新课改在我省已开展了一年多,可这期间我一直没有机会真正的接触新教材,仅对新课程理念有一些了解。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恍然大悟,开始真正的了解了新课改的实质。以下是我这几天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本次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可以叫做报告)。“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拓宽知识结构。

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要给人一杯水,不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老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第三、积极探索,创新教法学法。

新课改不仅体现在教学观念、教材体系、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教法学法的创新上,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上。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二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而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36

11月30日至12月5日,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河一小一行8人赴浙江省,在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的精心组织下,参加了紧张的培训学习。学习方式包括聆听讲座和实地参观,培训学习内容紧紧围绕“浙江省义务教育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这一核心主题安排设计。

培训学习期间,依次听取了杭州市学军小学汪培新校长做的《童心校园与童心课程打造》,嘉兴实验小学张晓萍校长做的《嘉兴实验小学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价值追求》,浙江省教研室主任腾春友做的《浙江省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方案解读》,杭州师范大学王凯教授做的《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意见》,杭州采荷三小黄升昊校长做的《做一点让孩子和老师感到幸福的事》,阐述了“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质”的价值追求,同时听取和学习了富春七小张振乐校长做的《劳动润泽金色童年》,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俞国娣校长做的《新班级理念下的课程建设》等讲座。讲座紧扣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脉搏,立意高远,措施新颖,既着眼课程改革前沿,突出前瞻性,又立足学校实际,接地气,重实效,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期间,实地参观了杭州市采荷三小,近距离了解了该校基于深化新课程改革,围绕“做一点让孩子和老师感到幸福的事”这一主题,强调如何开发适合儿童成长需要的课程,而不是仅仅做让儿童适应的课程,从而实现了该校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三个总体目标:

即整合国家、地方以及原有的'校本课程,使其校本化;开发特色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实施个性化教育;变革教学方式,深化评价体系改革,促进学生全面棉而有个性地发展。其最突出的做法是,通过适度整合国家课程,凸显综合性课程,保障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实现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让社会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让全体教师拥有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能力。

杭州市富春区富春七小给我们学员展示了该校深化新课程改革,积极探索课程整合,构建拓展型课程取得的累累硕果,为学员们呈献了一份异彩纷呈的教育教学精神大餐。尤其该校“开心农场”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学校通过创建“开心农场”校本课程,讲数学、语文、科学、美术、习作、营销、劳动技术、体育、社会与生活等基础课程有效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田园大课堂”。在如此美妙的“田园大课堂”里,孩子们忙忙碌碌了解日常蔬菜种植的知识,熟悉不同植物生长的条件,了解种子与农家肥的配比,换算果实的市场价格,学习营销的专业技巧,聆听蝉叫虫鸣,体悟草长莺飞,用画笔描绘司机的田园,体会劳作的艰辛,品尝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开心农场”作为该校拓展型课程,将传统的学科课堂编成了趣味盎然的实践活动,变成了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实践的竞赛场”,锻炼了孩子们的体魄,强化了学科知识在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在这里,劳动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孩子们的作业练习,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

期间,实地参观了浙江省教研室附属小学,他们介绍了学校基于网络创建的“学校教育教学云平台”,以英语教学为例,展示了“教育教学云平台”对于转化后进生工作所提供的便利和取得的成果。同时,该校“墨香书韵”拓展性课程的有效实施,配合书香校园建设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果,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最后,实地考察的是一所民办学校——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两个特点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一是给予民办学校的体制,他们充分利用雄厚的社会资源,使学校呈现出浓厚的现代化气息。

二是学校教学管理理念超前,彰显出超前的意识和广阔的眼界。例如,聘请10多名外教、专家参与新课程改革实验,积极尝试与国际接轨,精心捕捉和吸纳国外先进的办学思想、办学举措。实施“走班制”,在每门课程的教学中,让在某单元或某课最擅长的教师,在同年级各班轮流教学,这种教师专业合作互助的方式,促进了校内教师的均衡发展,也使得学生享受到了校内优质均衡的教学。

再比如,他们建立并完善了“免试生”制度,一个学生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免试生”,有一套明确的实施方案和程序,“免试生”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为孩子们参加综合实践课程训练、自主选择选修课程,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目标,赢得了时间、空间。

没有反思的学习永远不能解决认识问题!反思是为了求得自身的进步!永昌县河西堡第一小学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引领下,在新课程改革的征程中应该说做了诸多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社会效益。以年级为单位的大课间活动课程异彩纷呈,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七相”教育校本课程已经纳入课表,常态化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校园科技活动节课程有声有色,节日课程蓓蕾初绽,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十多项特色类自选课程硕果累累……

诚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中,也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观上讲,学校对基础课程的整合和拓展型课程的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对立足学校实际,基于地方特色的教育素材挖掘不充分。整个教师队伍的课程观念淡漠,课改意识不强,还不能完全胜任“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角色,课堂教学方式、课程评价方式还有许多不适应课改的做法,与“保障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能力”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所幸的是,自杭州满载而归之时,扑入眼帘的是案头上陈列着的《永昌县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计划指标体系》《永昌县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估细则》。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校应该怎么做,这次的杭州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浙江省《关于深化指导意见》就是让教育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有效实践,我们的所见所闻,已经充分展示了浙江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丰硕成果——教育实现现代化,必须深化课程改革。令人振奋的是,河一小一班人,胸怀“向阳精神”,在深化课改的征程中,牢牢把住“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个方向舵,敢于担当,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能够最大限度凝聚集体的智慧,振奋精神,奋力拼搏,稳妥推进,擎起“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大旗,虽然深感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仍旧义无反顾地前行,不畏难,不言败!

感谢学校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本次以“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题的培训学习,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尤其是启迪了我们的思想,加深了我们对深化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无疑为学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特色向阳”、“品牌向阳”,锻炼了队伍,储备了力量,赢得了主动,积蓄了优势!